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写乐山大佛的一段话,要写外貌,动作,神态和想像。
四川乐山市的乐山大佛是举世无双的一座雕像。
大佛的嘴巴很长,长得让你想象不到;有33米呢!它的头高14.7米肩宽24米,连眉毛都长得很,竟然有5.6米!它的耳朵真是招风耳,长整整有7米!单是脖子就有3米长,比我们两个孩子的身高还要多.它的脚板很宽,一边脚板就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呢!全身与兵马俑的一号俑坑差不多大。
大佛由唐代僧人海通法师发起建成,其目的是消减水患,造福于民.大佛开工于唐玄宗开初年公元713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也就是公元803年.相传海通法师不辞辛劳,广募善款之后,曾有官吏强行逼索,法师宁愿被剜去双目,也不愿屈服,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建佛善款。
乐山大佛不仅起誓雄壮,而且风景如画。
大佛的正前面是岷江,微风吹来,让人神清气爽.岷江的水真绿啊,绿得象一块碧玉 ;岷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象一面镜子,把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树林都倒映出来了,太阳光照到水面上,水面依旧是风平浪静的、纹丝不动的,阳光又反射到大佛的身上,大佛就象披着一件闪闪发光的袈裟.近看大佛,只见大佛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它的眼睛慈祥地凝视着远方,好象在乞求上天保佑好人一生平安。
乐山大佛被世人称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这句话形象地概括出了乐山大佛气势磅礴的特点.尤为奇特的是远眺大佛的时候,它又象一个卧佛,游客从岷江对岸眺望,只见巨佛身姿分明.仰天长卧,其壮美堪称天下一绝!
❷ 乐山大佛有何价值
乐山大佛是现存世上最大的石刻佛像,坐落在岷江边的凌云山,倚山凿成,临江危坐,高与山齐。山与佛浑然一体,宛如天成。古人有诗如此形容大佛的宏伟气势:“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在此合流。激流汹涌澎湃,江水一泻千里,浩浩荡荡有如万马奔腾;惊涛拍岸,地动山摇,江河之威气吞万里,令风云变色。
在一片惊涛骇浪前,在一片震耳欲聋声中,凌云山凭空突出,大佛有如横空出世,从天而降,有石破天惊、凌驾天地的磅礴气势:面对滔滔流水,稳如泰山,静若处子,又像是慈航普渡,指引世人!此情此景,全然不觉江河之威,已不闻激流雷鸣之声,天地一片肃静,弥漫着一股无形的神秘的氛围,汹涌澎湃的波涛和辽阔壮观的三江,更加衬托出大佛无比安详与庄严!
的确,乐山大佛距今已足千年;更诚然是民间艺术的难得精品,千年风霜并没有对它造成太大的损害,神态依旧栩栩如生,眉目仍然清晰可辨,令人惊叹古工程的壮美!而岁月的烟熏更令大佛弥漫着一种神秘的美感和一种不可抗拒的吸力,令观者无不心折,无不为之倾倒!
据史书记载,在唐初有高僧海通法师,有感三江水患不断,百姓苦不堪言,便四处化缘集资,在三江汇流处开凿一尊巨佛,欲以佛法化江河暴气,保万民世代平安!不料有一贪官闻信欲霸占佛资,海通法师为拒贪官甘愿自挖双目。虽然斯人已逝,但其高风亮节千载之下仍是气冲牛斗!幸喜虽有贪官在前,却有清官在后,其中有两名官员对大佛修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于是大佛的修建从民间自发性开始得到官方的扶持与参与!
❸ 大概几年前有一首常在四川电视台播放,作为旅游宣传片的背景音乐。宣传片的主要介绍四川的四大景色,九寨
是不是航拍的 有邛海 巴中 邓小平故居 都江堰这些景点的航拍? 背景音乐是雅尼的tribute ?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I4MDQ4ODQ4.html
❹ 风云电视剧的外景是在乐山大佛拍摄的吗”
风云电视剧的外景是在乐山大佛拍摄的。
风云电视剧的外景拍摄地点是乐山大佛景区和乐山东方佛都,在拍摄风云电视剧时孙兴留起时下流行的小寸头,还染成了金黄色,下巴上还特意留了一撮小胡子。
两只耳朵煞有介事地别着两只银色耳环,还板起面孔饰演一个令江湖中人闻之色变的高手。同时日本的资深演员千叶真一,因在剧中演的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开玩笑说:等这部剧播出后我来中国,希望不会被人扔石头。
(4)乐山大佛宣传片扩展阅读:
《风云》故事和特效的结合处理得颇为流畅,全片均以蓝布景和特制的实景为基础拍摄,加入大量丰富中国特式场景设定和忠于原著的服饰。
而特技处理方面,将现代化的视觉画面与香港飘逸轻灵的武侠传统完美结合;将本土文化、电脑特技、扎实武打和影像语言等四者糅合,人物、情节与特效完美合一,创造了全新的武侠世界。
把握好了故事的方向,让技术为内容和人物服务,这尤其是需要特效实现的奇幻题材成功的前提,最大限度地将平面的漫画语言立体化为声光影像,忠于又高于原著的创作出自己的风格。
❺ 《壮哉,乐山大佛》!
发源于川北大雪山的岷江,带着大量的雪水,滚滚南下。当它进入成都平原,来到乐山城下,已经是一条水面开阔的大江了。在这里,它同波涛汹涌的大渡河、水流急湍的青衣江汇合。就在这三江汇合的地方,安坐着一尊世界上最大的佛像——乐山凌云大佛。
这座佛像凿于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鸾峰临江一面的崖壁上,和乐山城隔江相望。它面对着滚滚东流的江水,体态雍容,神态自若。
初到乐山的人,看到这尊佛像,都会不约而同地喊出:啊,好大的佛像呀!
