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歼15舰载机图片
歼15舰载机图片的,你可以用网络一下去搜索相关军事论坛,查看歼15舰载机英姿飒爽的图片和雄姿
㈡ 求辽宁舰和 歼10,歼11或 歼15战斗机 高清图片
你去看一个视频,叫中国航母全CG 宣传片,不会叫你失望的。。。
㈢ 歼15航母起降全过程画面,身为国人你是否为此感到骄傲
是的。歼15航母起降的画面非常壮观,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中国的科技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㈣ 中国歼15介绍
“歼-15”是中国第一代舰载战斗机,也是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5是以T10K原型机为基础研制的一代国产舰载战斗机,其气动外形类似于苏联(俄罗斯)的苏33舰载战斗机。歼15是双发,双垂尾的重型战斗机,带鸭翼的三翼面气动布局,带有着舰拦阻钩,采用电传飞行控制系统,具有优异的机动性能。2009年8月31日上午,国产歼-15战斗机在沈阳成功实现原型机首飞。由于歼-15的性能参数目前仍处于保密状态,故不能对歼-15的具体性能作一评价。不过由于歼-15与歼-11B的 歼-15效果图(高山制作)特殊血缘关系,我们仍能大致推测一些歼-15的性能指标。 拥有可折叠机翼的歼-15在外形上与俄制苏-33非常相似。西方军事专家甚至曾将首架歼-15误认成是中国此前从乌克兰购得的T-10K。有专家指出,中国飞机制造企业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研制出歼-15舰载机,主要是因为他们通过T-10K掌握了此类战斗机的总体技术。同时,歼-15的问世还显示,中国人已解决了先前在折叠机翼方面遭遇到的难题。 歼-15由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制造公司研制生产。其前身就是中国从乌克兰购买的苏-33的原型机T-10K-3。从外观上看。歼-15采用了前置全动鸭翼,这是最典型的“侧卫”系列三翼面布局。而且在外形上,歼-15也颇为类似苏-33。从这点看,歼-15与苏-33确实颇有渊源。同时,在战机盘旋开始着陆时放下起落架后,清楚的展示出其立柱式前起落架。而且从外观判断,歼-15的起落架要比陆基歼-11B粗壮得多,强度也要高得多。这也是舰载机与陆基战机最大的差别。 T-10K-3与俄国现役苏-33还有一定的差别,如果中国真的如某些人所谓的纯粹“照抄”了T-10K-3,将面临无法预料的极大技术困难,歼-15项目绝不可能有目前如此快的进展。通过之前20年对苏-27系列技术的深入研究和摸索,以及自身技术能力的增长发展,中国技术人员积累了极为丰富坚实的技术基础。才能自行研制出歼-11B/BS这样优秀的中国版本。正是由于有如此深厚的基础,结合对T-10K-3的深入研究。中国才能在不长的时间里,迅速推出歼-15。说穿了,就算给沈飞一架“正宗”的苏-33,如果不是自身拥有深厚的技术基础,吃透“侧卫”系列的相关技术,想仿制都将无从入手。 国内网络推测,由于购得的苏-33验证机本身就不完善,所以歼-15只参考了苏-33验证机与上舰相关的部份,如:起落架结构、尾钩等等。之前曾有消息称歼-15继承了歼-11B的技术状态,所以歼-15实质上是歼-11B改,基本上用的都是歼-11B的技术,结构上,歼-15就是歼-11B的强化和折叠翼型,气动水平与早年不带矢量推力的苏-35(即苏-27M)相近。不过由于强度、减重和防腐的要求,应有更多的结构件使用了钛合金材料和复合材料。称歼-15是照抄苏-33是不正确的,除了外形基本上相同、以及均源自T-10/苏-27的血统以外,两者基本没有可比性。可以推测,歼-15在战力上必然超过苏-33。 首先,两者尽管在外观上高度类似,但依然存在一些差别。例如,苏-33的尾部着舰钩是外置式。而歼-15则是在尾部两个发动机间,有一个内置式的尾钩舱,这也是目前已知的歼-15在外观上与苏-33最大的区别。而且两者前至鸭翼的外形也有细微差别。歼-15鸭翼比苏-33要尖锐些,而且后掠角也更大。该机的整体升力系数要比苏-33大,加上一定的机体减重效果,舰上起飞的载重量比起苏-33有明显进步。