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陕北碗托宣传片
这个首先得采风 拍素材,然后编辑才可以得,你可以找个广告公司,帮你做一个
② 陕北民歌如何走出陕北成为全国性的
全国性,没有哪个地方的民歌能得到多大的普及,陕北民歌在众多民歌中算好的,普及度,大众的熟知度,喜爱都非常不错,阿宝,王二妮在星光大道上的表现也带动了陕北民歌的发展。我看过一次民歌大赛,里面的歌手大多唱的都是陕北民歌,作为陕北人已经够自豪了,就拿那些大明星来说,他们的歌也不一定是每个人都喜欢,民歌作为一种艺术,一种传统文化,值得保护和传承,但是又有多少歌手能唱出那个味道,有些人连黄土高原,连农村都没去过,在舞台上谈唱陕北民歌,谈自己的感受。本身就变了味道,越来越商业化了。
但是商业化是难以避免的,也能促进民歌的发展。
个人觉得,1.得到中央文化部,宣传部,文明办等的支持,地方上相关部门必须全力支持,只有政府支持了,才好说
2.好多新一辈子的年轻人都不喜欢唱民歌,听民歌了,做好宣传工作是必须的,年轻人喜欢才有发展的希望嘛,支持陕北民歌创新,但尽量不要改变本身的味道,
3.其实好多农村种地的,打工的也有好多唱的好的,要善于发现人才,让那些喜欢唱歌的大胆的唱,政府可以适当进行补贴
4.陕北民歌里面的精神与延安精神有许多相似之处。 民歌的发展有时候直接经济效益可能并不明显,但是间接效益很明显,比如说旅游业,地方小吃餐饮业,民歌就是一个广告,活生生的名片嘛。
我相信陕北民歌一定会得到极大的发展,一定会走出全国。
③ 怎样做好文化(陕北)宣传工作宣传要注意些什么
你应该悔改信耶稣,耶稣是独一真神!
宣扬福音才是正道~
④ 歌颂延安精神的陕北民歌
“乐歌方志-陕北民歌篇”北展叙延安精神
6月28日、29日,在北京展览馆剧场将上演“乐歌方志·陕北民歌篇”———《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经典歌会,作为对建党八十三周年的隆重献礼。这台大型歌会是由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倾力策划、新老陕北歌王合力打造、首都舞台上第一次原汁原味的陕北民歌演出。当那熟悉的歌声和动听的旋律响起的时候,那一段光辉的岁月、每首歌背后发生的感人的故事和军民团结奋斗的场面也将会再次呈现在我们面前。
陕北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正是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这次歌会中的曲目如《南泥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翻身道情》、《后山下来游击队》等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陕北民歌用最生动的语言和画面描绘出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奋斗的历史,当耳边响起这熟悉的歌声和旋律时,陕北革命根据地那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那些优秀共产党人的感人事迹,那军民间的鱼水情深……就不由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战争时期已经走远了,但是这些歌声却越走越近,将延安精神带进了人们的新生活和新时期的建设中。
目前,七一演出的消息一经传出,就已经有很多党团组织与演出组委会联系,预订团体票,并表示这次陕北民歌经典歌会寓教于乐,为新时期的党团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南泥湾
---梦之旅合唱组合---
lrc:sunpzh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唱
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方
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music...
好地方呀么好风光
往年的南泥湾处处是荒山没呀人烟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不一般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
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
music......
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开呀满山
学习那南泥湾处处是江南是呀江南
又站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
咱们走向前鲜花送模范
music...
