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猴年马月指的是哪一年哪一月
回答一: 民俗专家认为这无从考据,不过有市民却认为,这个词义多半源于方言的以讹传讹,最流行的说法认为,“猴年马月”是天津的“何年嘛月”谐音的变体。据悉,现在已有不少人乐观地拿“猴年马月”说“事儿”了,他们认为凡是说“猴年马月”也办不成的事情,到了这个农历月就该成功了。 参考资料: http://..com/question/3122273.html 回答二: 猴年马月是指不可知的年月(就事情遥遥无期,不能实现的说)。2004年是猴年(甲申年),马月(庚午月)就是农历5月份,猴年马月就是从公历2004年6月18日开始到7月16日结束。这是离我们最近的了! 十二生肖作为独特的民俗现象,可以说是被古人给广泛运用在了各个方面,不仅以十二生肖纪年,而且还拿来纪月、纪日。 古代,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运用十二生肖纪月:阴历正月,寒冬未尽,冰天雪地,山野空旷,很少有动物活动,惟有老虎出没山林觅食,虎的吼叫声传遍四野,人们把正月定为“虎月”;阴历二月,春风送暖,大地复苏,小草拱破地皮,绽露新绿,兔子此时开始活跃起来,人们称二月为“兔月”;三月多雾,有了雷声,神龙显现,叫“龙月”;四月天暖,蛰蛇出洞,叫“蛇月”;五月草长,人欢马叫,谓“马月”;六月草茂,羊群遍野,称“羊月”;七月树茂,群猴出没山间,称“猴月”;八月中秋,杀鸡饮酒,称“鸡月”;九月秋收,防盗要狗,叫“狗月”;十月秋凉,肥猪满圈,称“猪月”;十一月下雪,屋内多鼠,谓“鼠月”;十二月风寒,老牛归棚,称“牛月”。 有了十二生肖纪月,接着人们又创造了用十二生肖纪日。《北齐书·魏收传》中记载:“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少数民族彝族纪日亦与动物相联系,依次是虎日、兔日、龙日、马日、羊日、猴日、鸡日、狗日、猪日、鼠日、牛日。 成语有鼠目寸光、鼠肚鸡肠、鼠窃狗盗;牛刀小试、牛骥同皂、牛鬼蛇神;虎背熊腰、虎踞龙盘、虎口余生;兔死狐悲、兔起鹘落、兔死狗烹;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龙潭虎穴;蛇行鼠步、蛇心佛口、蛇影杯弓;马不停蹄、马到成功、马革裹尸;羊落虎口、羊肠小道、羊狠狼贪;猴年马月、猴头猴脑、猴跳鸡飞;鸡犬不宁、鸡飞蛋打、鸡犬升天;狗急跳墙、狗尾续貂、狗苟蝇营;猪狗不如、一龙一猪、猪卑狗险。 谚语: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牛有千斤力,不能一时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千羊在望,不如一兔在手;龙头怎么摆,龙尾怎么甩;打蛇不死,自遗其害;马好不在鞍,人美不在衫;羊上狼不上,马跳猴不跳;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龙多不治水,鸡多不下鸡;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见着屠夫说猪。 参考资料: http://www.loveyuki.com/blogview.asp?logID=250&cateID=5
❷ 猴年马月其中的马月是指一年中的那月
每年都有一个月是马月,每年农历正月到腊月对应的属相依次是: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
❸ 猴年马月中的马月指哪个月十二生肖都有对应的月份是什么
猴年马月中的马月指的是午月,农历五月,十二生肖都对应的月份具体如下:
正月建寅虎,二月建卯兔,三月建辰龙,四月建巳蛇,
五月建午马,六月建未羊,七月建申猴,八月建酉鸡,
九月建戌狗,十月建亥猪,十一月建子鼠,十二月建丑牛。
传统的月建以干支历月份为准,只因斗建在一年的循环上与地球环绕太阳活动的回归年时间一致。干支历采用以节气为纲的做法,即寅月以立春至惊蛰,余类推。
(3)猴年马月营销活动扩展阅读:
干支纪月是由十二辰纪月发展而来,据《五行大义》中记载: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由此知干支发明之初就是:干用于纪日,支用于纪月。
在古代早以十二辰纪月,即为月建。在以钟表盘面理解日月五星的运行时,我们就可很清楚的看到月建是日月相会时的辰位。古代历法选冬至日且日月相会日(月朔日)为对应于“子”刻度;
