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成渝客运专线站点设置情况
据县发改委负责人李先超介绍,本月15日,副县长李大光带队,率县发改委、县规划局负责人前往设计该线的中铁二院,与该院相关领导、线路设计负责人核实线路、站点设置情况,并就相关情况进行交流。该院对于线路是否经过荣昌、是否在荣昌设立站点的问题给予了肯定答复。对于站点设置的具体位置,荣昌结合城市规划,与中铁二院进行了探讨和磋商。
县规划局局长刘广卫在接受采访中表示,第一,成渝城际铁路采取南线方案,这不会变;第二,成渝城际铁路经过荣昌,也不会变;第三,成渝城际铁路在荣昌设站点,这还是不变。他说,只不过随着路线设计的进一步深入,成渝城际铁路经过荣昌的具体线路位置、站点设置的具体位置可能会有一些调整。目前,对于成渝城际铁路经过荣昌、设置站点的一些具体问题,我县正在与中铁二院进行进一步磋商。
❷ 成渝客运专线
据县发改委负责人李先超介绍,本月15日,副县长李大光带队,率县发改委、县规划局负责回人前答往设计该线的中铁二院,与该院相关领导、线路设计负责人核实线路、站点设置情况,并就相关情况进行交流。该院对于线路是否经过荣昌、是否在荣昌设立站点的问题给予了肯定答复。对于站点设置的具体位置,荣昌结合城市规划,与中铁二院进行了探讨和磋商。
县规划局局长刘广卫在接受采访中表示,第一,成渝城际铁路采取南线方案,这不会变;第二,成渝城际铁路经过荣昌,也不会变;第三,成渝城际铁路在荣昌设站点,这还是不变。他说,只不过随着路线设计的进一步深入,成渝城际铁路经过荣昌的具体线路位置、站点设置的具体位置可能会有一些调整。目前,对于成渝城际铁路经过荣昌、设置站点的一些具体问题,我县正在与中铁二院进行进一步磋商。
❸ 成渝高铁路线
成渝高铁线路走向
线路全长:308.59公里
投资总额:398.9亿元
建设工期:4年
线路走向:成都内东客站→简阳→资阳容→资中→内江→隆昌→荣昌→大足→永川→璧山→沙坪坝→重庆站
发车时间:最短将3至5分钟发出一班动车组列车
成渝高铁于2010年动工,全长308.59公里的成渝高铁将成都和重庆的时空距离缩短到一个小时之内。这条铁路的开通将充分发挥成都、重庆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加快沿线城镇化进程,并成为连接川渝地区的重要城际交通通道,促进成渝经济圈的可持续发展。另据了解,通过3至5年努力,以成都为核心的四川省铁路枢纽将初步建成,新建出川通道设计时速都在200公里以上。
❹ 成渝高铁的线路站点
成渝客专是连接渝成两地首条高速铁路,全线采用了双线无砟轨道,全长308.2公里,其中四川境内185.5公里,重庆境内122.7公里。全线走向是:成都东、简阳南、资阳北、资中北、内江北、隆昌北、荣昌北、大足南、永川东、璧山、沙坪坝、重庆(菜园坝)。成渝客专全线设11个车站,其中新建9个车站,分别是简阳南站、资阳北站、资中北站、内江北站、隆昌北站、荣昌北站、大足南(双桥)、永川东站、璧山站,并将改造沙坪坝站和重庆站两个车站。
市交委称,由于目前沙坪坝枢纽站改造尚未完成,菜园坝枢纽站尚未启动改扩建工作,因此,成渝客专开通初期,将在重庆北站(北广场)始发。 站点简介:成都东站位于成都市成华区,隶属成都铁路局管辖。成都东站分为东、西广场。是国内六大枢纽客站之一,也是中西部最大的铁路客运站之一和西南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其设计融合金沙文化以及青铜面具元素,为成渝高铁的西起点站。大厅内,左右两边共分布7个售票厅,整个大厅内有70多个售票窗口和10台自动售票机可供乘客购票。
城市简介:成华区为成都市主城区组成部分,东与龙泉驿区相接,南与锦江区临界,西与青羊区相连,北与金牛区、新都区毗邻。成华区幅员面积110.6k㎡(成都市幅员面积最大主城区)。境内聚集了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大中专院校和西南电力设计院、电子十一院等科研机构40余所。
旅游景点:四川电视塔、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成都动物园、成华公园、昭觉寺、龙潭水乡风景区等
美食推介:四川火锅、冒菜、串串香、龙抄手等。 站点介绍:简阳南站位于简阳市简城镇大井村9组,是成渝高铁在简阳市境内设立的中间站点,简阳南站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预计运营时最高峰每小时可以输送800名旅客。
城市简介:简阳市以前属县级市,2016年,一部分区域被划入成都市区的管辖范围内,并且有关部分已经在在简阳修建隶属成都的飞机场了。简阳市素来有“成都东大门”之美誉。简阳农业发达,是四川省最主要的粮食产区之一,并一直是全国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生产百强县,在农业方面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盛产稻谷、小麦、棉花、油菜等,特产柑橘、水蜜桃、樱桃和山羊板皮。
旅游景点:圣德寺塔、五凤山、奎星阁等。