从对比照片上看,歼-15的翼展比苏-33小,机翼折叠的位置不同,襟翼也不同于苏-33,增升效率也不同,具体参数尚不得而知。 从航电角度看,歼-15由于研制时间比苏-33晚20多年,加之中国飞速发展的电子工业技术,歼-15遥遥领先于俄军现役的自用版苏-33将是不争的事实。也正是由于航电系统严重落后,才导致苏-33在作战能力上远不如美国的F/A-18E-F和法国的“阵风”,甚至不如中国自行生产的歼-11系列。在航电系统上,估计歼-15基本继承自歼-11B和歼-11BS。座舱火控系统实现了全数字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玻璃化”座舱。包括一具国产新型平显、两块国产大型多功能彩色液晶显示矩阵和三块中型多功能彩色液晶显示矩阵。整个座舱内只保留了极少数作为备份用的机电仪表。当然,由于是海军用舰载机,歼-15的航电与歼-11B相比,肯定会有相当区别。例如,肯定会增加与舰载起降环境,以及海洋作战环境相关的设备,如自动着舰引导装置等,在这方面肯定会比歼-11B更复杂。而且目前的歼-15只算基础,后期随批次的改进会很可观。 此外,考虑到海洋作战复杂而苛刻的环境要求,歼-15的机舱内肯定会继承歼-11B所装备的,目前国产最先进的座舱综合环境控制系统,用来保证舱内环境的舒适性以减少飞行员的疲劳度。此外,歼-11B和歼-11BS上已经运用的国产最新型头盔瞄准显示系统,以及综合了国产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和激光陀螺仪等的国产新型综合导航系统,和新型机载综合光电/电子自卫/电子战系统等也会得到应用。 有网络评论认为,歼-15与歼-11B在航电系统方面,最主要的差别是在机载雷达方面。歼-11B采用的是是国产新型1471数字化脉冲多普勒多功能大型机载火控雷达系统。该雷达系统是目前已知的中国空军最先进的战斗机用大型机载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对空目标最大探测距离达到350公里,可以同时跟踪20个目标并同时引导主动雷达制导超视距空空导弹攻击其中威胁最大的6个目标,具备良好的对地(海)面探测能力和对地面地形的多普勒波束锐化扫描/地图适时测绘功能,而且具备极强的抗干扰能力。估计歼-15很可能采用了与新型歼-10B和歼-11BS类似的,国产新型数字式有源相控阵雷达。该型雷达在2007年通过技术评审验收,目前正逐步交付一些重点部门。当然,也不能排除歼-15的早期型号继续沿用歼-11B的脉冲多普勒的可能性。但该雷达的海军版肯定会比空军版更强化反舰能力和对海能力。 基于海军对海攻击的特殊需要,歼-15的机载雷达肯定会更强化对海搜索和反舰导弹制导能力,将拥有更高的探测精度和探测距离,以及更强的抗海面杂波干扰能力。此外,风挡右侧安装有歼-11B上装备的目前中国国产最新型量子阱红外光电前视探测装置,其技术已经达到了目前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该系统综合了国产最新型红外/热成像探测仪和激光测距器,可根据目标的红外辐射源搜索、探测和跟踪空中目标,当飞行员目视观测可见目标时,用于确定可见目标坐标、测量距离,并完成瞄准空中和地面目标的任务。当该系统探测受到气象条件如云雾影响时,战机的机载火控雷达将自动接手进行探测。左侧则是可收放的空中受油管。 与中国兄弟相比,俄制苏-33在航电系统上要落后将近20年。苏-33的雷达是陆基苏-27的N-001机载雷达的改进型。与苏-27使用的原版雷达相比,增强了对水面目标的探测能力,同时还增加了使用空-舰导弹或空对地制导武器器的能力。苏-33采用的N001雷达对空作战模式明显落伍,不具备多目标同时截击能力,空-面模式下,只具有简单的对海作战模式,可以控制反舰导弹攻击中型以上水面舰艇。与歼-11B的中国造1471机载雷达相比,无论是探测距离,还是抗干扰能力以及综合多用途作战能力上,都有巨大差距,更不如中国新型机载国产新型数字式有源相控阵雷达。 同时,苏-33座舱充分展现了“苏联风格”,布满了老式机电仪表。右上角有一具单色多功能显示器,可以显示雷达和红外系统得到的信号图形。唯一比老式苏-27优越的,是采用了当时比较先进的平视显示器。在人机工效方面远不如采用玻璃化座舱的歼-15。