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分层次培训的定义、作用及如何实施
分层培训是指对不同岗位层的员丁进行脱产教育培训,包括店长、部门经理、职能科室科长、班组长等的教育培训,还包括对新职工的岗前培训,对骨干员工的脱产培训等。
其实施步骤主要有三:1.做实培训需求调研要提高培训针对性,了解生产单位需求是关键。2.明确培训目标按照公司对相关人员的培训要求,确定各层人员培训的目标。3.制定有效的培训方案按照不同层次等级,结合需求调研汇总情况,制定差异化的培训方案(包括培训主题、教材、考核要求、培训师等)。
Ⅱ 护士分层培训计划怎样做
根据本科室护士分层情况,设计一表格,低年资护士以基础性的知识为主,高年资护士以专科知识为主,院感、技术操作、应急预案为共同学习内容。表格不要太复杂,要真正培训到位。
Ⅲ 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计划
目标:增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科室。通过开展以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为目标的“示范工程”活动, 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任务: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2、通过学习使全科护士掌握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
确保取得实效。
3、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分层管理、体现能级对应。并制定相关职责。
方法及措施:
1、1-3月(筹备启动阶段)组织全科护士学习《优质护理服务文件》《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达到思想认识。
2月组织科室护士结合本科特点,开展护理服务专题讨论。
2、4-10月(组织实施阶段)
a、4月科室组织高年资护士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学习工作经验。
b、5月试行分组排班,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
c、6月-7月组织全科护士制定适合本科室的职责,工作流程,并运用实施。重新制定绩效考核方案。根据每组责任制工作量多少考核。夜班按工作量补贴。体现多劳多得。
d、8-10月结合我院开展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进一步明确责任护士工作职责,加强主观能动作用,协助医生实施诊疗计划,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与医生沟通,随时与患者沟通,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e、严格落实护士分层专科培训计划,加强低年资护士三基培训考核力度,括展高年资护士知识层面,将边缘学科知识渗入到培训内容中。创新传统教学,尝试采用幻灯片教学形式,考核随机化的方式,确保教学效果。
f、强化安全意识,将护理安全始终贯穿于优质护理服务的始终,加强6个环节监控,注重质量,注重细节。
3、11月-12月总结阶段 对科室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进行总结,对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好,服务有创新,患者反映好的个人进行表彰。找出工作中存在不总,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保证质量持续改进。
实施者:全科护士。,希望能帮到您
Ⅳ 如何做好科室分层培训考核
如何做好科室分层培训考核:
一、规章制度
1、查对制度;
2、交接班制度;
3、执行医嘱制度;
4、用药安全管理制度。
二、基本知识
1、基础护理相关知识(如异常生命体征的观察、护理、各种引流管的应用及护理);
2、科室常见疾病的基础知识;
3、抢救物品的种类及放置位置。
三、基本技能
1、生命体征的测量技术;
2、静脉输液技术;
3、静脉采血技术及各类标本的留取;
4、各种特检的配合。
四、专科知识
1、科室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
2、科室常用药物的应用方法及不良反应的观察;
3、专科技能。
五、应急预案
1、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时的应急程序;
2、患者发生猝死时的应急程序;
3、患者有自杀倾向时的应急程序;
4、患者发生坠床或跌倒时的应急程序;
5、患者外出或外出不归时的应急程序。
六、抢救程序
七、医院感染知识
分层次培训要求及目标
1、护士长选定总带教老师及分带教老师;护士长负责教学及护士分层次培训的管理与督导。
2、总带教老师在护士长指导下,负责科室分层次培训计划的制定、实施、及考核及修订工作。
3、护士长负责督导N4(主管)级护师自学,总带教老师负责N3级护士培训,分带教老师负责N1、N2级护士培训,另一名分带教老师负责轮转护士、实习护士培训。
4、总带教及分代教老师不断学习,提高带教能力,每年完成1次科室业务讲座,并指导配合N3级护士进行每月1次的科室业务学习。
5、护士长每年组织带教老师讨论护士分层次培训计划进程、效果,及时征求意见;改进工作,共同制定科室专科操作技能考核标准,逐项制定并打印。
6、总带教老师接受医院护理操作技能培训后负责培训分带教老师,分带教老师负责相应级别护士的培训。
Ⅳ 全院护士分级培训计划护理部
护理人员分层培训计划
