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从营销的角度分析,《把斧子销售给总统》中的学生能获得天才销售奖的关键是什么
销售,严格来说就是营销。
② 你见过最精彩的营销案例是什么
提到令人最为印象深刻的事情,那肯定是“金拱门”首当其冲。去年10月,版麦当劳(中国)有限权公司突然宣布改名为金拱门(中国)有限公司。这一事件引起网上的热议。麦当劳这个“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行为,给麦当劳带来了巨大的流量热度。
③ 把斧子卖给总统的成功推销给我们什么启示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自信,有些事情才难以做到。如果我们多具备一点乔治·赫伯特的自信,也许会有意外的成功,这样的人生也就少一些懊悔与惋惜。要做一名成功的推销员,自信是首先必备的基本素质。
从广义上来说,要成功,拥有想象力是很重要的。假如没有想象力,没有大胆和魄力,就只能把斧子卖给树林管理员,真正有创造力的人,才会想到把斧子卖给总统。
这是一个人尽皆知的成功学案例:2001年5月20日,以培养世界上杰出的推销员著称于世的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学员乔治·赫伯特,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销给了布什总统。
布鲁金斯学会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把空缺了26年的“金靴奖”授予他,金靴子上刻着“最伟大推销员”几个字。这是自1975年该学会的一名学员成功地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尼克松以来,又一学员获此殊荣。
按照通常的逻辑,这是一个困难的推销。当今的总统什么都不缺,即使缺什么,也用不着他亲自购买;退一步说,即使他亲自购买,也不一定正赶上你去推销的时候。其他的困难还有很多:比如说要联系到总统本人很难,会遇到重重关卡;比如说总统很忙,日理万机,不会关心斧头这样的小事;比如说总统很难被说服——这一点显而易见,当年布什决定攻打伊拉克,有多少人反对,他依然一意孤行,后来又有多少人劝说、抗议,甚至游行,希望布什能从伊拉克撤军,但是布什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难道布什总统不是天底下最不易说服的男人吗?比如说还有可能被当成恐怖分子,往白宫寄一包粉末都有人如临大敌、惊慌失措,更何况是一把锋利的斧头呢?如此多的困难,那我们看看乔治·赫伯特是怎么成功的。
一个推销员最需要克服的是心理障碍。
人在骨子里都是有恐惧感的,很多时候种种不可能,种种障碍,都是人自己设想出来的,人会在想象中把困难无穷夸大,那么在这种恐惧感中,人就失去了行动的勇气。
乔治·赫伯特没有把总统当成总统来对待,他只是把布什当成了一个普通的客户,在他看来,把斧头卖给总统究竟有什么天大的困难呢?把斧头卖给总统和把斧头卖给普通人有什么区别吗?
成功推销也是需要技巧的。
乔治·赫伯特用的是普通的推销技巧,没什么神秘莫测和天花乱坠的。只要简单列一个公式就可以了。推销对象:布什。推销物品:斧子。推销策略:推销对象在得克萨斯州有一处农场,农场里必定种了很多树,树肯定需要修剪,树上的枯枝最不容易对付,非要用锋利的斧头不可。
于是,乔治·赫伯特给他写了一封信,说:有一次,我有幸参观您的农场,发现种着许多矢菊树,有些已经死掉,木质已变得松软。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子,但是从您现在的体质来看,小斧头显然太轻,因此您仍然需要一把不甚锋利的老斧头,他是我祖父留给我的,很适合砍伐枯树。假若您有兴趣的话,请按这封信所留的信箱,给予回复最后他就给我寄来了15美元。
这封信里包含了所有成熟的思索、事先的调查和对推销对象的了解。
首先,要从斧子联想到农场,然后进行实地调查,用事实和细节来说服对方。
赫伯特没有笼统地说树,而是说矢菊树,而且细心地观察到木质已经松软,这说明他一定亲自到布什的农场做过实地调查,不然是不会知道这么多细节的。布什总统非常喜欢这个农场,得克萨斯州是他的故乡,他自己身上就有得州牛仔的影子,矢菊树一定牵动了他的思乡情怀。而赫伯特在信中说,布什需要一把不甚锋利的老斧头,因为从布什的体质来看小斧头太轻,像布什这样体格健壮的人需要的是适合砍树的斧头,布什听了这样的话一定满心欢喜,而且这把斧头是祖父留下的,有历史有年头,这是打的人情牌,这样的“温暖牌”斧头,有谁不愿意要呢?而且,布什只需要按照赫伯特提供的邮箱地址,汇款15美元就行了,不费吹灰之力。就这样,花很少的时间精力和很少的钱,就能得到很多的回报,比如说思乡、比如说健康的体魄、比如说美好的家园,这样的买卖是谁都愿意做的,布什总统也一样。
做一个成功的推销员,运气也是很重要的。
赫伯特有幸生活在了一个网络时代,幸运的是布什也读了他的邮件,没有被归入垃圾邮件删除掉。在过去26年里,布鲁金斯学会就没有这么幸运的学员,幸亏这是向布什卖斧头,在克林顿当政的8年里,布鲁金斯学会的销售题目是把底裤卖给克林顿,那时候因为莱温斯基而丑闻缠身的克林顿,看到这样的推销员,指不定私下嘀咕,这个布鲁金斯学会是存心在嘲讽我吧。那样,货还能卖得出去吗?
