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宣传策划 > 绩溪宣传片

绩溪宣传片

发布时间:2021-06-09 02:57:29

1. 绩溪大叶早生怎样来的

来源及分布

本品种是安徽省绩溪县地方品种。属鲁桑种。分布于绩溪县各地。

特征

树形开展,枝条粗长,微曲,皮棕灰色,节间微曲,节距3.8cm,叶3/8。皮孔较大,圆形,13个/cm2。冬芽正三角形,棕红色,尖离,副芽少。叶心脏形,较平展,深绿色,叶尖锐头,叶缘锐齿,叶基浅心形,叶长21.5cm、叶幅18cm,较厚,叶面微糙,稍波皱,光泽较弱,叶片平伸或稍下垂,叶柄粗长。开雌花,椹小而少,紫黑色。

特性

安徽省合肥栽培,发芽期3月28日—4月2日,开叶期4月3—11日,发芽率72%,生长芽率22%。成熟期5月上旬。是中生中熟偏早品种。秋叶硬化期9月中旬。发条数较多,侧枝少,每米条长产叶量春13Gg、秋110g,每公斤叶片数春500片、秋316片。叶片占条、叶总重量的46%。年亩产叶量1300kg以上。叶质中等,含粗蛋白质17.6%,可溶性糖11.3%。经养蚕鉴定,万头茧层量春4.8kg、秋4.2kg,壮蚕100kg叶产茧量春5.6kg、秋6.0kg。中抗黄化型萎缩病。

栽培特点

宜养成低、中、高干树型,由于成熟偏早,可作稚蚕用叶,适于长江流域栽培。

2. 绩溪一品锅的介绍

安徽绩溪上庄有“一品锅”,久闻其名,未曾品尝。最近,有机会一尝真味了。深感其味之美,果然名不虚传。进餐之前,就有人做了介绍,原来此菜系上庄名肴,来头不小,其名居然是乾隆皇帝微服出巡时品尝过后“御赠”的,不论真假,只说明这只锅子的悠久历史。 近代学者胡适先生是绩溪上庄人,对“一品锅”情有独钟。他说,每到工作压力沉重,感觉情绪压抑之时,便会到厨房去,烹制这道家乡名菜。胡先生的夫人江冬秀女士,原籍就在与上庄一山之隔的江村,更是擅长烹制此菜了。 据说,胡适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常在家中设宴款待客人,当家菜必是这“一品锅”。当菜端上来的时候,胡先生嘴上总是念念有词:“此菜是家乡名肴,务请诸君赏光,品尝一下,地道的‘家乡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胡先生客居美国,每有贵宾到访,胡先生常常亲自下厨,为客人张罗这道家乡名菜。成菜后,又亲手端上桌,并向大家介绍说:“这个菜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菜、徽州菜、绩溪菜、家乡菜,大家不要客气,务必要尝尝”。 文人梁实秋先生品尝了“一品锅”之后,对此菜大加称赞,曾撰文做了详尽描述:“一只大铁锅,口径差不多二尺,热腾腾地端上来,里面还在滚沸,一层鸡、一层鸭、一层肉、一层油豆腐,点缀着一些蛋饺,紧底下是萝卜、青菜,味道好极”。 现在,人们吃“一品锅”,比过去更有讲究了,绩溪城里的各家饭庄酒楼都有此菜供应。当地人每有宴请,放在餐桌中间的那一道菜,必是著名的绩溪“一品锅”。此菜色泽鲜艳,一眼望去,黄色的是蛋片;红色的是火腿片、鲜虾;绿色的是青菜;棕色的是牛肉片、香菇;白色的是鱼片;淡白色的是鸡肉片、猪肚、冬笋片,五颜六色,颇为逗人食欲。 听老师傅介绍,做好此菜很有讲究,锅里先要放进猪小排,加上黄酒、姜片、精盐、调料,加水焖煮半个多小时;然后,在锅底层铺干笋、白菜块、豆芽菜;第二层铺肉块;第三层铺油豆腐;第四层是肉圆、粉丝;更上面的熟鸡肉、熟鸭片、熟牛肉片、熟火腿、熟猪肚、熟冬笋片、鸽蛋、鸭肫片、鱼片等分散在四周;中间摆放鲜虾仁、蛋饺;顶上分放鲜香菇,边上置菠菜、金针菜点缀;最后注满高汤。做时,先用旺火煮沸,调好口味,就可以上桌了;上餐桌后,改炭火慢煨。客人一般边吃边煨,口感醇厚,类似火锅。 据说,此菜特别适合于隆冬家人团聚时吃,大家围坐炉边,边吃边聊,越吃越热,越吃味越好,越吃越有劲,且特具氛围。尤其是寒冬腊月,屋外,大雪纷飞,一片冰天雪地;屋内,众至亲好友聚在一起。平时,各人四海为家,闯荡天下,备尝人间辛酸甘苦,一言难尽。如今,过年了,大家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难得的团聚、难得的美餐、难得相遇的儿时朋友,怎么能不痛饮一盅呢? 八仙桌上,中间放着“一品锅”,热气腾腾,菜香四溢。大家围坐在暖洋洋的铁锅旁,边大吃边聊天。此菜荤素俱备、色香味俱佳,一种惬意温罄的情趣,弥漫在空气之中,不由得又增添了几分乡亲的情谊。

