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培训大全 > 餐具消毒知识培训

餐具消毒知识培训

发布时间:2022-06-19 12:33:49

㈠ 餐厅餐具消毒流程是怎样的

一、清洗方法

(一)采用手工方法清洗的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刮掉沾在餐饮具表面上的大部分食物残渣、污垢。

2、用含洗涤剂溶液洗净餐饮具表面。

3、最后用清水冲去残留的洗涤剂。

(二)洗碗机清洗按设备使用说明进行。餐具表面食物残渣、污垢较多的,应用手工方法先刮去大部分后,再进入洗碗机清洗。

二、消毒方法

(一)物理消毒。包括蒸汽、煮沸、红外线等热力消毒方法。

1、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10分钟以上。

2、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120℃保持10分钟以上。

3、洗碗机消毒一般水温控制85℃,冲洗消毒40秒以上。

(二)化学消毒。主要为各种含氯消毒药物(餐饮业常用消毒剂及化学消毒注意事项见附件7)。

1、使用浓度应含有效氯250mg/L(又称250ppm)以上,餐饮具全部浸泡入液体中,作用5分钟以上。

2、化学消毒后的餐饮具应用净水冲去表面的消毒剂残留。

(三)保洁方法

1、消毒后的餐饮具要自然滤干或烘干,不应使用手巾、餐巾擦干,以避免受到再次污染。

2、消毒后的餐饮具应及时放入餐具保洁柜内。

㈡ 幼儿园保健老师怎么给厨房人员进行培训

一、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和卫生知识 1、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头发不得外露。 2、操作时手部应保持清洁,操作前手部应洗净。操作直接入口食品时手部应消毒。 3、操作直接入口食品从业人员有下列情况时应洗手:开始工作前;上厕所大小便后;处理生食物后;处理弄污的设备或饮食用具后;擤鼻子后;处理动物或废物后;从事其他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后。 4. 个人卫生“四勤”:勤洗手剪指甲、 勤洗澡理发、 勤洗衣服被褥、 勤换工作服; “四不”:不留长指甲、 不涂指甲油、 不戴戒指、 不吸烟 。 二、环境卫生要求 1、每天供餐结束后应及时打扫地面、台面,不留死角。有条件的做到专人打扫。 2、在产生蒸汽的房间,要有良好的排风装置并正常使用,防止墙壁、屋顶发霉、脱落、滴水造成食品污染。 3、厨房内产生的废料、废弃物或餐具中残留的食品等各种垃圾应存放在带盖的垃圾桶内,并及时清理。 三、采购要求 1、食堂采购食品原料时,应到大型农贸市场等规范场所进行采购。 2、要进行索证:索取供货商及生产厂家食品卫生许可证、散装食品检验合格证明、肉类产品兽医检验检疫合格证明、豆制品送货单、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报告等有关证明。 3、采购食品原料时尽量索取购货凭证,做好采购记录,以备一旦发生食源性疾患调查和索赔之需。购货凭证包括发票、收据或者其它凭证。 4、采购时进行相应的感官检验:定型包装查看标识是否完整;蔬菜、肉类等是否腐败变质等。采购时还要做到定量采购:遵循用多少,采购多少的原则,保证食品的新鲜和卫生。 四、食品储存要求 食品原料储存场地应由专人管理,食品贮存场所要清洁,不得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不得与个人生活用品同场所存放。存放食品的场所要通风防潮,食品分类离墙离地存放,同一场所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 食品在入库以前必须严格验收,发现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不得入库,验收后认真作好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品名、供货单位、数量、进货日期、感官形状和标签检查情况;食品出库时必须查验其感官形状和保质期;日常性查验应重点检查食品变质(包括霉变、腐败)等情况,发现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应及时进行处理。 食品储存应当分类分架、离地隔墙(至少15厘米),生、熟食品分开存放,同时要注意防鼠、防潮等。 五、粗加工及切配卫生要求 1、切配加工必须在专用操作台上进行。切配加工后的食品原料应当保持整洁,放在清洁的容器内,并置放于货架或垫仓板上。当天切配的食品原料应当天烹调加工; 1、加工前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其它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2、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肉制品、蔬菜、水产品分池清洗。 3、易腐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及时使用或冷藏。 4、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污染,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应根据性质分类存放。 5、切配好的食品应按照加工操作规程,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已盛装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置于地上,以防止食品污染。 6、加工用容器、工具应生熟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志。 7、荤、素食品原料的盛放容器和加工用具应严格进行区分,并有明显标志。使用后应洗净,定位存放。 8、及时清理加工后的废弃物,并做好台面和地面的清洗。 六、烹调加工卫生要求 1、烹调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调加工。 2、不得将回收后的食品经烹调加工后再次供应。 3、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度。 4、加工后的成品应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 5、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尽快冷却后再冷藏。 七、备餐及供餐卫生要求 1、烹调好的食品应当在备餐间存放。烹调后至食用超过2小时的,应当在低于250C的条件下存放。分餐应当在备餐间内进行,禁止在用餐场地、教室等场地分餐。 2、供应后剩余的食品必须冷藏,冷藏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隔夜、隔餐的食品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必须经高温彻底加热后方可供应食用。 八、留样 当日供应的各种菜肴(包括含馅的面制品)应当分别在冰箱内留样48小时,每种菜肴留样量为100-200克,并做好留样记录。 九、餐具、用具清洗、消毒 1、餐具、用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定位存放、保持清洁。严格执行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洁制度。未经消毒的餐具、用具不得使用。 2、清洗餐具、用具必须在专用水池内进行。煮沸蒸汽消毒、应保持温度100℃,作用10分钟,煮沸消毒时餐具、用具必须全部浸没在沸水中。 3、存放餐用具应使用密封的保洁柜,保洁柜用前应消毒。 4、已消毒的餐用具和未消毒的餐用具要分开存放。 十、餐具、工用具保洁 餐具、用具清洗、消毒后必须储存在专用的密闭保洁柜中备用,保洁柜应定期清洗,保持洁净,并有明显标记。保洁柜内不得置放其他杂物或私人物品。 十 一、应急措施 幼儿园在食品加工、供应过程中或用餐者在用餐时发现食品感官性状异常或有变质可疑时,经确认后,应立即撤收处理该批全部食品。 幼儿园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时,应立即停止食品加工、供应活动,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协助卫生机构救治病人;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中毒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㈢ 餐具及拖鞋的消毒方法急需——————谢谢!

