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推广 > 名著阅读网络专题培训简报

名著阅读网络专题培训简报

发布时间:2021-08-02 07:28:27

A. 怎样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主题班会活动简报

多看世界名著
那种少儿推荐的太深奥了,你现在看不懂?

B. 求一篇读书简报!!

9.《长袜子皮皮》<?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作 者:[瑞典]林格伦
译 者:李之义
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教师推介语:
有一位小姑娘,她富得像一位财神,壮得像一匹马。她一个人住在一栋小房子里,生活完全自理,。她所做的一切几乎都违背成年人的意志,不去学校上学,满嘴的瞎话,与警察开玩笑,戏弄流浪汉。她花钱买一大堆糖果,分发给所有的孩子,她的爸爸有点儿不可思议,是南海一个岛上的国王。这位小姑娘就是瑞典著名作家阿斯特丽德•林格伦的作品《长袜子皮皮》中的主人公皮皮。这部作品由著名翻译家李之义翻译介绍给中国的小朋友的。
对全世界的儿童来说,皮皮是一个令人喜爱、近乎神秘主义的形象,可与福尔摩斯、唐老鸭、米老鼠、小红帽和白雪公主相媲美。皮皮说,自己的妈妈是天使,而爸爸是黑人国王。可是,当然没人相信她的话。在大人们看来,她应该去上学,去“儿童之家”,可皮皮坚持一个人独立地生活,并且,还过得很快活。她有两个好朋友,有一只猴子和一匹马,还有一大箱的金币,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她有无人可敌的力气。这些东西就足够这个小女孩自由自在的,继续做她那个“永远也不长大”的梦了。其实皮皮的梦,也就是林格伦本人的梦想。她虽然没有找到那可以留住岁月的“魔法豌豆”,却成功地用自己的作品,为全世界的孩子,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永远不会长大的童年伙伴。在儿童文学领域里,林格伦的作品还有:《我们都是吵架村的孩子》、《吵架人大街》、《马迪根》、《尼尔斯·卡尔松——皮斯林》、《南草地》、《米欧,我的米欧》、《狮心兄弟》、《绿林女儿》。
建湖县育红实验小学 周海珍
学生读后感: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古灵精怪的小姑娘——皮皮。
在皮皮的世界里,几乎没有她不能做的事情。她会做各式各样的饭菜、饼干,还会自已缝衣服、擦地板……这些都是她平时很留心大人做事的方法,所以她生活得自由潇洒。皮皮是个善良的女孩。有一次,皮皮家里来了两个小偷,皮皮没有报警,而是把小偷当成了客人,和他们跳舞,给他们喝牛奶,吃面包,最后还给他们一人一枚金币,她用爱来感化小偷的心。在她身上我学到了真、善、美。她爱好冒险旅行和新奇事物。
她是一个享受美的女孩,当每个人为雀斑而苦恼时,她却说:“我的雀斑简直是太美了。”她很会交朋友,买了十八斤糖分给了二十三个孩子,还给他们买了玩具等。皮虽然没有上学,但她很喜欢讲“故事”,让每个人都着迷。皮皮有趣的事可多了……她还不愿意自已长大,因为大人要操心家务、工作、水电费、还要养小孩……
皮皮真是一个可爱、特别、有趣的小姑娘,我要和皮皮一样,好好享受美好的童年。
建湖县育红实验小学五(4)班 张娟

10.《柳林风声》
作 者:[英国]肯尼斯·格雷厄姆
译 者:李欣人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教师推介语:
他是一位父亲,一个爱讲童话的父亲。小时侯,儿子每天沉浸在父亲的童话里,一直到大学。儿子要去外地学习、工作。但儿子不想离开父亲,不想离开家,因为他去了外地,就不会听到父亲的童话了。为了能让儿子安安静静地去读书,于是便答应他,每天把童话写在信纸上,寄给儿子看。就这样,日积月累,这些童话装订在了一起,变成一本书。
这本书一出版,便轰动了英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在英国几乎每个孩子的床头前,都能找到这本书,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多彩,构思精巧,刻画人物细致,语言有趣灵动。初读,让人感觉生动有趣;再读,让人赞不绝口;重读,让你回味无穷。当小朋友读时,好像这书里的人物就他的伙伴;当成年人读时,仿佛身临其境,勾起思恋家乡的情结;当老年人读时,犹如回到幸福的童年。这是一本怎样神奇的书啊?
且听我说:
明白事理的鼹鼠、聪明机灵的老鼠、
睿智持重的獾,还有一个放浪不羁的蟾蜍,
格雷厄姆的《柳林风声》,一群快乐的小动物。
季节的流转、大自然的变化,
动物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萦绕在柳林中深刻的友谊与温情。
语言优雅动人, 一部散文诗似的小说。
风靡全球,扣人心弦,历久不衰。
想见证友情的奇迹吗?请翻开《柳林风声》吧!
想触摸家的温度吗?请走进《柳林风声》吧!
想感受美国总统一口气连读三遍的书有何独特的魅力吗?请阅读《柳林风声》吧!
建湖县育红实验小学 袁东兰
学生读后感:
春天即将过去,夏天的风儿吹唤着我们,那么,在惬意的风儿中,我们能不能静下来,捧上一本书呢?如果你想,就请随我而来!
在一片茂密的大森林里,柳树、花儿婀娜多姿,小鸟翩翩起舞,在这里,不管春、夏、秋、冬季,都展现的是婀娜,是动人。咦?那是谁?噢,是一只小鼹鼠,大概对春季大扫除厌烦,冲出地下,咦?又跑来一只小动物,是河鼠!他们交上了朋友,在那条大河上调皮地玩耍,尽享天伦之乐。当鼹鼠好奇想开船,不小心把船弄翻时,河鼠用宽容缔结了他们的友谊;老獾也不例外,不过他好像讨厌交际,马上就走了,倒是水獭大大方方地,讲述着一只爱冒险的蟾蜍……
在大森林的时间是很快的,转眼间就到了冬季,嘘!请屏住呼吸,原来鼹鼠不顾河鼠的阻拦独自走进野林,去找獾先生,找到了回家的路却无法去时,心地善良的河鼠不顾自己,与他度过了难忘的夜晚……在那片雪地里,河鼠和鼹鼠上演了一场让你们永远想象不到的真情,他们用友情温暖着对方;一刹那,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獾、鼹鼠与河鼠结伴去帮助蟾蜍先生改正错误,没想到自大的蟾蜍自以为是,被送进了监狱,经过重重历险,经过朋友们的帮忙,也许打动了他,也许激励了他,终于改掉了自高自大的坏习惯,成为一个真正的绅士……
森林的风儿把他们吹拂,阳光也被他们照得更亮,在那一片森林里,这四位勇士昂首挺胸,有了他们,整个森林都管得服服帖帖的。
这一本书便是《柳林风声》,在这里,你会感到朋友的情谊、家的温馨与宽容的力量,那四个小动物正等着你们的到来,在那里,柳林的一阵阵微风会为你吹拂!
建湖县育红实验小学六(2)班 凌琳

