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雀巢集团的品牌营销
雀巢公司提出了三个重要的文件,内容涉及公司战略品牌的营销战略及产品呈现的内细容节:
标签化标准(LabelingStandards)只是一个指导性文件,它对标签设计组成的各种元素做出了明确规定。如雀巢咖啡的标识、字体和所使用的颜色,以及各个细节相互间的比例关系。这个文件还列出了各种不同产品的标签图例,建议各分公司尽可能早地使用这些标签。
包装设计手册(PackageDesignManual)是一个更为灵活使用的文件,它提出了使用标准的各种不同方式。例如包装使用的材料及包装的形式。
最重要的文件是品牌化战略(BrandingStrategy)。它包括了雀巢产品的营销原则、背景和战略品牌的主要特性的一些细节。这些主要特性包括:品牌个性、期望形象、与品牌联系的公司、其它两个文件涉及的视觉特征、以及品牌使用的开发。
② 雀巢公司的经营策略
长期以来,企业都是按照职能设置部门,按照管理幅度划分管理层,形成了金字塔型的管理版组织结构。这种权组织结构已越来越不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模块组合把企业的营销部门和经营业务部门划分为多个规模较小的经营业务部门并受总部统一管理,其结果是管理组织结构正在变“扁”变“瘦”,综合性管理部门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网络性的组织结构形成。传统的层级制组织形式的基本单元是在一定指挥链条上的层级,而网络制组织形式的基本单元是独立的经营单位。雀巢公司的模块组合营销,造就了网络型组织结构,也使雀巢公司具有了网络化的特点:一是用特殊的市场手段代替行政手段来联络各个经营单位之间及其与公司总部之间的关系。网络制组织结构中的市场关系是一种以资本投放为基础的包含产权转移、人员流动和较为稳定的商品买卖关系在内的全方位的市场关系。二是在组织结构网络的基础上形成了强大的虚拟功能。处于网络制组织结构中的每一个独立的经营实体都能以各种方式借用外部的资源,对外部的资源优势进行重新组合,创造出巨大的竞争优势。
③ 我要做雀巢巧克力旗下5个品牌的市场营销策略
6P{GEME price}
④ 我想要雀巢公司营销成功之处
你好!我是李承诺。
雀巢公司在中国的成功经营
在中国,一提起雀巢,无论是男女老少,"味道好极了"这句绝佳的广告词立刻会脱口而出,雀巢食品那甜美芳香的味道马上会浮现于脑海。不必多说,一个瑞士跨国公司的名字、商品、品牌和广告在拥有12.5亿消费者的中国如此家喻户晓,可见雀巢公司在中国已经获得了多么骄人的业绩与成功。
雀巢公司在中国的艰难创业
早在1908年,雀巢进入欧美市场之后,就把触角伸到了亚洲,并与中国建立了贸易关系。然而,当时只有中国上流社会极少数的人士才能品尝到雀巢的美味食品,而绝大多数平民百姓却不知雀巢为何物。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70年。1978年,中国某位部长参观了雀巢集团的一家工厂,在品尝了那里的精美食品之后,十分感慨,产生了要让中国大众都能享受雀巢食品的念头,于是建议雀巢公司来中国投资建厂。无奈由于当时特殊的政策环境和不同的经济文化背景,这个美好的愿望又被封冻了近10年。终于在1987年,雀巢公司经过与中国政府部门的艰苦谈判,获得了在黑龙江双城建厂生产的权力。工厂虽然是设在中国最北部最寒冷的一个最不起眼的小城镇,但是雀巢人把这次行动看作是公司为进军中国大市场而搭建起的一个试验平台。20世纪80 年代的双城还是一座很落后的小城,没有一条像样的路,电话是手摇机,与外界通话很困难,在银行开个账户需要等三个星期。局外人会想雀巢公司是著名的跨国公司,怎么会选择如此土气落后的地方设厂创业?觉得不可思议。但是,雀巢人眼光远大,考虑到当时中国市场的特殊性,考虑到想打入中国市场整整等了几十年,与这几十年的期待相比,这样的开端已经是来之不易了。
对目标的追求与成功的业绩
