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三大类别是什么
简单来说,商业模式就是商场中的框架、游戏规则、平台、系统。商业模式 ,是管理学的重要版研究权对象之一, MBA、EMBA等主流商业管理课程均对“商业模式”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在分析商业模式过程中,主要关注一类企业在市场中与用户、供应商、其他合作伙伴的关系,尤其是彼此间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商业中的三大类别:1.盈利模式 2.营销模式 3.运营模式
例如企程咨询首创五大捕鱼系统,就涉及了商业模式的设计:
找到鱼塘→定位系统→营销模式
↓
建设基地→建站系统
↓
做好鱼饵→优化系统→营销模式
↓
编制渔网→推广系统
↓
捕获鱼群→运营系统→运营模式
2. 如何创新营销模式
早有德鲁克先生继承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观点,认为企业只有两项职能,就是营销和创新。如果基于企业竞争,我们说战略创新是根本、模式创新是核心、制度创新是关键、文化创新是灵魂、技术创新是基础、营销创新是条件那么,基于营销创新,我们则可以演绎为:战略创新是根本、价值创新是核心、产品创新是基础、渠道创新是条件、成本创新是要诀、模式创新是关键 当今,创新更成为一切理论与实践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它既是企业管理的关键问题,也是市场营销的头等大事。麦卡锡教授所归纳的4p理论,使市场营销的基本要素一目了然;劳特朋教授发展的4c理论,重新界定了市场营销的组合要素。 当今,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以价值创造为目标,已经成为现代营销理论创新与企业实践的基本方向。市场实践证明,营销创新,首当其冲的是要素创新,要素创新是市场营销创新的基础和灵魂,离开了基本要素,企业营销将无所适从。然而,随着顾客需求的日益嬗变,市场营销也正在悄然发生变革。当今快速发展的市场实践证明,企业单纯以产品为中心,或者单纯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同样受到挑战。 新的营销要素在不断涌现,新的营销模式也在不断产生,无论4p还是4c,都无法概括今天日益丰富的营销要素,也很难在今天更加复杂的市场竞争中营销制胜。 今天,面对越来越细分的顾客市场,在市场营销的广泛领域,传统的营销要素已经无法满足顾客的多样化需求,新的营销要素正在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企业竞争模式、顾客价值主张、生活方式变革、品牌文化创新、声誉形象塑造这些当代市场经营的重要手段,正以其鲜明的要素特征进入营销领域,并发挥着独特的市场魅力。而且,新的营销实践也在不断提供如何在4p与4c之间进行战略选择与创新整合的多种答案。海尔由制造向营销的蝶变、金蝶由软件服务向解决方案的转型等,都在引领中国企业迈向市场竞争的高端产业链。有道是,卖产品不如卖服务、卖产品不如卖品牌、卖产品不如卖文化。 在很多领域,产品越来越成为顾客感知价值的载体,其理性价值与实用功能正在被感性价值与情感利益所取代。于是,人们又悟出了这样的营销逻辑:卖产品不如卖服务、卖服务不如卖品牌、卖品牌不如卖文化。实际上,无论对于传统的制造业、服务业,还是高科技公司,卖服务就是卖解决方案,卖品牌就是卖情感价值,卖文化就是卖生活方式。 全球化时代, 并购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方法,也是企业做强做大的战略路径。近年来,关于长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讨论常常不绝于耳。无论新经济还是传统行业,一夜之间,摇身一变而为富豪早已司空见惯。不是卖产品、卖服务,而是卖企业,也正在成为一种新的企业发展和营销模式。当然,卖企业的本身,也反映出企业的生存状态。2008年,江南春卖掉分众,引来业界瞩目。2009年,站在资本风口浪尖的另外三位民营企业家 ,又共同面临资本模式的悲喜与困惑。李途纯在资本对赌中输掉了爱子太子奶而前途未卜;牛根生高价把女儿蒙牛嫁入中粮豪门而手握重金;朱新礼一手养大的肥猪汇源在沸沸扬扬中欲卖不能而斥资主业、重振江湖。 君不见,多少创业者、企业家都在跃跃欲试,翘望资本市场那根点石成金的魔杖从天而降。于是, 商业模式的重构、营销模式的创新被企业争相效仿。 简单地说,商业模式就是企业的赢利逻辑;营销模式就是商业模式的核心手段和实现形式。营销模式包括客户价值主张、组织资源、战略定位和策略组合。或者说,营销模式就是企业营销的组合拳和对打套路,营销要素就是营销套路的多种对打工具。因此,营销要素的创新将不断丰富企业的营销模式,营销模式的创新又将在更高的竞争层次上驱动营销要素的创新。 如今,正像商业模式的竞争正在取代企业的要素竞争而成为市场竞争的一大特征,营销模式的竞争也必将取代单一的营销要素竞争而成为市场营销的重要趋势。
