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河北省英雄人物事迹
董存瑞(1929年-1948年5月25日)是中国解放军军人,1948年在国共内战中阵亡。
生平
董存瑞1929年生于河北省怀来县的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5月25日,解放军攻打中华民国政府军驻守的隆化城。董存瑞所在连队负责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据说,在冲锋时,遭到一个桥型暗堡的猛烈火力封锁。董存瑞便抱起炸药包,准备进行爆破。冲至桥下后,发现桥型暗堡距地面过高,也没有地方可以放置炸药包。董存瑞便用手托起炸药包,拉燃导火索,与暗堡同归于尽。董存瑞的行为,使得他成了中国共产党宣传的著名战斗英雄。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有董存瑞的墓地和纪念碑,碑上刻着朱德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㈡ 谢镗忠的生平
1935年 红9军团改为红32军,任红32军教导队代政委、96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1937年 入延安抗大学习。
1946年9月17日 率十七旅同十六旅强攻乃林之敌暂十八师一、二团,歼敌650人。 1947年5月14日 率十七旅经银窝沟、花山南地向围场进攻,15日阻击打援,解放围场。16日由隆化围场公路南下,接近隆化。20日至30日,担任主攻,攻打隆化县城。6月率十七旅配合十八旅追击赤峰逃敌,获辎重百余马车。是月8日至9日率冀热辽十七旅夺取天义,进占叶柏寿。6月29日至7月1日,率十七旅担任主攻,同十三、十六、十八旅解放北票,歼敌九十三军十八师2176人。9月23
日至25日,率十七旅同十三、十六旅攻下宁城,守敌十八师三团千余人被歼。
1948年5月8日率十一纵三十一师从宁城出发,经平泉黄土梁子,在二沟阻击敌人。16日攻取承德象鼻子山。25日十一纵各兄弟师共同全歼隆化守敌1900余人。6月23日至25日率十一纵队三十一师从平泉党坝出发,同炮旅主攻昌黎县城,歼敌3000人。10月10日至15日率三十一师同四纵、十一纵和独立四、六、八师炮旅进行塔山阻击战,在打鱼山、塔山、白台子一线阻击锦西、葫芦岛援锦(州)之敌“东进兵团”11个师的进攻,血战6昼夜,歼敌2500余人。
1966年1月21日,江青到苏州见林彪。在林彪的支持下,江青在上海召开只有解放军总政治部系统4个人参加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这4个人是总政治部副主任刘志坚中将、总政文化部长谢镗忠少将、总政宣传部长李曼村少将和总政文化部副部长陈亚丁。刘志坚、谢镗忠、李曼村、陈亚丁陪着江青看了30多部电影、3场戏、个别交谈8次,集体座谈4次。会议结束前,为了向总政汇报,刘志坚起草了汇报提纲,江青看了不满意,同张春桥、陈亚丁重新加工,形成了著名的《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5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名单的通知》,谢镗忠成为大名鼎鼎的中央文革小组成员。 1967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军委改组了全军文化革命小组,徐向前任组长,萧华、杨成武、王新亭、徐立清、关锋、谢镗忠、李曼村任副组长。文革初期,谢镗忠成了大忙人,经常要以全军文革或中央文革组员的身份接见各种群众组织,但他知名度低,群众组织经常不给他面子。谢镗忠的上级刘志坚是中央文革小组副组长,1966年底,刘志坚受到冲击,1967年1月被打倒。不久中央文革小组里也看不见谢镗忠了,谢镗忠终因此保全了自己。谢镗忠后担任武汉军区政治部主任。
1949年7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十五兵团四十八军发起解放赣南战役。从7月27日起,全军兵分两路由赣西北向赣南进军。其右路纵队为该军第一四二师,任务是从上高县经新余、吉安、遂川、唐江,向前占领南康县城,以截断赣州敌之退路。率领一四二师向南康进军的是该师政治委员谢镗忠。
㈢ 求英雄人物的资料!!!急!
