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剑阁县剑门关景区管理局怎么样
简介:剑阁县剑门关景区管理局是剑阁县人民政府派出机构,属正科级事业单位,由中共剑阁县委员会、剑阁县人民政府和广元市剑门关蜀道文化旅游管理委员会双重领导, 挂剑门关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牌子,主要履行对剑门关、翠云廊景区的日常管理、开发建设、宣传促销、资源保护等职能。
注册资本:15万人民币
2. 因为要写景点导游词,又没时间身临其境,想问一下有没有剑阁翠云廊公园的宣传片或则翠云廊公园的游览线
地震时期关闭的翠云廊现在重新开放了~
古蜀道翠云廊,又称“皇柏”、“张飞柏”,是近万株苍翠的行道古柏组成的绿色长廊。位于四川省广元剑阁县境内,分布在300余里的古驿道上。虽经经千古沧桑,仍然生机盎然。是世界罕见的人工植造的古老行道树群体,被誉为世界奇观,蜀道灵魂。
翠云廊以剑阁县城为中心,东至阆中,西至梓潼,北至昭化。她像绿色巨龙,沿着起伏的山峦,跨越深涧沟壑,蜿蜒曲折,蟠环在剑阁古驿道上。她那雄伟的气势,翠绿的姿态,宏大的体魄,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描绘讴歌,令古往今来的游人倾倒。清代诗人乔钵赞美道:“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中。两旁古柏植何人,三百里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阴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龙蛇蜿蜒山缠互。休称蜀道难,莫错剑门路。”从此,“翠云廊”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便成了“剑门路柏”的雅名。
远望翠云廊,她像一条莽莽苍苍的长龙,逶迤于崇山峻岭之间。身临其中,又如一条浓绿欲滴的翡翠画廊,溢彩流辉将拥抱。古蜀道像裹着绿色的绒毡,大地因她而显得格外秀美;山河因她显得更加壮观;游人因她而显得更加精神。千百年来,翠云廊古柏累受天灾人祸的袭击,而今保存下来的只有廊道古柏7900多株。虽然比原规模小了许多,但气势如故,古貌犹存。加之有成林成片的中、幼柏树群陪衬,使素有“柏木之乡”美称的剑阁山区倍添秀色。
根据多方考证和大量的史料证明,这些古柏并非一朝一代的产物,更非某个人的功劳,而是秦代以来历代劳动人民用汗水浇灌形成的艺术珍品。在翠云廊各段抽样调查的900多株古柏中,胸径2米以上的有7株;1.8至2米的86株;1.5至1.7的363株;1米至1.4米的854株;1米以下的669株。这说明翠云廊古柏不是一次栽植而成,而是历代不断栽植而形成的历史产物。根据文献记载和科学工作者对现存古柏研究考证以及民间的传说,古蜀道上大规模植树有6次。
第一次是秦朝。秦始皇修筑阿房宫,曾在蜀中大量伐木。杜牧在其《阿房宫赋》中有“蜀山兀,阿房出”的描写。蜀中百姓怨声载道,秦始皇为平民愤,倡导在驿道旁植树。他还下令在全国各驿道种植松柏,用以显示天子的威仪。此后群众便把这次植的树称为“皇柏”。据科学工作者考察,凡胸径两米以上的古柏,树龄约2000多年,应是秦代所植。第二次是三国鼎立时期。“张飞柏”在剑阁人民群众中已成了翠云廊古柏的代名词,传说由来已久。相传张飞当年为巴西(今阆中县)太守,军政往来频繁。当时的剑州(今剑阁)又是蜀都至中原的必经要地,为适应政治、军事上的需要,张飞令士兵及百姓沿驿道种树,军民同心协力,完成了植树义务。