3. "营销"式商业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案例讨论
直复营销简称直销。直销最初被当作一种无店铺销售的零售方式而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登陆中国,变身为中国式有店铺直销,呈现出史无前例的发展速度和影响力。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直销存在空间、时间、商品和对象四方面的局限性,不可能完全取代适应社会分工需要的商业机构;同时,直销具有目标市场层面上的选择性,沟通对象的个别性,沟通过程的连续性,沟通效果的可测试性等优点,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显现出巨大的营销潜力。
典型地,直销企业采用直接邮寄、报纸营销、电视营销和上门推销等销售形式,通过减少流转环节、降低营销成本、完善售后服务来增加销售利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营销特点:
1. 以市场营销观念为指导思想,紧跟社会营销、绿色营销发展方向。市场营销观念形成于由卖方营销市场向买方营销市场转变的二战后50年代,基本要旨是企业的全部经营行为以消费者需要为导向。70年代形成并发展的直销是这一背景的产物,秉承了需求中心论的观念,强调以比竞争对手更及时、更有效的方式传递目标市场上所期待的商品和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7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和消费者长远利益,企业由原来的只重视顾客的市场需求转向对消费者长远利益的兼顾。社会营销以及绿色营销的大发展使市场营销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升华,为直销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 注重整体营销,实现快速交货。直销要以消费者需要识别、需求评价、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为基础,形成整体营销。具体地,要注重目标顾客识别、顾客需求预测,做出可行性研究和市场调查;要根据顾客要求设计、选择产品和服务;要认准产品特性,占领目标市场。其中产品特性包括产品的自然属性,体积重量,标准化程度,单位价值,技术性能以及售后服务。一般地,适宜采用直销方式的产品包括:易腐易变质产品;体积或重量大的产品;非标准化产品;单位价值高、技术性能强的产品;市场认知程度尚低的新产品。快速交货体现在生产与销售的紧密衔接上,使收集客户信息、产品设计、生产、运输、交货成为一体以减少客户订货后的等候时间;当定制产品生产出来之后,通过第三方物流快速地将产品配送到客户手中。
4. 营销模式的营销模式创新
产业社会的竞争其实只有两个原则:要么为顾客提供更多、更新的价值,要么比竞争对手更有效率。营销模式的创新与和重构也必须回到这两个落脚点,这也是企业营销的基点——顾客+竞争。在菲利普·科特勒的经典营销理论中,顾客让渡价值最大化理论阐述的就是这个原理,顾客不是简单的价格敏感型,而是价值敏感型,会按照自身让渡价值最大化的原则来选择。
如何计算顾客让渡价值?用公式表示就是:顾客让渡价值=顾客总价值-顾客总成本。其中,顾客总价值=产品价值+服务价值+形象价值+人员价值;顾客总成本=货币价格+时间成本+精力成本+机会成本。
哪家企业能够使得顾客的让渡价值越大,其竞争优势就越强,其溢价能力也就越强。所以,企业不能给顾客更多让渡价值时,就只能打价格战了,赢利就更加困难。前段时间轰轰烈烈的团购网大战就是明证。对于一般顾客来说,从不同团购网站获得的让渡价值是相同的,因为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是同质的,付出的时间、精力和机会成本是一致的。在这种同质化的超竞争状态,团购网站只能靠打价格战和促销战了,没有赢利就是必然的事了。
所以,所谓企业营销模式创新,与其他经营模式或商业模式创新一样,就是要找到提高顾客让渡价值的源泉和方法。在提高客户总价值方面,就是发现并聚焦于目标顾客现实或潜在的最需要的需求,以此进行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与组合,同时要注重有效传播与互动沟通,提升品牌形象,以提高顾客的价值感知;而在降低顾客总成本方面,主要是围绕目标顾客的消费行为来优化产品交付、信息查询、服务提供等环节的便利、快捷与可靠性。可以说,一个成功的营销模式就是在这两方面或至少一个方面能做到卓越。
创新的主要方向和类型
新的消费群体和需求的产生、新的传播技术和媒介的出现、新的物流与结算方式的运用,以及基于信息技术的管理变革等,导致企业的营销环境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催生了林林总总、目不暇接的新营销模式。但归结起来,无外乎三种创新方向与范式:客户价值倍增型的营销模式创新,新技术运用型的营销模式创新,策略及资源整合型的营销模式创新。