长期以来,雀巢公司一直坚持“在任何国家和城市的经营活动必须同时符合当地利益”的原则。在中国也不例外,雀巢人因为有了为当地民众谋求经济利益的良好目的,在追求长期和稳定的经济增长目标的同时,也一直为在中国设厂的当地居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做着应有的贡献。当年双城市的老百姓对雀巢要在这片黑土地上建厂,起初还是无动于衷,但是当得知自家生产的牛奶要被公司收购,自己的收入将会增加时,整个地区欢腾起来,人们奔走相告。在此后的日子里,经常有一组雀巢专家来往于各个奶户家收购牛奶,奶户们的生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在工厂运营的前12年间,当地的鲜奶年收购量持续增长,2001年达到近30万吨,致使双城雀巢成为中国最大的奶制品工厂。雀巢为当地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日常收入,约有17000名农户以及他们的家人和当地社区中许多人的生活因此得到了根本改善。2001年每人每天平均收入78元人民币,而且还不包括他们的其他农业收入。该地区农民的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也大大改观。公司还为900多名固定员工提供了富有吸引力的工作和培训。截至2001年雀巢集团为当地经济做出的贡献价值超过8.5亿元人民币,包括付给奶户的鲜奶收购款、购买原材料及能源和服务费用以及付给双城员工的工资。公司真正做到了建厂一个,造福一方。 在中国边远小城镇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雀巢人都能创造出如此引人自豪的业绩,此后乘胜进军中国的大中城市市场,自然是势如破竹了。经过十多年的创业和发展,看准了中国大市场的需求,研究透了该市场奶制品和其他产品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的优势,获得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力和原料资源,加之公司自身拥有的雄厚资本以及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优势,使得雀巢在中国市场追求的目标得以实现,在中国的业务已经进入持续盈利的轨道。至2001年,雀巢对中国的直接投资累计67亿元人民币。设立18 家工厂,并且全部实行现代化管理和经营。这18家工厂的销售总额已达75亿元人民币,其中向中国政府缴纳各项税款约为8 亿元人民币。
开拓中国市场的战略
1.注重品牌的宣传、推广和渗透是雀巢公司在中国取得成功的战略之一。 利用各种媒体(电视、电台、报刊和杂志)大力宣传公司产品,使得“雀巢”目前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皆知的最驰名最受信任的外国品牌之一。在中国该产品涵盖了一系列按照国际上最高质量标准制造的产品,其中包括:婴儿米粉和麦粉、甜炼乳,婴儿成长奶粉,早餐谷物、速溶咖啡、咖啡植脂末、冰激凌、巧克力和糖果、瓶装水、饮料、汤料和烹调产品。雀巢集团下属的爱尔康公司也在中国制造和销售眼镜产品。 雀巢公司在中国市场从单一的奶制品开始起步,如今营销的产品品种越来越多,而中国的广大消费者一旦看到雀巢这个品牌的任何一种商品,马上想到的是质量上乘,安全可靠。说明公司的品牌在中国已经做到了最佳效果。
2.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是公司的主要着力点。 雀巢集团对于营养、食品、植物学以及食品质量和安全方面的研究具有130多年的历史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公司一直致力于探索和追求食品加工方面的最新知识和技能专长。并用获得的高新技术来保证产品的高质量。雀巢自从在中国投资建厂之日起,就开始了将其在营养品和食品加工方面拥有的世界一流的专有技术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转让给中国的工作。雀巢人从不保守,因为他们充分认识到帮助了别人,也就等于帮助了自己。2000年,雀巢公司在遍布四大洲的20个研发中心里,其中有17个是食品和营养品研发中心。当年,集团在中国投入的研究与开发费总额为51亿元人民币。
