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敦煌壁画的宣传语
一、敦煌壁画的宣传语:
1、走进艺术宝库 ---- 敦煌
2、千年敦煌壁,万古绝世画。
二、敦煌壁画
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乃至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因此,壁画的风格,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特征。但是,任何艺术都源于现实生活,任何艺术都有它的民族传统。因而它们的形式多出于共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风格。
B. 敦煌莫高窟纪录片迅雷免费下载地址
尊敬的迅雷用户,您好:
建议您可以到迅雷方舟里面搜索下是否有该影片,迅雷方舟:yun.xunlei.com ;
如果迅雷方舟没有,建议您可以登录http://kuai.xunlei.com/upload 查看是否有相关资源
更多疑问,欢迎您向迅雷网络平台提问。
C. 求 敦煌莫高窟 美の全貌·上篇·重现大唐帝国的辉煌 百度云免费在线观看资源
链接:
作品相关简介:中国美术至宝——敦煌莫高窟,人称“沙漠中的大画廊”。大唐时期,佛教文化兴盛,石窟,大佛营造不断,但规模最大的,唯有莫高窟。在现存的492洞石窟中,约有半数建于唐代。营造千年,又历经千年,逝者如斯,但当年富丽多彩的壁画和栩栩如生的塑像,如今在石窟中尚存。
D. 敦煌讲述莫高窟的演出有哪些
敦煌三大特色演艺:《丝路花雨》《又见敦煌》《敦煌盛典》。
到敦煌,除了游景点,逛夜市,大概还有一个项目是大多数人都会去体验的——看演出。由于敦煌的历史背景和特殊的文化地位,敦煌给予了艺术家们巨大的构思和创作空间。
《丝路花雨》、《又见敦煌》和《敦煌盛典》,便是三个极具代表性的以敦煌为故事核心的特色演艺。但是,对于2-3天的敦煌之旅,看完3场演出不大现实。所以三选一或三选二,一般是比较合理的选择了。
《丝路花雨》首创于1979年,被新闻媒介赞誉为“活的敦煌壁画,美的艺术享受”,“此舞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看几回”。(外界赞誉确实非常高)
《又见敦煌》是于2016年正式开演的。演出以敦煌壁画及敦煌历史为主要内容,以情景体验的独特方式,让观演者与古人对话,完成古今穿越。
1、敦煌盛典是首台大型沙漠实景演出:汉唐建筑群为背景,墙体秀、灯光秀;利用鸣沙山、月牙泉、莫高窟等景点特色,真的是身临其境(这也是我看的第一部和敦煌有关的演出,所以当时真心很震撼)。
2、360度旋转且前后移动观众席:边旋转边体验,不同于传统剧场舞台表演模式和观看形式,用官方的话说——这种奇妙的创意和前沿的设计在目前旅游演艺市场也是唯一的。而且有裸眼3D墙体投影,所以视觉效果上还不错。
E. 有关敦煌莫高窟的电影有哪些
有关敦煌莫高窟的电影有:《黄石的孩子》、《天脉传奇》、《大漠紫禁令》等影片。《黄石的孩子》是由中国、澳大利亚、德国联合拍摄的一部抗战期间的影片。由罗杰·斯波蒂伍德执导,乔纳森·莱斯·梅耶斯、周润发、拉达·米契尔和杨紫琼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08年04月03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天脉传奇》是由鲍德熹执导,杨紫琼、本·卓别林、理查德·劳斯伯格主演的动作片,于2002年8月1日在中国香港上映。影片讲述了七百年前西藏一位高僧留下的舍利子引起觊觎,因而引发一连串争夺与保卫的故事。
《大漠紫禁令》是一部有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电影作品。1986年,台湾导演方翔将李准的剧本搬上银幕,率领剧组奔赴丝绸之路,克服恶劣环境的影响,将大唐使节出使吐蕃,促进吐蕃和平的宏大历史事件,真实而艺术的奉献给观众。
F. 有关敦煌莫高窟的电影有哪些
1、有关敦煌莫高窟的电影有:《黄石的孩子》、《天脉传奇》、《大漠紫禁令》等影片。
2、《黄石的孩子》是由中国、澳大利亚、德国联合拍摄的一部抗战期间的影片。由罗杰·斯波蒂伍德执导,乔纳森·莱斯·梅耶斯、周润发、拉达·米契尔和杨紫琼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08年04月03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3、《天脉传奇》是由鲍德熹执导,杨紫琼、本·卓别林、理查德·劳斯伯格主演的动作片,于2002年8月1日在中国香港上映。影片讲述了七百年前西藏一位高僧留下的舍利子引起觊觎,因而引发一连串争夺与保卫的故事。
4、《大漠紫禁令》是一部有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电影作品。1986年,台湾导演方翔将李准的剧本搬上银幕,率领剧组奔赴丝绸之路,克服恶劣环境的影响,将大唐使节出使吐蕃,促进吐蕃和平的宏大历史事件,真实而艺术的奉献给观众。
敦煌石窟营造及其历史过程,敦煌的悠久历史,当地有影响的世族与大姓,以及敦煌同周围民族与西域的关系,在历史中没有或很少记载。敦煌石窟有成千上万个供养人画像,其中有一千多条还保存题名结衔。能够了解许多历史状况和历史线索。
G. 敦煌莫高窟美的全貌1500字观后感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