3. 请问 世博会安徽馆宣传片里穿红衣女孩是谁啊

近日,上海世博会安徽形象宣传片摄制组100余人,在绩溪县龙川景区拍摄,亮点纷呈。

亮点一:龙川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不仅是一种建筑,更是对徽文化智慧的展现,其“四水归堂”等理念更是对徽州人的哲学思想的诠释。昭示了当今人们对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追求与愿景。

亮点二:徽剧是京剧的鼻祖。两百多年前徽班进京,经过安徽人程长庚的改革与创新,吸取了京腔,昆曲等其他戏曲特点而创造出京剧。徽剧童子班孩子们的表演,不仅展示徽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而且象征和谐之源——绩溪生生不息、蓬勃发展。

亮点三:明清时期,充满传奇色彩的徽商,执商界之牛耳。亦儒亦贾的徽商走向全国,称雄中国商界达300余年,创造了“无徽不成镇”的奇迹,并把积聚的财富投资于家乡的城镇建设和教育文化事业,至使数百年来徽州文风昌盛,士子如林。

形象宣传片以龙川徽派民居、胡氏宗祠、奕世上书坊等作场景,专业演员一展艺术风采。绩溪瀛洲、伏岭两个乡镇的中小学生代表20余人,参加了拍摄活动,伏岭小学徽剧童子班献上了精彩徽剧片段:瀛洲中小学生表演了民俗采茶与游戏。

上海世博会安徽形象宣传片拍摄完成后将在世博会期间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徽文化。

兄弟我尽全力在找了就找到这些信息呵呵

4. 绩溪小叶早生是什么品种

来源及分布

本品种是安徽省绩溪县地方品种。属鲁桑种。分布于安徽省绩溪、旌德、歙县等地。

特征

树形稍开展,枝条中粗,长而直,皮黄褐色,节间稍曲,节距3.5cm,叶序2/5,皮孔小,圆形,15个/cm2。冬芽正三角形,茶褐色,尖离,副芽少。叶长心脏形,间有螺口状扭曲叶,深绿色,叶尖锐头,叶缘钝齿,叶基心形,叶长21.5cm、叶幅165cm,较厚,叶面光滑,有波皱,光泽强,叶片稍下垂,叶柄中粗长。雌花,椹小而少,紫黑色。

特性

安徽省合肥栽培,发芽期3月28日至4月4日,开叶期4月5—15日,发芽率50%,生长芽率14%。成熟期5月上旬,是中生中熟偏早品种。秋叶硬化期9月中旬。发条数多,生长较整齐,侧枝少,每米条长产叶量春105g、秋88g,每公斤叶片数春600片、秋400片,叶片占条、梢、叶总重量的47%,年亩产叶量1200kg,叶质中等,含粗蛋白质17.7%、可溶性糖11.5%。经养蚕鉴定,万头茧层量春4.8kg、秋4.0kg,壮蚕100kg叶产茧量春5.8kg、秋5.8kg。中抗黄化型萎缩病、黑枯型细菌病。

