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茅盾简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常用的笔名有茅盾、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形天等。
他于1928年发表首部小说《蚀》(《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著名的作品有代表作《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他早年丧父,经常流离失所。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失掉组织联系。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1981年中共中央恢复其中国共产党籍,从1921年起计算党龄。其在故乡桐乡乌镇的居所茅盾故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六十年代文化部长是谁
历任文化部长
1、沈雁冰
2、陆定一
3、肖望东
4、于会泳
5、黄镇
6、周巍峙(代部长)
7、朱穆之
8、王蒙
9、贺敬之(代部长)
10、刘忠德
11、孙家正
12、蔡武
13、雒树刚
3. 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
李达(1921年8月—1922年7月,以主任身份)
蔡和森(1922年8月—1923年6月,往后曾转任委员)
罗章龙(1924年5月—1925年1月)
彭述之(1925年2月—1927年3月,以主任身份)
瞿秋白(1927年4月—1927年4月,於武汉汉口,以原委员身份晋升)
蔡和森(1927年5月—7月)
瞿秋白(1927年8月—1927年10月,此为中央临时政治局负责人身份之兼任)
罗绮园(1927年11月—1928年6月)
蔡和森(1928年7月—1928年10月)
李立三(1928年11月—1930年12月,此期间中宣部曾更名为中央宣传鼓动部)
沈泽民(1931年1月—1931年4月)
张闻天(1931年4月—1934年12月,其间曾由杨尚昆或潘汉年暂任)
吴亮平(1935年1月—1937年7月,后由张闻天兼任,吴转任副部长)
张闻天(1937年7月—1942年12月)
陆定一(1943年1月—1952年12月)
(注:1943年—1945年8月曾隶属於精简后的中央宣传委员会之下,初期曾由凯丰任代理部长。)
习仲勋(1953年1月—1954年6月)
陆定一(1954年7月—1966年12月)
陶铸(1966年12月,1967年初被四人帮实行军管,部门在四人帮倒台后解散)
耿飙(四人帮倒台后成立之中央宣传组)
张平化(1977年7月—1978年12月)
胡耀邦(1978年12月25日—1980年3月12日)
王任重(1980年3月12日—1982年4月)
邓力群(1982年4月—1985年8月)
朱厚泽(1985年8月—1987年2月)
王忍之(1987年2月—1992年12月)
丁关根(1992年12月—2002年10月24日)
刘云山(2002年10月24日—2012年11月21日)
刘奇葆(2012年11月21日—2017年10月)
黄坤明(2017年10月——至今)
(3)宣传部沈扩展阅读:
机构职能
第一,负责指导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学习和宣传;
第二,负责引导社会舆论,指导协调中央的各新闻媒体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搞好舆论引导;
第三,从宏观上指导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
第四,规划和部署全局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
第五,受中央的委托,协同和会同有关部门对我们宣传文化系统的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进行管理。联系宣传文化系统的知识分子,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知识分子的工作;
第六,负责提出宣传文化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指导宣传文化系统制定政策和法规;同时还要按照中央的统一工作部署,做好宣传文化系统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
第七,为中央领导和中宣部领导的决策和指导全局工作提供舆情信息的服务,并且要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宣传文化系统的舆情信息工作。
4. 陕西安康汉阴宣传部有个叫沈俭的吗
陕西安康汉阴宣传部有个叫沈俭的科员.
5. 急!急求高中学生会宣传部部长的演讲稿!
