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二级管理有哪些
医院检验科喜格-实验室生物安全二级管理有以下几点:
1、 制病源的设施有带锁的门,属专人管理。
2、 新建实验室选址周边没有生活区,商业区,远离了公共场所。
3、 每个实验室有一个洗手池。
4、 实验室内使用水磨地板,设计便于清洗。
5、 实验台表面能防水、耐热、耐有机溶剂、耐酸碱。
6、安装生物安全柜时,考虑了房间的通风和排风,不会导致生物安全柜超出正常参数运行。生物安全柜远离门、远离能打开的窗,远离行走区,远离其他可能引起风压混乱的设备,保证生物安全柜气流参数在有效范围内。
7、洗手池中有眼睛冲洗装置。
2. 生物安全应急体系中人员安全培训每年应进行多少次
1、基层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存在的风险
1.1生物安全知识教育滞后基层医院一般比较重视员工的业务技能教育与培训,职业道德教育往往强调医务人员的奉献精神,而对生物安全知识和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与培训重视不够,导致医务人员生物安全和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匮乏。
1.2生物安全防范意识淡漠检验人员均具备医学常识,也清楚检验标本的生物危害,但常年接触,往往存在侥幸心理,放松了戒备,特别在工作繁忙时容易忽视自我防护。有些人员不戴工作帽、防护镜、口罩、手套进行操作,甚至在工作场所饮水、吸烟、进食,穿着工作服进入休息间,不洗手接听手机等。有的人员在仪器出现故障时,急于抢修,接触标本污染的仪器部件时,也容易忽略防护措施。虽然强调了垃圾分类丢弃的制度,但我们在突击检查时仍然可以发现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混放的现象。
1.3工作区布局欠合理由于基层医院经济条件较差、资金困难,因此工作用房面积不足,布局不够合理,造成房屋拥挤,未按作业流程设计,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划分不分明。各区域之间缺乏有效的屏障,或由于房屋陈旧老化,通风采光欠佳,因此增加了环境污染的机会,有些检验科生物安全防护设施差,一般没有配备生物安全柜、紧急喷淋设备和洗眼设备,遇到职业暴露时不具备应急处理的功能。
1.4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由于检验科面对全院标本,通常超负荷工作;检验人员长期与传染病患者、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各种传染源接触,并且使用针头、刀、剪等锐器,随时在工作中可能遇到标本溅撒、皮肤破损、手部被刺伤的意外,因此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
1.5医疗废弃物的处理设施投入不足由于基层医院经费有限,因此对医疗废物、废水、医疗垃圾处理机构的设施投入不足,难以胜任和达到医疗废弃物安全化的任务和目标。
1.6卫生员是生物安全的薄弱环节卫生员是医院招聘的下岗人员,其文化素质一般较低,医学知识也知之甚少,而他们承担着环境卫生的清理、临床标本的收集、检验报告单的发送、检验废弃标本等的处理,也是密切接触传染源的高危人群。
2、基层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2.1对各类人员强化生物安全教育各级医院领导应重视员工的生物安全教育,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力度,领导职工加强有关法规和制度的学习和培训,使医院生物安全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务必使包括医护人员、检验人员、工勤人员、实习学生在内的人员全面培训,树立明确的生物安全防范意识。学习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署(OSHA)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NCCLS/CLSI)发布的有关规则;学习国家卫生部颁布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法规,检验科进而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生物安全防护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职业暴露应急制度,医疗废弃物处理方案等。务必严格执行和落实以上制度,并委派专人负责生物安全工作,布置、检查、落实包括消毒液的配制方法、浓度,是否按时填写表格并签名,医疗废弃物收集的重量等,对不按制度办事者、违反操作规程者进行批评教育或实行一定的经济处罚。
2.2建立检验人员的健康档案定期进行职工体检,必要时接种疫苗进行预防,对遇到职业暴露的员工除及时处理外,还应上报预防保健科备案。
2.3加大资金投入购置必要的防护设备医院应合理安排资金,尽量创造条件添置生物安全柜、喷淋设备和洗眼设备,遇到职业暴露时可及时进行应急处理。有条件的单位可安装实用经济型的感应水龙头或脚踏式水龙头,可减少交叉感染。
2.4改造工作区域条件严格划分区域创造条件改造工作环境,加强采光通风,空气对流。检验科应合理设置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并有明显的标识,不同区域具备不同的功能,工作人员严禁将传染源放入清洁区,保证达到生物安全标准。
3. 如何加强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
