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培训大全 >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登记表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登记表

发布时间:2022-06-16 13:52:42

⑴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内容是什么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内容:

一、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也就是传染性疾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传染病都有潜伏期。所谓潜伏期,是指人们体内进入了各种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到出现症状的这段时间。

二、传染病的特点

1、有病原性(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例如手足口病就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

2、有传染性(乙肝、肺结核等疾病都传染)。

3、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

1)流行性:按传染病流行病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流行、大流行和暴发。

2)季节性:指传染病的发病率,在年度内有季节性升高。此与温度、湿度的改变有关。

3)地方性:是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其中间宿主,受地理条件,气温条件变化的影响,常局限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发生。如虫媒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

4、有免疫性。(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同一种传染病病原体产生不感受性,称为免疫。不同的传染病,病后免疫状态有所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终身免疫,有的还可感染)。

三、传染病的分类(甲乙丙类39种)

(一)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二)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疟疾、登革热、甲型H1N1流感。

(三)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11种: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四、传染病的报告时限

责任疫情报告人(首诊医生)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医院感染监控科,专职疫情管理员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上级。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

五、传染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1、发热。

2、发疹:(皮疹和粘膜疹)。

3、毒血症状。

4、单核-巨噬细胞增生反应。

六、传染病的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1、对病原携带者进行管理与必要的治疗。特别是对食品制作供销人员,炊事员,保育员作定期带菌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和调换工作。

2、对传染病接触者,须进行医学观察、留观、集体检疫,必要时进行免疫法或药物预防。

3、对感染动物的管理与处理对动物传染源,有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及家畜,应隔离治疗,必要时宰杀,并加以消毒,无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发动群众予以捕杀。

(二)切断传播途径

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采取不同防疫措施。

1、肠道传染病作好床边隔离,吐泻物消毒,加强饮食卫生及个人卫生,作好水源及粪便管理。

2、呼吸道传染病,应使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空气消毒,个人戴口罩。

3、虫媒传染病,应有防虫设备,并采用药物杀虫、防虫、驱虫。

(三)保护易感人群

提高人群抵抗力,有重点有计划的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

人工自动免疫是有计划的对易感者进行疫苗、菌苗、类毒素的接种,接种后免疫力在1--4周内出现,持续数月至数年。

人工被动免疫是紧急需要时,注射抗毒血清、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高效免疫球蛋白。注射后免疫力迅速出现,维持1~2月即失去作用。

常规预防措施。

1、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学校也会有计划的实施紫外线灯照射及药物喷洒等空气消毒措施。

2、接种疫苗。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⑵ 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怎么写

院感培训包括:无菌技术的培训、把握抗生素的使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自我防护知识等这些方面的一些知识培训。院感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广义地讲,医院感染的对象包括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门急诊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等,这些人在医院的区域里获得感染性疾病均可以称为医院感染,但由于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在医院的时间短暂,获得感染的因素多而复杂,常难以确定感染是否来自医院,故实际上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是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

为了提升医务人员质量、安全、服务意识,加强对院感防控要求和标准的理解和掌握,推进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的落实,3月5日,芮城县医疗集团举办医疗质量与安全及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培训。芮城县医院全体医技护人员参加现场培训,各乡镇卫生院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实时观看,培训由芮城县医院副院长许惠萍主持。

会上,对口支援芮城县医院的运城市中心医院手术室副护士长祁蕊以《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为题从术前防控、术中及术后防控方面讲解了手术部位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芮城县医院胸外神经外科医师王伟结合大量临床案例对医院感染的诊断原则、感染部位的分类及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流程等内容进行了讲解。

芮城县医院医务科科长杨惠珍对《质量考核标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平安医院建设的具体措施》《患者安全目标》等进行了解读和说明。培训结束后,还对参培人员进行了理论知识考核,确保达到培训效果。

本次培训内容丰富,实用性强,进一步强化了医务人员安全责任感,提高了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为推动医疗集团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⑶ 疫情防控知识培训记录内容有哪些

一、培训目的

为强化“人人都是感控践行者和责任人”的意识,加强全院不同部门不同人群的感染防控意识和水平,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落实医院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提高全院全员医、护、技、工勤、保卫等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和能力,熟练掌握感控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疫情防控打下坚实基础。

