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关于传统文化的对联
上联:水底月为天上月;
下联:眼中人是面前人。
上联:专三代夏商周;属
下联:四诗风雅颂。
上联: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下联:柳边垂钓,柳丝常伴约丝悬。
上联: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
下联: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合。
上联: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下联: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上联: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双一只;
下联:尺鱼跃水,量量量九寸十分。
上联:擘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
下联: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人。
上联:门对千根竹; 下联:家藏万卷书。
上联:门对千根竹短; 下联:家藏万卷书长。
上联:门对千根竹短无; 下联:家藏万卷书长有。
上联:因荷(何) 而得藕(偶),
下联:有杏(幸)不须梅(媒)。
上联:未老思阁老;
下联:无才做秀才。
上联: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下联: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上联:一担重泥遇子路;
下联:两堤夫子笑颜回。
上联:昨日钻狗洞偷桃,不知是谁?
下联:他年步蟾宫攀桂, 必定有我。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圭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Ⅱ 中华传统文化的对联
惟有艺文为本业,还将丹青传雅名。(天津士宝斋文具店)
词源倒流三江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篆隶真草宫北巷,纸笔陶泓积墨家。(天津积墨山庄)
文笔凌云描壮景,具眼破雾看宏图。
放眼橱窗,尽是文房四宝;兴怀风雅,广交学海众儒。
一气呵成凭运腕,五更梦处顿生花。
大力可能通纸背,尖毫仍觉吐花香。
紫玉池中含雨露,白银笺上走龙蛇。
质分蕉叶和烟断,洁并梅花带雪香。(砚店)
笔架山高虹气现,砚池水满墨花香。(砚店)
质本坚贞,频经攻错;体昭温润,好与研磨。(砚店)
展开秦岭月,题破锦江云。(纸店)
古纸硬黄临晋贴,新笺匀碧录唐新。(纸店)
银流鹄白三都贵,墨染鸦青五色奇。(纸店)
幸拜香池为太守,漫研花露佐中书。(墨店)
玉露磨来浓雾起,银笺染处淡云生。(墨店)
贮水养来清玉案,和烟磨成紫溪云。(墨店)
1、成都杜甫草堂
(1)、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2)、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腾虎跃几诗容;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2、武汉黄鹤楼
栏杆外滚滚波涛,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东去;
窗户间堂堂日月,尽四时凭眺,几曾见黄鹤西来。
3、黄州赤壁
铜琶铁板,大江东去;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4、九江琵琶亭
灯影幢幢,凄绝暗风吹雨夜;
荻花瑟瑟,魂消明月绕船时。
5、镇江北固山多景楼
登楼便欲凌云去;
临水应知得月先。
6、桃花源、陶渊明祠
(1)、说甚神仙,看千年石洞开时,城郭人民还是耕田凿井;
阅成古今,听半夜金鸡叫醒,兴亡秦汉都归流水桃花。
(2)、门前学种先生柳;岭上长留处士坟。
7、广州黄花岗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8、杨州梅花岭
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铁骨伴取岭上梅花;
殉社稷在江北孤城,剩山残水留得风中劲草。
9、滁州醉翁亭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10、扬州二十四桥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吹,有人吹到月三更。
Ⅲ 宣传传统文化文化对联
充分领略中华传统对联文化的精髓与美感,对联更是对这种修辞格式的独特运用达到了整齐对称的效果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世界,给人以语言文字美的享受,感受传统文化”
Ⅳ 关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对联
三皇五帝开宗,唐宋元明在列,文章千古诗长在
万户千家启肇,商周汉晋无分,岁月从来艺久存
Ⅳ 传统文化对联
爆竹声声辞旧岁,欢歌阵阵迎新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土中生版白玉,地内出黄金。龙权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海到尽头天作岸,人登绝顶我为峰。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假作真时真也假,无与有处有还无。宜未雨绸缪,毋临渴掘井。知人知面不知心,画虎画皮难画骨。
Ⅵ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对联
对联又复称楹联,俗称对子,它制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体现了我国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对联对仗工巧,音调和谐,内涵丰富,为社会各阶层所喜闻乐见。它始于五代十国,兴盛于明清两代,发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可以算是我国最早的对联了。