好地方呀么好风光
往年的南泥湾处处是荒山没呀人烟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不一般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
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
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开呀满山
学习那南泥湾处处是江南是呀江南
又站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
咱们走向前鲜花送模范
咱们走向前鲜花送模范
---end---
⑤ 新版《延安颂》跟陕北文化有关吗
新版《延安颂》是在大量中国革命历史基础上,融合了陕北特有的文化元素,最终将呈现给观众一场史诗巨作。
⑥ 一二九运动宣传板报
同志们:
今天开“一二九”四周年纪念大会,满堂青年,朝气蓬勃。这是一个多么生动活泼的集会!纪念“一二九”的大会,在延安已经开过不止一次了,过去几次我都没有能参加,今天我是非常兴奋地来参加的。
我认为,现在中国的事情更好办了。中国的事情是什么?就是反帝反黑暗势力两件事。帝国主义和黑暗势力,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反起,到现在已反了一百年了。时间很长,虽然还没有完成,但是现在这件事情是好办多了。因为国民党顽固派大大加强了反共活动,打击进步的文化界,现在有些人就说:中国的事情难办了。他们是为进步而努力的,为国家民族的利益而奋斗的,他们满腔热情,怀着好心肠,要把国家民族弄好。但是,正在抗日战争的紧要关头,他们在周围却见到顽固势力所布下的投降、分裂、倒退的黑影,他们的努力受到种种限制和压迫,不免觉得事情难办了。这只是看到事情的一方面。我们当然坚决反对顽固派的倒行逆施,但就全局来说,却认为比之过去,现在中国的事情不仅不难办,而且是更好办了。
为什么呢?这就得从我们今天纪念的一二九运动说起。
第一,一二九运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同志们都知道,然而,我们应该进一步了解:它是在什么政治环境下产生的呢?它有什么政治意义呢?它给中国政治上一个什么样的影响呢?明白了这些问题,就会知道现在中国的情况跟过去大大地不同了,现在的事情不是比过去难办,而是比过去好办多了。
红军经过了万里长征,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吴起镇。当时敌人还在进攻我们,那年的十一月下旬,在富县我们还打了三个胜仗。在祝捷声中,在十二月十日,一听到北平一二九运动的消息,我们心里好不欢喜!红军同志完成了这么伟大的长征,学生同志在北平发动了这样伟大的救亡运动,两者都是为解放民族和解放人民而斗争,其直接意义都是推动抗日战争。所以,一二九运动在历史上讲,是抗日战争准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有些人说,一二九运动不如五四运动,就是说,前者不及后者的政治意义伟大。这对不对呢?不对。我们认为这两者的意义是同样伟大的。
五四运动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如果没有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是不可想像的。有些人以为学生运动没有力量,但是事实怎样呢?广大学生群众的五四运动,推动“六三”全国性的罢工、罢市、罢课的反帝和反卖国政府的斗争,发展成为全民族的运动。五四运动以后,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了五卅运动,发动了北伐战争,造成了第一次大革命。那末,很明显,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
至于一二九运动,它是伟大抗日战争的准备,这同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大革命的准备一样。“一二九”推动了“七七”抗战,准备了“七七”抗战。
我们看看,一二九运动是在什么情况之下发生的。一方面,它是在共产党被认为绝对无权、绝对不合法的国民党统治区,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剿共”战争时期,在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双管齐下的情况之下发生的。在过去的所谓“剿共”战争中,共产党和红军处境的艰难是无须多说的。后来红军长征了,一走走了二万五千里,人家在后面也“欢送”了二万五千里,并且在前面还有“欢迎”的,在天上加上“送礼”的,这礼物名曰炸弹。尽管“欢送”者一程一程地相送,“欢迎”者一站一站地相迎,红军仍然到了陕北。但敌人还是用子弹作礼物,前后迎送。这就是说,红军到了陕北,还是处在被“围剿”的环境中。这就是军事“围剿”的情形。文化“围剿”怎么样呢?敌人的“碉堡”是建筑在学校里、书报杂志上以及社会文教团体里,也大有“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之势。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看一看鲁迅先生的杂感,就可以知道。他的抨击时弊的战斗的杂文,就是反对文化“围剿”,反对压迫青年思想的。另一方面,日本帝国主义已占领了东北,酝酿着“华北特殊化”,并积极准备灭亡全中国。因此,四万万五千万人民,大家都要干,要打日本帝国主义。可是,有一些人偏偏不赞成。不过,他们也是要打的,打的是谁呢?是共产党,是青年学生,是文化界的进步人士。全国老百姓对他们说:你们打的方向弄错了,我们坚决反对。这就是一二九运动所处环境的另一方面。一二九运动以后,事情就逐渐好办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民党政府只打共产党不打日本帝国主义的办法行不通了,不得不放弃“剿共”政策而走准备抗战的路,这就开了国民党的三中全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就在事实上宣告成立。对于这些,一二九运动的功劳都是很伟大的。
