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抗菌药有哪些
抗菌药是指用来治疗细菌性传染病的一类药物,它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抗菌药从来源上看,可以分为:①抗生素:是微生物产生的天然物质,对其他细菌等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如青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等;②半合成抗生素:以抗生素为基础,对其化学结构进行改造而获得的抗菌药,如氨苄西林、阿米卡星、多西环素、利福平等;③完全由人工合成的抗菌药:如喹诺酮类、磺胺类药物等。临床上,一般根据化学结构和作用特点对抗菌药进行分类:
(1)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前者包括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苯唑西林等;后者包括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西丁、头孢噻呋等。
(2)氨基糖甙类: 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
(3)四环素类: 如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等。
(4)酰胺醇类: 如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等。
(5)大环内酯类: 如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
(6)林可霉素类: 如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
(7)其他抗生素: 如多肽类、多烯类、含磷多糖类等。
2. 抗生素使用的基本要领
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 首次服用两倍剂量.抗生素进入血液,要达到一定浓度后才能发挥抗菌作用,为了迅速使抗生素发挥作用,可以在首次服药时按常规剂量的两倍剂量服药,使药物的血浆内浓度快速升高,起到尽快抗菌的效果.
2. 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一种抗生素能奏效时,就不要同时用两种抗生素,以减少细菌接触药物(不对症药物)机会而产生耐药性;一种抗生素连续使用3天以上无效,即表明致病菌对该药可能已产生抗药性,应更换另一种敏感的抗生素或采取联合用药.
3. 应避免长期用药.长期使用抗生素,容易引起人体正常菌群死亡,目前所用抗生素大多数为广谱型,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可将体内对药物敏感的非致病菌杀死,因而可引起菌群失调症,发生继发感染,因此对于较严重的炎症,宜采用大剂量短期静脉给药或联合用药,以减少长期用药.另外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局部应用抗生素,也可起菌群失调症的发生,应尽量避免.
4. 联合用药时注意配伍禁忌.联合用药时存在抗生素之间或抗生素与其他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在不清楚使用方法前,应在医生指导下配合使用,切不可自作主张,以免发生毒副反应.
3. 抗生素的分类
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对某些病原微生物具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主要以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还可以将微生物发酵产物进行化学修饰制成各种半合成抗生素。抗生素的结构复杂,分类方法也有多种,常用的有以下两种:
(1)按化学结构分
①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包括天然青霉素和半合成青霉素,如青霉素G、邻氯青霉素钠、氨苄青霉素等;头孢类如头孢噻吩钠、头孢氨苄等。
②氨基糖苷类
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庆大小诺霉素等。
③四环素类
如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等。
④酰胺醇类
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等。
⑤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泰乐菌素、螺旋霉素、替米考星和吉他霉素等。
⑥林可胺类
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
⑦多肽类
多黏菌素B、多黏菌素E、杆菌肽和恩拉霉素等。
⑧多烯类
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等。
⑨含磷多糖类
黄霉素和喹北霉素等。
⑩聚醚类(离子载体类)
莫能菌素。
(2)按抗生素作用分
①主要抗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抗生素
如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林可胺类等。
②主要抗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抗生素
