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活动策略 > 营销策略购买意愿

营销策略购买意愿

发布时间:2021-06-23 23:12:18

❶ 消费者购买行为主要有哪三种类型及营销策略

根据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复杂程度和所购产品的差异程度划分:

1、 复杂的购买行为。

如果消费者属于高度参与,并且了解现有各品牌、品种和规格之间具有的显著差异,则会产生复杂的购买行为。

2、 减少失调感的购买行为。

消费者并不广泛收集产品信息,并不精心挑选品牌,购买决策过程迅速而简单,但是在购买以后会认为自己所买产品具有某些缺陷或其他同类产品有更多的优点,进而产生失调感,怀疑原先购买决策的正确性。

3、 寻求多样化的购买行为。

消费者购买产品有很大的随意性,并不深入收集信息和评估比较就决定购买某一品牌,在消费时才加以评估,但是在下次购买时又转换其他品牌。

4、 习惯性的购买行为。

消费者并未深入收集信息和评估品牌,只是习惯于购买自己熟悉的品牌,在购买后可能评价也可能不评价产品。

对于习惯性的购买行为的主要营销策略是:

(1)利用价格与销售促进吸引消费者试用。

(2)开展大量重复性广告,加深消费者印象。

(3)增加购买参与程度和品牌差异。

(1)营销策略购买意愿扩展阅读: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1、习惯

如果一个顾客在购买产品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习惯的话,就会对我们的销售结果有所影响。试想一下,一个客户一直坚持购买某种产品的话,就有可能会对该产品形成一定的依赖心理,再次购买产品时,根本不会考虑其他品牌的同类产品,反而直奔我们的产品而来。

所以说,一个好的营销人员是懂得培养客户的习惯的.一个经典案例说明了这一点,就是之前人们并没有使用香皂的习惯,但是后来一些制造出香皂的厂商为了销售出产品,所以告诉大家,如果不用香皂洗手的话就不卫生,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2、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一些人喜欢网购,一些人喜欢到现实的门店里面去购买,这是根据不同人群的性格特征来决定的。

对于一些上班族而言,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忙碌,周末可能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去逛街,所以大部分消费方式是网购。如果把目标定位为这一群体的话,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网上销售,否则的话,可能会对你的业绩造成一定的影响。

3、原因

要想让客户能够购买你所营销的产品,就必须要提供给客户一定能购买原因。这个原因可以是产品为他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也可以是企业的服务较为完善。

具体情况我们应该根据所销售的产品来定,比如说我们所售卖的水果,就要保证我们的水果一定是新鲜的,如果运到内地的水果,因为储存不当等原因失去了原有的光泽的话,肯定会不会有什么销量的。

4、产品

如果产品确实能够给消费者提供一定的帮助的话,无论如何他们都会选择购买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产品的设计方面要花费一定的心思,如果和市面上大部分产品都保持相同水准的话,肯定不能够吸引到较多的顾客的。

要想在众多的产品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确保自己的产品在某一方面是优于其他产品的。关于到底要在哪一方面,优于其他产品我们可以在设计产品之前做出一定的用户调查。如果产品的本身设计方面就较为出彩,就会给我们的营销活动带来较少的阻力。

❷ 可采用哪些营销策略迎合这种“面子”消费行为!

一、消来费者消费心理
掌握了消费者自的消费动机之后,再根据其消费心理制定营销策略,这样,对销售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人云:上兵伐谋,意为最高之兵法在于谋略。古语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以成为营销战争的“心经”,而攻心为上,对营销来说关键就在于抓住消费者的心。
从品牌、定位到差异化,从定价、促销到整合营销,莫不都是在针对消费者的心理在采取行动。现在的市场营销将越来越依赖于对消费者心理的把握和迎合,从而影响消费者,最终达成产品的销售。
从国内的市场来看,中国的消费者心理和欧美等国家相比,既有共性也有我们的特殊性,经过笔者的学习、观察和总结,我发现以下八个消费者心理,在中国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具备很好的营销价值,出于跟大家相互探讨共同提高的愿望,现列举如下。
(1)、面子心理
中国的消费者有很强的面子情结,在面子心理的驱动下,中国人的消费会超过甚至大大超过自己的购
希望能帮助到你