今天民间还流传着张飞当年“上午栽树,下午乘凉”的故事和神奇的传说。据考,翠云廊上两米左右的古柏当是“张飞柏”了。第三次是东晋时期。剑阁人民曾在驿道两旁大量种植松柏,当时叫栽“风脉”树。尚书郎郭璞为此写了《种松记》刻于石碑。这碑到了宋代,由于风雨剥蚀,当地人又请大文人苏轼重书碑文,今碑刻仍存武连觉苑寺内。估计翠云廊上一米七八左右的古柏就是这时所植。第四次是唐代。相传唐天宝年间(公元742枣756年),杨贵妃喜欢吃川南荔枝,玄宗皇帝命人快马加鞭,连夜运送。为保持荔枝鲜味,令百姓沿途种植柏树,剑阁人民又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栽补。使翠云廊初具规模。第五次是北宋时期。据《宋会要辑稿·方域·道路》记载:宋仁宗诏令:“自凤州至利州,剑门关直入益州道路,沿官司道两旁,每年栽种土地所宜林木。”又是一次大规模植树,并且延伸到了整个蜀道。
第六次是明朝。明正德年间(1506枣1521年),李璧(字白夫)任剑阁知州时曾对南至阆中、西至梓潼、北至昭化的官道进行了整治,并沿路大量补植柏树。因而同治《剑州志》所载清人乔钵《翠云廊》诗序云:“明正德时知州李璧,以石砌路,两旁植柏数十万,今昔合抱,如苍龙蜿蜒,夏不见日。”翠云廊从此形成了宏伟规模。翠云廊古柏能存至今日,与历代严令保护有很大关系。自有驿道和行道树以来,老百姓便以护路爱树为已任。这种优良传统沿袭到现在。山区人民把修桥补路、栽桑植柏看成一种美德,看成是为后人造福,因而也自有爱路护树的良好习惯。加之历代统治都也很重视对驿路驿树的保护,秦汉至唐就设有专人管理,到了北宋又颁布了管理行道树条例,据《宋史》记,南宋时还发布了“禁四川采伐边境林木”的诏令。
3. 剑阁县新一任宣传部部长是谁
你该去剑阁吧发
4. 有在龙剑阁买过刀剑的请进来!匿名的不要来! 想问一问它的质量怎么样,买过几家有过对比的更欢迎!
老兄,价格代表货物,只要价格出的起,肯定没有垃圾!
5. 请问汶川地震广元剑阁有灾情吗
新华网成都5月14日电(记者 黄毅)记者从剑阁县有关部门了解到,剑阁县部分乡镇已恢复供水供电。
受汶川7.8级特大地震影响,地处强地震带、相距200多公里的广元市剑阁县全境地动山摇,水电通信中断,房屋、交通设施严重损毁。
据剑阁县委宣传部提供的消息,目前柳沟大桥、金子山隧道等13处桥洞不同程度受损,107处水库出现纵向裂缝险情。
灾情发生后,剑阁县委、县政府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全力开展抗震救灾工作。组成医疗、电力保障等11个工作组分赴一线救灾查灾;把群众的生命财产放在首要位置,千方百计救治伤员,疏散群众到安全区域,搭建简易生活帐篷,把人员伤亡降到最低限度;明确任务,落实责任,采取有力措施恢复基础设施,尽快恢复供水、供电、供气系统,组织物资供应,制止哄抬物价,大力保障群众生活必需品需求。截至目前,部分乡镇恢复了供水、供电,基本恢复了通信、交通
6. 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北庙乡,民兴村的!!!!