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出生于察哈尔省(今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的贫苦农民家庭,7岁时上过几天学堂,后因家贫而辍学。抗战爆发后,他的家乡成了抗日游击区,他13岁时就曾掩护过八路军干部,当上了儿童团团长。年少的董存瑞机灵聪明,很有骨气,被称为“南山堡的王二小”。1945年春,董存瑞参加了当地抗日自卫队,同年7月参加了八路军。1946年4月初,在察北重镇独石口遭遇战中,他机智地夺下敌人的一挺机枪而被记大功一次,被部队授予勇敢奖章。1947年初的长安岭狙击战,他在班长牺牲、副班长重伤的情况下,挺身而出自任班长,如期完成了狙击任务,又立大功一次。至牺牲前,他共立大功3次、小功4次,荣获3枚勇敢奖章和一枚毛泽东勋章。1947年3月,在平北整训期间,董存瑞入了党。毛泽东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号召后,各战略区的部队纷纷练习城市攻坚战。当年解放军没有飞机,也缺少坦克,攻坚主要靠有限的炮兵和步兵实施爆破。董存瑞带领的班被师、团领导誉为“董存瑞练兵模范班”,他本人也被授予“模范爆破手”的称号。1948年5月初,董存瑞所在部队参加冀热察战役。隆化县城是热河省会承德的拱卫,敌人事先在这里修筑了大量碉堡,有些特殊构筑的暗堡还被称为“模范工事”。 1948年5月25日,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的6连负责拔除敌人核心阵地——隆化中学。临出发前,身为爆破组组长、在比武中夺得“爆破元帅”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决心:“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学的外壕里去,让大家踩着我们把隆化拿下来!”他带领战友接连炸毁了敌人3个炮楼5个地堡。打开隆化中学东北角的外围工事之后,敌人隐藏在围墙外干河道上桥形暗堡的机枪突然开火,部队遭受严重伤亡,突击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战友又一个个在中途倒下。面对敌碉堡的凶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请战,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到桥底。此时,他的左腿被敌人的机枪打断,暗堡的底部离干涸的河床还有段高度,河道两侧护堤陡滑,他两次安放的炸药因没有木托都滑了下来。此时,冲锋号已经吹响,拖延一分钟就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形暗堡被炸毁,红旗插进了隆化中学。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董存瑞由此成为人民解放军的六位经典英烈之一。1950年,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决定,追认董存瑞为全国战斗英雄。毛泽东主席在会上亲切接见了董存瑞的父亲。1957年5月29日,朱德委员长为董存瑞烈士纪念碑写了“舍身为国,永垂不朽”的光辉题词。1998年,为纪念董存瑞烈士牺牲40周年,聂荣臻题词:“舍己为国,人之楷模”。张爱萍题词:“为国勇捐躯,万代颂英雄”。
㈣ 董存瑞妹妹是如何回应暴走漫画侮辱事件的
北京5月28日电 5月25日是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烈士牺牲70周年纪念日。5月24日,某媒体刊文《董存瑞家属独家回应‘暴走漫画’事件:这事算不上侮辱》。当天,在河北隆化,中国青年网记者见到了前来参加第二天纪念活动的董存瑞烈士的妹妹董存梅。
80岁高龄的董奶奶说,刚刚从家人处得知有这篇文章,非常生气!董奶奶还透露,自己并没有接触过该媒体,同时,该媒体所称的“烈士董存瑞一方的家属及律师”中的律师王凤鸣,并不是自己的律师,而是“暴走漫画”找来的。董奶奶家属也明确表示,没有向该律师授权。董奶奶表示:“他跟我说的不一样,所以这媒体是够可以的。”
在该媒体报道中,“英雄妹妹董存梅的评论”中还有:“我们也需要‘暴走漫画’这样的平台日后多宣传宣传英雄事迹。”董奶奶说,“我说宣传英雄这个是应该的,‘暴走’那个(需要暴走漫画这样的平台)我没说”。
该媒体所谓“英雄妹妹董存梅的评论”中还有:“看到他们诚恳的态度很高兴,他们还很年轻,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董奶奶说,“哎呦,这个我说你们年轻,你们错了,以后你得改,你得认错,你不认错不行——我是这样说的”!
尤其是听说该媒体所谓“英雄妹妹董存梅的评论”中“年轻人创业做得很好,社会各界该支持的还是要支持”这句话,董奶奶急了,“这是他(律师)说的!这是他(律师)说的!所以把王凤鸣(律师)叫过来,你这当时我怎么说的?你当律师你就得公正,你不能给我讲这些东西,你为了讨好他(暴走漫画)”!
