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安化县梅城镇的资料
梅城镇(湖南安化县梅城镇)
编辑
梅城镇位于安化的东南部,现辖34个村,4个居委,总面积282平方公里,镇内常住人口9.5万人,暂住人口3万人,全镇居住人口达12.5万人。
中文名称
梅城镇
所属地区
益阳市
面 积
282平方公里
人 口
9.5万人
方 言
湘语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
湘H
目录
1乡镇概况
▪ 行政区划
▪ 梅城历史
▪ 建设成就
▪ 发展前景
2基础建设
3历史情况
4自然资源
5交通旅游
6经济发展
7村民自治
8发展商机
9安全生产
1乡镇概况编辑
梅城镇位于安化的东南部,总面积282平方公里,镇内常住人口9.5万人,暂住人口3万人,全镇居住人口达12.5万人。
行政区划
北街社区居委会、东街社区居委会、南街社区居委会、西街社区居委会;
龙安村、西街村、东街村、南街村、紫云村、良将村、梁乙村、望城村、岩溪村、三里村、十里村、
云河村、鹿角溪、中田村、南桥村、道观村、建樟村、红岩村、清水村、启安村、茅田铺、大湾塘、
兴茶村、铺坳村、苏梅村、黄泥村、杨高村、双富村、栗林村、松山村、 柏树村、双江口、江湾村、栗星
梅城历史
梅城是个历史悠久、交通便利、商贸发达、经济繁荣的大镇。自宋熙宁五年在梅城设安化县城至1951年县城搬迁至东坪,曾有县治史878年,梅城早期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梅王——扶汉阳的塑像屹立在镇区西面的紫云山;交通给梅城带来了便利,镇内有207国道,217、311省道和正在建设的“二广”高速形成的交通网络,还有一条计划中的铁路也经过梅城,设县级站;梅城地处湘中腹地,周边与新化、娄底、邵阳、冷水江、涟源等县市接壤,自古就有“六县通衢、八方集镇”之称,辐射周边150多万人口,2000多平方公里地方,历史上就形成了商贾云集,一直是湘中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中转站;梅城的商贸发达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14亿元,财政收入达2400万元,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达2800元,并形成了木瓜、茶叶、蔬菜、生猪、野鸡、建材等特色产业。梅城镇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1992年省体改委批准梅城为县级经济开发区,1995年列为建设部500个小城镇试点镇之一,1998年获全省“经济百强镇”称号,2002年起分别列入国家、省、市重点镇,2003年获得益阳市重点镇和创建文明卫生城镇一等奖,拿回奖金8万元。
建设成就
梅城镇现有建城区面积4.2平方公里,建城区人口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8%。镇区内各种功能比较健全,已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城镇。为加快小城镇的发展,我们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加大力度,重点抓了以下六项工作。
1、拉动住宅。从1993年梅城设立县级开发区以来至2008年的15年中,镇区内新建住房面积150万平方米,平均每年新建6万平方米,多的年份达12万多平方米,投入住宅建设的资金达15亿多元,住宅产业的发展使建城区面积由1992年前的0.78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4.2平方公里,引进农民进城3.5万人。
2、扩大市场。为了适应梅城商贸发展的需要,镇政府分别于1987年、1995年、2001年三次新建市场,扩大规模,先后组织社会资金800多万元,新建了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的大市场,设有经商的门面上千户,固定摊位3000多个,市场年成交额达20多亿元。
3、加快交通。1993年,镇政府争取省交通厅投资200万元,把湘运梅城车站改造成县级汽车站,直接开通了广州、深圳、贵阳等许多全国大中城市的客运线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交通的需求,镇政府又于2004年组织资金1000万元新建了启安汽车东站,实行长短途客运车辆分流进站管理,解决车辆乱停乱靠问题,目前正在运作中。
4、 发展新区。为了进一步扩大城镇规模,提高城镇品位,镇政府于2003年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以600万元税费包干的方式开发建起了启安新区,启安新区开发前是一片河滩洼地,通过招商引进安化富康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建设用地200亩,共投入建设资金2亿元,新建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修建了大桥2座,防洪堤1300米,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4000多万元,在新区内建起了高12层的宾馆,具有规模的汽车东站,建材、农产品专业市场,新引进城镇人口4000多人。启安新区仅用了3年的时间,将一片河滩洼地建成新区,在梅城城镇建设史上是个创举。
5、改造旧城。梅城是个千年古镇,旧城改造任务十分繁重,通过多年的改造,旧城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2008年镇政府下定决心成立了旧城改造专门班子,筹措了专用经费,拆迁了旧城临街旧房面积1.2万平方米,改造和硬化了东西南北连接的4条老街,长890米,硬化面积达8000平方米,新建下水道1280米,并在改造的主街道人行道上铺装了花岗石2400平方米,安装了高档路灯20盏,栽植了桂花树80株,配置了果皮箱30个,年内用于旧城改造的资金达350万元,昔日居民怨声载道“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老街,而今成了宽敞明亮的新街和居民散步休闲的场所。
6、完善功能。梅城具有一般县城的规模,但由于是个建制镇的体制,致使城镇资金短缺,基础设施严重滞后。针对这一情况,镇政府一方面争取上级的支持,一方面鼓励“人民城镇人民建”,县级很多单位在梅城设有机构,如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安化一中,县二人民医院在梅城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还有交通、电力、通信、广电、银行、保险、法律等机构均设置齐全,在道路硬化、下水道修建、街道绿化、自来水、公共厕所等公益事业方面也逐步加大了投入力度,全镇自来水入户率达98%,为适应城镇管理,并相应的设立了规划建设站、环卫所、城管队三个机构,配置了车辆,安排了专项经费。
B. 我的家乡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以我的家乡为题写短文
我的家乡--安化
我的家乡在湖南省安化县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那儿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还有享誉中外的茶叶(黑茶)呢!
