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么买多少钱
消费者想买一个红酸枝笔筒,你给他一个小叶紫檀的,就是让消费者占便宜。
遗憾的是这么做赚不到钱。
所以,首先要做的是建立起“小叶紫檀”或者其他任何你所拥有的价值,并且这个价值成本可控,不会赔钱。
消费者要买小叶紫檀的笔筒,你告诉他红酸枝和小叶紫檀很像,并且价格便宜很多,这也是让消费者占便宜。
这是普遍适用的破局方法。
延伸下来就是:用贵族的标准营销高产;用高产的标准营销中产;用中产的标准营销屌丝。
价值在心里
最初的商业社会,通常是以物种的稀有程度和市场基数确立最初的产品价值。垄断资源者为王。之后,品牌营销成形,产品设计和功能逐步显得重要。
无论依靠什么产生溢价、占据主动权,首先必须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价值观念。
譬如:钻石真的这么值钱吗?不,不,不!钻石是资源垄断的产物。说的极端一点:只不过是硬度大的物质而已。也就是说——钻石是个被炒作出来的概念。那为什么钻石可以,其他的所谓贵金属不行?因为钻石的价值是消费者的心里。钻石找到了最根本的消费者价值诉求——“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显然这是在寻求与消费者身份对等,也就是是炫耀。再往根里挖的话,钻石的核心价值在于钻戒。如果全世界结婚都不要钻戒,那钻石恐怕只能用来切割玻璃。
所以,按“河洛品牌烙印法”,要让消费者占便宜,首先在消费者心理植入你的价值烙印。一定是在消费者心里。
价格的标尺
西班牙快时尚品牌ZARA广受大众追捧,其价值价格比赋予的很到位。所以ZARA之所以能门庭若市,最核心的策略就是价值价格比。
很多ZARA的消费者把其奉为时尚大牌,确实其设计也来源于众多的时尚大牌,然后以大众化的价格销售。
有一些国内服装在抄袭ZARA的款式,还不如直接去抄根源的款式。真正要抄袭的,是这种价值价格比。让消费者感觉在占便宜——用大众化的价格享受大牌的时尚。
㈡ 广西凭祥红木家具市场有哪些
有南山红木市场
浦寨红木市场
㈢ 中国传统家具是如何现代化的
中国传统家具的现代化,应该包含三个方面,即材料、设计和制作工艺。
3。1。材料
现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在红木和中国传统家具(红木家具)之间划上了一个等号,将两者相提并论,视为一体,这样子是否妥当?是否具有科学性?必需先搞清楚这个问题。
其实,古代的中国家具是以榆木、松木、榉木、楠木等国产材为主要材料的,苏州太湖边的大片榉木林,造就了苏州成为明式家具的生产中心。后来榉木逐渐匮乏了,人们开始寻找新材料,刚好明代手工业发达,与东南亚贸易频繁,紫檀等原木源源不断地运来,才造就了明式红木家具的辉煌。
明末由于当时被视为高档的黄花梨、鸡翅木和铁力木日渐匮乏,所以在作为压舱作用之后被丢弃的紫檀木才开始被人们试用,终而成为“新贵”。
到乾隆年间。紫檀木也越来越少了,于是人们又开发了新材种红酸枝木,就是上海人惯称的“老红木”,之后又引进泰国的酸枝木,到清朝末年,人们开始采用花梨木。
从上述中国传统家具的用材历程来看,其实中国人是就地取材的,使用东南亚的红木,也是基于“可轻易获得的资源”的原则,今天海内外红木等资源、日渐匮乏,一样可以开发出新材料来取代,这是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习惯的。
改革开放之后,红木家具的内销市场突飞猛进,需求使小作坊、小工厂越开越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业者开始弄虚作假,人们争论不休的不是家具的质量和设计,而是所用的材质是不是所谓的红木。
因此,中国国家技术监督局于2000年8月1日,正式颁布了GB/T18107-2000(红木)的国家标准,来规范市场,但从来没有人去做完整的定量分析,去测定所有红木的物理力学性能,到底红木有多好,是否适用于中国传统家具的制作等等问题,都只停留在定性的描述上。
在红木标准颁布之后,找出标准中的八种红木的七项物理力学性能,这七项性能是:气干密度、干缩系数、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硬度、冲击韧性和顺纹抗剪强度(这些性能和家具比较有关系,这些数据是由现有资料中换算出来的,有些是在北京林业大学的实验室里进行测试后所获得的数据,详细数据都收在拙作《中国传统家具现代化的研究》之中)。从这些数据中,红木的数值都较高,除了其中干缩系数较大,会造成干燥比较困难之外,其他的数据都显示红木的质量都优于俗称的白木。