如氨基糖苷类、多肽类等。
③广谱抗生素
如四环素类。
④抗真菌的抗生素
如灰黄霉素、制霉菌素等。
⑤抗寄生虫的抗生素
莫能菌素、盐霉素、马杜霉素等。
⑥抗肿瘤的抗生素
如丝裂霉素C、博来霉素等。
⑦促生长抗生素
如黄霉素、维吉尼霉素等。
4. 抗生素到底能不能治病毒
不能,抗生素是对病毒无效的,现在对体内存在的病毒有效的药物只有对应的干扰素,多学习文化知识,这是最基础的生物医学知识,每个公民都有义务了解这些知识的。
5.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是什么
一、院感的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二、医务人员在院感管理中的主要职责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做到合理应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上报感染管理部门。
5、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环境要清洁,采用湿式清扫,并每日用紫外线消毒。
2、进行无菌操作时,帽子要把全部头发盖住,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无菌物品应放在清洁、干燥、固定的地方,不可久露于空气中并定期检查。
4、取无菌物品时,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凡未经消毒的手和物品,不可触及和跨越无菌区。无菌物品取出后,虽未动用,但亦不能放回原处。
5、执行无菌操作的地方要宽阔,不可过于狭窄,以防无菌物品被污染。
(5)抗生素基础知识培训扩展阅读
培训主要内容包括血液透析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监测内容和方法、感染预防与控制,口腔科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方法、诊疗过程中感染防控、牙科综合治疗台水质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概念、概况、防控要点等。
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的管理是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通过培训,强化各相关科室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拓宽大家的感控思路,为进一步规范操作、保护患者安全以及消除医院感染隐患奠定基础。
6. 抗生素消灭细菌的原理是什么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抗菌药物作用主要通过干扰病原菌的生化代谢过程,影响其结构与功能而产生抗菌作用。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细菌细胞膜外是一层坚韧的细胞壁,能抗御菌体内强大的渗透压,具有保护和维持细菌正常形态的功能。4、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细菌为原核细胞,其核蛋白体为70S,由30S和50S亚基组成,多种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但它们的作用点有所不同。原理简单来说就是阻碍细菌繁殖过程中细胞壁的形成,从而起到抑菌的作用。
7. 请问什么是抗生素啊,尽量详细点.谢谢~
杀菌药剂
8. 急!急!急!
最好去医院,别乱买药吃.千万别去那些所谓的男性病专科医院,这病时间拖长了很难整的.
我以前得过,现在好了,但那次就是不愿意去医院,自己瞎治,时间拖长了,结果医了将近一年的时间,那滋味苦不堪言.
9.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的目的
能够更加深入的学习
1、药品的概念:药品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与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2、药品的类别:
药品经营许可证使用的经营范围
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原料药及其制剂、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
毒麻精放等特殊管理药品必须持有药监部门相关批件才可经营,否则视为超范围经营。
3.药品的剂型
药物的剂型主要有:注射剂、片剂、胶囊剂、丸剂、糖浆剂、颗粒
剂、散剂、口服溶液剂、混悬剂、乳剂、酊剂、栓剂、软膏剂、眼膏剂、
滴眼剂、气(粉)雾剂和喷雾剂、膜剂、滴耳剂、滴鼻剂、洗剂、搽剂、
凝胶剂、贴膏、透皮帖剂等。
4.药品的规格
药品的规格是指一定药物制剂单元内所含药物成分的
量。药品规格的表示通常用含量、容量、浓度、质量(重
量)、数量等其中一种方式或几种方式结合来表示。
5.药品的批准文号
药品批准文号是指国家批准药品生产企业生产药品的文号,是药品生
产合法性的标志。《药品管理法》规定,生产药品“须经国务院药品监
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批准文号”。
未取得批准文号而生产的药品按假药论处。
6.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3年基本完成对批准文
