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一、区别
1、基本要素
概念思维的基本要素是抽象的概念,而意象思维的基本要素是形象的意象。
2、推理过程
抽象思维的推理过程是在概念及其判断的基础上完成的,而形象思维的推理过程是在意象及其联想(想象)和典型化的基础上完成的。
二、联系
1、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都具有思维活动所共有的特征:即抽象性、间接的和概括性。
2、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起点都是对外界的感知。
形象思维的作用
1、形象思维是反映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思维形式,是培养人、教育人的有力工具,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除了使用抽象思维以外,也经常使用形象思维。
2、在企业经营中,高度发达的形象思维,是企业家在激烈而又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高层管理者离开了形象信息,离开了形象思维,他所得到信息就可能只是间接的、过时的甚至不确切的,因此也就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㈡ 什么叫做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呢
形象思维:形象这一概念,总是和感受、体验关联在一起,也就是哲学中所说的形象思维。另一个与形象思维相对应而存在的哲学概念——逻辑思维,指的是一般性的认识过程,其中更多理性的理解,而不多用感受或体验。形象思维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抽象思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
㈢ 如何理解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对形象信息传递的客观形象体系进行感受、储存的基础上,结合主观的认识和情感进行识别(包括审美判断和科学判断等),并用一定的形式、手段和工具(包括文学语言、绘画线条色彩、音响节奏旋律及操作工具等)创造和描述形象(包括艺术形象和科学形象)的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
抽象思维(abstract thinking)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属于理性认识阶段。
抽象思维凭借科学的抽象概念对事物的本质和客观世界发展的深远过程进行反映,使人们通过认识活动获得远远超出靠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知识。科学的抽象是在概念中反映自然界或社会物质过程的内在本质的思想,它是在对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抽取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撇开其非本质属性,使认识从感性的具体进入抽象的规定,形成概念。空洞的、臆造的、不可捉摸的抽象是不科学的抽象。科学的、合乎逻辑的抽象思维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㈣ 结合具体的例子谈谈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区别
比如说:形象思维是一个杯子+一个杯子=两个杯子,抽象思维是1+1=2
㈤ 如何理解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形象与抽象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样,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也是相互依存的。不存在没有形象思维的抽象思维,也不存在没有抽象思维的形象思维。思维的过程和方式只有一个途径,即上面所说的“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达到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有的同志硬要把这个过程分解为:“若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是通过‘概念’来进行,便是抽象思维;若是通过‘形象’来进行,便认为是形象思维。”并且把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看作是相互独立的两种思维方式,“抽象思维以制造‘概念’为目的,比如科学定理;形象思维以制造‘形象’为目的,比如文艺作品”。他们断言:“文艺创作根本不借助于抽象思维,而是进行形象思维,在创作过程中总不能离开形象;抽象思维的整个思维过程就是一个抽象的过程,抽象思维所取得的成果只是抽象的东西。”这种论点确实遭遇到很大的问题(见《形象思维的论点与疑点》一文)。如果这个问题说不清楚,那么科学与艺术之亲合关系就更加的说不清了。
笔者认为:思维的过程和方式只有一个,在这一过程中,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既可以借助于逻辑(抽象),也可以借助于形象。在思考一个问题时,实际上兼用这两者。科学研究也需借助于形象,文艺创造也需借助于抽象。可以把思维过程中借助于逻辑的叫抽象思维,把借助于形象的叫形象思维,但这两者相互依存,不构成各自独立的两种思维方式。这应当是对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解释。
