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一条宣传“武汉”的广告词
关于“首义城”,很多年来,武汉人差不多忘了。然全世界很多人都没有忘。记得那年我陪一位美国教授游东湖,那位教授对东湖的风光赞不绝口。我说武汉还有比自然风光更有名的,你知道是什么吗?他摇摇头。我说你知道辛亥革命吗?他说知道,太重要了。我说它发生在武汉。他激动得跳起来。我在国外访学,谈到武汉,国外的朋友首先想到的就是首义,是那场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命运的革命,那场亚洲最先发生并取得巨大成功的民主主义革命。是这场革命,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使具有五千年古老文明的中国迅速步入现代文明的曙光。基于此,我认为,武汉的另一句广告词可以为:《 武汉,首义之城,现代文明曙光之城!》 武汉还有一个不大为人注意的美称:“白云黄鹤的地方”。这是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创造的。“白云黄鹤”典出唐朝诗人崔颢的《黄鹤楼》。崔诗前两句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就是“白云黄鹤”的来历了。用“白云黄鹤的地方”称武汉的确绝妙。“白云黄鹤”意境辽阔悠远,它是天地之境,自然之境,更是仙境,灵境。它集中反映中国人的理想追求,具有最大的审美诱惑力。它给人的印象第一是美,第二还是美,第三也还是美。黄鹤楼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早已誉满天下,有关它的名诗多达数百上千首。仅李白就有近十首之多。脍炙人口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已选入小学教材。不少还未上学的儿童熟背如流。从唐至近代,中国顶尖级的文人大都登过黄鹤楼,并写有诗篇。这是武汉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细检黄鹤楼诗集,佳句如海。就我的审美情趣,如果要论句之美,似还不应属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而是李白的“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句诗,是不是也可以作为武汉的“广告词”呢? 1996年著名的新加坡华裔诗人、书法大师潘受以85岁的高龄登上黄鹤楼,赋诗一首,并在黄鹤楼上大笔挥写。诗云:“谪仙未敢题诗处,海客狂怀啸忽开。芳草空余鹦鹉赋,残基曾踏凤凰台。剩携秃笔三生泪,难写神州万劫衰。今日倚楼试招手,白云重望鹤飞来”正是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的呼应黄鹤楼当然已不是当年的黄鹤楼了,武汉也不是当年的武汉。黄鹤楼远比唐代、宋代的黄鹤楼壮丽,武汉更不是“芳草萋萋”的武汉,它是一座具有现代化雄伟气魄的工商大都会。不过,它骨子深处仍然流淌着自远古盘龙古城而来的华夏文化的血液。从这个意义上讲,“白云黄鹤”使这个城市更具有历史的深度,更具文化的魅力。从贯穿古今来说,潘受先生的“ 白云重望鹤归来”是不是也可以与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一道作为武汉的广告词呢
② 武汉宣传片|武汉宣传片制作最强的公司
中部地区最大的高清影视制作公司——武汉高清广电传媒有限公司
湖北龙头企业了
天河机场宣传片,交通银行广告片 ,东风设计研究院形象片
都是他们做的
③ 武汉市的宣传语
武汉市的宣传语: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④ 请问武汉闹市大屏幕上天天播的航拍城市宣传片是谁拍的