一般管理制度
1.应制定预防性消毒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每次消毒都应有详细的记录。
2.从业人员管理
(1)加强行业卫生知识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2)工作时应穿清洁工作服,保持个人卫生。
(3)涉及送餐服务的从业人员应经常清洁消毒手部。
(4)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管理。
(5)建立从业人员定期健康检查制度,要有相应的记录。
3.经常性卫生要求
(1)保持交通工具内环境整洁,地面无废弃物。
(2)火车、轮船、飞机上的饮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的要求。贮水水箱及蓄水池应定期清洗消毒。
(3)供旅客使用的卧具、铺位、席位必须整洁卫生。交通工具内卧具一客(或一折返)一换。
(4)席位上的垫片、旅客座椅上的头片应定期清洗、消毒、更换。
(5)火车、轮船上应有茶具消毒设备,未经消毒的公用茶具不得供旅客使用。飞机上供旅客使用的茶具、餐布等须经消毒后上机,并严格执行储藏规定。
(6)旅客丢弃的生活垃圾,如废纸、塑料袋、玻璃瓶、食物残渣、烟头、果皮等要及时清扫,停站时集中处理,不得随意抛弃。
(7)旅客列车、轮船、飞机上的卫生间的卫生设施应保持完好和清洁;卫生间内无积水、无积粪、无明显臭味。飞机内卫生间应按要求在马桶内投放化粪剂及消毒剂,并加强便池密闭性。
(8)交通工具内应加强自然通风,室内禁止吸烟。交通工具每次或者每天运营后应通风换气及消毒。航空器上应按规定供给新鲜空气。
(9)交通工具内部的厢体侧面、地面要每日清洁消毒。
(10)公用扶手、门把手、水龙头等公众经常接触部位应重点消毒。
(三)预防性消毒措施
1.环境消毒
(1)物体表面消毒
对公共交通工具的地面、侧壁以及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体表面如门窗、门把手、水龙头、洗手池、卫生间等部位,用0.05%~0.1%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拖擦或喷洒,每天至少1次。消毒原则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进行喷雾、喷洒或擦拭,喷雾、喷洒作用时间30-60分钟。
(2)安全通风换气及消毒
车厢、客舱内应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使用空调系统的,应保证送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要直接排到室外,未使用空调时要关闭回风通道。在风机房、回风滤网处可安置臭氧紫外线灯。必要时应对整个送风设备和送风管路用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消毒。
过滤器与滤网每周清洁与消毒一次,可将过滤器与滤网浸入含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为250 mg/L -500mg/L的消毒溶液中30分钟,消毒后用水清洁、晾干。不适合用以上消毒剂的,可使用0.1%季胺盐类化合物或其他消毒剂。
排风扇每周清洁与消毒一次。用自来水冲去挡板上的积尘,去除污垢。然后用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冲洗并维持30分钟,待挡板完全干燥后放回风扇。
2.手的消毒
一般情况下,用肥皂或抗菌洗手液和流动水进行洗手。必要时用75%的酒精或含有效碘3000mg/L-50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1-3分钟。
3.茶具、餐具等消毒
每客一换,清洗后消毒。首选物理消毒方法,流通蒸汽100℃作用20-30分钟、煮沸消毒作用15-30分钟或远红外线消毒碗柜125℃作用15分钟以上。化学消毒法,可用0.1%-0.2%过氧乙酸溶液、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洗后备用。
4.纺织品如座套、头片、床单等的消毒
座位套、头片应定期清洗消毒,床单应一客(或一折返)一换一消毒,保持清洁。
首选物理消毒方法,耐热耐湿的可用流通蒸汽100℃作用20-30分钟或煮沸消毒作用15-30分钟。不耐热的可用化学法消毒,0.2%-0.5%过氧乙酸溶液、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浸泡30分钟,清洗后备用。
5.卫生洁具消毒
每天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
6.垃圾桶消毒
垃圾要及时清运,未清运的垃圾要置于有盖的桶内,每天用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的消毒溶液喷洒垃圾桶内外表面。
(四)发现传染病病人后的消毒措施
