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在网上搜索更多 这只是参考
大众市场定位的杰出代表:福特公司
当被问到“是谁发明了汽车?”这个问题时,许多人都会回答:亨利·福特。这个普遍的误解正是对亨利·福特的赞美——是他使千千万万人拥有汽车的梦想成为可能。虽然人们普遍承认汽车是在欧洲发明与诞生的,但在19世纪末,有许多美国和欧洲的实验者们同时在努力实现这一理想。但是,亨利·福特可以拥有所有的荣誉,因为是他使汽车不再遥不可及。他的指导原则是:“我要制造一辆适合大众的汽车,价格低廉,谁都买得起”。正是亨利·福特的这种远见和激情促成了福特汽车公司的诞生。
在美国工业由手工作坊向工厂制造生产的过渡中,享利·福特首创世界上第一条大规模流水作业生产线,为现代发达的工业生产奠定了基础。他发明的物美价廉的T型车,一举打开了新兴的汽车业市场,为美国迅速步入汽车时代做出了贡献。为此,在美联社所做的美国独立200周年20件大事的民意测验中,享利·福特和他的汽车公司名列第10,与宇航员登上月球,原子弹爆炸成功相媲美,为全世界所瞩目。
1.定位大众市场。
100年前,汽车业传统的做法几乎无一例外是面向较为富有的阶层,福特公司1906年推销的新型汽车也是这样一种“奢华型”产品——车体笨重,且多为定制,非一般人的财力所及。这时,福特公司推出八种车型,分别用八个不同的字母标示,设计有别,价格各异。同时,他们提高了售价,最便宜的车售价为1 000美元,最高的为2 000美元。这一变革带来了灾难性的结果,销售数量猛然下降,利润仅10万美元,为前一年度的1/3。滞销震惊了亨利·福特,他不得不再易其辙,转为薄利多销。次年,公司降低了售价,生意又魔术般地回升了。尽管当时全国性经济萧条已经露头,但从1906年下半年到1907年底这一段时间里,福特汽车的顾客之多是前所未有的。其他生意纷纷倒闭,而福特公司却盈利125万美元。及时的政策变动,获得如此成功,主要归功于亨利·福特本人。
亨利·福特开始梦想建造一种既简单又坚固耐用、而且人人都承受得起的汽车。1908年初,亨利·福特制定了一个划时代的决策,公司宣布从此致力于生产标准化,只制造较低廉的单一品种。实际上这项方案在亨利·福特脑子里已酝酿了数月,甚至可以说数年之久。这种生产方针已有盈利的先例。该公司1906年至1907年的生产无疑地证明,产品价格越低,利润越大。因此,转而生产统一规格、价钱低廉、能为大众所接受的车辆从根本上讲是明智之举,从销售、盈利相结合的角度看,这个决定只是将昔日的最佳实践固定下来。
亨利·福特的梦想之车就是T型车。T型车浑身上下找不到一丝装饰或华而不实之处,百分之百地实用。这正是亨利·福特所希望的样子。它的车体轻,坚固而不求其外表美观,而专在性能上刻意求精,普通人也买得起。T型车去掉了所有的附件,以850美元一辆出售,规格一致,的确像“别针或火柴”一样。
T型车一投产就受到广泛的欢迎。它无须推销,自有主顾,其原因不言而喻。它之所以跃居当时各类汽车之首是因为农民正需要这种车,普通人又都买得起。它的机械原理极为简单,任何耐心的外行人都会很快地掌握。而且,当时的车辆包括T型车在内,都面临征服马车时代遗留下来的路面的难题。一般的汽车都经受不了危险的小路和平原各州土路复杂路面的考验,而T型车的每一个零件都是针对这种情况设计制造的。与当时其他类型汽车相比,T型车具有经久耐用、构造精巧和轻盈便利的优点。这种车底盘较高,可以像踩高跷那样通过乱石遍布或类似沼泽的路面,具有能穿越沙地、腐土和泥潭的优良性能。
福特汽车公司这一时期的盈利情况也证明福特关于生产廉价车的决定是无比明智的。T型车仅用一年时间就跃居畅销车之首,成为第一号盈利车。这一年出售了1.l万辆,在销售量和利润方面均超过其他汽车制造商。大众化产品策略为福特公司赢得了巨大的市场发展机会,其实可以说是亨利·福特造就了美国汽车市场。
为适应汽车需求量的剧增,天才般的亨利·福特潜心研究生产流程,开发出产品生产线。依靠良好的产品市场和高效的流水线作业,1914年1月5日,亨利·福特宣布福特汽车公司的最低日薪为5美元——几乎两倍于当时的最低日薪,震惊了全世界。亨利·福特认为,既然已经能够大批量生产价格低廉的汽车,如果员工们能够买得起的话,就可以卖出更多的车。他相信一个8小时工作日5美元的报酬是他所做的削减成本的最佳举措。他说:“可以找到创造高工资的生产方法。如果降低薪水,就是降低顾客的数量。”
2.顺应市场。
