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宣传策划 > 采茶宣传片

采茶宣传片

发布时间:2022-01-01 08:55:00

Ⅰ 有没有关于茶艺的电影或者教育片

与茶有关认真想来,世界上千万种饮品中,最深沉、最浑厚、最隽永,最能把“文化”符号化的,除了茶,真的别无他选。因此,与“茶”有关的电影,中外电影史上也屡见不鲜。

《采茶女》出品:中国

评价:中国电影尚处于黑白无声片的童年时代,采茶人就已成为了银幕上的主角。

《刘三姐》出品:中国

经典台词:凭他刀来有刀对,茶要采来歌要唱。

《利休》出品:日本

简介:利休是日本著名的茶道祖师,但却最终因为理想与性格上的差异死在丰臣秀吉的手里,在茶道的历史上留下一抹血痕。

《茶馆》出品:中国(1982年)

简介:以茶馆常客善恶美丑的众生相,叙述了三个被埋葬的时代。老茶馆几十年的变迁,折射出一部苍凉悲怆的中国近代史。

《春秋茶室》出品:中国香港

简介:描写老板娘与小叔子一起经营“春秋茶室”的故事。十几年平凡而琐碎的生活,有过喜悦,但更多的是忧伤,像茶的味道。

《龙凤茶楼》出品:中国香港

简介:周星驰在片中扮演一个与茶楼女郎厮混的黑帮喽罗,最终死于帮会火拼。

《绿茶》出品:中国

经典台词:我的一个朋友会用茶叶算命。

《菊花茶》出品:中国

简介:一对青年男女因共同爱喝的菊花茶而逐渐接近,因共同的理想和生活情调而萌生爱意,最终虽然有情人终成眷属,但妻子却由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而无法过正常的生活……

《吃一碗茶》出品:美国

简介:王颖是好莱坞华人导演中的代表,这部《吃一碗茶》,以19世纪末的美国排华法案为背景。当时,严重的种族歧视不仅摧残了华人社区,更带来了严重的精神创伤和性功能障碍。直到影片结尾,凭借一种来自中国的特殊茶叶的帮助,一对夫妻的正常生活才得以恢复,“茶”在这里具备了精神支柱和文化脐带的双重寓义。

