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活动策略 > 杂志营销策略

杂志营销策略

发布时间:2020-12-13 04:32:38

❶ 杂志的销售策略策划怎么做

杂志的销售策略即如何确定杂志的销售渠道。杂志的销售渠道通常分为一渠道和二渠道。所谓一渠道即邮局、书店,二渠道即个体书刊发行商。笔者认为根据销售方式划分销售渠道更合理,即直销和批销。直销又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零散直销即直接发货给读者个人;二是团体直销即直接发货给团体读者如学校、厂矿、部队等。批销也包括两种途径:一是专门经销商如邮局、书刊商店,这是传统的经销渠道;二是兼业经销商,如超市、药店、便利店等,这是新开发的销售渠道。<proinsight-br>不同读者定位的杂志应选择不同的销售渠道。零散直销是各种杂志都可使用的销售方法,但团体直销需具备一定的条件:1、杂志所针对的读者工作生活空间确定且统一;2、杂志内容是这群读者共同需要的;3、杂志需要读者花较多的时间阅读因而更适合于个人独享而不利于共同阅读;4、杂志的内容和形式与这群读者所在组织的目标是一致的。团体直销的优点是:1、杂志款可以提前收讫,降低回款风险;2、销售数稳定且可预知,减少盲目多印杂志而增加的成本;3、容易形成地域性销量优势从而带动地域性广告;4、有利于及时反馈信息,掌握读者意向,调整杂志的服务;5、发行成本较低,经济效益较高。系统直销的不足是:1、不利于迅速占领广阔市场;2、进入市场过程较慢。青少年杂志、专业行业杂志直销是理想的销售方式。<proinsight-br>杂志批销的主要形式有:1、代理制,即一省一地由一个经销商代理杂志的二级批发。代理制的优点是可以帮助杂志迅速占领一地市场,也可以避免因经销商过多增加回款风险,还可以降低杂志的运输成本。不足是代理商的能力直接影响杂志的推广速度,杂志的面市率相对较低,发行折扣较高,销售信息反馈较慢。2、直接批销制,即杂志社直接发货给零售商。其优点是销售信息反馈较快,面市率较高(如直接送摊);不足是:杂志社投入较大,回款风险也较大,杂志的运输成本较高。对于读者面广且分散的杂志如时尚休闲类、社会生活类,通过批销迅速占领市场是明智的选择,而且专业和兼业经销渠道都可利用。对于读者面相对窄小且数量较少的杂志则宜选择专门的经销商,否则易造成杂志滞销量过大。杂志社可根据自己的人力物力及杂志特点和受欢迎程度决定杂志的销售渠道和方式。<proinsight-br>

❷ 产品的营销方式主要有哪些

产品的营销方式主抄要有以下五种:

1、整合营销

作为一种对各种营销工具和手段的系统化结合,根据环境进行即时性的动态修正,以使交换双方在交互中实现价值增值的营销理念与方法。

2、联合营销

两个以上的企业或品牌拥有不同的关键资源,而彼此的市场有某种程度的区分,为了彼此的利益进行战略联盟,交换或联合彼此的资源,合作开展营销活动以创造竞争优势。

3、事件营销

国内外十分流行的一种公关传播与市场推广手段,集新闻效应、广告效应、公共关系、形象传播、客户关系于一体,并为新产品推介、品牌展示创造机会、建立品牌识别和品牌定位,可以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

4、直销

作为一种分销模式,它有明确的目标客户群体,没有中间销售环节或尽量减少了中间环节,可以度量销售效果,企业利用销售人员可以把产品直接销售出去。

5、对立营销

企业的产品在推向市场时,在每个竞争阶段,均需要找出对立者,比如品牌、产品甚至企业或者个人,根据对立者的营销策略体系,建立对立的营销策略体系来跳出同质化竞争市场,或阶段性打击竞争对手。

❸ 求中国广告业发展现状之类的文章,杂志, 论文

中国广告业发展现状浅析
摘要:
当今的商品社会是广告万紫千红的世界。不论在街道、商店 ,还是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中 ,人们到处可以听到或看到各种形式广告。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制造的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同时国外品牌的商品也在国内市场得以热销。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广告业迅速发展。
随着国家政策放宽,外国广告公司可以在中国设立独资子公司,跨国广告公司开始进入中国广告业,他们依靠成熟的经验、雄厚的资金、优秀的人才以及先进的运营管理等优势与本土广告公司争夺广告主资源,对本土广告公司形成强烈的竞争与威胁。而中国广告业由于起步晚,运营不规范,广告从业人员水平混杂,竞争能力十分薄弱。
在对中国广告业发展背景、驱动因素、策略调整等情况进行分析后,如何使中国广告公司尽快提升发展,成为中国广告业现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中国广告业
现状
发展