二、培训内容

1、国家和省市下发的新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

2、医院感染基本知识。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最新版)。

4、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最新版)。

5、安徽省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指引。

6、医院感染管理范畴涉及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7、防护用品和核酸采集的理论及操作考核。

疫情防控知识内容:

1、不麻痹、不大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疫情防控方面,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毁掉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不麻痹、不松懈、不大意,坚持做好防护,才能阻断新冠病毒传播。

2、戴口罩、要坚持。科学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比较有效的措施之一。即使是炎炎夏日,也要坚持戴口罩,尤其是前去公共场所、密闭空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正确佩戴口罩。

3、打喷嚏、讲礼仪。咳嗽、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常常携带病毒,可直接或间接导致病毒传播。因此,咳嗽、喷嚏时一定要用纸巾、手绢、手肘来捂住口鼻。

⑷ 2022年院感培训计划表及内容有哪些

2022年院感培训计划表及内容:

2022年主要围绕新冠肺炎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工作流程及新冠肺炎个人防控要点展开了详细讲解,同时还全员普及了口咽拭子标本采集方法,并再次宣讲了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特点、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培训指出全院各科室要贯彻落实新冠肺炎防控具体举措,严格分级防护措施,熟练掌握消毒隔离要求,做好患者宣教及管理工作,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针对保安、保洁等后勤人员,培训重点讲解了清洁消毒、医疗废物管理等内容,强化其防控知识,要求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培训目的:

1、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提高全院人员疫情防控知识及防护技能,坚决杜绝新冠肺炎医院感染事件发生。

2、不断强化全体工作人员对预防医院感染的认识及知识水平,把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始终贯穿于医疗活动中,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⑸ 院感培训计划表及内容有哪些2022年

一、培训目的。

1、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提高全院人员疫情防控知识及防护技能,坚决杜绝新冠肺炎医院感染事件发生。

2、不断强化全体工作人员对预防医院感染的认识及知识水平,把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始终贯穿于医疗活动中,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二、培训对象。

院感管理专职人员、医护、医技人员及后勤工作人员、保洁人员。

三、培训形式。

感控科根据去年院感培训情况巩固培训成果,持续执行院科二级培训。感控科还根据医务人员工种不同制定不同的学习资料组织学习,由此提高参培率,增强感染防控意识及水平。

四、培训内容。

(1)院感管理专职人员及科室感控小组成员参加有关国家级、省市级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及时掌握医院感染防控的最新信息动态。

(2)医护、医技人员为重点培训对象,针对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薄弱及我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进行消毒隔离相关知识、手卫生、中医诊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及控制措施、目标性监测、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等知识培训。

(3)保洁人员重点进行消毒液配置方法、保洁用具分区使用与清洁消毒方法、传染病病房日常保洁及终末消毒方法,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等知识培训。

(4)针对新进医护人员,在上岗前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岗前培训,重点为医院感染概念及诊断标准、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个人职业防护等。

五、培训大纲。

⑹ 2021院感培训计划表及内容有哪些

一、培训目的

为了不断强化全体工作人员对预防医院感染的认识及知识水平,把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始终贯穿于医疗活动中,从而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二、培训的对象、内容及时间

1、培训的对象包括专职院感管理人员、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医技药剂人员及工勤保洁人员。

2、培训内容及时间。

1、专职人员参加全国及区、市两级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及时掌握医院感染防控的最新信息动态,培训时间不少于16学时。

2、医师、护理人员及医技药剂人员本年度重点配合三级医院评审,针对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薄弱、依存性较低的特点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进行消毒隔离相关知识、手卫生、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医疗废物分类处置。

3、工勤保洁人员重点进行消毒液配制方法、保洁用具分区使用、分类放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医疗废物分类处置方法;个人防护方法等的培训。

三、培训形式及考核方法

1、每月由科室院感监控组长组织科室人员进行院感相关知识学习,月底质控考核时根据科室学习记录进行提问,将结果反馈于质控简报并与科室效益挂钩。

2、由医院组织的培训 邀请附院专家来院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三级医院评审院感防控迎评内容讲座一次;举行手卫生与医院感染专题培训一次。每次以讲座形式培训结束时以笔试测试卷当场考核,结果反馈于质控简报。