我和父母乘坐长途汽车回家乡来探望外婆。到了门口,外婆一家人非常热情奔放地迎来接待我们。外婆的房屋依偎在一座挺拔地大山前,好像一个可爱的小孩在大地的里睡觉呢!我们站在家门口,放眼望去,只见一排排山绿得像一片草原。山峰手牵着手,肩挨肩,好像一位位小朋友一样很团结地簇拥在一起。这山虽然没有张家界山的奇形怪状,也没有黄山的惟妙惟肖,但是它是绿色的海洋呢!一阵山风袭来,那一片片绿色的波浪向我涌来,浪花里的颜色墨绿墨绿的,些许还掺杂着耀眼的嫩绿。那些采茶的村姑在这绿色的海洋中一伸手那两芽一尖的嫩茶落入篮筐中,好像在绿色的海洋中游泳。抬头望去,只见这一座山有十八个拐,所以叫“十八拐山”。十八个拐紧紧地围绕着山。最有趣的是舅舅带我去山顶的清泉打水,一路上听见各种泉声,有的像小提琴一样轻柔,有的像大提琴一样优美……时高时低。水可真甜呀!真是清甜可口!这儿山环水绕,绿树成荫,哗哗的流水声好像在为婆娑起舞的枝条轻轻地伴奏,又好像在迎接我们的到来。这里简直是个绝妙的仙境。
下山来,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的歌唱,蝴蝶在花朵里婉转地舞蹈,水牛在悠闲地吃草,我的家乡可真美呀!
这里不仅山青秀美,水清明亮,而且民风纯朴,山民善良。村民们常常将从山里采回的新鲜茶叶,和地里收获上来的新花生和芝麻,以及黄澄澄的姜用擂钵擂成有名的擂茶。假如你来到这里,不管认不认识,热情好客的安化人准会送上一碗香喷喷的擂茶,端上一盘安化腊肉炒野菜,那香味儿准会把你的口水都勾出来,让你的肚子吃个圆滚滚的。
安化山美水美人更美呀!真是安化山水好,风景旧曾谙!
C. 安化楼的历史
上世纪50年代末,围绕着“共产主义需要什么样的建筑”,3个被称为“公社大楼”的样板工程在北京动工,安化楼是其中之一。如今它老了:墙皮斑驳,窗户破碎,走廊天花板下拉满了电力电信明线。
在北京寸土寸金的东南二环内,中介公司挂出的这栋大楼的出租屋价格远远低于周边楼盘。年轻的租客心急地想着,只要薪水提高就尽快搬出这里;一些与这栋大楼相伴生活了半个世纪的老住户,则盼着在某天早上醒来,能听到与拆迁有关的消息。
时间退回到上世纪50年代末,围绕着“共产主义需要什么样的建筑”,3个被称为“公社大楼”的样板工程在北京破土动工。
关于公社大楼,作家史铁生在散文《九层大楼》里这样回忆当年老师在课堂上的描绘:“总之,那楼里就是一个社会,一个理想社会的缩影或者样板,那儿的人们不分彼此,同是一个大家庭,可以说他们差不多已经进入了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需要什么样的建筑
公社大楼的设想诞生于那个高喊“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的年代。那时候,金诚才30岁出头,这个年轻的建筑师刚刚带着家人从上海迁往北京。他并不知道自己会成为公社大楼的设计者之一,他本来的任务是和从上海、南京、广州等地赶来的建筑师们一起,支援建设包括人民大会堂在内的“国庆十大工程”。
1958年12月10日,中共八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提出人民公社“在城市中应当继续试点”。
共产主义不再是遥远的将来,课题摆在面前:什么样的城市建筑才能适应人民公社的生活?金诚回忆,“十大工程”之外的这一特殊建设任务由当时的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刘仁亲自负责。
