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媒体的营销战略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比如不管草根还是名人,如能聚合大量来自博客这种 “自”媒体的内容,这就是一种很强的话语权的聚合,这个特征就是互联网的聚合性。在这个媒体碎片化的时代,而在这种聚合下,互联网营销策略不仅仅是网络广告的销售,今天许多社会热点都是在互联网上形成的,我们做营销传播为何不能考虑一下用互联网作为发起的一个原点呢?也不仅仅是先有眼球后有流量的人海战术,而是在高曝光、广而告知的基础上给客户提供一个聚合了互动性、精准性和创意性的投放空间。 现在很多人都把媒体和新媒体的概念给混淆了,对传统媒体及网络媒体的认识存在着误读。我们看到,不管是投资者还是企业广告主,都会有人认为一种载体只要有人看、有人用,然后贴上广告面它就变成媒体了,这是对新媒体的一种误解;另一方面,从沟通策略来说,如果我们只是按照能够放广告面的角度去使用媒体的话,就忽略了这种媒体形态的变化给传播效果带来的变化。我很希望今天的广告主会有一种突破性的思路,去看待今天媒体的构成,看待媒体构成背后所带来的传播规律的改变,然后根据这条传播规律去寻找自己营销策略的改变,而不是延用单一的传播手法。 建立符合消费者兴趣需求的沟通方式 网络互动工具的产生及运用已是媒体发展的一种基本趋势,在国外把这种趋势叫做自媒体,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个渠道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去和周边与自己有相同爱好的人建立沟通。相对于传统媒体信息的接收与发布方式,自媒体这种可以沟通、交流的特性对人群有很大的影响力。利用互动工具能够发起话题,能够让受众参与到企业的活动中与品牌形成沟通,所以营销者在顺应这种趋势的背后,应当善于发现传播规律的变化,并在营销沟通上考虑如何做到与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相符合,如何通过互动工具平台去建立起符合消费者自己兴趣需求的沟通方式,最终达到我们所讲的2.0式的营销。 足够的接触频次使广告产生真正的影响力 当一个用户有忠诚度的时候,他的接触频次就会达到让受众建立印象的效果,反之当用户接触频率不足时,则不会达到建立深刻印象的效果,如果你的受众已经形成了去看新闻、收邮件、写博客的习惯,这就决定了受众把你这个网络媒体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而有些网站可能资讯做的很出色,但很多人不是每天在买数码设备、不是每天在买车、不是每天在买其它所需产品时,它的接触渠道就不够广泛,即使接触了也达不到足够的频次,从而使广告无法产生真正的影响力及效果。 聚合性的价值在于与流量背后的人群建立沟通 企业应该综合看待媒体的聚合性,不能单纯看流量,应善于去分析流量背后的因素,其中包括:每一个流量背后的消费者是带着何种心态来看的,而这种心态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有何关联,宏观流量下面有多少微观流量对我们是有价值的。通过分析后知道我们该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去和流量背后的人群建立沟通,这样聚合性的价值就产生了。 媒体定位决定公信力 这些媒体看起来很火爆很热闹,但是就传播价值而言,它丧失了媒体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要以客观、公正、准确、全面作为定位标准。一个媒体的定位决定了它的公信力。媒体的覆盖、媒体的流量、传统媒体人群的访问数对企业有很大的影响,有些网络媒体在定位当中强调哗众取宠,就会去做一些爆炸性字眼的、捕风捉影的、耸人听闻的内容,聚合性是媒体的一个基本指标。由于媒体的碎片化,今天在中国的市场上你很难找到一种媒体,像中央电视台的某些节目一样能够在全中国产生影响力。
2. 视频营销策略的视频营销策略
视频营销大时代让企业与用户站在了同一水平线上,用户即是产品的消费者,也可以是产品的口碑传播者,或者成为企业传播内容的原创制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中国网民已达4.04亿,其中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了2.4亿,相对于传统的影视作品,互联网用户需要为互联网打造符合时代要求、贴近生活、高品质的作品,中国网民中拥有巨大的创作力量与创作欲望,强烈需要一个表达、创作、展示平台。因此,在用户地位发生潜在改变的同时,企业可以尽量让用户参与到内容的制作中,给用户一个展现才华、实现梦想的机会。
2009年,一段名为《鞋战》的阿里巴巴广告视频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短时间内被疯狂点击近千万次,这个短片由创造了《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视频奇迹的胡戈制作,作品结合了当时美国总统遭飞鞋袭击的社会热点,为阿里巴巴取得了良好的口碑传播效果。2010年4月,优酷网推出了两部原创网剧——《非常爱情狂》和《天生运动狂》,在不足一周的时间内,这两部剧均以近千万次的点击而雄踞优酷网最受关注的视频之类。在大视频营销时代,企业完全可以发挥出终端用户的能动性,让他们为企业来设计传播内容,这样一方面能够让企业更加贴近新时代的受众,另一方面也能在用户中创造更好的口碑价值与营销效果。 对于传统营销视频来说,企业往往会考虑到播放的里长与时段,从而大大精简原有的广告内容,但这样做的后果却是对企业想要传递信息的不断遗失。三网融合后,如果企业还在担心无法把自己想要给消费者传达的信息清晰、直白、完整地呈现给消费者的话,那在大视频营销时代就完全不用担心这种情况的发生。在这个时代,已经有足够多的内容平台可供选择,很多消费者连冗长的电视购物都能够接受,难道还不能接受一段小小的视频广告?
