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是什么
截止2021年11月,202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还未公布。
历年主题
1996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积极的形象,积极的行动。
1997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女性和精神卫生。
1998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人道主义和精神卫生。
1999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精神卫生和衰老。
2000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健康体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
200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行动起来,促进精神健康。
2002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精神创伤和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2003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抑郁影响每个人。
2004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乐心情,健康行为。
2005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身心健康、幸福一生。
2006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健身健心,你我同行。
2007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健康睡眠与和谐社会。
2008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同享奥运精神,共促身心健康。
2009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行动起来,促进精神健康。
2010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沟通理解关爱心理和谐健康。
201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
2012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精神健康伴老龄,安乐幸福享晚年。
2013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发展事业、规范服务、维护权益。
2014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2015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仍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2016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2017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共享健康资源,共建和谐家庭。
2018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健康心理,快乐人生。
2019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我行动——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
2020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弘扬抗疫精神,护佑心理健康。
设立背景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精神卫生是指一种健康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自身潜力,能够适应正常的生活压力,能够有成效地工作,并能够为其居住的社区做出贡献。
当前(2009年),精神卫生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世卫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约有4.5亿精神发育障碍患者,其中四分之三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
而在大多数国家中,只有不到2%的卫生保健资金用于精神卫生,且每年有三分之一的精神分裂者、半数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和四分之三的滥用酒精导致精神障碍者无法获得简单、可负担得起的治疗或护理。
2. 2013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主题是什么
历年主题
·1996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积极的形象,积极的行动
·1997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女性和精神卫生
·1999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精神卫生和衰老
·2000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健康体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
关注世界精神卫生日
·200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行动起来,促进精神健康
·2002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精神创伤和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2003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抑郁影响每个人
·2004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乐心情,健康行为
·2005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身心健康、幸福一生
·2006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健身健心,你我同行
·2007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健康睡眠与和谐社会
·2008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同享奥运精神,共促身心健康
·2009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行动起来,促进精神健康
·2010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沟通理解关爱 心理和谐健康
·201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
·2012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精神健康伴老龄,安乐幸福享晚年
2013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发展事业、规范服务、维护权益
你好,望采纳。
3. 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是什么
2021年10月10日是第30届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为“青春之心灵,青春之少年”。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202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重点,主要是围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举办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共同创造更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帮助儿童青少年掌握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提升心理调适能力。
绿丝带主题科普活动
2021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主办、“渡过”抑郁互助康复社区和好心情APP协办,灵北中国支持的“打开心灵,让爱同行”——2021世界精神卫生日绿丝带科普活动正式启动。
该活动在北京启动之后,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重庆、成都、西安等多个城市举办多场专家在线科普直播,旨在持续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尤其是对抑郁症的认知,有效联动社会各方力量,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推动全民精神健康。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世界精神卫生日
以上内容参考央广网-202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绿丝带主题科普活动正式启动
4. 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
内容如下:
1996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积极的形象,积极的行动。
1997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女性和精神卫生。
1999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精神卫生和衰老。
2000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健康体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200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行动起来,促进精神健康。
2002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精神创伤和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2003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抑郁影响每个人。
2004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乐心情,健康行为。
2005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身心健康、幸福一生。
2009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行动起来,促进精神健康。
2010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沟通理解关爱心理和谐健康。
201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
2012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精神健康伴老龄,安乐幸福享晚年。
2013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发展事业、规范服务、维护权益。
2014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2015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仍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2016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2017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共享健康资源,共建和谐家庭。
2018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健康心理,快乐人生。
5. 2008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活动主题是什么
1996年世界卫生日的抄主题是:积袭极的形象,积极的行动
·1997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女性和精神卫生
·1999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精神卫生和衰老
·2000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健康体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
·200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行动起来,促进精神健康
·2002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精神创伤和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2003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抑郁影响每个人
·2004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乐心情,健康行为
·2005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身心健康、幸福一生
·2006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健身健心,你我同行
·2007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健康睡眠与和谐社会
·2008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同享奥运精神,共促身心健康
·2009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行动起来,促进精神健康
·2010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沟通理解关爱心理和谐健康
·201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
·2012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精神健康伴老龄,安乐幸福享晚年
6. 12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是什么
2012年我国世界精神卫生日的宣传主题是“精神健康伴老龄,安乐幸福享晚年”。
社会老龄化应当专重视精神属疾病危害。国际研究表明,精神疾病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其中主要为老年期痴呆和抑郁症。这个主题的实质也与2012年世界卫生日主题口号:“老龄化与健康”相一致。
社会老龄化应当重视精神疾病危害。国际研究表明,精神疾病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其中主要为老年期痴呆和抑郁症。根据我国部分地区调查,60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4.2%;北京市调查显示,65岁及以上人群抑郁症患病率为4.4%。
2012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宣传口号是“为心理健康投资!”在一些资源匮乏的国家,心理卫生方面的经济、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大部分中低收入国家在这方面的支出不足全部卫生事业支出的2%。
7. 今年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什么!具体的解释又是什么!