美食推介:简阳羊肉汤、简阳晚白桃、锅巴肉片等。 站点简介:资阳北站位于资阳市雁江区宝台镇,站房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站台雨棚投影面积约16200平方米。建筑高度为21.8米,室内外高差0.15米。站房地上二层,层高分别为:一层7.80米,二层4.70米。预计高峰小时发送量为1714人。
城市简介:资阳市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北靠成都(相距88km)、德阳,南连内江,东接重庆、遂宁,西邻眉山,是四川唯一一座同时连接成渝“双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35000年前,古老的“资阳人”开启了四川人类文明史。古代文豪苌弘、董钧 、王褒并称“资阳三贤”,资阳乐至是开国元勋陈毅元帅的家乡。有着“中国西部车城”、“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城市”、“绿色资阳”、“三贤故里”、“中国长寿之乡”等多张城市名片。
旅游景点:报国寺、三贤文化公园、圆觉洞等。
美食推介:资阳羊肉汤、安岳咸肉、安岳柠檬等。 站点简介:资中北站位于资中古城北门外,一共有四层,主站房面积约6000平方米,可日发送旅客9100人,高峰时可每小时发送1181人。资中北站配套设施为站前广场、长途汽车枢纽、公交枢纽、商业用房、鸳鸯湖公园等,总占地面积为近124000平方米,其中,站前广场为38000平方米左右,规划有700个左右的机动停车位,而长途汽车枢纽和公交枢纽可以满足往返资中城区和各乡镇居民换乘的需要。
城市简介:资中地处沱江中游,幅员面积1733.96k㎡(内江市幅员面积第一大区(县)),常住人口1308834人(截至2010年10月31日)。2013年,资中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6.5725亿元。
旅游景点:资中文庙武庙、重龙山、罗泉古镇等。
美食推介:资中兔子面、罗泉豆腐、资中鲶鱼等。 站点简介:内江北站位于东兴区东兴街道东城路,北距省会成都170km,是成渝高速铁路上唯一的大型折返站,也是目前唯一开通始发车的车站。站房建筑面积11932㎡,雨棚面积16200㎡,主体结构地上两层,中部跃层设候车大厅,全站旅客候车座位共1386个,今后会陆续增设。现设4台面8线到发线,远期规模6台15线。站台长450米,高1.25米。配套有地道两座,进出站为下进下出。
城市简介:内江,又称“甜城”,是交通运输部规划的国家公路运输主枢纽之一、四川省第二大交通枢纽和西南陆路交通的重要交汇点,是成渝经济区的中心城市,素有“川南咽喉”、“巴蜀要塞”之称。随着成渝铁路客运专线的开通,内江融入成渝“半小时经济圈”。
内江既是四川的老工业基地,又是重庆、成都支柱产业的配套基地和副食品供应基地,初步形成了钒钛钢铁、食品饮料、机械汽配等支柱产业,正在加快建设西部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中国循环流化床电站节能环保示范基地、中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中国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基地、西部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等五大新兴产业基地。
旅游景点:张大千纪念馆、长江森林公园、玉皇观等。
美食推介:内江牛肉面、大千干烧鱼、周萝卜等。 站点简介:隆昌北站位于隆昌县界市镇,隆昌北站站房于2013年11月11日开工,站场总规模为2站台4条线,其中正线2条,面积6000平方米。主要包括站房1座,桥梁2座,路基1段,总投资11.69亿元。据预测,成渝铁路客运专线隆昌北站年客运量可达300-400万人次。
城市简介:隆昌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内江市最南端,亦被称为“中国石牌坊之乡”。截至2014年3月31日,隆昌辖2个街道、17个镇,幅员面积794.41k㎡,2013年常住人口64.53万(户籍人口78.78万);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0.1亿元。
旅游景点:隆昌石牌坊、云顶古寨、古宇湖等。
美食推介:羊肉汤、猪儿粑、隆昌糍粑、红烧兔肉等。 站点简介:荣昌北站距重庆市区88.5公里。站场规模为2台4线,站房建筑面积5991平方米。荣昌北站采用现代风格设计,立面采用倒梯形,呈现出飞扬的态势,象征荣昌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最高聚集人数能达到1000人。荣昌北站在排水、消防、照明等设计上根据站房实际,着力体现干净舒适和人性化。
城市简介:荣昌区位于重庆市西部,重庆大都市区之一。2014年,荣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4235亿元。2015年5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重庆市下辖的荣昌县,设立荣昌区 。
旅游景点:渝西植物园、螺罐山等。
