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宣传策划 > 党校宣传队

党校宣传队

发布时间:2022-06-09 10:29:08

⑴ 党校 宣传

太多太多了,以下是我们党校在一些文件或发言稿中使用过的语言,你可以根据自身党校的情况,精简或提炼出你需要的话作为宣传标语。
最后那些结合科学发展观的话或许更加贴近时政一些。
希望能帮助到你!

抓住历史机遇,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打造教学、科研、学科、人才、服务品牌为抓手,全面深化各项改革,积极探索“小校园、大空间、多功能、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始终把党校姓党、忠诚于党作为党校发展的立身之本
始终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党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始终把理论武装、提高质量作为党校发展的重中之重
始终把加强研究、多出精品作为党校发展的优势之基
始终把以人为本、提升素质作为党校发展的活力之源
始终把从严治校、端正学风作为党校发展的固本之法。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以提高干部能力为重点,突出党校办学特色和优势,构建新的教学布局和组织实施体系

创新大规模、多层次、分类别、研究式、开放型培训干部的体制和机制
积极构建优秀师资库、专题精品库、调研成果库,保持和发挥党校的独特优势和竞争优势。

围绕党的理论创新搞科研,大力实施教学科研咨询一体化工程,建立完善新的科研考核评价体系,不断推出具有较高研究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科研咨询成果,发挥好“思想库”、“咨询部”的作用。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党校工作的使命

牢固树立服务发展全局的理念,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推进党校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把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作为根本任务
就是要贯彻全面协调、统筹兼顾的基本要求和思维方法,着力推进党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着眼于用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培训,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干部。
着眼于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加快实现培训重点的战略性转变,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上取得重大进展。
着眼于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组织保证,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布局,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
着眼于推动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切实加强科研咨询工作,为建设新**提供智力支持。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前提,是推动党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要适应科学发展观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实现党校事业的新发展,必须推动新的思想大解放。

⑵ 市委党校属于什么性质的单位

党校属于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部分地方参公管理。作为毕业生如果能进入地级市委党校,是非常好的事,绝大多数省部级领导都会到相应的党校学习深造,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市委党校在教学体制上,坚持长短期结合,以短期轮训为主。教育宗旨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干部,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

市委党校开设有市部局和区县领导干部进修班、处级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干部进修班和妇女干部及组织、宣传、纪检干部培训班。此外,还开设党政管理、经济管理、涉外经济、法律、会计等专业大专班。

(2)党校宣传队扩展阅读:

在中国31个省份中,以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的身份兼任省级党校校长的有福建、广东、浙江、四川、湖北、上海、黑龙江、贵州,共计8个省份。

8人分别是福建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姜信治,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廖国勋,广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玉妹,四川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范锐平,湖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贺家铁,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泽洲,黑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汭,贵州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孙永春。

在各地党校校长中,还有2人任职地市级市委书记职务,分别是江苏省委副书记、苏州市委书记石泰峰,辽宁省委副书记、沈阳市委书记曾维。此外,内蒙古党校校长李佳,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同时还任区委政法委书记一职。

⑶ 程世清的人物生平

1918年4月,程世清出生于河南新县陈店乡程七村。幼时由于家庭贫寒,只上过两年私塾。
1928年6月,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后改为红十一军三十一师)在程世清的家乡柴山保开辟革命根据地。
1929年,参加红军队伍,被编入光山县独立团当传令兵。
1931年10月,被编入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二六七团宣传队任宣传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被提升为宣传队分队长。后参加了双柳树、泼皮河、英山、固始等战斗。1932年夏,国民党向鄂豫皖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围剿”,红四方面军在反“围剿”斗争中失利转移外线西征,程世清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他找到了重建后的红二十五军军部当马夫,后被安排到军政治部宣传队任宣传员、分队长。
1934年11月,他随红二十五军主力北上长征。
翌年初到达陕南并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长征到达陕北之后,红二十五军和二十六、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程世清担任七十八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1936年夏参加东渡黄河抢占离石战斗。
抗日战争开始后,程世清被编入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八旅六八七团任宣传干事,参加了平型关战斗。翌年夏,升任旅政治青年股长。同年冬,参加了延安青年联合会代表大会。
1939年后,先后任344旅独立团一营教导员,冀鲁豫支队二大队宣传股长、政治处副主任,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三、二十四团政治处主任。转战在苏北、淮安等地。
1943年11月,到达延安,进入中央党校学习。
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遵照中央指示奔赴东北,奉命组成长白支队,负责接管长春到白城子一线的安广、大来、前郭旗、扶余和农安等县伪满政权,组建了一支2000余人的武装部队,至1946年8月部队发展到一个建制团,程世清任团长兼政委。以后历任黑龙江军区庆安第二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西满军区独立师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一三二师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
参加了四平、辽沈、平津、广州等战役和佛山、英德、韶关等地区剿匪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装甲兵干部部副部长、部长、装甲兵政治部主任。
1963年,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六军政治委员。
文革中,奉命带领二十六军七十六师和坦克团到江西制止“武斗”。嗣后,任江西省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组长,省革命委员会主任,省委第一书记,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江西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央委员。“文化大革命”中犯有错误,曾发表过《在林彪副主席家作客》一文,表明他与林彪之间非同凡常的关系。1971年被免职,1972年被关押,1981年解除关押,回福州市作离休处理。
1971年,被撤职隔离审查,后被开除党籍,1978年10月被逮捕。1982年1月获释。
2008年4月29日16时49分,在南昌逝世。

