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春节传统的文娱活动
正月闹红火是大同民间重要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但随着人们的娱乐方式发生转变,像“九曲黄河灯”、浑源扇鼓、坐腔、龙舞等一批民间传统项目,逐渐淡出我们的节庆生活。我市非遗保护专家建议,节庆期间,应重拾这些传统项目,使非遗项目得以保护和传承。
记者从市非遗保护中心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有史料记载的一些地域性较强的传统民俗表演项目达17项。
踢鼓秧歌是流行于大同县杜庄、吉家庄、麻峪口等乡村的一种传统民间歌舞,角色分生、旦、净、未、丑五种行当,表演场面宏大,富有古朴风韵和浓厚的民间色彩,主要在春节、元宵节期间表演。据史料记载,从清道光十年,这些活动就在当地流传,如今已经消失。春节和元宵节,流行于灵丘县大涧村一带的云彩灯舞、广灵县西河乡的“蝴蝶舞”、左云县马道头乡的旱船秧歌、南郊区口泉乡的瓦盆鼓、浑源扇鼓等县区的民间传统表演项目,因为没有传承人或当地相关部门缺乏保护,有的已经消失。但也有为数不多的传统项目,被人们至今传承,像浑源的耍故事、南郊区的“小车舞”,部分县区的跑驴、挠搁等。
市非遗保护中心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大同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先人留下了大批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像一些地方的节庆期间表演的传统杂耍都是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有的已列入保护项目,但传承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过年期间,能重拾这些传统项目,与现代表演项目并存,不仅可以丰富活动内容,而且能让人们真正目睹这些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有助于民众对传统项目的保护和传承。
『贰』 春节期间主办秧歌会,在活动时如果有人意外受伤,主办人是否承担责任
举办秧歌会是一件好事儿。如果受伤这个人举办方主动要求过来的。本人自愿参加的。问题受了伤。去办的单位肯定是要负责任的。要给人治疗,要个人头,误工费等等一系列的东西。他本人自愿的。举办方又跟他签订了一定的责任状。受伤了,出现意外情况怎么处置等等。长的几率就少一点儿。赔偿是出于人道上的帮助。举办这类公益活动的时候,举办房一定要考虑前面。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会有意外的情况出现,如果都把这些措施做到比王卓责任状什么 。这的工具,身体状况等等。尽量避免少出以外。我家注意不要把好事儿变成坏事儿了。
『叁』 要一份组成秧歌队的申请书
申请书的结构由标题、称谓、正文、结语和落款五部分构成。
(1)标题。申请书的标题有两种形式:
1)性质加文种构成,如《入团申请书》。
2)用文种“申请书”作标题。
(2)称谓。
另起行,顶格加冒号写明接收申请书的单位名称或领导人姓名。如“×××团支部:”、“系总支领导同志:”等。
(3)正文。正文包括三项内容。
1)申请内容。开篇就要向领导、组织提出申请什么。要开门见山,直接了当,不含糊其词。
2)申请原因。为什么申请,也就是说明申请书的目的、意义及自己对申请事项的认识。
3)决心和要求。最后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决心、态度和要求,以便组织了解写申请书人的认识和情况,应写得具体、详细、诚恳有分寸,语言要朴实准确,简洁明了。
(4)结语。
申请书可以有结语也可没有。结语一般是表示敬意的话,如“此致 敬礼”等。也可写表示感谢和希望的话,如“请组织考验”。“请审查”、“望领导批准”等。
(5)落款。
在右下方署明申请人姓名;并在下面注明年、月、日期。
申请书的格式
『肆』 求春节文化活动的活动准备100字
活动内容
(一)“欢歌唱春”群众文化活动。
从元旦开始,全县各党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集中组织开展系列文化活动,除按要求参加全县统一组织的各项活动外,还要立足本地实际,把春节文体活动与本单位、本部门的地域文化特色和人文环境结合起来,举办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群众参与面广的文体娱乐活动。各乡(镇)要让广大农民群众在两节期间娱乐有去处,活动有组织。用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真正达到振奋人心、激发干劲的目的。各单位要开放职工之家,组织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时 间:2014年12月20至2015年3月20日
地 点:各党委自行安排
承办单位: 全县各党委
(二)“歌舞迎春”军警民联欢晚会。
时 间: 2015年2月12日(腊月二十四) 晚:18:30
参加人员:县领导、武警、森警、公安、消防、武装部代表、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县直单位领导、中省直单位领导、各乡镇领导
