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浅析环保袋在国内的发展前景和营销策略
德国首都柏林,几家普通民众最爱光顾的大型超市“利德尔”,“阿迪”,“雷阿尔”都在交款台的下面准备了各种各样的购物袋,并在每种购物袋上面标明了不同的价位,最便宜的塑料袋也要0.15到0.25欧元(大约相当于人民币1块5到2块5),纸袋的价格稍高,要0.3欧元左右,布兜最贵,要0.4到0.5欧元,各家超市购物袋的价格都不同,但差距都不大。值得一提的是,纸袋上面的右上方都会标明一个“环保”标志,表明该纸袋是可回收纸袋,而布兜上面则会画着一颗绿树的图案,环绕着绿树还用德语写着“行动起来 爱护环境”的字样。
瑞士:塑料袋合理化使用,绝不造成污染
不给顾客提供免费购物袋的情况在瑞士并不普遍。瑞士国内最大的两大超市集团—米格罗和高普仍免费提供塑料袋。其他使用塑料袋的场所也很多。加油站里有免费的塑料指套供驾车者查看机油尺而不会弄赃手;垃圾箱旁的免费塑料袋是供狗主人及时清理狗粪的;超市内的生鲜柜台会把商品用塑料袋再包装一层;面包架旁也有带气孔的小袋子供免费使用。可以说,塑料袋仍广泛地应用于瑞士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个现象:在瑞士的公共场所里绝不会看到一只被丢弃的废塑料袋,更谈不上塑料袋“满天飞舞”、挂在树上、被动物吞吃塞住了胃的事情发生了,也就是说瑞士没有白色污染!
环保购物包装袋渐入人心
时间:2007-10-19 来源:中国再生资源交易网 标签:塑料 国外资讯 包装 资讯
塑料袋诞生约一百年来,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很大便利,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向塑料袋说“不”的声音越来越强,既美观便利又环保的购物包装袋在英国、日本等地很受欢迎。
据日本媒体报道,英国阿尼娅·欣德马奇品牌推出的一款名为“我不是塑料袋”的购物袋在日本大受欢迎。东京一家商场不久前宣布以顾客抽签的方式出售500个这种购物袋,两天便吸引了1.5万人抽签。在日本的一些拍卖网站上,这款定价2000日元(1美元约合117日元)的购物袋的拍卖价一度飙升10倍。此前,这一品牌的购物袋在英国限量销售时也引来了人们排队抢购。在美国“电子港湾”网站上,这款购物袋竞价曾达到每个100英镑(1英镑约合2美元)。
当然,这么昂贵的购物袋不是人人都买得起,但是环保人士对付污染环境的塑料袋还有别的办法:新加坡政府不久前与商家共同促使消费者自备购物袋或为后者提供可重复使用的环保型购物袋,消费者也比较积极地配合。肯尼亚最大的连锁超市也向顾客提供布袋。乌干达政府自今年7月1日起禁止生产和进口厚度在30微米以下的塑料袋,对其他厚度的塑料袋征收重税,同时提倡其居民使用当地包裹物品的传统材料——香蕉叶。
有些地方政府也积极禁止使用塑料袋。2007年4月,加拿大小镇利夫拉皮兹开始实施禁用塑料购物袋的规定,成为加拿大首个出台此类禁令的城镇。英国西南部德文郡小镇莫德伯里也从今年5月起全面禁用塑料袋,该镇顾客在购物场所会得到由淀粉材料制成并可自然降解的袋子、可回收的纸袋或重复使用的棉麻袋。
与此同时,科研人员也在积极研制更加环保的塑料袋替代品,各种环保包装材料有望不断走进人们的生活。
2007年,肯尼亚和乌干达几乎同时宣布禁止生产和进口厚度在30微米以下的“超薄”塑料袋,并对其他厚度的塑料袋征收120%的关税。至此,在东非共同体五国中,除布隆迪外,全部采取了限制使用塑料袋的措施。而南部非洲国家南非则早在2003年就开始立法治理塑料袋污染。
肯尼亚的新规定从2007年6月15日开始生效,而乌干达则从7月1日起开始实行。乌干达商家还被要求在2007年9月10前清理掉不合规定的塑料袋。乌干达环境部长呼吁人们遵守新的规定,提着篮子去购物。
肯尼亚和乌干达政府表示,出台新规定是因为“环境问题非常严重以及塑料袋很难处理”。塑料袋对东非地区的环境破坏主要表现为:堵塞城市下水管道、导致牲畜误食死亡、流入海洋导致海洋生物误食死亡、积聚污水导致蚊蝇滋生、使土质变坏、破坏市容等。社会上要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呼声很高。两个国家的新规定出台后,遭到了塑料袋生产商的反对。理由是可能导致一些生产企业倒闭,增加失业人口。但新规定的颁布实施已经对作为塑料袋消费大户的连锁超市产生了作用。肯尼亚最大的连锁超市Nakumatt在规定出台后宣布,他们将引进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初期在其全部18家分店免费供应,之后将按成本收费。这家超市一直向顾客免费提供塑料袋,每年的塑料袋使用量超过3000万个。
在另外两个东非国家卢旺达和坦桑尼亚,禁止使用塑料袋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特别是在卢旺达,2005年就开始禁止生产使用和生产厚度在100微米以下的塑料袋,同时禁止超市向顾客提供塑料袋。据悉,卢旺达的超市里见不到塑料袋,顾客可以花钱购买到植物纤维制作的袋子,很多顾客已经养成了自备购物袋的习惯。卢旺达对塑料袋的禁令执行得非常严格,一些超市曾经因不顾规定向顾客提供塑料袋而被勒令关门。在首都基加利机场,旅客会被要求放弃使用塑料袋,选购植物纤维制作的袋子。在禁令执行之前,卢旺达还曾在全国范围组织大规模的检拾塑料垃圾的活动。