好风化雨沐雄关
四川新闻网-广元日报讯
——剑阁县贯彻“一号文件”精神促农增收纪实
王正超 本报记 伍翠蓉
2004年,春风又绿剑门关。2500名乡镇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开展“一号文件”的宣讲,带领全县群众治穷致富奔小康,为剑门大地创出了一片沉甸甸的收获和丰收的喜悦。
讲政策,传技术,2500名干部进驻农家当“参谋”
“促农增收关键是怎样教育农民,引导农民,服务农民!”剑阁县委书记严明清说得很实在。
开春以来,剑阁把助农增收作为第一要务,专门聘请“三农”问题专家就剑阁农村实际对全县干部分层次进行培训;抽调县乡机关干部2500名组成宣讲团13个,宣讲组57个,宣讲小组528个,由县农工委牵头,宣传部门全力配合,结合“争当爱民书记,争当爱民干部,创一流业绩”活动,在全县拉开了爱民、助民、帮民活动。
3月29日,普安镇中坪村的村活动室早早地坐满了农民,原来是县政协带领个体私营协会专程为当地老百姓宣讲一号文件精神和有关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来了,同时,还组织了6家涉及农资经营的个体私营业主无偿为农户送上种子、化肥、农具和农技资料等8000余元的农资。
4月9日,剑阁县闻溪乡全乡近100名党员干部汇聚一堂,认真听取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高级讲师王林乐对“一号文件”、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三农”问题的理论报告。那段日子,王林乐自然成了大忙人,不到一个月,他在全县农村给干部群众作专题讲座10余次。
一时间,全县机关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山村院落,讲一号文件精神,讲政策法规,讲农业科技,帮助农民订规划、找项目,为老百姓作“参谋”。分管农业的县委副书记孙洪方、副县长杜中富带领涉农部门进村入户成了“家常便饭”。
县农业局副局长、高级农艺师母安彦被抽调到东宝镇做宣讲队员,他便一头扎进田间地头,蹲村驻户,给农民作专题讲座,带领指导农民种植了玉米高产示范片和优质水稻示范片。并无偿为东宝镇农民提供水稻种200公斤、玉米优质新品种100公斤,还送上105公斤地膜,帮助农民发展花生产业。
在毛坝乡光华村,几位70多岁的老农激动地对我们说:“干部像今年这样实实在在给我们讲政策,传技术,我们高兴啊!”
好一场“及时雨”。在剑阁:截止目前,县级领导深入乡镇、村、组、农户宣讲政策近180人次;机关于部深入农村宣讲“一号文件”4000余人次;举办科技讲座185场次;在家农民听讲率达到95%以上;印发宣传资料38760份;全县85%以上的农户家里有了政策、科技“明白人”。
兴产业,找项目,千方百计为农民找“钱”途
采访中,县长田现平告诉记者:“我们开展这个活动就是要让我们的干部扑下身子当好农民的‘参谋’,让农民群众真正了解掌握党的富民政策,选准自己的发展项目,踏踏实实奔小康。”
加大投入,发展油料、畜牧、药材、蚕桑、烤烟等特色和绿色产业。县财政投入300万元用于烤烟奖励基金,烟草公司投入100余万元,每亩烟叶补贴20元;县财政悬奖150万元,促畜牧业发展,对发展好的大户、乡镇实行连利达标奖励政策,6月15日,在全县的畜牧业生产现场会上,已兑现奖励30余万元,有24个乡镇和部分养殖大户获奖;同时,县财政和蚕桑公司还投入80余万元扶持和发展蚕桑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基地+公司+农户+市场”的产业链条,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5万亩;抓住汇昌食品和林源香料公司为主的重点龙头企业;组织对撂荒土地进行复耕,积极鼓励和引进业主开发。1—5月,汇昌公司和林源香料公司产值分别增长81.2%、64.3%,带动全县工业完成产值增长23.3%;复耕撂荒土地6821亩;新增各类业主298户。发展专业合作组织,联接产业和市场。今年,该县各级已成立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类、69个,发展各类协会会员32695人。
普安商贸园区今年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在巩固“果菜基地”的前提下,经过考察,把香菇生产作为全镇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与河南西峡食用菌公司签订“订单”,走“公司+农户”的路子;并落实大户引导,干部挂联和简化手续等措施。全镇签订技术服务和保护价购销合同40份,发展香菇23万袋,预计可实现利润71万元,菇农人均可增收550元。
在北庙乡钟岭村四组,记者看到该县城北地税所抓的烤烟示范片长势喜人。在一号文件宣讲活动中,城北地税所的干部职工亲自到该村蹲点,抓点带面,与四组15户农民签订联合种植烟叶协议,由所里提供资金、农用物资、技术指导,到烟交售后再结算。随行的乡党委书记唐守忠给我们算了一笔帐:这可是“一举三得”的事儿。就这片示范片,按目前的长势,不仅能让这15户农民创收4万元,还能创税1万元,并且带动了该村新增种烟户20余户。
