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培训大全 > 计算机初级培训课程表大纲

计算机初级培训课程表大纲

发布时间:2022-04-21 04:39:25

A.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讲什么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全国统一考试科目之一,既是一门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也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综合提高课程。本课程紧扣《计算机应用基础》全国高校网络教育统一考试大纲,具有基本教学和考试辅导双重功能,除讲授相关的基本概念及操作方法外,还根据统考试题类型给出了大量的例题及解析,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并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B. 初级程序员的考试大纲

1. 考试要求:
(1) 熟练掌握DOS、WINDOWS95、WORD和上网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有关基础知识;
(2) 掌握程序编制方法,用C语言编制简单程序;
(3) 掌握基本数据结构、程序语言和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4) 了解数据库和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
(5)掌握数制、机内代码和逻辑运算的基础知识;
(6)了解计算机主要部件和功能的基础知识;
(7) 了解多媒体和网络的基础知识;
(8) 理解计算机操作中常见的英语术语。
2. 通过本级考试的合格人员能熟练使用指定的常用软件和具有初步的程序编制能力,具有相当于技术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3. 本级考试范围包括: 基础知识(初级程序员级), 考试时间为120分种;软件使用和程序编制初步能力,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
1.1软件基础知识
1.1.1基本数据结构 数组、纪录、列表、队列、栈(stack)的定义、存储和操作
1.1.2程序语言基础知识 汇编、编译、解释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使用 程序语言的数据类型 程序语言的控制结构
1.1.3文件系统使用的基础知识 文件组织的类型和特点 文件操作命令的使用
1.1.4 操作系统的类型、功能和使用基础知识
1.1.5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
1.1.6多媒体基本概念
1.1.7上网浏览和收发电子邮件的基础知识
1.1.8计算机信息安全基础知识 计算机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常见计算机病毒的识别
1.2硬件基础知识
1.2.1数制及其转换 二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等常用数制及其相互转换
1.2.2机内代码 原码、补码、反码 定点数与浮点数的机内表示 ASCLL码级汉字编码等常用的编码 奇偶校验码
1.2.3逻辑运算 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和逻辑表达式的化简
1.2.4计算机的主要部件 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1.2.5指令系统 常用的寻址方式 指令的格式分类及功能
1.2.6常用多媒体设备和网络通信设备的功能
1.3计算机专业英语 高中毕业英语程度 理解计算机操作中常见的英语术语
(二) 软件使用和程序编制初步能力
2.1 能熟练使用下列常用软件
2.1.1 操作系统(DOS和WINDOWS95)
2.1.2 字处理软件(WORD)
2.1.3 上网软件(电子邮件和浏览器)
2.2 能熟练使用下列程序语言编制程序 C(美国标准)
2.3 理解给定程序的功能 2.4 基本算法 查找、更新、排序和字符处理
2.5 程序编制方法
2.5.1 分支、循环、子程序(过程和函数)
2.5.2 输入输出和文件的基本处理

C. 急求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大纲
1.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属非计算机专业公共必修课,是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第一层次,旨在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和思维方法,从而具有应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一般信息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作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基础。

2. 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实践环节是本课程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中的“掌握”是指能够熟练运用和操作;“理解”表示能够进行操作但不够熟练;“了解”表示看过演示或体验过功能性的操作过程。总课时数为144学时,其中讲授和上机实习各72学时。

3. 教材及其它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

主要教材:卢湘鸿主编,计算机应用教程(Windows 2000环境),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3.

实验教材:《计算机应用教程习题解答与实验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

《上海高校计算机一级考试试题汇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教学对象:全校全体本科生

应开学时数:144学时(理论课和实验上机时间每次各安排2学时)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0章 计算机文化与信息化社会

一、教学内容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和展望

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

计算机文化与信息社会

二、教学要求

了解计算机文化的历史和发展,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以及当今信息化社会的特征。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教学内容

信息的表示存储及其它

微型机算机系统构成概述

计算机的安全使用知识

安全技术的重要性

数据加密技术简介

计算机病毒防治介绍

信息安全法律

二、教学要求

理解信息在计算集中的存储和表示。掌握十进制、二进制、十六进制、八进制之间的换算。掌握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硬件组成、计算机软件的定义和分类。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机的安全使用知识。

第2章 操作系统概述、键盘击键技术和中英文输入法

一、教学内容

操作系统基本知识

文件的概念、命名、类型及文件夹结构

电脑英文键盘击键技术

汉字键盘输入法概述

区位码汉字输入法

微软拼音汉字输入法

智能ABC汉字输入法

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

二、教学要求

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电脑英文键盘击键技术,至少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

第3章 中文Windows 2000操作系统

一、教学内容

中文Windows 2000的功能和特点

中文Windows 2000的运行、安装、启动和退出

中文Windows 2000的基本知识与鼠标和键盘的操作

中文Windows 2000的桌面简介

中文Windows 2000的窗口与对话框

中文Windows 2000的菜单和工具栏

剪贴板的使用

中文Windows 2000的帮助系统

中文Windows 2000的资源管理器的使用

文件和文件夹命名和操作(创建、选定、重命名、删除、复制、移动、查找、属性查看与设置)