栽培特点

宜养成低、中干树型。由于成熟偏早,可作稚蚕用叶。早春应适当剪梢,有利春叶增产,适于长江流域栽培。

5. 绩溪有哪些名胜古迹

胡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绩溪县胡家村。遗址建在一座平台上,三面依水,一面陆地有防兽沟,高处似有了望哨。1955年,在这里发现新石器时代遗物--石镖、花纹瓦片等大批实物,现均由安徽省博物馆收藏。1981年地名普查时,又发现有孔石斧一把。这把石斧质地坚硬,蘑制精工,表面光滑。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霞间窑址
位于古徽州绩溪县高迁乡霞间村西南部。在方圆4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有黄金坦、陈家湾口、栗树山、对面窑、姑嫂塘等5处窑址,总面积8千平方米以上,属于古代大型窑群。
窑址地表上迄今仍有大量的瓷片堆积,残窑包附近大量的烧窑废弃物中含有陶瓷片,厚达数米,窑均为砖砌,竖向修建在低矮的山坡上,属古代龙窑型系统。
霞间窑烧造的年代属于五代至北宋时期。该窑产品种类比较简单,日常生活用具居多,应是一处为适应民间需要而生产的民间瓷窑作坊。产品大约行销于新安江流域,是五代至北宋时期皖南山区一处重要的生产青瓷的民窑。该窑址具有一定的地方特点,有着重要的文物考古研究价值。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绩溪文庙
坐落在绩溪县城内北大街西侧。
文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其规制成形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此后历代均有不同规模的重修。现存的文庙建筑——泮池泮桥,东西两点大成殿为清乾隆年间所建,是一组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建筑群。
文庙以南北为中轴线,作东西对称布局,由南至北,依次是庙门、棂星门、泮宫坊、泮池浮桥、戟门、露台、东西两庑、大成殿。面阔38.55米,进深172.45米,占地面积6647.95平方米。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川胡氏宗祠
位于绩溪坑口村。据历史记载,村前有龙须山,村中有一条小溪(称川)穿村而过,古称龙川。后人认为小溪(又称坑)出口流入登源大河,龙可以畅溪,故改为坑口。
龙川胡氏宗祠始建于宋,明嘉靖年间大修。坐北朝南,前后三进,由影壁、平台、门楼、庭院、廊庑、尚堂、厢房、寝室、特祭祠等九大部分组成。宗祠采用中轴线东西对称布局的建筑手法。宗祠的木刻花雕独树一帜,形成自有的艺术风格,可谓木雕艺术的一颗“明珠”,“古祠一绝”。木雕基本分布门楼、正厅落地窗门、梁勾梁托和后进窗门等4大部门,均以龙凤吉祥、历史戏文、山水花鸟、优美境地等画面为立意构图。花雕采用浮雕、镂空雕和线刻相结合的技艺手法,图案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氏宗祠及听泉楼
位于绩溪县家朋乡磡头村中。
许氏宗祠,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宗祠中进享堂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占地面积约300多平方米,抬梁硬山顶建造法式,许祠的梁柱构架特别粗矿硕大,梁架高矮比例有如石鸡身体与四肢的感觉相似,显得极为圆浑笨拙,配之梁架间诸如雀替、梁驮、斗拱、叉手等装饰雕琢构件交融为一体,使许祠中进享堂的古韵显得更为浓郁。
听泉楼,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建,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毁于洪水,咸丰九年(1859年)重修。楼骑街傍溪,长方形,占地17平方米。木结构,雀替、驼峰、斜撑均有雕饰。东靠许氏宗祠,三面凌空。楼下东西置美人靠。有梯登楼,顶歇山式,楼腰飞檐出跳,檐牙高啄,腾蛟起凤,角悬风铃,铃声随风向而易,可预测天气变化。楼上除东向外,三面装隔扇窗。临溪檐下悬“听泉”匾额,并书县令王峻《听泉楼记》。楼上楼下,凭栏眺望,泉声铃声。故名“玉泉鸣佩”,为古云川八景之一。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绩溪石家村——棋盘村