不过问题在于,家具的用材,需要那么重、那么强、那么硬和那么韧吗?都知道,家具的最终质量不单单只靠木材的性质,其实家具的设计和结构,都应该配合特定的材质,换句话说,采用什么材质,在设计和制作时,都得考虑进去。
还特地选用材质较一般的楸木,来进行试验,用楸木来设计并制作一套中国传统家具,然后由上海市家具质量监督检验站来进行质量测试,结果全部合格(详细见拙作《中国传统家具现代化的研究》),甚至许多项目还超过标准。
3。2。设计
中国传统家具设计的继承与改善,认为至少应从两方面着手:
a)设计现代家具,要有本民族传统的神韵,为了方便叙述,称之为民族的现代家具;
b)保留传统的设计,将传统的优秀设计元素保留和重组,改善部分是为了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和现代的生产方式,一样是为了方便,称之为“仿古家具”(re-proction Furniture)。
刚才提到后现代主义,其实后现代主义不但反对设计简单化,反对“少就是多”(less is more),认为“少就是单调”(less is bort),同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后现代主义也反对设计上的全球化,反对国际式风格的功能主义,这给发展中国传统家具提供了理论基础。
后现代主义分为两派:
——先锋派:刚好符合发展民族的现代家具理念,以曼菲斯(Memphis)为代表的先锋派,反对固定模式,反对条条框框,认为设计是感性的偶得,而不是理性逻辑的必然结果。
——经典派:和仿古家具的想法相似,以文丘里(Robert Venturi)为代表,主张从古典中拾回民族性的、个性化的东西,将传统形式、历史风格搜寻出来,用在新的设计中。
设计师并末充分地理解这些理论,至少还少有人根据上述的理论发展出民族的现代家具,或仿古家具,倒是丹麦的设计大师威格纳(Hans wengner)做了非常成功的尝试。
以后现代主义的经典派为基础,尝试将明代的罗汉床及牛角式搭脑嵌大理石太师椅中的一些基本元素找出来,设计现代形式的仿古家具——床头。
从清代中期的一张“牛角式搭脑嵌大理石太师椅”得到灵感,取出其两端下弯的搭脑和端头的雕云头如意纹,加上靠背三隔挡板这些设计元素,重新组合。太师椅椅面大理石板芯,把它换掉,并加宽加长,其中贴上浮雕螭虎灵芝纹,是明代的罗汉床取得的。这片板芯就成了整个设计中的“主导”(Dominance),床脚上的云头如意纹就让它于整组家具中“重复”(Repetition)。背板两边兜接对称凹字形,镂空,使床头不会显得那么沉重,而更有灵气,更多变化。
材料选用中纤板及楸木,这是抛砖引玉,希望更多设计师从不同方向来开发民族的现代家具和仿古家具。
3。3。制作工艺
中国的传统家具,在十九世纪时没有赶上欧洲的工业革命,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机械化生产,终于随满清帝国的没落而没落。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传统家具也逐渐引进一些机器设备,比如:钻、刨、锯、镂、铣等,但由于没有接受欧洲工业革命时的新思潮,没有彻底地利用现代工艺技术来让传统艺术获得新生。一些中国人现在还在争论,还在排斥机械化,以及新材料、新技术的采用,因此他们的产品不能面向大众,甚至不能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
现在正生产着中国传统家具的作业方式,称之为“近代传统家具的作业方式”,因为现在的这类工厂,已能用部分机器,已不是百分之一百的手工,估计手工占70-75%,机器占25-30%左右。
欧洲生产传统家具,他们在设备、设计、生产工艺,管理等,都有异于中国目前的情况。参照他们的方式,替中国传统家具的生产工艺的改善与创新,定下70-75%的机械化,25-30%手工的目标。
拙作《中国传统家具现代化的研究》中,以此目标规划了一系列工序与作业流程,这一生产模式,基本概念分以下几点:
——材料:采用实木、薄木(veneer)和人造板混合使用,还使用了现代的胶粘剂、五金件、螺丝、圆棒榫等。
——备料:中国传统家具的旧生产方式从备料开始,就注定是手工的.