⑷ 罗洪标的人物生平

1929年10月他参加农民暴动,193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12月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儿童团团长,红四军三纵队司令部勤务兵、号兵,红四军12师司号班长、排长,红11师34团一连排长,红一军团2师4团三营一连排长。1933年7月进入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6期政治营学习,不久编入红军第一步兵学校(即彭杨军校)学习,此后任红一军团三师重机枪连指导员、团部青年干事,红九军团教导大队班长,红一军团3师9团7连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4月率部在贵州猫场执行阻击任务,掩护军团主力转移后与部队失去联系。1936年2月在贵州大定加入红二军团继续长征,历任红二军团政治部宣传队宣传员、分队长,红二方面军战斗剧社指导员,教导团四大队指导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0师政治部青年科长,独一旅2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1942年3月入中央党校学习。参加了晋西北历次反“扫荡”作战,冀中齐会、枣子营、南北留路、陈庄、百团大战以及保卫陕甘宁边区、抗顽并收复河曲等五县的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120师独一旅2团副政委、政委,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独一旅二团团长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2师4团团长(因伤未到任),参加了绥远、集宁、保卫延安、清化砭、羊马河、蟠龙、榆林、沙家店、宜瓦、西府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起义部队第41军军代表,第二野战军12军34师副政委。1951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三兵团第12军34师政委。1952年12月回国后,任军委工程兵干部部副部长、工程兵器材部部长。1958年3月进入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任工程兵科学研究部部长、科研设计院副院长,参与领导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台及防护设施的设计和施工。1965年7月任中国后勤部队工程指挥部第一副主任、代理主任,率部参加援越抗美作战。1968年8月回国后下放劳动。“文革”结束后恢复工作,历任工程兵南京工程学院副院长、兰州军区副参谋长等。1984年10月离职休养。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2月晋升少将。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
副兵团职离休干部、兰州军区司令部原副参谋长。罗洪标是福建长汀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6月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勤务员、司号员、排长、干事、指导员、分队长等职,参加了创建中央苏区和历次反“围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科长,团副主任、主任、副政委、政委等职,参加了反“扫荡”、齐会、陈庄、百团大战、保卫陕甘宁边区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团长等职,参加了绥远、集宁、青化砭、养马河、蟠龙、清涧、榆林、沙家店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师副政委、师政委,工程兵干部部副部长、器材部部长、科学研究部部长、科学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工程指挥部副主任、技术学校副校长、工程学院副院长等职,参加了抗美援朝,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罗洪标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罗洪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10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1929年10月,参加塘背农民暴动,任儿童团团长。
1930年1月,加入共青团;6月,参加工农红军,在红4军3纵队司令部当勤务兵、号兵;10月,在吉安战斗中负伤。
1931年6月后,在红1军团4军12师(后改称11师)任司号班长、排长;12月,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
1932年3月,任红4军11师34团1连排长;4月,在漳州战役中负伤。
1933年6月,任红1军团2师4团3营1连排长;7月,入“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6期政治营学习(后编入“红军第1步兵学校”,即“彭杨军校”)。
1934年1月后,任红1方面军9军团3师重机枪连指导员、9团青年干事;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
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
1935年2月,任红9军团教导大队班长、9团7连指导员;4月,在贵州猫场遭敌袭击,率领连队掩护全军团撤退后,与部队失去联系。
1936年2月,在贵州大定加入红2军团,随部队继续长征;先后任军团政治部宣传队宣传员、分队长,红2方面军战斗剧社指导员、教导团4大队指导员。
1937年9月后,任八路军120师政治部青年科长、独1旅2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
1942年3月—1944年9月,在中央党校学习。
抗日战争期间,先后参加了晋西北历次反日伪军“扫荡”,冀中齐会、枣子营、南北留路及陈庄等战斗;参加了百团大战及保卫陕甘宁边区、抗顽、收复河曲等五县的战斗。
1945年8月,任120师独1旅2团副政委;10月任政委。
1946年9月,在集宁战役中负伤。
1948年2月,任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独1旅2团团长兼政委;4月,在西府战役中负重伤(二等甲级残废),养伤至1949年底(期间,被任命为第1野战军1军2师4团团长,未到职)。
解放战争期间,曾参加绥远、集宁、保卫延安、清化砭、羊马河、蟠龙、榆林、沙家店、宜瓦、西府等战役。
1949年12月,任起义部队41军军代表。
1950年7月,任第2野战军12军34师副政委。
1951年3月—1952年12月,任志愿军3兵团12军34师政委,参加抗美援朝。
1952年12月后,任军委工兵干部部副部长、工程兵器材部部长。
1958年3月—1960年7月,在高等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任工程兵科学研究部部长、科研设计院副院长,参与领导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台及防护设施的设计和施工。
1965年7月—1968年8月,任中国后勤部队工程指挥部第一副主任、代理主任,参加援越抗美。回国后,适逢“文革”,被下放到河南部队农场劳动。“文革”结束后,曾任工程兵南京工程学院副院长、兰州军区副参谋长。
1984年10月离职休养。
1961年2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1955年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勋章。
1991年被授予“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称号。
1993年被军委授予“先进离休干部”称号。
2009年10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⑸ 党校的三个阵地和一个熔炉是什么

