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关艾滋病的资料
北京11月30日(记者郑昊宁)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联合国将2009年至2010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确定为:“普遍可及和人权”,意在强调实现艾滋病预防、治疗、关怀和支持的普遍可及是保护人权的当务之急。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这种病毒终生传染,能够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使人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母婴遗传和性接触等。目前,艾滋病仍为不治之症。鸡尾酒疗法,即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是治疗艾滋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自1981年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世界首例艾滋病病例后,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多年来,国际社会为防治艾滋病作出了不懈努力,并取得积极进展。2001年6月,联合国大会艾滋病问题特别会议通过了《关于艾滋病问题的承诺宣言》,为国际社会防治艾滋病制订了统一目标和行动规划,以达到在2015年年底以前遏制并开始扭转艾滋病蔓延趋势的总体目标。时隔8年,全球2008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约为270万人,比8年前下降了17%。
但是,目前艾滋病防控形势仍很严峻。据统计,全球仍有约334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008年约200万人死于与艾滋病相关的疾病。另外,一些国家的法律中仍存在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具有歧视性或惩罚性的条款,以及许多民众由于缺乏对艾滋病的了解,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羞辱和歧视等。为此,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呼吁,各国应继续进行有效的艾滋病防控工作;维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及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和家庭的人权;力争在2010年做到人人都可获得艾滋病预防、治疗、护理和支持服务。
『贰』 防艾知识有哪些
1、艾滋病尚无有效疫苗和治愈药物,但已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可以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
2、艾滋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被感染。
3、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4、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大大减少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危险。
5、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高危险行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6、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
7、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时采取抗病毒药物干预、减少产时损伤性操作、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胎、婴儿被感染的可能性。
8、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是及早发现感染者和病人的重要防治措施。
9、关心、帮助、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鼓励他们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是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10、艾滋病不仅是医疗卫生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它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因此积极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叁』 关于艾滋病的知识资料。
http://ke..com/view/9070.htm?ss=
看这里
都在
『肆』 艾滋病培训资料
预防艾滋病宣传资料
第 一 章
艾 滋 病 基 本 知 识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全称是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艾滋”是其英文名称缩写“AIDS”的音译。
艾滋病病毒,又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全称是Human Immune Deficiency Virus英文缩写为“HIV”。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感染艾滋病病毒4-8周后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在能测出抗体之前已具有传染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平均经过7-10年的时间(潜伏期)才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以至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出现有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等症状。
●目前还没有能够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已经研制出的一些药物只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状和延长患者的生命。
●积极接受医学指导和治疗,可以帮助艾滋病病人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至今还没有研制出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
第二章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在世界范围内,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可通过性交的方式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
●性接触者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
●共用注射器吸毒是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
●输入或注射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就会感染艾滋病。
●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而又未经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或其它侵入人体的器械会传播艾滋病。
●1/3的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会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把艾滋病传染给婴幼儿。
●大部分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婴幼儿会在3岁以前死亡。
●因艾滋病而失去父母的孤儿身心发育会受到影响,还将增加社会的负担。
●怀疑自己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在孕前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作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和咨询。
●怀疑或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应到有关医疗机构进行咨询,接受医务人员的指导和治疗。
第三章
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
●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
●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
第四章
怎样预防艾滋病
1、 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建设精神文明、提倡遵纪守法,树立健康积极的恋爱、婚姻、家庭及性观念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传播的治本之路。
● 性自由的生活方式、婚前和婚外性行为是艾滋病、性病得以迅速传播的温床。
●卖淫、嫖娼等活动是艾滋病、性病传播的重要危险行为。
