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关于上海田子坊的一些问题
去旅游点买东西不是找宰吗- - 那里外国人去的很多 东西也不错 但是没那必要
⑵ 田子坊有什么好玩的可以具体说说吗
田子坊好玩的是各种艺术家的创意工作基地。
魔都田子坊,坊坊都相通。 东西南专北中,处处是迷宫属。 田子坊在打浦桥地铁站1号出口。二层楼的红砖瓦房,浓浓的民国民情。 走在青砖小巷,门对门的小店。 转角靓丽少女,抬头金发碧眼。
田子坊属于上海网红打卡景点。 有陈逸飞工作室旧址、田子坊艺术中心、五号画家楼、任徽音画馆、守白艺术、清代名居、四合院、二井巷、门对门、过街楼十大特色景观。 这里先后获得中国最佳创意产业园、上海首批文化创意产业园、上海十大时尚地标、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等荣誉称号。
⑶ 田子坊文化产业园的园区发展六项举措
目前,园区形成与发展通过6项主要举措:一是以历史文化,打造品牌理念;二是以创新理念,丰富品牌内涵;三是以历史建筑,延伸品牌文脉;四是以多元文化,扩大品牌影响;五是以强化服务,树立品牌意识;六是以产权保护,夯实品牌基础。
(一)以历史文化,打造品牌理念
上海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大量优秀历史工业建筑浓缩了19世纪40年代以来上海城市和工业文明的发展史,体现了上海工业在不同时期的独特风格,艺术特色和科学价值。泰康路210弄是田子坊的主弄,原先是一个弄堂工厂,里面有小澡堂、小面厂、小仓库,成为外来人口的集聚地。如何在此地造就“品牌”,经营品牌,这些老厂房以及老仓库等拥有相当的历史文化价值,又适宜进行内部改建,为上海发展创意产业可提供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
田子坊虽小,但历史上有徐悲鸿、张大千等大家居住;论地理位置,1934年曾是“华洋”结合区;论弄堂小厂,也曾风光一时。历史文化成为田子坊“品牌”的理念。1998年陈逸飞先生从海外归来,入驻田子坊,筑成田子坊品牌形成的基础。2001年大画家黄永玉来到陈逸飞工作室,高兴地为泰康路210弄起名“田子坊”。从此田子坊成为“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发源地的代表。
在“田子方”的方上加一个“土”字。取其谐意,喻意“田子坊”是文人、画家、设计师集聚地。田子坊系多个里、坊组成(天成里、和平里、薛华坊、志成坊、平原坊)。始建于1930年,当时是“华洋”结合区。著名画家汪亚尘夫妇曾入驻志成坊中的隐云楼,并创办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和艺术家协会“力社”,这成为田子坊文化积淀的最初渊源。
在此后“田子坊”的商业运营中,开始注重创意产业的打造,原来的“都市工业楼宇”开始进入到了“创意产业”的新型城市经营模式。目前田子坊已集聚了多种类型的文化企业,其中有画廊、摄影工作室、陶艺工作室、文化策划公司、电影公司、音乐工坊等文化产业;从生产方式来看,主要是自主绘制、自主设计、自主生产。
1999年起,对泰康路艺术街的开发,通过旧厂房、旧仓库和旧民宅的转让和置换(上海人民针厂、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上海钟塑配厂、上海新兴皮革厂、上海纸杯厂、上海华美无线厂),在15000平方米的空闲厂房、仓库,引入来自国内外一批从事创意设计的艺术家、设计师加盟。泰康路的定位,经过探索,田子坊文化产业园区形成的效应逐渐显现,浓郁的艺术和时尚文化氛围从老工厂蔓延到了附近的石库门民居,园区从工业厂房向周边的居民靠近,2005年紧贴“田子坊”的“志成坊”改名“二井巷”,以历史文脉开拓了“田子坊石库门文化创意工程的改造之路。到2011年10月,已经搬出的居民217户,开设了各类文化创意设计、画廊、摄影棚等297家,创造就业3516人。
利用现有建筑不仅创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台,还保护了历史文化遗产。工业老厂房,老仓库运用新的设计和模式改造,为历史的留存注入时尚的元素,使旧厂房成为现代城市的新景象,也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形成,是城市历史与未来承接的良好典范。
1、它为社会提供了就业岗位,而大部分的岗位就业是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帮助政府缓解了就业难。
2、盘活了旧工厂,使旧厂房、旧仓库、旧弄堂和旧民宅的价值得到提升,提高了黄浦区的综合竞争力。最终是厂方得租金、政府得税收、劳动者得就业、创意产业得发展、居民得实惠、环境得改善、区域品位得提升。
3、居民生活得到改善。企业入驻。不拆房、住新房;用旧房、搞文化;老邻居、新企业;情相近、共富裕。创新改旧,开辟另类文化产业之路。
(二)以创新理念,丰富品牌内涵