一、中国广告业发展的背景
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 拉动了中国广告业的整体提升。
2003年国民经济保持了高度增长的速度,伴随着宏观经济的增长,广告业发展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取得了高增长率、高国民生产总值占有率的好成绩。自1998年广告业增长率首次跌破1%的底线以来,中国广告业发展增长率持续走低,而2003年则一举“上扬”到19.44%这一历史性突破。该年度广告市场的增长空间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国民消费模式的结构性突破。表现在广告投放上的特征就是广告投放大幅度增加,行业结构稳中有变。
2003年广告投放位于前五位的产品类别依然是房地产、药品、食品、家用电器和化妆品。住宅消费和汽车消费的持续需求继续支持了房地产广告和汽车广告的增长势头。该年度广告投放的“黑马”是服装服饰,跃居到第9位。
总之,国民经济运行的良好态势直接推动了广告市场的健康发展。从当前的国民经济各行业发展态势来看,汽车、房地产、医药医疗器材、旅游、通讯产品等行业的发展具有长足的持续性,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是广告市场增长的基本条件。随着行业内竞争的不断升级,广告主对消费市场的争夺也将日益白热化。广告主研究表明,被访企业首先就是强调策略组合的重要性,其次在被访企业当前最为侧重的营销策略中,促销策略的选择率排名仅次于产品策略。也就是说,在竞争格局中要保持领先,除了产品策略外,广告战役等各种促销大战将作为重要的营销利器被竞争者争相采用,广告总体投放量还将有所上升。
二、中国广告业发展的驱动因素
广告主体各领域加速整合步伐,追求规模化生存。
中国广告业1996年以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两大驱动:一是追求规模经济推动了广告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二是广告主的主导地位日益凸显,推动了广告业务主体加快调整步伐。其中,近期比较典型的驱动有两个:
1.广告公司的规模化生存
2002年,广告公司领域有两个事件引入注意。——则是达美高的消失;一则是上广的合资。两个事件背后则代表了两个趋势:一是国际广告集团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合并、联合;二是国际广告集团“收编”本土广告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跨国广告公司就致力于通过整合媒介资源,谋求在内地广告市场的一席之地。这些大型广告公司除了规模巨大化,就是操作全球化。“规模扩张”正是它们强力增长的支撑力。
根据2003年度广告生态调查,表示“未来一年有扩张计划”的广告公司占到被调查公司的八成,其中又有—半以上的公司计划采用“与其他广告公司建立战略联盟”这种扩张方式。广告公司间的合作将以多种方式进行,包括业务上的合作、股权上的合作、地域上的联盟等。
而对于广告公司集团化发展的主流模式,根据2003年广告业生态调查,广告公司普遍认同以下三种模式:首先是以业务的互补性或上下游合作为目标的集团化;其次是以媒体资源的规模化为主要目标的集团化;第三,以区域性整合为主要目标的集团化。
2.资本运作和规模扩张
和其他行业的发展一样,说到规模扩张就要说到资本运作。广告行业的资本运作形式目前主要有广告公司间的投融资、行业外特别是广告主和媒体对广告公司的投资、广告公司通过上市进行融资等。
获得资金是广告公司大举扩张、并购的一个重要前提。绝大多数的广告公司其发展资金来源于公司的自我积累。在这方面,跨国广告公司具有明显的资金优势,又有强烈的扩张欲望,大规模并购、参股本土广告公司的趋势将愈演愈烈,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成为中国广告市场资本运作的主导力量。而本土广告公司为增强与跨国公司对抗的力量,也将通过股权合作、吸收行业外投资及上市等筹集更多的发展资金,扩大公司规模。资本运作被广告公司作为实现突破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寄予了厚望。
三、中国广告业策略调整
随着广告主主导地位的日趋明确,广告公司和媒体将提供专业服务作为其核心理念和努力方向,并进一步调整、培育核心竞争力。
广告主营销广告活动系列研究以及广告生态调查研究表明:广告市场中的广告主导由“苗头”逐渐向“主导地位”发展。随着这种“归位”的逐步完成,广告主将发挥其处于广告业生存链条上游及其核心位置的功能,作为广告业的“米饭班主”,广告主将推动广告市场的盘整力度。
表现之一,就是媒介广告经营策略的调整。
随着20年间媒介几度扩频扩版,媒介资源偏紧的情况得到改善;而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消费市场的成熟和分化,广告主的“媒体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倾向于综合使用多种媒体,并且积极开发新式媒体,改变了原本依赖四大传统媒体的局面。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媒介当年作为广告市场“老大”优势地位的日渐弱化。1996年以来,媒介从“坐商”到“行商”,强调客户导向和专业服务,体现出媒体广告经营的战略调整。
表现之二,就是广告公司的专业化生存。
多数行业,尤其是快速消费品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广告主在激烈的竞争中蜕变得日益成熟,在“拼”市场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营销经验,对广告公司的要求也日趋专业。无论是跨国广告公司还是本土广告公司都面临着被选择以及较短时间的合作等等的挑战,这也是广告主掌握话语权的直接结果和表现。登陆中国的大部分国际广告公司都称以整合营销传播服务见长,但随着对中国企业和市场的了解,也会为了适应本土广告主的需求而强调其某一环节优势,期待在某些个别领域进行合作。而本土广告公司则呈现出两种典型生态:一类是已颇具规模,以某专项服务,例如以媒介代理发家,为生存和利益所驱动,逐步进入多个服务领域,提供附加功能,形成综合服务的业务架构;另一类以新生广告公司为代表,既受限于自身资源,又为了生存会专注某一服务领域,或者提供线下广告服务,或立足新媒体广告资源的开发等等,总之强调某专项服务职能,力求在某一环节领域深度发展。总之,无论哪种“生态”,提供专业服务是其宗旨和生存态度。
如何使中国广告公司尽快提升发展,如何是中国广告业发展趋于平稳,成为中国广告业现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❹ 谁能帮我下一下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ArticlePart.aspxtitleid=qiwh201206120的这篇文章。