11.《亲爱的汉修先生》
作 者:[美国]克莱瑞
译 者:柯倩华
出版社:新蕾出版社
教师推介语:
《亲爱的汉修先生》曾荣获1984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纽约时报》对这本书做出这样的评价:“极佳的故事,非常深刻;很有立体感,技巧出色,确实是一部佳作。”
看到书名《亲爱的汉修先生》,你也许会以为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汉修先生的故事。其实,汉修先生在整本书中从未现身,本书真正的主角是一个叫鲍雷伊的小学生。他爸爸是成年累月在外奔波的大卡车司机,妈妈在一家餐饮服务中心打工。
雷伊二年级时,听老师读作<?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家汉修先生写的《狗儿快乐秘诀》,忍不住给汉修先生写了一封短到只有两句话的信,还有一个错别字。他六年级时,老师布置学生做作家专题报告。雷伊为了完成报告,在给汉修先生的信中一股脑儿提了10个访谈性的问题。结果汉修先生在回信中也向雷伊抛出了10个问题。雷伊不爱动笔,懒得回信,但在妈妈的教育和督促下,他终于用7封信答完了所有问题。
雷伊在回答完汉修先生的问题后,竟有点怀念给汉修先生写信的时光。于是,他又提笔给汉修先生写信,尽情地向他倾诉烦恼和苦闷。
汉修先生不仅给予雷伊写作方面的指点,更重要的是耐心地引导着雷伊迈过了人生的一个个坎儿,健康成长。除了汉修先生,雷伊的妈妈和爸爸、校工法兰德林先生、女作家贝乔女士、学校图书馆员等人也在用不同的方式呵护着雷伊。沐浴着来自他们的爱的阳光和雨露,雷伊变得乐观坚强、富有爱心、积极向上。
有一次在海边,雷伊的妈妈意味深长地对他说:“我每次望着海浪,就会觉得不管事情看起来多糟,人生还是可以走下去的。”对此,经历过许多事情的雷伊,深有同感。那么,雷伊到底经历过哪些糟糕的事?他又是如何走下去的呢?相信你读了这本书,在找到答案的同时,也会对雷伊妈妈的话感同身受。
建湖县育红实验小学 周飞
学生读后感:
读《亲爱的汉修先生》,我笑过。雷伊为了自己可口的午餐不被偷,绞尽了脑汁。他在午餐盒上装了防盗警报器,结果吃午饭时硬着头皮打开盒盖,铃声大作,好尴尬。这样的幽默在书中为数不少,难怪《学校图书馆杂志》说:“幽默的风格使这部作品更加出神入化了。”
读《亲爱的汉修先生》,我哭过。我深切地感受到父母离异带给雷伊的巨大伤害。他是多么渴望爸爸、妈妈能够破镜重圆,但最终也未能如愿。复杂的经历,让雷伊跟同龄孩子相比,更懂事,更成熟,更坚强,我很敬佩他!同时,我会更加珍惜自己幸福的家庭。
读《亲爱的汉修先生》,我收获过。汉修先生巧妙地建议雷伊:写作文要有个性;写作文写日记,假装自己是在给某个人写信;平时应该多看书、多观察、多听、多想和多写……一本《亲爱的汉修先生》胜过所有的作文书!
《亲爱的汉修先生》让我受益匪浅。
建湖县育红实验小学五(1)班 夏筱晗

