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今天问了一下,听建设银行工作人员说明天要降利息是真的吗
听说最近存款利息又要降了,是这样的吗?
是的,而且这次是各家银行集体降息,特别是大家非常喜欢的大额存单,都在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下降的状况,而本次的降息是在央行公布的存款利率没有任何变化的情况下,各家银行都非常默契的在“统一行动”,这背后的故事就值得我们去研究一下了,今天咱们就一起分析一下,这次降息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记得前几天央行公布降准的消息之后,我就说过未来给各家银行降息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不4月25日降准政策刚刚执行,各家银行就争先恐后的发布降息的消息, 很多银行都将各自的大额存单利率降低了0.1个百分点,而部分股份制银行,甚至直接下降了0.75百分点,可见各家银行降息的迫切性了。
那么本次降息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当然还是刚才我们说到的,央行降准之后,给各家银行释放了大量的资金,手里有钱的银行,对于存款的依赖当然会小很多。
其次刚刚过去的一季度,是各家银行非常重视的“开门红”时间段,因此为了吸引大量的存款,利息肯定是要比平时高出不少,而现在一季度已过,任务指标不管完成没完成,已经成为了过去时,因此目前银行对于存款的需求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
还有一点是非常关键的,就是因为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很多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很多朋友对于贷款的需求已经大大的降低,在贷款放不出去的情况下,银行如果手里的钱太多的话,是要不停的付利息的,银行当然不会这么干了,由此降低存款利率,以减少成本是很自然的事情。
最后一点就是降息已经成为了目前的一大趋势,不光是存款,贷款也在不停地降息,特别是应国家要求,银行要为实体经济、小微企业、先进制造业、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发展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减费让利,那么贷款的利率下降的同时,为了保证基本的利差,存款利率走低是不可避免的。
⑵ 银行的广告宣传是否可以说“减负、减息”等字眼儿有没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广告法》规定广告的原则是真实、合法。因此银行的广告中如果出现“减负、减息”等字样,必须有据可查,必须说到做到。真实是广告的生命,但有些真实的东西却未必合法,如精神类药品、抗癌药品尽管有真实的疗效,但不允许做广告。
⑶ 央行降息是什么政策
法律分析:央行降息是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意味着银行的存贷款利息都开始变低,人们更乐意将钱取出来,银行开始增加贷款的力度,企业有了贷款以后,能更好的搞活经济。中国人民银行有权调整利率。
法律依据:《人民币利率管理规定》 第七条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履行下列利率管理职责:(一)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货币政策要求,制定利率政策和利率管理法规并组织实施;(二)领导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利率管理工作;(三)监督、检查金融机构执行国家利率政策、法规的情况;(四)协调、处理金融机构的利率纠纷和利率违规行为;(五)宣传、解释国家的利率政策及相关法规;(六)研究、制定、实施国家的利率改革规划;(七)监测、调控金融市场利率;(八)其他利率管理工作。
⑷ 名词解释:中国之命运,减租减息,中国远征军和中国民主同盟。谢谢!!!!