地 点:青少年活动中心
承办单位: 县文广新局、教体党委
(三)“笔韵绘春”书法交流活动。
林口县城区街道工委与七台河市书法家协会举办书法交流活动,参观林口县书画院、林口县盛德新材料贸易有限公司,在琴林轩、百惠酒店举办笔会。
时间:2014年12月20日~21日
地点:琴林轩
承办单位: 城区街道工委
(四)“雾凇映春”走进中国雾凇谷活动。
时 间:2014年12月28日
内 容:以“赏梦幻雾凇 享冰雪运动”为活动主题,开展赏梦幻雾凇、冬季户外运动会、摄影作品展等活动。
承办单位: 旅游局
(五)“彩灯扮春”城市亮化活动。
各乡镇、各部门要于春节前组织职工和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清除卫生死角,创建清洁环境,并倡导机关单位和广大群众制作新颖美观、富有特色的灯笼,于节日期间摆放或悬挂在单位、楼院门前。各临街单位、门店保持楼体整洁,在楼顶适当安插国旗、彩旗,夜晚适时开启楼前彩灯。住建局负责完成城区内站前大街、文政大街、邮政路、迎宾路及迎宾桥主要街路亮化装饰工程。同时,对兴林广场、文化广场、人民广场加以亮化装饰,烘托节日气氛,提升城市品位。通过各层面共同努力,为广大群众营造一个喜庆、祥和的节日环境。
时 间:从即日起开始筹备,于2015年2月11日安装调试完毕。
承办单位: 城建局、各党委、中省直、县直各单位
(六)“锣鼓闹春”秧歌表演活动。
各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组织不同规模的秧歌表演队,开展慰问表演活动,丰富职工群众的春节文化生活。
时 间:2015年2月20至2015年3月5日
承办单位: 各乡(镇)党委、城区街道工委
(七)“翰墨咏春”书画作品展活动。
为了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中国书法之乡”影响力和认知度,培养书法新人,展现书法精品,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增加春节喜庆气氛,促进林口经济社会文明发展,以“讴歌新时代,助推新跨越,建设文明和谐新林口”为主题,在春节期间举办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翰墨咏春”书法作品展。
时 间:2014年12月20至2015年3月20日
地 点:各党委自行安排
承办单位: 文广新局、书画院、琴林轩、盛德新材料贸易有限公司
(八)“礼花赞春”焰火燃放活动。
各党委、企事业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安排,要确保燃放规范安全。
时 间:2015年春节及元宵节
承办单位: 各党委、企事业单位
(九)“科技惠春”文化、科技、卫生下乡活动。
时 间:2015年1月5日~3月31日
内 容:送戏、送图书、送春联、送农业科技、送医疗等
承办单位: 文广新局、农委、科协、卫生局、计生局
(十)“爱心暖春”志愿服务活动。
时 间:2014年12月20日~2015年3月31日
内 容:各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到社区、敬老院、困难家庭、孤寡老人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承办单位: 各志愿者服务队
『伍』 为什么过春节要过足秧歌瘾
在关东大地上,每年一进腊月,无论城镇还是村屯,都有秧歌队欢快活泼的唢呐声、锣鼓声在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中回荡。表演的男子扮成参军、妇女等角色,边舞边歌、通宵达旦。到了清末民初时,扭大秧歌已经是遍布东北各地的春节娱乐活动。发起组织者,或是商家富户,或是行政机构,或是民间组织,负责召集本地擅长于此道者,并置办服装道具、聘请鼓乐班子、组织排练、筹划演出安排等,具体事项通常是由一位演技好、威望高、办事能力强的“秧歌头”张罗。
要想扭得欢唢呐吹翻天
正月初一家家户户都忙着拜年,一般从初二开始跑秧歌。演出形式以拜年贺喜为主。在城镇,秧歌队要到当地官署和商家铺户以拜年名义演出,在农村则是坐着大车到附近的村屯,在村公所或富家大户宅院中演出,也有登门拜年之意。这种演出,受拜者要预备烟茶款待,并在秧歌队临走时给秧歌头赏钱,有的还要管饭。所以秧歌队拜年事先就已选好对象,起码是能给得起赏钱的人家才能去,否则人吃马喂各种费用就难以开销了。当然,演出时当地男女老少都可以白看热闹。过去农村过年,一是图“喜兴”,二是讲面子。假如哪个村没来秧歌队拜年,村里的人都会觉得不开心。因此,如果本村不办秧歌,各家就按贫富摊钱,派人去外村“接秧歌”,为村里增添过年的喜庆气氛。
看秧歌最过瘾的是遇上“打对台”,即一个场子来了两支秧歌队。因为过年时的秧歌队大都能得到赏钱,所以按照不成文的规矩,一个演出场地只能留一支秧歌队。如果两伙秧歌队同时到,或是后到的秧歌队不愿退让,那就只能以演技分高低了。扭得好,能吸引观众的留下,技不如人的自动退出。每逢这时,两支秧歌队都得拿出看家的本事,格外卖力,较着劲儿地扭。观众们则“渔翁得利”,大饱眼福。在这种较量中,吹唢呐的乐手(俗称喇叭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秧歌是随着唢呐声和锣鼓点儿走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只有吹不出来的,没有扭不出来的,因此唢呐就相当于秧歌队的灵魂。优秀的喇叭匠,不仅会的曲调多,演奏的技巧高,而且还练就了许多绝活。技艺高超者能在吹奏的同时,两个鼻孔里各插一支燃着的香烟,头顶和两臂各放一只盛水的碗,走着吹、转着吹、登上桌子吹,喇叭声不断、香烟火不灭、水碗水不洒。这类绝活平时用不着,遇到想多讨赏钱或打对台的时候才亮出来,出奇制胜。所以,办秧歌的都尽量请当地名气大的喇叭匠。有时候这支秧歌队正在演出,又来了另一伙扭秧歌的,如果离老远一听喇叭吹得好,或者打听到喇叭匠是闻名的高手,便会甘拜下风自动“蔫退”。