●有多个性接触者的人应停止高危行为,以免感染艾滋病或性病而葬送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青年人要学会克制性冲动,过早的性关系不仅会损害友情,也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夫妻之间彼此忠诚可以保护双方免于感染艾滋病和性病。
2、 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避孕套不仅可以避孕,还可以有效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每次性交都应该使用避孕套。
●避孕套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效果并不是100%,但远比不使用避孕套安全。
●除了正确使用避孕套,其它避孕措施都不能预防艾滋病、性病。
●男性感染者将艾滋病传给女性的危险明显高于女性传给男性的危险。妇女有权主动要求对方在性交时使用避孕套。
3、 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性病患者比没有性病的人容易感染艾滋病。患有生殖器脓疮、溃疡、炎症的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并且也容易将病毒传染给别人。因此,迅速治愈各种生殖器感染可以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
●如怀疑自己患有性病或生殖器感染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或性病防治所检查、咨询和治疗,还要动员与自己有性接触的人也去接受检查。
●部分女性感染性病后无明显症状,不易察觉,如有高危行为,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和治疗。
●正规医院能提供正规、保密的检查、诊断、治疗和咨询服务。切不可找游医药贩求治,也不要购药自治,以免误诊误治,延长病程,增加感染艾滋病的机会。
●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时,应尽早到有条件的医疗卫生单位去做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和咨询。
4、 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吸毒是一种违法行为,不仅严重危害吸毒者自己的健康和生命,也危害家庭和社会。
●远离毒品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吸毒感染艾滋病。
●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吸毒的人感染艾滋病的危险特别大。
●不共用注射器、使用清洁注射器或消毒过的注射器,可以有效地减少吸毒传播艾滋病的危害。
●与注射毒品的人性交容易感染艾滋病。
5、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依法无偿献血,杜绝贩血卖血,加强血液检测是保证用血安全的重要措施。
●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经采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
●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血浆代用品和自身血液是安全用血的措施之一。
●必须输血时要使用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一次性或经过严格消毒的输液器。
●严格执行各项有关消毒的规章制度是防止艾滋病经血液传播的重要环节。儿童预防注射要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如没有条件,则必须作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
●医务人员和特种行业(酒店、旅馆、澡堂、理发店、美容院、洗脚房等)服务人员所用的刀、针和其它易刺破或擦伤皮肤的器具必须经过严格消毒。
第五章
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1、 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参与和合作是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歧视不仅不利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还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疾病的受害者,应该得到人道主义的同情和帮助。
●家庭和社区要为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高危行为、配合治疗,有利于提高病人及感染者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命,也有利于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和维护社会安定。
2、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艾滋病在全世界,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迅速蔓延。我国艾滋病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如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将会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形成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成功经验。
●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策略是预防为主、宣传教育为主、动员全社会参与、实行综合治理。
●宣传教育和改变危险行为的艾滋病预防措施已被证明是有效的。
●每个人都有权且必须懂得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避免危险行为,加强自我保护。
●人人都应该把懂得的艾滋病预防知识告诉其他人。
●向青少年宣传预防艾滋病、性病的知识,开展学校性教育,保护青少年免受艾滋病、性病的危害,是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社区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第六章
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十条
1、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2、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3、 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4、 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5、 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6、 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7、 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8、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9、 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10、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伍』 安全教育艾滋病预防知识
安全教育艾滋病预防知识被英盛观察分为四点:
(1)洁身自爱,不去非法采血站卖血,不涉足色情场所,不要轻率地进出某些娱乐场所;任何场合都应保持强烈的预防艾滋病意识;不要存在任何侥幸心理;不要因好奇而尝试吸毒。
(2)生病时要到正规的诊所、医院求治,注意输血安全,不到医疗器械消毒不可靠的医疗单位特别是个体诊所打针、拔牙、针炙、手术。不用未消毒的器具穿耳孔、文身、美容。
(3)不与他人共享剃须刀、牙刷等,尽量避免接触他人体液、血液,对被他人污染过的物品要及时消毒。
(4)注意与艾滋病病人的接触:给艾滋病病人采血及注射时,注射器应采用一次性用品,病人的血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应进行彻底焚烧。病人的器皿及医用器械要专人专用,如病人的刮脸刀、牙刷、毛巾、茶杯等应专人专用,排尿、排便后要用肥皂洗手,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陆』 艾滋病预防常识
什么是艾滋病(AIDS)?
答: 艾滋病是AIDS的音译,AIDS是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英文缩写。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全称为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艾滋病是一种世界性、致死性传染性疾病。这个命名表达了艾滋病的完整概念,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艾滋病的三个明确定义:(1)获得性:表示在病因方面是后天获得而不是先天具有的,艾滋病是由一种逆转录病毒,亦即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吸毒、围产期等途径传染。(2)免疫缺陷:表示在发病机理方面,主要是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而导致免疫系统的防护功能减低、丧失。(3)综合征:表示在临床症状方面,由于免疫缺陷导致的各个系统的机会性感染、肿瘤而出现的复杂症状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艾滋病。
艾滋病是哪年发现的?