12.《秘密花园》
作 者:[美国]弗·霍·伯内特
译 者:张建平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
教师推介语:
《流星花园》火了,捧红了F4,可以迅速被人遗忘,电视剧是快餐,需要不断推出新品种,才能满足人们那已被养刁了的胃口。《秘密花园》是不是能火呢?这可真是个毋庸置疑的问句,一定能火。如玫瑰浓郁的花香引领着我们共同踏上一段因追萦书中潜藏的灵魂而展开的秘密旅程,有这么一本精彩的《秘密花园》,谁还需要《流星花园》,有这本一部精彩的书籍,谁还需要看电视?我是肯定不需要的了,因为好奇害死猫,我总得知道秘密花园的秘密是什么吧!
《秘密花园》这本书如果是孩子看,可以是白天看,也可以是夜晚睡前故事般看,而对我这样一个30几岁70后的老女生来说最好是冬天的夜晚窗外寒风呼啸,如果再生个火炉(小资情调就出来了),看这本书才够味,不只是因为这本书淡淡的哀愁和冷冷的神色,更关键是读书的感觉。
不知道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含蓄可写出来的书却特别动情,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品,不打动人心不扣人心弦誓不罢休,外国人那么热情可写出来的书那么淡,那么清,文字是那么精彩可写出来的感情却不动声色,就好像没有浇灭的草堆在那边无人所知的地方慢慢烧着,烧着,到最后才是爆发,如《简爱》《飘》,如这本《秘密花园》作者慢慢道来,不急,不偏,也不故意神秘,更不算晦涩,整本书的节奏和春天的风节奏很吻合,“吹面不寒杨柳风”吧!
还有,整本书都详细展示了英国老庄园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一页一页,仿佛就是车窗外的风景一般一格一格,夹杂在文字之间推进。看这样的一本书,如看自然网络的彩色图片,是赏心悦目的一件事呢!
不是所有的儿童文学作品一定要当做思想品德书来读,比如你读《小马过河》懂得了做任何事要亲身实践,读《小树的故事》懂得了要谦虚,难道儿童必须要读寓言式的童话吗?借一个故事讲明一个道理,至少这本书不是,孩子优哉游哉地读,大人走马观花地看,能看到花园,能听懂知更乌的话就够了,再看个长一些知道了大自然和爱改变了玛丽和柯林,那也未尝不是一件美事,读一本儿童文学作品,若是想是受教育而不是去旅行去享受去做梦,去过童话般生活,那也未免可惜了。读书有无数个理由,读《秘密花园》只有一个理由——好书!
建湖县育红实验小学 周欧亚
学生读后感:
刚看到这本书的题目的时候,我的心中涌出了无数的问题,这个花园的主人是谁?为什么叫私密花园?花园中到底有着怎样神奇的秘密……
我十分喜欢书中的小主人公玛丽·伦诺克斯,虽然先开始她在自己的家里十分刁蛮,十分乖戾,后来她来到姑父家,渐渐改变,玛丽帮助了她叔叔的体弱多病的儿子柯林,使他身体变得强壮,并且让他和自己的父亲得以团圆。
其实我最喜欢书中的后半部分,主要写的是柯林通过玛丽、迪肯和花匠季元本的帮助身体从虚弱变为强壮,从不自信变为信心满满。这部分让我觉得朋友十分重要,也让我知道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自信、有耐心。玛丽和柯林争吵的那一段我看了好多遍,这让我看到了两个孩子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吵闹,可很快又和好,我觉得十分好笑。我认为我的性格比较像迪肯,比较活泼。在书中,还有几个让我十分感的形象:迪肯的妈妈苏珊,迪肯的妈妈玛莎,花匠季元本。他们都是善良的人。
对于这本书,我认为不能单纯的用好来评价,而应该说它是一本让孩子长大,一本让孩子学会自信的书。
建湖县育红实验小学五(3)班 颜馨雅

一个孩子的暑期阅读故事
天行健

十三四岁是一个人的生理发育期,更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关键期。人们知道孩子长高了,对精神发育可能就不太清楚了。精神成长靠经历,更靠阅读的濡染和滋养。这点恐怕不知道的人就更多了。爸爸知道,孩子要进入阅读的加速期了,而且要阅读名人传记,读些经典名著。暑假正是阅读时。像变魔术似的,隔几天,爸爸就把一本散发着纸香味道的新书轻轻地放到书架上去了。《富兰克林自传》《林肯传》《居里夫人传》《梵高传》《苏菲的世界》《莎士比亚悲剧》《傅雷家书》。暑气逼人,但是书香世界确清静凉爽。有了书,孩子自然会去读的。《苏菲的世界》,鲜翠欲滴的封面,十分诱人。孩子静悄悄地进入了一个哲学天地。“真有趣!”“哦,我终于懂了,牛顿说:‘我是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的确,牛顿的万有引力是在伽利略的力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梵高传》封皮画着热烈的向日葵,硬质封面封底是火红的颜色。梵高热爱生活,但他的内心是孤独的。正是痛苦铸就了一位具有时代意义的画家。从梵高起,人们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和高度看待绘画。绘画不再是呈现事物的手法,而是抒发内心感情的方法了。这是我从孩子的读书笔记《孤独的画家》中看到的。无疑,孩子的理解和感觉是对的。他的妈妈在阅读《万历十五年》,孩子也想读读。初一的孩子读得下去吗?能读懂吗?当然。妈妈问,为什么像戚继光这些战场上叱咤风云的武将结局都十分悲惨呢?孩子说,我们历朝历代都是文官统治,文官们知道,武官的权力不能太大啊。爸爸发现,孩子胃口很大,吞咽得太快,能不能读得再慢点再仔细点,就像我们大人手里拿着铅笔边读边杠杠画画呢?孩子睁大了眼睛,为什么要那样?读得快些我快乐。有道理吗?《傅雷家书》翻了十几页就搁在书架上了。好书啊,为什么不读呢?孩子的理由是,读不下去。我们好像也是做了大人才读懂的。读不下去的书,就搁一搁,好书所散发出的光芒一定会吸引你的。我借阅了孩子的读书笔记。笔记写得潦草了,歪歪扭扭的字,错字别字漏字添字。有些还是妈妈催着补写的,有些是要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的。看来,孩子读书决不是为了写读书笔记。不过,里面还是有不少“金子”一样的语言的。“当麦克白斯凯旋的时候,对于我们来说,也有着内心的欢悦;而当他准备杀害邓更国王时,我发现自己的心跳也加速了,不觉默默祷告神的力量,以挽救麦克白斯‘邪恶’的心灵。”你能说这些歪歪扭扭的字没有价值吗?你难道感觉不到孩子阅读时产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心灵力量吗?对于读书笔记,我想说,每次阅读总该留下一些痕迹,至于什么时候写,怎样写,倒是可以随着自己的喜好的。开学了,又要听课做题目了,整天忙得昏天黑地的,阅读就被挤到一个逼仄的角落。可是,精神发育是不能停滞的,一定要给阅读留下一个充裕的空间。不阅读,我们如何能过丰盈充实的心灵生活呢?