稍等我发给你:

化工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以A公司某氯磺化聚乙烯产品为例
更多去教育大论文下载中心看看
摘要:文章针对目前发展日益迅速的化工行业的具体特点,并结合A公司氯磺化聚乙烯产品的实例,运用现有的营销知识和理论对化工产品进行具体的分析,然后指出化工产品应如何指定其市场营销策略并在制定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哪些方面。
关键词:化工产品 市场营销策略 研究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化工产品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正是在这种情景下,A公司于2010年建厂于吉林省某市的高新区内,公司拥有氯磺化聚乙烯清洁生产的新工艺和新技术,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的产品氯磺化聚乙烯作为特种合成橡胶,被广泛应用于重防腐涂料、电线电缆、防水卷材、汽车工业等领域。随着国外大型石化企业争相进入中国市场以及国内众多新的石化企业的加入,化工行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在这个时候通过对化工产品进行市场分析,制定出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STP策略分析
(一)、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就是说把目标市场变细,以此来找到适合公司发展的市场[[1]]。而对于化工产品而言,细分市场就是要把该产品所应用各个领域或者目标群体进行详细的划分,并根据不同的目标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例如,A公司从产品用途角度将市场分为防腐涂料、油漆、电缆、汽车工业零部件等几个市场,并对不同市场进行具体分析。
(二)、目标市场选择
目标市场的选择有赖于前一阶段目标市场的细分,因此进行合理准确的市场细分是做出正确的市场选择的基础。从上面的市场细分表可以看出,A公司产品在防腐涂料、油漆行业和汽车零件行业无论从市场前景还是利润空间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在市场开拓方面重点开拓这两个市场,同时兼顾另外两个市场。
(三)、定位
市场定位是指企业依据现有竞争者产品在市场中所处的位置,针对消费者对该产品的具体要求和重视程度,塑造和传达出鲜明个性和产品特色[[2]]。化工产品由于产品、性能等方面较为趋同,差异较小,那么如何众在多相同中找到不同就显得尤为重要。A公司由于采用最新的氯磺化聚乙烯生产技术,与同类竞争对手相比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同时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出众,和进口氯磺化聚乙烯产品不相伯仲。因此,“低价高质”是A公司对其产品的定位。

三、营销组合策略分析
(一)、产品策略
产品是制定一切营销策略的基础。化工产品尽管趋同性强,但产品之间的质量、性能设计等方面差异仍然较大,因此在制定产品策略时要注重提高产品质量、研制新型材料和开发新的用途等。A公司目前已研制成熟的氯磺化聚乙烯清洁生产的新工艺和新技术,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生产的产品可以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避免了国内很多同类产品产量低、质量差的缺点,在产品品牌上实现系列化、专用化、精细化、高纯化。
(二)、价格策略
化工产品不像一般消费品,由于其产品生产较为单一、生产用途较为固定、营销渠道比较稳定,因此这个时候价格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A公司采取低价策略。实际销售中,A公司将采取让利策略,多买多让。同时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不断提高,产品的生产成本会迅速降低,因此在保证足够的利润空间的前提下可以采取低于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进行市场营销。在产品种类、品质、样式差别不大的情况下,采取低价策略可以迅速占领市场,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极为明显的优势。
(三)、渠道策略
A公司在初期对各个市场的战略可以混合采用,但主要利用直销方式,在主要省市设立代理商,全力打开市场。在建立一定的品牌认知度以后,采取差异化战略,利用代理商、分销商、电视购物、网上交易等方式进行交易,迅速打开广大的市场,同时加强销售人员的培训,重视产品的售后服务,进行跟踪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度,了解市场变化。在建立强大的营销队伍的同时建立售后跟踪服务团队,对已有市场的产品进行有效服务,强调整个公司的服务理念,让顾客真正的变成本公司的上帝。
(四)、促销策略
1、广告策略
广告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细化每个消费群体,确定宣传的任务,需要传达的信息,通过广告公司创造优秀的广告来加强品牌观念的建设[[3]]。由于使用氯磺化聚乙烯的顾客较为集中也较为专业化,因此A公司可以采取在化工等专业期刊杂志上面投放杂志广告,这样既能够节省广告费用,又能基本覆盖到顾客群体,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并且还要对每次的广告投入进行衡量,以保证每次的广告投入达到预期的目标。
2、促销策略
氯磺化聚乙烯属于特殊的高分子材料产品,对于每一次的宣传都要争取侧重对产品的权威认证、技术原理和高科技性质的说明,提供相应的证书以及专利展示,进行演示说明和产品试用。针对化工这一特殊的行业进行使用指导,进行行业示范,从而建立良好的口碑,建立产品的信任机制,并且对氯磺化聚乙烯进行售后反馈,提前对目标群体进行技术培训,使其对产品产生兴趣,加强氯磺化聚乙烯的品牌理念。
3、公关策略
除了注重对产品的品牌的强化,还要对公司理念公司文化的宣传,通过在企业杂志、年度报表、实用性的顾客手册宣传企业的赞助活动、商展等,还可以宣传对企业、员工与产品有正面助益的故事,在加强品牌理念的同时让消费者更加关注企业的活动,关注企业的产品才是目的。
4、推销策略
推销是敲开企业大门的敲门砖,同时也是公司获得稳定订单的基础。由于化工产品的特殊性,人员推销在整个销售过程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制定营销策略的过程中要给予足够重视。要严格推销人员的选拔力度,同时加大对专业人员的培养力度,并针对不同企业和领域制定不同的推销策略。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化工这一特殊行业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根据其具体特点从STP和4P两个角度进行营销策略的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吉林省某市A公司氯磺化聚乙烯产品的实例提出了化工产品在制定营销策略时应该侧重的方面。也希望通过对这一具体实例营销策略的分析,能够对我国化工行业类似企业提供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吴建安.市场营销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❺ 从宝马7系的杂志投放策略看如何做杂志营销