体制机制的创新最为重要、最为关键。为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田子坊建立了精干高效的办事机构,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科学地构筑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惯例相接轨,与一般园区相区别的管理机制。在工作职能上,坚持与创意园区地特征相适应,以招商引资、环境建设为中心,强化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准,使管理职能具有法制性、规范性、国际性。而创新则是园区内发展的动力源。
田子坊在探索成长阶段,坚持“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发扬率先创业、率先开放、率先改革、率先发展精神,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勇于探索,敢为人先,在全国、全市创出了许多个第一:田子坊创办了全国第一家自筹经费的创意产业园区;办起了上海第一个由中外创意人士混合入驻的创意园区;实施了全市第一个利用旧厂房发展创意产业的途径;创立了全市第一个城市建设开发与历史建筑保护结合示范区域;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由创意企业自发的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第一个提出“创意产业”概念,并进行了一系列理论研究。创新则兴,守旧则衰。思想解放再解放,观念创新再创新,经济发展再发展,这是田子坊最显著的特点、最成功的“秘诀”。
当田子坊快速进入转型发展时期,园区规模也开始不断扩大,文化产业不断壮大。如何对园区和文化产业加强引导和管理,成为影响田子坊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由区发改委牵头,从统筹、管理和协调的角度,提出了“1+3”的管理模式,“1”指田子坊工作联席会议,“3”指田子坊管理委员会、田子坊发展促进会和永业田子坊物业管理公司。
田子坊工作联席会议由区长任总召集人,常务副区长任常务召集人,其他副区长任召集人,区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组成联席会。联席会议的职责主要包括讨论决定田子坊的发展规划、管理制度、改造保护、产业发展和公共安全等重大事项,明确各成员单位的任务和职责,并对田子坊管理委员会、田子坊发展促进会、永业田子坊物业管理公司在工作推进中需要协调的事项加以协调。联席会议确立例会制度、重要情况报告制度和督察制度。
田子坊管理委员会,由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人员组成,职责是落实文化创意产业、加强公共管理、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在共建共享中不断拓展功能,扩大品牌效应。田子坊发展促进会是由政府、社区、入驻者和原住居民代表组成,在党的领导下,由政府推动、田子坊内相关利益者组成的共建共享共治的自律性组织,接受政府委托,履行专项管理、服务和协调的职能。永业田子坊物业管理公司是由永业集团负责组建,其职责是加强建筑物的修缮管理、改革公房租赁管理,着力提升管理能级、公共设施配套和社会资源整合等。田子坊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结合城区“软改造”的新路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春风,田子坊注定成为上海城市新名片。
(三)以历史建筑,延伸品牌文脉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田子坊也在走向成熟。浓郁的艺术和时尚氛围正从田子坊的老厂房蔓延到附近的石库门民居,一种保护历史风貌,改善生活环境和发展文化产业和谐共存的新模式也由此萌生。创意地产的核心理念与操作是传承历史,营造未来,它与经营城市的核心内容是如何发掘、运用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中营造无限的创意价值。
实践再次证明,在田子坊这片具有浓郁历史感的土地上,她给创意人士带来了新的灵感,新的思索,新的感悟。她让众多知名或非知名的艺术家、设计师、自由职业者在这里,享受着融文化艺术与商业经济于一体的生活方式。
田子坊里的石库门原名志成坊,是上海老居民自发将自家的石库门出让给“文化创意企业”入驻,居民拿了一部分租金外出租房。如此创举也使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改善。个体的居民积极参与田子坊的品牌建设,如此模式,让居民得到了实惠,历史建筑得到了保护,历史文脉得到了延续,同时,“田子坊”的品牌也得到了提升,创意产业又得到了发展。
(四)以多元文化,扩大品牌影响
田子坊进驻的不仅有陈逸飞、尔冬强、王劼音、王家俊等知名艺术家,还有新加坡陶艺家郑袆、美国陶艺家吉米、法国设计家卡洛琳、南斯拉夫摄影家龙·费伯、丹麦的沈翠娜等一大批“老外”艺术家,这为田子坊逐步走向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田子坊创业阶段招商时就规定,外籍、海归派人士租金优先。其目的也就是在于多国家、多文化、多风格的国际多元化文化产业集聚。将田子坊做成一家一风格,一铺一特色,一景一精彩。目前“田子坊”的品牌有:
“逸飞”环境艺术设计;尔东强的“汉源文化”;围巾设计“桑澜”;服装设计品牌“一慧”;香港工艺设计“盈稼坊”;郑袆的“乐天陶社”;澳大利亚咨询公司“SUZAARZ”;澳大利亚邮人公司广告平面设计“我是免费的”;
丹麦家居软装潢设计“JOOI”;美国室内设计“maxK”;美国装潢设计“麟研部”;美国环境设计“SURV”;日本环境设计“角王设计”;日本和服设计“衣曼佗罗”;德国首饰设计“禧乐色”。
多国的文化,增添了田子坊建筑更多样的色彩。多国的人才,给田子坊带来国际上最新的经营模式。多国企业的集聚扩大了田子坊品牌的宣传,使之形成了一个历史和现代、人与环境、形态与功能、经济与社会、多元文化共处、和谐发展的文化产业集聚区。
(五)以强化服务,树立品牌意识
服务也是一种良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田子坊自创业以来,确立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倡导感情式服务,努力实施亲商、安商、富商工程。创办初期,明确提出“政策不足服务补、硬件不足软件补”,倡导“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代表开放形象”,“寓招商于服务之中”;以后又进一步提出“诚信服务、规范行政、降本增效”;并逐步形成了“三个服务体系”(入驻企业工商办证的一条龙服务、创意工房装修过程中的全方位服务、入驻企业后勤经常性的服务)。还创办了“马上办”办公室,实行“首问负责制、两问终结制”。推行个性化、契约式服务,量身定做服务内容,实行“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让所有入驻者感到一切都方便,使创意园区成为最低生产、交易成本的区域之一”。有了良好的服务和优质的品牌,就能创造出一种魅力。有了这种魅力,招商就有挡不住的诱惑,就能象强磁石一样吸引中外创意人士纷至沓来。
(六)以产权保护,夯实品牌基础
为加强文化产业园区知识产权的保护,2009年,由田子坊园区内的23家文化企业共同发起的“田子坊知识产权保护联盟”正式挂牌成立。由创意企业自发推出的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在上海乃至全国尚属首次,它是田子坊为打造品牌建设推出的一个新举措。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局长陈志兴在成立仪式讲话中指出,“田子坊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的成立,为上海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开拓了一条新路,是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一项新举措,它将成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成为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田子坊“知识产权联盟”的成立,意味着知识产权保护不再是政府单方面的职责,企业自身也行动起来,勇于担当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责。引导越来越多的企业从“图省事,靠仿造”的盲区中走出来,从而形成法律与自律同步,打假与拒假联手的一种良性循环。
田子坊知识产权保护联盟,下一步将在区知识产权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吸引更多的创意企业参加到这个行业自律组织中来,切实解决集聚区内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并把它作为一个品牌来打造,着手探索建立健全政府管理之外的知识产权保护自律机制、发现机制、协调机制、评估机制和快速处置机制,努力构建黄浦区知识产权保护高地,积极推动黄浦新一轮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⑷ 田子坊有什么好玩的能不能说说
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地方,周边有许多美食。有摩登红人、臻茶林、大个子薯条。
在田子坊开了14年,可谓拥有了一批忠实的粉丝,这里的茶种类齐全,无论是送人还是自己饮用都值得入手。
大个子薯条
每根薯条据说都有40cm长人性化的配了一次性手套,吃起来还是很方便。搭配的酱汁有很多种,有芝士、椒盐、海苔、芥末色拉、蜜蜂、苏菲儿酱等等口味。薯条要趁热吃很酥脆,蘸着不同的酱汁口感也很丰富。再来一份盖有花生米、紫菜、香菜的弄堂豆花,随意的一顿餐就很满足了。
⑸ 上海田子坊值得去吗
值得一去。