C. 阅读笔记 每篇150到200字 可以是好的段落(不要名著的)也可以是最近网上的报道

不知道你的阅读笔记是哪种形式的
我复制八篇最近阅读过的文章给你 每个人的感受不同 你自己做笔记吧

第一篇 《简单与复杂》 马德
这个世界其实很简单,只是人心很复杂。
其实人心也很简单,只是利益分配很复杂。
桌上有一堆苹果,人们并不在意苹果有多少,而是在意分到自己手里的有多少;单位有一摊子的事,人们并不在意这摊子事有多少,而是在意自己多干了多少。人类有大智慧,却因为对得失斤斤计较,最后都变成了小聪明。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很简单,由于利益分配很复杂,才有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人生之简单,就像生命巨画中简单的几笔线条,有着疏疏朗朗的淡泊;是生命意境中的一轮薄月,有着清清凉凉的宁静。
人生之复杂,是泼洒在生命宣纸上的墨迹,宣染着城府与世故;是拉响在生命深处的咿咿呀呀的胡琴,挥不去嘈杂与迷惘。
天地有大美,于简单处得;人生有大疲惫,在复杂处藏。
人,一简单就快乐,但快乐的人寥寥无几;一复杂就痛苦,可痛苦的人却熙熙攘攘。这反映出的现实问题是:更多的人,要活出简单来不容易,要活出复杂来却很简单。
人,小时候简单,长大了复杂;穷的时候简单,变阔了复杂;落魄的时候简单,得势了复杂;君子简单,小人复杂;看自己简单,看别人复杂。这不由得让我想起顾城的那首诗: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简单与复杂之间,也有这么一层迷蒙的关系。
一眼能忘到底的事物,似乎很简单。一口百年古井,幽深、澄澈,也可以一眼望到底,但这口古井,本身却并不简单。人也一样,有时候,一个人可以一眼望到底,并不是因为他太过简单、不够深刻,而是因为他太过纯净。一个人,有至纯的灵魂,原本就是一种撼人心魄的深刻。这样的简单,让人敬仰。有的人云山雾罩,看起来很复杂、很有深度,其实,这种复杂,是险恶人性的交错,而不是曼妙智慧的叠加。
人生,说到底,简单的只有生死两个字,但由于有了命运的浮沉,有了人世的冷暖,简单的过程才变得跌宕起伏、纷繁复杂。
简单,是人生留给这个世界的美丽的形式;而复杂,是生命永远无法打捞的苍凉的梦境。
(葫芦孙 摘自《新青年》2008年第3期)

第二篇 卖辣椒的智慧
卖辣椒的人,恐怕都会经常碰到这样一个众所周知又非常经典的问题,那就是不断会有买主问:你这辣椒辣吗?不好回答。答辣吧,也许买辣椒的人是个不怕辣的立 马走人;答不辣吧,也许买辣椒的人是个喜欢吃辣的,生意还是不成。当然解决的办法也众所周知并且非常经典的,那就是把辣椒分成两堆,吃辣的各选所需,这是 书上说的。
这一天没事,就站在这个卖辣椒妇女的三轮车旁,看她是怎样解决这个二律背反难题的。趁着眼前没有买主,我自作聪明地对她说;你把辣椒分成两堆吧,有人要辣的你就给他说这堆是;有人要不辣的你就给他说那堆是。
没想到卖辣椒的妇女却只是对我笑了笑,轻声说;用不着!
说着就来了一个买东主,问的果然是那句老话:辣椒辣吗?卖辣椒的妇女很肯定地告诉他:颜色深的辣,颜色浅的不辣!买主信以为真,挑好辣椒付过钱,满意地走 了。也不知今天是怎么回事,大部分人都是买不辣的,不一会儿,颜色浅的辣椒就所剩无几了。我于是又说:把剩下的辣椒分成两堆吧?不然就不好卖了!
然而,卖辣椒的妇女仍是笑着摇摇头,说:用不着!
又有个买主来了,问的还是那句话:辣椒辣吗?卖辣椒的妇女看了一自己的辣椒,信口答道:长的辣,短的不辣!果然,买主就按照她的分类标准开始挑起来。这轮结果是,长辣椒很快告罄。
看着剩下的都是深颜色的短辣椒,我没有再说话,心里想:这回看你还有什么说法?
没想到,当又一个买主问“辣椒辣吗”的时候,卖辣椒的妇女信心十足地回答:“硬皮的辣,软皮的不辣!”我暗暗佩服,可不是嘛,被太阳晒了半天,确实有很多辣椒因失水变得软绵绵了。
卖辣椒的妇女卖完辣椒,临走时对我说:你说的那个办法卖辣椒的人都不能知道,而我的办法只有我自己知道!
我忽然有所顿悟:生活中的智慧可以被写成书,但你却不能简单地照着书上写的智慧去生活,因为生活只是鲜活的。