美食推介:猪油泡粑、烤乳猪、清江豆豉鱼等。 站点简介:大足南站位于重庆市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邮亭镇邮亭工业园区烈火村7组,大足区南部邮亭镇镇烈火村7组,距离双桥城区10km,大足城区45km。大足南站总建筑面积近 6000平方米,包括售票大厅、候车大厅、出站口以及站台。
城市简介:大足区位于重庆市西部与重庆市永川区、荣昌区接壤,是重庆大都市区之一。2011年12月25日,重庆市双桥区和重庆市大足县撤销合并成立重庆市大足区和重庆市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
旅游景点:大足石刻、花样龙水湖、饶国梁纪念馆、玉龙山、龙水湖国际旅游度假区等。
美食推介:邮亭鲫鱼、大足冬菜等。 站点简介:永川东站位于成渝高速公路南侧,东距市区约56公里,西离成都约276公里。站场规模为5台7线,站房建筑面积14664平方米。永川东站采用“茶竹永川”的设计概念,着重体现建筑优雅的气质和有机生长的感觉,该站点最高聚集人数能达到2000人。
城市简介:永川区,重庆大都市区之一,东连江津区、璧山区,西接荣昌区、大足区,北界铜梁区,南临四川合江县、泸县一。截至2014年,永川区常住人口108万人,全区城镇建成区面积达75.73平方公里;中心城区面积达59.1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65.87万人,城镇化率达63.27%。永川区是重庆职业教育城,有26所职业学校,2所本科院校。
美食推介:永川秀芽、永川豆豉等。
旅游景点:永川凤凰湖、神女湖、茶山竹海、乐和乐都、黄瓜山等。 站点简介:璧山站站场总规模为2站台4条线,其中正线2条,站房建筑面积5988.4平方米,站台雨棚投影面积7200平方米。璧山站的屋顶设计成直线造型,采用立面线条,建筑墙面材料采用虾红石材与铝板,屋顶檐口处通过玻璃幕墙使内外统一,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车站设计为年旅客发送量84万人,高峰小时发送量能达到800人/小时。
城市简介:璧山区,因境内“山出白石,明润如玉”而得名璧山。重庆大都市区之一。至2014年,璧山区幅员面积915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9个镇;常住人口为72万人。2014年,璧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0亿元,增长13.3%。工业总产值达到1780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5亿元,增长15.4%。
旅游景点:秀湖公园、云雾山国家湿地公园、古老寨等。
美食推介:来凤鱼、黄糕、璧山板兔等。 站点简介:沙坪坝站曾在1988年更名为“重庆北站”,后因新建成的龙头寺火车站被命名为“重庆北站”,沙坪坝站改为建站之初的“沙坪坝站”。2012年12月28日,沙坪坝站交通枢纽改造工程正式开工。沙坪坝站作为成渝高铁的途经站,综合交通换乘,轨道交通为一体。并在附近建设有各种商业设施,是沙坪坝商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该站正在进行改造,相关配套设施正在完善中。
城市简介:沙坪坝区是重庆大都市区之一,属于重庆主城区,自周朝巴国属地起,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域内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城市发展繁荣兴旺。沙坪坝区科技教育发达,是长江上游科教文化名区。区内有高校19所,中小学113所,在校学生近30万人。有重庆大学城、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国家级重庆大学科技园”、五云山寨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全区教育文化形态完善,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和“文化工作先进区”。
旅游景点:磁器口古镇、歌乐山风景区、红岩革命历史景区、三峡广场、沙坪公园等。
美食推介:毛血旺、歌乐山辣子鸡、磁器口陈麻花、酸辣粉等。 站点简介: 重庆北站位于重庆市渝北区,隶属成都铁路局管辖。重庆北站分为南、北广场。重庆北站南广场于2006年正式投用,运行特、快、普通列车。站房主体为两层、局部为三层,由玻璃幕墙和浅色材料装饰的外观呈银灰色,总建筑面积16121平方米。重庆北站北广场一期工程于2015年正式投用,距离南广场两公里,建筑面积25万平米,其中站房面积达11万平方米,最多可同时容纳20000人,共有14个站台,29条铁轨道,为现有南站房面积的6倍。