不由佩服宝马作为成熟品牌的营销策略的协同性。 这应该是这两本杂志第N次夹带广告了,一方面,确实证明了杂志方的经营有道,受到客户的青睐,但另一个方面,宝马的这次步调一致的投放确实让我颇为费解。 毕竟,这两本杂志投放的是同一个宝马7系,最低100多万的豪华车的广告,不知道宝马如此投放策略是基于对车主的调研了解,还是基于对两个杂志的读者群进行过了解。总的来说,个人觉得,除了获得品牌的影响力外,真正从销售的角度,还 是微乎其微,营销的精准性绝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其次,我们可以先仔细分析一下这两本杂志的读者群: 《商业评论》是本偏学术的高端杂志,就其内容和售价而言,确实是国内几乎最高的价格(在《北大商业评论》创刊前是最高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读者群就一定是最高端的消费群。从我个人判断而言,还是偏重在学术研究和专业领域的人居多,与宝马7系的目标消费群有多少吻合,个人还是持一些怀疑态度。在我所接触的宝马7系的车主中(基本都是企业家)层级,基本没有听说谁会看《商业评论》,当然,我所知道的是,确实有一批外企的高端经理人是订阅或购买《商业评论》的,但是他们的公车基本上是公司配备,而且,不到CEO层级基本上还是难以配到7系的标准。 《IT经理世界》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刊物,而且,他的报道范围和读者群队伍更是远远超越了杂志命名本身的IT行业,我有很多朋友都对这本杂志推崇有加,从官方的了解和我的判断而言,虽然杂志一直号称是众多跨国公司的CEO是其忠实读者,但个人认为其读者中还是偏重于职业经理人阶层,尤其是CIO这个在中国日渐崛起的职位阶层,对于宝马7系的车型而言,其定位绝不会是职业经理人阶层,一定是稍高于这个阶层。因而比较而言,投放IT经理世界更适合宝马3或5系。 分析下来,笔者认为,在本次金融危机背景下,汽车品牌加大投放力度和精准营销行为,本身是行业回归理性和价值营销的信号。但是宝马7系的这次投放,至少从这两本杂志的微观上来看,是缺乏对市场的准确判断的。 再次,细心了解一下身边的车主以及企业家群体,宝马7系更适合投放的杂志应该是《财经》、《中外管理》、《中国企业家》这类杂志。至少在笔者所接触和了解的企业家阶层中,很多都是这三本杂志的忠实读者。当然,还有一类杂志,如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名牌》,目标群体也是锁定中国的顶级富豪群体的。也可以考虑投放。 对杂志广告目前现状的几点看法: 1、首先,难以评估的发行量和读者群 从财经类和时尚类杂志受宠开始,中国的杂志广告似乎又跨入了一轮持续增长的高潮,但是不同于报刊的读者群可以精准判断,杂志由于大部分面向全国发行,发行量及目标消费群均不好监测,因而,也是广告效果不好测量的一种媒体。虽然国内有一些认证,但是还是偏重于“中国特色”,甚至包括目前比较知名的“BPA”认证,其数据最多也只能作为参考。笔者所在的公司曾经连续三年投放在国内某知名财经媒体大量广告,但真正对销售的促进从最后的客户调查上来看,竟然是比例极低。最终的评估是,对公司的影响力还是起到一定得作用,但是从销售结果上来看,并不是很理想。最终还是暂时放弃了该媒体的广告投放。 2、发行并不等于到达,真正到达取决于杂志内容的质量和读者匹配性 杂志营销不同于报纸,就目前而言,笔者接触的很多杂志,大多数高端发行均是采取赠阅方式,几乎每个高端的杂志都有一个赠阅清单,其中很大部分的赠阅对象都是企业高管阶层和专业人士。笔者曾经参加过一个高级论坛,其中一个会议下来,收到了基本不同类别的杂志的赠阅。结果,一个时期以来,每个月收到自己订阅的和赠阅的杂志加起来有十几本之多,试想,有多少时间泡在杂志里一一品读呢,最多也就是翻翻而已,甚至有的因为工作忙的原因,翻都没有翻过就放到了过刊堆里。想象我们很多媒体罗列的一堆高端读者中,如果你反过来看他们的桌前摆着的若干本杂志,你相信他们会有时间一一品读么?因此,到达所谓的高端群体并不是真正的发行,最终的,还是决定杂志本身的内容质量以及对他们的匹配性。 3、难以评估的广告效果和到达率 同时,由于目前杂志没有像报纸一样的上刊率之说,造成了热门杂志广告奇多,冷门杂志无人问津的“嫌贫爱富”的投放行为,广告主扎堆投放某些热门刊物的行为屡见不鲜。事实上,确实热门杂志拥有较高的传阅率和较长时间的广告效果保鲜期,但是其广告的干扰度也随着投放广告的增多,而难以评估。因而,最终评估下来,很难有一个明确的指标评估杂志的广告效果究竟如何。所谓千人成本,更是难以评估。