第三篇 那些老师们 文/荷叶

有一天,想起我的那些老师们,才发现,这些年就这么过去了。
不后悔
初一初二的时候,班主任李老师教地理。和其他的教语数英的班主任不一样的是,我们一周只有两次地理课,加上星期一的班会。我们和他的接触并不多。尽管如此,他成了我记忆中最深刻的第一个班主任,那个时候,他在班会课上,不止一次对我们这群十三四岁的孩子们说:做事情之前先想想,做了我将来会不会后悔,不做我将来会不会后悔。其实那个时候不一定每个人都理解,但是那句话因为他的不断重复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许多年后,遇到事情,我想起了这句话,才发现这是多么深刻的哲理。
坚持
初中三年的语文老师姓张,算不上勤快的一个老师,喜欢抽烟,听说还赌博(常常被妻子责怪)。前面有一小撮头发白了。每天都精神很好。很快乐地给我们上课。每次语文课之前,老师都会给我们讲讲最近社会上的新闻,他看到的以及身边发生的故事。整整三年,除了考试之类的,老师的这个活动重来没有中断过。后来,我也当了老师,也试着将一个计划实施,却很少能坚持三个月以上的。回想起张老师,自惭形秽之余,更多的是敬佩。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或许忘记了当初所学的那些课文,但是始终记得老师曾在课前讲的那些小故事。这些故事,帮助我了解这个社会,了解自己的内心。
反思、不贰过
初三的数学老师姓阮,脾气可一点也不“软”,作为政教处的主任,很有威严。考得不好的时候,常常被叫到办公室一顿猛训,真的是猛训。现在却异常怀念。那个时候,每次试卷发下来,阮老师说,不要管自己卷面上的分数是多少,把自己会做却做错了失去的分数加上去,写在得分的旁边,比较一下。老师教我们反思自己,反思自己为什么考这个分数,有多少是自己真正不会的,又有多少是自己会的,却做错了的。阮老师还教我们整理错题库,和我们说,做错一次的题目要牢牢记住,整理出来,不断复习,不可以错第二次。当时我并没有严格照着老师的要求,年少轻狂吧,总觉得自己已经够厉害了,井底之蛙说的大约就是我。直到了高中,这个习惯我仍然没有养成,最后,在高考,在我最得意的数学这科上,吃了亏。后来读《论语》,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不迁怒、不贰过”。猛然想起阮老师训我的那些话,才发现,那个时候他就已经教我们这样的道理,只是我们一直都没有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激情
高一的语文老师姓周,每年都教高三的重点班。据老师的说法,当时觉得学生的语文基础普遍不好,打算亲手带一届学生上去。事实上,老师也只教了我们一年,最后又回到了重点班。周老师延续了初中语文老师的那个习惯,每天课前都会给我们讲讲和课本看似无关的东西。周老师的学识非常渊博,常常给我们讲对联,讲古文中的道理,写得一手很漂亮的粉笔字。老师常常把课前的这部分内容,重点写在黑板的最右边。那个地方曾经留下这样一些句子“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耐心
高中所在的是全县最好的学校,集中了很多优秀的教师。高二开始,我进入了文科班,班主任是一个教英语的女老师,姓汤。高一的时候,我的英语第一次考试考了45,高一一年的大考几乎没有及格过。汤老师是我见过的,最负责任的老师之一,在我们看来,教了那么多年,就算没出现职业倦怠,大部分也不如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那么有激情了,然而,汤老师却凭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念头,对我们这群害怕英语的孩子十分耐心,以至于进入了高三之后,我们大部分自己没有放弃的学生都能及格了,我呢,大约是进步比较大的一个,无论是简单的或者是偏难的试卷都没考过低于110分。有一次试卷发下来,老师第一个点名批评我,问我这次为什么只考了92分。我当时很肯定地说,不可能,最后重新算了分数,才发现是老师算错了,少算了20分。当时的这份自信,毫无疑问是来自于这一年多在老师教导下的用心学习。文科班的男生,英语普遍不好,后来差不多也都及格了。
上了大学后,偶尔回家,拜访老师时,还能看到她在免费为班里的后进生辅导。现在的她对学生们的耐心仍然有增无减。
爱心
高中的时候,还是不懂事,全班同学写了联名信,数学老师最后换了。校长亲自来教我们。校长看起来很瘦小,貌不惊人,但是很有精神。由于工作繁忙,事实上也只给我们讲了三个月的数学课。校长对我们,就象是自己的孩子。有一次,他要离开几天,去外地开会,临走前的那天,对我们说了一句话,原话已经忘了,大概意思是,让我们在他不在的这几天好好配合其他老师,好好学习。那句话中用了两个词——孩子和家。校长讲课的特点是,从最基本的概念出发,结合各种各样的试题。虽然时间不长,我们都感受到了校长对我们浓浓的爱,即使后来他已经不再担任我们的任课老师,那种感动却始终留在心间。
高考报考的时候,我报了师范,四年毕业,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来到菲律宾。真正走上这样的岗位时,才能体会到那些老师当年对我们的那份心情。也正是因为他们,我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有动力努力把理想付诸实践。那些老师教会我们的不仅仅是怎么做题,怎么考试,更教会了我们怎么面对对世界,面对人生,而他们更是用自己的行动为我树立了榜样。
通达
主任是一个和蔼的小老头,很瘦,也很时尚。主任太太姓黄,我们都叫她黄老师,胖胖的,人很好。两位老人都70岁了,第四代华裔,土生土长的菲律宾人。会说Tagalog、英语、普通话、也会说闽南话。在不同的华校工作,在华文教育岗位上已经奉献了二三十年了。
第一次碰面是在机场,两位老人来接机。黄老师说:欢迎来到乱七八糟的马尼拉。一句话就把我们逗乐了。
和老人在一起,学到的东西不单单是关于教学的,更多的是一种看待生活的态度。主任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没事,我来想办法。这是经过岁月沉淀下来的那种通达的态度,几乎任何问题都不是问题,总有解决的办法。主任除了在学校任职,还在很多华社团体里面工作,除此之外还有校友会等等,每月还负责报纸的一版。虽然忙,可是不乱。
在菲的日子里,每次遇到麻烦,都是主任和太太出来安慰我们。数不清有多少次了,生病了,主任带我去医院,每次出行,送我们回到宿舍再回家,七十多岁的老人,精力比我们年轻人都好。羡慕得不行。
结语
我们一路上会遇到很多人,我不知道谁会离开,谁会留下。于是我试着用拙劣的笔,一点点记下生命中的你们。当我老了,坐在房子外头晒太阳,戴着老花镜看书的时候,我会低下头,想起你们的面庞。那是我们最美好的青春啊。
仅以此文,纪念曾经的授业恩师。