月针绕行一周约27天多,但此时作为太阳视运动的年针已前行了约一个刻度,月针需再前行2天多才能赶上太阳进行日月相会,这时就相会于“丑”刻度,这样日月相会日就会逐步发生在十二刻度中,以此确定月建。
❹ 为什么叫猴年马月
马月指农历的五月,“猴年马月”每12年就会出现一次。对一个人而言,虽然12年不算太短,但一生总要经历几次“猴年马月”,为什么它会有遥遥无期的含义?这才是叫人困惑的地方。
福特锐界PLUS气魄而来
广告
福特锐界PLUS气魄而来
其实,“猴年马月”的前身是“驴年马月”。明弘歇等编《雪峤禅师语录》卷四:“这个事不是带了习气做的,须用全身放倒,别立主人公,若也朦朦胧胧,如睡梦中,欲求其开豁,混到驴年马月未敢相许。”十二生肖当中没有驴,不存在驴年,所以,最早人们是用“驴年”表示不可知的年月或没有期限。
宋惟盖竺等编《明觉禅师语录》卷二:“如此自称宗匠,欲开人天眼目,驴年去。”宋林希逸《和后村三绝句》:“谈玄要似蜜中边,末学纷纷纸上传。击竹卷帘如未会,要无疑去待驴年。”
由于语言中“驴马”“年月”常常并提,故后来附加“马月”为“驴年”作陪衬,便有了“驴年马月”的说法,“马月”纯粹是根据“驴年”仿造出来的。因“牛马”常常并提,所以人们也将“驴年马月”说成“牛年马月”。
古代民俗当中猴和马关系密切。古人养马时为防止马生病,就会在马圈里拴几只猴子。孙悟空之所以叫“弼马温”,就是取“避马瘟”的谐音。
古代美术作品中也常见猴子骑在马背上的雕塑和民俗画,取“马上封侯”之意。正因猴和马关系密切,所以,“驴年马月”又被改造成了“猴年马月”。由此可知,“猴年马月”表示遥遥无期的含义是从“驴年马月”那里继承来的。
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❺ 猴年马月,为什么叫马月
回答一:
民俗专家认为这无从考据,不过有市民却认为,这个词义多半源于方言的以讹传讹,最流行的说法认为,“猴年马月”是天津的“何年嘛月”谐音的变体。据悉,现在已有不少人乐观地拿“猴年马月”说“事儿”了,他们认为凡是说“猴年马月”也办不成的事情,到了这个农历月就该成功了。
参考资料: http://..com/question/3122273.html
回答二:
猴年马月是指不可知的年月(就事情遥遥无期,不能实现的说)。2004年是猴年(甲申年),马月(庚午月)就是农历5月份,猴年马月就是从公历2004年6月18日开始到7月16日结束。这是离我们最近的了!
十二生肖作为独特的民俗现象,可以说是被古人给广泛运用在了各个方面,不仅以十二生肖纪年,而且还拿来纪月、纪日。
古代,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运用十二生肖纪月:阴历正月,寒冬未尽,冰天雪地,山野空旷,很少有动物活动,惟有老虎出没山林觅食,虎的吼叫声传遍四野,人们把正月定为“虎月”;阴历二月,春风送暖,大地复苏,小草拱破地皮,绽露新绿,兔子此时开始活跃起来,人们称二月为“兔月”;三月多雾,有了雷声,神龙显现,叫“龙月”;四月天暖,蛰蛇出洞,叫“蛇月”;五月草长,人欢马叫,谓“马月”;六月草茂,羊群遍野,称“羊月”;七月树茂,群猴出没山间,称“猴月”;八月中秋,杀鸡饮酒,称“鸡月”;九月秋收,防盗要狗,叫“狗月”;十月秋凉,肥猪满圈,称“猪月”;十一月下雪,屋内多鼠,谓“鼠月”;十二月风寒,老牛归棚,称“牛月”。
有了十二生肖纪月,接着人们又创造了用十二生肖纪日。《北齐书·魏收传》中记载:“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少数民族彝族纪日亦与动物相联系,依次是虎日、兔日、龙日、马日、羊日、猴日、鸡日、狗日、猪日、鼠日、牛日。
成语有鼠目寸光、鼠肚鸡肠、鼠窃狗盗;牛刀小试、牛骥同皂、牛鬼蛇神;虎背熊腰、虎踞龙盘、虎口余生;兔死狐悲、兔起鹘落、兔死狗烹;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龙潭虎穴;蛇行鼠步、蛇心佛口、蛇影杯弓;马不停蹄、马到成功、马革裹尸;羊落虎口、羊肠小道、羊狠狼贪;猴年马月、猴头猴脑、猴跳鸡飞;鸡犬不宁、鸡飞蛋打、鸡犬升天;狗急跳墙、狗尾续貂、狗苟蝇营;猪狗不如、一龙一猪、猪卑狗险。