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2012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精神健康伴老龄,安乐幸福享晚年 。
意义就是关注社会老龄化,关注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宣传老年心理卫生知识等
8. 2017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是什么
今年世复界精神卫生日以制“共享健康资源·共建和谐家庭”为主题,国家卫生部(现国家卫计委)拟定的每年10月10日前后在全国开展“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
2000年国家卫生部(现国家卫计委)首次组织了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
今年有可能在江西南昌举行,具体估计要等到10月份才可以知道。
9. 2010精神卫生日主题 和详情
全球约有10亿人正在经历心理、神经、精神疾病的影响!据估计,全球每年有87万人自杀,是全球死亡负担的1.4%。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健康部主管萨拉西诺表示,超过90%的自杀案例都和心理疾病相关。可以说,心理疾病已经呈现“全球化”的态势了。
心理疾病是欧洲除心脏疾病之外的第一大疾病,高达27%的欧洲人在生活中的某一段时间都出现过心理问题。据欧盟统计,在欧盟国家中因心理疾病自杀的人每年达5.8万,比在车祸和谋杀案中死亡的人数还要多。心理障碍是造成欧盟国家员工缺勤、提前退休和申领因工丧失劳动能力补助的三大原因之一。据保守统计,心理疾病给欧洲各国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它们国内生产总值的3%-4%。其实,欧洲尤其是西欧和北欧国家的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社会卫生和福利制度也相对健全。一位社会问题专家说出了问题的根源:一个社会的精神健康状况和物质生活条件有关系,它和一个社会整体的和谐程度,从制度上和实际生活中对个体、人性关注和关心的程度有着更大的关系。有的时候,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反而为更多心理疾病的出现提供了“温床”。因为当物质生活的基本条件已经不再是一个人奋斗的首要目标之后,他就会有更高的精神方面的需求,同时也有更多的时间去追求精神方面的需求。因此,一个社会即使物质生活水平极高,但在精神方面做得不够,也很容易出现问题。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也无法做到独善其身,人们的各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有调查显示,中国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已经超过了心血管疾病,高居首位。中国有3000万左右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今年春运期间,一些地方铁路局就组织火车上的乘警接受心理培训,担任“心理压力释放员”。因为每年在客流高峰时都会出现“车癫”,这些人由于某些方面的精神压力过大,会突然跳车、挥刀砍人、哭泣、撒钱等。著名心理咨询师宋玉梅告诉记者,人们在生活中总是会碰到让自己不开心的事,不良情绪就会产生,如果不良情绪增加太快,又得不到及时的释放,一旦超出了人的承受极限,心理问题向恶性方向发展,人就会患上轻重不同的心理疾病。失控的情绪向内,严重的就会去自杀,而失控的情绪向外,有时会表现为破坏甚至反社会。
从宏观层面看,一些社会学家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全球化的社会,信息爆炸,把各种社会不平衡、社会不公的消息迅速大量地带给公众,造成很多人的心理失衡。此外,居住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人们的陌生感增强,归属感降低。加之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以及原有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受到外来文化的撞击,使得人们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种环境下,心理问题成为“全球病”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