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吉列的经营实践启迪
吉列公司的现代历史,是一部多角经营的历史。1958年,公司现任董事长靳克勒出任总经理。他在第一次重要职员与董事联席会议上提出:“以剃刀为中心的经营时代已走到终点,本公司的业务不应再以刀片为唯一事业。”他的话使董事们大为惊讶,难以理解。其实,对公司利益的98%都来自刀片这一点,靳克勒早有疑问和不安,因此,他一上任就大胆改革,想以实行多角经营来维持生存,求得发展和力保王座。而他选中的目标,就是兼营“化妆品”事业,以构成企业的经营多角化,然后推出喷射式罐装的剃须用面霜,扩大宣传和推销。
他指示有关人员,一面进行市场调查,一面收集顾客对本公司的反映,以便决策的客观准确。结果发现大部分顾客本来就以为吉列是剃须刀兼营化妆品的厂商。实事证实了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在转变经营方向时,在继续积极研究剃刀技术,维持公司在市场上的固有占有率的同时,大胆投资积极研究开发化妆品及其它产品。先后推出了口红、泡沫剃须膏、妇女用除臭剂、Adorn喷发剂,以及Thorexin止咳糖浆等,以慎重、稳进来占领市场。靳克勒的这一战略与步骤成功了。
1966年,吉列公司化妆品部的营业额高达6000万美元,是1962年度的6倍,占总营业额的18%,可以说初战告捷。以后,在靳克勒这位组织多谋的企业家指挥下,吉列公司又先后开发出各种洗发精、烫发机、吹风机、打火机、原子笔,甚至高级香水、医药品等繁多种类的产品,并成立了相应的研制开发机构。从此,吉列不再是单靠剃刀生存的专业厂商,而是制造以男性用化妆品为主的多角化生产经营的厂家。这一点,就连当初不理解和支持靳克勒经营方针的人也承认是正确而妥当的。为了占领更大市场,吉列公司在战前已有海外市场的基础上,同样以“多角化经营”为战略重整海外的专业机构。
1966年,它在美国以外成立了两个国际事业部:一个是东半球事业部,负责包括欧洲、非洲、中东等地;另一个是西半球事业部,包括加拿大、中南美、太平洋地区。这两个事业部管理32个公司,其中有11个公司在制造吉列产品。吉列公司在这些分公司中掌握有100%的股份。
吉列公司采用全额自行投资的作法,建立海外市场据点,也是它称霸世界市场的另一大特色。它的海外事业,虽然仍以剃须刀和刀片为主,但靳克勒已认识到这点,他说:“海外有极大的化妆品市场,等待我们去开发“。自1964年,便向海外推出化妆品,而到1966年底,海外化妆品的营业额,已达到1000万美元,到1980年,剃须刀和刀片的销售额在公司23亿美元总营业额中所占比例还不到35%。难怪他野心勃勃地欲向海外扩发了。吉列公司虽然建立了世界性的剃须刀王国,但它在激烈的竞争中,及时调整战略,改变单一的经营为多角化经营,使剃须刀王国屹立不摇。这正是它成功的关键所在。
世界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中,吉列公司在市场经营运作中充分显示出活力与竞争优势,集中构想新产品和服务,积极创造需求,努力发展生产制造与经销新模式。可得如下几点启迪: 吉列国外分支机构固定成员基本由本地城镇居民和第三国籍人员组成,公司在跨国经营中所获取成功的经验表明:加强海外各企业及各管理组织机构管理,企业必须使国外市场本地化,而不不仅仅作为设置在国外的跨国经营企业。
逐步扩张的经营战略。公司在发展国家主要销售各种书写用笔、各类修饰用器具、各种牙刷以及其他类似产品,在对第三世界国家修订预算和测试中发现需要对刀片进行重新包装,基本以一次销售为主,并将引导未修面者享受面部光滑的乐趣作为吉列公司增长战略的重要策划思路。在发达国家中各种刀片市场是稳定的,而在第三世界国家,15岁以下者占总人口很高的比例,这些人在短时期内将进入剃须者行列。参与第三世界竞争中,几乎没有一家跨国企业像吉列公司那样花费那么多精力进行详尽的调查研究,因此公司60%多的收入来自于海外经营。
自从企业1969年将发展中国家作为目标市场以来,来自拉丁美洲、亚洲、非洲和中东的销售比例翻一翻,利润额已经上升八倍。此外,公司几乎每年分别在中国、埃及、泰国、印度等国家建立工厂。公司总是在工厂开工初期生产双面刀片,如果经营得比较好,再将其转换成生产各种书写笔、除臭剂、香波、牙膏等,这种方式已基本获得成功。
此外,吉列采用不同包或不同的规格型号销售相同的产品。由于在拉丁美洲国家提供七盎司一瓶的润发香波不受市场欢迎,吉列公司便及时调整用半盎司塑料瓶装润发香波投放市场。取得当地消费者的认可,使销售额大增;同样在巴西,吉列销售使用塑料瓶装除臭剂以代替原先的金属容器也取得了成功。 吉列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及时调整战略逐步扩张,使剃须王国屹立不摇,难怪有人开玩笑说:“吉列公司确实完全掌握了全世界男人的胡子”。
❷ 列举几个成功应用免费价格策略的案例
列举几个成功应用免费价格策略的案例:
一、吉列,很多男性朋友应该都比较熟悉他们的产品,吉列剃须刀。
1、吉利刚开始一整年还卖不到100个刀片,很多伟大的产品最初都是很惨淡的,激烈的爆发是源于他的一个免费策略,他把剃须刀拆成了刀架和刀片,他把刀架当作免费的礼品送给当时的美国陆军银行等部门,他们相当于企业的第1批天使客户,拿到刀架以后肯定要用吉列的刀片。
2、因为国外人的胡子都很多,刀片需要经常换,于是吉利的刀片成了消耗品,人们不断的买鸡肋的刀片,从此打开了激烈的市场,一年之后他就已经卖了1000多万个刀片,后来他们就一直用低于成本价的报价来打市场,直到它成为百亿美金的巨头。
二、酒店采用“免费”策略,一周收款80万元!