第四篇 一个人的世界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文/崔卫平
“海伦最终以她不可思议的光辉,将所有这些人们带给她的温暖,又返给这个世界和其他人们,增添了这个世界的温度。”
乍一看,这是一个奋斗与成功的故事:因为一场高烧,19个月大的海伦•凯勒从此失去了视力与听力,生活在一个没有色彩与响声的世界里。然而她却学习和掌握了植物学、动物学、自然地理、数学、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等,24岁时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拍过电影,写过好几本书,最终成为一名教育家、演说家和社会活动家。1968年去世,与我们当中许多人分享过头顶上同一颗太阳。
但绕到成功的背后,却会发现,这并不是一个酸楚的故事,而是一个喜悦与幸福的历程。当她陷入黑暗的世界,与外界彻底无关时,她挣扎、易怒、暴躁;这之后出现在她眼前的每一缕光线,每一个微小的响动,她心灵道路的每一点进展,都给她带来巨大惊喜。新的世界展现在她面前,就像初生的世界本身一样新鲜美丽。
远道而来的老师苏立文与她一道探索。她分不清“水杯”和“水”之间的区别。老师带她到户外的井旁,把她的手放在出水口的下方,让清冽流淌的水经过,然后老师在她的另一只手上写出“水”(water)这个词。她终于感受到在自己用手触摸的世界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世界,人类自身的语言世界。万物皆有名字,这让她感到新奇极了,富有生命的词语开始唤醒她的灵魂。
抽象概念是这样建立起来的:老师让她串珠子,按大的两粒,小的三粒的顺序,她总是弄错。在老师的提醒下,她开始反复去想,努力思考怎样摆才对。老师苏立文及时在她的脑门上写下了“想”(think)这个词。她接下来除了将珠子弄对,还要去想这个词所代表的自身活动,它所指向的人自己的空间。
这本小书写在海伦还在上大学期间,记载了她最初发现世界和发现自己的过程。她对于事物的感受能力,仿佛一束光线,将事物本身重新照亮。她与事物相遇时,她/它们同时发出惊喜的叫声。难道不可以说,此时此刻,这片大海是为了海伦不存在的听力而喊叫:“当波浪重重砸向海岸的时候,我感到卵石在咯咯作响,仿佛整个海滩承受着巨大的痛苦,空气也因它们的震颤而悸动。海浪暂时退去,只为了蓄势再来一波更猛烈的冲击。”
而我们这些人哪,仿佛记不起来这样一份馈赠——世界及生命本身的馈赠。我们以为世界原先就是这个样子,她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甚至抱怨她为什么是这个样子。我们不再去发现,去叩问。尤其是叩问我们自身——在我们自身内部,有着怎样的空间和潜能?在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前之后,我们被赋予了哪些密码,需要我们终身努力而将它们翻译出来,得以面世?
当我们倾听海伦对于世界发出的热切呼唤,我们也会听到来自自己生命内部的热切呼唤。尽一切可能将生命从内部打开,释放生命的全部能量,展现其丰富瑰丽的光谱,这是来自海伦的气流,海伦式的命令。这命令信号很弱,然而你一旦听见,你就应该坐不住了。我们每个人甚至有这样的义务,去完成自己。这才是生命的成功。
而一个理想的环境,就是努力去帮助人们去实现自己的意愿,帮助人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让这个人实现他自己的内在价值。社会是如此,其他人也是如此。海伦有幸遇到了苏立文老师,这位女性视将海伦带出黑暗为自己一辈子的事业,而她本人也在这个过程中享受了莫大的喜悦。
多么值得记取所有这些人们:后来教海伦唇语的富勒老师;允许海伦触摸万国博览会展品的希金博特姆主席;同意海伦进入剑桥女子学校的人们(这是一所正常人的学校),这个学校里德语老师格罗特夫人和校长吉尔曼先生,还专门学了手语字母表来为她上课。在拉德克利夫学院入学考试时,考官们允许海伦单独拥有一间屋子,因为她必须使用打字机才能答卷,而打字机发出的噪音会对其他考生产生影响。还有她在这所学院读书时,那些为她单独准备凸印版书的人们,为她学习几何提供设备的人们。这都是一些了不起的人们,支持他们义举的机构也都是一些了不起的机构。
海伦最终以她不可思议的光辉,将所有这些人们带给她的温暖,又返给这个世界和其他人们,增添了这个世界的温度。她始终不懈地为盲人争取权益,将更多的盲人带到人们面前,也让这个世界更多人们互相之间得以照面。
一位80后的年轻人重新译出了这本小书,他将这份礼物再次带到了中国读者面前,让中文世界的人们感受海伦•凯勒留给这个世界的馈赠。同时也让人们去想——我们的教育,应当怎样为孩子建立一个人的世界,我们当中的每个人,将会留一份什么东西,给这个世界呢?