苏-33拥有一具早期型号的头盔瞄准具,可以和火控系统以及风挡前的光电探测装置实现交联,用来控制大离轴的R-73近程空-空导弹。它的光电探测装置与早期苏-27是同一型号,作用距离和功能都不如歼-15上的中国新型产品。 至于操纵系统,歼-15应当和歼-11系列、歼-10系列以及歼轰-7A重型战斗轰炸机等国产新一代机型一样,使用了中国目前最先进的国产全权限数字式三轴四余度电传飞控系统。该系统是中国在中国完全自主研发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性能比原型苏-27使用的俄制模拟式电传飞控系统在技术上领先一代,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将极大的提高了歼-15的操作灵活性和机动性。当然,由于是舰载机,起飞和控制要比陆基战机复杂得多,因此歼-15的操纵系统肯与陆基战机有很大差别,尤其是在最核心的飞控操纵软件上差别更大。歼-15的火控雷达、操纵系统和航电火控以及电子战等系统,很可能和歼-11歼-10系列以及歼轰-7A重型战斗轰炸机等国产新一代机型一样,通过光纤网络或数据总线构与新型大容量高速智能化中央计算机交联,构成一个整体开放式航电网络系统,这比俄制苏-33要领先整整一代。 按照沈飞改进歼-8系列的作风,歼-15在气动外型上同歼-11B相比没有太大变化。由于此前成功的研制出了纯国产的歼-11B和歼-11BS,因此歼-15肯定会大量采用了已经服役的国产歼-11B和歼-11BS上的成熟技术。而这将是他与苏-33的重大区别。 由于诞生时间比苏-27晚了20多年,歼-11B在机体材料上有巨大进步,使用了大量复合材料。而歼-15由于是舰载机,强化后的机体结构势必增加重量。因此为尽可能的减重,歼-15充分继承歼-11B的优点。在不影响机体整体结构强度和抗海洋盐雾腐蚀等前提下,为减轻机体重量大量采用了中国自己研制的最新型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和钛合金。复合材料主要使用在主翼和全动平尾上,同时还在机翼、边条、进气口和尾翼前缘增加了不导电材料。灵云认为,大量使用复合材料,主要是为尽可能的减轻机体重量,提高敏捷性和载油量。而且可以提高战机的雷达隐身性。 俄制苏-33的机体由于诞生时间早于歼-15二十多年,受技术条件限制,大量采用的是金属材料。虽这样然保证了坚固,却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机体重量,而且十分不利于隐身性。因此,歼-15的机体重量肯定要比俄制苏-33轻。这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意味着,歼-15可以携带更多的燃油和载荷,航程、作战半径和载弹量势必要强于苏-33。另一方面,在发动机动力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更轻的歼-15的机动性和敏捷性也会超过苏-33,因此其近距离格斗能力也会强于苏-33。而且歼-15的隐身性肯定会强于苏-33。当然,由于舰载机要强化机体结构,势必会导致重量的增加,所以歼-15很可能会略重于陆基的歼-11B。为了强度和减少起飞重量,载弹量和载油量会略有下降,但雷达和火控会增强在对海方面的能力。F/A-18空重10810干克,起飞重量15740千克(空战),22328千克 (对地攻击),最大起飞重量25401千克;F-35C隐身舰载机最大着舰重量为18750千克;歼-11B空重1570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237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33000千克;苏-33空重1700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2994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33000千克。歼-11B的空重是F/A-18的1.45倍,苏-33的空重是F/A-18的1.57倍。歼-15的空重最好只有歼-11B的70%,即10990千克,与F/A-18的10810干克相当。若歼-15可比歼-11B轻30%,则从机动性上来看歼-15较F-35C有一定优势,因为F-35C的空中机动性能显然不如歼-11B,而重量更轻的歼-15显然机动性较歼-11B更胜一畴。若歼-15机载雷达与F-35C相当,就能对F-35C构成一定威胁。