随着美国汽车市场的成熟、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专业,福特公司适时调整了产品组合。当时的消费者需要更为豪华、动力更为强劲的汽车。福特汽车公司的下一个产品——于1932年3月31日推出的第一台V-8发动机正好满足了这两种需要。福特汽车公司首次成功地将V-8缸体铸为一体,这比他的竞争对手学会造出可靠的V-8发动机早了许多年。同时福特汽车及其强大的发动机成为注重汽车性能的美国人的最爱。
二战期间,福特公司为适应战时需要,转产飞机发动机等产品,由埃德塞尔·福特发起的庞大的战时计划,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一共制造了8 600架四引擎B-24“解放者”轰炸机、57 000台飞机发动机以及超过250 000台坦克及其他战争用机器。在二战中,福特公司的杰出表现为其赢得了口碑,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战结束后,民用汽车市场迅速膨胀,为适应新的市场需求,福特公司推出新车型。1948年6月8日,福特汽车1949款车型在纽约隆重推出。这辆侧身平滑光洁的福特1949款汽车拥有独立前悬架和可开启的新型后角窗;车身与翼子板的融合是一种创新,为日后的汽车设计设立了标准。福特1949款给了福特汽车公司在竞争激烈的美国汽车制造业中夺回亚军宝座以强大的动力。1949年,福特公司大约销售了807 000辆汽车,盈利由前一年的9 400万美元上升到1.77亿美元。这是自1929年以来创下的最高汽车销售记录。
凭借良好的先发优势,福特公司致力于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从而取得了市场竞争中的利器——价格优势。
亨利·福特二世的战后重组计划使公司迅速恢复了元气,并使之进一步推出了扩展计划,最终在美国成立了44个制造厂、18个装配厂、32个零件仓库、2个大型试车场和13个工艺开发和研究机构。
❷ 谁知道哪些经典营销案例
“云南红”葡萄酒市场营销案例(三)
终端营销
★2002年的昆明红酒市场,正悄悄酝酿着一场葡萄酒“新消费运动”。当时,云南时兴起一种饮酒新法:用雪碧饮料兑葡萄酒。正是这一餐饮方式,使云南人对葡萄酒产生浓厚的兴趣。钟爱白酒烈性的云南人,喝干红葡萄酒却喜欢“甜”一些。“雪碧”淹没了葡萄酒的原汁原味,也淹没了葡萄酒的名牌效应。名酒老总们啼笑皆非。面对巨大的压力,红酒厂家想出了一个新的促销办法———回收酒瓶上的橡木塞(当时被业内称为“橡木塞之战”)。餐厅每交回一只橡木塞,厂家便支付5元、6元、8元、10元不等的回收费。这样,酒店、餐厅服务员便殷勤向客人推荐橡木塞回收费高的葡萄酒。
在此“橡木塞之战”猛烈的促销攻势,“云南红”把注意力对准了终端,占尽地利因素的云南红采取了买断酒店和卖场,控死终端的作法,过年过节主动给酒店、卖场几万块钱,但条件就是只能卖“云南红”,“云南红”封死了长城、王朝的终端,对此这些大企业也无可奈何。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开瓶有奖、送各种礼品、“云南红”之旅等形式新颖的一连串的“优惠”打动了消费者的心,使“云南红”的销量直线上升。
潜在问题
★在“云南红”的发展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它的发展轨迹,步步为营,确切的说,在地方特色的品种中,“云南红”是比较突出的一个,但是在“云南红”的发展中也可以发现存在某些问题:
★“云南红”的风情之美虽然表达出来了,但在品牌传播中,这种风情还不透彻,也就是说“云南红”的品牌内涵还没有清晰和明确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和消费者之间缺乏内在的互动。做酒一定要倡导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一定要演变成消费者的消费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在消费者内心深处品味品牌带来的深刻感受,否则只闻云南之声,未体会到“云南红”之魂!老子云,大象无形,真正能够改变人们生活深处的,不是那些有形的事物,而是文化,文化是无形的,但他的影响力是强大而无孔不入的。