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简述肝炎病人的健康指导
语言宣教 利用对患者进行各种护理工作时宣教。如给患者测生命体征、静脉输液、做各种基础护理及探视患者等时机,边工作边与患者交流、宣教。根据不同层次的患者和护理工作所需时间的长短,宣教的内容、时间有所差别。
2.2 书面方式 患者入院时,发给“肝炎健康教育”小册子,供患者阅读。在科室开办肝炎健康教育专栏,定期更换宣教内容。
2.3 护理查房 通过个案护理等业务查房,将健康教育内容贯穿、融入。患者及家属感觉受益匪浅,并能很好的配合。
2.4 工休会形式 让肝炎患者自带板凳,集中学习,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做宣教。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收到较好的效果。
3 健康指导内容
3.1 入院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主管的医生、护士,请假离院、卫生、探视制度及如何使用床边呼叫器等。嘱患者要遵守医院的消毒隔离制度,不互串病室,不与他人共用物品,减少陪人,防止交叉感染。
3.2 心理指导 由于肝炎患者缺乏本病的有关医学知识,怕得了肝炎而受到周围人群的冷落,怕被领导知道而失去工作,怕转变为慢性肝炎而预后不良。另外,慢性肝炎患者因病情反复,经常住院,经济负担较重。常表现出易怒、暴躁、心情抑郁及焦虑,甚至会产生悲观厌世情绪。沉重的心理负担对疾病的恢复极为不利,易怒则伤肝。我们向患者讲解肝炎的一般知识,讲明消毒隔离的意义及方法,让患者了解肝炎的复发诱因,减少复发机会。使他们对自己的疾 病有较全面、正确的认识。及时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消除思想顾虑,增强治疗信心。
3.3 疾病知识宣教 由于患者缺乏本病的有关医学知识,同时被肝炎的病情反复波动困扰着,患者表现出迫切的求知愿望。我们应耐心向患者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教患者学会看几种常见的化验单。如:(1)生化检验报告单:检查肝功能的情况。较重要的项目有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2)免疫检验报告单:检查甲胎蛋白是否升高。(3)抗原抗体的检验:检查乙肝两对半的情况。
告诉患者及家属,化验单有标明正常值,可以对照。如有异常,在项目旁边有向上、向下的箭头标明。对乙肝两对半的“大三阳”、“小三阳”、出现“抗体”、两对半阴性时应打乙肝疫苗针等详细讲解。
4 传播途径知识的指导
4.1 甲、戊型肝炎的共同点 均经粪-口传播,有季节性,可引起暴发流行。虽病人的血液、唾液也有传染性,但以粪便的排毒大,排毒时间长,故粪-口是甲、戊型肝炎主要传播途径。粪便污染水、蔬菜、食品、手、用具等均可引起散发或暴发流行,一般日常生活接触常为主要的传播方式。如污染水源或食物则可引起暴发流行。
4.2 乙、丙、丁型肝炎的共同点 主要经血源传播,无季节性,为多发性。乙型肝炎的表面抗原可通过各种体液排出体外,如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乳汁等,但由于乙肝病毒颗粒在不同的体液,出现的频度不同。因此各种体液的传染性相差很大。其中以血液、精液、月经和阴道分泌物传染性较大。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1)围产期母婴传播。(2)医源性传播:经血源、被污染的医疗器械传播,医患之间的传播。(3)性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
5 消毒隔离措施的指导
甲、戊型肝炎为消化道隔离,时间最少1个月。乙、丙、丁型肝炎为血源隔离。应酌情延长隔离时间。患者的牙刷、剃刀,毛巾不可与家人共用,不将咀嚼过的食物给儿童吃。患者的食具、用具应与他人分开,食具可用1000mg/L含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或煮沸30min消毒,或使用消毒碗柜。做到饭前便后洗手。衣物可用具有消毒杀菌作用的洗涤剂浸泡清洗,患者用过的书报、被褥等可在烈日下曝晒4~6h消毒。地面、厕所、物体表面等可用含有效氯消毒剂喷洒、擦拭。同时,关好纱窗,消灭苍蝇、蟑螂。加强个人卫生。
6 药物应用的指导
6.1 输液药物的指导 使用肝安注射液不可太快,可引起恶心、呕吐,应维持在20滴/min左右。使用古拉定、凯西莱药物时,个别患者可出现皮疹。如液体输入太快,会发生输液反应。护士调整好滴数后,患者不可私自调速。
6.2 注射干扰素的指导 (1)规格:干扰素分100万、300万、500万IU,注射前要认真查对,以免用错。(2)剂量及用法:要根据医嘱使用。特别是出院后,坚持按医嘱用药,不随意增减或停药,以免影响疗效。(3)第1天使用干扰素,会有发热、疲劳等不适。个别患者有头痛、肌痛、关节痛、食欲不振等。请患者不必惊慌。
6.3 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的指导 如吗啡、巴比妥类、氯丙嗪等对肝脏有损害,应禁止使用。告诉患者在外购买药物时应看清说明书,如注明有肝功能损害者慎用的药物,切不可乱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7 饮食的指导
