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诸葛亮在古今中外,民间具有那么高的知名度
说起古代谁是最有智慧的人,我想很多人都会想起诸葛亮,确实诸葛亮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一直都是非常有智慧的。在我国民间,诸葛亮也有很高的知名度,历来的文人骚客都喜欢赞扬诸葛亮。有人会问为什么会诸葛亮有那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我认为一是诸葛亮本人智慧德行好,二是诸葛亮是很多文人的梦想。
综上所述,诸葛亮可以名流千古,主要是他自身综合素质强,还有就是文人宣传的结果。
B. 为诸葛亮设计形象宣传语
文韬武略 千古一人
C. 诸葛亮为何要大肆庆祝一次微不足道的胜利
然而,在诸葛亮返回汉中后,却对此事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和庆祝。据《诸葛亮集》记载,诸葛亮专门在定军山下“铸造定军鼎以记功”。从这一记载可以看出,自从“一出祁山”失利后,蜀汉军心、民心都非常低落。如果再将攻打陈仓毫无收获这一事实公之于众,无疑对蜀汉军民会造成更大的消极影响。因此,诸葛亮故意夸大了斩杀王双这个小胜的作用,让蜀汉军民认为此次北伐收获巨大,这也算是不得已而为之吧。
D. 诸葛亮众多宣传图片中,哪张是诸葛亮本人的图片呢
真实的诸葛亮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甚至在文学、艺术方面都有所造诣,政治方面甚至比小说里面描述的还要突出,军事方面能力虽然不像《三国演义》 里面那般出神入化,但也绝对堪称一个军事奇才。
对于诸葛亮,大家一直都将其视为智慧的化身,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在三国演义里面,罗贯中所描绘的诸葛亮,简直就是神啊,精准预判敌人行动、各种妙计施展不断,给人感觉就是诸葛亮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但是《三国演义》里面关于诸葛亮确实有很多是虚构的,比如草船借箭就是从孙权移花接木到诸葛亮身上(赤壁之战诸葛亮情节除了劝说孙刘联盟以外基本都是虚构的),还有火烧博望坡,上方谷困住司马懿等等。
很多朋友,尤其是喜欢《三国演义》的读者,看到这可能要问了,难道诸葛亮真的没有那么厉害?这些都是罗贯中强加的?甚至只是一个普通官员而已?当然不是,真实的诸葛亮依然是一位少有的军事家,这从三国时期一直到现在都是得到很多名人认可的。诸葛亮的死敌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翻到诸葛亮军营里他的兵法和布阵图,直呼“天下奇才”。苏轼评价曰“密如神鬼,疾如风雷”,体现了诸葛亮用兵心思缜密而又清晰果断。
任职丞相,诸葛亮没有半点疏忽,外北伐曹魏、内治理朝纲,亲自批阅,将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忠心地辅佐后主,死前还吩咐手下,挖洞一个埋葬即可,死后也没有给后辈留下多余的财产,实在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相。
总而言之,真实的诸葛亮不比演义里面逊色,出色的政治家、高瞻远瞩的军事家、极高的文学修养,这就是真实的诸葛亮!
E. 为《三国演义》里面的诸葛亮设计一个形象宣传语!
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南结孙权,北抗曹操。遵循先主之遗志,辅佐两朝,正事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F.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书摘
三国虽然各自独立,但消灭对方,追求统一的观念和军事行动,并没有
停止。他们都希望由自己统一中国,但谁都没有这种力量。
曹魏帝国开国皇帝曹丕,跟他的父亲曹操一样,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
但他缺少他父亲的政治军事才能,只能维持父亲遗留下来的局面,不能再开
创新局。他曾数次进攻东吴帝国,但他无法渡过长江,以致使他竟讲出既没
有知识,又没有出息的话:“天老爷开辟长江,就是为了要分割南北。”他
死了后,儿子曹睿继位,这个瓶颈人物,比他父亲还不如,好像他的帝国已
经统一了世界,而且固若金汤,他每天所关心的只是建筑宫殿。他死了后,
侄儿曹芳在一场政变中,让政权落到大将司马懿之手。司马懿死后,他的两
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当政,曹魏帝国遂走到末路。
