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红色经典小故事50到100字 急急急!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儿童团团长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在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受刑后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在二人帮助下,她于1936年6月28日深夜逃出哈尔滨,朝抗日游击区的方向走。 伪骑警队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她们乘坐的马车,赵一曼再次被捕。敌人反复折磨了她一个月,她只是怒斥敌人:“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 赵一曼负伤被捕解到哈尔滨后,日寇和伪满的警察头目立即对她进行审讯。此时,她伤口不断流出的鲜血湿透了棉衣,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负责审讯的日本特务恼羞成怒,竟用竹签从她的指甲缝中钉进去,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使她几次昏死过去。日寇将她送到医院,伤势刚好一点,日寇又在病床前审问,赵一曼依然坚不吐实,日寇拳打脚踢,她的伤口再度
❷ 红色经典人物故事
1、刘胡兰的故事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
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2、金色的鱼钩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
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3、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著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著。
4、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
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5、百岁将军孙毅的传奇故事
2003年7月5日,德高望重、声闻遐迩的老将军孙毅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旅程。他活了整整100岁。提起孙毅,在军界和青少年中无人不晓。年长的同僚称他“孙胡子”,年轻的军人称他“胡子将军”。
1920年10月,孙毅高小还没毕业,因为家庭生活困难,就离开家乡出去找事做。就在那个时候,他把自己原来的名字——孙俊华改成了孙毅。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就是取“杀敌为果,致果为毅”的意思。
❸ 东北抗日联军赵一曼被捕第几节
第26集
日军突袭赵一曼的游击队,在游击战中受重伤的赵一曼被日军抓住,其中一名汉奸认出了赵一曼的身份,他把此事报告给日军。血流不止的赵一曼被日军关押在牢里,日军为了抓活的,特意找了医生为赵一曼治病,赵一曼以让日军放了跟在她身边的卫生员小雪,否则她就不肯接受治疗。被放出来的小雪赶到珠河,她把赵一曼被日军关押的事情告诉冯仲云。杨靖宇做出攻击柳河的假象,目的是让邵本良前去支援部分日军。日军让邵本良带兵迅速赶来柳河,邵本良却怀疑其中有诈不肯上前,但日军坚持让他过来,邵本良只好服从命令。
半路上杨靖宇的部队发起攻击,邵本良的部队受损严重,但狡猾的邵本良以及日军头目再一次成功逃脱。赵一曼被日军带到哈尔滨市立医院救治,当时于芳琪正在帮章竟洲进行复健,两人没看到病床上的人还以为是一群汉奸来治病,章竟洲让于芳琪偷着下药杀死汉奸,于芳琪表示医生要救死扶伤不能害人。邵本良占领了一个百姓的当铺用做司令部,他计划着如何才能将歼灭杨靖宇的部队。
三源浦的百姓偷偷传信给杨靖宇,告诉他邵本良正在耍花招让他小心一些。于芳琪发现医院对这个新来的病人很重视,每天有汉奸在病房外把守,还特制药品给那人吃,于芳琪怀疑病床上的人不是汉奸,而是重要人物。于芳琪偷偷地溜进主任办公室,发现主任给那人吃的不是消炎药,而是是病症更加加重的药。
于芳琪越发地肯定病床上的人身份不容小觑,她溜进病房让正在打针的同事先停下,这时她才发现躺在病床上的人是赵一曼。在病房外巡逻的汉奸紧盯着里面的于芳琪,同事便帮于芳琪到门外把风。看着病床上奄奄一息的人,于芳琪突然想起来赵一曼没去打游击之前,跟她一起聊天的情景。于芳琪告诉同事这个药不仅不能治好病,还会刺激赵一曼的伤口,于芳琪特意配制了消炎药治疗赵一曼。
《东北抗日联军》是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集贤县委、八一电影制片厂、黑龙江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联合出品的抗战剧,由李文歧执导,王洛勇、成泰燊、刘威葳、史光辉、张秋歌主演 。
该剧讲述了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东北,东北人民奋起反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对日斗争的故事 。
该剧于2015年7月4日在央视一套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