3、工勤保洁人员培训2次。

4、选送人员参加区内的医院感染培训班。

⑺ 院感法律法规培训内容

一、《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8号,2006.7.6发布,2006.9.1起实施

1、《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对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有何要求?(全员知晓)

⑴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⑵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下的医院应当指定分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门。

⑶其他医疗机构应当有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

2、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应当由哪些人员组成?(委员会成员熟记)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临床检验部门、药事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主任委员由医院院长或者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担任。

3、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是什么?(科主任熟记)

⑴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定本医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监督实施;

⑵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本医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⑶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⑷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

⑸研究并制定本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以及出现不明原因的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控制预案;

⑹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

⑺根据本医院病原体特点和耐药现状,配合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意见。

⑻其他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事宜。

4、医院感染的报告制度有哪些?(全员熟记)

⑴散发医院感染病例诊断后在24小时内报告院感科,出现暴发流行趋势应及时报告院感科。

⑵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1 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②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⑶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要求,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1 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2 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③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卫医发【2001】号,2001.1.2发布并实施

5、什么是医院感染?(全员熟记)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6、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医生熟记、护士知晓)

⑴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候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⑵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⑶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有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⑷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⑸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7、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医生熟记、护士知晓)

⑴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

⑵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⑶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⑷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三、《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 (全员熟记)

卫医政发【2009】73号,2009.7.20发布,2009.12.1实施

8、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全员熟记)

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9、什么是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全员熟记)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10、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该如何处置?(全员熟记)

⑴医院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

⑵医院发生疑似或者确认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当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监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

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

四、《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全员熟记)

WS/T311-2009,2009-04-01,2009-12-01实施

11、 如何对不同传播途径的疾病进行隔离与预防?

⑴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

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的传播),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⑵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3 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4 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5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6 建筑布局符合相关规定。

12、隔离标志有哪些?

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13、普通病区的隔离要求有哪些?

⑴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室安置。

⑵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0.8 m。

4 病情较重的患者宜单人间安置。

⑷病室床位数单排不应超过3床,双排不应超过6床。

14、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有哪些?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

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

其他多重耐药菌

患者安置

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

单间隔离

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

人员限制

限制,减少人员出入

严格限制,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

限制,减少人员出入

手部卫生

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眼、口、鼻防护

近距离操作戴防护镜(吸痰、插管等)

进入病室戴口罩,近距离操作戴防护镜(吸痰、插管等)

近距离操作戴防护镜(吸痰、插管等)

隔离衣

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

应穿一次性隔离衣

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

仪器设备

用后应清洁、消毒和/或灭菌

专用,用后应清洗灭菌

用后应清洁、消毒和/或灭菌

物体表面

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

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抹布专用,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

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

终末消毒

床单位清洁消毒

终末消毒

床单位清洁消毒

标本运送

密闭容器运送

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外包装污染时加套袋

密闭容器运送

生活物品

无特殊处理

清洁、消毒后,方可带出污染环境

无特殊处理

医疗废物

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

双层污物袋,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

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

解除隔离

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

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培养阴性

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

五、《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全员熟记)

WS/T311-2009,2009-04-01发布,2009-12-01实施

15、什么叫手卫生?

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卫生手消毒: 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16、洗手与卫生手消毒的原则是什么?

⑴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 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17、哪些情况下,医务人员应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⑴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⑵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

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 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 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之后

6 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18、医务人员在哪些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⑴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⑵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六、《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全员知晓)

卫通【2009】4号,2009.3.2发布2009.9.1实施

19、什么是标准预防?

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0、标准预防防护措施有哪些?