㈣ 红木家具的选购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 料越大越好 越重越好
逛各个家具卖场,总有一些商家的导购不厌其烦地向顾客宣扬自己的家具料有多大,有的还要顾客自己搬一下,感觉一下有多重。我也确实见过很多用料硕大的家具,印象最深的是一套老挝红酸枝的皇宫圈椅,圈椅通体一般粗,没有任何变化,直径接近5公分,腿也基本没有弧度和变化,比正常圈椅要阔上一大圈儿,扶手更是大得离谱,上下对称凿了几个眼儿,看不出任何卷草的影子,只有姚明那样的大手才能握得过来。这样的家具,料是够大,但丑不堪言,摆在家里,连主人的品味都要大打折扣。
中国古典家具讲究的是造型和线条的美感,追求的是比例的协调和匀称,就如同一位身材很好的美女,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所以我们看家具,不是料越大就越好,也不是料越小越好,那要看是什么家具,用在什么地方,大要大得大气豪放,小要小的精致玲珑。否则“卖点”就变成了缺点。从家具的材质上来说,也不是越重就越好,越重越值钱。在红木国家标准里,黑酸枝中的东非黑黄檀最重,气干密度1-1.33g/cm³,海南黄花梨相对较轻,气干密度0.82-0.94 g/cm³,哪个更好?哪个更贵?
误区二 只有光身家具才值得信赖
这两年,市场上有很多厂商纷纷打起了“白茬儿”和 “光身”牌。所谓“光身”就是家具经打磨细腻后,不上漆、不打蜡、不着色即直接销售。据笔者分析,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家具企业推出“光身”家具,并不像宣传的那样“光身”家具有多漂亮,有多容易出包浆,有多健康环保,实在是一种无奈之举,是一种营销策略,因为红木行业有少数害群之马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用低档材冒充高档材,以白皮染色冒充全红木,让许多消费者购买红木时望而却步,无所适从,甚至打消了购买念头。打“光身”牌,无非是想向消费者证明自己的家具真材实料,绝不掺假罢了。
但根据笔者的经验,也并不是所有的“光身”家具都没有猫腻,有的“光身”也不足信,是经过反复着色油漆后,再打磨出来的,这样的伪“光身”也很迷惑人。我倒认为红木家具使用少许白皮无伤大雅,只是应该明确告诉消费者,大可不必遮遮掩掩。给白皮“化化妆”,使家具看起来会更美观,本身也不是坏事儿,坏的是那些大量随意使用白皮还冒充全红木出售的无良厂商。事实上红木家具揩漆打蜡都是传统工艺,古已有之,不但能使家具外观光亮润泽,同时对家具也是一种保护。
误区三 只有经典的才是好的
明清家具是我国家具发展史上的巅峰,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造型优美,工艺上乘的经典作品。现在我们见到的市面上的仿古家具,大多是仿这些经典款式。这本也无可厚非,仿好了也是好东西,但也不能认为有创新的东西就是不好。笔者曾经去过几次天津,转过那里的红木家具市场,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无论卖家还是买家都把“在谱儿”作为购买家具的第一要素,几乎每个店都摆着厚厚的几本明清家具图谱之类的书籍,向顾客介绍家具时,翻开书告诉顾客是仿什么年代什么家具做的,以证明 “在谱儿”,好像用了不在谱的东西就是外行,就是不懂,就跌了份儿(当然这与一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相关,没有丝毫批评的意思)。也有的厂商动辄宣传自己的家具是按照故宫家具1:1仿制的,尺寸分毫不差,但遗憾的是,尺寸是没差,但工艺和神韵就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家具终究是用一种生活用品,要讲究舒适,追求个性。比如一把椅子,因人的身高和体型有差异,不同的人坐起来的感觉都会有差异,尺寸是为舒适服务的,不一定非要为拘泥于纯粹的仿古而忽略了家具的基本属性(当然以收藏为目的的则另当别论)。从另一个角度看,任何艺术,任何东西都要有发展、有创新才能成就各个时代的灿烂和辉煌,如果我们的红木家具一直停留在仿古上,与几百年前相比,从款式到尺寸都无二致,那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是整个红木行业的悲哀,说明我们这个时代、这个行业太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了。