田子坊位于中国上海市泰康路210弄。 泰康路是打浦桥地区的一条小街,1998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马路集市,自1998年9月区政府实施马路集市入室后,把泰康路的路面进行重新铺设,使原来下雨一地泥,天晴一片尘的马路焕然一新。曾经拥挤平常的田子坊弄堂抹上了苏荷SOHO的色彩,宛如上海市著名的荣乐东路一样,变身成为现代创意聚集地,增添了人文艺术气息。
泰康路210弄被名为"田子坊"的小弄内更有一股热流向你赴来;弄内的厂房构筑起泰康路上的精华高塔。同时厂房改成的工作室经过艺术的再现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氛围;陈逸飞的工作室体现了古朴,凝重的建筑特点,休息室内的壁炉不仅仅是摆设,还真能升火,在隆冬时节,围在壁炉边喝上一杯咖啡或红茶,谈论着艺术的创造,你的灵感一定会有最好的发挥。
⑹ 上海田子坊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黄浦分公司怎么样
简介:上海田子坊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黄浦分公司成立于2010年04月02日,主要经营范回围为投资管答理咨询、企业管理咨询、商务信息咨询、市场营销策划、企业形象策划、会务服务、展览展示服务、劳务服务、工艺品、礼品、日用百货、文化用品的销售等。
法定代表人:吴梅森
成立时间:2010-04-02
工商注册号:310101000428296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外马路1178号二楼丙室
⑺ 上海田子坊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怎么样
上海田子坊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是2005-07-21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泰康路210弄2号201室。
上海田子坊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10101778085834X,企业法人吴梅森,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上海田子坊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物业管理,企业管理及咨询,投资管理咨询,商务信息咨询,市场营销策划,企业形象策划,会务服务,展览展示服务,劳务服务,工艺礼品(象牙及其制品除外)、日用百货、文化用品的销售。 【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上海田子坊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对外投资3家公司,具有1处分支机构。
通过爱企查查看上海田子坊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⑻ 上海创意园区的现状及困境
困境
至2009年,上海的75个创意产业聚集区未能摆脱高空置率等问题,处境日渐艰难的尤其是艺术类创意园区,M50、红坊以及田子坊内的许多画廊处于交易量骤减、资金回笼困难等经营状况。
从事工业产品设计的黄昌曾在建国路八号桥工作过3年,最初他考虑此地具有创意氛围而租下约50平方米的办公室,但最终由于无法接受建筑漏水和管理不善等多种问题而搬离,其中,上涨了约30%的租金也是原因之一。事实上,核算上物业管理、交通成本与时间成本,创意园区的低租金优势未必是“酒香不怕巷子深”。
自1999年以来,创意园区的发展有些盲目,数量和面积都过量了,不符合产业发展的规律,自然也就出现了生存问题,这其实是园区业主定位存在问题,很多业主只是进行简单的旧建筑改造、然后出租,提供的只是单一的硬件,缺乏多角度的考虑。
遍布咖啡馆、西餐厅和创意特色商店的田子坊
显然,创意产业依赖的载体是那些被改建的老厂房、老仓库和历史建筑,但这些位于上海黄金地段的创意园区更像是被当作创意地产来经营,譬如项目投资规模近4000万元的八号桥,其目标是“场地包租20年,计划5年收回投资”,过于功利和现实的因素已然成为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某种包袱。解决问题的思路
每个园区都已享受了不同的政府优惠政策,但由于所有园区都面临偿还银行贷款的压力,因此,虹口区举办座谈会来了解园区入驻企业的情况,并与上海银行探讨租赁经营使用权是否能作为抵押。毫无疑问,最需要担心的是园区的投资者和运营者,“他们才是真正需要解决问题的人”。
有观点认为园区业者不应该把自己的角色局限于租赁者,而是应该主动促进以创意园区为载体的创意产业链的形成。向上,为设计提供销售渠道,帮助设计与品牌或企业接上头;向下,为设计提供配套服务。创意园区还可以提供更多的软性服务,比如帮助设计公司进行媒体推广宣传等等。这些都是创意园区的增值空间。
⑼ 今天去了上海田子坊,看到一家店,里面有三只猫咪睡在里面,然后发现
是不是田子坊王子殿下折耳猫咖啡厅,里边都是卷耳猫
⑽ 田子坊猫咪咖啡馆主子在上能否带吃的进去
田子坊猫咪咖啡馆是不让客人喂猫的,他们有专门的员工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