财经类杂志广告版面增多,而时尚类杂志硬软广告更是难以统计,这客观上自然造成了广告效果和到达率难以评估的局面。 3、做品牌形象的陷阱和误区 实际上,我们翻看下现在更多的杂志广告,其广告主大多为国际和国内的时尚大牌。以本期的《IT经理世界》和《商业评论》为例,IT的广告13个版面,其中10个广告版面投放的是国际品牌的广告,2个版面投放的是会议的广告,仅有用友软件系国内品牌。而《商业评论》更是偏重国际品牌的广告。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国际的某些高端品牌由于其产品的特性以及基于在国外成熟的广告行为,在进入国内的时候,较多的沿用了《杂志》作为其广告投放的主流媒体,譬如阿玛尼、杰尼亚等服装品牌,但是对于这些品牌而言,其杂志广告投放更多的是批量投放行为,拥有巨额的利润支撑形象的塑造。 众多投放杂志后的广告主,最终也只能以接受“塑造品牌形象”作为广告效果无法衡量的理由,冠冕冠之以做品牌,必然要走的行为。 1、杂志营销定位很重要,更多时候要作为传播组合的补充媒体 首先,你要确定,除个别奢侈或者时尚品牌外,对绝大多数品牌而言,杂志绝不会是广告投放的主流平台,虽然杂志具有阅读周期长,目标人群更为精准和传阅率较高的优点,但同时也因为其具有一定时效性,销售周期相对于报纸而言偏长,注定了传递信息较慢,到达时间不确定等原因,因而,不适用于主流平台,更多时候还是作为一场广告运动的一个补充性媒体,成为除了电视和互联网之外,另一个覆盖全国的低成本传播平台。所以,更多的时候,杂志还是一个补充性媒体。 2、投放前的杂志调研很重要 目前绝大多数杂志还没有像报纸一样,拥有一些权威机构的市场研究数据。有些杂志会为你提供一些自己统计的数据或者BPA认证的数据,但是对这些数据,还是要辩证的分析。在这方面,笔者认为除了要杂志社提供相关的读者调研数据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要求对该杂志的读者进行一个抽样调查,了解他们对该杂志以及其广告的看法,看看是否有“族群”效应(亦即,由于对杂志的信任或者不信任,产生对其内广告的整体信任或者不信任),同时,如果有时间,可以去一些报刊亭做些实地调研,通过这些,可能会有更深的了解。 3、投放策略很重要 对于杂志的广告投放,目前普遍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投放内文广告,这里面包括软文(商业文章、公关稿或者干脆软文)和硬性广告。软文的好处是可以被读者认为是杂志观点或者相关文章,非企业广告;硬性广告的好处不用多讲。同样的硬性广告,依然涉及到一些投放策略和手法,比如一页整版,或者连续三页整版形成气势等等。另一种是附赠品策略,亦即如开始笔者所说的宝马7系的营销方式,作为杂志的附赠来出现,这里面包括像宝马7系一样的赠送宣传册,或者像瑞丽等时尚类杂志经常搞的赠送产品小样等方式,好处是单独的传播环境,可以直接送达读者,缺点就是相比较而言,需要较大的预算,和可能的浪费(有的实物或者赠品未能直接到达目标人群手中。) 4、广告创意是灵魂 对于杂志广告而言,广告创意无异于灵魂,好的广告创意可以让广告在众多杂志的广告中脱颖而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2009年春节前夕,伊利曾经在第一财经周刊的投放中采取过附赠品策略,但是其采取了较为新颖的方式,是一年的12个月的单独月历,同时附赠了一张用上班这点事的漫画人物做的心情卡,可以让读者每个月根据心情卡张贴自己的心情,作为记录,这种形式笔者刚看到的时候确实是耳目一新,记忆深刻,自然会加以保留。同样,在IBM投放的《IT经理世界》杂志一期赠品中,IBM采取了IT经理日志的卡片盒,里面装的是若干张独立的卡片,分别记录着企业随时可能遇到的各种信息问题和解决方案,也是用第**天的形式,就是其广告策略的延伸,但是同样出彩的是,里面每页卡片都独立赠送了很多邮票,自然给很多人收藏的价值和意义,可以更为广泛的传播。这些将产品的卖点融合在一些纪念品中,即达到了传播的目的,又能让读者作为其传播的载体为其免费传播,无疑比那些仅仅赠送一些样册的策略要好很多。这些都是可以参考的例子。 5、投放后的读者调研更为重要 中国的杂志广告市场,依然是一个崭新的市场,无论是广告策略还是效果评估,都是一个循序渐进提高的过程。因此广告投放以后的读者调研,则更为重要。通过读者调研,可以从他们的口中了解我们的广告策略是否引人注意,是否有效传递了想要传递的信息,更关键的,可以为后续修改广告创意提供方向,让未来的杂志广告策略更为清晰准确和有效。因此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❻ 杂志的营销战略