为保证病人安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不断强化护理理论和技能水平,提高护士安全意识和急救处理的能力,特制定“三基三严”培训工作如下:
一、规范化培训管理
(一)新护士(1年)培训
1、培训目标:
①做好岗前培训,教导护士爱岗敬业。
②抓好“三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③工作中要求掌握核心制度、各班职责,掌握基础护理技术。
④了解精神专科理论与技能。
2、具体要求:
①新护士进入工作岗位前,必须接受岗前培训。
②护士长结合每个护士制定出具体培训计划。
③须加强临床护理实践,以临床护理工作为主,可适当安排药疗工作。
④参加所在科室业务学习和技术操作。一年内独立完成护理文件书写。
⑤新护士应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培养(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综合素质),工作时要仪表端庄、态度和蔼、工作认真,遵守纪律,服从领导安排,尊敬老师,勤奋好学,搞好团结。
⑥3个月试用期满后能胜任护士岗位工作。
(二)工作1-5年护士的培训
1、培训目标:
①具有熟练的基础护理技能,掌握基础护理和护理专业知识。掌握各项抢
救治疗仪器(心电监护仪、吸痰器、呼吸机、简易呼吸器)的操作方法;常用急救药品的药理作用、用法、注意事项。
②能规范化书写护理文书。
③掌握专科护理常规、技能及疾病健康教育。
2、培训方法:
①各科护士长根据护理部制定的培训内容,结合实际有计划安排自学或科
内组织学习。
②熟练掌握基础护理22项操作(详见规范化护士培训手册)。
③组织提问:各科护士长每半个月至少一次提问,提问内容可以多样化,
如专科护理、安全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并发症的预防、风险防范措施等。
④ 组织考试:各科护士长每季度按护理部的部署,组织基础护理操作考
试、专科理论知识与技能考核,考试成绩记入规范化护士手册。
二、 继续教育培训
(一)对护师的培训
1、培训目标:
①具有综合护理能力和专科护理技能(监护、康复、健康教育等进行定向
培训,可结合工作需要与个人特长,使之发挥教学科研或管理才能,达到主管护师任职水平。
②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科理论知识及熟练的护理技能。
③熟练掌握对危重病人的观察方法,并掌握急救技能
④掌握本专业新知识、新技术、能运用护理理论、技术和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心身整体护理。
⑤具有一定的护理管理及教学能力。
⑥每人每年撰写护理论文一篇。
2、培训方法:
①多安排危重病人的抢救配合工作,做好抢救记录,并不断总结抢救经验。②担任护生及进修生的带教工作。
③参与护理科研工作。
(二)对主管护师的培训
1、培训目标:
①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并精通专科护理理论及技术。
②能解决本科护理业务上的疑难问题,指导危重、疑难病人护理计划的制定、评估与实施,不断更新知识,能在管理、教学、科研中发挥骨干作用。
③具有课堂教学、临床带教能力,能组织本科护理查房工作。
④具有科研能力,能写出一定水平的论文。
⑤逐步达到副主任护师的任职条件。
2、培训方法
①护理部组织系统讲课,聘请院内外专家授课,学习护理新业务、新技术、新知识。科室有计划地安排讲授常见病的防治、康复、护理知识等。
②有计划的选送人员到院外短期学习。
③负责参与临床带教工作。
④每年每人写出1-2篇护理论文。
⑤每季度结合院内学习内容进行考试,成绩记入个人技术档案。
(三)副主任护师的培训
1、培训目标:
①在护理部领导下,能够负责指导全院护理、科研、教学工作。
②指导本院疑难病人护理计划的制定,组织指导疑难病人护理查房、会诊
及院内护理技术讲座。
③组织并指导主管护师的查房,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④了解国内外精神科专科护理的发展动态,努力引进先进技术,用于临床实践,从而促进护理专科发展。
⑤担任科室专业授课及临床带教工作。⑥组织制订护理科研计划和监督实施,并写出较高水平的科研论文。
⑦向护理部提出对全院护理工作、护理队伍的建设、业务技术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意见。
2、培训方法:安排全院性护理查房、护理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护理水平;拟订教学计划并负责授课;负责参与临床带教工作;协助护理部做好主管护师的晋职、晋级的业务考核工作。
三、急救知识及技能的培训
1、各科室进行急救知识和抢救仪器的应用技术培训与考核,如:抢救生命技术的流程、护理应急预案及程序、心肺复苏术、心电监护、呼吸机应用、电动机洗胃法、密闭式输液法、氧气吸入法、吸痰法、噎食的急救等。组织学习常用急救药物的药理作用,并能正确及时应用。
2、门急诊科的护士重点培训各抢救仪器和“五机”、“八包”的应用。
3、全员CPR培训与考核合格率达100%。
四、专科护士培训
选送人员外出短期培训。全年计划安排护理人员4-8名到上级医院短期培训。
五、护理管理人才培训
1、选派4-8名护士长、护理骨干外出参加培训学习,不断增进新知识、新理论,以带动护理质量的提高。
2、拟举办1期院内护士长管理学习班,主要是更新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及护理服务中人文关怀,当今社会人群对护理服务的要求,护理工作展望等。
Ⅵ 结合所学谈谈科室如何进行护士分层级岗位管理实践
我国护理人力资源严重浪费,其原因之一是简单的“平台式”管理模式所致[1]。因此,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探索一条护士分层级管理和使用的新路,以解决护理专业建设,队伍稳定发展的问题,迫在眉睫。