顾客价值倍增型创新
这种营销模式创新的主要驱动因素是顾客。新老顾客有了新的需求、新的购买行为,都要求企业在营销策略组合与业务活动安排上迅速作出调整,从而催生了营销模式的创新。下面我们看一下建材行业里的相关案例。
在七八年前,顾客家里装修买瓷板、瓷砖大多都是在意其产品功能,如耐用、易清洁、防滑和抑菌等,追求物美价廉的高性价比。所以,大部分生产厂家的营销模式比较简单——同质化的标准产品、大区代理的广域覆盖、高空广告造势和阶段性旺季促销。而现在顾客人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要结婚的80后年轻人多了,他们不但关注产品的品质和功能,而且强调风格要个性和时尚化,不但要服务便利,而且还要价格合理;二是买第二套房、消费要升级的“不差钱”的中年人多了,他们不但要求产品品位与档次,更需要全方位的贴近服务。于是,原来简单依靠“低价格、高促销”的营销模式自然就会失效。
5. 营销突破与商业模式转型
Business Model已经成为挂在创业者和风险投资者嘴边的一个名词。几乎每一个人都确信,有了一个好的Business Model,成功就有了一半的保证。那么,到底什么是Business Model?它包含什么要素,又有哪些常见类型呢?
用最直白的话告诉大家:商业模式就是公司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来赚钱?简言之,饮料公司通过卖饮料来赚钱;快递公司通过送快递来赚钱;网络公司通过点击率来赚钱;通信公司通过收话费赚钱;超市通过平台和仓储来赚钱等等。只要有赚钱的地儿,就有商业模式存在。
商业模式是一个比较新的名词。尽管它第一次出现在50年代,但直到90年代才开始被广泛使用和传播。今天,虽然这一名词出现的频度极高,关于它的定义仍然没有一个权威的版本。在翻阅了大量文献后给出的定义为:
商业模式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它描述了公司所能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以及公司的内部结构、合作伙伴网络和关系资本(Relationship Capital)等用以实现(创造、推销和交付)这一价值并产生可持续盈利收入的要素。
人们在文献中使用商业模式这一名词的时候,往往模糊了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类作者简单地用它来指公司如何从事商业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另一类作者则更强调模型方面的意义。这两者实质上是有所不同的:前者泛指一个公司从事商业的方式,而后者指的是这种方式的概念化。后一观点的支持者们提出了一些由要素及其之间关系构成的参考模型(ReferenceModel),用以描述公司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的概念
商业模式的概念化有很多版本。它们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和差异。在综合了各种概念的共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包含九个要素的参考模型。这些要素包括:
价值主张(Value Proposition):即公司通过其产品和服务所能向消费者提供的价值。价值主张确认了公司对消费者的实用意义。
消费者目标群体(Target Customer Segments):即公司所瞄准的消费者群体。这些群体具有某些共性,从而使公司能够(针对这些共性)创造价值。定义消费者群体的过程也被称为市场划分(MarketSegmentation)。
分销渠道(Distribution Channels):即公司用来接触消费者的各种途径。这里阐述了公司如何开拓市场。它涉及到公司的市场和分销策略。
客户关系(Customer Relationships):即公司同其消费者群体之间所建立的联系。我们所说的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即与此相关。
价值配置(ValueConfigurations):即资源和活动的配置。
核心能力(CoreCapabilities):即公司执行其商业模式所需的能力和资格。
合作伙伴网络(Partner Network):即公司同其他公司之间为有效地提供价值并实现其商业化而形成的合作关系网络。