从广义上来说,要成功,拥有想象力是很重要的。
假如没有想象力,没有大胆和魄力,就只能把斧子卖给树林管理员,真正有创造力的人,才会想到把斧子卖给总统,这其实也就是布鲁金斯学会设立这个奖项的目的和意义。
把斧子卖给总统,这只是一个个案,但是我们从这个个案里学到的,不仅仅是做推销员的技巧,而是成就一切事情的技巧。就好像大树从种子发展而来,小鸟从胚细胞逐渐成长,成就也将从想象中创造的组合计划中成长。首先出现的是思想,然后再把这个思想和观念与计划组织起来,最后,就是把这些计划变成事实,一切都是从想象力开始的。
创造性想象可以使人产生全新的想法,所以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一语道破零与亿间的天机,那就是“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一个意念”。那么意念从何而来呢?拿破仑·希尔解释说:“它是创造性想象力的产品。”
想象力是灵魂的工厂,也是成功的“核反应堆”,它可以带来一个成功的目标,但仅止于此还不够,还必须以坚定的信念去加以实现。因此,当我们有一个成功创意存在于大脑中时,不妨相信成功已经在某处存在,只需要我们动手去捉住它罢了。
世上无难事
把斧子卖给总统,看起来很棘手的一个命题,却被乔治·赫伯特轻易地完成了,而且似乎还不太困难,很容易让人想起中国的一句老话“世上无难事”。无论经商还是做其他事情,其实都跟向总统推销斧子一样,敢想敢做,再加上一定的技巧和准备,看起来很难的事情也许就完成了,即使有时候要靠运气,可运气也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以上仅供参考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④ 有哪些经典的营销案例值得学习
您可以看一下网络读书网的《社会纵横学》,有一些营销案例分析,希望能够帮到您。
⑤ 2015年成功的事件营销案例有哪些多多益善。
1、事件营销案例之叶良辰
某高校某女生宿舍,因打扫卫生的问题,其中一女生请来了名叫“叶良辰”的大哥,和寝室长展开了一段充满魔性的对话,该对话充满了极其嚣张的言语。于是这位神一样的叶良辰,瞬间就火爆了大江南北,成为中国最火的网络红人。由于叶良辰这个贴吧最早出现于地下城与勇士吧,于是有人怀疑叶良辰为炒作地下城游戏。
2、事件营销案例之文德元打假陈光标
风靡一时的冰桶挑战狂卷袭来,但是却被湖南的一个性学教授打破,揭露陈光标冰桶挑战作假,本是2014年的事,但今天陈光标在一个采访中自爆冰桶挑战作假,将文德元打假陈光标事件再一次推向高潮。(乐 客 公 关)就这样把文德元与陈光标在此推到了舆论中。
3、事件营销案例之火锅店跪拜领导
沈阳某脑残的火锅店,想要炒作自己竟然安排员工跪拜领导,没文化真可怕,殊不知男儿膝下有黄金,跪天跪地跪父母,但是为了一份工作,竟然让员工跪拜自己的领导,这老板也够脑残的。火锅店想要炒作,有千种万种方式,殊不知这种方式不但钱花了,最后还反而落下一个不好的影响,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4、事件营销案例之转让半瓶老干妈
还记得后面这条帖子吗?本人因生活所迫,先转让半瓶老干妈,里面还有很多牛肉,都是我平时不舍得吃挑出来放回去的!仅限当面交易,可支持银行卡支付宝,价格面议非诚勿扰!尚不得知此事件到底是老干妈的炒作,还是网友的无意之作。不管怎样,这创意和思路简直是绝了。
5、事件营销案例之大疆无人机
大疆无人机,炒作真牛BI!小小的无人机,协助塔利班反政府武装作战,攻打美国总统府,降落日本保卫厅,飞进清华大学校园,协助汪峰向章子怡求婚。整个2014年底到2015年的上半年,科技界的奇葩新闻都被大疆给占光了。
⑥ 推荐几个近5年的经典营销案例体现市场定位策略的案例
你可以在网上搜索更多 这只是参考
大众市场定位的杰出代表:福特公司