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口罩、帽子、手套、隔离衣、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

七、《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 》

卫办医发【2008】130,2008.8.27发布并实施

21、多重耐药菌定义?卫生部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对哪些耐药菌加强目标性监测?(医生熟记)

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为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比如氨基糖苷类、红霉素、B-内酰胺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耐药,而不是同一类三种。。

加强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等实施目标性监测。

22、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措施有哪些?(全员熟记)

⑴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⑵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必须进行接触隔离,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⑶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⑷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卫生洁具、医疗护理物品单独使用;⑸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⑹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八、《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卫医发【2004】108号,2004.4.6发布,2004.6.1实施

23、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分几级?(全员知晓)

分为三级,分别为:一级暴露、二级暴露、三级暴露

24、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如何处理?(全员熟记)

发生职业暴露后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完整皮肤

用肥皂水或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

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反复冲洗干净

粘膜损伤

75%酒精或者0.5%碘伏消毒

皮肤刺伤

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报告科室负责人,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

根据暴露源性质进行预防用药和血清学追踪

九、《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全员知晓)

国务院第380号国务院令,2003.6.26发布实施

25、什么是医疗废物?

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包括使用后医疗用品(如注射器、输液管、棉签、敷料、棉球、纱布、手套等)、使用后一次性医疗器械、各种传染病人用品等。

26、医疗机构是是否需要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

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27、医疗废物在运送过程中应注意哪些?

⑴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⑵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禁止在非储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⑶禁止邮寄医疗废物。

⑷禁止通过铁路、航空运输医疗废物。

1 禁止将医疗废物与旅客在同一运输工具上载运。

⑹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体上运输医疗废物。

⑺有陆路通道的、禁止通过水路运输医疗废物;没有陆路通道必需经水路运输医疗废物的,应当经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应采取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后,方可通过水路运输。

28、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污水有何要求?

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污水、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

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十、《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全员知晓)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6号),二00三年十月十五日

29、医疗垃圾分哪几类?

感染性垃圾、病理性垃圾、化学性垃圾、损伤性垃圾、药物性垃圾。

30、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多少时应进行封口?

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 /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31、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该如何处理呢?

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加一层包装。

32、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报告时限是多少?

在48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损害,应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健康损害,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33、医疗垃圾流失该如何处理?

⑴确定流失、泄露、扩散的医疗垃圾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⑵组织有关人员尽快按照应急方案,对发生医疗废物泄露、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

⑶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他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⑷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露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⑸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

⑹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

处理工作结束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十一、《关于明确医疗废物分类有关问题的通知》(全员知晓)

(卫办医发[2005]292号),2005年12月28日实施

34、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是否属于医疗废物?

根据卫生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下发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卫医发〔2003〕287号)规定,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不论是否剪除针头,是否被病人体液、血液、排泄物污染,均属于医疗废物,均应作为医疗废物进行管理。

35、使用后的输液瓶是否属于医疗废物?

使用后的各种玻璃(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不属于医疗废物,不必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但这类废物回收利用时不能用于原用途,用于其他用途时应符合不危害人体健康的原则。

十二、卫生部关于产妇分娩后胎盘处理问题的批复》(产科、病房手术室、总务科人员知晓)

卫政法发[2005]123号

36、产妇分娩后胎盘如何处理?

产妇分娩后胎盘应当归产妇所有,产妇放弃或者捐献胎盘的,可以由医疗机构进行处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买卖胎盘。如果胎盘可能造成传染病传播的,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告诉产妇,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消毒处理,并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置。

⑻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内容怎么写

培训内容可以是医院保洁工作与医院感染管理的关系:

1、是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及保健的重要场所。清洁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医院感染率能反映医院的医疗水平,管理水平及社会形象. 医院感染率极大地影响着医院卫生资源的流向,影响着病人身心康复和医院的综合效益。

2、是病人医疗、护理、康复、 生活的重要场地。

良好的室内环境,如适宜的:微小气候,充足光线、清新空气、安静环境、整洁病房等对病人均是良性刺激,可使中枢系统处在正常状态,有利于提高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增强患者抵抗力,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流行,从而有利于医、护质量的提高和病人早日痊愈、康复。

3、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地方。

微生物:是很小的、用肉眼看不见的,只能在显微镜下才可以看见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直接/间接造成空气/物表污染传播。

医院感染源:通过咳嗽、打喷嚏、讲话等,可排出数以万计的飞沫,其中较大粒径者可很快降落,造成物体表面污染。较小粒径在空气中可很快蒸发,形成较小粒子在空气中长时间漂浮,而造成人与人或室与室之间空气传播。如结核杆菌、流感、麻疹、腮腺炎、水痘、带状疱疹等病原微生物经飞沫直接引起的传播。