泰莫斯定义商业模式是指一个完整的产品、服务和信息流体系,包括每一个参与者和其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以及每一个参与者的潜在利益和相应的收益来源和方式。在分析商业模式过程中,主要关注一类企业在市场中与用户、供应商、其他合作办的关系,尤其是彼此间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商业模式的设计是商业策略(Business Strategy)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将商业模式实施到公司的组织结构(包括机构设置、工作流和人力资源等)及系统(包括IT架构和生产线等)中去则是商业运作(Business Operations)的一部分。这里必须要清楚区分两个容易混淆的名词:业务建模(Business Modeling)通常指的是在操作层面上的业务流程设计(Business Process Design);而商业模式和商业模式设计指的则是在公司战略层面上对商业逻辑(Business Logic)的定义。
[编辑本段]商业模式的类型
一般地说,服务业的商业模式要比制造业和零售业的商业模式更复杂。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商业模式就是“店铺模式(Shopkeeper Model)”,具体点说,就是在具有潜在消费者群的地方开设店铺并展示其产品或服务。
一个商业模式,是对一个组织如何行使其功能的描述,是对其主要活动的提纲挈领的概括。它定义了公司的客户、产品和服务。它还提供了有关公司如何组织以及创收和盈利的信息。商业模式与(公司)战略一起,主导了公司的主要决策。商业模式还描述了公司的产品、服务、客户市场以及业务流程。
今天,大多数的商业模式都要依赖于技术。互联网上的创业者们发明了许多全新的商业模式,这些商业模式完全依赖于现有的和新兴的技术。利用技术,企业们可以以最小的代价,接触到更多的消费者。
随着时代的进步,商业模式也变得越来越精巧。“饵与钩(Bait and Hook)”模式——也称为“剃刀与刀片”(Razor and Blades)模式,或是“搭售”(Tied Procts)模式——出现在二十世纪早期年代。在这种模式里,基本产品的出售价格极低,通常处于亏损状态;而与之相关的消耗品或是服务的价格则十分昂贵。比如说,剃须刀(饵)和刀片(钩),手机(饵)和通话时间(钩),打印机(饵)和墨盒(钩),相机(饵)和照片(钩),等等。这个模式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变形:软件开发者们免费发放他们的文本阅读器,但是对其文本编辑器的定价却高达几百美金。
在50年代,新的商业模式是由麦当劳(McDonald’s)和丰田汽车(Toyota)创造的;60年代的创新者则是沃尔玛(Wal-Mart)和混合式超市(Hypermarkets,指超市和仓储式销售合二为一的超级商场);到了70年代,新的商业模式则出现在FedEx快递和Toys R US玩具商店的经营里;80年代是Blockbuster,Home Depot,Intel和Dell;90年代则是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Netflix,eBay,Amazon.com和辛巴克咖啡(Starbucks)。而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商业模式则是许多dot -com的一个严重问题。
每一次商业模式的革新都能给公司带来一定时间内的竞争优势。但是随着时间的改变,公司必须不断地重新思考它的商业设计。随着(消费者的)价值取向从一个工业转移到另一个工业,公司必须不断改变它们的商业模式。一个公司的成败与否最终取决于它的商业设计是否符合了消费者的优先需求。
有一些学者和专家曾尝试过对商业模式进行系统的分类。最早进行这一尝试的人里有Timmers和Rappa。
[编辑本段]赢利之道:商业模式创新经营
赢利的问题,是每个公司都需要考虑第一问题,也是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赢利之道呢,很容易理解,也就是赢利的方法,赢利的思路。那么,我们的企业经营之路该怎么走?鲁迅先生说的好:“其实地上并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在企业成长壮大中,鲁迅先生的警句给予我们力量,鼓励我们一定要积极努力,勇于探索,开辟道路。
但是目前的情况却往往令人困惑,积极努力、勇于探索未必能解决问题。我想大家经常会遇到堵车的烦恼:一到上下班高峰,就说咱们北京北四环吧,十四车道,是足够宽敞的大道吧,却往往是车如潮涌,大摆长龙,爬行缓慢,蔚为壮观。企业经营同样如此,也往往是类似的面孔,熟悉的手段,相同的思路,挤上同一条道,于是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家谁也走不动。所以现实给我们的启示是,企业经营必须善于创新,反套用鲁迅先生的话就是:“地上本来就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没有路”!企业经营要想脱颖而出,必须“不走寻常路”。这也是我们《赢利之道——新经济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课程的指导思想。