坦桑尼亚的塑料袋禁令与肯尼亚、乌干达和卢旺达有所不同。坦桑尼亚禁止的是厚度在30至65微米之间的塑料袋,理由是薄于30微米的塑料袋比较容易降解,而厚于65微米的塑料袋比较容易重复使用。据了解,坦桑尼亚的禁令没有对减少塑料垃圾发挥明显的作用,超市里的塑料袋仍然可以随意取用。
早在东非地区出台整治塑料袋污染措施之前,南非就已经行动起来。南非曾经饱受塑料袋污染之苦,塑料袋随风散落在高速公路旁、树枝篱笆上和海滩草坪里,被人们戏称为“南非的新国花”。2003年5月,南非出台法律禁止生产和进口厚度小于80微米的塑料袋(后放宽到小于30微米),违反者可被处以最多10万兰特(1兰特约为0/14美元)或最长10年监禁。此后,南非政府与劳资双方达成协议,零售商将塑料袋的成本从商品价格中分离出来。
过去,顾客总认为商家提供的塑料袋是免费的,实际上他们购买的商品价格中应包含了塑料袋的费用,无论他们是否拿塑料袋都要为此付费。现在,南非的零售商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而是将塑料袋明码标价,顾客有了买或不买塑料袋的选择权。在政府规定了塑料袋的厚度以及零售商开始对塑料袋公开收费后,人们使用塑料袋时不再像从前那样“奢侈”了,很多人开始自觉重复使用塑料袋。规定推行一年多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比原来下降了60%,“白色污染”也明显减少。2004年南非政府又做出规定,每出售1公斤塑料袋,政府要从中提取2.13兰特,投入到一个由政府和劳资双方共同参与、旨在创造就业机会和提供职业培训的机制中。
㈡ 哪个品牌垃圾处理器加盟好可以代理吗
可以选择那些大品牌的,很赚钱的,厨先生垃圾处理器就不错的,大品牌,好经营,招商政策也好,做起来顺手
㈢ 谈谈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如何重新认识市场 规划其市场营销战略
首先,传统企业应该转变观念,用互联网思维来审时度势看待现如今的线上线下市场(O2O),专把客户属的用户体验放在首位。有了好的用户体验后,企业这是应该多思考如何让用户进行传播。营销和传播的区别是:传统的营销路径是先告知用户,然后用户才购买,而后沉淀重视用户,二传播的路径是:先打造忠实用户,再让用户扩散,后沉淀更多的忠实用户。
其次,普通的营销现在已经慢慢的行不通了,根本原因还是移动互联网让信息流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变了,不再是原来的业务员上门推销或者一些主流媒体单方面的传播模式,而是中心化的口碑传播方式。
最后,这是一个互联网改变传统行业的时代,这是大家创业的最好时机,所以,我们要格式化自己,从新开始思考新的商业逻辑,一起抓住这传统行业互联网化的红利时代。
㈣ 食物垃圾处理器最好的营销方案,亲们谁有最最成熟的好方法
现场演示。
广告。
电视。
让顾客使用,看看有多么方便。
㈤ 其他还有哪些促销类型及其策划思路
产品的促销方式除了以上介绍的四种之外,还有很多类型。下面着重介绍人员推销的促销方式。
1.人员推销的任务
人员推销活动包括以下四项任务:
①沟通,是指及时把产品信息传递给客户,了解他们的需求,沟通产销信息;②开拓,是指开拓新的目标市场,发现潜在客户的任务:
③销售,是指运用推销的艺术,达成交易,完成销售产品的任务:
④月艮务,是指代表企业提供服务,例如信息咨询、技术性服务、上门服务等。
2.人员推销的方式
人员推销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①柜台推销方式。推销人员与消费者进行面对面交谈,向客户介绍产品,处理异议,最终达成交易。
②上门推销方式。推销人员携带产品和订货单等直接走访客户,向客户传递产品信息并处理异议,最终达成交易。
③会议推销方式。利用各种会议(例如订货会、展销会等)介绍、宣传产品,开展推销活动,从而达成交易,促进销售。
3.人员推销的策略
人员推销的策略有以下三种:
①针对性策略。是指推销人员在事先掌握消费者需求的情况下与消费者交谈,说服其购买产品。这一过程中推销人员需要收集大量信息、充分了解消费者需求,设计好交谈用语和策略;与消费者交谈时,实事求是,处理好异议。
②诱导性策略。使用能刺激消费者需求的技巧和手段,诱导消费者购买产品的策略。
③试探性策略。在不十分了解消费者需求的情况下设计好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的推销语言和技巧,投石问路,试探消费者,观察其反应。继而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产品推销。
4.人员推销的步骤
销售人员推销产品需要遵循以下六个步骤,如图29所示。
图29人员推销的步骤
㈥ 我们公司是做厨房食物垃圾处理器的 前期销路不好 有没有好的营销方案谢谢
食品安抄全一直是比较关心的袭话题,厨房食物垃圾处理不好会对食品造成二次污染。对某些科研机构来说,大批剩下的实验食物废料处理等问题。
重点宣传把废料二次利用,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你们的产品可以把家中炒菜剩的费油,地沟油重新处理后,与正常食用油质量无异。
家庭用不起、酒店看不上的产品,就把目光投向灰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