第五篇 找到一股劲儿去坚持
2013年的第一天,我在日记本上写下了对自己在新的一年里的期许。我突然觉得心里有深深的负罪感,没有喜悦,没有期待,仿佛是被下了咒,麻木地用笔写下1、2、3……若干条能让我看了就激动的条目。我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会觉得这样的无力。把日记本翻得哗哗响我才知道,同样的条目我已经在日记本里写了至少5遍。每次写完我都在后面添一句话:“从明天起坚持执行!”一字不差,连标点符号都是一样令人振奋的感叹号!
我继续翻着,前三天详细地记下了努力情况,包括当时的心情,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竟然连日记都不能坚持写下去了,因为一翻开就是提醒了自己又能坚持。我选择了逃避,把日记本丢得远远的,塞到找不到的书堆了,然后过了一阵已经完全忘了之前几近燃烧的热度时,或是偶尔翻到日记本时我才继续。再过一阵,又开始列那些让我像打了鸡血一样的1、2、3……
哆哆嗦嗦地关上日记本,回想之前的情况,借口总是能不停地挤进大脑深处。“今天作业很多,所以看不了书了。”“今天天气不好,不用去跑步了”“外面很冷,舍友也没起床,再睡一会儿”……这样那样的理由让我觉得安心,但事实上连自己也不能信服,写作业的时候也要惦记那本书,看着外面的雨也想着好多天没跑了,躺在床上也要想着今天又很多任务,该起来了。一次两次的借口让我觉得内疚,但是借口堆得多了,就磨损了动力,觉得自己理所应当,“反正都好多天没有按照计划来了,不用坚持也没关系”这样的念头蹭蹭蹭蹭地往外冒,至此,动力就完全消失不见了。
每个人都会说我要怎么怎么样,我会怎么这么样,但一旦让我们加上什么时候就开始犹豫不决,要么就是明天?恩,明天一定开始。的确是开始了,却坚持不下去。
那天看到了10000小时梦想实现计划,说任何一个人如果想要在一个领域成为最出色的人或者大师级的人物,必须至少投入10000个小时才行。简直太对了!也许10000小时不太准确,也许你努力了20000小时也没有成功,但不管是10000小时还是20000小时,只要付出时间和努力,你总是在进步,总是会离目标近很多。最可怕的是原地踏步,不进则退。
我深信这一点。高中的时候,文理分科前,学校很重视理科,我也是拼命地花大把时间做物理化学题,我的理科成绩能够维持在平均分85以上,我背公式简单又迅速,不是因为我的脑子够灵光,只是因为我够努力,当你将时间花下去,必然会有一定的回报,同桌羡慕我,我却是苦笑,和那些理科超强的男生相比,我简直太可悲了,我知道自己在理科的路上走不远,高二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文科。那时,我的语文只能勉强在及格线徘徊,我的政史地也只是70分上下。
印象很深的一次,我的历史老师在我的作业本上留下了一行字:中午到我办公室一趟。我的心很忐忑,怕她要教训我抄历史作业的事。中午战战兢兢地去了办公室,她在翻看一本很旧的史书,她偏过头来,至今我都记得她的表情,眉头是锁着的,她说:“你真的确定要报文科,你的文科成绩……”
我知道她的意思,她是为我担心。但是当时我的内心升起一把火,凭什么说我不能报文科!我咬了咬嘴唇,说:“是的,我要报文科。”之后,我在文科班的成绩就能保持在年级前三名了。没有诀窍,只有努力,不服输的心,和坚持。
2 013年1月1日,我把那些1、2、3划掉,列了一张表格,每一栏都是很小的事:每天看至少1小时的书,每天做无氧间歇运动,每天11点前睡,8点前起……诸如此类,每天划勾,我发现当事情变得很小,又能渗透到生活中,不占用很多时间,每日都有监督时,就很容易做到和坚持下去。最好是有一股劲,一股想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劲儿。我在日记本里写说:你不是愿意自甘堕落的人,你值得拥有幸福和美好。
我的10000小时在减少,即使每天用了10分钟,也在靠近。发现自己很容易放弃的点是偶尔一天的懈怠。譬如今天没有做运动,于是就认为已经破功了,之后的努力都没有用了。其实不然,一天的休息不但不会让之前的努力白费,反而会让你放松,让你再事后更加努力,让你之后的努力更有效果。
我不是在励志,鞭策,我只是想说:从现在开始,你有选择变成更好自己的机会,立刻动起来,坚持下去。活着的意义大概也就是挑战自己了。