“三个阵地”党校是“培训党员、党员领导干部,培养理论骨干和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阵地;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阵地;增强党员、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阵地”。“一个熔炉”就是高校党校“成为增强党员、党员领导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党性锻炼的熔炉”。

三个阵地一个熔炉,是出自《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的第二条规定。

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办成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这才是党校的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正式表述。

(5)党校宣传队扩展阅读:

党校的基本任务是:

1、培训轮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及后备干部,培养理论干部;

2、承办党委和政府举办的专题研讨班;

3、围绕国际国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科学研究,承担党委和政府下达的调研任务,推进理论创新;

4、针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宣传,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

5、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开展学位研究生以及其他形式的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

6、开展同国内国(境)外教育、研究等机构和组织的合作与交流。

⑹ 李兆炳的简介

(1909—1993)福建省漳州市人。一九三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五年加入中 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第四军政治部宣传部干事、宣传队副队长、宣传科科长,教育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俱乐部干事,八路军后方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宣传科科长,陕甘宁留守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延安中共中央党校第三部组教科副科长,军委编译局副局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纵队第二旅政治部主任,冀晋军区野战第一旅副政治委员,第二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独立第四旅政治委员,太原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编译处处长,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中国革命博物馆馆长,国家文物局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

⑺ 党校是什么性质的机关,属于党委吗

党校一般属于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隶属于县委或市委。

⑻ 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党校人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党校人?这是每一个在党校工作的同志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对此我有以下几点认识和感受。

一 、党校人要有强烈的党校意识
所谓党校意识,就是对党校的根本性质、党校的历史使命、党校事业在党的整个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就是对党校工作真心热爱,对党校声誉自觉维护,对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始终保持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光荣感。作为一个党校人,必须具有强烈的党校意识。否则,就不能算作一个合格的党校人。而要增强党校意识,首先必须做到“四个知道”:
一要知道党校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对党校的性质和地位作了明确规定,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党校不是一所普通的学校,而是我们党专门用来培养党员领导干部的特殊学校。或者说它是我们这个执政党用来培养执政人才的学校。不仅如此,它还是党委的一个协助组织人事部门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党务部门。正因为党校是一个直属党委领导、具有双重职能、肩负重要责任的特殊机构,所以《党校条例》规定,党校校长要由上级党委的书记或副书记兼任。这些充分说明了党校是一个不同于一般学校、具有很高政治地位和特殊职能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
二要知道党校干什么
《党校条例》明确要求:“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办成轮训和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阵地,成为干部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个阵地一个熔炉。”它高度概括了党校的职能作用和基本任务。党校要承担的具体任务有六项:一是轮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二是培训中青年党员领导干部,三是培训意识形态部门的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四是协同组织人事部门,对学员在校期间进行考核考察,五是围绕国际国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六是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校的任务是由党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党校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具体到崇文党校,我们是一个机构三块牌子,既是区委党校,又是区行政学校,还是市委党校成教院的一个分校。我们不仅承担着全区处级领导干部、后备干部和公务员的轮训培训任务,还担负着本地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部分社会人员8个专业的高等学历教育任务。目前,我们每年都要开办10个以上主体班次,平均每年轮训培训干部上千人次。学历教育大专和本科班在校生也有1200多人。全校6个部门30来人,每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证上述任务的完成。我们的任务很艰巨,也很光荣。
三要知道办党校为什么
共产党为什么要办党校?我认为直接目的:一是为了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二是为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终极目的是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党的伟大事业,实现党的奋斗目标。
我们党现在处于执政地位,各级领导干部是我们党的执政主体。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直接决定党的执政水平。而要提高干部的素质能力,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办好党校,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正像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党校教育是全国各级党政干部培训轮训的主渠道。党政领导干部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实践锻炼,对他们进行培养提高的渠道和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经过党校的学习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党性教育是十分重要、必不可少的。”
我们党所从事的伟大事业,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其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是当今世界最科学、最先进的理论。但是,先进的理论只有被人掌握和运用,才能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因此,党要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加强对科学理论的研究和宣传,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党的各级干部带头学习,真心信仰,自觉运用。我们党担负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机构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机构就是党校。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干部头脑方面,各级党校负有重要责任,是主阵地、主渠道,是其他宣传教育机构不可替代的。
四要知道在党校工作意味着什么
既然党校是一个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和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地方,就意味着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到党校工作,尤其是党校的领导岗位和教学岗位,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胜任的。党校的特殊职能对党校人的素质能力有着特殊的要求。一个人一旦进入党校工作,不仅仅意味着得到了一个职务、谋得了一份职业,更意味着接受了一项特殊使命、承担着一份重大责任。在外人的眼里,党校人都是有觉悟、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管你在党校具体干什么,都会被别人尊敬地称为老师。这是一个多么神圣的称呼!可是我们是否反思过,我们有的同志佩得上这样的称呼吗?我们距离这个神圣的尊称有多远?
我不知道在座的同志中,当初选择到党校工作,有多少人是为了干一番事业,有多少人是为了谋一份职业。要知道,这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找职业是为了谋生,干事业是为了实现人生抱负。当然我们每个进党校的人未必从一开始都抱有远大的理想,但至少我们到党校工作了一段时间后,通过对党校性质、地位、作用的深刻了解,通过学习提高和实践体验,应该感悟到作为一个党校人必须具有的事业心、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找到了一份不错的职业,不能只关心自己的职务职称和工资待遇,不能总是相互攀比和斤斤计较个人利益。相反,大家应该多想想党校是什么?党校干什么?我该怎么干?应该多想想自己做个党校人是否存在差距,应该把更多的心思用在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本职工作和争创一流成绩上,应该在行动上体现出对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献身精神,应该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人师表,用更高的思想境界和学识修养树立党校人的良好形象,为党校增光添彩。