❸ 从营销学上说,当一个人对你有一个产品的时候会影响几个人对你的购买意愿

答复:阐述影响消费者消费购买行为因素有哪些?
第(1)种因素分析:以直接购买与间接购买行为?
在市场营销过程中,以消费者购买意愿为目的,以体现在商品的质量、商品的知名度、商品的性价比优势,在这些过程中,以市场新产品推广上市平台,以体现在产品的样式新颖、款式多样化,从产品的材质、质感、光感、风格、色泽、颜色、类型、型号,这些方面选择,从商家角度考虑以产品款式的促销组合、让价策略、现金折扣、电子券抽奖、实物奖励、会员优惠活动上,促使消费者认知市场产品的品牌与知名度,从而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第(2)种因素分析:以重复购买与复杂购买行为?
在市场营销过程中,以消费者购买意愿为目的,以体现在客户重复的购买经历,从客户对于产品的品牌意识和求名利心理入手,以实现市场客户的价值为承诺,在这些过程中,以注重客户对于产品的评价与否,以直接影响到客户对于产品的品牌认知度,以大众消费者的复杂购买经验分享成果,以商家的角度考虑,以让价策略、现金折扣、会员优惠活动上,给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的购物消费体验,以促使消费者认购优质的商品,从而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第(3)种因素分析:以习惯性购买与选择性购买行为?
在市场营销过程中,以消费者购买意愿为目的,以体现在消费者们的审美观点,也随着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物质需求而改变,也提高了顾客们的消费观念,在这些过程中,以影响到消费者购物的习惯与购买心理,以商家的角度考虑,以让价策略、现金折扣、会员优惠活动上,以大众化消费的需求为增长点,以有效拉动消费的市场供需为杠杆支撑,给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消费购物模式,以促使消费者选择或购买所需的商品及产品,从而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个人总结提论:
在市场营销过程中,以商家构建市场区域化销售渠道的代理商,以共同建立互联网电商的信息化平台,从实体经营面向网购经营的综合一体化的信息终端平台,在这些过程中,以倾力打造顾客首选可信赖的合作品牌,以尽全力提升产品的品质服务与优质服务,以建立新老顾客的信任关系为基础,以创造市场潜有力的期望价值为前提条件,为积累人脉资源商圈而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谢谢!
 

❹ 房地产微信营销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有哪些理论支持

你可以学习一下关于微商这方面的知识

❺ 如何针对购买能力强的顾客开展营销活动

答复:阐述影响消费者消费购买行为因素有哪些?
第()种因素分析:以直接购买与间接购买行为?
在市场营销过程中,以消费者购买意愿为目的,以体现在商品的质量、商品的知名度、商品的性价比优势,在这些过程中,以市场新产品推广上市平台,以体现在产品的样式新颖、款式多样化,从产品的材质、质感、光感、风格、色泽、颜色、类型、型号,这些方面选择,从商家角度考虑以产品款式的促销组合、让价策略、现金折扣、电子券抽奖、实物奖励、会员优惠活动上,促使消费者认知市场产品的品牌与知名度,从而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第(2)种因素分析:以重复购买与复杂购买行为?
在市场营销过程中,以消费者购买意愿为目的,以体现在客户重复的购买经历,从客户对于产品的品牌意识和求名利心理入手,以实现市场客户的价值为承诺,在这些过程中,以注重客户对于产品的评价与否,以直接影响到客户对于产品的品牌认知度,以大众消费者的复杂购买经验分享成果,以商家的角度考虑,以让价策略、现金折扣、会员优惠活动上,给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的购物消费体验,以促使消费者认购优质的商品,从而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第(3)种因素分析:以习惯性购买与选择性购买行为?
在市场营销过程中,以消费者购买意愿为目的,以体现在消费者们的审美观点,也随着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物质需求而改变,也提高了顾客们的消费观念,在这些过程中,以影响到消费者购物的习惯与购买心理,以商家的角度考虑,以让价策略、现金折扣、会员优惠活动上,以大众化消费的需求为增长点,以有效拉动消费的市场供需为杠杆支撑,给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消费购物模式,以促使消费者选择或购买所需的商品及产品,从而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个人总结提论:
在市场营销过程中,以商家构建市场区域化销售渠道的代理商,以共同建立互联网电商的信息化平台,从实体经营面向网购经营的综合一体化的信息终端平台,在这些过程中,以倾力打造顾客首选可信赖的合作品牌,以尽全力提升产品的品质服务与优质服务,以建立新老顾客的信任关系为基础,以创造市场潜有力的期望价值为前提条件,为积累人脉资源商圈而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谢谢!
 