石家村位于绩溪西部,距县城约34公里,距上庄5公里。村中的石氏宗族是北宋开国功臣石守信的后裔,在明代石氏家人也曾立下汗马功劳。该村建于明初,始祖石荣禄为安葬其父,求访风水之地。后经此地见风水颇佳,于是葬父庐墓于此,后来逐渐形成颇具规模的村落,村子背倚旺山,面朝桃花溪,坐南向北。据说因为石氏起源于甘肃武威,如此布局是为了不忘北方的故乡。村子里据说遍植石榴树,取一个“石”字来纪念祖先。更有趣的是全村为棋盘式布局。相传是石家以战功起家的缘故,村落布局也模拟行军大营的格局。又有一说是象征石守信与宋太祖对弈的情形。村前有一小亭名叫魁星阁,与石桥共同形成了石家村优美的水口景观。水口与石山对峙,形成“狮象守门”。村中道路纵横规整,如同棋盘。许多条巷子还都建有券门,领域感极强。村后原有一大祠是棋盘村的“帅府”所在,祠前方塘半亩,象征印泥盒,塘中筑石坛,坛长2丈,高、阔各1丈,按石守信帅印比例砌成,上面还植有古柏翠竹。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冯村进士坊
位于绩溪县浩寨乡冯村内槐溪河岸。
该石坊建于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为旌表进士冯瑢而立。
石坊高8米,宽8.2米,进深2.5米,为四柱三门五楼式建筑,通体采用质地坚硬的麻石花岗岩制成。一楼明间月梁厚实粗壮,梁长3.13米,梁上饰双狮戏球浮雕,次间月梁双面为马鹿浮雕,并用浮雕云纹雀替承托。二楼平板梁衔接处以镂空如意漏窗拱托。明间额枋两面刻有“进士第”3个大字。整个楼层两面各有8个斗拱支托顶端流檐飞脊,脊头伸出鳌鱼翘尾。石坊总体造型简朴严谨,布局合理,左右对称,历经数百年仍完好无损,为古徽州石构建筑珍品之一,也是绩溪县目前现存最早的石坊建筑。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奕世尚书坊
坐落在绩溪县瀛州乡大坑口村,与龙川胡氏宗祠隔河相望。
该坊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牌坊仿木结构,3门4柱5楼,高10米,宽9米,南北朝向。主体结构由4根柱、4根定盘枋和7根额枋组成。
牌坊的整体结构采用侧脚做法,向内收敛,4大柱子抹去棱角,即讹角柱;立柱的南北两向各有抱鼓石护靠,造就了端庄稳重、傲然挺拔的美感效果;坊顶为歇山式,用茶园石石板砍凿而成,由斗拱支撑并挑檐。各正脊两端,鳌鱼对峙,明间正脊中部置火焰珠,八大戗角翘然腾飞。主楼正中装置竖式“恩荣”匾,其四周盘以浮雕双龙戏珠纹。下方花板南北两面,分别镌书“奕世尚书”和“奕世宫保”。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氏宗祠
该祠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清乾隆34年至41年曾扩建大修,1994年又重修,现存建筑面积为1200平方米。它由影壁、门楼、回廊、庭院、正厅、厢房及后进奉先楼七大部分构成(后进的奉先楼于文革期间拆除不存)。门楼为重檐歇山顶建筑法式,八只大戗角腾空四射,大小鸱吻相视无言,脊部花砖透雕竖砌,无数脊兽昂首站立,使周祠显得分外古雅、幽秘、诱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胡炳衡宅
坐落在绩溪瀛洲乡大坑口村。始建于明代,清中叶修缮。
该宅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硬山屋顶,封砌马头墙,作前厅后室布置,占地面积180平方米。前厅毁,今存后室,二层楼,三开间,进深四间。撑供、雀替等构件雕饰精美,是典型的徽派古民居。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敦履堂
坐落在绩溪县上庄镇上庄村中。