是武汉电视台《鸟瞰武汉》做的啊,好想全国只有这一档航拍栏目的,他们导演熊清震我认识,上境文化的
⑤ 武汉形象宣传片《大江大湖大武汉》的导演是谁
湖北电影制片厂的导演李忠
http://www.huaxia.com/whtb/rswh/shzx/ylxx/2011/06/2472195.html
视频:第47届国际规划大专会宣传片(武属汉)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E5MTYwNDQw.html
⑥ 武汉城市口号内容是什么
武汉形象标识设计团队:“汉”字比图形更具文化包容性
武汉城市形象标识设计方案,出自北京盛行传播机构设计团队。该机构负责人潘虎表示标识最终被采纳是时代和社会的选择。
“汉”字比“黄鹤楼”更具包容性
潘虎是地道的武汉人,“从出生到进京求学,我每一天喝的都是长江水。从走出清华美院的那一刻起一直想为家乡做一些有影响力的设计。”
初期的方案征集中,潘虎发现,“黄鹤楼”是其他设计者使用最多的元素。“中国的名楼不胜枚举,很容易造成混淆。武汉3500年的城市历史,无法用单一的图形去概括武汉。”
“于是我们选用了更具文化包容性的繁体‘汉’字。因为它是武汉的代表,是汉文化千年传承的象征。武汉的城市形象第一识别非它莫属。”
极简化时代的最终选择
构思主基调形成后,方案几经修改。最初,“汉”字标识曾引入黄鹤楼的飞檐与黄鹤元素,这一方案被潘虎团队自我否定。
“时代在变,审美情趣也在变。未来是一个极简化的世界。”2014年年初,潘虎集结团队设计精英力量,将设计方案向极简化推进,最终选出了两套“汉”字设计,其中一套便是现在的“一号方案”。该方案受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李寿昆的创意启发,引入篆书“汉”字。
“以篆书‘汉’字为主体,不显痕迹地融入武汉江汉朝宗、楚汉文脉、中心城市等内涵,以楚红为主配色基调,融合书法英文字体“WUHAN”,将东情西韵的味道融合到极致。”
“当时我们就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套方案会成为最后的选择。”潘虎认为,武汉的国内国际地位日渐提升,传统气质和国际形象的融合与平衡是一种必然。
武汉形象口号设计者李忠解密构思过程:要说人话讲当下事儿
“武汉,每天不一样!”的设计者是城市咨询专家、清华大学客座教授李忠。李忠昨日表示,自己的方案被选中很高兴,这说明武汉人开放、包容。
“变化”是武汉显著特征
“变化”是李忠眼中显著的武汉城市特征。对于构思过程,李忠坦承,用时不长。“虽然我不知道什么能行,但我知道什么不行。”
首先,城市形象口号不能变成传统广告语,如两句话、八个字、平衡对仗,这样的表述很难被人们记住。“国际大都市的口号表述,有简洁化的趋势。因此,我想让武汉的城市口号与国际接轨,更有国际范儿”。
其次,城市形象口号一定要“说人话”。“很多语言并不惊天动地,却是老百姓的语言,如同普通人之间的谈话,我们平时怎么说话,口号就应该怎么写”。
此外,城市形象口号不应总是回顾过去。“每个阶段的口号要说当下的事儿”。
“每天不一样”将为武汉独享
李忠的方案出炉后,有人质疑:当今世界,很多城市都在日新月异,强调“变化”是否流于平庸?是否会失去城市的文脉?
“这是一个误解。别人都在发展,你还在强调自己的现状和历史,能对得起武汉特有的区域地位和发展形势吗?你是谁不重要,你要往哪里去最重要”。
李忠表示,经典的城市形象口号往往看起来简单,比如“我爱纽约”,这代表城市的自信。“‘每天不一样’,武汉最先提出,其他城市就不会再用”。
希望给武汉带来速度感
“我很高兴,我的方案能被武汉市民选中”,李忠表示,他高兴的不是这个口号出自他手,而是武汉市民有了一个更开放、包容的心态。
这个形象口号将给城市带来什么?李忠说:“我希望这个口号给武汉带来速度感。希望市民看到这个口号时,能启发他们思考:每天不一样,我们如何面对新的一天?城市在变,我们是否起到应有的作用?身处变化之中,我们将迎来怎样的机会,如何抓住这些机会?”