最好的办法就是广泛招聘,与当地成熟的渠道商合作,在利润上给予合理的利润空间,否则靠你自己组建团队肯定很难。

同时,在业务员这块可以加大控制力度,我相信铁的团队可以帮你解决难题。

❼ 结合具体产品或企业,论STP策略在营销实践中的应用

《论STP战略在杂志专门化中的运用》可以吗
[营销参考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传媒市场的不断成熟,媒介个体日益作为一种特殊企业进入市场,成为整个市场体系的特殊组成部分。市场细分作为媒介市场化的必然结果,不少媒体开始将目标读者集中于具有特殊消费需求的“小众”,媒介产品出现专门化和专业化趋势。市场营销战略中的STP战略也被广泛运用于媒介市场中,锁定特定的分众市场。本文将以湖北知音传媒集团下的《打工》杂志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市场分析,探讨STP战略在杂志专门化中如何运用,怎样决定杂志定位以及所带来的市场成效。

关键词:STP战略杂志专门化市场细分 《打工》

STP战略是市场营销学中的重要概念,S(Segment)即市场细分,T(Target)即目标市场策略,P(Position)即市场定位。其中市场细分是确定目标市场的前提,也是企业进行市场定位,消费者定位的依据。

随着传媒市场细分的不断成熟,杂志市场也相应呈现专门化趋势。杂志经营单位根据杂志市场的内在规律和读者的特定需求,以一种杂志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划分,使其内容和风格能够集中地满足某些特定领域受众的需求。

《打工》杂志是隶属于湖北知音传媒集团下的一份面向全国发行的子刊,它的创办是对《知音》部分读者群的细分,依托《知音》品牌和资源优势,因而能够迅速打开市场局面,受到读者的欢迎。2000年11月《打工》创刊,其创刊号发行量就达到10万份,仅办了两期后,即2001年1月就改为半月刊,月发行量达到30万份。目前月发行量近60万册,成为知音期刊集团下仅次于《知音》杂志的第二品牌。创办这份期刊杂志社总共投入50万元,现在年实现利润达到370余万元。

《打工》杂志的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基本遵循了STP营销。第一部S是市场细分(market segmentation),第二步T是市场目标化(market targeting),第三步P是市场定位(market position)

一、S战略(market segmentation)

武汉区域内期刊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不仅有知音杂志社、幸福杂志社、今古传奇杂志社、爱情婚姻家庭杂志社等专业杂志出版机构,还有包括长江出版集团、湖北日报报业集团、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诸多杂志,都在争夺有限的读者市场。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不得不将期刊市场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把期刊市场分成具有相似欲望和需求的市场或子市场。

1. 按照人口统计变量划分:《打工》杂志的目标读者年龄应在16周岁——45周岁,以女性读者稍多。文化层次集中于高中、中职、大一大二的学历水平。

他们应是城市中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的打工族、下岗族和创业族,他们的收入不高,对致富信息有强烈的兴趣,对财富有急切的追逐。他们属于经济文化状况的较低层,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进入小康或者富裕阶层,也常常有一夜致富的梦想。

2.按照地理变量划分:《打工》杂志的目标读者应是集中在特大、以及大中城市中的打工族、下岗族和创业族。他们中很多人是从农村来到城市中寻求致富之路的流动人口,对城市有莫大的好奇和向往。

《打工》杂志面向全国发行,但是主要的读者群还是集中在华中地区,尤其以武汉区域市场为主。

3.按照心理变量划分:《打工》杂志本身定位的目标读者,按照陆学艺划分的中国十大社会阶层来看,他们属于拥有很少量组织、经济和文化资源的底层三个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阶层。按李强的利益群体的社会分层范式,属于利益相对受损者。

他们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虽然较低,无法拥有社会的决策权,但因其这些人数量众多,整个群体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忽视的。他们的生存状况,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治安的稳定,是社会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按照行为变量划分:目标读者中,他们的日常收入的消费主要用于生活必需品,对文化产品这一类精神层面物品的消费在其开支中所占比例很小。他们大多没有读报、读书的急切需求和固定习惯。因为《打工》杂志是面向低端市场的杂志,个体的购买力较差,但是受众数量大,通常一份杂志在多人中传阅率较高,因此反复使用率高。

在这些市场细分中,目标读者的规模、购买力和特征是可以统计调查得到的。具有可衡量性。《打工》杂志也具有能有效进入和满足细分市场的能力,因此有可获得性。因目标受众人数众多,虽消费能力有限,但仍具有可收益性。《打工》杂志针对自己的目标受众,可以确定用稿标准,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因此也具有可行动性。
二、T战略(market targeting)