敦履堂是一栋明代民居,坐北朝南,面阔3间,进深7间,南北中轴线对称布局,平面呈“亚”字形。砖木结构,硬山式屋顶,二楼通转,外围封火山墙。墙体以一整砖扁砌,少占地皮,也是上庄寸土如金的必然选择。敦履堂大门开在南檐墙中部,以两根讹角石门柱和一块如意石门额组成框户,上挑三线飞砖,东西发戗,饰以鳌鱼。整座大门简朴大气。天井设在前后堂之间,以花岗岩条石砌筑,四周下凹排水,轴线中条石横辅,形成市道。二楼天井的四周装置木雕矮栏,略有雕饰。该宅月梁、鹰嘴柱、丁头拱、楼板下置搁栅以及间壁墙用芦苇等法式,都是明代徽派建筑的典型特征,体现朴实典雅,以静求动,大气豪放的艺术追求。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教堂
坐落在绩溪县城东大街白石鼓。始建于明代。
所谓五教,是取自儒学教义中的仁、义、礼、智、信。
五教堂坐北朝南,以南北轴线布局,东西对称,由前、中、后三大部分组成,建筑面积303.18平方米。大门开在东南角的山墙上,用两根讹角石门柱和一块如意石门额构成框户,门额上方用方形水磨青砖净缝镶贴,其上三飞砖挑檐,覆盖小瓦,贴墙脊两端饰以陶质鳌鱼,两垂带用如意纹青砖,质朴庄重。大门内是一狭长天井,南向有影壁。前厅面阔五间,进深两间,东西两向是房。前檐以五铺作斗拱承挑出檐。明间装以鬲扇,次间用女儿墙及板窗装修。后檐则以如意撑拱承挑出檐,次间装修同前。明间梁架采用明袱做法,云带叉手、莲瓣驼峰、丁头拱、梁媚等构件雕饰精美,作风淳朴。前厅后是天井,长方形,以条石铺筑,四周下四排水,轴线中条石横铺,直达中厅。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村民居
位于绩溪县东南部,距县城18公里,隶属伏岭镇。
湖村的历史文化氛围极为浓郁,水口、水街、祠堂、民居、古树、古桥古墓触目可见,更为珍稀的是,该村的徽派砖雕门罩达14座之多,这在传统徽州一府六县自然村中是绝无仅有的。人们珍视它,保护它,并冠以“砖雕艺术走廊”之美称。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军攻城图壁画
位于绩溪县旺川村曹氏支祠内。
壁画用线描不着色,画在白色墙面上,分为7幅。门内左侧壁主要部分画太平军攻城图,攻城部队从左向右行军,前面高扬“粤东同义”大旗,后跟“太平天国”长旗和“龙”旗(即帅旗),左旁有大黑旗两面,分写“炮”、“队”二字,有二人骑马,手执令旗,指挥作战。先头部队架登云梯,右梯上太平军已爬上顶端,清军用长矛下刺,正展开肉搏;左梯上太平军已胜利登城,砍下清军人头一颗,坠落城下,另一清朝官员长跪乞降。北门大开,百姓纷纷外出投奔太平军。此画可能是1860年太平军首次攻克旌德县城的写真。右侧前面部分画行军图,前边2人作奏乐状,后有军旗,旗后隐约有军士。最后部分仅能看出画有1塔及1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胡适故居
位于绩溪县上庄镇上庄村。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建。是一座典型的晚清徽派建筑,占地面积1100多平方米。故居的大门前是一个宽敞的用鹅卵石铺成的院落。
故居的大门用水磨青砖净缝砌筑,门的上方有四块砖雕装嵌,五飞砖之上是瓦顶,东西两端发戗翼腾,线条明快活泼。前檐墙的檐下两角,用墨、赭两色绘以山水花鸟,简洁雅致。故居内部装饰以隔扇、窗栏、撑拱和雀替为主。与一般民居不同的是隔扇、窗栏的兰蕙图采用平地阴刻技法。故居分前后两进,中以户牖相隔。当年胡适和母亲冯顺弟便住在前堂西房,与西房相通的厢房是胡适念书的书房。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汪氏住宅
位于绩溪登源乡南观村。
汪氏住宅房主叫汪老永。他的住宅建于清光绪年间,纤巧华丽,文气十足,凸显出晚清徽派民居典型的建筑特征。宅由主楼、书斋、水厅、庭院几部分组成,形成足不出户。万物皆有的封闭式的生活空间。房的东向有一圆门,水磨青砖净缝砌筑,是该宅的入口。圆门内是一门厅,砖木结构,面阔、进深各一间,西向檐部,饰以木雕挂落。
该宅主楼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七间,建筑面积238平方米,砖木结构,硬山式屋顶,外砌封火墙,穿斗式梁架,平面呈“亚”字形,二楼前后通转。
汪氏住宅以其华丽的建构和别有风味的文化内涵著称南观,为研究晚清徽州社会状况提供了实物资料。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 绩溪有哪些名人