(1)急性肝炎应给予适合病人口味的清淡饮食,流质或半流质,食欲好转后给予营养丰富食物。鼓励多饮水,以促进代谢产物及毒素的排泄,多吃水果与新鲜蔬菜,供给足量的维生素及碳水化合物(如糖食、谷类、面包、水果、豆类),极易消化饮食。(2)慢性肝炎应适当进食较多的蛋白质,避免过高热量的饮食,以防肝脏脂肪变性。不宜食过量的糖,以免导致糖尿病。可服用酵母、多酶片及山楂片等有助于 消化的食物,减轻腹胀。禁忌烟酒,因酒精中的代谢产物乙醇直接损害肝脏。(3)重症肝炎有肝昏迷前驱症状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以减少肠道内氨的来源。有腹水者应限制钠盐、水份的摄入,少食易产气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
8 休息的指导
(1)急性肝炎应强调早期卧床休息,待症状和肝功能明显好转或黄疸消退约1个月左右,可逐渐增加活动,但应避免劳累。患者卧床休息,可使肝脏血流量增加40%,有利于肝脏的恢复。(2)慢性肝炎宜采用动静结合的原则,活动期以卧床休息为主,静止期可从事力所能及的轻工作,适当进行体育活动。(3)重症肝炎更应强调绝对卧床休息,嘱患者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9 出院指导
(1)普及、宣传病毒性肝炎的预防知识,减少肝炎的发病机会。(2)强调肝炎彻底治愈的重要性,宣传肝炎迁延不愈对人体的危害。对休息、饮食、用药等问题给予具体指导,嘱患者按时复查,以便能对复发做到早期发现。(3)对慢性肝炎患者让其了解复发的诱因,如酗酒、劳累、不合理用药、不良情绪等,应尽量予以避免,以减少复发的机会。在病情稳定期,适当加强体格锻炼,增强体质。(9)如出现下列症状:厌食、疲乏、巩膜黄染,小便浓茶样等,请及时就诊。
❷ 2012年是第几个世界肝炎宣传日
2011年7.28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首个“世界肝炎日”
2012年7.28是第2个世界肝炎宣传日
❸ 2017年世界肝炎日宣传主题是什么
2017年7月28日是第7个世界肝炎日,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宣传主题是“消除肝炎”。版
在第六十九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了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总体目标,即在2015年数据的基础上将新发病毒性肝炎感染减少90%,慢性乙肝和丙肝治疗覆盖80%的患者,并将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死亡数减少65%。
❹ 为什么有关问肝炎的话题回答几乎是一样的
肝炎在婚姻法上是不允许结婚的,对下一代肯定会有遗传,不过遗传也不是100%,最好治愈后再考虑要孩子,
至于回答的问题都是一样的,是因为别人复制的答案,
❺ 什么是肝炎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它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
乙型肝炎无一定的流行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属散发。近年来乙肝发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fx120提醒您,避开流行区域、注意卫生习惯、居住条件、提高自身免疫水平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乙肝。
医学上肝炎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七种类型,其中乙肝是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本病遍及全球,临床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泻及腹胀,部分病例有发热、黄疸,约有半数患者起病隐匿,在检查中发现。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广泛存在于血液、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精液等处,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密切接触等传播,所以乙肝发病具有家族性。
但并不是每个感染病毒的人都会成为乙肝患者,这与患者感染的病毒数量、毒力和感染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免疫反应状态,也在乙肝病情和病程的转归上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后可能出现下面结果:不发病且产生保护性乙肝表面抗体、长期慢性无症状带毒者、轻度慢性肝炎、重型肝炎。
乙肝难以根治,治疗上目前没有特效药。所以乙肝应该从多方面综合治疗:1、要有克敌制胜的坚强意志,“怒则伤肝”,要保持愉快心情;2、病毒活动期患者必须卧床休息,等到病情稳定,转氨酶不升高时才能适当活动;3、乙肝用药如用兵,多则有害,少则无效,针对自己的病情,在专家指导下选择服用抗病毒药、调整免疫药、活血化瘀药、抗纤维化和促进肝细胞再生的药物,切勿有病乱投医滥用药;4、保持生活有规律,合理安排饮食,饮食以清淡为主。