㈤ 海军最新高燃宣传片已发布,宣传片中都有哪些内容
海军宣传片中有很多亮点,也出现了很多新式装备。
(1)首先就是我国的海军已经成立72周年了,我国海军已经从一无所有,逐步走向深蓝的大海,并在大海上驰骋,扬我国威,保卫祖国海域不受他国侵害。
(2)也讲述了我国海军的发展过程,从1949中国海军在白马庙成立,海军发展到现在,以前的小艇打大舰的无奈已成为了历史。1983年我国首台核潜艇还有很多问题,发展至今问题已经全部解决 。2017年我国首款自主研发的航母山东舰正式下水,我国开启双航母时代。这些成就都体现了我国海军从一无所有到现在的强大。
这次海军发布的高燃宣传片,体现了我国海军经历72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强的作战能力,已经完全能够胜任保卫国家的重任,不过我们也不能骄傲自满,我国海军虽然发展迅速,但与第一强国美军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我也期望我国终有一天,我国的海军可以与美国分庭抗礼。
㈥ 对于歼15航母起降全过程细节震撼画面,你有什么想表达的
我国的国力日益强大。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加,在世界上的话语权也越来越重了,我感到很骄傲。
㈦ 国产歼10战机官方宣传片
我这有迅雷连接
mms://nv.sina.com.cn/news/2007/01/05380950.wmv
这是中央电视台的报道
mms://nv.sina.com.cn/news/2007/01/05690948.wmv
都是迅雷下载
我已经下过了,绝对能用
㈧ 歼15首次舰上起飞详细报道
歼15战斗机在航母成功进行首次短距滑跃起飞,
2013年6月29日,歼—15舰载战斗机在辽宁舰进行短距滑跃起飞。李 唐摄
记者从海军有关部门获悉:3日上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顺利完成预定科研试验和训练科目,返航停靠青岛某军港。辽宁舰自6月9日出海以来,在为期25天的舰机适配性海上试验和训练中,组织歼—15舰载战斗机完成了多人、多架次舰上连续起降训练,成功进行了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驻舰飞行训练和首次短距滑跃起飞,我国首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和着舰指挥员通过了航母资格认证。
辽宁舰海上试验和训练期间,海军精心组织歼—15舰载战斗机飞行指挥与保障作业流程演练、飞行员着舰技术恢复性训练,扎实打牢舰上飞行基础,随后集中进行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驻舰飞行训练,在母舰开展转运作业、机务保障、油水气电保障、飞行讲评等工作,驻舰期间多名飞行员驾驶歼—15舰载战斗机进行了多架次舰上飞行训练,舰载战斗机飞行指挥与保障作业流程得到全面验证,人、机、舰运转顺利,母舰平台和舰载机实现深度融合,表明辽宁舰已经具备了搭载舰载战斗机的能力,为航母完成后续训练等任务奠定了基础。
歼—15舰载战斗机舰上105米短距滑跃起飞是这次试验和训练的一项重大突破。6月29日,在陆地无法进行短距滑跃起飞模拟训练的情况下,飞行员克服心理压力,按照相关技术要求,科学把握入板速度,准确控制飞机姿态,所有飞行员短距滑跃起飞均一次成功,使辽宁舰多个起飞位放飞舰载战斗机的能力得到验证。7月1日,向5名飞行员和着舰指挥员颁发了航母资格证书和证章。自此,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具备自主培养舰载战斗机飞行员能力的国家。
㈨ 中国歼-15的研制背景是怎样的
歼-15战斗机的原型是同为沈飞设计制造的歼-11B战斗机与T-10K-3验证机,而T-10K-3即为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在苏-27的基础上研制的单座双发舰载战斗机。