1、每个酒店都不可能每间房间都被住满,那么我们要把那些没人住的空房拿出来做活动。据了解每个酒店的空房率为40%,把将40%(可根据自身情况而定)的空房拿来和周围的公司、政府等合作,客户交1万元押金,可以获得3万元的房卡;
2、公司或政府的获得房卡之后可以赠送给他们的客户或者出差到本地的工作人员使用;
3、一张房卡的面额为300元,顾客持房卡到酒店开房,顾客住一晚198元,第二晚以后只需补交98元即可,依次类推;
4、1万元的房卡押金一年后退回;
5、酒店可将收到的押金在一年内选低风险投资,也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
三、免费擦皮鞋卖鞋油一个小时赚100多元
1、专盯那些白领和商务人士,女人 负责拉客。女人一见目标客户过来,就正面把客户拦下,只要客户稍做停留,男人的抹布就开始给客人擦上了,一擦就是一整双鞋,动作快,擦得也亮,当然了,只要是四五元一支批 发来的正规鞋油效果都差不到哪里去,他们号称是什么绵羊油,十元一支。
2、在擦鞋的过程中,把产品的优点,价格一大堆全说出来了。擦完鞋之后,客人直接就走的很 少,十元钱并不贵,一般都会买,因为这些人都是爱面子的人。一个小时卖出二十多支,男 人累的够呛,不过利润肯定在一百以上。
(2)吉列营销案例扩展阅读:
从免费价格策略获取的灵感:
1、把吉列的刀架和刀片称之为流量品和消耗品,高价就是流量品,可以用低价甚至免费的方式送给客户,刀片就是消耗品,客户需要持续不断的购买才能使用,流量,就是用来打价格战的,我们看各种公司的价格战,大部分不都是为了流量,流量品付出的成本,需要能够通过消耗品来收回,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就真的是在做公益了。
2、吉列巧妙的地方就是流量品刀架和消耗品刀片,必须放在一起才能使用,这样就不用担心企业不赚钱了,所以打价格战也要有策略,有技巧的打,把价格战变成赚钱的方式,而非赔钱的买卖。
❸ 吉列的公司历史
1980年以后,吉列经历的2次较明显的低迷都与营销效力相关,而重新回升也都与营销力度的加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2005年1月,美国宝洁公司宣布并购吉列公司,整个交易金额预计高达570亿美元。两家公司合并后将组成世界最大日用消费品生产企业。2005年7月12日,宝洁正式收购吉列公司,交易金额570亿美元,作为吉列公司子公司的南孚电池被正式并入宝洁。
在其100多年的历史中,吉列开创许许多多的行业第一:剃须刀架(1946年)、双刀剃须刀(1971年)、旋转头剃须刀(1977年)、弹簧剃须刀(1990年)以及“锋速3”剃须刀。2004年12月,吉列公布其最新的剃刀——女用Venus Vibrance剃刀。吉列今天的非凡成就并非从天而降,而是与其独特的经营之道密不可分的。
❹ 吉列刮毛刀的成功给了营销管理怎样的启示
1974 年,以生产安全刀片而著称于世的美国吉列公司推出面向女性的雏菊牌专用“刮毛专刀”,结果一炮打属响,畅销全美国,销售额已达20 亿美元的吉列公司又发了一笔横财。
吉列公司雏菊牌刮毛刀的成功完全是建立在精心周密的市场调查基础上的标新立异。
❺ 宝洁收购吉列案例
具体情况不清楚,不过收购应该是很成功的!
收购后的和吉列一起做的品牌Fusion成为宝洁第24个年销售额10亿美元以上的品牌,除此之外Mach3,gilltte等仍然是销售额10亿美元以上的品牌。
❻ 吉列集团的营销战略
(1)只有财务副总说得有理
(2)不能说是错,但绝对不正确
(3)第一个问题,你是以一内个什么身分进入?容这个很重要,
第二个问题,你以什么战略打倒对啊,
第三,你主打什么产品啊,是全线产品吗?