乙肝难治,但是不难防。如果我们大家把好预防这一关,乙肝就并不可怕,乙肝的预防包括:1、广泛推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2、保持积极的心态与乐观的情绪,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3、了解和掌握乙肝病的一些防治知识,养成并坚持良好、科学的生活规律;4、合理调配营养与食疗,忌烟酒,少食油腻之物,避免便秘;5、注意起居和个人卫生,根据气温增减衣服,积极预防各种感染;6、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定期复查肝功能。
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如果身体抵抗力强,免疫功能正常,而且治疗及时,那么乙肝病毒会很快被清除,乙肝在急性期就能治愈。但一旦乙肝病毒没能及时清除,乙肝会转为慢性,病毒会长期携带,检查表现为乙肝抗原阳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乙肝病毒携带者。 如果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活动,复制繁殖,则可以出现临床症状,常见症状有:感觉肝区不适、隐隐作痛、全身倦怠、乏力,食欲减退、感到恶心、厌油、腹泻。病人有时会有低热,严重的病人可能出现黄疸,这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延误治疗,少数病人会发展成为重症肝炎,表现为肝功能损害急剧加重,直到衰竭,同时伴有肾功能衰竭等多脏器功能损害,病人会出现持续加重的黄疸,少尿、无尿、腹水、意识模糊、谵妄、昏迷。 慢性乙肝患病日久,会沿着“乙肝-肝硬化-肝癌”的方向演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乙肝三部曲”,所以患乙肝后应采取治疗措施,并定期检查身体。
如何正确认识乙肝治疗效果的判定标准
许多患者认为只有“大小三阳全部转阴”才是乙肝治疗的唯一目的。其实,这种观点是非常不正确的,也不符合目前乙肝治疗的实际情况。比较客观科学的疗效判定标准可分为以下几种:
(1) 临床治愈血清学生化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等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不论其病毒学标志如何,均可视为临床治愈。
(2)降低传染性在临床治愈的基础上,经治疗e抗原和血清HBV DNA (乙肝病毒基因)阴转或病毒复制呈明显下降,此类患者血中无完整的病毒颗粒,故传染性极低。肝脏损伤相对较轻,对于招工、升学及妊娠应无明显影响,可进行正常的社会活动,但应坚持复查,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下述情况之二,则应积极治疗:血清HBV DNA转为阳性;肝功能异常,有明显临床症状;e抗原阳转有明显肝脏纤维化倾向或早期肝硬化迹象。
(3)病毒清除表现为血清中表面抗原阴转,血中及肝脏组织的HBVDNA检查均为阴性。且追踪观察一年以上无复发;但乙肝病毒的彻底清除仍是尚待解决的问题,国前尚不能以此作为乙肝治愈的唯一标准。
(4)抗体的转阴。抗体的出现反映机体对病毒的反应性,一般而言,抗体的产生与治疗有关,而杭体的消失与治疗无关,随着抗原的消失,其相关的抗体会自然阴转。抗体阴转的速度因人而异,也与抗体种类有关。如e抗体自然阴转时间较短,而核心抗体在体内维持时间可长达十数年。涸此,只要血清学检测表面抗原、户抗原为阴性,血清HBV DNA阴性,不论其一种抗体或几种抗体阳性,一般无治疗指征,可定期观察。当然,若表面抗体阴性,可接种乙肝疫茵,但接种剂量及程序与正常人有别,最好同时使用佐剂。
谷丙转氨酶增高说明什么
病毒性肝炎 这是引起谷酸丙氨酸转氨酶,简称谷丙转氨酶(CPT)增高最常见的原因。各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CPT均可增高,但升高幅度与肝脏损伤程度不成正比,绝不能以CTP数值的高低来判断病情的轻得。
中毒性肝炎 多种药物和化学制剂,如红霉素、异烟肼、保泰松等都可引起CPT升高,停药以后,CPT很快恢复正常。
肝硬化和肝癌 肝硬化、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患者的CPT常常高于正常水平。但有的患者GPT指标变化不明显,此时,可以加测血液中其他酶类和甲胎蛋白,同时B超或CT检查也有助于鉴别诊断。
酒精中毒性肝病 许多研究表明,酒精中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脂肪肝患者CPT水平增高,但脂肪肝患者同时伴有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的增高。
胆道疾病 胆囊炎、胆石症等急性发作时,患者CPT指标也可升高,但都同时伴有发热、腹痛、黄疸、胆红素升高等症状,在炎症控制后,CPT可降至正常。
心脏疾患 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时CPT水平升高,但升高程度不如COT(谷草转氨酶)明显。