蜀汉帝国开国皇帝刘备,因他最亲信的大将关羽被东吴帝国杀掉,以及
荆州(湖北及湖南)被东吴帝国占领,于是向东吴帝国宣战。但在猇亭(湖北
枝江西北猇亭镇)会战中,被东吴帝国新起的年轻将领陆逊击败,一气而死
,他的儿子刘禅继位。
刘禅乳名“阿斗”,是一个老实人,任用诸葛亮当宰相,把国家整个交
给他。蜀汉帝国是三国中最小最弱的一国,它的南方四郡——越嶲郡(四川
西昌)、永昌郡(云南保山)、益州郡(云南晋宁)、牂牁郡(贵州福泉),占蜀
汉帝国面积的一半,于刘备逝世后,所有蛮族联合叛变,归降东吴帝国。诸
葛亮首先讨伐四郡,他抛弃高压,完全采取心战,把蛮族领袖孟获生擒了六
次,而六次都放他回去再战。当第七次又把他俘掳,又要作第七次释放时,
孟获深受感动,发出重誓:“从今世世,永不背叛中国。”他果然遵守他的
誓言,在诸葛亮进攻曹魏帝国时,四郡不但安定如常,还贡献大量人力和财
物。
诸葛亮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形下,对曹魏帝国先后发动了五次进攻。可
是五次军事行动中,却有四次失败。第一次二二七年出发,于二二八年在街
亭(甘肃庄浪)会战中大溃。
就在这次战役中,大将魏延曾经建议:由子午谷(秦岭峡谷之一)奇袭长
安。可是这种冒险的军事行动,超出了诸葛亮谨慎稳健的性格,他不会不知
道军事行动有时是必须冒险的,但他不敢尝试。之后曹魏帝国有了戒备,也
就永远失去这个机会。
第二次仍是二二八年,诸葛亮在街亭失败后,集结兵力,进攻陈仓(陕
西宝鸡),不能攻克,而粮食
G. 诸葛亮为什么被拉下神坛他的忠义不值得推崇
受到不少标新立异的专家所影响,现在诸葛亮已经从神坛上掉下来了。因为前有郭嘉后有鲁肃,在他们的宣传下,似乎都比诸葛亮要出色。
到了后来,甚至有不少人开始批判诸葛亮,只要提到诸葛亮的故事,都会说一句,这是假的,那是演义杜撰的。
这么一个流传了一千多年的人物,到了我们这个时代,甚至沦落到要被打倒的地步了,实在是非常可悲。甚至现在有人认为,诸葛亮阻碍了历史进程,他们认为诸葛亮唆使孙刘联盟,妨碍曹操早日一统天下。
罗贯中对诸葛亮的事迹的确有不少夸大的成分,但是我们有没有考虑过一点,他为什么没有夸大鲁肃,为什么没有夸大郭嘉呢?
并不是因为鲁肃郭嘉是东吴和曹魏的人,而是因为鲁肃和郭嘉身上,体现不出诸葛亮的一种特性,那就是忠义。
尤其是忠诚,这是自古以来都非常稀有的东西。同时代的司马懿本来是忠于老曹家的,结果却把人家的江山给抢走了,这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而诸葛亮遇到同样的事情,他却懂得鞠躬尽瘁地辅佐自己的主公,哪怕完全有机会接手江山,可是他偏偏做不出这样的事情。
这就好比如果你是老板的话,你手下的员工能力很强悍,你会希望他把你的公司给吞并了呢?还是希望他尽心尽力地辅佐你,帮你赚钱呢?
所以说诸葛亮的忠义依旧没有过时,依旧值得我们去宣传。恳请各路专家大神们,不要去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事情,抬高郭嘉、鲁肃这些人意义是什么?为了证明你看的书多吗?可是这又有什么用处呢?
H. 为什么古代的人都那么推崇诸葛亮呢
1.诸葛亮的才能是不容置疑的,刘备起初连根据地都没有,最后却打下东西两川,这已经很不错了,他在天时、地利都不利的情况,尽力发展人和;隆中对、出师表堪称千古绝唱
2.忠,这个因素更关键(具体例子不说了),在封建社会皇帝喜欢标榜那些忠诚的人,以这些榜样来教化百姓,使自己地位更巩固。百姓则保持封建社会中的奴性,人云亦云,逐渐成了定式的思维:尊崇忠义之人(关羽是最好的例子)
3.那些建立了强大王朝的帝王将相,有的奸诈狡猾(刘邦、朱元璋),有的是侵略者(成吉思汗、努尔哈赤),而唐宋二朝好评也很多,但毕竟是帝王,很少有人敢议论他们,名气也略少
4.《三国演义》将他神化了
PS:《正议》中有对他的差评
I. 在历史上,诸葛亮到底是怎么进行“自我营销”的
诸葛亮实际上出身并不好,若不进行“自我营销”是很难被发觉出来的。常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若诸葛亮这只千里马不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能,恐怕是很难遇上刘备这样一位伯乐的。而诸葛亮主要通过赢得名心与结识知名地方人士来进行"自我营销”。
诸葛亮,是山东琅琊人,从小跟着叔父长大。叔父为规避北方战祸,带着诸葛亮来到荆州,就得到了荆州牧刘表的支持。诸葛亮也算是一方名士,但他早年的生活是很苦的,出身不好,父母双双离世。但他的志向却非常强大,立志要学管仲、乐毅,辅佐一代君主成就霸业。
而刘备得知诸葛亮,也正是经由徐庶推荐才得知,再有之后的三顾茅庐之说。正是诸葛亮这一层层的“营销”才有了他军师的称号,若未一步步结识地方人士,打响自我名号,又怎会有人得知茅庐之中会有一个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