3.以人为本的系统化管理是雀巢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策略。 “人和产品比制度更重要”这是雀巢作为著名的跨国公司所奉行的基本方针。在中国,公司一贯注重人力资源的培养和使用,首先实行的是人才本土化战略,在各个省市开办的分公司和工厂中,人才和员工主要是从当地招聘的。公司把员工的发展同企业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争取做到同步化,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非常注重人才的培训,经常投入很多的资金来培训人才,培训生产主管和销售经理,为员工提供锻炼能力和得到提升的最大机遇,而且为同事间的沟通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这些人性化管理来建设企业文化,最终实行系统化管理。 雀巢公司一贯强调“非中央集权制”的管理理念和领导模式,这也是其人性化管理的一种体现。雀巢集团的国际总部和控股公司登记所在地都是瑞士,如何做到总部集权和给予分公司最大限度的自由和独立自主,在这两者之间找平衡是每一个像雀巢这样的跨国公司都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而雀巢公司的做法始终是总部制作出重大的策略和财务决策,对全球各个地区市场协调培训,拟定一些基本原则,为全球各区域分公司营造百分之百营运实力和弹性空间,各地区分公司力求以最小的差异执行总部的统一政策。
正是运用了各种灵活机动的战略,雀巢在中国虽然起步晚,但是起点高,发展迅速。1988年,雀巢公司和东莞糖酒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的建立了东莞雀巢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速融咖啡及相关产品。1999年秋天,雀巢成功地收购了太太乐集团80%的股份,这是一家中国知名的调味食品企业。并且在中国鸡精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与太太乐的合作使雀巢在中国的业务得到了多元化发展,为公司在中国烹调品业务的发展树立了一个里程碑。之后,雀巢又于2001年与中国第二大鸡精生厂商豪吉公司合作,成立了合营1公司四川豪吉食品有限公司,进一步充实雀巢快速增长的烹调业务。
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瓶装饮用水市场呈现巨大发展潜力,中国成为世界瓶装水消费大国。雀巢的饮用水业务原本就是强项,遍及全球130多个国家,拥有60多个产品品牌。这次公司审时度势,抓住大好商机,于1997年开始涉足中国饮用水市场。根据中国幅员辽阔,北方人喜欢纯天然水质,南方人爱喝甘甜绵软的纯净水等消费特点,雀巢迅速准确的将产品类型划分为南北两大块。并在天津盘山脚下和上海分别建立天然矿泉水和纯净水两个现代化生产基地。之后雀巢逐步加大饮用水业务投资,利用国际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理念经验,在中国的产品品质和包装设计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销售也呈现猛增之势,业务遍及全中国,取得了市场主动权。为进一步扩大规模,雀巢还在桶装水业务方面进行创新,制定了营销新策略,改变了传统的自行销售方式,与中国数百个分销商合作,更通过与饮水机生产企业合作等促销手段,扩大了市场份额。
雀巢公司为中国老百姓提供了美味食品,同时自己也获得了可观的利润,这时他并没有忘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公司一直热心支持中国的种种公益活动。北京申奥活动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头等大事,雀巢人也曾积极支持,2001年4月至6月,雀巢与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合作,共同举办了“新北京、新奥运,大家一起来描绘”中国百万少年盼奥运千米长卷绘画创作活动,组织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12个城市的100多万少先队员参加。并赞助6名来自不同民族的少先队员代表,组团赴国际奥委会所在地瑞士,表达中国少年儿童支持北京申奥的美好愿望。雀巢集团也用这样的行动表明了投资中国、扎根中国的决心,以及希望中国持续发展和日益繁荣的美好愿望。