……
据该县农工委主任岳全杰介绍:今年以来,剑阁通过宣讲活动,党员干部纷纷为农民找项目、跑贷款、调结构、兴产业。帮助老百姓发展增收项目578个,争取农贷资金9578万元;仅一季度,全县争取农业招商项目14个、项目资金1200万元,农业建设项目6个、资金1450万元,争取国债、扶贫、以厂代赈及其它项目12个、资金3680万元;油料、畜牧、药材、蚕桑、烤烟等特色和绿色产业正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顺民意,解民忧,扑下身子为老百姓办实事
在剑阁,各级干部进百家门,办百家事,解百家忧,处处可见,历历在目。
两组数据,令人折服:
今年来,剑阁县直机关各部门和干部个人积极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帮扶文明新村建设70个村,无偿捐物、投资折合资金近100万元;解决老大难问题100余个;组织为老百姓办实事385件。
“现在这些干部下来,总是处处惦记着为咱们办事儿。我们可真遇上了好时候,好政策啦!”记者在剑阁县剑门关镇剑门村采访,该村村支部书记徐志怀高兴地告诉记者,“县粮食局的同志不仅讲明白了‘一号文件’的意思,让我知道负担减轻一个百分点,而且给我们讲了水果栽培和管理技术,还无偿投入资金10000余元,彻底为我村整修恢复了广播,解决了老百姓多年盼望解决的难题。”
白龙宣讲分团组织所辖的5个乡镇,狠抓三大“德政工程”:天然气、闭路电视和电话进村入户。并响亮提出三年时间完成“万户天然气入户工程”,闭路电视、电话农民安装率明年底达到60%以上。目前5个乡镇有5000多户农民用上了天然气,今年新增3000余户;在农村,闭路电视、电话入户分别达到7000余户、5000余户。碑垭乡的电话入户率已达60%;摇铃乡的黄林村电话、闭路电视入户率已达90%以上。
“所有的干部要做到:百姓的事儿牵着走!”年初,武连督导室及所辖5个乡镇都喊出了自己的口号。今春以来,各乡镇从老百姓关心的事做起,一件件实事办在了老百姓心坎儿上。东宝镇干部蹲点在楼台村5、6组为群众找水源,并组织打井26口,解决了当地123户人饮用水;马灯乡多方筹措,日产100吨的场镇饮用水工程已于5月动工,预计8月底可以投入使用,可有效解决当地3家企业和场镇319户居民的生活、生产用水;消灭通讯盲区,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马灯乡移动基站已进入前期筹建,将全面消除马灯乡、正兴乡和九院的通讯盲区。
从农民冒起来的粮仓、鼓起来的腰包到靓起来的楼房、美起来的村落;从群众口里的“歪干部”到百姓心中的“贴心人”,剑阁的老百姓真切感受到党的政策带来的缕缕春风,更感受到了党员干部真心为民的务实作风。
7. 校友网怎么没有四川省剑阁县合林中学。郁闷,
呵呵 帮你宣传
8. 剑阁县副县长张春华现在任什么职位
已经辞职了。
根据2019年4月22日《四川省通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移交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问责情况》
广元市剑阁县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违规开发建设的问题。剑阁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未能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存在环保乱作为问题,在清江河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实施了酒店和住宅项目建设,对饮用水带来安全隐患。根据有关规定,给予时任剑阁县委副书记、县长、县规委会主任陈勇党内警告处分,给予原剑阁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县总工会主席张春华党内严重警告、政务记大过处分(与其他问题合并处理,已辞去公职)
9. 争做文明先锋建设美丽剑阁(作文)
我的美丽 小草美丽是因为它的翠绿;花朵美丽是因为它鲜艳;大树美丽因为它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片阴凉……我美丽而是因为我自信!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认为自信的人是美丽的。自信本来就是一种美丽,会有一种不同的吸引性。自信的人可以看到自身的价值,在内心不会有阴影,也不会自卑。可以说自信其实是美的代名词!” 一次,我去参加小提琴考级,可是在之前怎么也拉不好,总是认为我一定考不过的。到了考场,主考官对我亲切地对我说:“不要紧张,好好拉,一定能考过的!”顿时,我的心不再乱跳,也不紧张了,变得自信了,开始右手拉弓,左手持琴拉了起来。不一会儿,曲子便拉好了,而且这次的效果特别好! 从此,我以后变得自信了,考试、竞赛时,总是十分自信,再加上认真阅读、检查,考试成...