在北京市建筑设计院一间狭小的办公室内,金诚和其他几位同事一起,捧着八届六中全会的文件,围绕着“共产主义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开起了“一个又一个务虚会”。
“要把职工特别是妇女从繁琐的家庭劳动中解放出来,更好地投入生产,大食堂必不可少,各家各户就不用开火做饭了。”
“职工们都上班去了,孩子谁管呢?最好把幼儿园也盖在大楼里。”
“虽然一切有供应,针头线脑总需要的吧,最好每层有个服务部。”
……
坐在位于北京西南二环外的家中,已经85岁的金诚精神状态并不好。他得过脑溢血,说一段话后便要大喘几口气,但他依然清晰地记起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熬夜讨论是经常的事”。
金诚说,起先设计人员对这种综合楼的模式,心里也没底,“开始我们建议,能不能先搞一个三四层的小综合楼做个试点,成功了再成批复制。”
综合楼的方案上报到北京市委,一位领导看后非常赞赏,表态说,“要搞就搞个大的嘛!”方案随即改为在东城、西城、崇文、宣武4个城区各盖一座公社大楼作为试点,再向全市推广。
最终,西城区的福绥境大楼、东城区的北官厅大楼以及崇文区的安化楼根据同一张标准图相继开工。由于“宣武区底子最薄”,计划中位于白纸坊的公社大楼则没有动工。
在崇文区,安化楼成为当之无愧的“明星工程”。
在老徐的记忆里,为了盖这座大楼,区里专门成立了一个崇文区建筑公司,附近仅有的23路公交车站也特意将站名从“广渠门”改成了“安化楼”,甚至有人传说,“大楼是用人民大会堂的下脚料盖成的”。
在最终建成的3座公社大楼里,安化楼的体量居中,建筑面积为2.03万平方米,共设有288个居住单元;布局为“U”型,主楼9层、附楼8层,每层的走廊内都装有5盏吊灯;入门的大厅则完全按照“公共建筑的标准”设计,门口3扇墨绿色木制大门,大厅有两根大红柱子,地上铺的是红花方砖。
大楼的内部设计同样寄托着设计者们对于“共产主义生活”的期待,本着“大集体、小自由”的原则,主力户型是不设厨房的两居室,层高达3米2。
附楼的一二层是托儿所,三至八层为单身宿舍,也可以改为旅馆。主楼一层大厅是大食堂,大楼的最高层则被规划为俱乐部,“将来可以在这里跳舞、开会”。
金诚还记得,每户的厕所都预备安上浴缸,在北京民宅中从未使用过的电梯也被专门从上海引入,但因为“怕把人养懒了”,特意设计为三层以下不停。
能住进来的都得是优秀人才,太有权的头儿倒不敢住在这儿
从一开始,公社大楼就成为老百姓向往的对象。“好多人都在讨论,什么样的人才能住进那样的楼房啊。”徐钦敏回忆道。
东城区的北官厅大楼拔地而起的时候,史铁生还是个二年级的小学生。他曾在散文里这样回忆小学老师对公社大楼的遐想:“那儿的人连钱都不要挣了。为什么?没用了呗。你们想想看,饿了你就到食堂去吃,冷了自有人给你做好了衣裳送来,所有的生活用品也都是这样——你需要是吗?那好,伸伸手,拿就是了。甭担心谁会多拿。请问你多拿了干嘛用?卖去?拿还拿不过来呢,哪个傻瓜肯买你的?”
老师在台上“眉飞色舞地讲,多余的唾沫堆积在嘴角”,史铁生则坐在台下“瞪圆了眼睛听,精彩处不由得鼓掌”,还暗自庆幸:“我们怎么来得这么是时候!”
打那以后,史铁生便常常和伙伴们爬上尚未拆除的城墙,坐在草丛边张望那“像一片朝霞轰然升起在天边”的公社大楼,“猜想哪是俱乐部,哪是图书馆,哪是餐厅”,有时候也会为了“公共浴室是不是男的和女的一块洗澡”这样的问题争吵不休。更多时候,他们会把推土机假想成“鬼子的坦克”,呐喊着冲下城墙,冲向工地,然后缠着看守工地的老头问,“到了食堂,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吗?顿顿吃炖肉行吗?吃好多好多也没人说?”