二、党校人要有优秀的政治品格
所谓政治品格,就是要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的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观点和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就是信仰党的理论,忠诚党的事业,严守党的纪律。对于我们党校人来说,我觉得尤其要做到“三个坚守”:
一要坚守政治信念
在现在的市场经济环境里,许多党员的政治信念已经淡化。如果现在有人说“我们要坚定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可能有人听了觉得可笑,认为这是唱高调。但是假如我们党校人也这么认为,我看那才可笑呢!不仅可笑而且可悲!党校本来是教育干部坚守理想信念的地方,可党校人自己却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不信仰、没信心,岂不可笑可悲!按道理,党校人的理想信念应该更加坚定,因为我们是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如果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学懂弄通了,就会知道: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不是任何人头脑里的臆想和杜撰,而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后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因此,要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正像列宁所说,共产党人“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
说到理论学习,我们都应该认真地反思一下。作为党校人,我们是否每个人都认真研读过马列的经典著作?是否每个人都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什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是什么?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新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如果对这些基本的东西不学习、不理解,怎么可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呢?一些同志不爱学习,尤其不爱学习政治理论,不关心时事政治,缺少理论水平和政治修养,这与党校人的素质要求是很不相称的。
二要坚守政治方向
对于党校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始终坚持党校姓“党”的办学原则。“党校姓党”这句话,生动形象而又非常深刻地概括了党校的性质地位和职能作用,指出了党校办学的根本原则和正确方向。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坚守这一办学方向?我认为:
首先,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主要精力办好主体班。党校的主体职能是抓好干部的教育培训,只有高质量地办好主体班,才能充分体现党校的性质地位和职能作用。但是,现在党校所办的学历班却牵涉我们不少精力。我认为,党校的学历教育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现在它已完成历史使命。党校应该回归自己的职能,全力以赴搞好干部的教育培训。党校的各个部门、每个同志都要围绕办好主体班和提高培训质量献计出力、各负其责、搞好服务。
其次,我们要始终坚持党校独有的办学特色。党校办学的最大特色是把党的基本理论作为主课,把党性锻炼贯穿始终,把理论联系实际作为教学的基本方法,把培养高素质、有能力的领导人才作为主要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党校姓党”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党校办学的特色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我们要自觉树立为党办学、为党教学的思想。既然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事业,既然我们在党校工作肩负的是一项神圣的使命,我们就必须树立为党办学、为党教学的思想,就必须以对党、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高度忠诚的态度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衡量党校人的政治忠诚度和党性觉悟的重要标志。
三要坚守政治纪律
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思想上、言论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党校讲坛是用来正面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大政方针和科学知识的,因此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虽然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可以彰显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个性,但必须考虑自己的特殊身份,绝不能随意说一些不该说的话,在党校的讲坛上绝不能出现与党的主张、党的理论不一致的杂音。这应该成为党校的一条铁的纪律。