❻ 营销策略是如何影响购买者决策过程

购买决策过程包括:
认知需求 -> 收集信息 -> 评价方案 -> 购买决策 -> 购后行为

如何去影响这一过程?网上书上没有很系统的说明,我想是这个过程都是消费者个人主观的行为,大部分是内在的心理考量,因素太多,是其他人难以准确猜测的。比较难归纳。但是“认知需求”“收集信息”这两方面,是可以利用促销策略的。
比如“认知需求”,当人们看到冰箱里空了,就会去买蔬菜、水果、饮料等来补充它,甚至空了的酱油瓶和醋瓶也会引起人们认识到需要一瓶新的酱油和一瓶醋,众多的因素激发人们认识需要,因此可以通过<广告>来激发人们对企业新产品的需要,从而使他们放弃那些老的产品或者是在市场上已经没有竞争力的产品。
比如“收集信息”,可以从消费者信息的外部来源加以影响。
更好的是通过分析研究<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掌握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规律性,如<购买动机> 中的求实、求安全、求廉、求新、求美、求名动机等方面进行影响。感觉又像回到了最开始了。
整理得零乱,希望有用。

❼ 如何根据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消费来者购买行为决策:认识需源要,收集信息,选择评价方案,作出购买决策,购后评价
为了使消费者在购物后产生良好的购物体验,企业在宣传自己的商品时,应做到实事求是,而一些精明的企业,在宣传自己的商品时,对自己产品性能的宣传故意留有余地,以增强消费者购后的满意感。
产业必须保证在最重要的属性上等同于或超过其他任何的竞争品牌,企业应将这个优于竞争者得优势在广告宣传上做出强调。
这都是我自己看书的时候记的,不全,希望能帮到你

❽ 求《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研究综述》冯建英等写的

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研究综述 冯建英
摘要:消费者是企业各种经营活动的向导,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是购买行为的基础,可以用来预测消费者的行为。文章在对国内外关于购买意愿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别对购买意愿的内涵及其与购买行为的关系、购买意愿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以及测算方法四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我国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提出建议。关键词:消费者;购买意愿;购买行为;综述

一、 购买意愿的内涵及其与购买行为的关系研究

基于消费者理性决策的购买行为可以分为需求识别、信息收集、选择评估、购买决策、购后评价五个阶段。国内外的学者基本一致地认为购买意愿处于消费者购买行为五阶段中的购买决策阶段,此时消费者心中已有品牌偏好,通过收集信息和比较评估产生购买意愿,此时若没有其它情况出现,消费者就会采取购买行为。
1. 购买意愿的内涵。意愿是个人从事特定行为的主观概率,经由相同的概念延伸,购买意愿即消费者愿意采取特定购买行为的机率高低。Mullet认为消费者对某一产品或品牌的态度,加上外在因素的作用,构成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购买意愿可视为消费者选择特定产品之主观倾向,并被证实可做为预测消费行为的重要指标。Dodds等认为购买意愿指消费者购买某种特定产品的主观概率或可能性,也有学者认为购买意愿就是消费者对特定商品的购买计划。我国学者韩睿、田志龙认为购买意愿是指消费者购买该产品的可能性;朱智贤则认为购买意愿是消费者买到适合自己某种需要的商品的心理顾问,是消费心理的表现,是购买行为的前奏。
2. 购买意愿与购买行为的关系。基于意愿基础上的购买行为研究已经在市场营销学中发展了二十多年,关于购买意愿与购买行为的关系,主要集中于争论购买意愿能否有效地预测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先前的学者大都认为购买意愿可以被用来预测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而Lee和Steven在他们的研究中质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对购买耐用品的预测作用,通过比较基于意愿的预测和基于推理的预测,他们认为基于购买意愿的预测是低效率和不准确的。然而随后Armstrong和Morwitz选取四种耐用品的消费作为实验对象,研究证明用购买意愿预测消费者未来的购买行为是有效的。Bruce进一步提出购买行为与购买意愿直接相关,购买意愿是衡量消费者是否会产生进一步购买行为的指标。
综上,虽然对购买意愿内涵的表述有所不同,但是学者们比较一致地认为购买意愿是消费心理活动的内容,是一种购买行为发生的概率。购买意愿与购买行为的关系也被大多数学者所肯定,普遍认为购买意愿能够用来预测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二、 购买意愿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研究

