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延安作为有名的革命根据地,为什么去那边旅游的人少
陕西我个人还是很喜欢的,人文、地理、历史,内容比较丰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喜好不好。陕西省的景点都不够集中,人们到了陕西,想要在较短的时间里玩较多的景点,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并且景点的交通不够连贯。如今全国推广旅游业的发展,似乎在网络上与电视上看到有关陕西省旅游的资料比较少。虽然陕西省内的一些电视各频道都常有陕西人文地理记录片,但外地发布却是比较少。
中国的老百姓,是个喜欢广告效应的,如果政府宣传力度不够,景区再没有什么好的宣传方案,那会也就没有什么特色来吸引人们的眼球,让人们前往这里游玩。
其实陕西省的旅游资源上存在较严重的先天不足,自然旅游资源仅占其总数的7%,但是陕西省的历史遗址、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等文史类占比高达93%。另外,西安的旅游太丰富了,所以很多来西安旅游,因为外省的人来西安基本上可以三五天可以在这里玩得很好,并且一个西安就可以了解了陕西。但是如果去陕北,交通不便,旅游基础设施也不够好,有些地区甚至没有什么旅游建设。
『贰』 延安旅游攻略
延安旅游是没什么好地方滴。。。。把钱带足了就OK了 因为在这一片 奥迪就像你们那里的普桑 开着都土气
『叁』 为延安旅游写一则宣传语
东方魔力黄帝陵地 红色圣地兴国之光
宣传语用意
黄陵县黄陵县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炎黄子孙朝圣地,位于陕西省中部、革命圣地延安市南端,辖5镇1个街道,总面积2292平方千米。黄陵县境内既有秦直道、紫娥寺、万安禅院等历史文化遗址,又有子午岭、侯庄湫等自然风光,特别是号称“天下第一陵”的黄帝陵享誉海内外,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访问延安,看到毛泽东住在简陋的窑洞里,周恩来睡的是土炕,彭德怀穿着用缴获的降落伞改制的背心……他从中发现一种独特的力量,他把这种力量称作“东方魔力”,并断言这是中华民族的“兴国之光”。 “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陈毅的这首诗生动地反映了延安所具有的“东方魔力”。
『肆』 如今延安已成为"红色"旅游景点,请你设计一则广告语来宣传延安
延安延安你最美,延河叮咚的流水,叮咚叮咚流不停,闻闻枣园梨花的清香,让你天天有清香.延安延安真美丽.欢迎你麳玩一玩
『伍』 对于如何发展延安的红色旅游,提出建议
[摘要]延安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从延安红色旅游开发的现状来看,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公共设施落后和服务质量较低,将是较长一段时期里制约延安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可通过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力度等推动延安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自20004年下半年始,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的红色旅游热潮席卷全国,红色旅游日益成为新形势下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的创业史、革命史、奋斗史,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日益成为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全民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工程。与此同时,延安红色旅游也获得巨大发展。2006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6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81%,旅游综合收入25.61亿元,增长26.03%。2007年全市共接待旅游人数650.12万人次,增长15.2%,其中:海外旅游者2.23万人次,增长33.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01亿元,增长36.7%。然而,在红色旅游业发展的整体情况、旅游内涵的挖掘和旅游层次的提升等方面延安尚存在不足,亟待提高。
一、延安红色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1.红色旅游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未发挥其辐射作用
为适应中国革命的具体国情,红色革命根据地大多建立在几省交界处,新中国建立至今,许多革命老区仍然隶属不同行政区管辖,有的甚至跨越数省。行政区划分割形成的行政壁垒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地处行政区交界的红色景区也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就延安而言,红色旅游资源尚缺乏有效的整合和开发,整体规划不足,周边各县也仅从本地出发,将延安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革命遗址孤立地开发,资源整合不够,各自为政,往往忽视景区间的差异,阻碍生产要素的跨行政区的流动,造成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一系列矛盾。使延安旅游的游客大都仅以参观延安城区内的景区景点,且停留时间较短,“红色之都”向周边的辐射作用发挥不足,延安周边各县的红色旅游资源游客光顾较少。
2.红色旅游资源保护面临挑战
尽管延安市已从发展条件、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项目、交通规划、形象定位、资源与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未来红色旅游开发进行了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但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现实情况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怎样兼顾,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否分离,以及如何分离,资源特色如何挖掘,旅游开发层次和重点如何确定,旅游开发方式如何选择,怎样避免决策失误和投资风险,以及如何正确认识政府与市场两种力量在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中的作用等都是延安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面临的问题。
3.旅游整体功能较弱,产业发展滞后
目前,红色景区的旅游功能主要是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兼具观光游览和疗养的功能,开发旅游资源时,强化了旅游的革命教育功能,但忽视了与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特色生态资源相结合,发展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风光游览、疗养避暑、科学考察与探险旅游等旅游项目,致使旅游功能比较单一,综合功能不强。旅游功能的单一化决定了游客类型较狭窄,游客大部分是国内游客且是来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外国游客和成年游客所占比重低,青少年游客多为组团或团体游客,停留时间不长,平均每个人的支出能力和实际支出有限,人均消费低,因此经济效益不高,旅游收入的总量较少。
4.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深,游览形式以静态参观为主
多数红色旅游景区的开发没有融入到当地特定的地域文化中,未深挖红色文化内涵,没能展现历史文化发展的传承性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带有显著的政治色彩,表现为旅游主题单一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消费群体和时间都受到一定的局限,并受革命纪念日和政治活动影响明显,红色旅游主题活动过后,难以吸引游客,时效性较强。