号的统一换发。目前药品批准文号的统一格式为:
国药准字+1位字母+8位数字。
如:国药准字H20050089
字母含义:H、Z、B、S、T、F、J
H:化学药品 Z:中成药药品
B:保健药品 S:生物制品
F:药品辅料 T:体外化学诊断试剂
J:进口分包装药品
※批准文号的有效期为五年。新疆于2002完成地方药品
文号换发为国药准字号,2010年完成国药准字号再注
册,批准文号与原换发文号一致
6.药品的批号
药品的生产批号一般是指用同一批原料、同一加工设备,经同一次加工所得均一性的产品。
批号是进行质量跟踪的重要标志。
7.药品的生产日期与有效期
• 药品的生产批号并不一定是用药品生产的时间表示,因此药品的包装标签上应同时注明药品的生产日期。
• 药品的有效期是指药品被批准使用的期限,其含义是药品在一定贮存条件下能够保证质量的期限。
• 药品有效期是涉及药品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的标识,必须按规定在药品说明书中予以标注。目前一般药品包装标签上的有效期表示方法都是用 有效期至某年某月。
10. 怎么学习抗生素的应用谈谈个人的学习心得
首先可以熟悉抗菌药物的基本属性,如抗菌药物按其结构特点可分为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糖肽类、四环素及氯霉素类等)和人工合成抗菌药(如喹诺酮类、磺胺类、硝基咪唑类等),各类抗生素其药代药动和抗菌谱各有特点,熟悉抗生素的分类分代后,记忆起来较为容易。 如头孢类抗菌药物抗菌谱有如下特点:随着代数的升级,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增强,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减弱,但四代头孢对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作用又有回升;绝大多数头孢类药物都经肾脏排泄。记忆好共性后,再记忆单品种药物的特性,如头孢他啶、哌拉西林、碳青霉烯类有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经胆汁排泄较多等。各类抗菌药物都可以通过此类方法记忆。还要熟悉各类抗生素的组织分布,以便针对不同部位的感染投用抗菌药物。 基本属性基本掌握后,可以进一步了解抗菌药物的PK/PD特点,即时间依赖型或浓度依赖型。 多数β-内酰胺类、克林霉素等为间依赖型抗菌药物,衡量其疗效的药动学指标为T>MIC,即血药浓度在MIC以上的时间越长,细菌清除率越高,在达到MIC的4~5倍时杀菌作用最好,这时浓度达到了饱和状态,提高剂量对杀菌作用并无增强,所以常规剂量多次给药是这类药物常用的给药方案。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药物为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衡量其疗效的药动学指标为Cmax/ MIC 和AUC 0~24/ MIC,所以这类药物通常给药剂量较高、频次较少,每日给药1~2次即可。同时,部分抗菌药物具有长短不一的后效应,这也成为设计给药方案的依据之一。 抗菌药物基础知识掌握后,就需要结合临床相关知识来学习如何使用了。多种感染性疾病都有其常见的致病菌,了解常见疾病的高发致病菌,可以帮助我们有针对性的选择抗菌药物。如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需氧革兰阴性杆菌等;急性扁桃体炎常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心内膜炎的最常见致病菌为草绿色链球菌;泌尿系感染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阑尾炎、胆囊炎以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等。 不同的细菌感染可能导致多样的临床表现,一些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常可指导抗菌药物经验性应用。如痰液量大且恶臭,常提示可能为厌氧菌感染导致的肺脓肿;黄绿色脓性痰常提示肺部可能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抗菌治疗后出现白色拉丝状粘痰,提示可能肺部有真菌感染等。伤口感染时,如感染部位有金黄色分泌物,则可考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如感染部位有绿色脓液,则可能为铜绿假单胞菌产生水溶性绿色色素所致。同时,还可通过查阅指南、文献等了解该种疾病常规经验用药种类,指导经验用药。 抗菌药物使用通常分为预防性应用和治疗性应用,基本上现在全国的医院都存在各种不合理使用的情况,抗生素的使用首先性该有明确的使用指征,有使用指征后才谈得上合理使用。个人建议:学习抗生素的应用必须结合临床,书本上的知识是合理使用的基础,但真正的应用在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没有绝对的合理,有时我们甚至不知道患者痊愈了是不是因为抗菌药物的使用。 还有,学习抗菌药物使用一定不要把说明书看的非常重要,因为说明书上的大多数东西要么来源于体外试验,要么来源于健康受试者,真正在临床上,我们遇到的是患者,每一个患者的情况都不一样,只有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才能做到合理用药。 少看学校里的药理学,多看看新的治疗指南和文献,药学的知识更新太快了,教材多少年才修改一次?呵呵,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