购买意愿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研究,即辨识购买意愿的形成和作用机理,以及研究购买意愿的相关模型,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 基于消费者态度的购买意愿研究。态度是指对某一刺激所持有的赞同或反对的情感程度,心理学认为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影响其行为意愿。
Kim和Littrell采用著名的Fishbein模型测量了游客的态度,这是迄今为止被众多学者公认适合测量态度的模型,其研究证明游客对旅游地文化的态度会影响他们对纪念品的购买意愿。周应恒等从食品安全的角度研究了消费者的购买意向,认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态度影响他们对食品的接受程度,进而影响购买意愿。Sondergaard通过研究公众对酶制品的购买意愿,指出消费者对酶制食品的态度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结构过程:首先消费者形成一般的对该食品的态度,然后进行技术上的整体评估,接着是具体的风险、利得的评估,最后产生购买意愿,也就是说,态度在消费者形成购买意愿时起着先入为主的作用,态度上的赞同易于产生积极的购买意愿。
2. 基于感知价值最大的购买意愿研究。感知价值定义为消费者对所能感知到的利得和其在获取产品时所付出的成本进行权衡后对产品或服务效用的总体评价。感知价值和购买意愿具有正相关关系,消费者在做购买决策时,会选择感知价值最大的方案。
Dodds和William在研究中提到,消费者是否愿意购买决定于他从想要购买的产品中所获得的与为此产品所要付出的代价二者的相对关系。也就是说,消费者对某产品的感知价值是源自于该产品所带来的利得和为了得到该产品所需付出的代价。他们建立了关于感知价值的模型,把消费者的感知利得、感知价值和产品的价格纳入一个模型,认为购买意愿和感知价值正相关,而感知价值则受感知利得和感知的货币牺牲影响。Zeithaml从消费者心理的角度,展开了他的消费者感知价值理论。他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指出: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感知利得越高时,对于价值的感受也就随之提高,而高的感知价值则会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意愿。
陈新跃等研究了基于顾客价值的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型,认为顾客的感知价值受到顾客自身的心理、生理等个人因素以及所处社会、政治、文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尤其与个人的成长经历和学习经历密切相关。他们提出用产品效用、顾客成本、顾客需求和顾客个性四个基本概念来评价顾客的感知价值。吴亮锦、糜仲春进行了珠宝的知觉价值与购买意愿的经济学分析,认为顾客的知觉价值直接影响了其购买意愿,价值是知觉利得与知觉牺牲之间的权衡;知觉利得与知觉牺牲之间的差额就是消费者获得的净价值,即消费者剩余,要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意愿,就要使消费者的知觉利得大于知觉牺牲。
由以上研究可以看出,通过引入心理学元素(如感知、权衡、评价)和经济学元素(如收益、成本、效用),学者们从感知价值的角度将消费者而非企业置于交易的决定性地位,完全站在消费者角度去审视公司为消费者设计、创造、提供的价值,强调了消费者导向的重要性,而且指出了感知价值的构面及其影响因素,目前从感知价值角度研究购买意愿已经比较成熟。
3. 基于感知风险最小的购买意愿研究。如果说追求价值最大化是正向的购买决策原则,那么追求感知风险最小化则是一种逆向决策原则,以Bauer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消费者购买时会选择感知风险最小的方案。感知风险的概念最初是由哈佛大学的鲍尔从心理学延伸出来的。1960年,鲍尔将“感知风险”这一概念引入到营销学,他将感知风险定义为:由消费者的行为产生的、而他自己不能明确预期的后果。感知风险有两个纬度:不确定性和不利的后果。不确定性是指对产品本身的性能等属性不明确;不利的后果是指购买产品后,会带来的时间、货币、心理等损失。
Wood 和Scheer把感知风险和对交易的整体评估加入感知价值模型中,将感知风险视为为获得某产品所必须付出的成本之一,他们认为感知利得、货币成本及感知风险会透过交易的整体评估来影响购买意愿,其中感知风险也会直接影响购买意愿。
高海霞以手机市场为例系统地研究了感知风险和减少风险的措施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她认为感知风险与购买意愿呈负向相关的关系,即感知风险越大,购买意愿越低;但是有效合理地采取减少感知风险的措施可以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综上可见,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与感知风险呈负向关系,当感知风险降低到消费者可以接受的程度或者完全消失时,消费者就决定购买。
4.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购买意愿研究。消费者计划行为理论(The Thoery of Planned Behavior)由Ajzen于1991年提出,最初是预测人类的社会行为的重要理论,近年来开始在市场营销学中出现,对消费者的理性消费行为进行分析预测。消费者计划行为理论包含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第二层次是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这直接决定了消费者如何采取消费行为以及采取特定消费行为的可能性的大小。第三个层次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因素,包括: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主观规则,即他人认为消费者应该采取何种消费行为,这相当于他人对消费者提出的消费“规则”;知觉行为控制,即消费者对自身控制消费行为程度的判断,有时候知觉行为控制也会直接影响消费行为。第四层次是对以上态度、“规则”、判断等诸方面产生影响的因素分析,因具体的产品而异。
计划行为理论在国外的应用特别广泛,大量的研究证实计划行为理论对人类的行为和意愿的预测具有很高的有效性。国内研究不是很多,青平和李崇光概括性地介绍了消费者的计划行为理论及其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冯萍应用计划行为理论研究了消费者对网络银行的使用意愿,研究显示影响消费者网络银行使用意愿的主要因素是态度,其次是知觉行为控制,而主观规范基本没有影响。