加入WTO后,市场竞争已从单纯的口感、质量、价格之争升级到品牌、文化之争的高层次竞争。营销战略也逐渐转移到以人为本的文化营销,在国内市场,实施文化营销策略,首先要从研究消费者入手,深刻理解因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传统文化心理和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消费群体和消费欲望。以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绚丽多彩的现代文化为背景,把物质技术上的奇迹和人性的需要平衡起来,使葡萄酒具有文化上的感染力,目前,在文化营销方面,国内企业已经开始了一股特色化潮流,如张裕和长城葡萄酒的深沉历史感,藏酒则赋予其自身神秘的气质,“云南红”在其品牌理念的传播中,过度宣扬了“云南的特色文化”,而忽略了对消费者消费心理的沟通,同时,随着香格里拉拼牌对云南文化更为精妙绝伦的演绎,“云南红”的文化也日显平淡和后劲不足。另外,每个城市都会有其独特的城市文化和消费心理,因此,产品推广的上策应该是“一市一策”(即一个城市一个策略)甚至于“一店一策”,切不可“依葫芦画瓢”。这是市场细分的要求。如成都人讲文化,餐饮文化,酒文化、民俗风情、山川地理、文化色彩特别浓烈,当葡萄酒营造氛围时,成都人会很积极的参与,不可否认,“云南红”的城市策略尤其成功之处,但是,据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表明,如今“云南红”的城市策略遍地开花,极易被竞争对手模仿。香格里拉在福建的策略就曾和“云南红”如出一辙。“云南红”为什么在成都卖的那么火,就是抓住了成都人的文化心理,他所宣传的文化与成都人的文化向往融合了,产生了共鸣。
❸ 典型的营销模式有哪几种
很多。看你销售的是什么产品了。宝贝可以打电话我告诉你啊010-84285384田峰
❹ 创意营销的经典案例
09年6月1日,一个名为《北京街头法拉利拉黑活》的视频几乎同一时间占据了土豆、优酷等各大视频网站的显著位置。视频中一男子将极其拉风的法拉利的座驾停在路旁,引来一年轻小伙想与这世界级名车拍照合影,不可思议的是,驾驶法拉利的男子居然是公开拉黑活的:“地铁口20”,价格几乎和普通出租车一样,此举让广大网友哭笑不得!正在此视频引发网友无限猜测时,6月4日又一则名为《真相大揭秘:北京街头法拉利拉黑活》的视频在结尾处的一段话“法拉利不该在这里”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视频的真正用意。原来该视频是诺基亚的为宣传N-Gage游戏服务平台,以及基于N-Gage平台的最新游戏《极品飞车之无间风云》而制作的营销视频。
仅仅在土豆网和优酷网上,《北京街头法拉利拉黑活》的播放量均达到了百万次,在网络上的所有播放量和传播量更是有望超过千万次,因此视频营销也不为营销的一种创意营销方式。
诺基亚为宣传新产品的的营销成功之处在于以下三个方面:1.视频广告使网民更容易接受2.病毒传播扩大广告效果3.视频营销成本低,效果可监测。4.容易引起话题。 人体广告在英美发展非常好,世界五百强企业都采纳人体广告,在国内也曾经出现过,但是只是蜻蜓点水方式的走上街头,只是一个点子,多说叫创意,谈不上营销,创意营销要产生预期目的,产生价值才是创意营销。
河北省石家庄一青年段非,2010年6月16日走上街头做人体广告宣传,牌子上写着:“做广告不是明星的专利,普通人也可以创造奇迹”、“今日街头广告人,明朝商场江南春”,吸引很多市民看,然后身上广告牌子上面还有人体广告网的网址,这样就让很多人看到网址,回家网络搜索就可以联系到他,同时电视台、报纸连番报道,瞬间段非的定位就成为网络红人,网友送他称号---广告哥。广告哥符合当今网络红人的传播趋势如:犀利哥、芙蓉姐姐、凤姐、卧铺哥等。先后被数百家媒体转载的广告哥成为网络红人,相继有5家企业签约:一家电池企业、一家人才网站、一家培训机构、一家食品公司、一家裤业公司。在营销案例中看成经典的创意营销。广告已哥成为励志网络红人,并且有100多广告人报名加入其团队。 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其中10岁至29岁的青少年及青年群体占了62.8%。如何设计出让年轻群体感兴趣的话题、热点事件和活动,找到具有话题性的偶像以及更多的参与性,是能否带来营销效果的关键。新浪对NBA巨星科比的整合营销传播是定位于年轻群体的经典营销案例。
