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教育培训行业屡被点名,如果加强相关的管理
但是教育机构没有从根本上杜绝,只不过是从公开转入地下而已。机构不是治理整顿的问题,而是要坚决取缔。要还教育的本来目的,教育的宗旨就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厉打击,校外机构假期上新课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对教育公平的极其严重的破坏,让家庭情况差着开学,经营自己线上口碑,即使不开线上课程,也坚持做线上宣传教育,宣传品牌!
毕竟这部分收入占到大多数机构年收入的一半左右。如果暑期凉了,这一年也就凉了。后面可能会有大规模的破产裁员等等。挖潜学科类培训资源供给,满足学生课外教育需求,倒逼培训机构提升品质、规范办学;要适时成立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发挥社会组织在培训市场中的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功能作用;要加强宣传引导,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
『贰』 加强培训机构管理的措施有哪些
一是严格机构审批工作。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未经审批多址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审批通过的纳入全省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支持鼓励学科类培训机构向素质类和成人类培训转型。
二是实施分类管理。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分别对学科类、文化艺术类、体育类、职业技能类、科技类、托育类等培训机构实施归口管理,根据类别属性制定标准,设置条件,加强事中事后常态化监管。
三是运用数字化监管平台。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依托“教育大脑”工程,构建“准入、监管、执法”全流程闭环管理的智慧监管平台,提升全市校外培训机构的数字化监管水平。
『叁』 学而思等4家教育机构被顶格处罚,如何加强管理教育机构
4月25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消息,近期,北京市市场监管局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组织专项检查,依法查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价格违法、虚假宣传等行为。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对跟谁学、学而思、新东方在线、高思四家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价格违法行为分别给予警告和50万元顶格罚款的行政处罚。
怎么更好的管理教育培训机构?
想更好的管理,就要有好的管理工具呀!现在都是AI时代,还用传统的纸质管理,肯定是效率低,就像还在马车年代!用软件,用系统,赶紧进入汽车时代!还有服务,马上开学啦,催欠费,家长问开课,剩余课时呀,家长烦,老师也烦。我们新校区,一开始就用系统,要好管,省事很多。还是早投入好,系统也没有多少钱,我们用的,爱耕云,感觉还是比较值的。可能一天才一瓶矿泉水的价格吧,可以去试下。
『肆』 教育部回应校外培训机构如何进一步规范,加强监管有什么好处
可以防止乱收费、恶意加价等行为,同时能让退费手续更加便捷。还有就是能提升校外辅导机构更加注重教学质量而非敛财。
『伍』 教育部关于校外培训机构新政策
法律分析:1.依法审批登记。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校外培训机构审批登记实行属地化管理,严格执行“先证后照”制度,必须证照齐全才能开展培训。
2.依法规范。必须将校外培训机构纳入法制的轨道予以管理。具体就是要依法依规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审批登记、开展专项治理、强化日常监管,切实规范校外培训秩序。校外培训机构依法依规开展培训业务和相关活动,自觉维护中小学生及家长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 二、明确设置标准
(三)确定设置标准。省级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订校外培训机构设置的具体标准;省域内各地市差距大的,可授权地市级教育部门会同当地有关部门制订,并向省级教育部门及有关部门备案。
(四)遵循基本要求。各地标准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场所条件方面,校外培训机构必须有符合安全条件的固定场所,同一培训时段内生均面积不低于3平方米,确保不拥挤、易疏散;必须符合国家关于消防、环保、卫生、食品经营等管理规定要求。通过为参训对象购买人身安全保险等必要方式,防范和化解安全事故风险。师资条件方面,校外培训机构必须有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不得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所聘从事培训工作的人员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相应的培训能力;从事语文、数学、英语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培训机构应当与所聘人员依法签订聘用合同、劳动合同或劳务协议。聘用外籍人员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管理条件方面,校外培训机构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做到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同步设置、党的工作同步开展,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必须有规范的章程和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培训宗旨、业务范围、议事决策机制、资金管理、保障条件和服务承诺等。