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
1943年3月,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出版。
此书由蒋介石授意,陶希圣执笔。全文共分八章:(1)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达;(2)国耻的由来与革命的起源;(3)不平等条约的影响之深刻化;(4)由北伐到抗战;(5)平等互惠新约的内容与今后建国工作之重点; (6)革命建国的根本问题; (7)中国革命建国的动脉及其命运决定的关头; (8)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前途。全文的核心是宣传只有国民党救中国,只有三民主义救中国。
减租减息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处理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洛川会议上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正式提出了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战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
这一政策兼顾农民和地主两方面的利益,既有利于团结大多数地主抗日,又可以削弱封建剥削,改善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条件,从而发动广大农民抗日。因此,这就在民族战争条件下,把发展统一战线和解决农民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但是,直到1941年底,有的地区还只是把减租减息当作宣传口号,并未认真执行,或者只在形式上减租减息,实际上明减暗不减,因而未能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对抗日根据地的巩固极为不利。
针对这种情况,1942年1月28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2月4日又发出了《关于如何执行土地政策决定的指示》。这两个文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减租减息政策及执行办法作了明确规定。主要内容是:(一)减租减息政策的目的是扶助农民,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保证农民的政治经济权利,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二)现阶段土地政策是减轻封建剥削,而不是消灭封建剥削,因此实行减租减息后,又须实行交租交息,保障地主的地权、财权和人权,以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三)承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中国现时比较进步的生产方式,对于富农则削弱其封建部分,鼓励其资本主义部分的发展。文件还指出,实行减租减息,必须放手发动和组织群众,依靠贫农,团结中农,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治。在群众发动起来以后,要注意纠正“左”的偏向,同时注意保护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对顽固不化的地主,必须给予打击,但不是一切打倒。在中共中央上述正确政策的指导下,各抗日根据地普遍掀起了减租减息的高潮。
通过减租减息,根据地中各阶级的土地占有关系和经济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地主的户数和占有土地的比例有所减少。贫雇农的户数有所减少,每户平均占有土地数量有所增加,经济地位显著上升,其中一部分上升为中农。中农的户数和所占有土地的比例也有显著增长。同时,通过减租减息,地租率明显下降,地租中超经济的额外剥削和高利贷剥削消除了。佃户的收入增加,生产积极性提高。他们购置土地,添置农具,喂养耕畜,增施肥料,精耕细作,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减租减息政策的贯彻执行,适当地调节了根据地内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团结了各个阶级、阶层,这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远征军是根据一九四一年成立的中英军事民盟而组织的。当一九四○年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六月四日英法军在敦克尔克弃甲丢盔大溃败之后,英伦三岛岌岌可危,英国希图借中国人民长期抗战的伟大力量,支援它在远东殖民地特别是缅(缅甸)、印(印度)、马(马来亚)方面的军事,挽救远东大后方的危机。同时,在中国方面,为了要取得抗战最后
的胜利,当时也必须确保滇缅路这条最后国际交通运输线。因此,自一九四○年十月间起,英国首先开放封锁已久的滇缅路,接着酝酿中英军事民盟。一九四一年春,英国邀请“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到缅甸、印度、马来亚作军事考察。以后几经协商,才在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中英军事同盟。
根据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的意见,中英军事同盟本来早应成立,以便中国军队及早开入缅甸布防。可是英方迟迟不决,直到一九四二年二月间,中国军队才先后动员入缅;三月十二日,即仰光失守后第四日,才正式成立“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原定第二路在越南方面,以后情况变化未发表),指挥三军在缅甸与英军并肩作战。这就是本文所称的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随着当时情况的发展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和三种不同任务、不同作战地区的组织。前一阶段,自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国军队动员入缅开始。属于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指挥范围。第一次入缅远征失败后退入印度的部分军队改称为“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简称“驻印军”或“中国驻印军”;另一部分军队退至本国境内怒江东岸,连同以后新增加的部队到一九四三年春重新成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部”,此为后一阶段。但因一般都称“远征军”,以致历史资料中,经常混淆不清。特别是这三种任务不同的部队在三个战区作战,先后又统归史迪威指挥,更易造成错觉。
现在我把中国远征军前后两个阶段、三种情况的实际组织分述如次:第一阶段:可以概括为自珍珠港事变、日寇侵缅、中国出兵远征的时期。
时间:自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国军远征军开始入缅起,至一九四二年八月间。
地点:包括全境内同古(即东瓜)、叶带西、斯瓦、仁安羌(即彦南阳)、乔克巴当、棠吉(即东枝)、腊戍、曼德勒(即瓦城)、惠通桥诸战役及失败后分头撤退的地点。
