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考研复试宣传语
考研复试是考生在通过初试的基础上,对考生业务水平和实际能力的进一步考察。考研复试关系到研究
生是否能最终入选,是最后一道程序,因此在考研过程有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国家初试分数线下来之后,各高校招生办公室就会根据招生计划和考生的考试情况再确定一个复试分
数线,确定之后会及时会通知那些满足复试条件的考生来参加复试。复试时间,一般高校集中在3月下旬
至4月上旬。复试主要内容包括英语口语、专业基础课,还有专业技能的考核以及心理素质等,其中比较
影响考生的是英语口语和专业方面的考核。
『贰』 政治考研如何宣传
说起那段上考研辅导班的经历,我就气愤难挡,当初,本着经济类考研分数线较高,尤其是政治,另外加上自己政治基础不是太好的原则,就选择了参加考研政治辅导班。那时正好领航在我们学校风风火火的做讲座,宣传单上赫赫写着“考研政治名师张俊芳,为大家解密2010考研奥妙”,这标题够吸引人,从小到大,还没见过什么名师,今天总算可以开开眼见了,于是早早的跟室友一起来到了讲座教室,不一会儿,一个年纪轻轻,看起来斯斯文文的人走进来了,我和室友当时就傻眼了,这么年轻就已经是名师了啊?咱们还在大学里瞎蹦咋呢,人家年龄跟咱差不了多少,就已经是赫赫有名的考研名师了,人和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了呢?实在是汗颜哪。再加上“张大师”讲得激情澎湃的,整个讲座,气氛真是很HIGH啊,就这样,迷迷糊糊得就报了名。过了一段时间,正式开始上课了,噩梦也就在这时才真正开始了,张大师讲课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啊,思路混乱,而且经常口出狂言,整个课听下来,就感觉他一味地教我们如何如何“蒙”答案,实际方法什么都没讲,就靠这个能对付考研政治吗?答案当然是不能。后来越来越怀疑张俊芳到底是不是考研政治名师了,于是就到网上一查,整个人就怔住了,"张大师"纯属三无老师,完全靠着忽悠本领混成了考研名师。。。
『叁』 如何加大考研宣传力度
像我们学院考研成绩今年很好,学院领导就苦口婆心地把我们这些考上的同学叫到办公室,发动我们每人些一篇详细的考研经验,如果有同学不愿意写,领导亲自做思想工作,这些经验有100多篇,装订成册,大一新生入学时候人手一本,大二、大三准备考研的无偿供应,其实最好的办法还是学校的领导重视
『肆』 考研率具体是什么
考研率是指一个专业或者是一个班级参加考研,并成功考上研究生占总专业人数或者是班级人数的比例。
例如,某一所学校某一个专业有100人,考上研究生有2人,则考研率就是2除以100,就2%。若是以班级为准的话,一个班级如果有30人,结果考上研究生的有3人,则这个班级的考研率就是10%。
『伍』 考研经验交流会的宣传语最好是条幅类型的
根据我自己的考研体会给你写一个吧:
冷风寒月,唯有书相伴;
暮鼓晨钟,换得路更宽。
『陆』 考研率的含义是什么,,,考研成功率呢
考研率是本科毕业考研的人数/本科毕业生人数,而考研成功率是考上研究生的人数/考研总人数。希望这样说你能够明白!