病人的污染物: 如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直接造成医院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污染。也可由干燥的污染物随尘土飞扬散布造成间接污染。

门诊病人、陪护者、探视者等将社会感染源带入医院造成医院空气环境污染。病人、探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各种活动,如说话、呼吸、咳嗽、打喷嚏、脱鞋换衣、换洗被褥等,都可以散布大量微生物,造成对环境物品的污染。

在环境脏、乱、差的情况下进行诊疗、治疗、护理,就无法确保各项消毒、灭菌的效果,就谈不上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具体措施的落实。如果把降低医院感染率看做一个整体工程,医院环境卫生就是基础工程之一。

⑼ 医院感染相应的规章制度有哪些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制度
【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领导组织
(1)组织形式:
1)3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应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2)3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应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2)组成人员: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小组)一般设主任(组长)1人,由主管业务的副院长兼任;副主任(副

长)1~2人,分别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兼任,或由预防保健科主任、护理部主任兼任。委
员由医务科、内、外、妇、儿、传染科医师、检验科主任、药剂科主任、供应室护士长、手
术室护士长、总务科科长等有关人员兼任,人数可视医院规模、性质、任务而定,一般委员
会不少于10人,小组不少于6人为宜。
(3)任务和职责: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以及省、市卫生管理部
门防止医院感染的有关规定,制定全院控制医院感染的规划,各项卫生学标准及管理制度。
2)负责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考评管理效果,研究改
进措施。
3)负责对新建设施进行卫生学标准的审定。
4)负责医院感染管理有关人员的业务培训,提供有关技术咨询。
5)负责按规定向卫生主管部门填报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监测表。发生暴发流行时,立即
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2.医院感染机构
(1)机构设置:
医院感染管理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二级机构,也是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办事机构。由专

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医院感染各项计划的实施。
2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可在预防保健科或护理部设立感染管理小组,由专职人员组成。
(2)人员编制:
1)医院感染管理科应设主任、副主任、专职医师和护师、专职或兼职检验师,并经过
相应的专业培训。科主任应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担任感染管理的医师,要求是医学院校
公卫系毕业或临床医师经专门训练者;担任感染管理的护师,要求正规护校毕业,有丰富的
临床经验,经专门训练的护师以上人员。
2)按照每人负责250张床位的比例配备医院感染监控护师。
3)医院感染管理科在行政上属职能科室,在业务上属医技科室,具有双重性质。该科
医护人员享有同级医护人员的一切待遇,如晋升、护龄、卫生津贴等。
(3)任务和职能:
1)在院长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小组)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拟定全院控制医院感染计
划,并具体组织实施。
2)执行各项监控制度,每月监测、分析、报告发病情况和消毒效果。
3)对医院感染流行及时调查分析,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小组)报告,并提出改进
措施。发现暴发流行时必须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同时报告上一级卫生行政管理部
门。
4)协调全院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
5)开展医院卫生学管理的专题研究,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6)开展全员医院感染在职教育,组织对监控人员的培训,举办各种类型的讲座。
3.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为医院感染管理机构中的三级管理机构,由科(副)主任、病房监控医师、护士长和监控护士
组成。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做好本科室的感染管理工作。
主要任务是:
(1)做好本科室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经治医师对于医院感染病例应于24小时内
以报告卡的形式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一旦发现暴发流行,必须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2)做好本科室的消毒、灭菌、隔离工作,防止外源性感染。
(3)遵守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做好微生物监测工作。
(4)落实各种消毒隔离和感染控制制度。
(5)实施本科室职工的医院感染在职教育。
【监督检查】
市、区卫生局每年组织检查,内容包括:
1.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各级机构的有关文件、培训证书、职称证书等资料。
2.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运作和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日常工作情况,如会议记录、各项
工作记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消毒隔离监测等资料。
3.医院感染控制的各项制度、年度计划、再教育和培训等工作的文字资料,听取工作
汇报,并给予效果评价。
第二节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
【制度】
1.临床医师发现所经管的病人出现医院感染时,须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登记
表)”,并于两天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或相应职能科室。出院时应在病历首页“院内感染
名称”栏上填写医院感染部位的诊断。
2.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至少每2天一次下到病房和微生物室查阅、收集、核实感染病例。确
系医院感染后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
3.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每周到病案室查阅所有的出院病历,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漏报应及时进
行登记,并反馈给漏报科室。
4.各病区(科室)加强环境卫生学的自检工作,每月定期做好七项标本的监测(灭菌物品,
消毒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空气、紫外线灯管)。特殊科室加强
特殊项目的监测(如:供应室对高压锅的监测、血透室对透析器、透析液的监测等)。
5.医院感染专职护士每月对重点病区(科室)(如:供应室、血透室、手术室、产房、爱
婴区、外科病区、监护病房、治疗室等)进行微生物学监测,非重点科室每季度监测一次。
6.为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应每月对本院住院病人的医院感染发病
情况进行统计及流行病学分析,内容包括全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各病区(科室)的医院感染
率,各部位的感染发生率,全院及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以及医院感染易感因素、
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等项目的统计、分析。
7.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每月把统计分析出来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各科室,并及时上报给主管
院长和有关部门如医务科、护理部等,并帮助不合格的科室查找原因,提出控制措施