当被问到“是谁发明了汽车?”这个问题时,许多人都会回答:亨利·福特。这个普遍的误解正是对亨利·福特的赞美——是他使千千万万人拥有汽车的梦想成为可能。虽然人们普遍承认汽车是在欧洲发明与诞生的,但在19世纪末,有许多美国和欧洲的实验者们同时在努力实现这一理想。但是,亨利·福特可以拥有所有的荣誉,因为是他使汽车不再遥不可及。他的指导原则是:“我要制造一辆适合大众的汽车,价格低廉,谁都买得起”。正是亨利·福特的这种远见和激情促成了福特汽车公司的诞生。
在美国工业由手工作坊向工厂制造生产的过渡中,享利·福特首创世界上第一条大规模流水作业生产线,为现代发达的工业生产奠定了基础。他发明的物美价廉的T型车,一举打开了新兴的汽车业市场,为美国迅速步入汽车时代做出了贡献。为此,在美联社所做的美国独立200周年20件大事的民意测验中,享利·福特和他的汽车公司名列第10,与宇航员登上月球,原子弹爆炸成功相媲美,为全世界所瞩目。
1.定位大众市场。
100年前,汽车业传统的做法几乎无一例外是面向较为富有的阶层,福特公司1906年推销的新型汽车也是这样一种“奢华型”产品——车体笨重,且多为定制,非一般人的财力所及。这时,福特公司推出八种车型,分别用八个不同的字母标示,设计有别,价格各异。同时,他们提高了售价,最便宜的车售价为1 000美元,最高的为2 000美元。这一变革带来了灾难性的结果,销售数量猛然下降,利润仅10万美元,为前一年度的1/3。滞销震惊了亨利·福特,他不得不再易其辙,转为薄利多销。次年,公司降低了售价,生意又魔术般地回升了。尽管当时全国性经济萧条已经露头,但从1906年下半年到1907年底这一段时间里,福特汽车的顾客之多是前所未有的。其他生意纷纷倒闭,而福特公司却盈利125万美元。及时的政策变动,获得如此成功,主要归功于亨利·福特本人。
亨利·福特开始梦想建造一种既简单又坚固耐用、而且人人都承受得起的汽车。1908年初,亨利·福特制定了一个划时代的决策,公司宣布从此致力于生产标准化,只制造较低廉的单一品种。实际上这项方案在亨利·福特脑子里已酝酿了数月,甚至可以说数年之久。这种生产方针已有盈利的先例。该公司1906年至1907年的生产无疑地证明,产品价格越低,利润越大。因此,转而生产统一规格、价钱低廉、能为大众所接受的车辆从根本上讲是明智之举,从销售、盈利相结合的角度看,这个决定只是将昔日的最佳实践固定下来。
亨利·福特的梦想之车就是T型车。T型车浑身上下找不到一丝装饰或华而不实之处,百分之百地实用。这正是亨利·福特所希望的样子。它的车体轻,坚固而不求其外表美观,而专在性能上刻意求精,普通人也买得起。T型车去掉了所有的附件,以850美元一辆出售,规格一致,的确像“别针或火柴”一样。
T型车一投产就受到广泛的欢迎。它无须推销,自有主顾,其原因不言而喻。它之所以跃居当时各类汽车之首是因为农民正需要这种车,普通人又都买得起。它的机械原理极为简单,任何耐心的外行人都会很快地掌握。而且,当时的车辆包括T型车在内,都面临征服马车时代遗留下来的路面的难题。一般的汽车都经受不了危险的小路和平原各州土路复杂路面的考验,而T型车的每一个零件都是针对这种情况设计制造的。与当时其他类型汽车相比,T型车具有经久耐用、构造精巧和轻盈便利的优点。这种车底盘较高,可以像踩高跷那样通过乱石遍布或类似沼泽的路面,具有能穿越沙地、腐土和泥潭的优良性能。
福特汽车公司这一时期的盈利情况也证明福特关于生产廉价车的决定是无比明智的。T型车仅用一年时间就跃居畅销车之首,成为第一号盈利车。这一年出售了1.l万辆,在销售量和利润方面均超过其他汽车制造商。大众化产品策略为福特公司赢得了巨大的市场发展机会,其实可以说是亨利·福特造就了美国汽车市场。
为适应汽车需求量的剧增,天才般的亨利·福特潜心研究生产流程,开发出产品生产线。依靠良好的产品市场和高效的流水线作业,1914年1月5日,亨利·福特宣布福特汽车公司的最低日薪为5美元——几乎两倍于当时的最低日薪,震惊了全世界。亨利·福特认为,既然已经能够大批量生产价格低廉的汽车,如果员工们能够买得起的话,就可以卖出更多的车。他相信一个8小时工作日5美元的报酬是他所做的削减成本的最佳举措。他说:“可以找到创造高工资的生产方法。如果降低薪水,就是降低顾客的数量。”