1 加强安全设施 实验室所有设施、设备和材料都应符合国家的要求和标准,医院管理层应听取检验科负责人的建议,提供足够的生物安全设备。根据实验室的要求安装符合生物安全和工作要求的Ⅱ级或Ⅲ级生物安全柜、负压罩、高压灭菌器、洗眼器。生物安全柜安装要求远离污染区入口处和人员频繁走动的区域,污染区内应设置消毒装置,有独立的排风系统,确保实验室的气流方向是由清洁区流向污染区,同时也要保证实验室空气只能通过高效过滤后经专用排风管道排出。实验室内应设置急救用品或急救药箱,以应对职业暴露后及突发事件的发生。
2 生物安全隔离制度及个人防护用品 首先,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在进入时应限于经过授权的人员,其次,实验室应明确分隔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区和区之间设缓冲间。应保证对技术试验区的防护水平控制在经过评估的相应风险范围内,保证足够的通风和防止潜在传染因子及有害气体的扩散,防止风险进入周围社区。在实验室的每个进、出口处都应有国际通用的危险标志牌。建立好各项试验记录和制定出相应的操作规程及管理文件。加强个人防护。个人防护用品主要包括:工作服、隔离衣、防护服、工作帽、面罩、手套、呼吸保护装置及正压气体供应工作服等,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 做好样本采集接收和废弃物处置 在实验室工作中,样本的采集、接收的方法不当,都可使相关人员造成感染及环境污染,检验科—定要严格的制定出相关的SOP规范管理文件。样本容器应采用防漏、加盖、坚固、安全的容器。接收标本应在专设的房间,而且要建立标本接收登记记录。实验室的废弃物是造成医院内潜在的生物污染源。废弃物分为:病理性废弃物、药物件废弃物、感染性废弃物、化学性废弃物及损伤性废弃物,它们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具有较强的毒性及腐蚀性,处理时稍有不当,易引发生物污染,造成严重后果。为此,废弃物的处理须经过专项培训的人员专人负责,分类进行收集。严格实行密封化、标志化、无菌化的规范管理原则,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至指定地点,由专人进行焚烧。
4 实验室人员培训是预防和控制实验室感染的—个重要环节,严格建立各项操作规范、个人行为规范,良好的内务规范以及实验后的清场、消毒、灭菌的规范,使工作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把生物安全预防落实到每天的工作中去。所有人员应熟悉职业暴露后所执行的程序、各种紧急医学处理措施。也可以选择责任心强、业务水平较高者进行有关针对性的培训,强化生物安全意识和基本技能,使他成为一名合格的生物安全骨干人员,对实验室存在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控制。
4. 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培训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学员对象:各大医院、研究中心、实验室从事动物实验的科研人员、工作人员、管理人员等。
课程收益:
实验动物相关实验室既涵盖了一般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要求,同时也使得实验室生物安全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变,人员要求更加严格,生物安全事件也相对较多。因此,本课程将重点介绍一些动物实验相关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知识。
课程内容:
【内训课程编号】N101077
【培训对象】各大医院、研究中心、实验室从事动物实验的科研人员、工作人员、管理人员等。
【培训背景】
实验动物相关实验室既涵盖了一般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要求,同时也使得实验室生物安全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变,人员要求更加严格,生物安全事件也相对较多。因此,本课程将重点介绍一些动物实验相关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知识。
【培训大纲】
一、你有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吗?
●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每个实验室人员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实验的每个环节都会有潜在风险。大家并没有严格、专业的实验室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的意识和技能,实验室环境也没能形成安全、清洁的文化氛围,每天都会有许许多多程度不同的生物安全隐患和风险。
●动物存在哪些危害,怎样防护等等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至少先要有良好的安全意识,然后形成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通常国际上称为SOP,大家在实验之前,应该了解清楚,才能及时应用。
二、 你做好动物实验的准备了么?在动手之前,你认真思考了以下问题吗?
1、你真的了解实验动物么?
