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战的美国和二战的美国都发了战争财
一战前美国经济已经走向萧条,战争爆发前证券市场成交量猛跌,不得不关闭,诸多农产品价格都暴跌。但是一战很快为美国带来了机遇。法国是个重要的农产品产国,粮食可以出口,但是到了1917年,法国仅能提供自己所需要小麦的40%,战争前前三年,欧洲牲畜存栏量少了一亿头,到战争结束前夕,法国失去了16.5%的牛,33%的羊和38%的猪,糖类作物的产量下降了60%。而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导致协约国为了节省更多船只运力,缩短货物运输周期,只能选择中断东方市场的交易,撤回从澳大利亚、印度和南美运输物资的船只,改从北美获得补给。美国政府1917年9月的公布的数字显示:“粗略估计提供给欧洲的面包粮和饲料粮达57亿蒲式耳”,而且估计接下来的12个月里欧洲仍然需要从美国进口超过12亿蒲式耳的粮食。同时注明美国在一战前三年每年要向欧洲出口近5亿磅的肉类产品(这个数据不包括猪肉产品),猪肉出口从战前的每年10亿磅增长为15亿磅;战前年平均向欧洲出口黄油450万磅,乳酪375万磅,炼乳1800万磅,而到了战后这一数据增长为黄油2700万磅,乳酪6600万磅,炼乳2.6亿磅。欧洲的资料则显示:战时超过50%的粮食来自北美。
同时战时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美国在1917年7月15日的报告中显示:“玉米粉上涨115%,面粉上涨110%,土豆110%,猪油81.5%,腌猪肉70%,猪排66%,牛后腿肉65%”,基本上1916年的粮食批发价格比1914年上涨超过100%。
以武器出口而论,按美国商业部的资料,一战时,仅仅1914年10月份英法两国就像美国订购了超过160万美元的军国,1914年当年对欧洲出口军火超过4000万美元,1915年这一数据快速上升为3.3亿美元,1916年上升至12.9亿美元。1913年美国的出口总额为25亿美元,到1916年达到55亿美元,工业生产值在1914年为249.2亿美元,到了1916年达到639.71亿美元。到后来协约国方面无力再支付美国的货款,只能通过对美国借款来购买美国的武器和物资,1914年美国向法国政府贷款1亿美元,到了1915年超过5亿美元,到了1917年,这一数字上升至23亿美元。
美国在二战参战前,已经将主要武器产量大幅提升,其中飞机年产量超过4万架,坦克年产量超过2万辆,火炮产量超过18万门,迫击炮产量超过1万门,机枪产量超过60万挺,步枪产量超过120万支,大型作战舰艇年产超过80艘,商船年产超过500艘,这些数字中除了迫击炮,都超过了当时的任何其他已经参战的参战国生产量,绝大部分都是出口给其它参战国的。
由于战争期间很多国家货币贬值,美国要求以美元或者其它硬通货进行交易,大量国家都是黄金等等支付美国的货款,以至于到了战争结束后,美国黄金储备全球储备量三分之二以上,还通过军舰换小岛等计划从英国手里换取了不少岛屿,还为美元确立了霸主地位。
⑵ 一战成神宣传曲叫什么
My Songs Know What You Did In The Dark (Light Em Up)
⑶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宣传画
http://www.cctv.com/program/tsfx/topic/geography/C14942/20060404/images/100349_2.JPG
欢呼的英国海回军答
⑷ 第一张一战传单是什么意思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 协约国和同盟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已经从以往的战争经验中直观地感到, 为了动摇敌方的军心和士气, 应当在军事打击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心理宣传。而20世纪初以内燃机为动力的飞机、印刷机等现代交通和传播工具的发明与应用, 恰好为实施传单心理战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手段。于是, 伴随着战场上硝烟的升腾, 一场传单心理战也相应展开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第6天, 即1914年8月9日, 法国空军就向因在普法战争中失败而割让给德国的洛林地区投下了第一份传单<<告阿尔萨斯- 洛林人民书>>。法国人在传单中宣称, 他们一定要在这次战争中将阿尔萨
斯和洛林夺回来, 以雪43 年前割地求和之耻。传单还鼓动当地居民立即行动起来, 配合法军开展收复失地的斗争, 以便使阿尔萨斯和洛林早日返回祖国的怀抱。这份突如其来的传单在当地引起了强烈的震惊和轰动。
