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科普宣传包括哪些内容
科普宣传包括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公众接受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
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看,科学普及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必然有其自身的“增长点”。科学普及的生长点就在自然与人、科学与社会的交叉点上。也就是说,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生成了科学普及,科技与社会又作为科学普及的“土壤”,哺育着它的生长。而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则为科学普及不断提供新的生长点,使科普工作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浓厚的社会性、时代性。
㈡ 科普宣传内容怎么写
1、提出正确的问题
通过问自己以下问题来开始整理想法:什么?哪里?什么时候?怎么样?为什么?和谁?知道要交流的内容以及原因之后,就可以提出自己的核心想法。首先,对文档的其余部分进行扩展。始终确保你问自己所写内容的目的。有明确的意图时,就可以开始写。
2、文章结构合理
整篇文章应该有始有终,并且有一条主线索。研究表明,当关注焦点时,人们会应该记住开始和某物的结尾,中间还有一个高点。
3、引人注意的标题
一个好标题将激发读者并引起他们的注意。科普标题应该吸引非专业读者,保持简短。避免使用技术术语。尽可能通俗易懂(但是也可以专业和简单结合),会使读者感到好奇。
4、简化内容
撰写科普文章时,假设你的读者没有其他高中科学知识,但始终尊重自己的智力。概述研究。仅提供最重要的信息。简化结果。准确无误,但避免提供太多细节。避免冗长的花语短语,并坚持每句话一个想法的原则。
5、避免专业术语
可能会有词汇,首字母缩写词和缩写词表示专业领域之外的人不知道。注意读者的知识,并选择你所要使用的词汇和短语确定他们会理解。
6、尽量使用主动
尽可能使用主动语态而不是被动语态。这个想法是吸引读者积极的个人语言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例如,与其说是“金属已经过测试”,写着“我们测试了各种金属的反应”。加上“我们”一词该文档更加个人化。
一些结论性建议:
1、确保热门文章的内容和语言适合更广泛的读者。
2、使标题简短而醒目。
3、文章结构合理。
4、仅简要描述方法和技术。
5、在描述结果时,请重点关注它们的含义以及如何应用它们。
6、使用尽可能少的技术术语,并避免过长的句子。
㈢ 社区可以开展哪些科普宣传活动
1.内容包括科普知识宣传资料分发、免费咨询和电脑维修服务、科普问答知识有奖竞猜等。 社会实践的队员们来到社区活动中心,带着所需的科普宣传用品设立了科普宣传站,投入到当天的宣传活动中来。
2.其中科普问答知识有奖竞猜吸引了社区居民尤其是小朋友们的踊跃参与,一些题目难倒了不少小朋友,但通过互相帮助、求助家长等方式学到了新知识、答对了题目,为自己赢得了绿色植物、鼠标垫、耳机等小礼品。
3.活动还准备了多本科普书籍免费赠送给社区居民,并在社区醒目位置摆设安全小知识展板,分发安全知识宣传手册,进一步帮助社区居民们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推进社区科普工作社区充分利用科普条幅、科普展板、发放宣传材料,宣传低碳生活、精彩妙招等日常生活科普知识,极大地丰富了辖区群众的科技文化生活。
㈣ 科普知识宣传的内容有哪些
㈤ 100字左右的宪法科普小常识,可供宣传的。结合即将到来得宪法日来做。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是最重要的。我国自解放以来共颁布四部宪法,分别于1954年9月、1975年1月、1978年3月、1982年12月颁布,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通过的,先后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进行了四次修改。现行宪法由四部分构成: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国歌。
希望能够帮到你。
㈥ 科普宣传包括哪些内容
科普知识宣传的内容有物理、化学、生物、日常生活科学常识等,涵盖科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如少吃肉类有助于身体健康,戒烟戒酒、少开车多步行、节约电能等能减少碳排量,通过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等。科普包括让公众接受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中国的科普特色教育有: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受教育水平较低,公众的科学素养存在很大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职业差别。因此,中国的科普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工程,较之西方的公众理解科学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包括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㈦ 科普教育的普及有什么好处
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教育,提高民族科学素质,已成为持续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工程。
(1) 有利于普及科技文化知识,提高广大公民的科学素质。
(2)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的氛围,调动公民学科学的积极性。
(3)有利于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弘扬科学精神。
(4) 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促进经济发展。
(5)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科普普及的时间轴
2002年6月29日,我国第一部关于科普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的科普事业进入了法制化建设和发展的轨道。
2003年6月29日,在《科普法》颁布一周年之际,为在全国掀起宣传贯彻落实《科普法》的热潮,中国科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活动。自此,中国科协每年都组织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在全国开展科普日活动。
从2005年起,为便于广大群众、学生更好地参与活动,活动日期由原先的6月份改为每年9月第三个公休日,作为全国科普日活动集中开展的时间。
㈧ 求科普知识宣传语
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科普进万家,和谐满天下
科普进万家,惠及你我他
科普华夏,和谐中国
科普进万家,幸福你我他
普及科学知识,构建和谐社会
生活处处有科学,用心处处皆可学
用科学开拓创新,让社会和谐发展
科技人人出力,国家无限动力
科学,社会进步的动力
科普——因你而精彩
科普进万家,幸福遍中华
科普——邀你同行
探求奥秘,科普无限
崇尚科学,普及真理
普及科学知识,共享科学人生
同浴科普
知识改变命运,科技创造生活
牵手科学,精彩中国
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素质
科学普及,人人参与
知识改变命运,科技创造未来
科学在你身边,普及从我做起
科普文化,重在宣传和教育
宣传科普,消除愚昧,社会和谐,国家昌盛
参加科普,永不落伍
享受科普教育,共建和谐社会
构筑大从科学时代,共创中国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