城市简介:渝北区是重庆大都市区之一,属于重庆主城区,东邻长寿区、南与江北区毗邻,同巴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隔江相望,西连北碚、合川区,北接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市,幅员面积1452.03k㎡。 至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跃居全市第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连续五年位居重庆工业十强区县榜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连续十年保持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连续五年保持全市第一,综合经济实力名列主城前茅。渝北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全国武术之乡、 中国优秀旅游城区等30多项国家级殊荣。
旅游景点:重庆园博园、花卉园、渝北碧津公园等。
美食推介:重庆火锅、重庆小面、水煮鱼、椒盐麻饼等。 陶家坝双线特大桥位于简阳贾家镇,这座特大桥属于成渝高铁工程第一标段,这座桥全长2866.3米,共有91个墩台,是成渝高铁全线首个完成下部工程的特大桥。
成渝高铁的施工难度从成都东站刚出来这一段就可见一斑:一开始就是长达17公里的成都高架特大桥,分别以连续梁跨成都绕城高速成昆货车外绕线、东风渠、龙华路等;随后是新龙泉山隧道、陶家坝特大桥。 成渝客运专线三跨沱江,以高桥长隧横贯四川盆地。内江吴家坝沱江双线特大桥是其中“一跨”,该桥全长732.6米,西侧连接梨儿园隧道,东侧则连接坛登岩隧道。 资阳沱江多线特大桥、郑家坝沱江双线特大桥、新中梁山左右线隧道以及3796米的新红岩隧道为全线控制性工程。
成渝客运专线重点工程还包括成都高架特大桥、吴家坝沱江双线特大桥等4座特大桥和2条隧道。 2013年12月16日,由中铁十七局集团公司承建的成渝客专全线控制性工程———新中梁山左线隧道全部贯通,比计划工期提前15天。与此同时,右线隧道仅剩下200米,预计2014年4月份将全线打通。
新中梁山隧道起于西永童善桥,止于沙坪坝梨树湾。
已经全线打通的是左线隧道,全长为4124米;旁边的右线隧道长度是4119米,还剩下200米没有打通。 新龙泉山隧道,它的施工难度非常大,它也是全线的控制工程。新龙泉山隧道是成渝客专全线最长的一处隧道,该隧道进口位于龙泉驿区,出口位于简阳市老君井乡,全长7.328km。该隧道全隧道为瓦斯隧道,高瓦斯区段接近2.7km。还有岩溶、天然气等不良地质普遍存在,施工难度很大,“它是极高风险等级工程。截止2013年10月,该隧道累计完成设计数量的54%,将在2014年实现贯通。
作为成渝客运专线中最长的一段隧道,龙泉山隧道有7328米长,开凿难度大。隧道穿越浅层天然气、断层破碎段、岩溶等不良地质地段,其中高瓦斯区段近2.7公里。
截止2013年9月30日,隧道已掘进5.5公里左右,还有1.5公里等待贯通。龙泉山隧道全长7公里,是整个成渝客专最长的隧道。为提高施工效率,采用双向掘进的方式,两头同时开挖,每天两边分别掘进5米,共10米左右,按照这个进度,将在2014年3月全线贯通。隧道进口处的地面距隧道顶很近,最薄处只有3米高左右,从进口往内近300米都如此。如果没有措施,进口随时有变形坍塌的可能,对此,在隧道进口顶部进行了加固,根据土层厚薄程度,铺筑了30至50厘米的混凝土层,就好像给隧道顶戴了个弧形的‘安全帽。
❺ 成渝经济区的历史发展
成渝核心城市--成都
成都市是四川省会,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简称“蓉”,别称“蓉城”,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川西平原腹心,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全国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点城市、金融对外开放城市、副省级市。2003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成都综合实力位列第九位。 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并被《财富》(中文版)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商务城市”。2013,2014两度登上《第一财经周刊》新一线城市榜首。
成渝核心城市--重庆
重庆是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简称“渝”,别称“山城”,国务院定位发展的中国五大国际化大都市之一,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中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长江上游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中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中国政府实行西部大开发的开发地区以及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历史悠久,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从最初概念的萌芽到最终规划的出台,历经14年。