2.顺应市场。
随着美国汽车市场的成熟、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专业,福特公司适时调整了产品组合。当时的消费者需要更为豪华、动力更为强劲的汽车。福特汽车公司的下一个产品——于1932年3月31日推出的第一台V-8发动机正好满足了这两种需要。福特汽车公司首次成功地将V-8缸体铸为一体,这比他的竞争对手学会造出可靠的V-8发动机早了许多年。同时福特汽车及其强大的发动机成为注重汽车性能的美国人的最爱。
二战期间,福特公司为适应战时需要,转产飞机发动机等产品,由埃德塞尔·福特发起的庞大的战时计划,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一共制造了8 600架四引擎B-24“解放者”轰炸机、57 000台飞机发动机以及超过250 000台坦克及其他战争用机器。在二战中,福特公司的杰出表现为其赢得了口碑,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战结束后,民用汽车市场迅速膨胀,为适应新的市场需求,福特公司推出新车型。1948年6月8日,福特汽车1949款车型在纽约隆重推出。这辆侧身平滑光洁的福特1949款汽车拥有独立前悬架和可开启的新型后角窗;车身与翼子板的融合是一种创新,为日后的汽车设计设立了标准。福特1949款给了福特汽车公司在竞争激烈的美国汽车制造业中夺回亚军宝座以强大的动力。1949年,福特公司大约销售了807 000辆汽车,盈利由前一年的9 400万美元上升到1.77亿美元。这是自1929年以来创下的最高汽车销售记录。
凭借良好的先发优势,福特公司致力于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从而取得了市场竞争中的利器——价格优势。
亨利·福特二世的战后重组计划使公司迅速恢复了元气,并使之进一步推出了扩展计划,最终在美国成立了44个制造厂、18个装配厂、32个零件仓库、2个大型试车场和13个工艺开发和研究机构。
⑦ 典型的针对大学生营销的案例有哪些谢谢~
动感地带
咖啡猫信用卡
⑧ 求两个市场营销案例的完整版:1 美国一个公司进行调查 发现a总统的得票高于b总统 但是选举结果相反 2
翻开家电制造商自建渠道历史,美的自建销售渠道管理的行动始于2005年底。当时,包括美的、创维、海尔、格兰仕在内的众多家电厂商纷纷上马建设自己的销售渠道。其中美的、创维等致力于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布置自己的自营店。
美的集团董事局主席何享健认为“以事业部为经营主体开展营销工作”已不适应目前市场,目前美的集团市场营销策略资源浪费严重,所以,美的集团众高层探索新营销模式,美的渠道市场营销策略案例对美的集团旗下多个事业部的营销资源进行大整合。当时空调国内营销公司总经理王金亮表示,美的计划投入2000万到3000万元,用一年时间在一级市场建立100家4S品牌店。但经历近几年的磨练,最终的结果却是并不是很乐观。不少家电企业不得以再次依赖强势家电零售终端,它们也被迫加入到更惨烈的价格战中。虽然美的空调近年来一直保持国内销售排名的前两位,但其地位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威胁。这种威胁不仅来自于集团内部自建渠道所带来资源整和方面的困境,还来自于外部,不仅包括同类家电企业的产品和销售竞争,还包括家电连锁等下游企业激烈的渠道竞争。
因此,美的的市场营销策略,自然而然引发了大量关于企业自建渠道究竟能不能继续走下去的讨论。其中不乏很多通过比较专卖店和大卖场两种渠道模式优劣,得出堪喜或堪忧的结论。单纯从两种渠道模式进行比较并不能如实反映中国特殊的家电市场业态并据以预测未来的发展前景,因此,必须结合中国家电市场渠道发展历程及背景来进行分析。
市场营销策略-自建渠道=冲动?