误区四 买红木家具就是为了升值
红木作为珍稀树种,资源的稀缺性导致其价格持续上扬。特别是最近五六年,有的木材价格涨了几十倍、上百倍,投资红木的人很多赚了个钵满盆盈。从长远来看,红木价格仍会继续上升。但家具不同于木材,那些选材精良,设计考究,做工精湛的红木家具当然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具有一定的升值空间,而那些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的所谓红木家具不但不能升值,反而会变得一文不值。
红木家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瑰宝,集审美、实用等诸多优点于一身,我们购买使用红木家具,还应抱着一颗平常心,用心去审视其本身的艺术和美学价值,去享受其带给我们的品味和愉悦。不必老去盯着其价格变化,为红木价格的涨跌而患得患失。试想一下,无论其价格如何上涨,又有几人舍得去把自己心爱的家具拿去卖了?况且即使想卖,由于国内目前缺少成熟的二级市场,也很难轻易变现。
误区五 买红木家具必须是中式装修 成套摆放
因为笔者自己喜欢红木家具,周围的同事和朋友乔迁新居我都建议他们买两件红木家具。可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家里装修风格是现代的,摆放仿古家具会不协调。当然家里如果是四合院或者是别墅豪宅,全部装成中式风格,全部摆上红木家具,那感觉,那气派自不必说。这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的理想,但不可能人人都有这样的条件。其实美是相融相通的,美的东西可以跨越空间、跨越国界、跨越时代的,以前上海滩的豪门望族家中不都是中西合璧的风格吗?
中国的古董家具,包括红木家具,甚至柴木家具,大多流向了海外。那些老外将其视为珍宝,摆在家中,但是有几个老外将家装修成了中式风格的?笔者认为,家中有的空间可以做中式装修,全置仿古家具,比如书房,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写字其感受自不一般。也可以是全部现代装修,点缀几件红木家具,这样的混搭风格在部分人群中也颇为流行。笔者倒希望有条件的国人每家都摆上一两件中式家具,无论是仿古的还是创新的,无论是红木的还是柴木的,毕竟这些才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
误区六 不了解红木材质 拣名字好听的买
现在市场上的红木产品,甚至一些硬木和柴木产品,都有很多名字,学名,俗称,别名等等,五花八门,云山雾罩,一些行外人根本搞不清楚。紫檀贵,市场上就有红檀、绿檀、黑紫檀;黄花梨贵,市场上就有红花梨、黑花梨甚至有白花梨(绝非笔者杜撰,真有一些商家把槐木标注成白花梨的)。常听身边的人讲某某人家里买了一堆紫檀家具,其实就是黑紫檀;买了一堆檀木家具,其实就是红檀;买了一堆黄花梨家具,其实是非洲花梨。
之所以木材名称如此混乱,一方面是商家利用多数消费者不懂专业知识,攀附名贵木材,抬高这些木材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是迎合来一些人爱慕虚荣、显富摆阔的心理,觉得只要买了“檀”、“梨”就有了面子,才能向别人炫耀。但需要提醒这些朋友,在购买家具前,最好多了解一些木材常识,不要被那些好听的名字迷惑了双眼。
误区七 过于关注是否为纯手工制作