三、党校人要有旺盛的学习精神
党校本来就是一个组织干部学习培训的地方,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抓干部学习。想给人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因此,作为党校人必须有一种比别人更旺盛、更刻苦、更持久的学习精神。对于学习我有三点感受:
一要懂得何为学习
学习的真正含义是学+习。许多人认为学习是一件事,其实学习要做两件事:一是要学,二是要习。学,就是获取知识,积累知识,不断掌握新知识。习,就是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付诸行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能力。学是基础,是前提。习是关键,是目的。只有把学与习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学习。孔子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毛泽东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这些话深刻揭示了学习的内涵。因此,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概括学习的含义,那就是:人们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实践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与能力的过程就是学习。
学习的根本意义是知必行。所谓知必行,就是用学到的知识和理论指导行动。如果不是这样,学习就是毫无意义的。但在现实中,学用脱节、知行不一的现象比比皆是,正所谓“知之非艰,行之唯艰”。所以古人一再强调“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学而不能行,谓之病” (孟子语)。我们党一贯要求党员干部要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强调学习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特别是要把学到的科学理论,不仅用于改造客观世界,还要用于改造主观世界。反思一下我们自己的学风是否端正?我觉得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
学习的内在本质是快乐的。这是因为学习是人的本性。每个人天生都有好奇心,而好奇心是一个人产生学习兴趣的原动力。当一个人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的学习过程必定是充满快乐的。特别是通过学习掌握了新知识、新技能,或者有了新发明、新创造,都会由衷地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这就是一种喜悦和快乐的心理感受。因此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认为学习是一件充满惊奇和喜悦的事,就像见到久别的老朋友一样。但是很可惜,现在许多人并没有从学习中感到快乐,有的甚至把学习视为痛苦。直到现在,视学习为痛苦的感叹依然被人们所认同。例如“十年寒窗苦”,“学海无涯苦作舟”,“苦读书,读书苦”等等。其实痛苦不是学习的本质,快乐才是学习的本质。要想快乐学习,首先要有内在的学习动力。动力来自哪里?最主要、最持久的学习动力,来自明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来自个人对生存需要、人生追求和社会责任的高度认知。有了这样的认知,就会产生学习欲望。有了学习欲望,学习才是快乐的。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学习,恢复学习的快乐本质,让学习成为我们快乐生活的一部分。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求创新。真正的学习不应该迷信以往的知识,而是把前人的知识和经验融进自己的知识结构里,形成自己拥有的新知识。一流的学习者往往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答案,因此他们往往都有很强的思维创新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是实现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而不是一味模仿和抄袭前人的经验。
二要懂得为何学习
首先,不学习就难以生存,更谈不上发展。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经济扑面而来、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社会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这是一个知识和智力开始主导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时代,是一个知识更新令人眼花缭乱、竞争压力无处不在的时代。身处这样一个时代,我们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最大的挑战,就是我们必须加快提升自己的学习力,否则就无法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可以断言,21世纪必定是一个争相学习、比赛学习的世纪。当今世界的所有竞争都将是一场学习力的竞争。谁重视学习,谁善于学习,谁学得更快更好,谁就能获得生存能力和发展先机。面对百舸争流,不进则退的时代环境,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时代所淘汰;要想不做无知无能之辈而做有知有才之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加强学习。不要以为自己已经在党校找到了一份相对稳定又收入不错的工作就以为有了铁饭碗。现在有的同志不重视学习,就是因为缺乏危机感。但是,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展开和竞争上岗制度的全面实行,不学无术、德能较差的人必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其次,不学习就难以胜任本职,更谈不上工作创新。我们要高标准、高质量、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就必须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我认为:
党校班子成员首先要做学习的模范。党校的特殊职能要求每个校领导不仅要有更高的党性觉悟,还要有较深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思想水平。如果不加强学习,就难以胜任党校的领导工作,难以正确把握党校工作的特点和规律,难以更好地履行“总揽全局、把握方向、引领指导、协调各方”的职责。
全体教师要把学习当作首要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一是抓好自身学习,二是指导学员学习。从我校目前的情况看,应该承认多数教师的学习还是比较主动、比较刻苦的。但从岗位要求和学员需求来看,还存在较大差距。现在我们的主体班,大部分课程需要外请,固然有充分利用校外资源的考虑,但主要还是因为自身力不能及。主体班的课不像学历班的课有现成的教科书,而且内容更新变化很快。如果没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不能及时将自己和他人的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就胜任不了主体班的教学任务。此外,教师还应该加强对现代教学方法的学习研究,比如案例教学、互动教学、模拟教学的策划、设计和操作。依我的判断,区县党校的教师必将向培训师转变。而培训师不仅需要理论功底,更需要实操能力。因此,教师的学习任务很重,必须保持更旺盛的学习精神。
党校管理人员的学习同样不能放松。可能有人认为搞管理的不讲课,就是处理日常事务,不需要高深的理论,没必要加强学习。这是非常错误的。搞管理需要事业心和责任心,需要熟练掌握业务技能和处理事务的能力,需要研究总结管理工作的规律和经验,不断创新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能。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学习才能实现。现在有的同志干活不动脑子,对自己的工作不研究,不创新,每天就是凭着老经验、老习惯,用低标准重复着每天的工作。这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必须通过加强学习加以改变。
三要懂得如何学习
一个人不怕缺少知识,就怕不会学习。学会学习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有的人对学习不能说没下功夫,但收效不大,原因就在于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我认为要高效学习,至少要做到六个善于:
一要善于读书。读书是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会学习的人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阅读有用的书,并能将博览与精读巧妙地结合起来。我们党校图书室藏书数万册,报刊杂志百余种,为大家的学习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
二要善于观察。学习常常需要从观察开始。而深入学习也往往需要深入观察。如果我们能够对周围的事物保持高度敏锐,并善于对事物进行深入细致、全面客观地考察研究,就一定能够有所发现,有所启迪,有所发明。
三要善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孔子语)。一切学习都不能离开思考。学习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思考就是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只有善于思考,才能使学习得以深化。不会思考就等于不会学习。如何提高思考能力?我认为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多写文章,特别是多写体会性和研究性文章。因为写文章就是把理性思考的结果用文字表达出来,因此多写可以锻炼我们的思考能力。有的同志之所以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水平不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怕动脑子,怕写稿子。
四要善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实践是把知识转化为素质与能力的根本途径。我们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把学习当工作看待,把工作当学问研究,坚持学以致用,知行统一。我们要永远记住:实践是学习的最佳途径,也是学习的不竭源泉,唯有善于实践,才有真才实学。
五要善于利用信息。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迅速发展的互联网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和广阔的空间,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学习工具和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和高效。
六要善于自学。自学应该是学习的常态方式。自学的关键是对学习内容的针对性选择和业余时间的充分利用。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和有限的学习时间,我们应该学会选择,学会自控,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持续不断,取得实效。