好,我们先从身边的事情——奥运会说起。看看“不走寻常路”的创新是如何促进社会进步、改变事态发展的。众所周知,奥运会是全球体育和人文的最大盛宴和聚会,多少年来它承载着激情、自豪、光荣和梦想,能在自己的国度里成功举办奥运会,是我们每个朋友的梦想。大家一定记得,2001年7月13日萨马兰奇先生在莫斯科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那一刹那,我们13亿人民是如何的万众欢呼、激情燃烧、举国沸腾的,许多同胞激动得留下满脸幸福的泪水。但是并不为所有人知道的是,在1984年以前,奥运会的承办主要是靠强制指定,那个时候并没有哪个国家愿意举办奥运会,更谈不上是大众期盼或者竞争承办,甚至可以说是各个国家都是避之不及。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而情况严重:举办奥运会开支太大、收入太少,赔钱太厉害,大家都害怕了。
1972年第20届慕尼黑奥运会欠债多年未清,1976年第21届蒙特利尔奥运会欠10亿美元,差点让该市市政府破产。1980第22届莫斯科奥运会花费90亿美元,而381家赞助商总共赞助收入才约900万美元。1984的洛杉矶奥运会当初美国政府拒绝承办,直到最后由天才的商人彼得•尤伯罗斯出面负责组织,才一举改写了奥运会传承的历史。尤伯罗斯大力开源节流,锐意创新经营。大家都知道,举办奥运会最大的两项开支是盖新体育馆和奥运村。尤伯罗斯举张不要盖奥运村了,借用附近的三所大学学生宿舍一共2万名公寓来提供临时接待;比赛场馆也多半是利用现有的设施,没有大兴土木新建场馆。同时一方面大力缩减正规工作人员,常规工作人员减半;另一方面大力招募志愿者以获得支持。在开源方面,尤伯罗斯更是力所能及尽量多收钱:大幅度提高门票价格,同时几乎各项设施都明码标价,一间小型电视广播室收费50万,就连火炬传递每公里也要收3000美元。在赞助费创收方面更是锐意创新:只限定30家企业最终有资格赞助,每个行业一家,每家最低赞助门槛400万美元。赞助方案公布后,各行业内冤家对手大打出手,可口可乐和百氏可乐竞相竞争,最后可口可乐以1260万美元获得独家赞助资格;柯达认为400万太贵只愿意出100万美元,尤伯罗斯立刻飞到日本找到富士总裁,富士正愁找不到进军美国的敲门砖,喜出望外立刻以700万的赞助费用成交;通用900万超越丰田;最高莫过于电视转播权的拍卖,美国三大电视网角逐竞拍,最终NBC以1.2亿获得转播权。
结果是尤伯罗斯成功的运用了2:8原则,30家赞助商共赞助3. 85亿美元,而1980年莫斯科381家赞助商才赞助900万。最后,洛杉矶奥运会总共收入7.6亿,赢利2.5亿美金,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赢利的奥运会。自此之后,奥运会成了市长发财的机会,各地争相抢办。如今的奥运会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奥运会早已摆脱了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已经成为各个国家争抢的难得良机。我们今年北京奥运会,仅纪念品——奥运祥云火炬就发行20万只,每只售价2990元,收入好几亿人民币。延续了2000多年的奥运会,顺利得以传承光大。
回头看奥运承办的发展史,尤伯罗斯利用奥运会全球唯一的资源优势,通过赞助限制企业数量和设置赞助门槛成功营造了机会的稀缺性并提升了商业价值,同时大力开源节流并最终一举获利,让洛杉矶奥运会成为奥运发展史的里程碑。我们说,面临困难时往往并不是没有出路,而是我们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关键是要找到原来的问题点,并针对问题点找到解决办法。尤伯罗斯通过不走寻常路的思维创新,使用崭新的商业经营方法成功突破了奥运会千年以来严重亏损的困境,营造了奥运会获利经营的成功模式,进一步铸就了奥运会的辉煌。
和困境中的奥运会一样,面临激烈竞争的企业经营同样需要如此突破。我们说,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企业;没有夕阳的企业,只有夕阳的思维。我们再看看一个身边的例子:一家即将破产的罐头厂如何通过思维创新走向新生。
1992正值国退民进的开始,山东沂源县一名曾担任县外经委主任的朱姓国家干部辞职下海,买下当地一家亏损超过千万元的国有罐头厂。所谓买下,并没有花一分钱,只是开出远期期票——以用项目救活罐头厂、养活数百名工人、外加承担原厂450万元债务为条件将罐头厂盘下。盘下罐头厂后想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但是负债累累的朱厂长没有钱来买设备,就想设法通过做补偿贸易来解决问题。罐头厂最终成功引进国外生产设备的解决方案是——在国内生产产品,用未来5年内的产品出口返销来抵偿设备采购款,同时部分付款来还清设备款,结果是引进先进流水生产设备并一口气签下了800 多万美元的单子。1993年初,在20多个德国专家、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始调试生产线生产产品。