在这个里长中,视频内容的趣味性往往比里长更重要。所以,在三网融合后带宽足够大的时候,即使你想把自己的广告片拍得像电影泰坦尼克号那样长也没关系,重要的是如何展示让网民喜欢的趣味性。 除在内容、终端上的变化外,三网融合后的大视频时代带来的另一大营销变革是在与受众互动性上。对于企业来说,在向消费者传递企业、产品、服务信息的同时,还需要了解消费者需求,倾听消费者声音,并根据消费者需求的转变即时调整自己的营销战略。而三网融合的落地,将实现广电与电信企业的 “双向进入”,企业不但可以在原有的体系下传递企业信息,还可以通过同样的平台获得来自于消费者的及时反馈,甚至消费者可以通过现有的视频终端,足不出户地实现交易行为。
因此,企业在制订新的视频营销计划时,可适量考虑这种单向传播到双向接入的转变。2010年以前,在视频网站大规模投放某一单一创意的广告或许还能提起消费者的兴趣,但在大视频时代,企业通过视频投放品牌广告时则需要更多考虑如何让消费者参与,甚至是如何使消费者通过终端实现最终交易。
3. 电影营销的电影营销方式
电影音乐营销:好的电影音乐不仅可以与内容相辅相成,锦上添花,还能引起广大观众回的共鸣,带动前期营销,答提升票房。 跨界资源置:资源置换是指影片中植入了多种品牌或商品,这些品牌再以多种形式和渠道对影片进行宣传推广。 社会化媒体营销:电影在社会化媒体的营销上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话题互动主导,二是意见领袖主导。 参与营销:参与营销和社会化媒体的营销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前者更侧重“主人翁”的参与体验,后者更侧重于“被牵着走”的带动性。 移动营销 自制片:产品即营销
4. 电影营销的营销模式
“整合营销”模式即在信息搜集、论证、实施、反馈的循环网络的支配下把各个相关产业环节链接起来,形成一个密集高效的产业链运作模式。具体到电影业,也就是要把制、发、放及相关产业领域整合起来,以电影作品为中心,建立起多支点的盈利模式和资本回收渠道。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著名学者唐·E·舒尔茨提出了一种现代营销方法——整合营销传播(IMC),成为备受推崇的现代营销模式。“IMC从理论上脱离了传统营销理论中占中心地位的‘4P’ 理论,强调‘4C’理论,企业营销传播思考的重心从‘消费者请注意’转变为‘请注意消费者’倡导真正的‘以消费者为中心’。” IMC理论的发源地——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组把IMC定义成: “IMC把品牌等与企业的所有接触点作为信息传达渠道,以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为目标,是从消费者出发,运用所有手段进行有力的传播的过程”。
首先我们要搭建现代客户导向型组织架构,成立高效的客户管理团队——IMc中心。整个管理模式为客户——基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的倒三角型模式,并且IMC中心直属最高决策者领导,保证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这样便可以通过社会统计学的数据搜集和分析来预测消费者与潜在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满意度、忠诚度以及一系列的市场指数,为整合营销传播模式提供坚实的运作基础。对消费者数据库的分析和以此做出的市场预测应该贯彻到电影产业运作的各个环节当中去,所以接下来我们要带着IMC中心提供的最新数据进入到剧本的编写阶段,即根据目标市场选择适当的题材和故事,确定影片的主题、风格和类型,结稿后,报企业集团决策层审议,决策层可以根据政策风险评估、投入产出预测、资金运营现状等来确定是否付诸摄制该影片。一旦影片投入拍摄,就应该按照“轻”“重”“缓”“急”的策略制定一套科学化的宣传计划,如采取捆绑推广宣传、产品赞助、电影素材拍摄广告、联合促销等方法。在这方面,《英雄》可以称得上是个典范,在前期策略阶段采取了“封锁消息”、“推出《缘起》”、“冲击奥斯卡”、“抵制盗版宣传”的手段,在中期策略阶段采取了“包机首映礼签约仪式”、“人民大会堂首映礼”、“内地音像版权天价拍卖”的宣传攻势,在后期策略阶段主要采取的是“影院营销”、“打击盗版”等方式。最后,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整合营销模式是一个循环的综合体,在营销的最后阶段要搜集营销信息,并及时反馈给调研、咨询部门,以更新已有的消费者数据库,完善信息监控系统,这样就完成了整合营销的一个循环。
电影整合营销模式的理论建构和市场检验需要在模仿和借鉴中逐渐展开,同时也离不开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即要解决体制层面上“两个制度”的问题——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管理设施现代化,加强硬件的建设,如计算机化管理系统的完善;具有现代化的经营管理人才,为整合营销模式提供智力支持。 因此,引入整合营销观念,建立立体交叉的盈刊模式和超稳定的经营结构,是当前电影业发展的切入点和重点。
几年前,“营销”对于中国电影业来说还是一个很陌生的词汇,是《英雄》让人们感受到了“营销”的魅力,接下来《十面埋伏》、(2046)、《功夫》、《天下无贼》等影片的比拼更是让营销迅速升值。不过,纵观世界电影营销的现状,中国的电影营销只是进入了启蒙的时代。与好莱坞电影的营销相比,差距是很明显的。“好莱坞的营销策划是建立在科学运作的基础上,他们不是凭感觉和经验进行咨询,而是通过严密的市场调查和信息分析,设计出一个完备的营销方案。而我国电影业的整体营销水平还不高,很多电影企业的营销行为的随意性强而科学性弱,还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电影营销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