过年开扭的秧歌到正月十五至十六两天达到高潮。这时走村串屯的拜年已经结束,街上的商家店铺也开始了新一年的营业。元宵佳节之日,秧歌队就会纷纷集中到当地最繁华热闹的市镇街道,进行游行式的演出。有的还特意办出与赏花灯气氛融为一体的“灯官秧歌”。街市上精彩表演此伏彼起,热闹非凡。酷爱秧歌的演员们也都在满街观众的喝彩声中尽展才华,过足了秧歌瘾。因为闹过这两天之后,他们就要卸去彩装,回到田间和作坊里,成为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了。
『陆』 关于秧歌的介绍
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
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介绍的民间舞队中就有“村田乐”的记载,清代吴锡麟的《新年杂咏抄》中明文记载了现存秧歌与宋代“村田乐”的源流关系。
拓展资料:
秧歌在中国已有千年的历史,明清之际达到了鼎盛期。清代吴锡麟《新年杂咏抄》载:“秧歌,南宋灯宵之村田乐也”。“秧歌”的起源,中国民间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农民在插秧、拔秧等农事劳动过程中,为了减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之苦,所以唱歌曲,渐渐就形成了秧歌;民间的另一种传说是“秧歌”起源于抗洪斗争。
古代黄河岸边的百姓,为了生存,奋力抗洪,最后,取得胜利,大家高兴地拿起抗洪的工具当道具,唱起来,跳起来,抒发高兴的心情,随着参加人数的增多,有了舞蹈动作和舞蹈组合,逐渐就形成了秧歌。民间第三种说法根据《延安府志》记有“春闹社,俗名秧歌”,阁可见秧歌可能源于社日祭祀土地爷的活动。
扭秧歌,是我国北方民间喜闻乐见、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 是我国第一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之一。它的前身是农民在插秧时的一种歌咏活动,起源于农业生产劳动。每年春耕时,农家的妇女儿童数以十计,一起到田里插秧,一人敲起了大鼓,鼓声一响,“群歌竞作,弥日不绝”,称之为“秧歌”。它最早是以唱歌的形式出现,后来发展成舞蹈和戏剧表演的形式,并流行于我国北方以及南方各地。
秧歌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但因流传地区不同,又有陕北秧歌、晋北秧歌、东北秧歌、河南秧歌、河北秧歌、山东胶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这种秧歌各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扇子、手帕或彩绸等起舞。
在表演形式上,开始和结束为大场,中间穿插小场。大场为变换队形的集体舞,小场是两三人表演的带有简单情节的舞蹈或歌舞、小戏,有的地区将高跷、旱船、竹马灯、花鼓等歌舞形式俗称秧歌”(见《辞海》)。
『柒』 春节的民俗活动内容
1、共和县恰卜恰镇民间民俗活动
时间:2018年2月16日至3月2日(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
地点:共和县恰卜恰镇及周边农村
内容:利用春节期间组织广大居民及游客参观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社火、民间曲艺、民间体育和“元宵节”灯展以及幸福滩宗教活动等。
2、格萨尔非遗文化展演活动
时间:2018年2月18日至20日
地点:玛沁县
内容:组织开展格萨尔非物质文化遗产——格萨尔藏戏演出、正月祈愿法会、煨桑等活动,体验藏族春节年俗、鉴赏唐卡、木雕等活动。
3、海北“舞龙舞狮、社火、锣鼓、秧歌表演”活动
时间:2018年2月28日至3月2日(正月十三至十四)
地点:海晏县、祁连县
内容: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在春节期间形成群众文化活动高潮,运用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传统习俗,组织舞龙、舞狮、秧歌、社火及特色民俗表演。
『捌』 春节联欢晚会背景音乐闹秧歌
春晚的背景音乐是《春节组曲》,第一乐章"春节序曲",描写的是过春节人们扭秧歌的情景,乐曲里加入了闹秧歌的锣鼓节奏,主题由两首陕北民间唢呐曲组成,乐曲欢快热烈。中间部分是一首悠扬的陕北民歌,其主题先由双簧管演奏,再由大提琴重复,最后由小号独奏把音乐推到高潮结束。
其中也就包括《闹秧歌》,如果你想听的话,直接搜《春节组曲》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