⑤ 雀巢公司是做什么的
1867年,雀巢公司创始人,一位居住在瑞士的化学家享利享利·内斯特尔雀巢先生,用他研制的一种将牛奶与麦粉科学地混制而成的婴儿奶麦粉,成功地挽救了一位因母乳不足而营养不良的婴儿的生命.从此,开创了雀巢公司的百年历程。
“Nestle”的意思是“小小鸟巢”,这个温馨的鸟巢作为雀巢公司的标志,深受消费者熟悉和喜爱,它代表着雀巢公司的理念:关爱、安全、自然、营养。作为全球最大的食品公司,雀巢秉承一贯的理念和原则,以人为本,以质量为重,为世界各国的消费者提供优质食品,带来美好生活。
雀巢历史
雀巢公司年销售额达到477亿美元以上,其中的大约95%来自食品的销售,因此雀巢可谓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制造商,也是最大的跨国公司之一。公司以生产巧克力棒和速溶咖啡闻名遐迩,目前拥有适合当地市场与文化的丰富的产品系列。
目前,雀巢在五大洲的60多哥国家中共建有400多家工厂,所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由总部领导下的约200多个部门完成。雀巢销售额的98%来自国外,因而被称为“最国际化的跨国集团”。
19世纪中叶,瑞士的一个学者型食品技术人员享利•内斯特尔(Henri Nesti)发明了一种育儿用乳制品,即把果糖和营养剂加入奶粉中,是当时很优秀的育儿食品,但产量很少,内斯特尔仍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1865年,一位朋友告诉内斯特尔,由于婴儿喝了他的奶粉,都健康地成长起来,改变了婴儿不喝牛奶的习惯,为母亲们排了忧解了难。听到这一消息后,内斯特尔在1867年终于创立了育儿奶粉公司,以他的名字Nestle为其产品的品牌名称,并以鸟巢图案为商标图形。因为英文雀巢(Nest)与他的名字为同一词根,所以中文一并译为“雀巢”。实际上,内斯特尔(Nestle)英文的含义是“舒适安顿下来”和“依偎”;而雀巢图形自然会使人们联想到慈爱的母亲哺育婴儿的情景。因此,“雀巢”育儿奶粉的销路一直很好。
1905年,雀巢育儿奶粉公司与美国人办的另一食品公司合并,取名雀巢英瑞炼乳公司;1949年为另一家瑞士公司购进,改为现名雀巢食品公司。20世纪初,公司开始实行多样化生产,并在世界各地收购并建立企业,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食品制造商,其分支机构开设在美国、日本、德国等20多个国家已有1200多家工厂、商号,总部设在瑞士的韦维。公司1990年销售额达333亿美元,主要产品为速溶咖啡、炼乳、奶粉、婴儿食品、奶酪、巧克力制品、糖果、速饮茶等数10种。
其中的雀巢咖啡销量最大,主要是因为产品质量过硬,再就是品牌名称使得消费者在饮用时也确实体会到“舒适”、“依偎”的感觉。1991年,据美国兰通公司的调查结果,雀巢咖啡这一品牌被列为世界10大著名品牌之一,其品牌价值1994年被确定为115.49亿美元。
从总体看,似乎“雀巢”品牌唾手而来,并没有费多大力气。内斯特尔(Nesti)用自己的名字为品牌命名,但其名字在英文中却有“舒适安顿下来”和“依偎”的含义。由于其名字的特定含义,自然要与英文同一词根的“Nest”(雀巢)相联系,以雀巢图案作品牌图形,而这又会使人联系起待哺的婴儿、慈爱的母亲和健康营养的雀巢产品。可见,轻而易举而来的“雀巢”品牌不但具有其丰富的内涵,而且完全符合商标定位的基本要求。
首先,“雀巢”作为品牌名称显著性就很强。虽然这一名词很一般,但往往人们所熟悉的事物才能加深人们的印象,才能产生很多联想,从而才贴近生活、贴近消费者。其次,一般中才体现出与众不同。人人都知道的“雀巢”,却只有内斯特尔使用在商标上,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公司代名词,树立和壮大了公司形象,从而就变成不一般了。再次,“雀巢”名称与“雀巢”图形的紧密结合,这在西方商标史上也是少见的。两者的紧密结合,可以使人们见图形而知名称,见名称而知其图形,是名符其实的组合品牌。最后,“雀巢”品牌定位充分体现了具体的功能定位和情感定位。