过去,连接成渝两地的重要通道是成渝高速公路;如今,成渝客专的通车,将助力成渝经济区建设,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蓝图将一步步变为现实。
合作:从分治那一刻萌芽
现年85岁高龄的经济学家、省社科院学术顾问林凌教授至今还记得,14年前四川和重庆分治时,四川学术界就已经在思考,两地在行政区划上分开后,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协调的问题。可以说,合作,从分治那一刻萌芽。
“十五”计划纲要将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重庆在长江上游经济带开发的主体地位得以确定。但此时还没有明确提出成渝经济区的概念。
一年后签订的《重庆—成都经济合作会谈纪要》,提出携手打造“成渝经济走廊”,第一次提出“成渝经济”这个概念。
又过了两年。2003年,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的研究报告《协调空间开发秩序和调整空间结构研究》指出:“成渝地区是我国西部地区人口与城镇数量最密集区域,也是西部地区工农业生产最为发达区域。建议加快整合成渝地区,使重庆增长极转化整合成一条巨大的增长轴,并使此增长轴具有两个单增长极所不具有的功能。”
尽管《纪要》和《报告》还没有正式形成成渝经济区的概念,但一次次促使人们关注这个区域。
成形:上升到国家层面
2003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研究报告 《中国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规划前期研究》提出:“在未来5至10年内,要积极构建以成渝两大都市为中心、各级中心城市相互联系和合作的中国西部最大的双核城市群,形成西部大开发的最大战略支撑点,西部地区人口、产业、信息、科技和文化等集聚中心,长江上游经济带的核心。”
这是在国家层面的报告中,第一次出现成渝经济区的概念。
2004年,国务院西部开发办规划组在 《中国西部大开发中重点经济带研究》中指出:“长江上游经济带的空间布局特征是‘蝌蚪型经济带’,区域中心是成渝经济区。”
同年2月3日,四川省在成都签署 《关于加强川渝经济社会领域合作共谋长江上游经济区发展的框架协议》和交通、旅游、农业、公安、文化、广播电视6个方面的具体协议,标志着整个四川成渝经济区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2005年9月,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牵头,联合重庆市社会科学院以及四川数十位专家完成2003年11月中标的国家发改委“十一五”规划课题《共建繁荣: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面向未来的7点策略和行动计划》。这是第一次对成渝经济区开展的专题研究,其结论和建议,为国家发改委把成渝地区列为 “十一五”经济区规划的试点地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佐证。
2006年,国家西部大开发 “十一五”规划出台,明确提出建设成渝经济区。
2007年4月,四川省政府签署《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目标。该《协议》是有关成渝经济区建设的最重要的标志性文件,也是最具指导性和现实性的双边合作协议,不仅确定了“成渝经济区”的地理范围,确定建立统一的工作和协调机制,还就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市场体系、产业协作、共建生态屏障等合作目标和主要措施达成框架性协议。
2008年10月,川渝两省市签署《关于深化川渝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进一步深化。
分娩:历经地震的“阵痛”
2007年4月,四川发改委联合向国家发改委上报《关于编制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请示》。同年6月,国家发改委在京组织召开《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启动会。
一年后,国家发改委牵头成立《规划》编制协调指导小组和规划编制工作组,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四川省及有关研究单位共同完成。《规划》编制协调指导小组和工作组成立后,工作刚刚启动,汶川地震发生,规划编制暂停,直到2009年7月才重启。
2010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率成渝经济区联合调研组赴川,就编制《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进行调研。在这次会议上,杜鹰表示,将成渝经济区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考虑,通过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把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国家新的重要增长极。