1.公共交通工具内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及其他传染病病人,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有关法规,按照法定程序采取相应措施,并由专业人员进行终末消毒。
2.消毒措施
(1)车厢、客舱与空调系统消毒
车厢、客舱内空气消毒,每立方米用18-20%过氧乙酸原液5-6ml,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热蒸发,密闭薰蒸2小时后开门窗通风。也可用0.3%-0.5%过氧乙酸溶液、3%过氧化氢溶液、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为1500mg/L的消毒溶液、500mg/L二氧化氯溶液,进行喷雾消毒,按20-30ml/m3用量计算,密闭1-2小时后开门窗通风。
独立空调系统,在作上述消毒处理后还应对空调滤网用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为500mg/L-1000mg/L的消毒溶液进行浸泡或擦拭消毒。
如遇中央空调系统,应先对病人居住或活动的房间按上述方法进行空气消毒处理后,打开所有门窗,并将空调系统开至最大进行空气抽换并维持一段时间。对所有的过滤器、过滤网浸入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为500mg/L-1000mg/L的消毒溶液中30分钟,消毒后用水清洁、晾干。所有送风设备和送风管路用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为500mg/L-10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消毒。
(2)物体表面消毒
对公共交通的地面、侧壁以及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体表面如门窗、柜台、桌椅、门把手、水龙头、洗手池、卫生间等部位,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为1000mg/L的消毒溶液拖擦或喷洒,作用时间不少于60分钟。
(3)茶具、餐具等消毒
连同剩余食物一起煮沸消毒15-30分钟、流通蒸汽100℃作用20-30分钟或远红外线消毒碗柜125℃作用15分钟以上。化学法消毒,可用0.2%-0.5%的过氧乙酸溶液、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为500mg/L-1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60分钟。
(4)毛巾、衣被、床单等纺织品消毒
耐热耐湿的物品,可用流通蒸汽100℃作用20-30分钟或煮沸消毒作用15-30分钟。不耐热的物品,可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为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
(5)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消毒
稀薄的排泄物或呕吐物,每1000ml可加漂白粉50g或有效氯含量为20000mg/L的消毒溶液2000ml,搅匀加盖放置2小时。无粪的尿液每1000ml加入干漂白粉5g、次氯酸钙1.5g或有效氯含量为10000mg/L的消毒溶液100ml混匀放置2小时。成形粪便不能用干漂白粉消毒,可用20%漂白粉乳剂(有效氯含量为50000mg/L)或有效氯含量为50000mg/L的消毒溶液2份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小时。盛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的容器使用后,可用有效氯含量为5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全部浸没后消毒30-60分钟,用水冲洗后备用。
(6)便池(每蹲位)、下水道消毒
用5-10升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2000mg/L的消毒溶液冲洗,停留30分钟,用自来水冲去残留的消毒剂。
(7)垃圾处理
可燃物质尽量焚烧,也可喷洒有效氯含量为10000mg/L的消毒溶液,作用60分钟以上。消毒后深埋。
3.消毒人员自我防护
(1)消毒液应在通风良好的场所配制,并穿工作服,戴口罩与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与皮肤、黏膜直接接触,一旦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水冲净。
(2)在进行清洗与消毒时应穿工作服,戴口罩与橡胶手套,避免与皮肤、黏膜直接接触,一旦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水冲净。
(3)工作完毕,脱去防护用品,立即放入密封袋内,并进行手的清洗消毒。
(4)使用后的个人防护用品应经消毒清洗后方可复用。