8.每月的医务例会上主管院长应在会上通报上个月全院医院感染的情况,并提出进一步的
要求。
9.一周内发现同一病区(科室),发生三例同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病区应在24小时内及时
上报给医院感染管理科或相应职能部门,并进一步做病原体的分型鉴定。如确定为医院感染
暴发流行,医院感染管理科或相应职能部门应在24小时内上报给医院管理委员会或小组,

时上报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小组)要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制定控制
措施。
10.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以及各病区(科室)如监测出灭菌物品、消毒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
等出现不合格的情况时应在24小时内查找原因,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小组)及时

定整改措施。
【监督检查】
1.各病区(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要做好科室医院感染的日常监测工作。
2.感染管理职能部门负责统计漏报率,漏报率应<20%。
3.成立消毒隔离小组,每月不定期对全院各临床科室进行清洁、消毒,灭菌质量检查。
4.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医院必须按规定逐级上报,对不报者将追究各级有关人员的
责任。
第三节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科或有关管理科室应对本单位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储存、发放、使用
和销毁等环节实施监督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合格和使用安全。
2.医疗卫生单位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是获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
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的产品。包装上应当注明批准文号、厂名、批号、消毒方法、消
毒日期和有效期,并附详细使用说明,介绍产品保存条件和使用注意事项等。
3.设备科每次购置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进行质量验收,做到推销员证件、定货合同、发
货地点及货款汇寄帐号与生产企业相一致,查验每一批号产品的检验合格证、消毒日期、出
厂日期和有效期,作详细登记并保存。
4.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储存环境应保持整洁、干燥,要严格防止再污染。消毒供应室负责一
次性医疗用品的发放工作,并作详细登记。各科室在领取后应按用途设专柜妥善保管。
5.临床科室在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前,应认真做好查对工作,凡包装破损或过期产品一
律不得使用。对产品质量有怀疑时,应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设备科和医院感染管理科,监测
其消毒效果。
6.一次性医疗用品在使用后,必须及时进行消毒、毁形或焚烧,作无害化处理。受到严重
污染的,应与生活垃圾分开存放,密封后直接进行焚烧处理。
【监督检查】
1.医院感染管理科或有关管理科室每季度对设备科购置的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卫生许可
证”和“生产许可证”等查验,持省级卫生许可证率须达100%,无不合格产品。
2.医院感染管理科或有关管理科室每季度对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检查,是否做到
及时消毒、毁形或焚烧。
3.凡不按制度要求购买使用不合格一次性医务用品者按有关规定处理,造成感染者追究责
任。
4.医院感染科及卫生防疫部门每次检查到不符合标准物品要追查进货渠道,追究采购人员
及主管人员责任。
第四节 消毒剂管理制度
【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审定消毒剂的使用品种,确定供货厂家。购置消毒液或更换消
毒液生产厂家,必须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同意方可执行。
2.供货厂家应具有医药部门和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和“卫生许可
证”。
3.药剂科每次购置消毒剂,必须进行质量验收,查验每一批号消毒液的检验合格证、批准
文号、生产批号、浓度、有效期和使用说明等,并做详细登记。
4.由医院制剂室配制的各种消毒剂必须标明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浓度和有效期,并
经过质检部门检测合格后方能投入临床使用。储存的各种消毒剂必须达到其相应的有效浓度
,监测结果应符合国家标准。其他科室不得擅自配制和稀释消毒剂。
5.科室领回消毒液后应存放于整洁、阴暗避光处,每次打开后应立即密封,避免挥发和污
染,影响消毒效果。盛装消毒剂的容器在使用前必须经过灭菌处理。使用消毒液前必须二人