㈤ 宋文玲的人物履历
1977.03——1978.10,隆化县柳沟营大队学校民办教师;
1978.10——1980.08,承德师范专科学校中师部汉语专业学习;
1980.08——1984.01,隆化县步古沟中学教师、团委书记;
1984.01——1984.09,隆化县委宣传部干事;
1984.09——1984.12,隆化县委宣传部理论组组长;
1984.12——1985.09,共青团隆化县委副书记;
1985.09——1988.08,共青团隆化县委书记(其间:1984.01——1986.12,河北大学自学考试法律专业学习);
1988.08——1989.05,隆化县委宣传部部长;
1989.05——1992.02,隆化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正科级);
1992.02——1992.12,共青团承德地委副书记、党组副书记,河北省青年联合会承德地区办事处主任;
1992.12——1993.07,共青团承德地委书记、党组书记;
1993.07——1994.03,共青团承德市委副书记、党组副书记(正处级);
1994.03——1997.08,共青团承德市委书记、党组书记(其间:1994.07——1997.07,河北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
1997.08——1999.09,滦平县委副书记(正处级);
1999.09——2003.03,平泉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县长(其间:1998.12——2000.12,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
2003.03——2008.02,平泉县委书记;
2008.02——2013.07,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2013.07——2015.11,邢台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15.11,邢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河北省第五次党代会代表,河北省第十届人大代表。
2015年12月邢台市委常委、副市长。
㈥ 感人革命故事
1、《朱德的扁担》
1928年4月,朱德、陈毅带领湘南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砻市,同毛泽东带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组成工农革命军第4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地处罗霄山脉中段,是湘赣两省的交界。周围五百里都是崇山峻岭,地势十分险要。 1928年11月中旬,红军集合在宁冈、新城、古城一带,进行冬季训练。
由于湘赣两省敌军的严密封锁,井冈山根据地同国民党统治区几乎断绝了一切贸易往来,根据地军民生活十分困难,所需要的食盐、棉花、布匹、药材以及粮食奇缺,筹款也遇到很多困难。
红军官兵除粮食外,每人每天5分钱的伙食费也难以为继。一日三餐大多是糙米饭、南瓜汤,有时还吃野菜,严冬已到,战士们仍然穿着单衣。
为了解决眼前的吃饭和储备粮食问题,红4军司令部发起下山挑粮运动。这些粮食大部分从宁冈的大陇运来。大陇的粮食是砻市、古城等地集中起来存在那里的。
朱德也常随着队伍去挑粮,一天往返50公里,光是空手上山下山都很吃力。但他的两只箩筐每次装得满满的,走起路来十分稳健利落,年青力壮的小伙子也常被他甩得老远。
战士们从心眼里敬佩朱军长,但又心疼他。四十开外的人了,为革命日理万机,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一商量,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
朱德没了扁担,心里很着急,他让警卫员到老乡那儿买了一根碗口粗的毛竹,自己动手,连夜做起了扁担。
月光下,他破开竹子,熟练地削、刮、锯,一会儿就把一面黄一面白的半片竹子,做成了一根扁担。为防止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就在上面刻了“朱德记”3个大字。
第二天,三星未落,挑粮的队伍又出发了,朱德仍然走在战士们中间,大家看见他又有了一根新扁担,感到十分惊奇,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从此,朱德的扁担的故事传开了。
井冈山军民为了永远纪念朱德这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专门编了一首歌赞颂他:“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2、《八女投江》
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10月,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展开激战。
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却被敌军围困河边。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呼: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高唱“奴隶们起来”的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她们分别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3、《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侵华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河北易县的狼牙山地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连续的“扫荡”,制造了田岗、东娄山等多起惨绝人寰的惨案,妄图以凶残的“三光”政策,“蚕食”我抗日根据地。[6]
1941年9月23日,日军分三路向易县进军,妄图包围杨成武司令员指挥的晋察冀军区一分区。
24日,3500名日伪军突然包围了狼牙山地区,将邱蔚团以及易县、定兴、徐水、满城四个县的游击队以及周围人民群众共2000多人围住,形势十分严峻。
邱蔚团长急速将此情报告杨成武司令员,为解救游击队员与当地百姓,杨成武司令员制定了“围魏救赵”的作战方案,命令3团、20团佯攻管头、松山、甘河一带日军,促使日军从狼牙山东北方向调兵增援,以便于被围的游击队员与人民群众从狼牙山东北方向突围。