部队番号及指挥官: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司令长官卫立煌,未到任,由杜聿明代理,继任罗卓英,副司令长官杜聿明;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兼,第二百师师长戴安澜、新二十二师师长廖耀湘、第九十六师师长余韶,游击司令(即第五军新兵训练处)黄翔;第六军军长甘丽初,第四十九师师长彭璧生、第九十三师师长吕国铨、暂五十五师师长陈勉吾;第六十六军军长张轸,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新二十八师师长刘伯龙、新二十九师师长马维骥。
第二阶段:可以概括为准备反攻及打通中印公路(亦称史迪威公路)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又分为两个方面:印度方面:时间:自一九四二年八月间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及新二十二师、新三十八师等部队退入印度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止。
地点:包括中缅印边境孟拱、密支那、八莫及畹町会师、打通中印公路诸战役。
部队番号及指挥官: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总指挥史迪威兼,副总指挥郑洞国(前为罗卓英);新一军军长郑洞国,继任孙立人;新三十师师长胡素,继任唐守治;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继任李鸿;第五十师师长潘裕昆;新六军军长廖耀湘,新二十二师师长李涛,第十四师师长龙天武。
中国方面:
时间:自一九四三年四月前后至一九四五年三月前后。
地点:包括中缅边境松山、腾冲、龙陵、畹町会师诸战役。
部队番号及指挥官;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部司令官陈诚,继任卫立煌,副司令长官黄琪翔;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第二军军长王凌云、第六军军长黄杰,第七十一军军长钟彬、第五军第二百师师长高吉人;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第五十三军军长周福成、第五十四军军长阙汉骞;直属部队,第八军军长何绍周。本文所述,只是远征军第一阶段一些惨痛的回忆。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是以文教界中上层知识分子为主的政党。1939年秋,张澜、沈钧儒、黄炎培、梁漱溟等在重庆发起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主张实行民主政治。1941年3月,统一建国同志会经过改组,由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协会组成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2年,沈钧儒领导的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加入该组织。这时民盟有“三党三派”之称。1944年9月,该组织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由团体会员制改为个人参加。尔后又将投靠国民党反动派的青年党与民主社会党开除出民盟。1947年10月,国民党当局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民盟总部被迫解散,地方组织和广大成员转入地下坚持斗争。1948年1月,民盟在香港召开一届三中全会,成立临时总部,公开宣布同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目前,民盟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地方组织。历届主席是黄炎培、张澜、沈钧儒、杨明轩、楚图南、费孝通,现任主席为丁石孙
⑸ 2019年10月31日美联储宣传降息,降了几个基准点
2019年10月31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基准利率范围下调至1.50%-1.75%,为年内第三次降息,符合市场预期。
⑹ 2012年上半年实行了哪些货币政策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那些传统 的、经常运用的、能对整体经济运行发生影响 的工具。如再贴现、存款准备金、分开市场业 务。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各金融机构 的再贴现率的升降,来调节信贷规模与数量。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新赋予的 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和其他金 融机构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来降低 或增加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能力, 从而达到收缩或扩充社会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公开市场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 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扩大或收缩信用,调节货币 供应量。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指那些只起到 加强或改进货币政策对特殊领域作用的工具。 它包括优惠利率、证券保证金管理、消费者信 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预交输人保证金, 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控制等。①优惠利 率:是指中央银行根据某一时期国家经济发展 的重点,对与国民经济关系重大的部门、行业 等制订并实行较低的贴现利率或放款利率。优 惠利率大都在不发达国家运用。②证券保证金 管理。是指为防止证券投机,中央银行对证券 市场实行信用管理,规定购买证券要缴纳的保 证金比率。保证金比率是指证券购买者在购买 证券时必须支付现款的比率。③消费信用管 理。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 费品的销售融资所予以的控制。①不动产信用 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就一般商业银行对客户购 房贷款的额度和分期付款等规定的限制性措 施。⑤预缴输人保证金。是指要求进口商必须 将其进口所需资金的一部分,在指定期限内存 人中央银行。⑥直接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基于 质与量的信用管制目的,依据有关法令对商业 银行创造的各种直接干预措施的总称,包括贷 款总额上限控制、有选择的信贷控制和利率上 限控制。⑦间接信用控制。直接信用控制及一 般信用控制以外的各种控制方法。主要有道义 劝说(亦称“窗口指导”)、公开宣传、君子协 定等。3.直接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尖银行 以行政命令方式,直接对商业银行及其他接受 存款金融机构进行管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