艾滋病是1981年发现,1982年正式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引起“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病毒在1983年被发现。现在广泛使用的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1996年国际微生物学会及病毒分类学会统一命名的专用名词。
什么是HIV?
HIV是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的缩写。是一种能生存于人的血液中并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T4淋巴细胞,从而使整个人体免疫系统遭到破坏,最终人体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导致死亡。科学家把这种病毒叫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下面是HIV的照片(左)和模型(右)。
妇女如何作好自我保护?
①主动认识有关艾滋病的知识,了解预防方法。
②洁身自好,与唯一的固定性伴有性关系。
③劝说自己的配偶或性伴了解认识艾滋病,以保护他们不受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保护他们就是保护自己。
④清楚了解性伴的生活背景和习惯,如有怀疑,应拒绝与他发生性接触或坚持使用避孕套。
⑤决不与人共用注射器和针头。
HIV传播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① 有大量的病毒从感染者体内排出。
② 排出的病毒要经过一定方式传递给他人。
③ 有足量的病毒进入体内。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实验证明,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都带有HIV。因此可知,HIV是经性接触、血液、母婴(围产期)、母乳喂养途径传播的。
HIV的主要传播方式是什么?
在艾滋病流行的早期,首先发现大多数的HIV感染是同性恋者。但是,随着艾滋病流行的进展和流行病学调查的不断深入,发现由于异性人群规模大,HIV在异性人群中传播已经成为当今的主要传播方式,占全球总感染人数的70%。
妇女感染HIV与男性有什么差别?
女性同性恋常与艾滋病无关,因为女同性恋的性伴侣多为1:1,而且相互间很少体液交换。女性较男性更易感染HIV,一般认为,经性接触途径,男性传给女性的机率是女性传给男性机率的2—4倍。
社交场合的接触会传播艾滋病吗?
HIV偶尔也存在于其他体液中,如眼泪、唾液和汗液中,但是一般情况下存在的数量很少,不足以导致HIV的传播。所以,在社交场合偶尔接触,诸如握手、公用设备或卫生间、一起进餐、打喷嚏、拥抱和礼节性接吻,一般不会传染HIV。
蚊子会传播艾滋病吗?
据研究表明,艾滋病病毒在蚊子体内既不发育也不繁殖,所以不可能通过生物性的方式进行传播。而机械的传播方式,在蚊子身上也不可行。这是因为,蚊子在吸血前,先由唾液管吐出唾液(作为其润滑剂以便吸血),然后由食管吸入血液,而血液的吸入是单向的,吸入后不会再吐出。另外,蚊子嘴上残留的血液因其仅有0.00004毫升,要反复叮咬2800次后,才能引起HIV感染。而且,即使蚊子吸入了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艾滋病病毒在2~3天内即可被蚊子消化、破坏而完全消失。根据蚊子的生理特点,蚊子一旦吸饱血后,要待完全消化后才会再叮人吸血。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未发现蚊子或是昆虫叮咬而感染艾滋病的报道。因此可不必担心蚊子传播乙型肝炎和艾滋病。
唾液能否传播艾滋病?
唾液中的确可查到艾滋病病毒,但其中的病毒量是很少的。艾滋病病毒要达到一定量都能引起传播。有人推算过,如果要使唾液中的病毒达到致感染量,恐怕要一次吞下20毫升以上感染者的唾液。另外美国科学家发现,人的唾液中有一种“分泌性白细胞抑制蛋白酶”的蛋白质,这种蛋白在试管中可以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免疫细胞,所以一般性接吻、共同进餐、咳嗽或打喷嚏都不可能感染艾滋病的。目前的报道中也无经唾液感染的病例报告。但是热烈地深吻并伴有感染者口腔牙龈出血或发生溃疡;口交中,感染者的精液排放到健康人的口腔中时,就有可能发生艾滋病毒通过口腔粘膜而进入血液的传播。
哪些是艾滋病的高危因素?