雀巢咖啡的国际传播原则
从消费者的观点看,国际品牌应该意味着一位旅行者在每个国家都能找到同样的产品组成、同样的类型。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雀巢咖啡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国际品牌?事实上,雀巢咖啡这一品牌到处是一样的,标签上的图案也可能是一样的,但产品的类型,实际的组成和口味在各国却是不同的。雀巢咖啡有l00多个品种,它们的口味根据各国消费者的嗜好而改变,这使得旅行者很难识别产品。因此,或许把雀巢咖啡作为一种国际概念比把它作为一个国际品牌更为恰当,因为它所有基本元素的标准还都是一样的。
就食品而言,采取根据各地的口味和偏好而生产产品的策略获得了极大成功,而遵循统一的国际策略往往是不可行的。雀巢咖啡就是一个最具说服力的例子。如同雀巢公司的经营理念所体现的,它在结构和组织上遵循"权限彻底分散"的原则。这也是雀巢公司里"市场头脑(Market Head)"说法所表达的--就是想法要和市场实况连结在一起,采取的行动和手段都力求能合乎当地的需要和要求。雀巢公司的主席兼首席执行长Helmut Maucher 先生强烈感受到:雀巢的各地公司能够最好地做出分析,判断公司在食品方面的各种产品如何适应当地的口味习惯和偏好,并兼顾到各国与食品相关的法规。
然而,要使一个品牌成为市场的领导者,正如雀巢公司在欧洲的执行副总裁Ramon Masip所持的观点,必须成为一个"低成本的制造商"。一个公司要在营销和广告中取得更高的效率,就应该使它的产品与消费者之间信息沟通的方式更为一致和简化。例如在欧洲,方法之一就是在这样的定位下为整个欧洲开发一种新产品,而且使它在各国的包装和标签都完全一样。
雀巢公司根据欧洲市场在未来更加一体化的趋势,就采取了这样的一种新策略:在尽力使新产品达到更大的一致性外,同时也接受品牌呈现在各地的细微差异。
近几年,雀巢公司已采取了大量的措施,这反映在公司制定的长期计划中。计划的目标有:为雀巢公司最重要的战略品牌,如雀巢咖啡制定基本的传播战略;为这些战略品牌制定关于包装和标志符号的方针,以产生更大的一致性;通过减少为每个品牌效劳的广告代理商的数目,以提高同消费者沟通的效率和效力。
雀巢技术有限公司是雀巢的一个独特的机构,负责为各运营部门提供有关食品和营养品方面的最新技术。机构中有研究员3000人次,他们在各个研究领域开展研究工作,研究内容包括原材料,影响刺激器官的特性诸如产品的形状、颜色、气味和质地以及消费者习惯。该机构旨在提供新产品,改进现有产品,再就是进行饮食方面的基础研究以了解复合食物的机理。该机构十分注意自身的发展,1987年在洛桑开设的研究和营养中心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食物研究实验室之一。该机构在十个国家共设有19个技术开发分部。1990年公司的研究开发经费为5。6亿瑞士法郎,占年销售额的比重达12%以上。
雀巢公司的300多种产品(不仅是咖啡)在遍及61个国家的421个工厂中生产。公司设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的小都市贝贝(Vevey)的总部对生产工艺、品牌、质量控制及主要原材料作出了严格的规定,而行政权基本属于各国分公司的主管。他们有权根据各国的要求决定每种产品的最终形成。这意味着公司既要保持全面分散经营的方针,又要追求更大的一致性,为了达到这样的双重目的,必然要求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这是国际性经营和当地国家经营之间的平衡,也是国际传播和当地国家传播之间的平衡。如果没有按照同一基本方针、同一目标执行,没有考虑与之相关的所有因素,那么,这种平衡将很容易受到破坏。
为了正确贯彻新的方针,告知分公司如何实施,雀巢公司提出了三个重要的文件,内容涉及公司战略品牌的营销战略及产品呈现的细节——
标签化标准(Labeling Standards)只是一个指导性文件,它对标签设计组成的各种元素做出了明确规定。如雀巢咖啡的标识、字体和所使用的颜色,以及各个细节相互间的比例关系。这个文件还列出了各种不同产品的标签图例,建议各分公司尽可能早地使用这些标签。