其他某些感染性疾病 如肺炎、结核病等也可出现CPT的升高,但这些疾病都各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借助于一些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又称HBV)引起的,HBV存在于乙肝病人的血液、汗液、唾液、月经、乳汁及泪液等分泌物中。与乙肝急性期和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期时病人的上述体液及分泌物接触后,HBV进入血液中即可传染上乙型肝炎。
HBV进入血液的主要途径:
①母婴垂直传播:我国现有HBsAg阳性者约1.4亿人,其中85%通过母婴传播。垂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蔓延和高发的主要原因。也有少数为父婴传播者。母婴传播主要是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
②血液或血制品传播:被HBV污染的血制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输给受血者,多数会发生输血后肝炎,另外血液透析、肾透析时也会感染HBV。
③医源性传播: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牙钻、内窥镜、腹腔镜等)均可传播HBV。
④家庭内密切接触:主要指性接触、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如同用一个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有受HBV感染的可能。HBV可通过破损粘膜进入密切接触者的体内。
⑤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HBV污染,如浴池、剃刀等均可传染HBV。
预防措施
首先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国内十分重视,自80年代起HBsAg阳性孕妇出生的婴儿均普遍注射乙肝疫苗。通过20年的努力,上海市出生的婴儿HBsAg携带者从9.8%降至0.5%。因而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国不久将来HBsAg 携带者将会明显降低,乙肝完全可以预防。其次严格筛选献血员,确保医用血液及血制品不被污染。
最后要加强对乙肝病人的治疗,慢性活动性乙肝首选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应加强卫生常识普及宣传,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通过上述各种措施,相信不久的将来,乙肝病人将大大大减少。
消灭乙肝关键在于预防,乙肝病毒传播的途径概括起来有二个方面:
经血传染:如输入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在热带、副热带的蚊虫以及各种吸血昆虫,可能会传播乙肝病毒。
母婴传播:孕妇是乙肝带原者,通过产道直接传染给新生儿。
体液传播:如医疗器材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引起传染。性接触的传播。与乙肝患者或带原者长期密切接触如: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会造成污染而传染乙肝。
乙肝的检测指标“两对半”,其检测方法技术成熟,简便易行,价格低廉,又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能说明很多临床问题,因此在各级医院都广泛开展了“两对半”的化验。人们约定俗成地给这“两对半”5项指标排了个队,依次为HBsAg(乙肝表面抗原)、抗-HBs(乙肝表面抗体)、HBeAg(乙肝e抗原)、抗—HBe(乙肝e抗体)、抗—HBc(乙肝核心抗体),然后老百姓又将第一、三、五项阳性(即HBsAg、HBeAg和抗-HBc)称为大三阳,将第一、四、五项阳性(HBsAg、抗-HBe、抗—HBc)称为小三阳。
“大三阳”的意义如何呢?我们就从这三项阳性指标来进行分析。首先是HBsAg阳性。一般提示体内有乙肝病毒存在,现在正被感染;HBeAg阳性是乙肝病毒的复制指标,提示乙肝病毒正在体内活跃复制,病毒含量较多,传染性相对较强。抗抗—HBc的阳性意义不大,只提示曾被乙肝病毒感染过,现在体内也许有病毒,也许没有。所以综合起来讲,“大三阳”的含意是有肯定的乙肝病毒现症感染,病毒正在活跃复制,病毒数量较多,传染性相对较强。
应当指出的是, “大三阳”只能说明体内病毒的情况,而不能说明肝功能的情况,不能说明肝损害的严重程度。有人误以为“大三阳”就是肝损害很重的意思,这是错误的。肝损害的严重程度只能通过化验肝功能,作B超等检查来确定,而与病毒指标的某一项或几项阳性没有必然的联系。
1、什么是乙肝?简要发病机理是什么?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HBV本身对肝脏无明显损伤,主要通过人体的免疫应答造成肝细胞损伤,HBV感染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如果机体免疫反应正常,可以清除感染的病毒而痊愈;免疫反应不足以清除病毒,病毒可持续存在,成为慢性乙肝。
2、乙肝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避免感染乙肝?