1 探索护士分层级管理新路的背景
2005年卫生部召开了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下发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2006年广东省卫生厅下发了《广东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06—2010年)》和<护理工作管理规范》,明确要求各级卫生机构,要根据临床护理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技术水平要求,调整护士队伍结构。将护理岗位工作职责、技术要求与护士的分层级管理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不同层级护士的作用13I。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前身是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医院,2004年随大学集体转制移交广东省,如何在人才短缺的困境中利用契机抓住机遇,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纲要和规划,以达到稳定和发展护理专业队伍、培养专科人才的目的,为此我们就“护士分层级管理”这个专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2 探索护士分层级管理新路的方法
2.1 对队伍结构进行分层,探索护士按能力上岗:广东省卫生厅2006年下发的《护理工作管理规范》,为护士的个人发展搭建了两个阶梯,一条从通科护士向专科护士发展的专业阶梯,共分为助理护士(未注册护士),初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专科护士4个层级;另一条是从护理组长到科护士长的行政阶梯,分为护理组长、护士长、科护士长3个层级[4]。这两个阶梯跳出了技术职称的框框,解决了护士个人发展的路径,使护士的个人成长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实践中,我们首先从理论上理清各自进阶的标准和两个阶梯间的关系:未注册的护士为助理护士,注册后5年以内的护士为初级责任护士完成5年规范化培训,达到专科要求的核心能力标准,可以进阶为高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通过专科知识的培训,并通过临床实践、案例积累,通过专家认证,进阶为专科护士;具备专科护士资格的护士,通过管理课程的学习,可以竞争科护士长或护理部主任职位。护理组长是护士长的助手和后备人选,护理组长可以选择竞聘病区护士长,也可以选择通过专科知识培训,临床实践的积累,申请专科护士认证,取得专科护士的资格。新当选的病区护士长应具有护理组长的经历,具有良好的管理才能;高级责任护士通过管理课程培训,也可以竞聘护士长。2006年以来,按我省制定的规范要求,护理部与人事部门一道,参照学历和资历,探索选拔护理组长和护士长的机制。护士长是科室护理团队的核心人物,职务不高但岗位重要。因医院规模扩大床位增加,2007年底医院需要新增10名临床科室护士长,在制定护士长竞争上岗考核条件时,护理部向组织人事处建议,护士长的选拔要加大I临床实践能力考核的比重,其结果是临床一线的优秀护理组长全部入选,起到了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针对医院护士年轻,骨干较少的现状,我们将护理组长与高级责任护士的岗位职责合二为一。统称护理组长,每科设3~4名。在挑选护理组长时,我们把专业技术能力和组织,协调、沟通能力一并作为护理组长的优先入选条件,不但选出了好榜样,同时也激发了广大护士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收到了很好的预期效果。
2.2 对岗位责任进行分层,护士以团队形式工作:在护士分层级管理过程中,我们积极倡导团队文化,发挥每一个
护士在团队中的作用。2006年底同步改革了护士的排班模式,改非连续性分段排班为8小时连续性排班,我们探索改变护士“单兵作战”的工作形式,将一个班次的护士组织成一个临时工作团队,由护理组长带领本班次的成员完成工作。我们对本班内的护理工作,按照不同层级进行了岗位责任的重新界定。护理组长作为临时团队的负责人,主要的责任是发现和解决病人医嘱范围以外的护理需求}带领及指导初级责任护士处理复杂、疑难病例的护理问题;督促护理措施的落实;处理当班时段的护理突发事件。初级责任护士的主要任务是执行医嘱、护嘱;助理护士的任务是协助初级责任护士完成病人的生活护理和间接护理工作,如接待1名新人院的病人,助理护士的责任是安排床位,进行初次身份确认和入院登记;当班的初级责任护士负责测试和记录首次生命体征,介绍医院的环境、制度、病人的医生和护士t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则对病人进行全面的入院评估,并制定护理计划,如手术病人的术前准备由初级责任护士完成,护理组长检查术前准备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事实证明,在岗位责任明确的前提下,护士按团队形式工作,有利于不同层级护士优势互补、相互督促,从而达到降低医疗、护理风险的作用。