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的思维是个复杂的反射过程,这种反射是外界事物刺激感官而引起的,是在大脑皮层左右两半球和中枢神经的参与下进行的。当外界对象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感觉器官把接收到的外界刺激通过神经系统传入大脑,引起大脑皮层的活动,从而产生了意识。这种意识与大脑中早已存录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形成思维过程,最终得到思维结果。从这个研究中可以看出,思维过程中既借助了形象(感官刺激),也借助了抽象(意识加入)。
在实际生活中,思维确是既借助于形象也借助于抽象。比如我们每天都看到太阳光,但是感觉不到太阳光的运动速度,因为它太快了,这是感觉表象达不到的地方。对于光速,只能借助于抽象思维来把握,那是每秒30万千米的高速度。
阿恩海姆(《视觉思维》一书的作者)对思维中的形象与抽象两者之关系问题已经说得很透彻。他认为,人们看到了一种形象时就有了抽象思维活动,而每当人们思考一个问题时都有某种具体形象作为出发点。
㈥ 什么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科学思维)和形象思维(也叫艺术思维),都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方法。高尔基在论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时曾说:“思维和认识,就不外乎是我们的
‘生活印象’、‘体验’,经由技术及许多手法——观察、比较、研究,依着哲学而完成或形态化为思想,依着科学而完成或形态化为假说和理论,依着艺术作品而完成或形态化为形象和技术及手法。”他还说:“在科学和艺术文学之间,是有很多共同点的:无论是科学还是艺术文学,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观察,是比较和研究;无论是艺术家还是科学家,都必须有想象和推测——‘直观’。想象和推测,可以补充在事实的连锁中不足的和还没有发见的环节。”这就
是说,不管是抽象思维还是形象思维,它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都是通过实践由感性到理性,从而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但由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手段不同,方法不同,抽象思维是借助于科学推理去揭示真理,形象思维是借助于形象塑造
去揭示真理,因而作家, 艺术家的思维活动,除了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之外,还始终离不开具体可感的物象形态,并且要饱含着感情、发挥着想象,把思想、感情、想象和物象形态有机地揉合在一起来进行艺术思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就是掌握了这种思维方法才写出了感人至深的《红楼梦》。形象思维还受作者世界观的指导和支配,也受制于作者对生活的理解熟悉程度,还决定于作者的艺术素养和对艺术技巧的掌握。
㈦ 举例说明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形象性是形象思维最基本的特点。形象思维所反映的对象是事物的形象,思维形式是意象、直感、想象等形象性的观念,其表达的工具和手段是能为感官所感知的图形、图象、图式和形象性的符号。形象思维的形象性使它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和整体性的优点。 形象思维不像抽象(逻辑)思维那样,对信息的加工一步一步、首尾相接地、线性地进行,而是可以调用许多形象性材料,一下子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形象,或由一个形象跳跃到另一个形象。它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不是系列加工,而是平行加工,是面性的或立体性的。它可以使思维主体迅速从整体上把握住问题。形象思维是或然性或似真性的思维,思维的结果有待于逻辑的证明或实践的检验。 形象思维对问题的反映是粗线条的反映,对问题的把握是大体上的把握,对问题的分析是定性的或半定量的。所以,形象思维通常用于问题的定性分析。抽象思维可以给出精确的数量关系,所以,在实际的思维活动中,往往需要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巧妙结合,协同使用。 想象是思维主体运用已有的形象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形象思维并不满足于对已有形象的再现,它更致力于追求对已有形象的加工,而获得新形象产品的输出。所以,想象性使形象思维具有创造性的优点。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富有创造力的人通常都具有极强的想象力。 主要方法 A模仿法 以某种模仿原型为参照,在此基础之上加以变化产生新事物的方法。很多发明创造都建立在对前人或自然界的模仿的基础上,如模仿鸟发明了飞机,模仿鱼发明了潜水艇,模仿蝙蝠发明了雷达。 B想像法 在脑中抛开某事物的实际情况,而构成深刻反映该事物本质的简单化、理想化的形象。直接想像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广泛运用的进行思想实验的主要手段。 C组合法 从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或产品中抽取合适的要素重新组合,构成新的事物或新的产品的创造技法。常见的组合技法一般有同物组合、异物组合、主体附加组合、重组组合四种。 D移植法 将一个领域中的原理、方法、结构、材料、用途等移植到另一个领域中去,从而产生新事物的方法。主要有原理移植、方法移植、功能移植、结构移植等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