四、党校人要有良好的人格修养
什么是人格?人格是一个人的品德、气质、能力和性情的总和,是一个人的社会价值的重要特征,是一个人的尊严和形象的体现。崇高的人格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加强人格修养,是党校人的安身立命之本
一个人如果缺少起码的人格,或者人格有重大缺陷,他的行为举止会经常同人们普遍认同和遵守的道德准则发生冲突,在一个崇尚道德的社会环境里,他是无法生存和发展的。尤其是在党校这样一个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地方,我们更要重视人格修养。我们强调加强学习,不仅是为了教育别人,也是为了修养自己。其实,古人学习的目的,首先是为了修身,其次才是做事和谋生,认为修身是谋生之本,强调不管是做官还是做事,首先要学会做人。这是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现在我们党选拔使用干部,始终坚持把德放在第一位。党校每次进人,也是先考察人品。一个品行不好的人在党校这样一个地方不可能有生存发展的机会。
加强人格修养,有助于增强党校教育的效果
因为我们的任务是用真理教育人、培养人。而崇高的人格有一种感人的魅力,有一种让人敬佩和信任的品质,一旦真理的力量与人格魅力相结合,将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就能使人从内心深处相信真理,接受真理。假如一个品行不好的人站在讲台上高谈阔论,肯定会大大降低真理的可信度。方永刚讲党的创新理论之所以人们爱听,不仅因为他对党的理论理解深刻、阐述得生动,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把自己的人格魅力与真理的力量很好地结合起来了。他对党的理论不仅真学、真懂,而且真信、真做,所以他讲课的效果就好。我们应该很好地向方永刚学习,在提高知识修养的同时,重视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
加强人格修养,是建设和谐党校的需要
一个单位的人心齐不齐,风气正不正,团结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单位的每个人是否有良好的人格修养。因为如果每个人都能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用真诚、善良、宽容、律己的品格待人处事,那么这个单位乃至整个社会,就会心齐风正、团结和睦。应该说每个单位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有很好的人品的,但有时候,只要有一个人因人品不好而惹是生非,就会把整个单位的人心搞乱,风气搞坏,团结搞散。所以人格修养问题不仅关系个人的安身立命和生存发展,也关系一个单位乃至整个社会的风气与和谐。目前我们崇文党校的风气总体上是好的,绝大多数同志都有很好的人品,心地善良,待人真诚,处事公道,坦荡无私,自尊自爱,自重自律,助人为乐,讲情讲义,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讲友谊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可贵的,为树立良好校风、建设和谐党校奠定了基础。只要我们牢记自己是个光荣的党校人,牢记党校人肩负的重要责任和应该具有的品格,并且身体力行,付诸实践,我们就一定能够漂漂亮亮地干好党校的活,做好党校的事,不辜负党的重托和广大干部的期望!