2.3 对培训目标进行分层,按护士核心能力进行培训:广东省卫生厅根据护士的核心能力划分为5级,即Nl:着重于基本护理能力;N2:重点在护理重症病人所需的能力;N3:整体性护理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N4:承担科学研究和专科护理能力,N5:临床护理专家。医院工作经历5年以内的护士占全院护士总人数的60%,培训任务很重,对此我们对照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标准,在手术室、危重症、血液透析等科室进行试点,探索按核心能力培训护士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b1。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评价包括素质描述和实际操作数量统计两部分,我们首先在试点科室,让护士对照核心能力标准自评,自评结果使不同年资的护士,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如某高年资护士在自评后说,结果使自己大吃一惊,没有想到T作了lO多年,自以为是科室的业务骨干,专科核心能力只达到二级标准,今后要多参加临床实践,加快专科核心能力的提高;低年资的护士面对标准充满信心,相信通过努力一定能够按期完成培训任务,自评提高了护士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能力评价的结果使护士长看到了管理的不足,过去只强调了培训的时间和形式,而忽略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效果,使广大护士视专业培UIl女n负担,对重复、乏味的培训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很难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新的方法是按护士的能力,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培训,如派出进修、到相关科室短期培训、小组练习、能者示范等等,方法多样,针对性强,很受护士欢迎。
3 探索护士分层级管理新路的效果
在“护士分层级管理”实践中,我们坚持以所颁布的纲要、规划和管理规范作为依据,结合医院发展的总体目标,从医院的实际出发,重点解决护理专业建设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通过分层级管理护士实践和探索,使我们初步见到了成效。如年轻护士明确了个人发展的方向,激发了努力工作的热情,变被动靠近病人为主动贴近病人,通过服务病人,夯实了专业基础,又如:通过选拔,大部分高年资护士都担任了护理组长,她们的工作不受医嘱的限制,凡是病人需要、护士能够解决的,都是她们的任务,她们的专业能力和个人价值得到了认可,增强了她们的责任感,通过服务病人,改变了护士的形象,锻炼和造就了一支临床护理骨干队伍;近几年来,医院高学历、高职称的护士都坚持工作在临床一线,有的担任了专科护理组长,带领小组的其他成员,创造性地开展了专科护理活动;有的被吸收到医院护理管理委员会,为医院的护理建设出谋划策l护理部还积极推荐她们参加医院、学术团体,政府组织的各种大型义诊、咨询等社会活动,使她们走出医院,了解社会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体会护理专业的价值和护士个人的成就。总之,护士分层级管理,使我院不同层级的护士均找到了自己的位子,从而安心地做自己的工作。健康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6]。护理服务具有与病人接触的连续性、动
态性,直接性及具体性的特点,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感受和对医院服务的满意程度。通过实践我们认为,护士分层级管理,必须结合医院的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加快专业梯队的建设。人才队伍的培养和护理学科的快速发展。
Ⅶ 护理的部护士的分层培训计划清单(最终版)
1、协助医生复做好对病人及其家制属的咨询、辅导、接诊和治疗工作。对病人要有高度的同情心,体贴爱护、主动热情,表情亲切,说话温和,工作耐心细致,有问必答,不与病人争吵。
2、执行医嘱及护理技术操作;注意巡视、观察病情及输液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协助新入、手术、急、危重病人的处理;负责备血、取血,护送危重病人外出检查。
3、经常性地深入病房和病人交流,以获得有关病人病情的信息,了解病人的疑虑,及时解决病人存在的问题,给予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向家属和病人解释病症的原因、治疗原则、注意事项并进行饮食生活指导、健康教育指导。
4、加强医学及护理新知识的学习,重点学习本科室的相关知识,比如,本科常见病的发病原因、病理、生理机制,治疗、预防护理,多看本科室每个病人的病历、治疗经过、疗效及各项化验指标,对本科室每个病人的病情用药治疗了如指掌,在进行治疗护理查对时,做到心中有数。
Ⅷ 为什么要进行护士培训不同层次的护士所要取得的培训目的是什么
1.为了提高护士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改变护士的价值观、工专作态度和工作行为,使护属士能够胜任现有的工作岗位而进行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教育和训练活动2.培训是发展护士工作能力的基础,年轻护士是护理队伍的新生力量,并且决定着以后的发展力量,3.提高工作绩效,着眼于传授具体的知识和技能。
目的:①实现护士和个人的发展目标②改善护士行为,提高护理劳动生产力③完善护理组织文化
Ⅸ 这样进行在职护士的分级培训
现对科内护士划分层次,实行分层培训,分层考核
Ⅹ 护士分层次管理领导小组有哪些人员组成
第一章 护理管理制度
一、护理部会议制度
(一)全院护士大会:由护理部组织,每年1次,总结年度护理工作完成情况,布置下一步工作计划。
(二)护士长会议:由护理部组织,每月一次,分析总结护理质量达标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布置下月工作重点。