以上查对浓度、有效期、出厂日期及领回日期,并有签字纪录。
6.临床医务人员应了解各种消毒液的性能、作用、有效浓度、作用时间、使用方法及影响
因素,并严格按照对物品消毒与灭菌的要求程度选用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不得擅自更
改。若遇质量问题,应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和制剂室。
7.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监督消毒剂的购置和配制,并指导临床使用各种消毒剂。应每月监
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临床上凡不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消毒剂,必须立即停
止使用。
【监督检查】
1.医院感染管理科或有关管理科室每季度检查药剂科购置的消毒剂,持省级卫生许可证率
须达100%,配制的消毒剂必须经过质检,标明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浓度、有效期,无不
合格产品。
2.医院感染管理科或有关管理科室每月对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检查,是否符合《医院消毒
卫生标准》,有无使用不合格消毒剂。
3.市、区卫生防疫部门负责对特别的消毒剂定期进行检测,并将结果反馈有关医院。
4.凡不按上述制度购买、配制、使用消毒剂者为失职,按有关规定处理,造成院内感染者
依情节严肃处理。
第五节 医院污水、废弃物管理制度
【制度】
1.医院应有污水处理设施,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2.医院污水排放必须符合标准。
3.无机废弃物应定点集中,定时清除外运。
4.有机废弃物应采用焚烧处理。焚烧炉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并有工作记录。
5.焚烧炉排放的废气应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监督检查】
1.现场检查污水处理设施,是否有专人管理,每日消毒工作记录,每日余氯和每季度消毒
效果是否达标。
2.现场检查有机废弃物的收集和焚烧处理过程。
3.焚烧炉应由专人管理,设备应运作完好,工作记录完整。焚烧炉排放的废气应符合国家
环保标准。
第六节 医院感染在职教育与培训制度
【制度】
1.对医院感染科专业人员必须加强在职教育,提高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的业务素质,每月科
内组织业务学习一次,每季专题讲座一次,每年外出学习一次。
2.对医院感染监控员的培训。由
各临床科室挑选有实际工作经验、有威信的医师和护师担任医院感染监控员,由医院感染科
对他们进行定期业务培训。
3.做好全员医院感染知识再教育,
每年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普及教育,强化医院感染预防意识。培训方式可采用
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的文件、书刊或讲义,观看医院感染控制教学录像片,请专家作专题讲座
,举办学术报告,医院感染知识考试等。
4.凡在临床科室任总住院医师或即将晋升主治医师者,均应到医院感染科短期学习一周。
5.新分配来院的医护人员在岗前教育课程中应接受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未经培训不得上岗

6.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专业培训班,对其他人员进行培训。如医生抗生素学习班、护士消
毒灭菌学习班、行政人员医院感染管理学习班、清洁工的保洁培训班等。
【监督检查】
医院每年定期逐项检查医院感染科专业人员及其它各类人员在职教育的各种记录。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

阅读全文

与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登记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校园水果的网络营销策划案 浏览:386
银行创意的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946
电子商务专业归属 浏览:539
电子商务基础习题 浏览:207
酒店餐饮宴会营销方案 浏览:917
2016春节房地产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569
国外的市场营销理论 浏览:850
办公场所消防培训方案 浏览:435
小学教师安全校本培训方案 浏览:547
高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方案 浏览:803
电子商务网上学习 浏览:875
电子商务小知识 浏览:156
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内容 浏览:599
乡镇突发事件应急培训方案 浏览:295
手机店面促销活动 浏览:412
生鲜产品超市的网络营销方案 浏览:454
中小学中层干部培训方案 浏览:778
招财的电子商务商行店名 浏览:462
辩论社策划方案 浏览:659
中专市场营销单招想换专业 浏览: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