⑦ 武汉宣传语是什么
大江大武汉
⑧ 我要写一篇关于武汉黄鹤楼的宣传广告,但是不知道怎样写,麻烦给我一个样板。宣传片除外。
黄鹤楼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
首先我在这里要代表**旅行社,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叫***,是**旅行社的导游。这位是司机**,驾驶经验非常丰富,所以各位在旅游途中可以放心地欣赏窗外武汉的美景。
好了,现在我们要开始向今天游览的目的地——黄鹤楼出发了。
刚过了九月九重阳节,我们知道,中华民族向来就有登高抒怀的传统。所以在风景优美、视野开阔的的山地、湖边以及江边建造的高大楼阁,就成为古代观景吟诗的最佳场所,像洞庭湖边的岳阳楼、南昌赣江之滨的滕王阁,还有就是我们的黄鹤楼,都因为宏伟的规模、复杂的建筑结构和奇特的屋顶造型而著称于世,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又以其历史之悠久,楼姿之雄伟而居三楼之首。
但是黄鹤楼开始建筑时,并不是为了观赏风光用的。三国时期的吴黄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3年,孙权为了实现“以武治国而昌”,就在长江边上的蛇山上建了一座楼用来了望军情,这是黄鹤楼的前身。后来战争过去了,黄鹤楼也逐渐成为了人们游山玩水的好地方。尤其是唐朝时的几位文人,更在黄鹤楼的历史留下了非常特别的痕迹。大家可以猜猜是哪几个人?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对了,这是崔灏的,大概也是关于黄鹤楼最有名的诗句了。那么还有一首,“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李白写的。说到他们两个,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呢。据说崔灏在黄鹤楼题诗后不久,李白也来到了黄鹤楼。李白是个豪放而又浪漫的诗人,登上黄鹤楼,看滚滚长江东流去,诗兴大发,也准备写首诗,可是正当他要题笔时,突然看见了崔灏的诗。他觉得崔灏的诗写得太好了,自己如果再写,岂不毁了一世英名。所以李白就写了一首打油诗,然后搁笔走了。“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听到这首诗大家也可以知道,面对如此美景,却没有写出好诗,李白的心中肯定是非常惆怅的了。所以总希望有一天可以与崔灏比个高低。后来,他的好朋友孟浩然要去扬州,来到黄鹤楼,分别之际,他依依不舍,满怀激情的写下了一首送别诗,也就是“故人西辞黄鹤楼”。这首诗将黄鹤楼雄伟壮丽、登高望远的意境描写的非常美妙,一鸣惊人,成为千古绝唱。诗评家评论,在描写黄鹤楼的上千首诗中,崔颢的七律——登黄鹤楼,李白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可以称得上是并列第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崔颢题诗,李白搁笔,引来李白同崔颢斗诗,最终赢得并列第一,使黄鹤楼名传千古的一段文坛佳话。后来有好事之人据此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座李白“搁笔亭”。现在黄鹤楼公园内有崔颢的题诗壁,对面就是李白搁笔亭了。
至于黄鹤楼名字的由来,有因仙得名和因山得名两种说法。
很久以前,有位姓辛的人在黄鹄山头卖酒度日。有一天,有位衣衫褴褛的老道蹒跚而来,向他讨酒喝,辛氏的生意虽然本小利微,但是他为人忠厚善良,乐善好施,看见老道很可怜,就慷慨地答应了。酒足饭饱以后,老道非常感谢辛氏。以后老道每日必来,而辛氏则有求必应。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有一天,老道又来到酒店,辛氏一见,急忙准备酒菜款待老道,老道拦住说:今天我不喝酒,我是来向你告别的。又说每日饮酒,无以为谢,就给你的酒店画一幅画作纪念吧。说完,老道拾起地上的橘子皮,在墙上画起来,不一会就画好了一只鹤,由于橘子皮是黄色的,所以这只鹤也是黄色的。