(三)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由护理部组织,每月一次,分析护理质量存在问题,持续质量改进。
(四)护理部工作会议:每周一次,小结本周工作,制定下周工作重点。
二、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一)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在主管院长和护理部主任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
(二)及时传达上级有关文件或通知。
(三)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分析护理质量现状,提出改进措施,确保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总结一个月的工作,并对下月工作进行安排。
(四)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以定期、不定期的方式对各科室护理质量进行督查。
(五)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通报质控结果,部署下月质控工作重点。
三、护理查房、会诊、病例讨论制度
(一)护理查房制度
1.护理部查房:由护理部组织,每月1次,检查各病区护理工作完成情况及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实际解决病区护理管理问题。
2.科室查房:科护士长每月组织一次护理业务查房,实行各科依次组织;科室每月组织二次护理业务查房。专人负责,积极准备资料,有记录。
3.教学查房:每月1次,针对典型病例的护理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记录。4.一般情况下除值班人员外,护理人员均参加。
(二)会诊制度
1.科内会诊,凡遇复杂护理问题,由负责护士或护士长提出,科内组织护理会诊,有记录。
2.科间会诊,遇疑难重危病症,立即申请相应科室会诊,由护士长或主管护士及以上职称者写会诊申请单。被请科室,必须随叫随到。派有经验的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者会诊,填写会诊记录。
3.院内会诊,由科护士长或护士长提出并主持,邀请有关人员会诊时,护理部有人参加。
4.会诊要充分讨论,发生异议时,主持人决定会诊意见和护理方案。最后主持人进行总结。
(三)病例讨论制度
1.凡遇疑难重危病例、新开展项目、新技术时,要进行病例讨论。
2.专人负责,资料齐全,详细记录讨论结果。
3.主持人要进行最后总结。
4.护士长要参加医疗病例讨论。
四、护士长行政夜查房制度
(一)由科、病区护士长组成夜查人员,值班时间由护理部统一安排。在夜查房期间,行使护理部的职权,协助处理护理工作中重大、突发事件,及时向相关科室和护理部请示、报告,保证全院各项护理工作的正常运作。
(二)按护理部的要求巡视病区,对规定检查的病区进行护理质量评价。
(三)做好夜间护理质量控制工作,如有大型抢救,要亲临现场协助院领导组织、指挥,并参加抢救。
(四)值班护士长于当日下午五时前到护理部取查房相关资料,次日上班时向护理部提交值班记录,并做口头汇报。
(五)将护士长夜间行政查房结果作为年终考核、评优参考。
五、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严格遵守医院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
(二)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及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进行各项护理工作应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做到精力集中,一丝不苟,不谈论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三)认真执行值班、交接班制度,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工作岗位,不脱岗,不空岗,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按分级护理标准,及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交接班做到口头、书面、病人床旁三交接,做到交得清,接得明,对工作未完成或工作质量未达标准者做到六不交接。
(四)认真做好查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必须严格遵守三查八对原则,如输液、输血、注射、服药。医嘱每班查对,每周一次大查对,每次查对后均要及时记录。
(五)严格执行医嘱制度,除抢救病人不执行口头医嘱。抢救病人及术中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护士必须复诵,并经医师查对药物后方可执行,并保留安瓿,督促医师及时补开医嘱。
(六)进行药物过敏试验前,要交待注意事项,病人或家属签字后再执行,如遇有家族过敏史或呈假阳性者应用该药需由医生签字后方可执行,用药后要注意严密观察。
(七)使用氧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用氧四防,氧气桶空、满分别放置,中心吸氧管道及吸氧装置要注意有无漏气,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
(八)认真执行药品管理制度,抢救药品每班交接,帐、物、卡相符,使用后及时补充,专管人员及护士长每周必须检查一次,保证种类齐全,不过期,不变质,毒麻精神药品必须加强保管,每班交接专人管理,治疗室内药物分类放置,严禁混放、乱放。