红色资源的开发存在简单化、程式化等缺点,景点都是雷同或相似的形式。这些红色资源的影响往往受到这种开发简单重复的影响,在一些大型的主题活动过后,其继续受教育的影响难以持续。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与其开发方式有关。红色旅游作为主题性旅游,没有围绕“红色”特色来整合产品,把红色旅游的特色渗透到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突出红色主题,提升游客体验。
二、延安红色旅游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延安红色资源有着数量多、品质高、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由于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其开发利用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形成了红色资源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让品牌成为精品,必须重视开发中存在的不足,全方位多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措施,深度开发,从而使红色资源的社会价值达到最大化。
1.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红色旅游资源
根据《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围绕“红色”主题,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制订延安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整合当地红色旅游景点资源,构建“红色旅游”体系,不断推出“红色旅游”精品和线路,并逐步辐射到其他“红色旅游”区(点),制定当地促进红色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确立今后发展红色旅游的目标和任务,打造当地红色旅游整体形象。建议结合制定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各有关职能部门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尽快研究、推出本地促进红色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在资金投入、硬件改造、文物保护、交通安排、宣传推广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
2.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要充分利用红色品牌效应,从制约本地旅游发展的食、住、行问题入手,以项目为载体,以优惠政策为前提,优化投资环境,采取各种灵活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抓住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极好机遇,依托特有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加大旅游投入力度,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景区旅游公路、步行游道及旅游景区停车、环保环卫、供水供电、安全等旅游配套设施。以旅游业发展带动旅游相关产业发展,达到“吃、住、行、游、购、娱”等三产业要素的最佳整合,逐步优化提升区位条件,打破制约本地红色旅游发展的瓶颈,完善旅游产业发展体系,推动旅游经济协调持续发展。
3.宣传先行,主题鲜明
要充分利用主流传媒和强势传媒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重点策划红色教育主题活动。要结合建党、建军、建国等重大革命纪念活动和著名历史人物纪念日、节假日,进行重点宣传,精心策划和组织具有本地特色的红色主题系列活动,增加红色资源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同时,在人类信息化时代,网络发展日新月异,可以充分凭借这一快捷的传播方式,创建红色教育网站,为传播红色旅游服务。应不断充实完善红色内容,辟专栏、专访、专报、专版等形式全面深度宣传红色旅游,并组织拍摄红色宣传片,结合迎峰度夏、暑期旅游及先进性教育活动,抓好红色旅游的线路组织和宣传促销,进一步推出红色旅游主题线路,组织开展青少年巡访红色旅游基地活动,制作红色旅游纪念品。
4.开发与保护并举
应针对延安红红色旅游资源的类型、特色、价值、区位条件、发展阶段,以及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现状和问题,依据国内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理论、实践和经验教训,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使红色文化遗产成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进行适度的开发,将是促进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最好途径。保护与开发,必须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
从旅游开发的一般理论看,红色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也存在着资源的等级层次与旅游市场范围和规模之间的对应关系。必须对各种红色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其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行客观的评价,从整体上把握延安红色文化遗产的开发层次和重点。按照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共生型开发理论,红色文化遗产开发的重点在游览线路、景区(点)解说、交通与旅游服务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主要解决旅游者的可达性、游览、食宿、娱乐等问题,而不需要过多地考虑作为吸引物的景区景点的建设问题。红色旅游景区的建设必须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条件,实事求是地确定重点建设项目,把握好建设规模和标准,严格控制宽马路、大广场建设,做到朴素实用,确保红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5.整合红色旅游资源
延安,除350多处红色旅游资源外,同时拥有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秦直道等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风情民俗等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和有其他种类的旅游产品。因此,必须抓好资源整合,要把红色旅游开发置于旅游发展的大局之下,立足于当地实际,研究市场,融合红色旅游资源与当地其他旅游资源。应以在海内外有重大影响力的红色旅游资源为重点,同时加大黄土风情文化、黄河壶口瀑布及延安退耕还林所形成的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做到“以红色旅游为主轴”,与周边其他类型的景区联合发展,科学规划设置多样的线路组合,丰富游览内容,扩充游览路线的可选择性,努力增加游客的停留时间,根据季节不同向市场推出不同的应时线路组合。形成“红”、“黄”、“绿”旅游的“多色组合”,以红色旅游为核心竞争力,辐射、带动黄土风情、绿色生态旅游,优势互补,克服单一性,丰富红色旅游的内涵,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李悦铮:区域旅游市场发展演化机理及开发.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2]葛全胜:西部开发旅游发展战略.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3]罗来武:旅游市场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陆』 延安简介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延安精神教育的三大教育基地。