(本文系根据北京崇文区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为本校党员所讲的党课整理)

⑼ 关于党校宣传队学生的心得体会800字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该为自己确立好人生的目标、应该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导航。通过学习老师关于大学生人生导航的报告,让我能更好、更合理地为自己的未来确立目标,使我更好地成长。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奋斗目标”。因此,我应该建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科学信念。但理想也不能脱离实际,基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现实生活的了解.通过这阶段的党校培训,我找到了我的奋斗目标,就是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培训中,我明确了什么才是正确的入党动机。懂得区别什么才是正确的入党动机。当代的大学生有很多要求入党,往往有着很多不同的目的和想法,有些只是随大流,根本从未意识到自己的这种想法是极为荒谬的。有些则是为了满足一些个人的物质欲望,想到入党能有好工作,有丰厚的收入。有的是为了能当官,受人景仰,最后还是为了能以权谋私等等。而真正正确的入党动机则应该是能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对于大学生来说,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出谋划策,努力奋斗。
我知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学习和自觉学习党史,党章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于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通过这次的党校培训,我更加深刻认识到一名新时期入党积极分子所应具备的历史责任,坚定了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更加端正了我的入党动机,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我也明确了自己在今后必须努力的方向。
我深知,要想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很难,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更难。前面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但是我决不气馁,无论什么样的挑战我都会接受,因为我心中充满了希望和信念,我想入党的这种坚定信念更不会随着时光流逝而淡化,它只会更加的强烈,有了它的指引,我必能勇往直前,努力学习,积极实践,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十分荣幸地参加了我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学习。通过此次学习,使我对新时期党的性质、党的最终目标和现阶段任务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对新时期党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有了系统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使我能够更好的端正入党动机,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以下是我这次党校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党课学习,我首先认识到以前对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的学习和认识是停留在表面的学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通过系统的学习,使我明确了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再者,这次学习加深了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和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总结我们党八十多年历史经验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不是三个方面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发展先进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生产力和实现人民利益的灵魂;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发展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根本目的,是共产党人全部工作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不但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要在实际学习工作中践行“三个代表”。

