A. 你们是如何看待“沉没成本”的
个人认为所谓的"沉没成本",简而言之就是由于过去的一个决策造成的、已经发生的、无法再对其进行改变的成本。
在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会因为这些沉没成本而耿耿于怀,进行下一个决策时畏手畏脚,对以往的沉没成本过分执着,从而错失下一个盈利的好机会,或者及时止损的挽救机会。
比起生活中的每个抉择,投资者在金融实操方面做的每一个决定,都会更加小心谨慎。投资有一个原则就是,一旦发现一个风险极大的隐患,就要谨慎思考。聪明的投资者都会当机立断、及时止损,不会因为之前投入的时间与精力迟迟不愿意放手。
"沉没成本"启发
人生的每个选择都伴随着沉没成本的出现,不只是在金融投资上会栽跟头,只是人们把金钱看得更加重要,金钱也方便人们衡量得失与利弊。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些得失是不可逆转的,后悔是无意义的。毕竟钱是身外之物,可以失而复得。
所以,在人生中,每个选择都很重要,或许下一个选择就是在人生中的岔路口,它可以改变人生轨迹的一个宝贵机会。
B. 请举一个典型的沉没成本的例子
“假设现在你已经花7美元买了电影票,你对这场电影是否值7美元表示怀疑。看了半小时后,你的最坏的怀疑应验了:这电影简直是场灾难。你应该离开电影院吗?在做这一决策时,你应该忽视这7美元。这7美元是沉没成本,不管是去是留,这钱你都已经花了。”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教授说,普通人常常不计算“机会成本”,而经济学家则往往忽略“沉没成本”——这是一种睿智。他在《经济学》一书中说:“如果一项开支已经付出并且不管作出何种选择都不能收回,一个理性的人就会忽略它。这类支出称为沉没成本。”
(2)沉没成本的营销案例扩展阅读
很多人对“浪费”资源很担忧害怕,被称为“损失憎恶”。比如说很多人会强迫自己看一场根本不想看的电影,因为他们怕浪费了买票的钱。这有时被叫做“沉没成本谬误”。经济学家们会称这些人的行为“不理智”,因为类似行为低效,基于毫不相关的信息作出决定错误的分配了资源。
沉没成本的概念在分析商业决策时候会被用到。一个常见的沉没成本例子就是宣传品牌的促销。这种情况经常引致不能被正常消化的成本,它不是典型的可能降低品牌含金量换来销量的方式。在做将来投资、销售或广告决策时,仅应考虑未来的可能性,不能因为大笔广告投资而便宜。
C. 市场是否可竞争,取决于沉没成本 请问为什么
市场是否和竞争取决于沉淀成本,那是因为成本投入了多少关系到你在市场投入了多少获得的回报。
D. 沉没成本效应对投资会有哪些不利影响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沉没成本是与决策不相关的。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沉没成本的发生有其不可避免性,大多数企业将其视为投资的一部分。数额庞大的沉没成本会导致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发生严重偏差。 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等。其次,对沉没成本、沉没成本产生的原因、沉没成本谬误、沉没成本效应、沉没成本逆效应、动态沉没成本模型、技术进步等理论及模型进行详尽的阐述。再次,论述了沉没成本效应对于企业进入市场的影响。通过理论证明和数值计算验证了沉没成本是阻碍企业市场进入的因素之一。并提出了预防沉没成本效应影响企业市场进入的方法。接着,论述了沉没成本效应对企业改扩建项目的影响。通过分析影响决策的因素以及设备更新的案例,证明了沉没成本效应对企业改扩建项目具有消极的影响。并提出了降低沉没成本对企业投资决策影响的方法。最后,通过分析沉没成本效应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以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得出结论:由于沉没成本的存在,无论企业放弃良好的投资机会还是市场进入失败,都将会放慢企业技术进步的脚步,并对经济增长起到消极的作用。
E. 你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沉没成本的事件你的决策及决策依据案例
在工作或者生活当中遇到过沉没成本的事件比较多,就比如自己投资了一项生意,但是要二次投资,最后不得不面对现实
F. 属于企业沉没成本的有哪些
沉没成本又称沉落成本、沉入成本、旁置成本,是管理会计中的一个术语,主要用于项目的投资决策,与其对应的成本概念是新增成本。 沉没成本是决策非相关成本,在项目决策时无需考虑。相对的,新增成本是决策相关成本,在项目决策时必须考虑。
沉没成本是指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投资决策时理性的决策者应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
从成本的可追溯性来说,沉没成本可以是直接成本,也可能是间接成本。如果沉没成本可追溯到个别产品或部门则属于直接成本;如果由几个产品或部门共同引起则属于间接成本。
从成本的形态看,沉没成本可以是固定成本,也可能是变动成本。企业在撤消某个部门或是停止某种产品生产时,沉没成本中通常既包括机器设备等固定成本,也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等变动成本。通常情况下,固定成本比变动成本更容易沉没。
从数量角度看,沉没成本可以是整体成本,也可以是部分成本。例如中途弃用的机器设备,如果能变卖出售获得部分价值,那么其账面价值不会全部沉没,只有变现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才是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效应:
沉没成本效应的原始定义为“如果人们已为某种商品或劳务支付过成本,那么便会增加该商品或劳务的使用频率”,这一定义强调的是金钱及物质成本对后续决策行为的影响。此后又有很多研究者对“沉没成本效应”进行了各种解释,Brockner认为由于人们存在自我申辩(self-justification)的倾向,不愿承认自己以往的决策失误,因而总是希望与先前的选择保持一致;另外一种解释是,由于过去产生了损失,人们会产生尽快弥补损失的强烈动机,这种动机会导致风险寻求;Arkes和Blumer对沉没成本效应的解释为“先前投入的时间、金钱或其他资源会影响个体其后的决策”,提出了时间性沉没成本效应的存在;同时他们认为个人在做决策时之所以考虑沉没成本,是由于个人通常不愿意去接受先前投入的资金被浪费掉的事实。当投资人发生了帐面损失,如果不继续对这项不成功投资投入资金的话,就等于接受该损失已经发生。因此沉没成本效应反映出的是一种“避免浪费的愿望”。尽管这些解释背后由不同的动机和心理过程所驱使,却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顾及过去的成本和收益。进一步讲,这些解释认为决策者会追究成本投入的有害性并对其进行评估,进而将它与收益联系在一起。
尽管早期的研究者提到过先前投入的成本应该包括时间成本,但大多数沉没成本研究只把焦点放在先前的财务投资影响后续决策这一点上。实际上,沉没成本的种类并不仅仅限于财务方面,日常生活中很多投资还包括付出的努力和时间。
沉没成本案例: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的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还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沉没成本。他说,“假如你花7美元买了一张电影票,你怀疑这个电影是否值7美元。看了半个小时后,你最担心的事被证实了:影片糟透了。你应该离开影院吗?在做这个决定时,你应当忽视那7美元。它是沉没成本,无论你离开影院与否,钱都不会再收回。”斯蒂格利茨在这里不但生动地说明了什么是沉没成本,而且还指明了我们对待沉没成本应持怎样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