延安属于暖温带,气候较为干燥,早晚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9.3℃。
延安旅游资源丰富,交通方便,设施完善。至延安旅游,可赏之点尽在“二黄二圣”,“二黄”即黄河壶口瀑布与黄土风情文化;“二圣”为中华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
延安在近代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曾是红色革命中心。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留下了大批的宝贵文物和纪念地,更为重要的是还留下了的珍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著名的枣园、杨家岭、南泥湾、凤凰山麓等都是记录着先辈们为革命而忘我奋斗的红色圣地。
延安那旷达的黄土高原风光亦是得天独厚。宜川县的黄河壶口瀑布,雄浑、奔放。金色的黄河水奋勇而下所形成的瀑布顿然使人心生活力;迷人的万华山则拥有千亩野生牡丹,争芳斗艳、姹紫嫣红,甚是美观;洛川塬的典型黄土地貌又凸显了自然的鬼斧神工。
除此之外,延安浓厚的陕北黄土风情也颇值得去慢慢体会。一声声洪亮的信天游回响在布满沟壑的黄土地上,荡气回肠;一个个震撼人心的腰鼓舞动在质朴的白夹袄、白头巾的陕北人手中,气势磅礴。更有那漂亮的剪纸、朴素的农民画等等,都让人深深感受到了浓郁的黄土风情。
『柒』 廷安是什么地方
没有廷安这个地名。
延安市,简称“延”,陕西省地级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省会西安以北371千米。北连榆林,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临汾、吕梁相望,西邻甘肃庆阳。总面积37037平方千米,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延安古称肤施、延州,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人文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是天下第一陵——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陵寝:黄帝陵所在地,是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黄帝陵
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位于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黄帝陵为中国首批确定的5A级旅游景区。黄帝陵古称“桥陵”,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据记载,最早举行祭祀黄帝始于秦灵公三年(前422年) ,自唐大历五年(770年)建庙祀典以来,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
宝塔山
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又称为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是名城延安的标志,是中国革命圣地的象征。在塔旁边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宝塔山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曾经为第二套人民币贰圆券的正面图案。
钟山石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西北佛教传播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位于陕西省子长县城西15千米处的钟山南麓,又名万佛岩、普济寺、大普济禅寺、石宫寺。被有关专家誉为"中国最早的石窟群"、“全世界罕见的石窟,艺术价值不在莫高窟、龙门、云冈石窟之下”、“第二个敦煌”。
太和山
又名清凉山,位于延安城北的延河岸上,隔延河水与凤凰山、宝塔山相望。这里山势高耸,风景别致。山上保存完好的建筑物有自隋唐至清代的各类石窟,其中万佛洞是最大的石窟,窟内四周墙壁上雕刻有神态各异的大小佛像万余尊,山顶有太和宫,西有尸毗岩、桃花洞、山腰有诗湾、水照延安、月儿井、琵琶桥、定痂泉、仙人洞、琉璃塔等名胜。清凉山东侧是延安时期的中央印刷厂、新华广播电台、新华通讯社总社、解放日报社、新华书店等革命文物旧址。
『捌』 歌颂延安精神的陕北民歌
“乐歌方志-陕北民歌篇”北展叙延安精神
6月28日、29日,在北京展览馆剧场将上演“乐歌方志·陕北民歌篇”———《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经典歌会,作为对建党八十三周年的隆重献礼。这台大型歌会是由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倾力策划、新老陕北歌王合力打造、首都舞台上第一次原汁原味的陕北民歌演出。当那熟悉的歌声和动听的旋律响起的时候,那一段光辉的岁月、每首歌背后发生的感人的故事和军民团结奋斗的场面也将会再次呈现在我们面前。
陕北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正是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这次歌会中的曲目如《南泥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翻身道情》、《后山下来游击队》等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陕北民歌用最生动的语言和画面描绘出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奋斗的历史,当耳边响起这熟悉的歌声和旋律时,陕北革命根据地那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那些优秀共产党人的感人事迹,那军民间的鱼水情深……就不由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战争时期已经走远了,但是这些歌声却越走越近,将延安精神带进了人们的新生活和新时期的建设中。
目前,七一演出的消息一经传出,就已经有很多党团组织与演出组委会联系,预订团体票,并表示这次陕北民歌经典歌会寓教于乐,为新时期的党团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南泥湾
---梦之旅合唱组合---
lrc:sunpzh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唱
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方
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music...
好地方呀么好风光
往年的南泥湾处处是荒山没呀人烟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不一般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
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
music......
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开呀满山
学习那南泥湾处处是江南是呀江南
又站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
咱们走向前鲜花送模范
music...
好地方呀么好风光
往年的南泥湾处处是荒山没呀人烟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不一般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
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
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开呀满山
学习那南泥湾处处是江南是呀江南
又站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
咱们走向前鲜花送模范
咱们走向前鲜花送模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