❼ 有哪些战略定位做得比较成功的案例的国内外的案例最好都说说
很多的,像阿胶就想到东阿,茄克衫就想到劲霸男装,还有像女人喝的口服液就想到太太,都是定位做的比较不错的成功案例。
❽ 电子营销案例
商场如战场,这是久经商场的人士总结出来的金玉良言。决策者审时度势、发挥决策艺术的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所领导的企业才会在商战中各有沉浮。美国《财富》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列举了20个决策实例,有的决策英明让人敬佩,有的决策却愚蠢可怕,它们不仅塑造了整个现代商业世界,而且给人以深刻启迪与教训。
1.1876年:西方联合电报公司大意失荆州
1876年,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发明了电话,并先于伊莱沙。格雷几小时申请了专利。但是,其所做的一切努力也使贝尔几乎倾尽所有,因此贝尔的岳父加德纳。哈伯德打算将电话专利权卖掉。当然,他所瞄准的目标就是当时长途通讯业的霸主西方联合电报公司。
但是西方联合电报公司总裁威廉。奥顿拒绝了哈伯德的请求,他认为,“电话”有太多的缺点,因此不能严格地作为一种通讯方式,这种装置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价值。奥顿拒绝哈伯德不仅因为他们之间早有过节,而且他认为不管电话取得多大的成就,他的公司都有实力轻松地将贝尔逼出市场。
很快,西方联合电报公司就为它的短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公司的客户纷纷放弃电传打字机而改从新成立的贝尔公司租借电话机。西方联合电报公司不得不被动跟进,利用格雷的专利以及托马斯。爱迪生的设计推出了自己公司版本的电话机。随后双方之间爆发了激烈的诉讼之争,西方联合电报公司最终败北,并被迫从贝尔公司租用电话设备。
2.1903年:“安全剃刀大王”金。吉列开辟美国一次性物品时代
如今的美国到处充斥着一次性尿布、一次性相机等用后即可丢弃的一次性商品。但是当金。吉列在1903年开始销售装有一次性刀片的安全剃须刀时,美国人并未随意接受它,因为这与美国人的节俭观念相冲突。
当时男人剃须是一件不容易的活,吉列也常常深受其害,因此他决定发明简便的安全剃须刀。吉列花费了8年的时间研究如何将刀片变得足够薄、足够便宜,从而在其被用钝之后可以毫不心疼地将其扔掉。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1901年,他发明了第一把带有一次性刀片的剃须刀,申请了专利,并成立了吉列公司。
❾ 关于吉列公司在全球所销售的剃须刀
它有自己在各地的加工厂商吧?那样的话就可以根据本地人的肤质来制造产品了
❿ 因为市场调查做得好而成功的例子举一个就行
吉利公司市场调查的成功案例
男人长胡子,因而要刮胡子;女人不长胡子,自然也就不必刮胡子。然而,美国的吉利公司却把“刮胡刀”推销给女人,居然大获成功。
吉利公司创建于1901年,其产品因使男人刮胡子变得方便、舒适、安全而大受欢迎。进入20世纪70年代,吉利公司的销售额已达20亿美元,成为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然而吉利公司的领导者并不以此满足,而是想方设法继续拓展市场,争取更多用户。就在1974年,公司提出了面向妇女的专用“刮毛刀”。
这一决策看似荒谬,却是建立在坚实可靠的 的基础之上的。
吉利公司先用一年的时间进行了周密的市场调查,发现在美国30岁以上的妇女中,有65%的人为保持美好形象,要定期刮除腿毛和腋毛。这些妇女之中,除使用电动刮胡刀和脱毛剂之外,主要靠购买各种男用刮胡刀来满足此项需要,一年在这方面的花费高达7500万美元。相比之下,美国妇女一年花在眉笔和眼影上的钱仅有6300万美元,染发剂5500万美元。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极有潜力的市场。
根据 结果,吉利公司精心设计了新产品,它的刀头部分和男用刮胡刀并无两样,采用一次性使用的双层刀片,但是刀架则选用了色彩鲜艳的塑料,并将握柄改为弧形以利于妇女使用,握柄上还印压了一朵雏菊图案。这样一来,新产品立即显示了女性的特点。
为了使雏菊刮毛刀迅速占领市场,吉利公司还拟定几种不同的“定位观念”到消费者之中征求意见。这些定位观念包括:突出刮毛刀的“双刀刮毛”;突出其创造性的“完全适合女性需求”;强调价格的“不到50美分”;以及表明产品使用安全的“不伤玉腿”等等。
最后,公司根据多数妇女的意见,选择了“不伤玉腿”作为推销时突出的重点,刊登广告进行刻意宣传。结果,雏菊刮毛刀一炮打响,迅速畅销全球。
这个案例说明,市场调查研究是经营决策的前提,只有充分认识市场,了解市场需求,对市场做出科学的分析判断,决策才具有针对性,从而拓展市场,使企业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