根据收集来的意见,编制小组开始案头工作。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编制完成《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征求意见稿)。同年12月,《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经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上报国务院审批。
3个月后,规划获得国务院原则通过。
2008年 进入国家战略
当年的成渝两地政府工作报告,都将建设成渝经济区列为今后五年重点推进的工作之一。
同年,成渝经济区进入国家战略视野。在国务院西部办颁发的《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提出重点建设成渝、关中—天水、北部湾等重点经济区,把其建设成为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
2009年 编制规划
2009年,四川省进行调研,并与四川省内区县市达成共识:要更加努力地抓住机遇,促成成渝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纳入“十二五”规划,并形成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
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着手组织编制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该规划涵盖了重庆市的31个区县和四川省的15个市,总面积约20.6万平方公里,覆盖人口9840.7万,2011年成渝经济区经济总量为2.8万亿元。其中除了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内的23个区县外,还包括渝东北的万州、垫江、梁平、丰都、开县、忠县、云阳和渝东南的石柱被纳入了成渝经济区,整个成渝经济区涉及重庆的面积是3.15万,占重庆总面积的37.56%,涉及重庆人口2380万,占重庆总人口的62.5%。(注:后因万盛、双桥分别与綦江、大足合并,涵盖重庆的区县减少至29个)。从国家层面明确成渝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总体布局和发展目标,并提出促进成渝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区域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2010年 提升高度
2010年2月27日,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与四川、重庆两省市交换意见会在重庆市召开。会上,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副组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强调,要从充分反映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贯彻国家战略的要求、体现地方的实际需要三个方面把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编制成一个高水平的规划,要在战略定位、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等方面下功夫,提升规划高度、体现规划特色。
2011年 获准通过
2011年3月1日,《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同年5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在新形势下加快成渝经济区发展,对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推进统筹城乡改革,提升发展保障能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据国家发改委网站)。
从中西部地区日益形成的五大城市群、经济区的整体实力来看,成渝经济区经济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整体实力在中西部排在第一位,明显高于其他四大城市群。
“成渝经济区”应用15年左右的时间,构建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结构优化的产业体系,资源共享、要素充分流动的市场体系,形成中国第四大增长极和西部大开发的引擎,带动和辐射长江上游及西部发展。