10. 解放前剑阁县高观乡的由来
剑阁县辖乡。1951年建高观乡,1955年并入张王乡,1958年析改高观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36公里。面积52.4平方公里,人口1.1万。青树子至江口公路过境。辖黄坪、元岭、向阳、健民、龙山、新田、田坝、禾丰、鸡鸣、张帽、茶坪1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籽。
乡镇建设
编辑
一是党政重视,深入发动、广泛动员。新年伊
<span class="BMap_Marker BMap_noprint" unselectable="on" "="" title="" style="position: absolute; padding: 0px; margin: 0px; border: 0px; cursor: pointer; width: 19px; height: 25px; left: 76226px; top: -8213px; z-index: -6425682; background: url(http://api0.map.bdimg.com/images/blank.gif);">
© 2016 Bai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剑阁县高观乡
始,该乡调整了畜牧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分管畜牧工作的副乡长任副组长,党政办、畜牧、财政、广播站等站所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对全乡畜牧业生产发展规划、宣传发动和组织协调等工作,印发了《关于加强畜牧产业化发展的通知》(高府发[2009]13号)。2009年3月23日,乡政府在田坝村一组召开了畜牧小区建设动员会,会议宣布了乡政府为鼓励生猪生产发展出台的土地、林木及建圈补助方面的优惠政策,就国家现行扶持生猪生产发展政策进行了宣讲,对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价格波动规律以及市场风险的规避作了详细讲解,现场解答了养殖户在生猪饲养管理、疫病防制等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宣传发动,激发了农户的养殖热情,参会人员情绪高涨,踊跃报名参加。
二是落实联挂责任制,合力建设。为加快小区建设步伐,该乡实行了部门联挂责任制,政府驻村干部和村组干部负责宣传发动、综合协调等工作;乡畜牧兽医站负责建圈指导、养殖技术培训、疫病防控等服务,全站职工实行结对技术服务联挂,落实了责任制;烟草站、计生、信合、粮食等部门实行一对一帮扶,出钱出力,实行进度周报制,实行绩效考核,跟踪问效;林业、村建前移工作关口,简化审批程序。
三是建材特供,限价管理。为切实解决好小区建设中建材供应紧张的现状,加快建设进度,该乡对辖区内两个砖厂发出特供令,要求在保证农房重建用砖的同时,优先向畜牧小区内农户供应建圈用砖,并严格控制价格。同时,积极协调组织调运砂石、水泥,联系工匠,实行限价管理,防止坐地起价,增加农民负担。
四是银农合作,共促发展。为切实解决好农户建圈、填槽资金困难,由乡政府和畜牧兽医站出面协调,与农行、信合等金融部门多次磋商,达成了共识,将向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根据信用情况提供小额贷款,解决养殖户资金周转问题。
通过以上措施,该组已有5户农户正式动工建设,工地上一片繁忙,呈现出一派人忙、车忙、建圈忙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