⑽ 潘振武将军夫人

2012年4月,潘家九姐妹从四面八方赶回武汉的家中,与九十二岁的母亲冯光晋一起,举办了一个“纪念潘振武将军诞辰一百零四周年家庭艺术作品展”,反响空前。这次展出的五百余幅作品,既有潘将军的摄影佳作和笔墨丹青,也有潘将军的九个女儿及夫婿的书法、绘画、摄影、篆刻和布艺作品。展后做的作品纪念册里,从老大到老九,一家两页,内容饱满,饶有情趣。将门九凤,艺坛齐翔,画家刘三多曾为此赋诗:“幸福潘家,九朵金花。多才多艺,作品高雅。”
戎马将军――艺术家庭,如此大的反差,让笔者心生好奇,遂与定居北京的潘家长女潘延延、女婿王光明取得了联系,准备采访。潘家八女儿潘丽娜闻讯,从二十多公里外的家中乘公交车赶到城里的大姐家,共同聊起潘家的一桩桩往事。
改名为“振武”,取投身武装重振革命之意
潘振武是湖南常德县人,原名潘人安,1908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自幼聪敏好学,读了五年私塾后,十三岁考入全县第一流的高等小学堂。他个性活泼、热情,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在学校里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爱国主义青年团。
1926年春,湘军内乱爆发,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十八岁的潘人安按捺不住当兵的愿望,跑到北伐军招兵处,报名从军。但因为他年龄小、个头矮,只能在团部当了一名传令兵,这与他心目中“打倒军阀”的理想相距甚远。暗地里,潘人安准备另投门庭。不久,常德成立了农民协会,潘人安回到老家,经选举当选为区农协宣传委员,把起义发动工作搞得热火朝天。
“可能从那时起,父亲就与艺术结了缘。”女儿们说。
农民起义失败后,反动势力发出通缉令,悬赏五百银圆缉拿潘人安。潘人安不得不远走他乡,他改名为“振武”,取投身武装重振革命之意。
1930年7月,潘振武在江西赣江参加了红军部队。三个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潘丽娜说:“1984年,我曾陪父亲回常德老家,他首先提出要去烈士遗属家探望。之后,我们又来到当地的烈士墓园,父亲半天不说话,表情肃穆,饱含热泪。父亲一向开朗乐观,这是我唯一一次见到他流泪。”
潘振武参加红军后,当时,根据地有一个在战士中间享誉盛名的文艺宣传队,宣传队通过讲故事、唱小调等形式,活跃部队的文化生活,潘振武的活泼天性被激发出来,报名参加了文艺宣传队,并很快成为文娱积极分子。
1933年春天,潘振武所在的红一军团文艺宣传队正式更名为“战士剧社”,虽然剧社还是属于业余性质,但在红一军团的文化宣传史上却是一个里程碑。那年,第四次反“围剿”刚刚取得胜利,中央红军已发展到十万人,8月1日被正式确定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为此,红一方面军举行了大规模的纪念活动,战士剧社独领风骚,他们演出的由聂荣臻亲自编写、罗瑞卿担任导演的四幕话剧《南昌暴动》,广受欢迎。
1934年10月,长征开始,此时已担任红一军团直属队俱乐部主任的潘振武率领战士剧社,担负起长征途中的宣传鼓动任务。
潘延延说:“父亲曾跟我们讲,长征路上,每当部队行军疲惫不堪时,都是宣传队员们最忙碌的时候。他们在路边用布支起棚子,插上红旗,打竹板、喊口号,为行军的战士们表演自编的快板词和花鼓词。宣传队的快板词和花鼓词有十分神奇的作用,疲惫的战士们听到,就会立刻来了精神。宣传队还在长征途中向当地百姓做宣传发动工作,鼓励他们参加红军。”
在敌军围追堵截的恶劣环境中,红军伤亡很大。潘振武就把宣传队员们组织起来,临时编写根据长征途中发生的故事改编的小节目,鼓舞士气。
潘延延说:“我听爸爸讲,他有一箱在苏区时收集的宣传材料,都是大家手抄积累下来的,是他们开展宣传工作的宝贝,离开苏区精简装备时都没舍得扔。但在长征途中有一次过河时,掉进水里冲走了,成为爸爸的一大遗憾。”
1935年8月,红一方面军和红星纵队踏上了艰难的过草地征程。为了保障不断增加的伤病员能够吃到食物,安全归队,部队首长决定成立收容队,任命潘振武担任队长。那时,因为缺粮少药,每天都有伤病员死亡,潘振武忍受着巨大的悲痛,掩埋好战友的尸体,带领其他同志继续前行。经过七天七夜的艰苦跋涉,潘振武他们行程二百公里,终于把伤病员们带出了草地,追上了主力部队。
有一天,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罗荣桓找到潘振武,说:“根据形势发展,决定调你到政治部,担任文化娱乐科科长。长征途中,宣传鼓动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过草地你们又收容了那么多伤员,功劳不小。你们一定要把战士剧社的旗帜重新打起来,要把宣传工作搞好!”潘振武说:“我又没有冲锋陷阵,功劳谈不上,只有一点苦劳。请首长放心,我会尽最大努力完成任务!”
1936年元旦,是红军到达陕北后迎来的第一个新年,有关方面举办了一场热闹的军民联欢会。时任师政治部俱乐部主任的潘振武,和大家一起,选了两首歌颂长征的歌曲《长征胜利歌》和《长征小调》,让战士剧社的队员们演唱,受到首长和战士们的欢迎。
瓦窑堡会议之后,中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为了争取东北军,上级调潘振武担任红一军团政治部抗日战线部部长,做争取东北军下层官兵的工作。
当时,红一军团和东北军隔河对峙,潘振武就发挥宣传工作的优势,带领队员们在东北军进驻的要道口,用松枝扎起巨大的牌坊,左边挂上“不打敌人打朋友”,右边挂上“痴把他乡当故乡”,横幅是“山海关”。东北士兵远远望见,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潘振武还组织宣传队员们隐蔽在掩体下,唱《流亡三部曲》和《黄河大合唱》。这些宣传手段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东北军士兵们集体上书少帅张学良,要求打回东北老家去。 1936年6月,红一军团骑兵团团长刘云彪入红军大学学习,组织上为了加强对骑兵团的领导,特调潘振武担任骑兵团团长兼政委。不久,为了建立敌后根据地,上级又派潘振武到河北曲阳县担任县长,之后调任山东峄县县长,后又被任命为八路军鲁南军区政治部主任。
1941年1月,潘振武奉命回到延安,进入军政学院学习。1942年,又转入中央党校学习。这时,潘振武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认定一位漂亮又倔强的延安女子大学学员为伴侣
从十八岁开始组织农民协会,十几年来潘振武的生活一直处于动荡之中,直到回延安,才安定下来。这时他也已经三十多岁,到了成家的年龄。之前,也曾有人给潘振武介绍过对象,都是文工团团员,但潘振武始终没有点头。到延安后,当时男女比例是十八比一,结交女朋友并不容易。经人介绍,潘振武认识了端庄秀丽的延安女子大学学员冯光晋。
冯光晋是山西孝义市人,1938年开始在村里做抗日工作。当时,他们县有一个抗日民族革命大学,冯光晋从那里毕业后,参加了八路军领导的县抗日政府剧团。不久,她听说延安有个女子大学,就主动要求参加。

阅读全文

与党校宣传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医理疗养生会馆策划方案 浏览:137
舞蹈培训开业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654
4s店全员营销方案ppt 浏览:935
市场营销和哲学有什么联系 浏览:137
电子商务运行环境 浏览:525
生日蛋糕升级推广方案 浏览:421
零售连锁药店新员工培训方案 浏览:193
厦门市知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440
电子商务技能大赛培训计划 浏览:95
沙龙培训方案 浏览:773
工会活动方案策划 浏览:787
茅台酒营销方案 浏览:184
家具销售促销策划方案 浏览:429
有促销活动场景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342
房地产公司2014年度培训计划方案 浏览:121
医药市场营销实务课件 浏览:130
大学校园电子商务 浏览:966
浅谈电子商务会计发展 浏览:162
社区党员参观博物馆策划方案 浏览:511
培训学校教务主管考核方案 浏览: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