我是来自xx班的xxx。性格活泼开朗,处事沉着、果断,能够顾全大局。今天我很荣幸地站在这里表达自己由来已久的愿望:“我要竞选学生会主席。”我在这里郑重承诺:“我将尽全力完成学校领导和同学们交给我的任务,使学生会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积极团体,成为学校的得力助手和同学们信赖的组织。” 我已经在团委会纪检部工作了近一年的段时间,从工作中,我学会了怎样为人处世、怎样学会忍耐,怎样解决一些矛盾,怎样协调好纪检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怎样处理好纪检部与其它部门之间的关系,怎样动员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怎样提拔和运用良才,怎样处理好学习与工作之间的矛盾。这一切证明:我有能力胜任xxx一职,并且有能力把xxx发扬光大。 假如我当上了xxxxx,我要进一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热情,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件事情;要进一步提高责任心,在工作中大胆创新,锐意进取,虚心地向别人学习;要进一步的广纳贤言,做到有错就改,有好的意见就接受,同时坚持自己的原则。 假如我当上了xxx,我要改革学生会的体制。真正的做到“优胜劣汰”,做到“日日清,周周结”,每周都对各部门的负责人进行考核,通过其部门的成员反应情况,指出他在工作中的优点和缺点,以朋友的身份与他商讨解决方案并制定出下阶段的计划。经常与他们谈心,彼此交流对生活、工作的看法,为把学生会工作做好而努力。开展主席团成员和各部长及负责人常作自我批评,自我检讨的活动,每月以书面材料形式存入档案。我还将常常找各部门的成员了解一些情况,为作出正确的策略提供可靠的保证。还要协调好各部门 之间的关系,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扩大学生会的影响及权威。 假如我当上了学生会主席,我将以“奉献校园,服务同学”为宗旨,真正做到为同学们服务 ,代表同学们行使合法权益,为校园的建设尽心尽力。在学生会利益前,我们坚持以学校、大多数同学的利益为重,决不以公谋私。努力把学生会打造成一个学生自己管理自己,高度自治,体现学生主人翁精神的团体。 我知道,再多灿烂的话语也只不过是一瞬间的智慧与激情,朴实的行动才是开在成功之路上的鲜花。我想,如果我当选的话,一定会言必行,行必果。 请各位评委给我一张信任的投票,给我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
6. 矛盾是谁
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 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他 十岁丧父。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师”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抚养长大。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 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就在这时候。接着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 共产党,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宣传部的代部长是毛泽东。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 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幻灭》、《动摇》、《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说家的笔。这段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他的时 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早期作品的题材也多取于此。左联期间他写出了《子夜》、《林家铺子》、《春蚕》。抗战时期, 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了《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等。文艺界为他庆了五十寿,他的 声名日隆。建国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很难分身创作。到了“史无前例” 的日月,挨批靠边,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1981年辞世。
茅盾先生的名作:
长篇小说:
《子夜》
《蚀》三部曲
《腐蚀》
《虹》
《锻炼》
《霜叶红似二月花》
《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稿
《多角关系》
短篇小说:
《报施》
《创造》
《春蚕》
《大鼻子的故事》
《林家铺子》
《色盲》
《诗与散文》
《石碣》
《手的故事》
《水藻行》
《小巫》
《烟云》
《有志者》
《自杀》
散文:
《白杨礼赞》
《卖豆腐的哨子》
《人造丝》
《全运会印象》
《车中一瞥》
《鞭炮声中》
《谈月亮》
《雾中偶记》
《大地山河》
7. 浙江省宣传部办公室主任是谁啊是沈世成吗
现任的是 孙旭东
8. 谁有茅盾的简介(含有他的文化造诣)
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 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他 十岁丧父。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师”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抚养长大。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 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就在这时候。接着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 共产党,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宣传部的代部长是毛泽东。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 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幻灭》、《动摇》、《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说家的笔。这段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他的时 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早期作品的题材也多取于此。左联期间他写出了《子夜》、《林家铺子》、《春蚕》。抗战时期, 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了《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等。文艺界为他庆了五十寿,他的 声名日隆。建国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很难分身创作。到了“史无前例” 的日月,挨批靠边,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1981年辞世
9. 沈雁冰是谁
茅盾(1896-1981),作家,政治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有玄珠、方璧、郎损等。浙江桐乡人。1913 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 年毕业后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职,从此开始他的文学生涯。1920 年任《小说月报》主编。同年12 月底,与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积极从事政治活动,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武汉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教官,《民国日报》主编。大革命失败后,东渡日本。1930 年春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7 年后,到武汉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主编《文艺阵地》。1938 年冬,赴新疆任教,任新疆各族文化协会联合会主席。1940 年5 月到延安。1940 年底到重庆。后又到桂林、香港,担任《大众生活》编委。1946 年底,应邀赴苏联访问。1949 年后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文化部长,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茅盾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蚀》、《虹》《子夜》、《第一阶段的故事》、《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此外,还有大量文学评论、神话研究、散文、杂文、历史故事等。文学论文集《鼓吹集》、《鼓吹续集》、《夜读偶记》、《关于历史和历史剧》、《杂谈短篇小说》、《反映社会主义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时代的跃进》。还翻译了几十种外国文学著作。文化大革命后写成的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茅盾生前为团结广大作家,培养青年作者,促进文学理论建设,增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突出的贡献。其作品歌颂人民、歌颂革命,鞭挞旧中国黑暗势力,表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艰苦历程,绘制了规模宏大的现实主义历史画卷,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