家电制造商们纷纷自建渠道营销案例,是当时特殊的背景催生出来的新生品,是企业站在市场营销策略高度实现未来良好稳定发展的战略选择。退一步而言,即使说家电制造商们的自建渠道是一种商业冲动,那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化冲动:
首先,巨大的尚待挖掘的二三级市场及农村家电市场的潜在消费者是战略的根本。再好的产品如果没有销售、没有市场分额的支撑,那充其量也只是永远埋在沙子里,没有淘出来的金子,根本毫无价值可言。
尤其是在产品同质化和标准化横行的今天,企业难以复制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就不断延伸到产品本身所不能解释的更加无形的能力和资源,如相关利益者关系,如顾客忠诚度,如品牌增值度等等。
在这些核心能力中,渠道的魅力凸显:谁拥有渠道,谁就拥有超额利润。在以前的“价格战”中,产品价格的决定权在厂商手中,销售渠道只是跟随厂家进行价格调整。而在品牌渠道发展壮大以后,渠道商的采购数量加大,可以根据自己所面对的市场营销策略和竞争的需要自行决定价格,从一定程度上说,价格决定权开始从厂商移向渠道,中国家电市场未来几年的“价格战”的主角将会是品牌渠道而不再是制造商。
自建品牌专卖店也许是家电制造厂家的一剂良方,家电制造厂家资本介入商业成为必然,也是明智的选择,家电制造商们要更好的生存,必须要学会“两条腿走路”。
不知道美的市场营销案例可以吗?
⑨ 5种市场营销观念的案例
5种市场营销观念的案例分别是:
第一,生产观念。福特T型车以其低廉的价格使汽车作为一种实用工具走入了寻常百姓之家,该车的巨大成功来自于其亨利·福特的数项革新,包括以流水装配线大规模作业等,从第一辆T型车面世到它的停产,共计有1500多万辆被销售,美国亦自此成为了“车轮上的国度”。福田的名言“无论消费者喜欢什么样的车,我只生产黑色的”
第二,产品观念。美国爱尔琴钟表公司自1869年创立到20世纪50年代,一直被公认为是美国最好的钟表制造商之一。该公司在市场营销管理中强调生产优质产品,并通过著名珠宝商店,大百货公司等市场营销网络分销产品。1958年之前,公司销售额始终呈上升趋势,但此后其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开始下降。
第三,推销观念。脑白金是珠海巨人集团旗下的一个保健品品牌,该品牌创立于1994年,由于其成功的市场营销策略,在数年时间内,脑白金成为中国大陆知名度最高和身价最高的保健品品牌之一,年均利润可达3.5-4亿人民币,2005年春节期间的销售额更是达到8.2亿人民币。
第四,市场营销观念。戴尔理念非常简单:按照客户要求制造计算机,并向客户直接发货,使戴尔公司能够最有效和明确地了解客户需求,继而迅速做出回应。这个直接的商业模式消除了中间商,这样就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和时间,让戴尔公司更好地理解客户的需要,消费者定制并提供具有丰富配置的强大系统。
第五,社会营销观念。贝因美经过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发现种族不同,民族饮食文化也不同,只要生产出真正符合中国婴儿特质的产品,指导家长正确地养育孩子,才能真正获得社会的认同,实现社会利益的同时也能有效地实现企业利益。(育婴工程,您的育婴专家,贴心的母婴顾问)。
温馨提示:现在还有其他几种观念,关系营销理念-安利公司,绿色营销理念-农夫山泉,文化营销理念-小猪佩琪,知识营销理念-会议营销等。
⑩ 哪一种心理学中的态度理论能解释:乔治赫伯特把斧子卖给总统的成功营销
从经济理论的供需关系是不能解答这种事情的,人的心理在起作用,假设我是总统,一个有社会影响力的人物向我推销任何我不需要的物品,我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手下的人就把事情办了,因为许多美国人被人拒绝后总是“会纠缠不休”,乔治赫伯特利用了“我”的地位及“我”的手下。因为“我”怕被另一些名人“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