通过对科比中文官网的打造和宣传,在年轻群体中极大提升了科比中文官网的品牌知名度,有效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群选择新浪。通过为科比与中国球迷搭建跨越时空的交流平台,让中国球迷能够真正与偶像“亲密接触”,有效提升了新浪品牌的美誉度,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效果更加显著,进而获得更多的年轻用户,进一步巩固了新浪体育的行业龙头地位。
科比整合营销的成功离不开以下三方面营销策略: 偶像效应,势不可挡。 2.话题营销,推波助澜。 3.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
❺ 商业/理财 举些经典事件营销的案例
http://ceo.icxo.com/htmlnews/2005/09/22/674777.htm
我认为不错
另外有一个故事很著名:
希尔顿的微笑服务
美国“旅馆大王”希尔顿于1919年把父亲留给他的12000美元连同自己挣来的几千元投资出去。开始了他雄心勃勃的经营旅馆生涯。当他的资产从1500美元奇迹般地增值到几千万美元的时候,他欣喜而自豪地把这一成就告诉母亲,想不到,母亲却淡然地说:“依我看,你跟以前根本没有什么两样...事实上你必须把握比5100万美元更值钱的东西:除了对顾客诚实之外,还要想办法使来希尔顿旅馆的人住过了还想再来住,你要想出这样一种简单、容易、不花本钱而行之久远的办法去吸引顾客。这样你的旅馆才有前途。”
母亲的忠告使希尔顿陷入迷惘:究竟什么办法才具备母亲指出的“简单、容易、不花本钱而行之久远”这四大条件呢?他冥思苦想,不得其解。于是他逛商店、串旅店,以自己作为一个顾客的亲身感受,得出了准确的答案:“微笑服务”。只有它才实实在在地同时具备母亲提出的四大条件。从此,希尔顿实行了微笑服务这一独创的经营策略。每天他对服务员的第一句话是“你对顾客微笑了没有?”他要求每个员工不论如何辛苦,都要对顾客投以微笑,即使在旅店业务受到经济萧条的严重影响的时候,他也经常提醒职工记住:“万万不可把我们的心里的愁云摆在脸上,无论旅馆本身遭受的困难如何,希尔顿旅馆服务员睑上的微笑永远是属于旅客的阳光。”
为了满足顾客的要求,希尔顿“帝国”除了到处都充满着“微笑”外,在组织结构上,希尔顿尽力创造一个尽可能完整的系统,以便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服务机构。因此,希尔顿饭店除了提供完善的食宿外,还设有咖啡厅、会议室、宴会厅、游泳池、购物中心、银行、邮电局、花店、服装店、航空公司代理处、旅行社、出租汽车站等一套完整的服务机构和设施,使得到希尔顿饭店投宿的旅客,真正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当他再一次寻问他的员工们:“你认为还需要添置什么?”员工们回答不出来,他笑了:“还是一流的微笑!如果是我,单有一流设备,没有一流服务,我宁愿弃之而去,住进虽然地毯陈旧,却处处可见到微笑的旅馆。”
❻ 你知道哪些营销的经典案例
5月9号,各大品牌又进入了紧张的备战状态。百雀羚交出了一份令人惊艳的答卷。支一镜到底的神广告由局部气候调查组设计绘制,长度427厘米,看完大概需要6分钟。一镜到底长图广告并非百雀羚首创,而百雀羚却无疑是玩得最成功的一个。百雀羚,凭借母亲节定制礼盒「月光宝盒」的广告,成为广告、营销、公关、新媒体、传媒……各种圈的热议话题,诸多赏析、评论文章的发布更是促进了广告的传播。虽然转化率不高,但传播性、口碑都堪称上乘之作。随后,更多品牌方开始使用一镜到底长图的营销方式。
❼ 中国十大经典广告营销案例解析
这十大经典不知道是谁评的,但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十大经典
就列举几个我内心中的经典吧:
大宝,容天天见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怕上火,喝加多宝
中国路,大众心
再看我?再看我就把你喝掉!
……
更多经典营销案例赏析可以去DailyAds上找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