(九)抢救仪器物品应专人管理,做到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检查及时维护,定期消毒,保持常备状态,不得任意挪用或外借。
(十)手术病人做到术前到病房接病人并认真查对,进手术室再次查对,并注明病人已查对无误。术前及手术结束前均必须认真清点查对手术所用物品,并双签名,术后护送回病房,认真交待病情及治疗和注意事项。
(十一)供应室按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技术规范,严格科室管理,应常规进行各种监测,不得将不符合无菌要求的物品及过期包、物品不齐全的包发放到临床,对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规范化管理,严格把关、抽样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临床使用。
(十二)凡住院病人必须向其讲明住院须知内容并请病人在住院须知上签名。
六、重点科室护理监管制度
(一)重点科室包括:ICU、急诊科、手术室、供应室。
(二)根据国家医院管理的有关要求,分别制定各重点科室的护理质量管理标准。
(三)科室护士长严格按照质量标准的各项要求管理、监督护理工作。
(四)护理质控组对上述科室的护理工作进行重点检查,每月一次,并将结果上报护理部。
(五)护理部加强对上述科室的重点监控,每月不定期检查一次,发现问题限期整改。
(六)科室根据质控组及护理部的检查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落实。
七、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
(一)重点环节包括以下内容:
1.重点环节:病人交接、病人信息的正确标识、药品管理、围手术期、病人管道管理、压疮预防、有创护理操作、医护衔接。
2.重点时段:午间、夜班、连班、节假日、工作繁忙时。
3.重点病人:疑难危重病人、新入院病人、手术病人、老年病人、接受特殊检查和治疗的病人、有自杀倾向的病人。
4.重点员工:护理骨干、实习护士、新护士、进修护士、近期遭遇生活事件的护士。
(二)严格执行医院各项医疗核心制度、护理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
(三)病房针对重点环节,结合本病房的工作特点,提出并落实具体、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以保证病人的护理安全。
(四)护士长应组织有关人员加强重点时段的交接班管理和人员管理,根据病房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安排人力,对重点时段的工作、人员、工作衔接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并在排班中体现。
(五)根据护士的能力和经验,有针对性地安排重点病人的护理工作,及时检查和评价护理效果,加强对重点病人的交接、查对和病情观察,并体现在护理记录中。
八、护理质量缺陷管理制度
护理质量缺陷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一切不符合护理质量标准的现象和结果。
(一)各病房建立护理质量缺陷登记本,及时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并记录。
(二)发生护理质量缺陷后,要本着患者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本身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到最低的程度。
(三)当事人要立即向护士长汇报,护士长要逐级上报护理质量缺陷的经过、原因、后果,并填写护理质量缺陷分析记录,24~48小时内上报护理部,护理部根据缺陷的情节及对患者的影响,提出处理意见。
(四)发生缺陷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及造成事故的药品、器械等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以备鉴定。
(五)缺陷发生后,病房要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原因,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
(六)发生护理质量缺陷的病房或个人,有意隐瞒不报,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按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
(七)护理部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各种护理质量缺陷分析,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九、护理投诉管理制度
(一)凡是医疗护理工作中,因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或技术原因,以及患者自身原因,引起对护理工作的不满,并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反映到护理部或有关部门转回护理部的意见,均为护理投诉。
(二)护理部设专人接待护理投诉,认真倾听投诉者意见,耐心安抚,做好投诉记录。
(三)接待人员要做好解释说明工作,避免引发新的冲突。
(四)护理部设有护理投诉专项登记本,记录投诉事件的发生原因、分析和处理经过及整改措施。
(五)护理部接到护理投诉后,及时反馈,并调查核实,告知相关部门的护士长。科内应认真分析事发原因,总结经验,接受教训,提出科室处理意见及整改措施。