苏-33“海侧卫”战斗机,是一架由俄罗斯苏霍伊公司所开发生产的单座多用途舰载机。由于苏-33是由苏-27战斗机所衍生出来的舰载机种之一,因此延续了苏-27的北约代号,被称为侧卫D型。
苏-33于1985年5月首次飞行。据称歼-15融合了国产歼-11B与俄罗斯苏-33的技术。此前有消息声称,俄罗斯与中国的关于首批购买2架苏-33战斗机部分议案已于2006年签署。但由于中国可能不会再大批购买,而导致谈判破裂。另外,据称早前中国曾向乌克兰购买了一架T-10K-3飞机,它是舰载战斗机苏-33、更确切地说是T10K的批量生产型号状态。毫无疑问,正是该机将成为中国专家的研究重点。
显然,T-10K-3具备的可折叠机翼,中国专家将从其身上“借鉴”所有设计和技术理念。以上外界关于苏-33的猜测被认为是中国获得舰载机技术、并作为歼-15技术基础的主要渠道,并认为中国已经获得的苏-33相关技术已被用于歼-15,但中国官方对此未予证实。
2009年10月12日,美国《航空周刊》官方网站(aviation week)刊发题为“中国突现航母”的文章,文中还配备有三张图片,并称中国某地的一个大型楼顶平台上出现了直-8直升机和挂载导弹的“侧卫”战斗机,旁边正在建设一座航空母舰的主要上层建筑。文章首先说,中国人的雄心或许从赋予其“航母舰载机联队”一种空舰打击的角色开始,至少从一种海军型“侧卫”战斗机的实物模型这种表象上就能看出来。该模型被认为是歼-15方案首次公开亮相。
另据2010年7月的《汉和防务评论》报道,沈阳飞机公司在2009年10月完成了第一架歼-15试飞型原型机的生产,并从当年11月开始在沈阳飞机厂进行了折叠翼的收放等实验,目前正在等待试飞。该杂志称,歼-15是在俄罗斯的苏-33的试验机T-10K的沈飞停机坪上停放的歼-15原型机基础上仿制而来的海军航母舰载战斗机,外形酷似苏-33。在沈阳厂出现的这架黄色蒙皮的飞机已经使用了“歼-15”的名称,而且是沈阳厂自己生产的,计划今年开始试飞。之所以如此快速地能够仿造出苏-33,主要原因是中国从乌克兰获得了苏-33的原型机,厂方的消息来源称,从几次实验的情况看,机翼折叠的技术问题已经解决。
媒体报道
2009年8月28日,《中国航空报》刊登标题为《为了那份庄严承诺—中航工业沈飞某重点型号攻坚纪实》的纪实文学。该文中称:“他们,就是为某重点型号默默奉献的中航工业沈飞人,20个月,600多天,他们书写了型号研制生产的又一个奇迹。‘军令状’下打造型号研制新模式2008年初,某型飞机系统发图结束,全面进入实质性研制生产阶段。5月6日,中航工业沈飞召开‘某工程动员会暨军民机科研生产任务军令状签订大会’,公司总经理罗阳与公司26家基层单位签订了全面完成今年军民机研制任务军令状。
7月8日,罗阳签署了‘关于确保完成某型飞机研制任务令’,这是自沈飞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任务令’的形式落实责任、明确任务。‘任务令’上赫然写道:公司强令要求,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任务目标和节点,按照已经制定的项目赶工计划不折不扣地执行。……在中航工业沈飞的一份总结报告中,对于型号攻坚,用了‘披荆斩棘’一词,回望型号研制生产走过的路,这个词用得一点都不夸张。当飞机缓缓推出厂房、一飞冲天的时候,亲手缔造了它的沈飞人,一定会热泪盈眶。”由于此前沈飞公司一直在生产歼-11系列战斗机,故该消息中的“某重点型号”被外界猜测为与歼-11相关的新型战斗机,也即歼-15舰载战斗机。
2009年9月11日,美国“国际战略与评估中心”网站刊登理查德-费舍尔的文章,分析了中俄军用航空领域相对位置的新变化。文章称,2009年9月份早期在中国互联网上流传有沈飞新战斗机类似苏-33的说法,或者叫做歼-15并在8月底首飞。由于当时风传中国海军将引进苏-33战斗机,所以该消息并未受到重视。
关于歼-15广泛引起注意的消息首发于澳大利亚空中力量杂志博客网站。该网站2010年2月17日发表题为“中国秘密的隐形战斗机部队”的文章,称中国的歼-15战斗机于2009年8月31日成功进行了首次试飞。文章还猜测说,预计歼-15将部署到目前正在大连进行最后装配的“瓦良格”号航母上。俄罗斯先进的且被证明很实用的涡扇发动机AL-31F,是其动力设备的第一选择。与外界所知甚少的歼-15最相近的美国战斗机是F/A-18C“超级大黄蜂”。有消息称,歼-15已于2009年8月进行了首飞。