同性恋;多个性伙伴;无保护的插入性性交;同时患有性传播疾病;静脉注射吸毒;输血传播。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自1981年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艾滋病以异常迅猛的速度蔓延到世界各地,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幸免。截止到1999年底,全球累计艾滋病病毒感染和艾滋病病人4990万人,其中成人4510万,成人中有妇女2100万,15岁以下儿童有480万。感染者95%在发展中国家。1999年,全世界新增加HIV/AIDS约有560万人,这相当于每天约有16000人感染此病病毒。艾滋病袭击的通常是青壮年。
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截止到2000年底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累计报告HIV感染者22517例,其中AIDS病例880例,已经死亡496例。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女性HIV感染者近年明显增加,2000年已经接近感染者的20%,随着育龄妇女感染人数的增加,母婴传播在中国也会日趋严重。
妇幼人群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80年代艾滋病流行几乎不涉及妇女和儿童,而现在有成千上万的妇女儿童感染HIV,他们已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1980年女性感染占20%,1995年占40%,现在已超过40%。迄今为止,艾滋病已经吞噬了300万儿童的生命,现今还有100万儿童感染HIV,新感染者约1/10是儿童,9/10出生在非洲。女孩子感染的高峰年龄比男孩子要低。在新感染HIV的人中约有60%是15—24岁的青少年,男女比例为1:2。由于感染的母亲哺乳和预防婴儿感染的药物昂贵,导致母婴传播HIV的机率在15—35%;由于儿童感染HIV后进展到AIDS速度很快,所以这些孩子大多等不到长大就夭折了。到2010年,如果艾滋病的传播末得以控制,那么,在流行严重的地区,艾滋病将使婴儿死亡率增加75%,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增加一倍还多。
艾滋病在妇幼人群中的流行特点?
①在流行病学方面,最常见的妇女感染HIV的危险因素是异性问传播,其次是静脉吸毒者。
②基于生物学因素,妇女比男人更容易感染HIV,男性向女性传播HIV的机率是女性向男性传播机率的2—4倍。
③有些妇女感染了性病后常常无明显症状,因而求医的可能性较小,而使她们在性病的基础上感染HIV的危险增加。
④由于贫血或分娩时的并发症,在接受输血和其他血液制品的人中,妇女所占比例较大。
⑤母婴传播是目前儿童感染HIV的主要传播途径,全球儿童感染者中通过母婴传播的占90%以上。除此外,还有不少儿童从污染的血液制品、异性接触、静脉吸毒等途径感染,青春期少女感染HIV的可能性远远高于少男,女童生理上的易感性以及在两性关系中的社会和身体的脆弱性,使她们处于HIV感染的高风险中
有没有预防艾滋病的疫苗?
预防一种传染病,最理想的手段是研制并使用疫苗。许多国家的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至今尚没有成功,有的科学家估计,生产出安全有效的艾滋病疫苗至少还需要十年。
当前预防艾滋病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在现阶段,最现实、最有效的办法是针对其传播途径,通过健康教育和咨询来规范和改变人们的行为。通过规范行为,来阻断HIV经血、经性和母婴传播。同时,在医疗卫生保健机构规范各项有关操作,防止医源性传播并做好自身保护。
母婴传播的特点?
①宫内感染,胎儿HIV的感染常呈弥散性,多发生在妊娠晚期。
②分娩时经产道感染,40%HIV阳性孕妇的宫颈分泌物中可检测到HIV。从破膜到胎儿产出,超过4小时的婴儿HIV感染危险率高;
③产后感染,产妇乳汁中可检测到HIV,估计2000年后所有感染的儿童中30—50%是通过母乳喂养感染的。
影响母婴传播的因素?
①母体HIV感染情况:病毒载量高的妇女较病毒载量低的妇女更易将HIV传给孩子。
②产科因素:产程越长,感染的危险越大;双胎时,第一胎感染的危险大于第二胎;阴道产感染率大于剖宫产。
②营养因素:营养的缺乏可影响粘膜的完整性,并促进宫颈与阴道中HIV的排放,增加垂直传播。
④与性病合并感染:合并感染的母亲较单一感染的母亲传播率高。
⑤母乳喂养:母亲产后通过乳汁发生传播的危险性最高。
⑥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感染的母亲所产的婴儿体重低,34周以前出生的婴儿比34周以后的更易感染
艾滋病毒感染窗口期有多长时间,有什么意义?
窗口期一般为2周—3月,有极少数人可长达6个月。如恰逢在窗口期作HIV抗体检测,结果可呈“阴性”,但其血中已有病毒,可以传染给别人
艾滋病确诊病例的标准?
①HIV感染者需具备抗HIV抗体阳性。
②艾滋病病例具备有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中任何一项和实验室检查中抗HIV抗体阳性,CD4细胞少于200/mm3或200-500/mm3及可找到上述各种合并感染的病原学或肿瘤的病理依据。
参考资料:什么是艾滋病(A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