五、候车室、候机室、码头客运站等场所
消毒管理操作规程(一)适用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各类公共交通等候场所。
(二)一般管理制度
1.应制定预防性消毒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每次消毒都应有详细的记录。
2.从业人员管理
(1)加强行业卫生知识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2)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应持有健康合格证。
(3)工作时应穿清洁的工作服,保持个人卫生。
(4)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管理。
(5)建立从业人员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并有相应记录。
3.经常性卫生要求
(1)保持等候场所内环境整洁,地面无废弃物。旅客丢弃的生活垃圾,如废纸、塑料袋、玻璃瓶、食物残渣、烟头、果皮等要严加管理,及时清扫,集中处理,做到日产日清。
(2)机场、车站、码头及其旅客等候室应加强自然通风,必要时采用机械通风,室内禁止吸烟。
(3)候车室、候机室、码头客运站等供应的饮用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的要求。贮水水箱及蓄水池应定期清洗消毒。
(4)候车室、候机室、码头客运站内应使用一次性茶杯。
(5)候车室、候机室、码头客运站内卫生间的卫生设施应保持完好和清洁,卫生间内应无积水、无积粪、无明显臭味。果皮箱、痰盂随时消毒,保持清洁。
(6)候车室、候机室、码头客运站内部的地面以及公用扶手、门把手、水龙头、座椅等公众经常接触部位要每日清洁消毒。
(三)预防性消毒措施
1.环境消毒
(1)物体表面消毒
对候车室、候机室、码头客运站内的地面、侧壁以及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体表面如门窗、门把手、水龙头、洗手池、卫生间等部位,用0.05%~0.1%过氧乙酸溶液、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拖擦或喷洒,每天至少1次。消毒原则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进行喷雾、喷洒或擦拭,喷雾、喷洒作用时间30-60分钟。
(2)安全通风换气及消毒
候车室、候机室、码头客运站应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使用空调系统的,应保证送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要直接排到室外,未使用空调时要关闭回风通道。在风机房、回风滤网处可安置臭氧紫外线灯。必要时应对整个送风设备和送风管路用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为250mg/L -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消毒。
过滤器与滤网每周清洁与消毒一次,可将过滤器与滤网浸入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中30分钟,消毒后用水清洁、晾干。不适合用以上消毒剂的,可使用0.1%季胺盐类化合物或其他消毒剂。
排风扇每周清洁与消毒一次。用自来水冲去挡板上的积尘,去除污垢。然后用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冲洗并维持30分钟,待挡板完全干燥后放回风扇。
2.手的消毒
一般情况下,用肥皂或抗菌洗手液和流动水进行洗手。必要时用75%的酒精或含有效碘3000mg/L-50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1-3分钟。
3.办公设施消毒
电脑的键盘和鼠标定期用75%的乙醇清洁消毒,电脑其他部件表面先用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为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湿布去除表面残留的消毒液。其他办公设施,例如传真机和激光打印机的清洁与消毒也可用上述方法处理。
4.卫生洁具消毒
每天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
5.垃圾桶消毒
垃圾要及时清运,未清运的垃圾要置于有盖的桶内,每天用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的消毒溶液喷洒垃圾桶内外表面。
(四)发现传染病病人后的消毒措施
1.候车室、候机室、码头客运站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及其他传染病病人,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有关法规,按照法定程序采取相应措施,并由专业人员进行终末消毒。
2.消毒措施
(1)候车室、候机室、码头客运站内空气及空调系统消毒
室内空气消毒,每立方米用18-20%过氧乙酸原液5-6ml,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热蒸发,密闭薰蒸2小时后开门窗通风。也可用0.3%-0.5%过氧乙酸溶液、3%过氧化氢溶液、有效氯含量为1500mg/L的消毒溶液或500mg/L二氧化氯溶液,进行喷雾消毒,按20-30ml/m3用量计算,密闭1-2小时后开门窗通风。
独立空调系统,在作上述消毒处理后还应对空调滤网用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为500mg/L-1000mg/L的消毒溶液进行浸泡或擦拭消毒,并用水清洗晾干。
如遇中央空调系统,应先对病人活动的房间按上述方法进行空气消毒处理后,打开所有门窗,并将空调系统开至最大进行空气抽换并维持一段时间。对所有的过滤器、过滤网浸入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为500mg/L-1000mg/L的消毒溶液中30分钟,消毒后用水清洁、晾干。所有送风设备和送风管路用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为500mg/L-10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消毒。
(2)物体表面消毒
对大堂、会议室、通道等公共区域的地面、墙壁、电梯以及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体表面如门窗、柜台、桌椅、门把手、水龙头、话筒、洗手池、卫生间等部位,用0.2%-0.5%的过氧乙酸溶液、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为1000mg/L的消毒溶液拖擦或喷洒,作用时间不少于60分钟。
(3)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消毒
稀薄的排泄物或呕吐物,每1000ml可加漂白粉50g或有效氯含量为20000mg/L的消毒溶液2000ml,搅匀加盖放置2小时。无粪的尿液每1000ml加入干漂白粉5g、次氯酸钙1.5g或有效氯含量为10000mg/L的消毒溶液100ml混匀放置2小时。成形粪便不能用干漂白粉消毒,可用20%漂白粉乳剂(有效氯含量为50000mg/L)或有效氯含量为50000mg/L的消毒溶液2份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小时。盛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的容器使用后,可用有效氯含量为5000mg/L的消毒溶液全部浸没后消毒30-60分钟,用水冲洗后备用。
(4)便池(每蹲位)、下水道消毒
用5-10升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2000mg/L的消毒溶液冲洗,停留30分钟,用自来水冲去残留的消毒剂。
(5)垃圾处理
可燃物质尽量焚烧,也可喷洒有效氯含量为10000mg/L消毒溶液,作用60分钟以上,消毒后深埋。
3.消毒人员自我防护
(1)消毒液应在通风良好的场所配制,并穿工作服,戴口罩与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与皮肤、黏膜直接接触,一旦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水冲净。
(2)在进行清洗与消毒时应穿工作服,戴口罩与橡胶手套,避免与皮肤、黏膜直接接触,一旦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水冲净。
(3)工作完毕,脱去防护用品,立即放入密封袋内,并进行手的清洗消毒。
(4)使用后的个人防护用品应经消毒清洗后方可复用。