诚然,完全由能工巧匠纯手工打造的红木家具确实更具收藏和审美价值,但这样的家具市场上并不多,而且价格也比较昂贵。事实上,现代科技的高度发达,为我们创造了许多先进设备,可以代替人工完成一些红木制作工艺。有些加工环节借助这些设备来完成,本也不是什么坏事,既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也没有降低产品的质量,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红木家具所有的环节均由纯手工打造,那价格就不是现在这样了。但我们在各家具卖场还是听到许多导购人员在那里信誓旦旦的说自家经营的家具是纯手工制作的。举个例子,一张非洲花梨的字台,正、反、侧面包括脚踏都雕满了纹饰,仅卖四五千元,光雕工的工资都不够,能使纯手工的吗?事实上,就加工工艺来说,到底是不是纯手工,没有多少人能分得清楚,比如开榫是人工还是机器加工的,雕刻是人雕还是机雕的,特别是那些经机器打胚后,由人工修光上细活儿的,到底算是手雕还是机雕?都很难分得清楚。
笔者认为,如果是从纯粹的收藏角度购买,特别是以黄花梨、紫檀等名贵木材制作的家具,应以手工制作为上(手工制作也有优劣之分,应选择做工精良的)。如果从实用和实惠的角度来考虑,那些虽然借助机器加工,但款式、工艺上佳的产品,也是不错的选择。当然,对于那些看似雕工复杂,实则机器雕刻之后简单打磨,未经任何人工雕琢的家具,家具迷建议不要购买,反倒不如购买一些选材不错、造型线条优美、简单光素没有雕刻的家具。明式家具不饰繁缛雕饰,又有谁能够否定明式家具的美和地位呢。
㈤ 红木市场寒冬仍在继续 红木家具应该怎么卖
山西太原锦言斋红木家具为您解答:
红木家具那么贵,做红木家具的销售好做吗?不管是做什么销售,都有它的难处,关键是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正确地方法,然后就是坚持了。红木家具行业,目前来说,还不是那么规范,价格上还不够透明。目前,红木家具的销售方式,针对厂家来说主要有经销商代理和直营这两种方式。对于在网络上进行销售,工厂和经销商都可以做,只要在各方面的关系都协调好。作为一名销售员,是指直接针对终端消费者了,也就是想办法在规定的条件下将红木家具销售给有需求和潜在的消费者手中。做好销售,意味着能力的锻炼,人脉的积累,同时也是提成了。那么,如何做好一名销售员呢?
首先,最基本的就是要对红木家具的专业知识了解,如红木家具的红木材质、工艺流程,从材质到成品之间的流程都要熟悉,而且还要懂得相关的红木家具选购知识和保养知识,以为客户解答。对自身产品要很熟悉,特点在哪里。
需要有渊博的知识,了解红木家具的发展史,对传统文化相关的方面都要了解,如茶文化、陶瓷文化、风水知识、装修配饰等。了解地越多越好。
口才要好,注意仪容仪表,礼仪,要热情
仪容仪表,礼仪等都是对客户的尊重。同时,也能给客户专业的感觉,让他们信服你,有一个好的印象,从而为进一步交谈做了个铺垫。当然口才好,要知道在什么时候说什么样的好,让客户在一个愉快的范围中购买。
学会相关营销导购策略
在与客户的沟通过程中,要通过各个方面了解客户的情况,了解他们的需求点。然后综合品牌的红木家具,给客户推荐合适的产品。在推荐产品的时候,学会提高单笔单量,比如客户只是买个沙发,要学会去推荐一些卧房、餐厅、书房等。
对红木家具市场要有所了解,红木家具的生产基地有哪些,竞争对手有哪些。这样可以寻找自身品牌,自身产品的优点在哪里,以便于在销售的时候做到有的放矢。
由于红木家具的比较贵,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成交的。客户在购买红木家具的时候,之前往往是经过了多方面的比较,在网上找出,各方面的去了解。也许消费者在购买的过程,自己也很苦恼,不知道买什么样的为好。作为销售员,不要急,要本着与客户交朋友为基础,与他们交朋友。然后让他们信任你,后面的生意就好做了。其实,销售红木家具,销售的也是一种信任。
与客户保持好关系,经常联络,做好售后服务。红木家具是耐用消费品,经常做些回访,节假日的问候,售后服务的处理,能让客户对你印象好,必然会带来一些后续的生意。比如,之前客户买的客厅家具,之后可能需要卧房家具,可能一些亲戚朋友需要红木家具的话,他也会推荐的。
利用互联网进行推广,结交相关行业的人,如装修公司、物业、红木家具朋友等。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互联网实现信息的传达,通过互联网的推广,让潜在的消费者知道你的产品。与装修公司、设计公司、物业等建立好关系,他们很有可能会帮上你的忙。
每天下班后要做好记录,充实知识