绩溪县的历史名人:

  1. 胡锦涛,男,汉族,1942年12月生,安徽绩溪人,196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7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曾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

  2.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字适之,徽州绩溪人。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胡适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虽与陈独秀政见不合,但与其同为五四运动的核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3. 胡宗宪(1512年11月4日——1565年11月25日),字汝贞,号梅林。祖籍安徽绩溪,家族世代锦衣卫出身,在东南倭乱时期任直浙总督。胡宗宪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进士,嘉靖十九年(1540年),被授官为山东青州府益都县县令,累迁浙江巡按监察御史,为官二十九年,忠心为国,抗倭有力,官至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死后追谥襄懋。

  4. 胡光墉(1823—1885),字雪岩,安徽绩溪人,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徽商,政治家;幼名顺官,字雪岩。开办胡庆馀堂中药店。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人称“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

7. 绩溪有多少人

绩溪是皖南山区县,地处皖赣通衢.绩溪县东与浙江省临安县交界,北与宁国县、旌德县毗邻,西与旌德县、太平县、歙县接壤,南与歙县相连,东西长59.5公里,南北宽42公里,总面积1126公里。 绩溪原属徽州地区,1988年1月起划入宣州地区。全县辖21乡、2镇,1个居民委员会,186个村民委员会,1265个村民小组;934个自然村,1个片村,34个农居点。总人口179468人,其中农业人口150831人,平均每平方公里159人。少数民族15个,129人,余皆汉族。215个姓氏。人口增长率1.02%。

8. 家乡的名片作文绩溪

我的家乡在绩溪。听爸爸说,家乡以前很穷很穷。村上到处是烂土墙、破瓦房,屋子里黑暗、潮湿,地方很小。有的屋子还是用石棉瓦、油毡和稻草搭成的。屋里的地面全是黄土,时间长了就被人们用笤帚扫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土坑。下雨天,院子里、村道里全是烂泥巴,一脚踏下去,鞋子就陷在里面再也拔不出来了。人们做饭烧不起煤,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烧的都是棉花秆、玉米秆、烂树叶。吃水的井有好几十丈深,打水用的粗麻绳盘起来有一大堆,力气小的人,两个人也抬不动。遇到天旱,井里就打不上水来,人们只好到很远的水库里去拉水。有时遇到天下雨,人们就接雨水来做饭。下雨天,房子经常漏雨,冬天挡不住风。有一年冬天,爸爸领着姐姐回老家,尽管奶奶把土炕烧得很热很热,但刺骨的寒风从四壁透进来,冻得他们耳朵发麻,不得不把头埋进被窝里,被窝里的空气不好,害得他们一夜都没睡好觉。 现在可好了。家乡这十几年简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破草房、土瓦房变成了一座座的二层小楼,墙是用红砖砌成的,屋里屋外和村上的道路全部用水泥硬化了,有的屋子里还铺上了亮光光的大地砖。人们的住房都很宽敞,有大客厅、厨房、卫生间,大人小孩都有自己的房间。烧水煮饭再也不用烧玉米秆了,只要你一个电话,送煤的人就会把煤送到你的家门口。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再也不用那黄泥水做饭、洗脸了。人们也都有钱了,家家户户都是专业户,有果园、菜园和大棚蔬菜,每年收入近万元。有好多家庭都装上了电话,用上了电饭锅、电冰箱、洗衣机,有的还买了大沙发,睡上了席梦思床。家家户户都买了大彩电,可以收十几个频道呢!人们再也不用夜里赶十几里路去看电影,再也不用深更半夜跑到别人家去看电视了! 啊!家乡的变化真大啊!我爱我的家乡!

阅读全文

与绩溪宣传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酒吧舞台人员策划方案 浏览:243
4s店周末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299
跑步赛事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690
教师跟岗培训方案 浏览:147
安全培训活动方案 浏览:364
校本培训使月学校教育经费方案 浏览:569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 浏览:263
电子商务基础理论与实践a卷 浏览:564
电子商务协会上海 浏览:699
销售技巧培训方案 浏览:548
国际书画展策划方案 浏览:71
促销活动结果分析 浏览:958
商场节日促销活动方案 浏览:870
电子商务网站开发语言 浏览:585
房地产开盘推广方案 浏览:236
教学专家到校培训方案 浏览:756
企业内部培训策划方案 浏览:762
感恩系列茶会策划方案 浏览:956
幼儿园教师园本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622
初中教师暑假培训方案 浏览: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