迄今为止,中国官方仍未证实歼-15的存在。除少数来自于网上的目击报告外,关于目前唯一可能证实歼-15的官方消息如下:“2010年1月26日下午2时30分,中航工业副总经理耿汝光,项目办主任吕杰一行在强度所所长孙侠生、副所长兼总师强宝平、党委副书记孟凡君等有关人员的陪同下,来到该所耀州试验基地,就某型飞机首飞前全机静力试验情况进行现场检查指导。耿副总一行首先听取了强度所所长孙侠生关于某型舰载型飞机全机静力试验情况的工作汇报,所长孙侠生、副所长兼总师强宝平详细地回答了有关问题。接着,耿副总一行在孙所长等陪同下来到试验现场,观看了某型飞机首飞前最后一项全机静力试验全过程。当试验成功后,耿副总一行向三方参试人员表示祝贺并和参试人员合影留念。”其中的“某型舰载型飞机”,即被认为是歼-15。
关于中国海军可能列装歼-15的消息来源于《军事世界画刊》2010年第4期的文章《中国海军航空兵未来选什么战斗机》。该文中,中国著名试飞员徐凌勇称:“……时下,针对海军航空兵作战需求,新研一款海军型三代战斗机从研制周期上看基本不可行,选用现有国产三代战斗机进行改型是唯一可以选择的方案。国产三代战斗机在设计理念上注重空空作战、电子战环境以及空面攻击的综合作战效能,具有较强的空空攻击和自我防卫能力,而在空面攻击能力方面,由于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和功能强大的综合火控系统,只要加挂先进的空海攻击武器,就能成为一架性能优良的海上作战飞机。针对我国海军航空兵装备的现状,由于飞机装备数量大大少于空军,因此在飞机选项上不宜采用多选的方案,而应充分论证选其优,这样对于装备维护和作战使用都是有好处的。……对于海军型下一代战斗机的研制,应当在借鉴国外经验的情况下,结合我国兵工科技实力和海军作战需求认真开展项目的研究。同时,在现有三代机技术较为成熟的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继续等下去,适当装备海军型三代战斗机,并在训练中不断提升海军航空兵。”该文被认为是中国即将列装歼-15的官方消息。
另据《中国航空报》报道:“(2010年)4月2日,中航工业副总经理李玉海到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公司考察重点型号研制进展情况,并组织召开现场工作会。李玉海强调,重点型号研制时间紧迫、形势严峻,全线参研单位要加强管理、扎实工作、燃烧激情,坚决实现研制节点目标,再创型号研制新辉煌。李玉海指出,去年经过厂所军各方的全线拼搏,重点型号研制取得了突出成绩,得到了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高度评价和军方的多次表扬。……中航工业沈飞、中航工业沈阳所等参研单位在会上表示,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加强团队合作,发扬拼搏精神,坚决守住型号研制关键节点。”其中“重点型号”被认为是歼-15。这也是关于歼-15的最新消息。
2010年7月3日,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7月号刊登了平可夫文章题为《歼-15舰载战斗机开始试飞》的文章。该文称:网络上公开了若干张歼-15的起飞图片,其中一张起飞图片明显看到前翼,尽管是模糊的图片,要伪造这样的模糊照片,是非常困难的。可以确信,歼-15是苏-33不折不扣的克隆版。众所周知,苏-33的前起落架为双轮设计,支架笔直,从图片上判断,歼-15同样具备了这样的特征。雷达罩的涂装有所不同,试飞期间的歼-11B的雷达罩颜色为黑色,歼-15采用灰色。这样的区分是必要的,因为雷达的机能不同,作为海军型战斗机,歼-15的雷达必须追加空对舰武器的界面。尚不清楚第一架歼-15是否安装雷达,首架测试机主要用于飞控试验。而台湾“中广新闻网”同月26日也转述《汉和》的文章称,在乌克兰的技术协助下,沈阳飞机公司已经成功仿制苏-33战斗机,并将其命名为“歼-15”,预计这种战斗机将会部署在解放军的航空母舰上。