三、 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影响购买意愿的因素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对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是基于购买意愿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研究展开的,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 消费者个性特征。消费者的个体特征是细分消费群体最明显的变量。从国内外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来看,一般都要考虑的个体特征是消费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教育水平等,其他因素则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加以取舍。比如研究食品的购买意愿,会涉及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状况;研究消费者的感知风险,会涉及到消费者的风险偏爱等。
2. 产品内部线索。产品的内部线索是指与产品的使用价值相联系的属性。消费者采取任何购买行为,都是为了获得自己需要的产品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因此产品的内部线索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Babin认为产品自身所表现的属性是消费者采取购买行为最主要的动力,对产品属性的评价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最直接和主要的因素。吴亮锦等认为影响消费者的感知价值进而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因素可以分为三类,其中之一的内部线索是指产品固有的属性,包括产品自身的价值、使用价值、质量特性等。具体来讲,耐用品的内部线索一般指质量、性能、可靠性等指标;对食品则指口味、营养价值等。
3. 产品外部线索。产品的外部线索是与内部线索相对而言的,指与产品自身属性无关的外部因素,比如价格、品牌、保证等。王丽芳指出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不能完全掌握卖方产品的内部信息,因而产品外部线索可以帮助消费者识别产品的品质和购买风险,进而影响购买意愿,这些外部线索包括保证、品牌等。她指出高保证代表高的知觉品质和低的感知风险,商家可以用保证来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品牌是商家无形的重要资产,知名品牌代表高的知觉品质和低的功能风险,会产生高的购买意愿。
价格作为产品最主要的外部线索被众多学者加以研究,价格被认为是为获得产品而付出的货币,关于价格的作用一般集中在价格—质量关系的问题上,一般认为价格可以作为质量的货币表现,价格越高则质量越高。经济学家认为,价格在交易中扮演“分配”和“信息”的双重角色:通过市场交易汇总的货币转移,价格体现了资源在社会中的再分配;同时,价格还扮演信息传递的角色,消费者普遍认为较高的价格表示投入的生产要素成本较高,所以价格昂贵代表优良的质量。董军则认为价格既是消费者购买产品需要支出货币多少的标志,又是产品质量的标志,高价格导致更高的产品质量知觉,产生更强的购买意向;同时,高价格又代表货币支出的增多,降低消费者对产品交换的感知价值,导致购买意向减弱。
4. 消费情境因素。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会随着所处情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Sharma等通过实证调查指出:商店的设计、周围环境、商店氛围和对售货员的感觉会直接影响顾客的购买意愿,其中对售货员的感觉也会成为对商店的整体氛围感觉的一部分,进而间接影响购买意愿。庄贵军等对影响消费者在购物中心的购买决策的情境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六个因素对顾客的购买意愿有显著的影响,分别是购买欲望、旅游景点、周末、滞留时间、经常性、店摊数目。
5. 社会经济因素。刘海军认为在购买力水平一定时,市场需求是购买意愿的函数,他总结出一个公式:市场需求=人口+购买力水平+购买意愿,就是说分析市场需求必须把这三个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扩大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进行了阐释:一定时期内居民缺乏购买意愿,并不是因为名义利率低而宁愿手持现金,也不是因为实际利率高而去储蓄存款,而是因为居民的即期收人增长与预期收人增长的下降,即居民即期与未来预期的其他支出(比如住房、社会保险、教育支出等)的上升。