㈣ 1、餐具消毒的方法很多,主要分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常用的物理消毒方法有哪几种

1.对
2.错
3.错
4.错
5.对
多选:1、4
第一条
为加强餐饮行业管理,规范餐饮业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公平、公正、及时处理餐饮行业消费争议,促进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餐饮行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的餐饮业经营者是指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餐饮行业的酒家、酒店、宾馆、饭店、菜馆、面馆、快餐店、小吃店、西餐厅、酒吧、茶馆等经营服务的企业、个体工商户。

第三条
本办法在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浙江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浙江省餐饮行业协会和浙江省消费者协会共同组织实施。

第二章 基准规范

第四条
餐饮业经营者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取得经营资格。

第五条
餐饮业经营者应当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和《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配备食品卫生管理人员,保证食品卫生。做好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和培训工作。

第六条
餐饮业经营者应当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浙江省实施〈消法〉办法》规定的义务,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
餐饮业经营者应当认真执行《产品质量法》、《计量法》,保证食品质量,计量正确。

第八条
餐饮业经营者应当执行《价格法》、《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做到明码标价。

第九条
餐饮业经营者应当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和《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经营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及噪声振动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不经营国家明令禁止采购、加工、销售的野生动物及其制成品。

第十条
餐饮业经营者应当认真执行《会计法》、《税法》,加强财务管理,依法照章纳税。

第十一条
餐饮业经营者应当按照《劳动法》、《工会法》的有关规定,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 经营行为规范

第十二条
餐饮业经营者的经营场地、服务设施和从业人员必须符合下列卫生要求:
(一)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消除苍蝇、老鼠、蟑螂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的措施,与垃圾、污秽物堆放处、单独设置的非水冲式公共厕所等污染源相距二十米以上;
(二)应当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洗涤、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施;
(三)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必须洗净,保持清洁;
(四)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设备必须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避免食品污染;
(五)工作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必须将手洗净,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销售直接入口食品时,必须使用售货工具;
(六)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

第十三条
餐饮业经营者采购的食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规定。禁止采购下列食品:
(一)有毒、有害、腐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二)无检验合格证明的肉类食品;
(三)超过保质期限及其他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
(四)无卫生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供应的食品。

第十四条
餐饮业经营者的厨房和冷菜间经营场所、加工人员和冷菜的制作等必须严格按国家《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规定要求。凡重大外事活动、大型宴会和团体用餐,要有食品留样备查。若发生集体中毒,应立即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保留现场和疑似致毒食物实样,积极配合调查。

第十五条
餐饮业经营者提供的食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规定,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及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禁止销售下列食品:
(一)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
(二)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
(三)含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的,或者微生物毒素含量超过国家限定标准的食品;
(四)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等及其制品食品;
(五)容器包装污秽、严重破损或者运输工具不洁造成污染的食品;
(六)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七)掺假、掺杂、伪造,影响营养、卫生的食品;
(八)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的,加入非食品用化学物质的或者将非食品当作食品的;
(九)含有未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添加剂的或者农药残留超过国家规定容许量的食品。