主要传播途径有三: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传播。乙肝不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工作、吃饭等一般不会传播乙肝,完全没必要谈肝色变。
避免乙肝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注射乙肝疫苗,与乙肝患者接触应注意避免皮肤、粘膜的破损。特别提醒: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消毒不彻底,也可能引起乙肝的传播。
3、新生儿免疫是我国乙肝预防的重点
在中国,乙肝病毒感染绝大多数始于幼龄期,特别是母婴传播。婴幼儿因缺乏自我保护、皮肤娇嫩易破更容易感染乙肝,同时因免疫功能不完善,更容易转为慢性。据统计,幼龄感染者中90%发展为慢性,而成人感染者中仅5-10%转为慢性,所以抓好新生儿免疫是目前解决乙肝的根本办法。
我国政府自2002年12月起,已经把乙型肝炎疫苗纳入新生儿计划免疫,每年用上亿人民币为新生儿免费提供乙型肝炎疫苗。目标是经过两代人的努力(约50年),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由1992年的10%下降至1%以下。乙肝免疫的重点在农村,从卫生部现有资料估计,我国城市乙肝接种率已达90%,农村约40%,还有太多的工作需要去做。
4、如何预防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的主要传播方式。女性孕前检查HBV-DNA,最好在DNA阴性时考虑怀孕。HBV-DNA阳性母亲的孩子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越早越好,并程序注射乙肝疫苗,成功率约95%左右,应及时检查是否产生抗体;DNA阴性母亲的孩子可以只注射乙肝疫苗,保险起见也可以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目前对母亲是否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尚有争议,不作常规推荐。
父亲为大三阳或小三阳但DNA阳性者,孩子出生时也建议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避免出生后密切接触传播。
5、慢性乙肝患者是否可以结婚、生育?
绝大多数乙肝患者在肝功能稳定、病毒不复制的情况下可以结婚、生育,对方应该注射乙肝疫苗并产生保护性抗体,女性乙肝患者尤其要注意预防母婴传播。对于症状严重、肝功能明显异常的慢性患者,暂不宜结婚,应积极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结婚。
6、乙肝的常规检查及意义?
乙肝五项:是诊断乙肝感染的基本依据,HBsAg(+)提示感染了乙肝病毒,但不提示病毒复制及传染性;抗HBs(+)表示有保护性抗体,对乙肝有免疫力,注射乙肝疫苗及自然感染痊愈后都可产生抗HBs;HBeAg(+)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提示有传染性;抗HBe(+),一般情况下提示乙肝病毒低复制或不复制,少数情况下结合DNA检测明确是否存在病毒变异;抗HBc提示感染过乙肝;抗HBc-IgM(+)提示病毒复制。
HBVDNA阳性提示病毒复制、有传染性。目前DNA应该采用PCR定量检测,灵敏度高但假阳性率也高,DNA一定要到大型、正规医院检测以避免误差。
肝功能:转氨酶尤其是ALT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标志;血清总蛋白分白蛋白和球蛋白,白蛋白下降提示肝细胞损害,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常出现白蛋白减少而球蛋白增加,A/G比例倒置。
B超:肝脏影像学检查,对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腹水、肝癌都有一定的提示和诊断作用。
以上结果应该由专业医生综合分析,不要盲目猜测。
7、饮食、生活注意事项:
饮食方面主要是戒酒、避免辛辣刺激食品,一些如“不能吃鸡肉、羊肉、海鲜”的说法多无科学依据;避免过度劳累,远离化学毒素,慎用药物尤其是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肝功异常、病情活动时要注意休息,饮食清淡、营养均衡。
8、慢性乙肝的治疗:
目前慢性乙肝的治疗尚是世界性难题,没有特效药可以根治,所以市场上一切宣传“治愈乙肝”、“大小三阳转阴”的药品、疗法都是彻头彻尾的骗子,要注意鉴别,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你的上当会助长欺骗的社会风气。
到正规的医院寻求专科医生诊治,制定适合你的治疗方案,并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饮食起居、乐观的心理状态是治疗的有利因素。
2003年1月15日,国家工商总局、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关于规范医疗广告活动,加强医疗广告监管的通知》,包括乙肝在内的11种疾病的医疗广告暂不准发布,所以凡是涉及到乙肝的广告均属违法!