趁我们还年轻
朋友们,当时间的车轮碾到今天的时候,当挂历上赫然显示12月9好的时候,身为青年的我们,我相信,我们中的没一个人都不会忘记这一天,十二月九日
十二月九日
一个普通但不平凡的日子
时间倒流
回溯到一九三五年
阳光依然懒懒散散
冬日依旧寒冷凄清
但空气却急速的流动
因为
在北平——历史的故都
发生了惊天动地的事件——
为反对投降和压迫掀起了学生总运动
到处是挂满的标语
到处是飘舞的纸单
到处是舞动的小旗
到处是怒吼的口号
到处是浴血沸腾的青年
这一天
白云为之翻涌
大海为之咆哮
黄河长江为之怒吼
中华大地为之震颤
因为
一个蹂躏不屈的民族
在苏醒
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在抗争
我们不会忘记,不会忘记这一天,六十九年前的这一天:我们更不会忘记,更不会忘记那些在敌人的恐怖下高呼着口号散发着传单而不惜抛头颅,撒热血的青年,可敬可爱的青年。
是他们,在国家存亡的关头,振臂高呼,促使了反动派的妥协。
是他们,在民族生死的毫发间,热血横洒,促使了民族的觉醒。
他们,可敬可;可爱的青年,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展示了青年的热血豪情,以他们大无畏的勇气,诠释了青年的含义。
我们不会忘记他们,那些可敬可爱的青年,他们是民族的拯救者,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先驱。
那么,朋友们,正值青春年华年少轻狂的我们,该用这样怎样的行动诠释青年的含义呢?
处于二十一世纪和平下的中国大学生们又该如何去展现青春的风采呢?
对此,我只想说两个字“努力”
也许我们会不屑的说,‘现在是和平年代了,没必要为了去做什么大的贡献而整日的去努力,那样会活的很累 。
也许我们会哀怨的说,“人生苦短,一生能有几个青春,何必要不按时自己的大好的青春年华边的那么单调呢?
是啊!人生苦短,而生命只有一次,青春有何其短暂,我们何必要去实现目标而整日努力,整日辛苦呢?
但是,朋友们,难道我们真的希望这大好的青春年华就在我们的虚度中而好无意义的流淌而去吗?
难道我们真的希望,当我们年老时,翻忆起年轻时的影集只能看到那单调的,苦涩的毫无意义的青春吗?
难道我们真的希望虽然快乐但平庸地度过青春,然后平庸的度过余生吗?
不会的,我相信,没一个有理智,有热血的青年大学生都不会希望自己平平庸庸一辈子,我们都渴望理想的实现,艘刊物自己的青春大发光彩。
那么,朋友们,努力吧,趁我们还年轻。
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就是能力,年轻就是全部。
朋友们,别再有那么多的犹豫,别再有那么多的彷徨,别放慢我们年轻的脚步,勇敢而执作的向前走,前方便是海阔天空。
朋友们,努力吧,趁我们还年轻世界属于我们,未来属于我们。
⑦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在陕北这句话有什么特别含义呢
总的来说应该是:“米脂的姑姑,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木炭。古代中国人保存最为完好的地方,一定是在偏僻封闭的农村。那里农民的成语是从他们的祖先那里继承来的。例如,在陕西北部,交通被封锁和封锁了数千年,几乎没有外国文化的入侵,而且很难学习每一个朝代的官方语言。因此,许多生产和生活的日常词汇和语义学,在一个或二千年前,甚至更长,这仍然是在农民的口头语言中使用。
这是陕北的民谣。完整的应该是:“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想吃糠果走横山。”“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四十里铺的羊面。”“米脂婆姨绥德汉,不用打问不用看。小伙子跑马一溜风,讨上米脂婆姨乐死人。石狮子守门钻不进猫,绥德汉一个比一个好。”因人文物产出名的四县,除了子长,统统属陕北最北的榆林地区眼下叫榆林市,当年因为贴近北边的毛乌素沙漠太过穷困,现在不同了,黄土梁峁下有了煤,又有了石油,那里的人很快富裕起来。
⑧ 红军长征的目的地为什么是陕北
一、红军长征到陕北延安的历史原因有7条。
1、当时渭南一带有刘志丹的部队,陕北延安有谢子长的部队。这两支红军已经在当地建立起非常稳固的革命根据地,红军北上就能与刘志丹、谢子长的部队会师。从而占领整个陕中和陕北地区。
2、红军开始是没有打算去陕西的,后来被国民党反动派追赶,在南方很难立足,因为南方是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重点地区,红军到达甘肃后,应刘志丹同志和谢子长同志主动的联系,决定向国民党统治的薄弱地区进军。
3、国民党反动派实质上是南方政权,陕中、陕北是国民党统治的薄弱地区,蒋介石政权在陕中、陕北不存在。
4、从地理环境来看,陕西关中平原以北地区,到处是穷山恶水,高山大岭,沟豁纵横,连绵千里,易守难攻,谁也进不来,极其易于武装割据。
5、陕北靠进苏联,便于取得苏联援助。
6、红军高举北上抗日的旗帜,而抗日的前线在北方。在南方还算抗日吗?