为什么传单心理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初露锋芒却旋即遭到交战双方的普遍禁止呢? 日本宣传心理战专家池田德真指出, 这主要是由于军方机械、呆板地恪守某些战争法规所致。因为根据1907年在海牙签订的陆战条约附件--陆战规则第22条规定, 交战者选择害敌手段的时候, 不得享有无限的权利!。在各国的将军们看来, 向敌方大量散发欺骗性、煽动性的传单, 就是一种应当被禁绝的 害敌手段!, 与真枪实弹的战争并不般配。协约国军队统帅部甚至认为, 在战争中散发传单是懦弱无能的表现, 是卑鄙的伪君子行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伊始, 无论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的军事领导者, 都把注意力集中在 流血永远是胜利的代价上, 对传单作为一种心理战武器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 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在有
些国家, 不但不允许有在战争中使用传单的想法, 甚至对打算这样做的人往往加以无情地讥讽和嘲弄。
⑸ 一战宣传语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事记
1914年6月 斐迪南大公遇刺,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索。
1914年7月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1914年8月 德国向俄、法宣战并入侵比利时。英国向奥匈帝国和德国宣战。
1915年5月 意大利加入同盟国。
1917年4月 美国参战。
1918年3月 俄、德国签约停战。
1918年9月 协约国开始最后的进攻。
1918年11月 德国签约停火,大战结束。
⑹ 一战故事
英德官兵共度圣诞
1914年12月7日,英国大主教提出一个建议:为前线作战官兵提供一个临时间隙,以庆祝圣诞节。这个建议很快得到德国方面的积极响应,双方官兵家属和朋友也在为他们能过一个充满爱意和欢乐的圣诞节而努力。家属和朋友们准备了信件、圣诞卡和包裹,包裹里面塞满了温暖的衣物、食物、香烟、药品。为了增加前线圣诞节的气氛,他们甚至还制作了小小的圣诞树。
在欢庆圣诞节时,德军比英军表现出了更大的积极性,他们作了充分的准备。圣诞之夜,德军官兵把他们用蜡烛精心装饰的圣诞树拿出来,放在堑壕的矮墙上。数百点烛光映红了堑壕,照在官兵们兴奋的脸上。英军官兵也看到了这些光亮,但是他们搞不清德国人究竟在做什么。英国的监视哨向他的上级报告了这一异常情况,得到的命令是:可能是骗局,不要开火,要密切监视他们。随后,英军官兵听到了德国人庆祝圣诞节的声音。参战的陆军中尉肯尼迪回忆说:“圣诞之夜,对面堑壕的歌声和欢笑声飘向我们,我猛然听到一个德国人在大声喊叫:‘英国人圣诞节快乐!’这时,我们才意识到德国人正在尽情地欢度圣诞之夜,情绪立即受到感染。一个英军士兵高喊:‘你也是!’随后,双方一起唱起了圣诞颂歌。”
另一个英军士兵回忆道:“当我们唱完歌时,他们所有的人都鼓起掌来。这的确是一件非同凡响的事:在战争中,两个敌对国家的士兵,唱着同样一首圣诞颂歌。”发生在圣诞之夜的动人故事,在圣诞日这天仍然继续着。德军士兵在堑壕中对着他的敌人高声喊道:“托米,你过来看看我们!”名叫托米的英军士兵则回答:“不,你到这里来吧!”
在很多地方,双方主动派出代表在彼此阵地之间的“无人地带”进行谈判,达成这样的协议:如果你们不开火,我们也不开火。人们纷纷爬出堑壕,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互相握手,彼此交谈,祝贺圣诞快乐,好像是多年的老相识。他们说笑着,交换香烟和纪念品,观看亲人和朋友的照片。许多士兵见到了渴望见到的敌人。休战期间,英德双方还共同为阵亡者举行了安葬仪式。他们把双方阵亡者的遗体抬到“无人地带”,整齐地摆放在一起,然后举行一个简短的仪式,寄托他们对死者的哀思。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休战期间,英德双方官兵在“无人地带”进行了多场足球赛。其中一场球赛是由一个英军士兵制作了一个简易的足球,在人数和时间均无限制的情况下开始了比赛。双方队员兴致盎然地奔跑在宽阔的“赛场”上,直到这个球被铁丝网扎破而泄气为止。此次比赛英军以3比2获胜。
由于圣诞节休战是非官方的、无组织的,因而不同地方的休战时间也不相同。短的不到一天,长的一直延续到1915年元旦。然而,战争毕竟是战争,它并不因为前线官兵的友好而结束。1917年,英德双方的对峙局面开始动摇,1918年,对峙局面被彻底打破,德国战败
⑺ 想知道这条手链是什么牌子的(一站到底宣传片中女主持人戴的这款)
这个宣传片是《一战到底》的主持人吧?
⑻ X战警 第一战宣传片的音乐属于什么类型的
电子,具体流派是Drum&Bass,但风格不好强烈定义,类似曲目可以参考:
DJ Thunderbolt - Peace Was Never An 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