针对读者市场进行了细分后,选择适合自己办刊风格的目标受众,并具体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制定出一套完整详实的方案,是将目标市场营销战略付诸实际的下一步措施。

《打工》杂志的出现是与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后遗留下了大量下岗工人安置问题,进城务工的人口迁移浪潮以及中国入世的社会背景相契合的。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农民工问题的关注,以及社会下层民生问题越来越受重视,打工人群的生存状态被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如何帮助他们走出经济上的困境,如何创建更为公平合理的向上流动的社会机制,如何为他们在这个信息社会的生存提供有利的信息资源,如何为打工族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倾诉的平台……都成为了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知音传媒集团敏锐得认识到城市中存在这样一个数量庞大的人群:他们年龄介于16周岁——45周岁,具有高中、中职的文化水平,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虽然收入不高,但对财富有强烈的追求欲望,日常消费习惯中对文化产品的消费比例不高。这些人的社会身份大多被定义成打工族、下岗族和创业族。他们的人数占据了我国人口比例中的绝大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越来越受到社会决策层的关注。创办专门面向打工族的一份期刊是具有前瞻性,并且是与时代的脉搏相契合。

但是另一方面,目前国内专门针对这一特殊人群的期刊很少,市场还处于一种真空状态,潜力巨大,前景可观。依托知音传媒集团业已取得的巨大影响力,创办一份专门针对打工族、下岗族和创业族的杂志无疑是具有巨大的利益空间的。

《打工》杂志即采取了补缺定位,定位于市场“空白”地带或市场缺口。

在《打工》杂志之前,在全国范围内有较大影响力的面向打工族的杂志,只有广东佛山文艺的《打工族》。但是《打工族》的主要题材是以小说等文艺题材为主,更加突出文学性,因此它所针对的读者群所要求的文化水平更高,与《知音》杂志的目标读者群有所差别。知音集团则在《打工》创刊之初就提出了,要依托《知音》杂志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编辑队伍,将知音的品牌资源最大化得延伸,实现规模化的经营。因此,《打工》杂志走了以纪实性特稿为主,突出新闻事件的真实性的办刊道路,避免了与《打工族》这个资历更老的杂志的正面竞争,即突出了本集团的办刊风格,也避免了与《打工族》争夺相同的读者市场。

此后,2003年8月,又由全国妇联主管,中国妇女报主办了一份市场更为细分化的《打工妹》,主要针对流动人口中女性群体,关注农村进城务工青年和城际间流动务工青年在工作、生活、基本权利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反映他们的心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促进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完善;增进他们与城里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沟通和融合,为他们提供具体的心理指导和实际的帮助。这与《打工》杂志在某些地方是十分相似的,而且对读者市场进行了更细的划分。无疑对《打工》杂志提出了挑战。

此外,由于打工族由于收入较低,文化水平不高,因此他们大多没有迫切的阅读需求和固定的阅读习惯。要想使这个人数众多的读者群规模最大化,《打工》杂志还应当致力于培养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不断提高他们对于杂志的忠诚度。杂志的重复使用率高,虽然一方面限制了杂志的售卖量,但另一方面通过人人传阅的方式,很好得取得了宣传和广告的作用,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培养潜在的读者群。

三、P战略(Market positioning)

媒介定位战略是在众多的市场机会中,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寻求具有竞争力和差异化的品牌与产品特点。通过适当的传播手段,使品牌在消费者心理占据理想地位的一种市场战略。

《打工》杂志要取得市场上的成功,必须识别并选择自身的竞争优势,确定自己的市场角色定位战略。

《打工》杂志依托知音传媒集团,这个大型传媒集团总资产达6.36亿元、净资产1.14亿元、利税1.38亿元、上缴税收6473万元,下属9种期刊(月发行总量达800万份)、2份子报、4个子公司、1个网站、1所学院,品牌杂志《知音》现月发行量达636万份,居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五位,多次被评为全国读者最喜爱的十大名刊、双十佳期刊,两次荣获中国期刊奖,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

因此,《打工》杂志在创刊时就确立了与相似细分市场争夺读者市场时,要靠背后的“知音”这座大靠山。在多品牌战略中实行了优生优育的滚动发展模式。当其主打刊物《知音》形成知名品牌后,知音传媒集团旋即利用自身所占有的人才、发行、广告等资源优势作为新的子刊的孵化器。《打工》杂志创刊的编辑均是从《知音》杂志调动过去,可以说《打工》办刊内容风格与《知音》一脉相承,素有“小知音”之称。借助《知音》杂志的巨大影响力,《打工》杂志一经推出,迅速占据广阔的读者市场,其创刊号发行量就达到10万份。

但另一方面,《打工》杂志在初步开拓市场后,必须注意与母刊《知音》杂志的差异化竞争。知音集团给旗下的《打工》杂志提供了相对独立的编写空间,在总体办刊风格的指导下,给予了充分的办刊自由。《打工》杂志一方面坚持《知音》杂志“人情美,人性美”的总路线,以纪实性的新闻稿件为主。用最精彩的平民创业故事,启迪读者改变命运的财商;以最新锐的现代生活理念,激发读者再战人生的胆魄;以最动人的百姓真情故事,慰藉贫寒中渴望心灵甘露的人们;以最传奇的打工、下岗人物的奋斗经历,树立天下漂泊者和创业者前进的榜样。