谚语: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牛有千斤力,不能一时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千羊在望,不如一兔在手;龙头怎么摆,龙尾怎么甩;打蛇不死,自遗其害;马好不在鞍,人美不在衫;羊上狼不上,马跳猴不跳;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龙多不治水,鸡多不下鸡;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见着屠夫说猪。
参考资料:http://www.loveyuki.com/blogview.asp?logID=250&cateID=5
❻ 猴年马月中的马月是几月
猴年马月中的马月是五月。
每年都有一个月是马月,每年农历正月到腊月大致对应的属相依次是: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
1、寅虎月,正月,寒冬已经接近尾声,正是春天越来越近的月份。
2、卯兔月,二月,春风送暖,大地复苏,兔子开始活跃。
3、辰龙月,三月多雾,有了雷声。
4、巳蛇月,四月天暖,蛰蛇出洞。
5、午马月,五月草长,人欢马叫。
6、未羊月,六月草茂,羊群遍野。
7、申猴月,七月树茂,群猴出没。
8、酉鸡月,八月中秋,杀鸡饮酒。
9、戌狗月,九月秋收,防盗要狗。
10、亥猪月,十月秋凉,肥猪满圈。
11、子鼠月,十一月下雪,寒冬以至。
12、丑牛月,十二月风寒,老牛归棚。
(6)猴年马月营销活动扩展阅读:
中国夏历(农历)使用干支纪年、月、日,其中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对应。分别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所以,猴年马月是有固定的日期的。中国农历使用干支纪年,干支的十二地支对应的就是十二生肖年。
十二生肖作为独特的民俗现象,不仅被我们的祖先拿来纪年,而且还拿来纪月、纪日、纪时。因为十二生肖对应的就是十二地支,对应农历的干支纪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猴年马月
❼ 猴年马月的由来
中国人常常用“猴年马月”来形容事情遥遥无期,不可能发生,“猴年马月”真的是这个意思吗?其实“猴年马月”的周期也就只有12年,下一个“猴年马月”就在2016年6月5日至7月3日。
根据农历干支,每12年就必出现传说中的“猴年马月”,比如2004(农历为甲申年)正好是猴年,从6月18日开始直至7月16日是农历五月,也就是庚午月,正好是“猴年”里的“马月”。我们通常所说的属相,即是以十二生肖纪年。古代,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运用十二生肖纪月,每年农历正月到腊月对应的属相依次是: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阴历正月,冰天雪地,很少有动物活动,惟有老虎出没山林觅食,所以人们把正月定为“虎月”;阴历二月为“兔月”;三月叫“龙月”……以此类推,因此农历五月就是“马月”。
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徐艺乙解释说,“猴年马月”这个词应该是来自民间的俚语。据民俗专家介绍,“猴年马月”这个词义多半源于方言的以讹传讹,最流行的说法认为,“猴年马月”是天津的“何年嘛月”谐音的变体。长期使用后就成了一个成语,现在的人使用得也很频繁。
“因为过去人的寿命相对短暂,好多人都活不到40岁,因此12年几乎占据一个人生命的三分之一,用这么长的时间干一件事,对于过去人而言就显得尤为漫长。现在这个词的意思也指实现某件事或某个目标需要的时间特别长,或者就是难以实现。”
网友感慨:
“老是说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有女朋友,现在猴年马月终于要来了,这是说明我明年六月份就会有个女朋友吗?”
“收到一本巨著,辣(那)么厚,辣(那)么重,猴年马月也看不完,毕竟还有两个月就是猴年了,还有半年就是马月了。嗯,铁定看不完了!”
“我总和我妈说结婚要等到猴年马月~原来真的有猴年马月!!而且就是明年!!!感觉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
“真的等了好久,这样一想,明年六月肯定要发生很多事情,因为啥事我都想等,等到猴年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