第六篇 仅有好成绩是不够的
忽略表达的教育方式,好吗?
记得小时候,“吃饭!写作业!上床睡觉!”是家长最多的指令,却很少问问我们:“今天心情如何?是否开心?”对于这些事,每次我跟老妈抱怨,我妈就会反驳:“那时候没保姆,要带两个孩子,又要上班,还问你开不开心,不饿着你就算合格了!”老妈说得没错儿,我们是时代的产物,后遗症就是懂得死扛却不懂得说我爱你,懂得克制隐忍却不擅长大胆表露心声。但是这种忽略表达的教育方式,好吗?
我一个亲戚的女儿,从小学习优秀,酷爱读书,在我看来很枯燥的事情她做得有滋有味,简直就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她拿到全额奖学金到国外读书。出国后,发现自己除了会读书,完全不会跟人说话、相处,很苦恼,而对于曾经建立的骄傲,也荡然无存。孩子往往会认为把学习搞好了,不用在意其他,而家长也会暗示你,只要学习成绩好,你就是最受欢迎的人!孩子更不会在意人跟人相处的秘籍与感悟。我这个亲戚的女儿,发现最受欢迎的同学不是学习最好的,往往是乐观开朗健谈幽默有组织能力、感染力强的同学,而她自己严重缺乏这种能力,她甚至觉得自己是不受欢迎的人。
我跟她说:“放下你的书本,多跟人说话。以前你觉得浪费的时间和事情对于现在的你来讲,却是最有意义的!”
听了我的忠告,她开始更多地跟同学相处,一起聊天、逛街、吃饭……慢慢地,她发现,自己也经常被大家夸赞具有冷幽默,知识渊博,有责任感靠得住,而且开始有男生约会她了。她开始打扮,也越来越漂亮了。
大三时,她在美国一家全球的投资公司实习,结束时收到一份合约:毕业就可以过来正式上班,年薪百万美元!我听了很为她高兴。我想,表达能力如此重要,如果她只是一个会读书的书呆子,是不可能被录用的,因为她的脸上没有挂着自信!
在职场中,我发现,我喜欢重用的人首先是个沟通能力很强的人!很多公司的业务是需要团队合作的,沟通协调的能力甚至大于专业能力,不会像我们上学的时候,把作业写好、成绩好就可以了。
我的经纪人跟我说,她上学时成绩一直很差,后来做了经纪人,才发现自己在沟通上有天赋。我问她:“那你学习不好自卑过吗?”她说也许吧,但真正的自信却是走上职场后发现的,职场更多展示的是情商和智慧。
我上学时成绩平平,最怕老师提问,或叫我到讲台前写答案,简直是我的噩梦!而多年后,我却如此迷恋在台上侃侃而谈,因为我找到了自信!
我很感谢我的家人,虽然在上学期间,我一直不是个成绩好的孩子,可他们不断鼓励我,告诉我,我是个很受欢迎的孩子,因为我善良、大方、人缘好,懂感情!
妈妈常说一句话:好人缘才会换来好运气!
我也听过别的妈妈说:好成绩才会换来好未来!
我不能说谁是谁非,但我知道:如果只换得了一份好工作,却不懂得学会拥有一份好心情,其实不是成功的教育!

字数已达上限 建议你还是自己多看看书 做做笔记 是一份好消遣

阅读全文

与名著阅读网络专题培训简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重庆旅游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731
ole市场营销管理手册 浏览:590
市场营销实践体会 浏览:710
会展管理策划方案怎么写 浏览:597
钉钉的推广方案 浏览:229
微信群裂变营销 浏览:416
家装微信营销聊天 浏览:625
制作一份赛事赞助的策划方案 浏览:410
新店开业促销活动方案 浏览:87
单身派对策划方案奖品 浏览:863
上海钢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地址 浏览:658
kfc市场营销策划 浏览:754
幼儿园暑期师资培训方案 浏览:456
分析网络营销现状分析 浏览:238
银行11月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238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企业类型 浏览:762
市场营销营销毕业生去富士康 浏览:583
线下水果营销策划方案 浏览:599
清华市场营销博士 浏览:809
脱贫能力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