乙肝如何治疗才能避免失败
目前被国内外专家公认的疗效确切的抗乙肝病毒药只有α干扰素和拉米夫定,国内近年又推出了苦参素。其他几种抗乙肝病毒药如单磷酸阿糖腺苷、膦甲酸钠等,虽有一定的抗乙肝病毒作用,但因副作用多等原因,临床应用不多,有的在国外已被淘汰。评价抗乙肝病毒药的标准首先是有效(抑制和杀灭乙肝病毒),其次是副作用小,病人可以长期应用。然而,符合上述条件的药物还不多,所以,从医生到病人都要珍惜现有的抗乙肝病毒药物。慢性乙肝是个非常复杂的疾病,即使应用了抗乙肝病毒药,治疗也可能失败,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条。
适应症不妥
不管干扰素还是拉米夫定,都有严格的适应症,不是所有的感染乙肝病毒的人都能应用。这两种药共同的适应症是慢性乙肝病人,转氨酶升高达正常值上限的2~10倍,肝脏炎症反应明显者。这时病人正处于“免疫清除期”,即体内的免疫功能启动,对乙肝病毒发起围剿和清除,此时应用抗病毒药助一臂之力,效果显著。在“免疫耐受期”,转氨酶正常或少许超过正常值,肝脏炎症轻或无,例如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免疫功能对乙肝病毒“熟视无睹”,这时应用任何抗病毒药也是枉然,对此,干扰素、拉米夫定的效果极为有限。
如果适应症选择准确,疗效会明显提高,选择不当,滥“干扰”、“滥抗毒”,不但不能收到满意疗效,还会挫伤病人的治疗信心,或对抗病毒治疗产生抵触情绪,并制造“抗病毒无效论”,影响乙肝病人正常用药。
抗乙肝病毒药物有局限性
慢性乙肝并非用上干扰素或拉米夫定就万事大吉了,更不是用药后一定会康复。其实,抗乙肝病毒药都有其局限性,目前所有抗病毒药都对乙肝病毒复制的原始模板(cccDNA)无效,一旦停药,乙肝病毒就很快以cccDNA为模板继续复制,结果大量新生乙肝病毒又猖獗起来,造成肝病复发。医学家们指出,如坚持长期用药,最大限度地压制体内病毒的复制,再加上自身的免疫功能参与,方可最终将病毒清除,患者才有可能康复。
慢性乙肝病人的用药,必需消除速战速决、一蹴而就的观念,要有长期用药的准备。“速效论”是假话,不能相信。
抗乙肝病毒药的另一个局限性为病人对其“应答率”不是100%(应答指病人用药后HBeAg转阴,抗-HBe转阳,HBVDNA转阴,转氨酶正常),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应答率”在40%左右,而远期应答率仅为30%左右。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时,用药1年,HBeAg转阴率不到20%,发生抗-HBe转阳者仅15%左右,尽管HBVDNA转阴率高达96%~100%,但HBeAg不转阴或抗-HBe不转阳,就易于复发。因此,我们既要看到抗病毒药的有效性,也要了解其局限性,正确认识这些药物,不能因其“局限性”而弃之不用,也不能因其“有效”而盲目乐观。
药物的毒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抗乙肝病毒药也有毒副作用,这又往往因人而异。应用干扰素除可引起流感样症候群之外,还可引起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也有脱发、抑郁等情况发生,有时因为毒副作用使治疗受挫。拉米夫定有时可引起胃肠道反应。
乙肝病毒变异
慢性乙肝是个复杂多变的疾病,在抗病毒药物作用下和人体免疫压力下,病毒常常发生变异,这可导致治疗失败。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也经常波动,出现反复,这不一定归咎于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另外,慢性乙肝病人的免疫功能失调,在治疗中可发生“混合感染”,如乙肝+丙肝,乙肝+丁肝,乙肝+甲肝等,或乙肝合并脂肪肝,有时又因滥用药、饮酒等,使病情复杂,治疗更困难,这都不是抗病毒药的过错。分析和找到失败原因再采取措施,仍然会取得疗效。
在应用抗乙肝病毒药过程中,要细致观察,多方分析,抗乙肝病毒药不是“万能灵药”,其他药物如抗肝纤维化、调节免疫功能方面的辅助用药也是非常必要的。治疗乙肝失败,不能否定抗病毒药物,大家也不可苛求抗病毒药。乙肝治疗学发展至今,最大的进步是确立了抗病毒为主的综合治疗战略,如果不去抗病毒,就要走回头路,千百万乙肝病人将无所适从。当然,对抗病毒药的不足,科学家早已察觉,现在正深入研究和开发更有效的抗病毒药,应当说前景是乐观的。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19020.html
❻ 肝炎是否可以治好
有时肝炎已发展成如此严重的疾病,肝脏移植是唯一的治疗方法。这是一种复杂的外科手术,涉及用供肝替换失败的肝脏。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完成肝移植,但因为涉及很多风险,所以这是最后的手段。
对于某些类型的肝炎来说,未来是光明的,因为科学家正在努力改进现有的治疗方法,并开发新的药物,如抗病毒药物,更有效地防止肝细胞中的病毒复制。在病毒性肝炎的情况下,一些病毒确实对抗病毒治疗有反应,在某些急性病例中不需要药物。获得适当的治疗很重要,因为肝炎控制得越快,肝脏就会越好。
(6)肝炎宣传内容扩展阅读