以成都和重庆为支撑,以其周围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为节点建设“成渝经济区”,在我国宏观生产力空间战略格局中,具有承东启西的重要功能和作用。加快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打造我国“第四增长极”,既是区域内各方的内在要求,也应成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
❻ 成渝客专开通后沿途停靠车次
这个成渝高铁吧应该有
❼ 成渝客专为何从时速300降到250
一、降速的原因:
自从723动车事故发生以后成渝客专惨遭降标,再专者成渝客专线路的最属小7000m曲线半径,5m线间距,100㎡隧道截面,900T箱梁承载不了300的时速。
二、成渝客专的简单介绍:
作为“十一五”国家重点铁路建设项目,成渝铁路客运专线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网中,“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西端与西(安)成(都)、成绵乐客运专线相连,东端连接渝万、渝黔铁路,将进一步沟通渝蓉两个特大中心城市以及沿线城市密集带,是成渝经济区综合交通网的骨架和成渝地区对外快速客运通道。
❽ 成渝客专开通后,是否会取消现有的成遂渝动车
到目前为止,三环还没有全线贯通。严格一点说就连二环也没修好,但二环现在有现成的道路,所以说它成环也没错。(严格意义上的二环线正在建设中,但是一搞就因为武昌段相关重要单位的干扰,时停时建)。
--------------------------------
另附参考资料^_^
武汉三环线,又称武汉中环线,全长88公里,由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和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合围而成,双向六车道,全封闭,属于市内高速。在这条长88公里的主线上,散布着天兴洲大桥、江汉五桥、白沙洲大桥和其他连通道路。09年逐步打通后,三环线将作为三镇货运主通道和入城的环路,减少中心区直穿车流。三环线环绕整个武汉中心城区,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主要联系各大工业组团及中小型经济开发区、新发展区,同时作为三镇货运主通道和入城环路,减少中心区直穿车流。 全线有跨长江、汉江等三座大桥,立交27座。串起沌口、东湖两大经济开发区,后湖、四新、南湖、光谷四大居住新区,还有青山工业重镇,衔接武汉所有进、出口道路。
[编辑本段]北三环线
北三环线(额头湾立交-三金潭立交)的有5大立交,分别是:新墩立交、常青立交、姑嫂树立交、盘龙立交和三金潭立交。其中,常青立交是武汉最大的城市立交桥,形如蝴蝶;三金潭立交看上去像苜蓿叶。其余3座为简式立交桥。 北三环线由西向东从额头湾(解放大道西端)沿张公堤堤南脚、经新墩闸(古田二路)、常青花园(常青路)、姑嫂树(新华下路)至三金潭(岱黄公路),全长约15公里。除5座立交外,还包括3座通道闸口和13处人行天桥。主线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双向六车道,全封闭。
[编辑本段]南三环线
南三环线共15公里(白沙洲长江大桥-老武黄立交),包括三环线南环段高架桥(青菱~野芷)共7.2公里。南三环线其中包括青菱立交、野芷立交、民族大道立交、关山大道立交、光谷大道立交、跨南环铁路高架桥、新武黄立交、老武黄立交等。
[编辑本段]西三环线
西三环线 (白沙洲长江大桥-汉江长丰桥-汉口额头湾)2000年建成通车,该段路长约11公里,08年6月3日开始实施全封闭改造,设计车速为80公里/小时,双向6车道。08年9月改造完毕通车。 全线有立交桥7座,分别为额头湾立交(解放大道互通)、百威立交(百威路)、米粮山立交(汉蔡高速互通)、孟家铺立交(汉阳大道互通)、汪家嘴立交(龙阳大道互通),江城大道立交(江城大道互通)、江堤中路立交(江堤中路-沌口路互通)。主线小桥5座,跨线桥8座。
[编辑本段]东三环线
东三环线(三金潭立交—天兴洲长江大桥—老武黄立交)全长8.79公里,其中78%的路线将采用桥梁。从三金潭立交,经解放大道立交,江北快速路立交,过天兴洲长江大桥,接和平大道立交,友谊大道立交,青化路立交,经武汉动车段西侧后上跨铁路普客联络线、鲁磨路,然后经武东编组站西侧并平行王青公路继续南行,跨东湖湖汊(京广客运专线)后再跨越九峰景区,接老武黄立交。除起点至武汉动车段的1.9公里将以路堤方式建设外,其余包括跨东湖湖汊在内的路段均准备采用桥梁方式,以尽量减少对东湖水体、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的破坏。 东三环线于08年底全面开工,为三环线最后一段,2010年底完工,将为武汉三环线画圆。
❾ 想知道: 成都市 成渝客专龙泉驿站 在哪
建设成渝客运专线高速铁路无碴轨道床的,全长30??8公里设计初始速度350公里/小时,共12个车站,预专计2015年3月通车。龙泉山属隧道7000多米的第一个中间站 - 建阳北站后,从成都东站始发。没有设置龙泉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