『柒』 考研班市场,求个好宣传方案
招数一:字眼含糊,夸大其词
明明是由区教育局社教办批准的考研培训机构,却在自己的宣传材料中明确写出:“由教育部批准建立。”还有的学校在宣传材料中,把自己的办学开始时间随意提前几年,夸大办学历史和成绩。
招数二:数据不实,欺骗考生
有的培训学校在他们的宣传册中宣称“通过率将近100%”或者“考研通过人数全国第一”。这些数字都是不可信的:“算通过率要知道所有学生的考研分数,而只提供短期辅导的培训学校根本做不到。因为许多低分考生是不愿意说出自己的分数的。”
不仅如此,有些培训机构还经常篡改广告宣传中使用的数据。例如,某学校对于某一年考研通过率的宣传,第一年超过70%,第二年就变成80%多了,“与时俱进”第三年又变成了90%多。
招数三:无照经营,偷税漏税
目前北京部分考研培训机构仍无照经营。这样他们既躲过了教育部门的验资,又不用缴纳税收。在其他省市这种现象也很普遍。而正规的培训学校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存在偷税漏税情况。
招数四:巧立名目,收取高额费用
最近几年,有的学校推出所谓的精品班,实行钻石卡、金卡、银卡制度,这类精品班收费远高于普通培训课,收费达几千元甚至数万元。
为了吸引学生购买这些卡,培训学校会和考生签订内部协议书,规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甚至有的协议上,明确写明,交纳费用后,培训学校保证考生一定能通过初试,甚至一定能考上研究生。当然,签订这份协议书的前提是交纳高额费用,最高达10万元。培训学校对这笔费用的解释是用于打通学校和老师等各个录取关口。
招数五:谩骂造谣,攻击对方教师
“××老师业务不精,误人子弟”、“××老师徒有虚名,害人不浅”,这些内容出现在街边散发的传单上,是一些培训机构用来攻击诋毁竞争对手,捏造的言词。陈文灯就曾看到过:“陈文灯85岁,满头白发,牙齿掉光,走路踉跄”的造谣小广告,过了一段时间,又出现了“陈文灯已卧床不起”的小广告。
还有一些学校,指使人在各种考研论坛上发布不实的消息,甚至对一些老师进行人身攻击谩骂。
招数六:言过其实,美化教师
在招生宣传中称某讲课老师为“微积分之父”、“高等数学之父”,将本是副教授职称的老师写成教授,将普通的高校教授宣传成系主任,甚至加上享受国务院津贴等荣誉。这种言过其实、美化教师的做法在目前考研培训宣传中比比皆是。
在一家培训学校的宣传材料中,对一位老师是这样描述的:“1985年至200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某类数学命题组组长。”其实,我国从1987年开始,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科才开始全国统考。
招数七:利用媒体,“涂脂抹粉”
这“脂粉”就是“名誉”。名誉对于考研培训学校来说很重要。一个有着多种荣誉的学校看起来可信度更高,更容易获得考生信任,从而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据较大的市场。然而凭借实力获取荣誉并非易事,部分培训学校就在其他途径上动起了脑筋。
曾有机构向某老师游说,说要评选优秀民办培训机构,并在人民大会堂或是钓鱼台之类的地方举办表彰会,但前提是交纳4000多元的评审费。
招数八:押题猜题,吹嘘命中率
2006年研究生考试上午刚考完政治,下午某学校就打出了精致的大幅广告“热烈欢呼我校×××教授押中5道政治题”,2007年亦然,只是教授的名字变了,命中的数量增加了。某教授毫不客气地指出:“短短的几个小时,别说他们很难拿到试卷,就算拿到试卷,统计出押中了多少道题,那么大的广告也印刷不出来啊。除非他们在考试前就已经印刷好了。”
招数九:招聘打手,武力抢占市场
考研培训机构之间,因为争夺生源而大打出手的现象早就不是新闻了。几年前就有一学校纠结打手控制考研培训市场,造成一死亡、一重伤、一轻伤的恶性事件。但这种现象并没有因为当事人获刑而结束。
北京因为高校集中,考研培训市场的竞争最为激烈,在其他省市类似的情况也普遍存在。2006年、2007年,先后在青岛、西安、武汉、南京等地发生过考研辅导机构之间公开的争斗,甚至在课堂上出现打群架的情况。这些行为严重干扰了考研培训市场的声誉和正常竞争秩序。
招数十:大棒+陷阱,压榨教师
为招到有实力、有影响力的教师,不少考研培训学校都许以重金,然而上完课后却采用种种不正当手段不兑现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