第十六条
餐饮业经营者提供的食品(特别是生猛海鲜)必须计量准确,不得采取不正当的手段使提供的食品数量短缺。

第十七条
餐饮业经营者提供的食品和服务要明码标价,并在醒目处公布,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
(一)点菜价目表必须明示品名、规格(数量)、计量单位、售价,时令菜肴标明当日售价;
(二)提供的茶水要收费的,应当事先告知并明确价格;
(三)提供服务要额外收取费用的,应在提供服务前告知消费者;
(四)接受团体宴席时,应当与消费者签订书面协议,并明确违约责任。企业可收取不高于宴席总金额的20%定金,消费者不履行约定义务的,无权要求退还定金,餐饮企业不履行约定义务的,应双倍返还定金;若允许消费者自带宴席用的酒水、饮料、食物的,向消费者收取的加工服务等费用由双方事先商定,并在协议中明确对食品安全双方所应承担的责任;
(五)实行优惠促销活动时,不得以虚假广告欺骗或误导消费者,进行价格欺诈等;
(六)结帐时,应提供清单,标明具体消费项目的品名、数量、单价及合计金额。

第十八条
餐饮业经营者应当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消费环境,其经营场所、服务设施、建筑装潢、商品陈列等均应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有危险性因素的应设警示标志。因设施不完善或经营者疏于防范等过错致使消费者人身、财产受到损害的,餐饮业经营者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十九条
餐饮业经营者不提供消费者贵重物品保管服务的,要在店堂醒目处提示消费者自行妥善保管。如遇遗失时,应积极协助处理。

第二十条
餐饮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停车保管服务的,可合理收取停车保管服务费,出具停车保管的收费凭证,对车辆承担保管责任。凡只收停车场地费或免费提供消费者停车场地,不承担车辆保管责任的,必须事先向消费者说明,并在停车场醒目处提示消费者关闭车门窗、加锁,妥善保管贵重物品;若发生失窃,应及时报案并协助处理。

第二十一条
餐饮业经营者接受事先订餐服务的,应有订餐记录,安排桌位。超过约定就餐时间消费者不到,服务人员应及时电话联系;超过约定时间半小时以上的,企业可以取消预订服务,并告知消费者。

第二十二条
餐饮业经营者可以不接待下列消费者:
(一)携带危害安全的物品进店者;
(二)携带宠物者;
(三)从事违法活动者。

第二十三条
餐饮业经营者聘用的从业人员在经营服务过程中对商品或服务的介绍、承诺,对消费者的询问、投诉的答复,均视为企业的经营行为。

第二十四条
餐饮业经营者处理消费争议时,应该有理有节,不得侮辱消费者,不得限制消费者的人身自由,避免与消费者发生冲突。

第四章 消费争议处理

第二十五条
餐饮业经营者提供的食品违反《食品卫生法》第九条和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造成消费者人身伤害的,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餐饮业经营者提供的食品违反《食品卫生法》第九条和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消费者尚未食用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有问题食品价款的一倍。食用后尚未对消费者身体造成伤害的,应退还有问题食品的价款,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赔偿,赔偿金额不低于本桌消费总额的二成。

第二十七条
餐饮业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提供的食品数量短缺的,应当增加赔偿该食品价款的一倍。

第二十八条
餐饮业经营者因工作失误提供的食品质量有瑕疵,未造成消费者伤害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调换或退货。

第二十九条
餐饮业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收取费用的,应当退回相应费用;有价格欺诈行为的,应增加赔偿相应费用的一倍。

第三十条
餐饮业经营者与消费者发生争议给消费者造成精神损害的,应当停止侵害、恢复名誉、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给予精神损害赔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给予五千元以上的精神损害赔偿;
(一)侮辱或者捏造事实诽谤消费者的;
(二)搜查消费者的身体或者其携带物品的;
(三)限制消费者人身自由的;
(四)给消费者造成其他严重精神损害的。

第三十一条
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损坏餐饮业经营者的餐饮设施、物品等,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二条
因食品质量争议需检测鉴定的,检测鉴定费用由餐饮业经营者先行垫付,消费者提供等额担保,最终由责任方承担。对难以检测鉴定的争议,餐饮业经营者应当提供证明自己无过错的证据,不能提供无过错证据的应当承担责任。

第三十三条
餐饮业经营者与消费者发生消费争议时,双方协商解决不成的,可向消费者协会或餐饮行业协会请求调解,或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也可向消费争议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提起仲裁和诉讼。