四、 购买意愿的测算方法研究

对购买意愿的定性研究阐明了其基本理论、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的定量研究能更精确地量化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定量研究集中于研究购买意愿的测算。
霍金斯等学者认为,可以用直接询问的方法测量顾客的购买意愿。Gensch开发了Choice Based模型测量顾客的购买意愿。他认为顾客的购买意愿是由顾客对产品属性的评价决定的,针对ABB公司的变压器产品,确定了合同价格、能源损失、产品质量、零部件供应、服务、维修状况、安装简易程度、保证八个属性指标,对每个指标确定权重,然后顾客对这八个指标评分,最后根据权重和评分计算顾客对该产品的购买意愿。陈小平等运用品牌选择转换矩阵的思想,试图将顾客的购买行为倾向量化。张晓勇通过EBBT(探索性购买行为倾向)指标来测试消费者对食品的多样化购买倾向。董大海等改进了Choice—Based模型,在属性评价的基础上加入了感情成分,测算消费者对某柴油发动机的购买意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影响到了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有学者开始用数据挖掘、人工神经网络等先进的计算机手段研究消费者购买意愿。王萍运用数据挖掘技术预测客户的购买倾向,根据客户购买的历史数据建立一个客户针对某项产品或服务“买”或者“不买”的分类模型,然后依据此分类模型预测客户的购买倾向。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的不断成熟和完善,中外学者们从理论和实证、定性和定量等不同角度对购买意愿的内涵及其与购买行为的关系、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影响因素以及测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我国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中山大学的卢泰宏教授从1999年起,开始招收第一批“消费者行为与中国营销”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并致力于采用本土化的方法研究中国消费者行为。由于我国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是在西方消费者行为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研究模式和研究方法上也借鉴了很多西方学者的经验,因此我国学者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和更加具有针对性。
笔者认为应该在国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研究我国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构建中国的消费者行为理论,这对正确引导我国国民消费和指导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Sondergaard Helle Alsted,Grunert Klaus G.,Scholderer Joachim.Consumer attitudes to enzymes in food proction.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2005,(16):466-474.
2.陈新跃,杨德礼.基于顾客价值的消费者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型.管理科学,2003,16(2):59-62.
3.Wood Charles M.,Scheer Lisa K..Incorporating Perceived Risk into Models of Consumer Deal Assessment and Purchase Intent.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1996,(23):399-405.
4.王丽芳.论信息不对称下产品外部线索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消费经济,2005,(2):41-42.
5.陈小平. 顾客资产份额研究. 经济管理·新管理,2002,(18):31-35.
6.张晓勇.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切——对天津市消费者的调查与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04,

❾ 购买意愿和购买决策

层次不同,愿意只是开始,决策是最终购买行为的心理驱动力。

阅读全文

与营销策略购买意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花店网络营销 浏览:684
江苏省跨境电子商务 浏览:91
人工智能沙龙策划方案 浏览:591
雅诗兰黛集团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浏览:159
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有哪些因素 浏览:107
苏州网络营销建设 浏览:678
我国电子商务税收流失的估算规模 浏览:766
电子商务安全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浏览:765
电子商务的快递物流 浏览:729
春季活动促销语 浏览:415
河南省民生实事培训方案 浏览:721
电子商务物流构成要素包括哪些 浏览:274
网络营销期末考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浏览:913
节日银行营销方案 浏览:721
中医理疗养生会馆策划方案 浏览:137
舞蹈培训开业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654
4s店全员营销方案ppt 浏览:935
市场营销和哲学有什么联系 浏览:137
电子商务运行环境 浏览:525
生日蛋糕升级推广方案 浏览: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