《和墨索里尼喝下午茶》出品:英意合拍

简介:影片中多次出现英国式茶饮的场面,并以茶具被摔坏表现平静生活的终结。

Ⅱ 江西采茶戏 传说

江西采茶戏是江西各地采茶、花灯等民间歌舞小戏的统称。 最初为茶农采茶时所唱的采茶歌,后与民间舞蹈相结合,形成了载歌载舞的采茶灯。每逢灯节或收茶季节,茶农常用这种形式即兴演出以采茶为内容的节目,因以茶篮为道具,亦称“茶篮灯”。后来,内容、唱腔、表演形式不断丰富,逐渐发展成为活跃于广大农村的采茶戏。 采茶戏最早出现于赣南安远县九龙山茶区,继见于赣东铅山县,之后很快在全省各地流传,并分别吸收当地的民间艺术和各种地方戏曲的剧目、声腔,衍变为各具特色的多种采茶戏。早期采茶戏以演生活小戏为主,只有三个脚色,故又称“三脚班”。江西采茶戏根据其不同特点和流行地区,大致可分以下 5类: 赣南地区赣南采茶戏形成最早,清代中叶已流行于赣南和粤北。擅演轻松活泼的喜剧。表演上丑脚常模拟猴、猫、鸟等禽兽动作,丑的“矮子步”,旦的“扇子花”均有特色。唱腔曲调分灯腔、茶腔、路调、杂调四类,以茶腔为主,弦乐伴奏。剧目多为丑旦合演的民间生活小戏,如《挖笋》、《拣田螺》、《巧耍香龙》等,经过整理的《采茶歌》、《□妹子》较有影响,《茶童戏主》和现代戏《怎么谈不拢》已摄制成影片。 赣西地区主要有萍乡采茶戏和万载花灯戏等。流行于永新、宁岗、莲花、萍乡、万载一带,由赣南采茶戏流入后衍变发展而成。清道光年间已盛行于赣湘交界地区,后期受湖南花鼓戏影响较大。有二胡、笛、唢呐等伴奏乐器。主要曲调分灯彩词调、花鼓调、歌腔、民歌小调4类,传统剧目有《放风筝》、《卖杂货》等,民间故事戏《吴燕花》和现代戏《塞上红》较有影响。万载花灯戏后期受高安采茶戏影响较多。 赣东北地区 有赣东采茶戏和景德镇采茶戏两种。赣东采茶戏源于铅山县的茶灯戏,流行于铅山、上饶、贵溪、弋阳等地。初为二旦一丑的“三脚班”,受黄梅采茶戏影响增一小生,后又增加了老生、老旦、花脸,连同三个打击乐手,称为“七唱三打”的“半班”。男脚擅长扇子功,旦脚擅长手帕功,曲调分“三角小调”和“湖广调”两类,早期演唱只以锣鼓伴奏,干唱加帮腔,现已加管弦伴奏。主要剧目有《三矮子放牛》、《三姐妹观灯》、《打平斗米》、《鹦哥记》、《拷打红梅》等。景德镇采茶戏系由湖北黄梅采茶戏流入后衍变而成,流行于景德镇、波阳、都昌一带。剧目、唱腔均近似黄梅采茶戏,表演上曾受饶河戏影响。 赣北地区有南昌采茶戏、武宁采茶戏和九江采茶戏。南昌采茶戏流行于南昌、新建、安义等县,1927年进入南昌市,其曲调分为本调和杂调两类,本调系由下河调发展而来,杂调包括茶灯调和小戏专用曲调。传统剧目有“四大记”(即《南瓜记》、《鸣冤记》、《辜家记》、《花轿记》等48本。武宁采茶戏,流行于武宁、修水、铜鼓、靖安一带。清道光年间就已演整本戏,如《失印配》、《褂袍记》、《文武魁》等50余本。音乐曲调有正腔(包括北腔、汉腔、叹腔、四平腔)、花腔和杂调。剧目、唱腔亦与黄梅采茶戏接近。九江采茶戏流行于瑞昌、德安、九江、湖口一带,剧目有“三十六大本,七十二小出”之说,唱腔分平板、花腔、汉腔、杂调4类,接近黄梅采茶戏。 赣中地区有抚州、吉安、宁都、高安等多种采茶戏。抚州采茶戏,源于宜黄县的三脚班,并受黄梅采茶戏、宜黄戏、傀儡戏等影响,流行于临川、崇仁、宜黄、乐安等地。主要唱调有由“丰城丝弦班”唱调发展起来的“本调”和由抚州“会母调”发展起来的“抚调”,以及川调、文南词和各种小戏专用曲调。伴奏乐器有笛子、唢呐、二胡等。剧目有《三伢子放牛》、《小和尚锄茶》、《白扇记》、《毛洪记》等。吉安采茶戏,流行于吉安地区,亦源于宜黄县三脚班,曾受湖南花鼓戏、吉安戏、宜黄戏的影响,唱腔分本调、文南词、小调3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曾演出《大放马》、《欢送哥哥上南方》、《志愿当红军》等宣传革命的节目。宁都采茶戏,流行于赣东南,发展中受祁剧、宜黄戏影响,曲调分本调、小调,主要伴奏乐器为“勾筒”(一种竹筒胡琴),剧目有《锄豆》、《铲棉》、《毛朋记》等。高安县的采茶戏源于灯戏,先后演变成两种采茶戏,一为锣鼓班,受当地瑞河大班影响较大,其高腔唱调和锣经具有特色,现称瑞河戏。另一种为丝弦班,现称高安采茶戏,因受赣南等地小调和瑞河戏影响,原来伴奏只用“丝弦”(弦乐器),后吸收了京剧的锣鼓经。剧目有《孙成打酒》、《剑袍记》和现代戏《喜鹊闹梅》等。现代戏《小保管上任》已摄制成影片。 江西采茶戏丰富多采,载歌载舞,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虽从清乾隆时起屡遭禁演,但它仍以顽强的生命力活跃于广大农村。由于它善于吸收各种民间歌舞和地方戏曲的长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展非常迅速,现已成为江西流行最广泛的地方戏曲。

Ⅲ 关于采茶的电影

《茶色生香》

《爱在茶乡》

采茶姑娘

采茶女

Ⅳ 采茶照片给图片添加文字怎么写

你发图片上来吧 然后说清楚 需要在图片的那些部分加什么字,我帮你加。

阅读全文

与采茶宣传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教室语言文字培训方案 浏览:671
电子商务入门教材 浏览:542
中央财经大学市场营销学 浏览:331
海南红色教育培训活动方案 浏览:849
最新保安年度培训方案 浏览:451
文化市场营销试卷 浏览:107
百行进万企全国推广方案 浏览:275
电子商务技能大赛理论试题 浏览:314
法制宣传演出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432
李宁品牌营销策略分析 浏览:618
电子商务推广典型经验 浏览:763
餐厅国庆节促销活动 浏览:698
政府文艺汇演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405
对医药电子商务的理解 浏览:961
b2g电子商务网站 浏览:635
我国网络营销市场的前景分析 浏览:469
绿色建材公司宣传推广方案 浏览:75
9月初9小学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63
电子商务部经理工作职责 浏览:315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方案 浏览: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