㈤ 餐具消毒洗涤卫生管理制度有哪些

1.食(饮)具、用具清洗、餐具消毒必须在专间进行,间内设有专用的洗、消设施,各类设施必须明显标示用途;设有带盖的废弃物盛放桶;设专人负责。 2.食(饮)具、用具清洗必须做到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符合卫生要求。 3.食(饮)具、用具使用后应及时洗净消毒,定位存放,保持清洁。已餐具消毒和未消毒的食(饮)具、用具应分开存放。 4.消毒后的食(饮)具、用具应贮存在专用保洁柜或保洁间内备用,保洁柜或保洁间应有明显标记。保洁柜或保洁间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无杂物,无蟑螂、老鼠活动的痕迹。保洁柜应带门。保洁柜或保洁间内不得存放其他物品,每天使用前应清洗消毒。 5.应定期检查 餐具消毒设备 、设施是否处于良好状态。采用化学消毒的应定时测量有效消毒浓度。所用药物必须符合卫生要求, 有批准文号、保质期。 6. 食(饮)具、用具最好是采用热力消毒,特别是湿热消毒法。因其材料不能适应热力消毒的才使用化学消毒方法。 7.采用洗碗机进行清洗消毒的,必须严格按洗碗机出厂说明使用。 8. 消毒后的食(饮)具、用具应符合《 食(饮)具消毒 卫生标准》(GB14934)的规定。食(饮)具感官指标必须符合卫生要求,物理消毒(包括蒸气等热消毒):食具必须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化学(药物)消毒:食具表面必须无泡沫、无洗消剂的味道,无不溶性附着物。 9.一次性餐饮具不得重复使用。食(饮)具、用具应有足够数量周转,要求达到最高使用量的3以上。 10.从事食(饮)具、用具清洗消毒的从业人员应持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

㈥ 食堂食品清洗流程

、餐具使用前必须清洗、消毒,未经消毒或消毒效果达不到卫生要求的餐具不得使用。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二、配置专人进行餐具清洗消毒,操作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在上岗时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清洗消毒时应戴口罩,进入岗位前应先戴手套或洗手消毒。

三、餐具回收、运送、清洗消毒、保洁、使用要走固定通道与入出口,餐具清洗消毒时必须在食堂洗消间进行,不得随意改变操作位置。

四、清洗餐具、用具时,应做到专池专用,并在水池的明显位置注明标识。餐具在清洗消毒过程中须做到“一刷、二洗、三冲、四消毒”。

五、餐具消毒以消毒柜消毒为主,特殊原因及不能进行热力消毒的餐具,方可使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但必须使用消毒专用水池。

六、严格执行餐具清洗消毒流程,消毒程序按分类-去残-浸泡-刷洗-冲洗-消毒-分装-保洁8个程序进行。不宜高温消毒的餐饮具消毒程序则按分类-去残-浸泡-刷洗-消毒-冲洗-烘干-分装-保洁9个程序进行。不得减少任何环节。消毒完的餐具必须用放入碗柜内,并关好柜门,防止污染。

㈦ 餐具消毒常用的物理消毒方法有哪几种

1、煮沸消毒:将洗涤洁净的餐具置入沸水中消毒2-5分钟;
2、蒸汽消毒:将洗涤洁净的餐具置入蒸汽柜或箱中,使温度升到100℃时,消毒5-10分钟;用锅加水煮沸后产生大量蒸气消毒餐具,效果也很好,不会使餐具挂上水碱,也是很好的消毒方法之一。
3、烤箱消毒:如红外消毒柜等,温度一般在120℃左右,消毒15-20分钟。
4、浸泡消毒不耐高温的餐具,特别是啤酒具等会遇热爆裂、变形等,可使用漂白粉、氯亚明、高锰酸钾等消毒液浸泡.浸泡时一定要注意药液必须没过餐具;药液浓度要按规定要求,如漂白粉用0.5%澄清液;肝炎病人的餐具要用3%的漂白粉澄清液;浸泡时间要充足,一般需15~30分钟;浸泡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最好用流动水冲洗。

㈧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记录内容怎么填样板

一、大纲

  1. 食品中常见污染及预防控制。

  2. 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基本要求)。

  3. 加工操作规程 。

  4. 食品安全事故处理/过程监控要求。

㈨ 清洁消毒教师应掌握哪些知识技能

清洁消毒的教师应该掌握以下的知识技能,知道这些消毒药品会如何的使用?酒精是如何消毒的?不同浓度的酒精又有什么作用?
说到消毒法不得不提一下酒精的作用。不同浓度的酒精有不同的作用效果。我们日常喝的白酒大都是40%-60%的酒精度。而医学上,75% 的酒精用于灭菌消毒;50% 的酒精用于防褥疮和发热病人的擦浴降温。

酒精消毒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吸收细菌蛋白的水分,使其脱水变性凝固。我曾今认为酒精浓度越高杀菌效果越强,查了文献材质知道这是个错误的理解。因为高浓度酒精,对细菌蛋白脱水过于迅速,使细菌表面蛋白质首先变性凝固,形成了一层坚固的包膜,酒精反而不能很好地渗入细菌内部,以致影响其杀菌能力。而75%的酒精与细菌的渗透压相近,可以在细菌表面蛋白未变性前逐渐不断地向菌体内部渗入,使细菌所有蛋白脱水、变性凝固,最终杀死细菌。但是,当酒精浓度低于75% 时,由于渗透性降低,杀菌能力也相应的降低。

碘剂又是如何消毒的呢?