邱蔚团长根据此作战方案将掩护部队转移的任务交给7连。午夜,邱蔚团长指挥部队及当地群众从盘陀路安全地转移到了田岗、牛岗、松岗一带。清晨,日伪军误以为邱蔚团已经被包围,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500多日伪军凶猛地向狼牙山方向攻来。
7连战士早就在敌人必经的路上埋下地雷,炸得日伪军丢下五十多具尸体慌忙地逃了回去。日军指挥官深信邱蔚团已被围住,命令部队再次疯狂地向狼牙山方向进攻。
激战中,7连战士大部分牺牲,连长刘福山身负重伤,生命垂危。为了让大部队及7连受伤的战士能安全地转移,指导员蔡展鹏命令马宝玉这班留下坚守。
为了拖住并吸引日伪军,马宝玉带领葛振林、宋学义等5名战士边打边向棋盘陀方向撤退,把日伪军引向悬崖绝路。当他们退到棋盘陀顶峰时子弹已经全部打光,他们就举起石块向日伪军砸去。
日伪军发现他们已经没有子弹了,蜂拥向山顶冲来,并叫喊道“捉活的,捉活的!”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5人宁死不屈,为了不让日伪军活捉与武器落到日伪军手中,砸碎枪后,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纵身跳下悬崖。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壮烈牺牲,但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被山崖上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班长马宝玉等五名战士的英雄壮举迅速传遍全军全国,被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4、《董存瑞炸碉堡》
1948年5月25日凌晨,天还没亮,阵地上一片寂静。战士们焦急地等待着进攻的信号。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我人民解放军强大的炮火,把苔山上的敌人火力全给压住了。
在硝烟弥漫、烈火滚滚中,苔山顶峰的砖塔,被我国人民解放军的大炮轰倒了,炮楼也被打掉了,不一会儿,胜利的红旗就插上了苔山的顶峰。
下午3点30分,第二次进攻开始。六连向隆化中学发起冲锋。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
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
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白副连长派出李振德等3名爆破手去爆破,李振德冲出不远,炸药包就被敌人枪弹打中,李振德牺牲,其余两名爆破手负了重伤。
这时,团部来了紧急命令,要六连火速从中学东北角插进去,配合已突进中学院内的兄弟部队,迅速解决战斗。白副连长命令董存瑞去炸碉堡。
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在郅顺义的火力掩护下,他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借着郅顺义扔出的手榴弹的烟雾,站起来一阵猛跑。
桥型暗堡里,国民党军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的耳边掠过。在快要冲进开阔地时,郅顺义指着前面的一个小土堆,对董存瑞说:“你就在这儿掩护!”
一阵手榴弹把敌人碉堡前的鹿砦、铁丝网炸坏了。国民党军的机枪又慌忙朝他打过来,突然,董存瑞扑倒了,郅顺义站起刚要向前冲去,只见他猛然爬起来,一阵快跑跳进旱河沟里,进入了国民党军的火力死角。
而这时,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他抱着炸药包迅速猛冲到桥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
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怎么办?郅顺义清清楚楚看着这一切,急得直攥拳头。 突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进攻的时间到了。
董存瑞抬头看了看桥顶,又看了看身后一个个倒下的战友,愣了一下,突然,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了炸药包,使其紧紧地贴着桥底,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郅顺义看到后,纵身一跳,朝桥下的战友奔去;
董存瑞看见了,厉声喝道:“卧倒!卧倒!快趴下!!”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暗堡被炸毁,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牺牲时,他年仅十九岁。
5、《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国民党反动派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红军消灭在桥头上。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
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都淋透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
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
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
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
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
桥对岸的泸定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
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
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㈦ 隆化县常务县长李悦死了
李县长是因为赴县宣传部副部长韩子和感谢宴请,几个人喝了十多瓶茅台,因而呛肺才致死的。韩部长真有钱呀!一顿饭花了上万元,还壮烈一个副处级干部,只是感谢李帮他把自己媳妇安排到一个好的工作岗位。是不是应该清回呀?