此时正值德国举办国际性食品博览会,朱厂长单刀赴会,在华侨的帮助下在德国摩尼黑和瑞士洛桑签下第一批业务——3000吨苹果汁,合约额500多万美元。罐头厂利用此合同预付款采购了原材料并启动了新的生产线,由此掘得第一桶金。此后的发展是一帆风顺,他们找到当时国内的产品空白——果汁饮料,后发先至,迅速发展壮大并占领了最高点。1994年,该企业总部从山东迁到北京,如今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果汁厂家。我们很多朋友每天饮用的果汁饮料,都是该企业生产的。说到这里,大家一定猜得出来,原来那家即将破产的罐头厂是谁?它就是今天汇源集团的前身。而当年只买得起一张飞机票、没带翻译单刀赴会到德国参加食品博览会的厂长,就是今天的著名企业家朱新礼,当然现在已是身价数十亿了。
我们回头梳理一下,汇源的发展思路是,用养活企业的承诺盘下国有罐头厂,通过补偿贸易用未来的产品输出换进先进的生产线,用海外合同订单预付款来启动生产线,并利用新合同融资、还款,就是这样实现了原始积累并不断滚动发展,最终找到果汁这个在中国还没有形成气候的产品,然后利用先发优势,迅速做成行业的老大。
我们通过这两个真实的案例,能总结出来什么呢?成功一定有方法,经营一定有思路。这两个案例都展示了清晰的商业思路。这里,我们把这种经营思路称之为商业模式。具体什么是商业模式呢?
1997年10月,硅谷最著名的风险投资顾问之一罗伯森•斯蒂文问中国著名高科技企业亚信的CEO田溯宁:“亚信的商业模式是什么?”田溯宁反问罗伯森:“什么是商业模式?”罗伯森很奇怪田溯宁作为CEO竟然不知道什么是商业模式。罗伯森向田溯宁解释说:“一块钱通过你的公司绕了一圈,变成一块一,商业模式是指这一毛钱在什么地方增加的。”这个例子形象地说明了什么是商业模式,同时也说明了“商业模式”这个概念的提法是一个舶来品,其实中国的任何一家企业都在出售产品,然后回收资金,这就是商业模式,只不过以前我们不提“商业模式”。洛杉矶奥运会和汇源集团的发展经历其实都分别描述了一个完整的赢利过程,阐述了各自独特的商业模式。
2000年,互联网泡末破裂,一大批没有实际价值、经不起推敲的网络明星企业关门大吉。原时代华纳首席技术官CTO的迈克尔•邓恩在接受美国《商业周刊》采访时说:“一家新兴企业,它必须首次建立一个稳固的商业模式,高技术反倒是次要的。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商业模式比高技术更重要,因为前者是企业能够立足的先决条件。”管理学家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可见商业模式的重要地位。有资料调查显示,当今中国创业型企业的失败,23%是因为战略的失误,28% 是因为执行的问题,而高达49%的失败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持续赢利的商业模式。
在所有的创新之中,商业模式创新属于企业最本源的创新。离开商业模式,其他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都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和盈利的基础。所有的成功的大企业都是从小企业秉持成功的商业模式一步步走过来的。我们说,沃尔玛其实是开杂货店的,可口可乐是卖汽水的,微软是卖软件的,国美是开电器店的,小肥羊是开火锅店的。这些普通的行业的成功说明什么?其实说明一个道理:无论高科技、低科技,都能成功,关键是你要找出成功的商业模式,并把商业模式的赢利能力快速发挥到极致。
商业模式在学术上为多数人公认的定义是:“为了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 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组织设计的整体解决方案。”其中“整合”、“高效率”、“系统”是基础或先决条件,“核心竞争力”是手段,“客户价值最大化”是主观目的,“持续赢利”是客观结果,也是检验一个商业模式是否成功的唯一的外在标准。
商业模式本质是关于企业做什么、怎么做、怎么赢利的问题,实质是商业规律在经营中的具体应用。刚才我们讲了汇源的流程,阐述了他的商业模式。就是通过承诺付款盘下企业、补偿贸易引进设备,新产品返销盈利、签新合同收预付款进入良性发展循环的一个赢利经营过程。
成功的商业模式不一定是技术上的创新,而可能是对企业经营某一环节的改造,或是对原有经营模式的重组、创新,甚至是对整个游戏规则的颠覆。商业模式的创新贯穿于企业经营整个过程中,贯穿于企业资源开发、研发模式、制造方式、营销体系、流通体系等各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创新都可能塑造一种崭新的、成功的商业模式。
任何一家大企业都是从小企业起步,我们的骄傲、跑得比风还快的刘翔也是从蹒跚学步开始走上成功的道路。让我们认真审视一次今天我们身边这些“创造了商业传奇”的企业:网络、蒙牛、国美、海尔、联想、李宁、娃哈哈、汇源、五粮液、小肥羊…他们从小到大成功发展的方法是否相同?