下班后,要做好相应的记录,在销售的过程遇到哪些问题。红木家具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要学的东西很多。喜欢红木家具的人,一般对一些富含出传统文化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所以要多掌握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是很必要的。这个除了平时工作中积累,还要自己多学习,多看书,多查找资料才是。
总之,做好一个名红木家具销售员,要做到专业、用心,注重语言和话术等。
当然,能卖出去前提是质量得值得信赖,山西太原锦言斋红木家具值得选择,其一规模比较大,本地知名度高;其二花梨木、红酸枝、小叶紫檀和黄花梨,材质种类比较齐全,可供选择的款式较多;其三拥有生产基地和晋作红木博物馆,保证了红木家具的质量;其四售后服务周到,提供终身保养维护。
㈥ 怎么让消费者占便宜
谁都知道消费者想要占便宜,但怎么让消费者感觉自己在占便宜?才是问题的本质。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卫风·木瓜》。 始稷用这一篇谈情说爱的诗,来解读在品牌营销上“怎么让消费者占便宜”。木瓜、木桃、木李是消费者诉求,琼琚、琼瑶、琼玖是产品价值。即价值要大于价格。 超出消费者预期,就是让消费者占便宜。 价格大于价值 消费者想买一个红酸枝笔筒,你给他一个小叶紫檀的,就是让消费者占便宜。 遗憾的是这么做赚不到钱。 所以,首先要做的是建立起“小叶紫檀”或者其他任何你所拥有的价值,并且这个价值成本可控,不会赔钱。 消费者要买小叶紫檀的笔筒,你告诉他红酸枝和小叶紫檀很像,并且价格便宜很多,这也是让消费者占便宜。 这是普遍适用的破局方法。 延伸下来就是:用贵族的标准营销高产;用高产的标准营销中产;用中产的标准营销屌丝。 价值在心里 最初的商业社会,通常是以物种的稀有程度和市场基数确立最初的产品价值。垄断资源者为王。之后,品牌营销成形,产品设计和功能逐步显得重要。 无论依靠什么产生溢价、占据主动权,首先必须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价值观念。 譬如:钻石真的这么值钱吗?不,不,不!钻石是资源垄断的产物。说的极端一点:只不过是硬度大的物质而已。也就是说——钻石是个被炒作出来的概念。那为什么钻石可以,其他的所谓贵金属不行?因为钻石的价值是消费者的心里。钻石找到了最根本的消费者价值诉求——“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显然这是在寻求与消费者身份对等,也就是是炫耀。再往根里挖的话,钻石的核心价值在于钻戒。如果全世界结婚都不要钻戒,那钻石恐怕只能用来切割玻璃。 所以,按“河洛品牌烙印法”,要让消费者占便宜,首先在消费者心理植入你的价值烙印。一定是在消费者心里。 价格的标尺 西班牙快时尚品牌ZARA广受大众追捧,其价值价格比赋予的很到位。所以ZARA之所以能门庭若市,最核心的策略就是价值价格比。 很多ZARA的消费者把其奉为时尚大牌,确实其设计也来源于众多的时尚大牌,然后以大众化的价格销售。 有一些国内服装在抄袭ZARA的款式,还不如直接去抄根源的款式。真正要抄袭的,是这种价值价格比。让消费者感觉在占便宜——用大众化的价格享受大牌的时尚。 再譬如说小米,从价格上,小米的竞争对手应该是其他国产品牌。但通常购买小米手机通常会和苹果去比。因为小米的营销就是在和苹果比。所以消费者跟随小米的引领,生生的把一个来自安卓系统的手机拽出了密集的竞争。追究其销售模式、产品策略、品牌营销等等,国后的关卡依旧是价值价格比。让消费者占到便宜,买的起、不丢人、可以和用苹果的叫板。 比于六四 最后,始稷依旧用《易经》简单总结:植根于消费者心智中的价值,是通过对比完成。 《易经》比卦:“六四,外比之,贞吉。” 外比之,是要和上一爻、也就是唯一的阳爻:九五爻比。也就是和品类中的领导者比、和消费意识中的高价值的事物比。当价格处于能消费者能接受的水平,产品真实的优势就可以逐步建立起消费者的心理价值。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最后的价值落地要做到“道若极三境”中的——信任。 没有信任,价值就不成立,再低的价格,也不是占便宜。(来源:快鲤鱼文/始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