●实验动物具有两大特点:一是为人类需要改变自己,似像非像原种动物,成为“病态异类”;二是由于遗传改变,原有抵抗病原的能力呈现不同程度下降,对病原谱系发生改变,更易得病。
●实验动物、分泌物、排泄物、样品、器官、尸体等控制、操作不当会变成病原污染的扩大器,造成大范围传播,因此,了解实验动物特性,就知道了动物实验首先要做好思想准备,防备于未然。
2、你具备动物实验能力吗?
●动物实验的能力,包括动物饲养能力、对动物认知能力、操作能力、信息采集能力、分析能力、关护能力和生物安全防护能力。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完成良好的动物实验,同时保证实验中的生物安全。
●动物源人兽共患病,如出血热、结核病、狂犬病、菌痢、寄生虫等疾病更是直接威胁我们健康。实验既要了解病原的危害,也要了解动物感染后的危害,和可能的生物安全风险,操作中要提高能力,降低风险。
●动物活体检测、外科手术、活体采样、解剖取材等技能更是要求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必须经过严格培训,才能实际应用。能力,是安全的保证。
3、你知道动物实验要经过审查批准么?
●动物实验方案审查的内容应该包括: 实验人员是否符合操作要求;设施设备是否符合动物要求;饲料、垫料、饮水是否符合动物要求;动物运输是否符合要求;实验方案是否符合动物福利要求;动物处置是否符合伦理规范;动物处死是否符合安乐死原则;动物尸体处理是否符合环保要求等等方面。这些方面,都要有生物安全作为保障。动物实验福利、伦理、生物安全审查中应注意的问题非常多,主要人员培训情况;
●动物实验人员必须经过操作培训,包括:动物基本知识、动物操作、麻醉方法、手术方法、给药方法、取材方法、解剖方法、生物安全防护等各种操作,最好持有专业培训证书。
三、你具备动物实验生物安全防护能力吗?
1、你了解动物实验可能的生物危害吗?
●动物实验可能带来的危害主要有:一是动物咬伤、抓伤等直接危害;二是动物携带人兽共患病病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空气、分泌物、直接接触等途径感染人类;三是人类高致病性病原感染动物实验,从动物或环境再感染人。
●最常见的情况是,实验动物没有良好的设施、设备作保障,动物污染后处理不当,造成环境、动物、人员的生物危害。
2、你能识别造成动物生物安全风险的行为吗?
●实验室活动,包括动物实验的每个环节都会存在风险。动物实验操作中除了我们熟悉的“3R”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R,就是responsibility,是指责任、责任心。关护动物,使动物处于相对安静状态,减少动物烦躁不安、过激行为、减少物质释放(如大动物激惹后呼吸增加、激烈活动时扬尘),均可降低产生风险。
●需要识别的动物相关风险(10项)
3、你知道生物安全管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吗?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通俗地讲就是要了解实验可能的各种风险,万一出现了风险,马上采取相应的应对控制手段。
●管理:国家法规、条例、标准等。国家有专门的要求,病原按危害程度被分为1-4类,1-2类称为高致病性病原。所有病原都应该在1-4级不同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并且事先做好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严格操作,以确保安全。应根据危害程度分类,对特定的病原微生物采取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减少人员暴露的危险和使环境污染降到最低限度。
●动物实验涉及的所有方面,包括动物、病原、试剂、操作等都应预先知道,并识别可能的危害。根据危害程度,提出风险评估,采取风险控制措施,是生物安全的核心工作。
●动物的风险评估应包括:动物等级、大小、特性、饲养、操作、被动物咬伤、抓伤、气溶胶可导致的感染等等。
●良好的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规范应该针对每一步操作步骤可能产生的风险,相应进行分析、评估、得出预防和控制办法。一旦出现风险,可以及时采取安全、有效的措施,真正达到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目的。
四、学员提问和交流
【培训天数】上述课程内容,我们建议讲授半天时间(约3.5课时),但也可根据企业需求,进行部分内容的重点讲授,具体需填写培训需求调查表。
【企业内训服务】
如贵公司希望我公司安排专业讲师,前往贵公司提供针对性的企业培训服务,请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1294009转内训部,值班手机:13910898108,杨老师。
更多内训课程,请访问:www.71training.com网站
标签:风险控制、企业内训、内训、管理、内训课程、培训、风险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