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大体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而这里,细心的朋友一定看得出:失败的企业大体相似,成功的企业各有各的不同。企业的失败大体就是那几种原因:资金、人才、战略、执行等等。而企业的成功之路则各有千秋。网络的竞价排名,蒙牛的事件营销,国美的多成分系统模式,海尔的专注服务,联想的多元经营,李宁的运动员品牌经营、娃哈哈的渠道联营…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是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独特的经营思路和商业模式才能发展壮大,并不断随着经营环境、竞争因素以及消费者变化来调整和升级自己的商业模式。在我们的《赢利之道——新经济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课程体系里,我们设计了“商业模式5R模型”,分别从每个企业都会经历的五个篇章:产品篇、经营篇、传播篇、融资篇和社会价值链互动篇章来讨论和设计各个企业独特的商业模式,并最终争取设计出随着时间和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商业模式体系。
“其实地上本来就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没有路!”在市场千变万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的企业要想脱颖而出发展壮大,必须不走寻常路,设计适合自己的、富有竞争力的、与众不同的成功商业模式。
文章摘自:金超老师《赢利之道——新经济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系列(未完,待续)。
2011年9月13日真实有效群发工具 详进hulio_taobao_com 担保交易哦
6. 什么是商业模式什么是市场模式什么是营销模式什么是管理模式请举例详细解释和说明。
什么是商业模式?
用最直白的话告诉大家:商业模式就是公司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来赚钱?简言之,饮料公司通过卖饮料来赚钱;快递公司通过送快递来赚钱;网络公司通过点击率来赚钱;通信公司通过收花费赚钱;超市通过平台和仓储来赚钱等等。只要有赚钱的地儿,就有商业模式存在。
商业模式是一个比较新的名词。尽管它第一次出现在50年代,但直到90年代才开始被广泛使用和传播。今天,虽然这一名词出现的频度极高,关于它的定义仍然没有一个权威的版本。在翻阅了大量文献后给出的定义为:
商业模式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它描述了公司所能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以及公司的内部结构、合作伙伴网络和关系资本(Relationship Capital)等用以实现(创造、推销和交付)这一价值并产生可持续盈利收入的要素。
人们在文献中使用商业模式这一名词的时候,往往模糊了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类作者简单地用它来指公司如何从事商业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另一类作者则更强调模型方面的意义。这两者实质上是有所不同的:前者泛指一个公司从事商业的方式,而后者指的是这种方式的概念化。后一观点的支持者们提出了一些由要素及其之间关系构成的参考模型(ReferenceModel),用以描述公司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的概念
商业模式的概念化有很多版本。它们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和差异。在综合了各种概念的共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包含九个要素的参考模型。这些要素包括:
价值主张(Value Proposition):即公司通过其产品和服务所能向消费者提供的价值。价值主张确认了公司对消费者的实用意义。
消费者目标群体(Target Customer Segments):即公司所瞄准的消费者群体。这些群体具有某些共性,从而使公司能够(针对这些共性)创造价值。定义消费者群体的过程也被称为市场划分(MarketSegmentation)。
分销渠道(Distribution Channels):即公司用来接触消费者的各种途径。这里阐述了公司如何开拓市场。它涉及到公司的市场和分销策略。
客户关系(Customer Relationships):即公司同其消费者群体之间所建立的联系。我们所说的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即与此相关。
价值配置(ValueConfigurations):即资源和活动的配置。
核心能力(CoreCapabilities):即公司执行其商业模式所需的能力和资格。
合作伙伴网络(Partner Network):即公司同其他公司之间为有效地提供价值并实现其商业化而形成的合作关系网络。
http://www.itjj.net/ceo/yunying/shiwu/20070928/256693.html
营销模式是评价一个企业经营好坏的一个关键标准,就是最终营销业绩(包括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利润、知名度等)的高低,企业的营销实力,决定了企业营销业绩的高低,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失败70%是由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营销策略决定的,而30%是由企业的营销组合决定的,营销战略定位是企业营销过程的核心。
"营销学"作为一门科学,自了其特殊性以外显然还有当今一般性科学的特点:科学互相交叉、互相影响,社会科学自然化,自然科学社会化,......现代科学方法论在营销科学中正显现出巨大的应用魅力。同样的产品,同样的市场,同样的投入,营销模式不一样其结果就会大相径庭;产品价值,通路,分销,服务......等作为常态的情况下,方式、方法、策略的"竞争"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毛泽东同志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从这个意义上营销学可能不比实战政治学,军事学简单学多少,方法论的竞争在经济大量创新不断变化的年代是那样显得重要。
依据中国市场的实际及其最为"鲜活"的现代科学方法论总结出来的,中国性、野战性、应用性、交叉性、复合性的一套营销模式,它包括诸如反策划营销模式、根据地营销模式、非线性营销模式、营销幂营销模式、品牌幂营销模式、交流电营销模式......加速度营销模式、纳米营销模式、核智能营销模式、负向营销、自组织营销、黑箱营销、白箱营销、品牌打造技术、全方位映射营销、时间式营销,非对称营销模式等近几十种营销模式。象反策划营销、核智能营销、交流电营销、品牌打造技术......