『陆』 教育培训机构正迎最强监管风暴,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已经到了不得不严管的地步,在最强监管的情况下,教育机构的未来充满了未知数。在最强监管之下,对于教育培训机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于教师资格这一项来说,恐怕就会有很多培训机构不过关。二是教育机构的收费问题。三是教育机构的缴费方式问题。
校外培训机构现在跑路也是不少。他们在预收了很长时间的学费以后,有可能在发展情况不好的情况下突然跑路。为了防止这样情况的发生,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缴费方式也是需要治理的。而在缴费方式改变以后,校外培训机构的销售方式也是需要进行转变。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这样的变化。
各位,对于教育培训机构正迎最强监管风暴这件事,你有什么不同想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柒』 校外教育培训如何才能有效监管
最有效的监管就是奖励举报人,发动广大群众,这样校外补课班就无处藏身了。
『捌』 教育培训机构正迎最强监管风暴,如何才能有效管理教育体系方面的问题
最近教育部出台了很多新政策,而大部分的政策都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而设立的,现在我们国家也加大了监管校外培训机构的力度,而现在教育部的一系列举措,正是对整个教育培训行业一个最强的监管风暴。
其次,这种教育机构完全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的压榨,这种压榨学生的休息时间,以及压榨学生的脑力,同时在压榨家长的钱包,是一种无形的犯罪,而像这样的教育培训机构,我国有好几百万家,大家对于教务的初衷也似乎有所改变,现在的培训机构主要就是为了圈钱,那些真正正正为了孩子好的培训机构,少之又少。
而目前我国正在监管这些线上以及线下的培训机构,对于孩子来说是个好事,而对于家长来说也是他们喘口气的机会,现在正处在风口浪尖上的教育培训机构,应该进行一定的规划,同时,我国也应该彻底监管这类的服务,否则教育以后将会变成一个牟利的商品。
『玖』 2021教育培训机构新政策
自2018年文件出台以后,校外培训机构的乱象非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愈演愈烈。这背后有两方面的原因:
1.随着经济的不景气,大量的资本涌入教培行业,改变了很多行业的现象;
2.由于疫情的爆发,在线教育一下子有了高光的时刻,在融资等各方面都表现得特别强,比如作业帮、猿辅导在央视春晚前的广告中纷纷亮相,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2021年对校外教培行业的监管之风,一是承接了2020年爆发并常态化存在的疫情余绪。起初的整治重点,更多是围绕校外培训机构入校测温、验码登记、佩戴口罩场所消杀等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的安全方面的检查督查。二是在教育部全年的教育工作会议上,已隐隐显露出将要对多年积存的教育乱象,进行全面整治的苗头,而此中的重中之重,则落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上。
1月2日,北京市召开了第198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北京市顺义区决定暂停开放全区51个学科类培训机构线下培训。
1月5日,河南省教育厅发布《河南省培训机构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对培训机构收费和资金管理等方面提出多项要求。
1月8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将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并对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培训内容、教材教案、收费管理、营销方式、教师资质等全方位提出要求。
1月12日,唐山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寒假期间严禁开展线下办班补课培训的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各类校外培训机构、广大教师严格落实中央、省市疫情防控要求,严禁寒假期间开展任何形式的线下办班补课培训。
1月14日,中国消费者协会整理的“2020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中,爆出在线培训机构乱象频发,名单中多家教育机构均被点名,舆情问题主要为课程质量差、擅自修改课程属性、机构暴雷跑路退费难以及教学资质认证等。
1月16日,北京石景山区教委官方微信发布“石景山区预付式消费信用监管和服务平台”校外培训机构注册名单,首批51家校外培训机构被纳入预付费监管平台,接受实时监管。
1月23日,基于疫情防控的要求,北京市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机构进行了数次检查。其后,北京全市培训机构暂停线下培训和集体活动。
1月28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自2000年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正式启动以来,第一个由教育部牵头、多部门联合印发的针对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在深入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规模在线教育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