现在医学上消毒用的碘剂为碘酊和碘伏两种。碘酊实际就是碘酒,其中含有的单质碘会烧灼黏膜,所以不可以消毒粘膜,只能用作皮肤短时间消毒,消毒之后需要用75%的酒精脱碘,防止碘长时间停留在皮肤上造成损伤。一般来说,碘酊较酒精更为高效、广谱,甚至可以杀灭部分芽孢。碘酒中的酒精是做溶剂,而并不是利用其消毒作用。而碘伏里面的碘是络合碘状态,不会对皮肤和黏膜造成损伤,但是消毒作用相对弱一些。碘剂的消毒原理是氧化作用,与之相似的还有一接触伤口就会冒出大量泡泡的双氧水。

红药水和紫药水有什么用?

小时候,一到夏天,判断一个小朋友是否淘气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他的膝盖和胳膊肘是不是都涂上了红色和紫色。没错,红药水和紫药水几乎是那个时代有孩子的家庭必备,他们靠的是阳离子结合羧基杀菌。

红药水指的是2%汞溴红溶液,其实红药水的消毒作用很弱,只适用于皮肤或黏膜较小创面的消毒。而且红药水含有汞,消毒那些大面积伤口破损的伤口,可能会造成汞中毒。有的小朋友满腿都涂满了红药水,其实是有风险的。

紫药水是1%—2%龙胆紫溶液,杀菌效果比红药水强,对组织刺激性小,且能与粘膜、皮肤表面凝结成保护膜而起收敛作用,防止细菌感染和局部组织液的外渗。也可以用于小面积烧烫伤、湿疹、疱疹、口腔溃疡等。

洗手液和洗洁精能消毒么?

洗手液和洗洁精本身的没有杀菌作用,它能做到的是除菌,用流动的水把细菌带走,洗手液的泡泡也能帮助手部更彻底的清洁。目前市面有一些洗手液、沐浴液等由于添加了对氯间二甲苯酚,三氯生,季安盐,胍类等,也确实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但是他们针对的菌类不同,适用范围也不一样,安全性也有所区别。

开水烫碗能不能杀菌?

热水消毒应该是追求高温,但是热水的温度只能杀死极少细菌,不能起到消毒作用。煮沸灭菌法是指将待灭菌物置于沸水中灭菌的方法。煮沸时间通常为30-60分钟。该法灭菌效果较差,仅用于一些医学器皿的消毒。

但是小餐馆的餐具都是统一供应的,清洁过程极差,只漂洗一遍。甚至好多大饭店餐具是直接在包厢洗的,没有流动的水冲洗,洗涤剂严重残留。所以用开水冲一遍对于减少洗涤剂残留依然有意义。

伤口可以暴露在空气中么?

作为一线医生,经常要给患者处理伤口,也会经常解答患者对于手术伤口的问题。除了胃肠道,其他的手术的伤口常常是无菌的。那么伤口包扎的作用是什么?无非是隔离细菌,保持相对清洁的环境。但是在南方甚至一些湿度较大的地方,伤口的表面的敷料会经常汗湿,更容易成为细菌滋生的培养基。

有一些研究,表明伤口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也并无不可,之前在南方读书,医院经常选择伤口敞开的方式,后来在北方地区,更多的是包扎到伤口完全愈合。所以说什么时候包扎,什么时候敞开其实没有固定的要求,可以根据医生和环境综合判断。这里还要说一点,敞开伤口前提是住在相对洁净的病房和家中,如果是在战场和野外那么随便一个布条的包扎也比尘土飞扬好的多。

㈩ 餐饮具消毒管理规范要求培训心得怎么写

餐饮具消毒管理规范要求培训心得的写法主要是你学到的一些消毒的专业知识,还有你的安全意识。

阅读全文

与餐具消毒知识培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视频交流大赛策划方案 浏览:386
模联活动的策划方案 浏览:882
皮包市场营销 浏览:4
市场营销案例精品课程 浏览:238
04553体育市场营销学 浏览:321
政府部门元旦晚会策划方案 浏览:663
银川市骨干教师培训方案 浏览:38
电子商务的税种 浏览:151
七月儿童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703
给班级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899
2016团委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522
2013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浏览:984
市场营销商品定价案例 浏览:300
市场营销图片大全会徽 浏览:450
应急培训方案计划表 浏览:118
辽宁众赢电子商务是真的吗 浏览:195
产品培训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178
重视电子商务发展 浏览:132
国际电子商务示范法最新版 浏览:543
浅谈电子商务对东莞企业的影响 浏览: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