对联起源于我国古典诗词,源头可追溯到先秦典籍中的对偶句。商周两汉的对偶句及魏晋南北朝辞赋中的骈俪句,为后来对联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盛唐以后,律诗、律赋的结构已臻于尽善尽美,对偶句已经成为诗文的组成部分,并且其独立性也在逐渐加强。对联就是由格律诗中的对偶句和骈赋中的俪句发展而来的。
明清两代,对联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类对联都得到广泛的应用。自明朝起,由于皇帝垂青,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吟诗作对蔚然成风。加之康乾二帝的推崇,一时楹坛高手云集,挥毫泼墨,各式名联异彩纷呈。
Ⅶ 走进传统文化之对联走进传统文化宣传对联走进传统文化
对联的由来: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因为它是正月初一,所以它是农历中一年的开始。每到这时,家人团聚,热烈庆祝,称为“过年”。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喜欢写春联,贴春联,用吉祥的语句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愿与期盼,因此,春联就成为了我国节日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了。春联的历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做“桃符”。即用暗红色的桃木削成长方形的木板,在木板上画上两个神像———神荼(tú;)和郁垒的画像,钉在大门两旁,用来驱鬼辟邪,以求吉利。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有位君主叫孟昶(chǎng)。一年除夕时,他心情很好,便让身边的翰林学士辛寅逊在桃木板上写两句吉庆话,想挂在自己卧房的门口。当辛寅逊写完后,孟昶看了不中意,于是提起笔来,亲自写了十个字:“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字虽不多,但这两句话非常吉利。“余庆”就是余福。意思是新的一年又接受新的福气。第二句是美好的节日叫做春节,意味着温暖的春天永驻人间。这十个字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把“新春佳节”四个字巧妙地嵌在了里边。所以当孟昶写完,身边的大臣们都叫好,孟昶自然也很高兴。从这以后,桃符就逐渐演变成对联,后来桃木又被红纸所代替。一到春节,家家门上贴着鲜红耀眼的对联,喜庆的气氛自然更浓了。
Ⅷ 关于赞美传统文化的对联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春花含笑意
爆竹增欢声
横批:喜气盈门
春联对歌民安国泰
喜字成双花好月圆
横批:国泰民安
岁通盛世家家富
人遇年华个个欢
横批:皆大欢喜
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丹凤呈祥龙献瑞
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福满人间
汗马绝尘安外振中标青史
锦羊开泰富民清政展新篇
横批:春满人间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黄莺鸣翠柳
紫燕剪春风
横批:莺歌燕舞
惠通邻里,门迎春夏秋冬福
诚待世贤,户纳东南西北财
横批:吉星高照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年年顺景则源广
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喜滋滋迎新年
笑盈盈辞旧岁
横批:喜迎新春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楼
横批:四季长安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Ⅸ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对联
上联:水底月为天上月;
下联:眼中人是面前人。
上联:三代夏商周;
下联:四诗风雅颂。
上联: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下联:柳边垂钓,柳丝常伴约丝悬。
上联: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
下联: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合。
上联: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下联: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上联: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双一只;
下联:尺鱼跃水,量量量九寸十分。
上联:擘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
下联: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人。
上联:门对千根竹; 下联:家藏万卷书。
上联:门对千根竹短; 下联:家藏万卷书长。
上联:门对千根竹短无; 下联:家藏万卷书长有。
上联:因荷(何) 而得藕(偶),
下联:有杏(幸)不须梅(媒)。
上联:未老思阁老;
下联:无才做秀才。
上联: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下联: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上联:一担重泥遇子路;
下联:两堤夫子笑颜回。
上联:昨日钻狗洞偷桃,不知是谁?
下联:他年步蟾宫攀桂, 必定有我。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圭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