画完以后,老道对辛氏说:只要你拍手相招,黄鹤便会下来,为酒客跳舞助兴。辛氏一听,非常高兴,看老道画好的鹤,栩栩如生,非常漂亮。他转身要向老道表示谢意,感谢老道给他的酒店画了这么好的一幅画,可是老道已不知去向。第二天酒店来了客人,他想起了老道的话,拍手一试,黄鹤竟然真的一跃而下,引颈高鸣,偏偏起舞,舞毕又跳回到墙上。客人看着非常有趣。消息传开后,吸引了武汉三镇的老百姓和远近的游人,都来店中看黄鹤起舞。从此酒店生意兴隆,辛氏也因此发了财。十年后的一天,老道又出现在酒店,问辛氏说:“不知十年来你所赚的钱,还清了我的酒债没有?”辛氏急忙说:“非常感谢,我现在很富有。”老道一听哈哈大笑,并取下身上所带的铁笛。对着墙上的黄鹤吹了一首奇妙的曲子,黄鹤闻声而下,随着笛声唱歌跳舞。一曲吹完,只见老道跨上黄鹤飞走了。从此以后老道再也没有回来。辛式为了纪念老道和他的黄鹤,于是将多年的积蓄拿出来,在酒店旁盖起了一座高楼,起名黄鹤楼。千百年来,这个故事在我国广为传播,成为黄鹤楼因仙得名最有影响的传说。
但是经过考证,黄鹤楼因山得名的真实性是最大的。黄鹤楼所在的蛇山,是由东西排列而首尾相连的七座山组成,从西而东依次有黄鹄山,殷家山等,全长二千多米,好象一条伏蛇,所以有蛇山这个名字。黄鹤楼建在其中的黄鹄山山顶。古汉语中,鹄和鹤两个字是通用的,所以又叫黄鹤山,黄鹤山上的楼阁,当然就取名为黄鹤楼。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来到黄鹤楼。我们现在看到的黄鹤楼其实是解放后重修的。之前,由于战乱等原因,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修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在这之后近百年没有再重修过。一直到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才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是运用了现代的建筑技术施工,既不失黄鹤楼窗同的独特造型,又比历代的旧楼更加雄伟。
重建的黄鹤楼因为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所以离开了故址,建在蛇山西端的高观山的西坡上,离江边大约有一千米。虽然相对于它的故址离长江远了许多,但是因为楼的地面标高比江面高出三十多米,加上山高楼更高,气势雄伟,视野开阔,气势实际上更胜于旧楼。黄鹤楼建筑群由主楼、配亭、轩廊、牌坊等组成,分布在三层平台上,沿中心轴线逐层升高。第一层平台是黄鹤楼公园的西大门,中央是胜象宝塔。第二层平台上的牌坊,就是我刚刚提到过的“三楚一楼”牌坊。两侧是曲廊和南北配亭。我们可以看到,在两亭间这个巨石上,是一组黄鹤归来的铜雕。一只伫立远望;一只低头觅食,站在灵龟巨蛇之上,寓意黄鹤回到龟蛇对峙之地。第三层平台的中央耸立着黄鹤楼。飞檐有5层,里面其实有九层,是取长长久久,或者说是天长地久的意思。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和文物等。一会儿我们可以在里面细细地观赏。而登楼远眺,三镇风光尽收眼底,也可以让我们感受一下古人的情怀。
好了,讲了这么多,大家一定都迫不及待的要去感受一番了吧。我们先在这里解散,大家可以自由的参观。两个小时后还在这里集合。希望大家玩的开心,不过还想提醒各位的是不要太开心而忘了时间哦。
朋友们,都到齐了。我们今天的游览到这里也要结束了。梦导非常感谢各位的支持与配合。如果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还请指出来,以便我改正,以后更好地为大家服务。希望今天的游览可以给大家留下一个非常美好的回忆。谢谢!
⑨ 为什么大家总是喜欢说大武汉呢
大武汉是官方宣传语,民间并无人这么说,没人自大。之所以说“大”,一原因是发展城区上摊大饼,面积比上海都要大。还有一个原因,湖北就武汉一家独大,其他城市只是其他省三、四线城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