㈧ 隆化县碧桂园
<pre>李县长是因为赴县宣传部副部长韩子和感谢宴请,几个人喝了十多瓶茅台,因而呛肺才致死的。韩部长真有钱呀!一顿饭花了上万元,还壮烈一个副处级干部,只是感谢李帮他把自己媳妇安排到一个好的工作岗位。是不是应该清回呀?
㈨ 董存瑞的英雄故事
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出生于察哈尔省(今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的贫苦农民家庭,7岁时上过几天学堂,后因家贫而辍学。抗战爆发后,他的家乡成了抗日游击区,他13岁时就曾掩护过八路军干部,当上了儿童团团长。年少的董存瑞机灵聪明,很有骨气,被称为“南山堡的王二小”。
1945年春,董存瑞参加了当地抗日自卫队,同年7月参加了八路军。1946年4月初,在察北重镇独石口遭遇战中,他机智地夺下敌人的一挺机枪而被记大功一次,被部队授予勇敢奖章。
1947年初的长安岭狙击战,他在班长牺牲、副班长重伤的情况下,挺身而出自任班长,如期完成了狙击任务,又立大功一次。至牺牲前,他共立大功3次、小功4次,荣获3枚勇敢奖章和一枚毛泽东勋章。
1947年3月,在平北整训期间,董存瑞入了党。毛泽东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号召后,各战略区的部队纷纷练习城市攻坚战。
当年解放军没有飞机,也缺少坦克,攻坚主要靠有限的炮兵和步兵实施爆破。董存瑞带领的班被师、团领导誉为“董存瑞练兵模范班”,他本人也被授予“模范爆破手”的称号。
1948年5月初,董存瑞所在部队参加冀热察战役。隆化县城是热河省会承德的拱卫,敌人事先在这里修筑了大量碉堡,有些特殊构筑的暗堡还被称为“模范工事”。
1948年5月25日,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的6连负责拔除敌人核心阵地——隆化中学。临出发前,身为爆破组组长、在比武中夺得“爆破元帅”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决心:“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学的外壕里去,让大家踩着我们把隆化拿下来!”他带领战友接连炸毁了敌人3个炮楼5个地堡。打开隆化中学东北角的外围工事之后,敌人隐藏在围墙外干河道上桥形暗堡的机枪突然开火,部队遭受严重伤亡,突击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战友又一个个在中途倒下。
面对敌碉堡的凶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请战,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到桥底。此时,他的左腿被敌人的机枪打断,暗堡的底部离干涸的河床还有段高度,河道两侧护堤陡滑,他两次安放的炸药因没有木托都滑了下来。此时,冲锋号已经吹响,拖延一分钟就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形暗堡被炸毁,红旗插进了隆化中学。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董存瑞由此成为人民解放军的六位经典英烈之一。
1950年,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决定,追认董存瑞为全国战斗英雄。毛泽东主席在会上亲切接见了董存瑞的父亲。
1957年5月29日,朱德委员长为董存瑞烈士纪念碑写了“舍身为国,永垂不朽”的光辉题词。
1998年,为纪念董存瑞烈士牺牲40周年,聂荣臻题词:“舍己为国,人之楷模”。张爱萍题词:“为国勇捐躯,万代颂英雄”。
㈩ 隆化天卉中学收费标准
截止2020年,隆化天卉中学的学费为10000元/学年,住宿费1000元/学年。
《民办教育收费管理暂行办法》:
民办学校对非学历教育受教育者收取的学费、住宿费标准,由民办学校自行确定。各学校在确定后,持教育或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法人登记证书及《民办学校非学历教育收费标准备案表》。
(10)隆化宣传扩展阅读:
天卉中学的教育理念是:“先学做人,再做学问”“教孩子三年,想着孩子三十年”,为此,学校制定的三条德育主线是:“七年级:习惯;八年级:自律;九年级:理想”。
2011年,天卉中学取得中考六联冠的优异成绩,王硕同学荣获全县中考状元,承德市中考第二名的好成绩。
2011年9月中旬,由《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主办的从“改课”到“课改”——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专项研讨会在围场木兰会馆如期举办。全国课改精英齐聚昔日皇家猎苑,以课为媒,智慧碰撞,共话课改途径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