《汉和防务评论》在报道里指出,在沈阳厂出现了折叠机翼、外形酷似苏-33的原型机,就是原来被西方误认为是从乌克兰获得的那架T-10K 03号机,但这架黄色蒙皮的飞机已使用“歼-15”的名称,而且是大陆自产的。去年11月间,沈阳飞机公司就进行了歼-15的机翼折叠收放试验,目前正等待试飞。与之相对,成都飞机公司提出过在歼-10基础上发展双发舰载机的方案,但未获实行。
据美国环球战略网2010年7月7日报道称,中国自2001年以来便开始研制歼-15舰载机,据信是俄罗斯苏-33“Falcon-D”的复制机型。首架歼-15原型机据称已于2009年8月31日进行了首次试飞,且由中国研制的WS-10涡轮发动机提供动力。据称中国目前正在俄制苏-27战斗机(即歼-11),且不想大宗订购苏-33,仅想采购两架用以“评估”。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拒绝对华出售苏-33战斗机。
不过,中国仍从乌克兰得到了苏-33战斗机。据称,歼-15战斗机的首个原型机已开建两年,且已在过去几个月里进行了首飞。这一发展令俄罗斯方面颇为不满。俄罗斯航空专家公开抨击歼-15战斗机,并对中国工程师复制苏-33战斗机关键性能的能力表示怀疑。因为过去中国在复制俄罗斯军事技术的过程中曾出现多次失败,所以这一问题的答案尚待分晓。不过,鉴于中国在应用国外技术方面已有大量经验,所以歼-15战斗机的性能可能至少可比肩苏-33战斗机。与此同时,俄罗斯本身已开始逐步停止使用苏-33战斗机,尽管首架歼-15原型机据称已于2009年8月31日进行了首次试飞,且由中国研制的WS-10涡轮发动机提供动力。
美国环球战略网2010年8月17日刊发题为“中国海军飞行员激增”的文章,对歼-15及其飞行员等事宜做了一番评论,文章说,在航母舰载机方面,中国勇敢而有决心,俄航空专家曾嘲笑歼-15,对其性能表示质疑,但是,中国人拥有大量“获取”国外技术的经验,歼-15或许会证明它是一款至少不会逊色于俄制苏-33的舰载战斗机。文章提到,五年多以来,中国已经在发展一款俄制苏-27的航母舰载机版,称为歼-15。其实已经有了一款俄制版本,那就是苏-33,当俄罗斯意识到中国正在“非法”复制苏-27(歼-11)、并拒绝大批量订购苏-33(仅仅想得到两架作为“评估”使用)时,便拒绝向中国出售苏-33舰载机;中国最后从乌克兰获得了一架苏-33,在1991年苏联解体时,乌克兰从中继承了一些该型战机的遗产。
首架歼-15舰载机的原型机已在两年前开始建造,而拒信,过去几个月来,该机已经进行了首飞,俄罗斯方面对该舰载机的发展并不感到愉快,俄航空专家曾公开嘲笑歼-15,对中国工程师能否“复制”苏-33真正的性能特色表示质疑,当中国在过去复制俄罗斯军事技术时,俄方的上述情形很常见,但是,中国人拥有大量“获取”国外技术的经验,歼-15或许会证明是至少不会逊色于苏-33舰载机。今年早些时候,谷歌地球显示出一个中国的空军基地内,正在搭造“施琅”号航母飞行甲板的模型,在这里,中国航母的舰载机飞行员们将开始训练大难度的降落航母任务技能。
据Avionews网站2010年9月报道,虽然中国目前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其并不愿意放弃生产物美价廉的仿制品。文章指出,目前中国正在打造仿制版俄制苏-33舰载机,即歼-15战机。预计,该型战机有望于2013年服役。该项目进一步加剧了中俄两国的紧张关系。在提及中国歼-11B战机与俄制苏-27战机的相似之处时,莫斯科智库战略和技术分析中心的分析家马克西姆·皮亚都什金说:“这款中国战机只是配备国产电子设备的俄式设计”。除歼-11B战机之外,报道称,有望于2013年服役的歼-15舰载多任务战机的“灵感”是来自俄制苏-33战机。
㈩ 歼15航母起降全过程细节震撼画面,网友对此有何评价
歼15战机的首次航母起降,是在2012年11月。截止到目前,中国歼15已经在航母上进行了近6年的飞行训练。
在起降全过程细节公布之后,网友们纷纷表示:厉害了,我的国!第一次公布如此全,如此细节的记录,不仅表现出我国作为大国的自信,而且还把我国军队科技强军,实事求是的良好形象公布于众。网友们在激动自豪的同时还不忘表示:俺们也想投身于军营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