某些类型的肝炎,如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等急性病毒形式,是自限性疾病,这意味着身体免疫系统最终将能够摧毁导致该疾病的病毒,自限性疾病通常不会发展为慢性病。除了控制恶心和疼痛等支持疗法外,很少需要药物治疗自限性肝炎。然而,通过多休息,避免饮酒和服用治疗症状的药物,许多人在几周后完全康复。
医生经常结合使用不同的抗病毒药物来更好地对抗病毒。例如,干扰素治疗通常可与其他抗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或利巴韦林联合用于丙型肝炎感染者,药物组合本身比单一药物具有更强的治疗效果。与干扰素类似,副作用可能很严重,然而这种联合治疗的成本相对合理。
❼ 肝炎应该怎样预防
〈1〉甲型肝炎:是经消化道(粪-口途径)传播的肠道传染病,完善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控制传染源首要的是及时对患者做出正确诊断,及时隔离和治疗?甲型肝炎患者自发病之日起,至少需要隔离40天,与甲肝患者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45天?托幼机构内有甲型肝炎流行时,应暂时停止接纳新入托的儿童,除对已患病的孩子进行隔离治疗外,其他所有入托的孩子都应进行医学观察?饮食行业从业人员?保育员等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肝炎病人立即调离工作岗位?治疗后观察6个月,经各方面检查确定已经痊愈者,可恢复原来工作?搞好环境卫生,加强饮食?水源和粪便管理?消灭苍蝇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甲型肝炎是典型的“病从口入”的传染病,水源?蔬菜?食品?用具被带病毒的粪便污染可引起流行?对于个人来讲,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不吃生冷不干净的食物,特别是在吃水产品时,一定要煮熟煮透;不到卫生条件差的饭馆?饮食摊点就餐,实行分餐制;饭前便后或接触病人后用流动水洗手等?病人的衣服?用具?玩具?分泌物和排泄物都要进行严格消毒,以免造成流行?接种灭活和减毒甲肝疫苗可有效保护易感者?对于曾密切与患者接触者,特别是儿童,应在1周内肌注丙种球蛋白?
〈2〉乙型肝炎:母婴围产期传播,经血液?血制品和被污染的医疗器械以及通过以性接触为主的密切接触是乙肝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因此,乙型肝炎的预防也应采取下列相应措施?加强献血员和血制品的管理,防止输血后肝炎的发生?应用敏感的检测方法筛查献血员和血及血制品,乙型肝炎患者和病原携带者不得献血,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血制品不许出售和使用?未经筛检的全血或有潜在危险的血制品绝对不能用于临床治疗?医疗单位要认真做好输血后肝炎的监督检查,记录每个病例的全部供血者,并将可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名单通知血库,以提醒注意?提倡无偿献血,杜绝“卖血”现象,能大幅度降低包括乙型肝炎在内的各种经血传播的传染病的发生?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推行一次性注射器,防止医源性传播?医疗和预防注射都应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各种医疗器械和用具,如采血针?针灸针?手术器械?划痕针?探针?内镜?口腔科器械等均应一用一消毒?患者的血液和其他各种体液必须严格消毒处理,以免污染医院的设备和器械?吸毒者,特别是静脉吸毒者一定要严格戒毒?防止以性传播为主的密切接触传播?配偶或性伙伴是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时,健康一方应接种乙肝疫苗,待产生保护性抗体后再行性生活,才比较安全?性交时戴避孕套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预防方法?调查表明,家庭?托幼机构?学校和军营内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通过日常生活的密切接触有可能导致病毒传播?因此,这些家庭和机构中的成员应普遍接种乙肝疫苗,并应将抗原阳性者分班或分室隔离?
阻断母婴围产期传播?妇女如为乙型肝炎患者或病原携带者,特别是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阳性者,在怀孕前应积极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抑制或清除病毒,减少或杜绝母婴传播的机会?婴儿出生后立即接种乙肝疫苗?若母亲是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阳性者,婴儿出生后6小时内先注射一次乙肝免疫球蛋白(BHIG),然后按程序尽快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保护易感人群?目前我国接种乙肝疫苗的主要对象是新生儿?学龄前儿童,其次是同乙肝患者和病原携带者密切接触者(尤其是性接触者)?医疗卫生工作人员?需要输血或血液透析的病人等?