先有策略,后有模式。
策略是目的,模式是过程。
通过模式来达到你的策略。
管理模式是在管理人性假设的基础上设计出的一整套具体的管理理念、管理内容、管理工具、管理程序、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论体系并将其反复运用于企业,使企业在运行过程中自觉;加以遵守的管理规则。
一、什么是管理模式?
模式是某种事物的标准性形式或固定格式,与管理模式有关英文的表达有:Management System (管理交流)和Management Model(管理模型)。
我们给管理模式的定义是从特定的管理理念出发,在管理过程中固化下来的一套操作系统。可以用公式表述为: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系统结构+操作方法,可简单表述为:
管理模式=理念+系统+方法
MS=f(i)+f(o)+f(s) (IOS模型)
其中MS:Management System
I:Idea/Ideology
O:Operation/Organization
S:Stratagem/Strategy
二、什么是好的管理模式?
好的管理模式的重要标志是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用G管理模式的观念是其具有根据场态进行场变的特性。于是G管理模式将IOS模型发展成IOS-X操作系统模型。
管理模式应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这样,这种管理模式才能真正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
市场模式:http://..com/question/13046631.html
7. 商业模式的定义是什么,而它又与营销手段和措施有什么区别呢
没有固定的定义,广义的商业模式包括三个方面:管理模式、盈利模式和投融版资模式,狭义的商权业模式专指盈利模式。模式是深层次的东西,也就是营销活动背后的逻辑,营销活动都是基于战略目标和商业模式设计和设施。现在市面上很多“大师”把促销手段当商业模式忽悠人。
8. 什么是业务模式、商业模式、经营模式、盈利模式以及发展模式
(1)业务模式:简单地说,业务模式是一种业务运作,包括业务要素、业务功能以及业务形成的收益和支出。
(2)商业模式: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 辑。它描述了司所能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以及公司的内部结构、合作伙伴网络和关系资本 (Relationship Capital)等借以实现(创造、推销和交付)这一价值并产生可持续盈利收入的要素。
(3)经营模式: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经营模式是指企业对其在生产、运营中涉及到各种资源进行组织、整合的方式,其中资源是广义的概念,它不仅指企业内部资源,如生产经营资源,内部后勤资源和市场销售资源
2、所谓经营模式是指在生产经营中按不同经济条件采取的管理方式的总和。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经营模式即经营方式的具体体现它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
(4)盈利模式: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一般而言,盈利模式是指,经济体心项目泛通过投人经济要素后获取现金流的方式和获剪其他经济利益手段的混合,其核心是获得现金流人的途径组合
(5)发展模式: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所谓"发展模式",其基本涵义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历史条件,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的路子"(费孝通,1997),也就是对特定时空经济发展特点的概括
2、发展模式是指人为了实现发展目标而选择和实行的方式、方法与道路的统一体,它是由理念、主体、客体和工具等要素组成的完整系统,人对其选择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发展。
业务模式重组
目前许多企业认识到,业务流程重组(BPR)是发挥信息技术的功效并显著提高管理水平的有力工具。然而随着客户期望的提升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仅仅在业务流程层面进行优化已经远远不够了,一些领先的企业已经将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到新的高度,并且正在进行面向全程供应链的业务模式重组(Business Model Reengineering, B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