7、延安南靠西安,东靠北京,而日本又不可能攻打延安,延安就成了安乐窝,北方历来是中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得北方者得天下,北方战胜南方,这是中国5000年的历史规律。是铁的规律。
毛主席率领红军挺进陕北,具有伟大的战略眼光,是英明的历史决策。
二、长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8)陕北宣传扩展阅读: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又名华夫,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共产党党员),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
1934年4月,中央红军(1月,由红一方面军改称)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
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命令红军第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
中革军委派出两个军团分别北上、西征,意在调动国民党“围剿”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
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
9月8日,中革军委曾命令进行西征的红6军团在湖南省的城步、绥宁、武冈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尔后转移至湘西,并和在J||黔湘边境活动的红军第3军取得联系。
后因湖南省、广西省(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党军主力进至绥宁、靖县地区阻击红军北进,遂转兵向南,于10月1日进占贵州省的旧州。
24日,红6军团在贵州省印江县的木黄地区同红3军会师,会师后,红3军恢复红军第2军团番号。接着,红2、红6军团发起湘西攻势,至1935年1月,创建了湘鄂川黔苏区。
红2、红6军团的攻势作战,有力地配台了中央红军的突围转移行动。
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第1、第3、第5、第8、第9军团及中央、军委直属队共8.6万余人,从江西省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战略转移,准备到湘西地区同红2、红6军团会合。红军第24师及地方武装共1.6万余人,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
10月17日,中央红军由雩都(今于都)南渡贡水。
21日,中革军委以红l军团为左路前卫,红3军团为右路前卫,红9军团掩护左翼,红8军团掩护右翼,中央和军委机关及直属队编成的两个纵队居中,红5军团担任后卫,从王母渡、新田之间安破国民党军第1道封锁线,于25日全部渡过信丰河(桃江)。
此后,中央红军继续以这种甬道式队形,携带大量的物资器材,沿山路缓慢西进,直到11月15日,才先后从湖南省汝城以南的天马山至广东省的城口间、湖南省的良田至宜章间通过第2、第3道封锁线,进至临武、蓝山、嘉禾地区。
这时,蒋介石以16个师共77个团实施“追剿”,并令粤军、桂军共9个师进行堵截,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而此时宜章至湘江之间广大地区内,国民党军兵力薄弱,且因派系矛盾,动作不一,便于红军机动作战。
然而,博古、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逃跑,消极避战,继续使红军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11月25日,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分4个纵队,从兴安、全州间西渡湘江,前出到湘桂边境的西延山区。
27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2、第4师各一部,突破国民党军第4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国民党军以优势兵力南北对进,在飞机的支援下向红军猛烈进攻。
红军在湘江两岸浴血奋战,经过新圩、直岭头、界首、脚山铺、咸水等战斗,挡住丁国民党军的猛攻,掩护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直属队于12月1日菠过湘江。
但是,红军却遭到惨重损失,红5军团第34师和红3军团第6师第18团被阻于湘江东岸,指战员大部牺牲。中央红军渡过湘江后锐减至3万余人,红8军团番号撤销。
⑨ 陕北矿业公司宣传片的观后感
我也要,你放上来我看看
⑩ 写几句有关陕北风景的宣传语。
查电脑去,网页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