〈3〉丙型肝炎:的传播方式与乙型肝炎相似,所以预防方法与乙型肝炎基本相同,只是目前尚未研制出能在易感人群中广泛接种的丙肝疫苗?丙型肝炎的主要预防措施是加强对献血员的管理,倡导无偿献血,严格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医源性传播?对献血员的筛查包括丙肝病毒抗体?丙肝病毒核酸和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检测,检查结果阳性或异常者不得献血?
〈4〉丁型肝炎:是一种缺陷病毒,需要在乙型肝炎病毒辅助下才能完成复制过程?因此,丁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只能在HBSAg阳性者的身上发生,预防方法也与乙型肝炎相同?对献血员进行HBSAg检查可明显减少输血后丁型肝炎的发生?广泛接种乙肝疫苗,消除HBSAg携带现象是避免和控制丁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措施?需要提醒的是,HBSAg阳性的人不要与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混合感染者密切接触,以免染上丁肝病毒?
〈5〉戊型肝炎:经消化道传播,预防措施与甲型肝炎相同?主要是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预防策略,包括广泛的卫生宣传教育,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对水源?食品?病人和粪便的管理?强调饮水卫生,防止水源污染,提倡喝开水?不喝生水等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庚型和丁型肝炎病毒经血传播,预防措施与乙肝和丙肝相同?己型肝炎病毒经消化道传播,预防措施与甲肝?戊肝相同?
❽ 世界肝炎日的介绍
世界肝炎日为7月28日,第一届世界肝炎认知日宣传活动定于2004年10月1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其主题是“与你同行(YouHaveCompany)”,主要目的是向公众、医务界、政府人员宣传有关丙型肝炎的预防、筛查和治疗知识。7月28日是已故诺贝尔奖得主巴鲁克·布隆伯格的诞辰日,为纪念这位乙肝病毒发现者,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5月决定,从2011年开始将每年的世界肝炎日从5月19日变更为7月28日。
❾ 7.28世界肝炎宣传简报怎么写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zc2ODEzMQ==&mid=208420947&idx=1&sn=#rd
可参考这个。
❿ 世界肝炎日的历届主题。
世界肝炎日定位每年的7月28日,即是今天就是世界肝炎日。为了预防乙肝的广泛传播,世界卫生组织从2011年始而定的这个节日。
世界肝炎日每年都有一个主题,今年的肝炎日主题为:准确认识乙肝,拒绝人格歧视。
历年的乙肝主题是:
2011年7月28日是第一个被世界卫生组织官方认可的世界肝炎日,也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第四个疾病日,主题为“这就是肝炎“。我国“世界肝炎日”的宣传主题是”认识肝炎,科学防治”,旨在让更多人认识到肝炎危害,引起重视。
2012年7月28日世界肝炎日的主题在延续了2011年世界肝炎日主题“这就是肝炎……(This is hepatitis…)”的基础上推出了新的核心信息,即“肝炎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遥远(It's closer than you think)”。我国“世界肝炎日”的宣传主题是“积极行动,共抗肝炎。”
2013年7月28日世界肝炎日主题"这就是肝炎,了解它,面对它”。我国“世界肝炎日”的宣传主题是“肝炎早预防,健康更主动”。
2014年7月28日第四个世界肝炎日主题"重新思考,肝炎这一沉默的杀手”。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确定宣传主题为:“战胜肝炎,从我做起”。号召大家关注自身健康,通过接种疫苗、早期筛查和规范治疗等措施,战胜病毒性肝炎。
2015年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第五个“世界肝炎日”,宣传主题是:战胜肝炎,从我做起。我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世界肝炎日”主题确定为“抗击肝炎,预防先行”,副标题为“疫苗接种好,铸就健康路”。
2016年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第6个“世界肝炎日”,宣传主题是:“了解肝炎,立刻行动”。我国的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世界肝炎日”主题确定为“爱肝护肝,享受健康”。
数百万人患有病毒性肝炎,更多人则有被感染的风险。大多数患有慢性乙肝或慢性丙肝的人没有意识到,他们一直是病毒的携带者。因此,肝炎在这部分人身上发展成严重的慢性肝脏疾病的风险极高,而且他们可在不知不觉中向其他人传播病毒。每年约有一百万人死于与病毒性肝炎相关的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肝硬化和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