安化楼破土动工的时候,30岁出头的徐钦敏已是北京机床电器厂的厂长,每天上下班都会从施工的地方经过。对于这座大楼,他有着比别人更深的感情。
徐钦敏本是江苏农村的放牛娃,1938年就参加抗日,参军后在部队学了文化知识。后来在河北的土改运动中,他曾主持过农民斗地主,地主被打死了,他带头喊口号。
D. 央视广告的黑茶是什么牌子的
中茶、白沙溪、下面还有怡清源等品牌
2016年起,安化黑茶高调亮相央视,连续投放“一品千年,安化黑茶”的广告; 2017年,安化黑茶绑定CCTV-1/13、CCTV-4和CCTV-9黄金时段栏目,保持传播的持续效应。
从9月1日起,安化黑茶10秒宣传片将集中在CCTV-1/13的《新闻30分》黄金中插广告中播出。
深厚的品牌文化更需要一个相匹配的传播平台。安化黑茶选择具有广泛覆盖力、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央视作为树立品牌的高起步平台,并且选择在CCTV-1和CCTV-13并机播出的《新闻30分》栏目集中宣传,传播覆盖广,让全国有1.3亿以上的人口对“安化黑茶”有了深度的记忆。不仅推广了品牌,同时也向高知人群传递黑茶文化,让黑茶根植到高端文化消费当中。
E. 我的家乡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作文
我的家乡--安化
我的家乡在湖南省安化县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那儿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还有享誉中外的茶叶(黑茶)呢!
我和父母乘坐长途汽车回家乡来探望外婆。到了门口,外婆一家人非常热情奔放地迎来接待我们。外婆的房屋依偎在一座挺拔地大山前,好像一个可爱的小孩在大地的里睡觉呢!我们站在家门口,放眼望去,只见一排排山绿得像一片草原。山峰手牵着手,肩挨肩,好像一位位小朋友一样很团结地簇拥在一起。这山虽然没有张家界山的奇形怪状,也没有黄山的惟妙惟肖,但是它是绿色的海洋呢!一阵山风袭来,那一片片绿色的波浪向我涌来,浪花里的颜色墨绿墨绿的,些许还掺杂着耀眼的嫩绿。那些采茶的村姑在这绿色的海洋中一伸手那两芽一尖的嫩茶落入篮筐中,好像在绿色的海洋中游泳。抬头望去,只见这一座山有十八个拐,所以叫“十八拐山”。十八个拐紧紧地围绕着山。最有趣的是舅舅带我去山顶的清泉打水,一路上听见各种泉声,有的像小提琴一样轻柔,有的像大提琴一样优美……时高时低。水可真甜呀!真是清甜可口!这儿山环水绕,绿树成荫,哗哗的流水声好像在为婆娑起舞的枝条轻轻地伴奏,又好像在迎接我们的到来。这里简直是个绝妙的仙境。
下山来,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的歌唱,蝴蝶在花朵里婉转地舞蹈,水牛在悠闲地吃草,我的家乡可真美呀!
这里不仅山青秀美,水清明亮,而且民风纯朴,山民善良。村民们常常将从山里采回的新鲜茶叶,和地里收获上来的新花生和芝麻,以及黄澄澄的姜用擂钵擂成有名的擂茶。假如你来到这里,不管认不认识,热情好客的安化人准会送上一碗香喷喷的擂茶,端上一盘安化腊肉炒野菜,那香味儿准会把你的口水都勾出来,让你的肚子吃个圆滚滚的。
安化山美水美人更美呀!真是安化山水好,风景旧曾谙!
F. 安化的县城在哪里
在湖南省中部偏北。
安化县,隶属于湖南省益阳市,位于资水中游,湘中偏北,雪峰山北段,东与桃江、宁乡接壤,南与涟源,新化毗邻,西与溆浦、沅陵交界,北与常德、桃源相连。安化古称“梅山”,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置县。安化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钨、金、锑、钒等矿产资源丰富。安化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是湖南省第三个面积最大的县,山地面积达82%,又是典型的山区县、库区县,有林地面积536万亩,森林覆盖率76.51%。2013年,安化辖5个乡、18个镇,总人口103万。
安化境内拥有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柘溪国家森林公园、湖南雪峰湖国家湿地公园、世界第一冰碛岩的省级雪峰湖地质公园和保护完好的文武庙建筑群、陶澍陵园等文化遗存。安华名人有清代两江总督陶澍、云贵总督罗绕典、著名书法家黄自元,唐九红、龚智超、龚睿娜。安化也被称为“羽毛球之乡”。
安化是湖南有名的有色金属大县,水能资源大县,林业资源大县,茶叶生产大县,药材产业大县,先后获得“中国厚朴之乡”、“中国竹子之乡”、“中国最美小城”、“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胜地”等称号。
G.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茶文化
只知道茶圣陆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