(六)投诉核实后,护理部与相关部门根据事件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当事人相应的处理。
十、护理异常信息的报告及处理制度
(一)护理异常信息包括:
1.患者/家属异常信息: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空气栓塞、化疗药外渗、执行医嘱错误、导管脱落、跌倒、坠床、烫伤、误吸、难免性压疮、院内压疮、自杀倾向、猝死、外出不归、精神症状、重患无陪护、患者家属院内意外伤害、各种原因导致的护理纠纷等。
2.病房管理异常信息:重大抢救活动及特殊病例的抢救治疗、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环境、人员及工作问题、突然停水、泛水、停电、失窃、遭遇暴徒、火灾、地震、病房化学药剂/有毒气体泄漏、其他突发事件等。
(二)发现患者/家属出现上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出现的问题给予积极有效的处理,同时报告主管领导,填写护理异常信息报告单,上报护理部。
(三)护理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根据异常信息的性质及对患者的影响程度,综合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并指导、督促、评价科室的落实情况,达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五)发现病房管理异常信息时,将问题的发生及解决情况及时向院内有关部门提交书面报告。
十一、护理人员排班制度
(一)排班要体现公平、效率、结构合理、满足需求的原则。
(二) 排班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根据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实行弹性排班方式,以满足患者需求,保证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各病房实行二班制,有条件的病房应实行 “三八”班轮流制。
(四)明确各班次工作职责,保证各项工作有序交接,无纰漏。
(五)排班应均衡各班工作量,适当搭配不同层次护理人员,最大限度发挥不同年资、不同职称护理人员的作用。
(六)遇有紧急情况,护士长可根据需要进行调配。
十二、护理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一)培训对象为全体护理人员。护理部、科、病区共同组织,以自学为主,集体授课为辅。科室制定学习计划,根据护理人员特点进行分层培训。
(二)护理部每2个月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新知识、新业务及新方法的培训。
(三)病房护理人员的培训由护士长根据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结合三基三严的有关内容进行培训。
(四)要求培训的护理人员按时参加并做好记录。
(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三基三严考核,成绩登记入档,原始资料保存、备查。
1.护理部每年组织护理基础理论考核,参加考核人员占全院护理人员的50-100%,;每月考核护理技能一项,参加考核人员占全院护理人员的25-50%。
2.科护士长每半年组织基础理论考核一次,成绩上报护理部。
3.科室护士长每个月组织考核护理基础理论或基本技能一次。
(六)护理部有目的地选派护士外出进修、学习及参加培训,并向全院护士汇报或讲座。
十三、护理新进人员管理制度
(一)护理新进人员范围:
1.新护士(工作一年以内);
2.护理专业实习生(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
3.进修护士。
(二)工作要求:
1.对于护理新进人员的管理,病房必须由专门人员负责,并指定专人带教。
2.带教人员应加强对新进人员专科业务的指导和培训,带领她们完成各项护理工作。
3.护理新进人员不得独立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不得执行医嘱、签字及独立值班。
4.新进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的各项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尊重和服从带教老师及护士长。
5.因新进人员擅自进行护理操作,或违反各项工作制度及操作规程而造成的后果,由本人承担主要责任。
十四、新护士培训制度
(一)护理部对新毕业的护理人员进行基本课程的岗前培训,时间为一周。内容包括:护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护理安全、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文件书写规范、护理法律法规等。
(二)岗前培训后写出个人心得体会。
(三)新护士见习期间(时间为一年),护理部及病房护士长对新生给予延续性培训。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护理程序的应用、专科护理常规及病情观察、标本送检方法、药物的保管及应用、病房各项工作程序及要求、核对医嘱的方法、急救流程的示范、急救仪器的使用等。
(四)见习期满,护理部组织理论考试,科护士长及病房护士长对新护士进行综合评估,合格并获取执业证书后方能转为执业护士。
(五)对培训后仍不能承担临床护理工作的新毕业护士,按院内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