这尊雄伟的佛像高七十一米,数十里外都可以看到。他的头长十四点七米,宽十米。头顶上每一个螺髻都可以放上一张大圆桌。他的耳长七米,耳朵眼里可以钻进两个人。他的脚背宽八点五米,可以围坐一百多人。他比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最高的立佛要高三倍,比外国的一些资料误认为是世界最大的阿富汗巴米安大立佛要高出十八米(巴米安大立佛高五十三米)。乐山凌云大立佛真是大得惊人。游人们在瞻仰它的时候,莫不对我国古代的雕塑师们在设计和塑造这尊佛像时所表现出来的伟大的魄力和高度的智慧,表示赞叹和钦佩。
这座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年(七一三年),由凌云寺的海通和尚发起造像,工程一度中断,直到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八0三年),才由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完成,历时九十年。
在当时只有简单工具的情况下,凿塑这么大的佛像,如果没有愚公移山般的坚韧精神,恐怕连想也不会去想的。
令人惊异的是,在没有科学仪器的情况下,古人是用什么办法保证它的各个部分之间比例适当、体态匀称的呢?还有许多问题,如大佛是怎样设计的?有多少人参加雕塑活动?整个工程由谁指挥,是怎样指挥的?工程延续了几近一个世纪,参加工程的指挥和操作人员肯定换过了好几拨,他们是怎样达到预计要求的?这些,现在已经很难找到完满的答案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工程的总负责人(可能就是海通和尚)不但很有魄力,而且有很高的艺术素养和科学知识,还有很强的组织能力。
细心的游人会发现大佛的两耳和头颈后面,凿有纵横的排水沟,一场大雨过后,积水很快就通过这些排水沟排走了,使佛像不致为雨水浸蚀。这座大佛,经过一千多年仍能保存完好,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这套科学的排水系统。
这尊大佛是我国珍贵的文物古迹之一,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大佛背靠山崖,面临大江。当游客们观赏了大佛,也游览了凌云山的胜景,就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呀!这里的环境多美呀,大佛的位置真是妙极啦!
大佛背靠的这座凌云山早在隋唐时候就是著名的风景区和佛教胜地。
凌云山并不高,它共有九个山峰,最高峰也不过平地拔起一百四十多米。但是,由于它峰峦错落,林木葱茏,俯视浩瀚三江,气势磅礴;远望峨眉三峰,历历在目,再加上各峰上建有寺宇,因此,一千多年前就受到人们的赞誉。宋代文人邵博曾赞美说:“天下山水之冠在蜀,蜀之胜曰嘉州,嘉州之胜曰凌云。”嘉州就是乐山。这几句话等于说凌云风景是天下最好的了。这种说法未免有夸大之处,但也绝不是毫无根据瞎说一通。古人还有“峨眉天下秀,凌云天下奇”之语,将凌云山和峨眉并列,视凌云为天下名山之一。
凌云山各峰上的寺宇,现在还存的有栖鸾峰的凌云寺和灵宝峰的凌云塔。凌云寺建筑规模颇大,大佛就凿于离寺门不远的崖上。在这里凭栏看佛,可以仔细观赏大佛头部各个部位的细微之处。在这里拍照也只能拍下大佛的头部。要想给它拍个全身照,只有坐船到江心才能做到。从这里还可以沿一条凿于悬崖边上的陡直小路,下到大佛的脚边,这条路又窄又险,胆小的人往往不敢举步。
因为大佛凿于凌云寺前,所以大佛也就称为凌云大佛;而凌云寺也因有了这尊大佛,而被人们称为大佛寺。凌云山有了大佛,山更增色;大佛在凌云山上,大佛也就更出名了。游凌云山主要是瞻仰大佛,而只有游览了凌云山才能更好地领略大佛的奇妙之处。
凌云山周围还有东坡楼、竞秀亭等亭台楼阁。东坡楼也叫东坡读书楼,在栖鸾峰峰顶。宋代著名文人苏东坡不但在这里读书,还常和友人们举杯畅饮,山崖上就刻有“苏东坡载酒时游处”的题字。山上还有很多汉崖墓,有的崖墓深达十多米,周围有精细的雕刻,里面还有陶俑之类的陪葬品。这是四川特有的古迹。在凌云山曲折幽深的山径上漫步,树木茂密,花香鸟语,泉水淙淙,到处都有古迹,确实十分迷人。
和凌云山毗邻有一座乌尤山,两山间隔一水,有吊桥相通,和凌云山合成一个完整的风景区。山上有乌尤寺,建筑顺山势设计,曲折高低,玲珑雅致,别具一格。除了佛殿以外,还有旷怡亭、听涛轩、尔雅台等精巧的建筑。当游人看了大佛,游罢凌云山,过吊桥,登上乌尤寺时,莫不连声赞赏这里风景佳妙。凌云、乌尤这片美丽的游览区,自从乐山文管所恢复以后,修复工作就大力进行。在修复工作中,给大佛洗了一次澡——把他身上的积土和长出的树木清除掉;乌尤寺内还搞了一个内容相当丰富又有地方特色的出土文物陈列室。凌云山风景区又逐渐恢复了它应有的秀色。一些外国朋友到这里游览以后,预言乐山必将成为对世界游客颇具吸引力的名胜地区。(何礼荪)
❻ 乐山大佛三次显灵有何科学依据
就是一种噱头,让大家觉得神秘,吸引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