此外,《打工》杂志的一大特点是,它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也注重为打工族提供丰富有效的打工信息,追求信息性。希望杂志能够承担起“一刊多用”的社会功能,尽可能为打工族服务。“打工城镇推荐榜”集中为打工族和创业族提供招工信息和投资信息。

由于打工族、下岗族受条件所限,其社会参与程度很低,但他们同样渴望有展示自己才华和交友的机会与平台。为了帮助他们实现梦想,《打工》杂志引进电视媒体的经验,开设了“打工玫瑰之约”、“打工群星灿烂”、“祝福中转站”栏目,专门免费供打工青年征婚、交友之用,每月均吸引逾千人报名参加。

通过网络增加与读者的直接联系也是《打工》杂志所采取的市场战略。2006年1月5日,《打工》编读往来QQ吧产生,并又通过知音技术部和《打工》美编室人员协助,在知音网创建了《打工》论坛,后又与TOM公司合作建立手机评刊方式。通过一系列整合营销策略进一步开拓市场。

《打工》杂志同《知音》杂志及其旗下的多份期刊共同创建追求“人情美,人性美”的文化品牌,确立传媒集团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打工文学”生存样态初探——兼考察几家打工文学杂志的文学生产》 周航 《当代文坛》2009年01期

2.《媒介营销——理论·方法·案例》 包国强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3.《品牌资源延伸与规模化经营——解读“知音”发展之路》 胡勋璧《出版发行研究》2004年10期

4.《<知音>杂志发展的三大战略探讨》 文心 李艳华《编辑之友》2005年01期

(作者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06级新闻学专业)

希望参考意见能帮助您

❽ 教育机构的战略营销的作者简介

菲利普·科特勒是世界上市场营销学权威之一。他是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研究生院S.C.庄臣父子公司资助的杰出国际营销学教授。他曾获得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他也曾在哈佛大学从事数学方面的博士后和在芝加哥大学从事行为科学方面的博士后工作。 科特勒博士是《营销学原理》和《营销学导论》的作者。其《非营利机构营销学》现在已出第5版,是这一领域的最畅销书。科特勒博士的其他著作有:《新竞争》,《营销专业服务》。《医疗保健营销学》,《教育机构的战略营销》,《高视野》,《社会营销学》,《营销地点》,《集合营销》。《宾馆与旅游营销》,《标准房:营销战略的执行艺术》和《营销模型》。 除此之外,他还为第一流的刊物,如《哈佛商业评论》、《斯隆管理杂志》.《商业水平》、《加州管理杂志》、《营销学杂志》、《营销调研杂志》、《管理科学》、《企业战略杂志》和《未来学者》等撰写了 100多篇论文。他是唯一得过 3次“阿尔法·卡帕·普西奖”的学者,该奖专门奖励在《营销学杂志》上发表最优秀年度论文的作者。 科特勒博士现任美国管理科学联合会市场营销学会主席美国市场营销协会理事营销科学学会和芝加哥艺术协会学院托管人。管理分析中心主任,彼得·杜拉克和哥白尼基金会顾问等职。他现在是许多美国和外国大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美洲银行、福特汽车公司、通用电气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默克公司、马里奥特旅馆、蒙特森公司等——在营销战略上的顾问。 在1978年。科特勒博士获得美国市场营销协会所颁发的“保尔· D·康弗斯奖”,以表彰他“在市场营销科学上的杰出贡献”。在1983年,他作为当年杰出营销者接受了“斯图尔特·亨特森·布赖特奖”。在 1985年。他被提名为杰出的营销学教育工作者奖”的第一位获奖人。该奖是美国市场营销协会新设的一个奖项。同年,医疗保健营销学会设立了奖励优秀医疗保健营销学者的“科特勒奖”。并推荐他为首届获奖者。他曾获得过欧洲市场营销顾问和销售协会颁发的“营销卓越贡献奖”。在 1989年他获得了“查尔斯·库利奇奖”这是授予市场营销领域内当年杰出领先者的一种荣誉奖项。在 1995获得国际销售和营销管理者组织颁发的“营销教育者奖”。他还接受了德保罗大学、苏黎世大学、雅典经济和商业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

阅读全文

与杂志营销策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28年熊出没大电影叫什么 浏览:920
在线观看的电影推荐 浏览:671
重庆烟草网络营销服务平台 浏览:163
国外网络营销研究现状 浏览:707
微信黑猫电影 浏览:940
老电影抗日战争片1000部 浏览:950
赶尸艳谈同内型的 浏览:266
有一部片一直射 浏览:622
上财电子商务考研 浏览:714
韩国最好看的三极有哪些 浏览:584
韩国免费言情电影 浏览:793
aqdygl爱情电影网 浏览:426
两个能上天的种子动漫电影 浏览:112
国产网址在线不卡 浏览:444
带床戏激情的电影 浏览:218
类似于血恋1的电影 浏览:623
深圳市时代微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992
类似琢木鸟系列的欧美片 浏览:720
电子商务专家扶贫 浏览:655
交响乐团培训方案 浏览: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