莫高窟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物宝库。在藏经洞中就曾出土了经卷、文书、织绣、画像等5万多件,艺术价值极高,可惜由于当时动荡的社会以及腐败的明清政府,加上道士王圆箓的疏于管理,这些宝藏几乎被悉数盗往国外。现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还有其价值体现在:
历史价值
敦煌石窟营造及其历史过程,敦煌的悠久历史,当地有影响的世族与大姓,以及敦煌同周围民族与西域的关系,在历史中没有或很少记载。敦煌石窟有成千上万个供养人画像,其中有一千多条还保存题名结衔。能够了解许多历史状况和历史线索。
本生、佛传、福田经变、弥勒经变、宝雨经变、楞伽经变及供养人题记,可帮助了解古代经济生活的状况。
法华经变、涅盘经变提供了古代军队操练、出征、征伐、攻守的作战图,及兵器装备的宝贵形象资料。
敦煌壁画中保存有属于体育属性的资料,如骑射、射靶、马技、跃马、相扑、角力、举重(举象、举钟)、奕棋、投壶、武术、游泳、马球、蹴踘等。
敦煌石窟的彩塑和壁画,大都是佛教内容:如彩塑和壁画的尊像,释迦牟尼的本生、因缘、佛传故事画,各类经变画,众多的佛教东传故事画,神话人物画等,每一类都有大量、丰富、系统的材料。还涉及到印度、西亚、中亚、新疆等地区,可帮助了解古代敦煌以及河西走廊的佛教思想、宗派、信仰、传播,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H. 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的影片介绍
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循环播放介绍敦煌莫高窟历史文化背景的主题电影《千年莫高》和展示精美石窟艺术的球幕电影《梦幻佛宫》,两部电影片长均为20分钟。《梦幻佛宫》是全球首部以石窟艺术为表现题材的超高清8k数字球幕电影,影片对莫高窟最具艺术价值的7个经典洞窟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 。
莫高窟已经历千余年的岁月,它如同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那一段尘封的历史。电影《千年莫高》用总有感染力的电影艺术语言,史诗般高度凝练的为观众呈现出敦煌莫高窟延续至今1600余年的历史文化背景,展示出一副波澜壮阔、恢宏壮观的历史画卷,使观众在参观洞窟之前对丝绸之路的形成、佛教东传、敦煌莫高窟的营建等内容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还能使观众认识和领悟敦煌莫高窟巨大的历史和人文价值,带给观众穿越时空的心灵碰撞。
《梦幻佛宫》球幕电影是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最大的看点,这种特殊的球幕技术常被天文馆、科技馆用来播放天文科普片。用球幕电影手法展示璀璨绚丽的莫高窟佛教艺术,在全球范围内尚属首次。18米直径,500平方米超大球形荧幕、鱼眼镜头拍摄的180度超视角逼真画面以及全方位立体声的音响效果使观众恍若置身于一个个异彩纷呈、如梦如幻的洞窟之中。精美的塑像触手可及,绚丽的壁画近在咫尺,细节纤毫毕现!美轮美奂的佛国世界和叹为观止的精彩景象将带给观众强烈的视听震撼和无与伦比的艺术享受!
I. 给敦煌莫高窟设计一条宣传用语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J. 敦煌莫高窟视屏
主要建筑洞窟:现存洞窟735座,内有壁画、彩塑等文物九层楼:洞窟编号第九十六号,始建时仅有四层楼,后五层是后来修建的,内有一尊大佛,是世界“室内第一大佛”藏经洞陈列馆:陈列着跟藏经洞有关的文物莫高窟陈列馆:位于售票处对面,陈列着莫高窟出口文物及由专家以1:1比例重现的几座洞窟。藏经洞: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圆箓为了将已被遗弃许久的部分洞窟改建为道观,而进行大规模的清扫。当他在为第16窟(现编号)清除淤沙时,偶然发现了北侧甬道壁上的一个小门,打开后,出现一个长宽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现编号为第17窟),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即十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就是著名的“藏经洞”。 藏经洞藏经洞的内壁绘菩提树、比丘尼等图像,中有一座禅床式低坛,上塑一位高僧洪辨的坐相,另有一通石碑,似未完工。从洞中出土的文书来看,最晚的写于北宋年间,且不见西夏文字,因此可推断藏经洞是公元11世纪时,莫高窟的僧人们为躲避西夏军队,在准备逃难时所封闭的。莫高窟藏经洞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非常重大的发现,其出土文书多为写本,少量为刻本,汉文书写的约占六分之五,其它则为古代藏文、梵文、齐卢文、粟特文、和阗文、回鹘文、龟兹文等。文书内容主要是佛经,此外还有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地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状牒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绝本。这些对研究中国和中亚地区的历史,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科学价值,并由此形成了一门以研究藏经洞文书和敦煌石窟艺术为主的学科——敦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