包装设计手册(Package Design Manual)是一个更为灵活使用的文件,它提出了使用标准的各种不同方式。例如包装使用的材料及包装的形式。
最重要的文件是品牌化战略(Branding Strategy)。它包括了雀巢产品的营销原则、背景和战略品牌的主要特性的一些细节。这些主要特性包括:品牌个性、期望形象、与品牌联系的公司、其它两个文件涉及的视觉特征、以及品牌使用的开发。
雀巢中国
总部位于瑞士的雀巢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公司,在中国有着长久的历史。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消费者已经非常熟悉并信任雀巢品牌,因为早在上世纪的1908年,雀巢公司就在上海开设了它在中国的第一家销售办事处。雀巢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商之一,对中国有着坚定的承诺。八十年代初,雀巢就开始与中国政府商谈在中国投资建厂,并将其在营养品和食品加工方面的世界上顶尖的专有技术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转让给中国。1990年,雀巢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合资厂开始运营,随后又建了多家工厂。雀巢通过利用本地原材料在本地制造同等高品质的食品,替代进口产品,帮助中国在这方面节约了大量外汇。现在雀巢在中国大陆销售的产品中99%是在本地制造的。
在过去的十六年中,雀巢从瑞士对大中华区的直接投资已累计达七十亿元人民币。雀巢大中华区的总部设在北京,经营二十一家工厂,其中四家在上海地区、三家在广东省、四家在天津地区、三家在四川省、两家在山东省、一家在黑龙江省、一家在江苏省、一家在内蒙古自治区、一家在北京地区,还有一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2001年,雀巢在上海成立了上海雀巢研发中心。这一研发中心致力于应用科技和营养研究,并开发中国消费者喜爱的、适合中国人口味和消费能力的营养食品。
2005年,雀巢在大中华地区的年度销售额达一百一十二亿元人民币,缴纳各项税款约十一亿元人民币。
雀巢对大中华区庄严承诺:我们一定会和中国人民一起,为中国迈向灿烂的明天而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1874雀巢鹰唛炼奶是香港第一个注册商标。
1908雀巢在上海开设贸易办事处。
1920雀巢产品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
1982台湾雀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1984雀巢第一家办事处在广州成立;
1987雀巢第一家合资公司——双城雀巢有限公司成立(黑龙江省)。
1990双城雀巢有限公司投产。
1992雀巢牛奶香港有限公司成立;东莞雀巢有限公司投产。
1996在这一年又有六家工厂投产;雀巢中国总部在北京成立。
1999在上海与太太乐集团合资(雀巢占80%的股份)。
2000建立雀巢大中华区业务架构(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
2001在四川省与豪吉集团签定合资协议 (雀巢占60%的股份);在上海成立雀巢研发中心。
2002豪吉合资企业开始运作。
2004并购梅鹿在额尔古纳的牛奶工厂(内蒙古自治区)。
企业文化
⑥ 雀巢咖啡征服日本的过程和营销战略。清尽可能的详细一点。十分感谢
我在日本,雀巢根抄本谈不上征服日袭本。比在中国的情况差远了。撑死了也就是被接收而已。
日本喝咖啡历史较久,国内品牌很多。而且日本人家多有咖啡机,从研磨豆开始。街上的咖啡店极多。速溶的咖啡也喝但真不是那么招人喜欢。可能在中国喝惯了个人觉的速溶里面雀巢是最好喝的,而且超市永远降价销售。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