中文Windows 2000的控制面板的基本操作

中文Windows 2000的附件,写字板、画图等的基本操作

磁盘清理程序、磁盘扫描程序、磁盘碎块整理程序等系统工具的功能

二、教学要求

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分类和微机操作系统的特点。了解Windows 2000的特点、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方法。掌握Windows2000中文版桌面特性及窗口、菜单操作和剪贴板的使用;鼠标器、窗口、图标、菜单、对话框、剪贴板、快捷方式的操作、资源管理器和记事本的基本使用方法。掌握资源管理器各种功能的使用,程序管理及其基本操作、文件或文件夹的移动、复制、重命名、删除、属性设置等。掌握控制面板的基本使用方法,如显示器属性、屏幕保护、输入法、添加/删除程序等。掌握Windows 常用附件的使用方法。基本掌握系统工具的功能,如磁盘清理程序、磁盘扫描程序、磁盘碎块整理程序。了解Windows2000的网络。

第4章 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0

一、教学内容

Word2000的基本知识、启动和退出和窗口组成

用模板和空白文档新建文档及种视图

文档的基本操作(新建、输入、复制、移动、保存、打开与关闭)

文件的编辑技巧,查找与替换、自动更正、拼写检查

页眉和页脚的使用

制表位的使用

分节符、分栏符、分页符及换行符的使用

文件的版面设计,设置字符、段落格式、项目符号和编号、分栏、边框和底纹、首字下沉

建立和使用样式

Word的图文排版功能,图形插入,图形绘制、艺术字和文本框的使用

表格的制作和数据图表化

文档保护及保密文件

用“修订”和“批注”对Word文档进行批阅

文件预览和打印

二、教学要求

掌握Word启动与退出方法,Word窗口界面各个部分的特点和功能;了解Word运行环境。掌握文档的打开和关闭,文档常用的4种视图。掌握文档编辑,文档预览、保存和打印,使用帮助。掌握字体设置、段落设置、分栏、首字下沉、边框和底纹、页眉和页脚、项目符号和编号版式编排。理解文档的字符格式和段落格式。理解分节符、分栏符、分页符及换行符的使用。掌握制表位的使用。掌握文本框、画图、图形组合及版式控制。掌握表格的建立、编辑、计算,表格的修饰,表格的排版,表格与文档的转换。掌握样式的作用,建立和使用样式,管理样式。掌握模板的作用,创建和保存模板,使用模板,获取模板和向导。理解文档的自动保存功能及学会如何设置。掌握对文档进行保护及文件保密。了解用“修订”和“批注”命令对Word文档进行批阅。掌握页面设置和文档的打印。

第5章 数据库管理系统Visual FoxPro6.0

一、教学内容

FoxPro概述

FoxPro操作环境

FoxPro的基本语法和规则

数据库的建立和操作

查询与视图的使用

FoxPro的程序设计

二、教学要求

熟悉FoxPro操作环境。基本掌握FoxPro的基本语法和规则。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操作。理解查询与视图的应用。了解表单、报表和标签的设计。了解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程序设计方法,能够独立编写短小的VFP程序,并结合数据库的操作管理功能,实现信息管理与查询功能。

第6章 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0

一、教学内容

Excel 概述

工作表的建立、编辑和各种对象插入

数据的格式化

Excel数据图表化

数据的管理、分析和函数

D. 计算机基础课程有那些

您好!
请看资料,或许会有帮助的。

根据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的不同需求,北京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划分为计算机专业(A类)、理科非计算机专业(B类)、文科专业(C类)三类。

为了了解北京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点设置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在北京大学计算机基础任课教员和低年级理科学生中进行 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分级教学情况的调查。下面重点介绍北京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效果、教学经验、教学改革等方面的调查结果。

一、北京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
北京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按照计算机专业(A类)、理科非计算机专业(B类)、文科专业划分为三类。A类和B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有三门课程:计算概论、数据结构与算法、微机原理。为了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在信息学院专门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了程序设计实习、数据结构与算法实习这两门实践课程,进行系统的程序设计训练。C类计算机基础课程包括两学期的内容:文科计算机基础(上)、文科计算机基础(下)。

三类教学体系中不同的课程都设有主持教员和主讲教员,这些来自北京大学不同的院系的教员组成教学小组,共同制定教学大纲、选取教材、统一教学进度、定期交流教学经验。

1.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A类)
在设置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时,基于如下的考虑:

(1)首先要给学生提供对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全局性了解,建立学科全局观,既有利于日后深入学习做出选择,也有利于对各学科分支在学科全局中的位置和相互关系有透彻的理解。

(2)设计程序解决一个问题时,除了认真分析问题之外,最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并设计满足限制条件(或者更优)的算法。因此,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熟练掌握各种常见的数据结构,深刻理解某些经典算法,如快速排序、二分法等等的原理和时间、空间复杂度,掌握算法设计的一般步骤。

(3)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常用接口技术,建立微机整体概念,具备利用微机进行硬、软件开发的初步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初步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上机调试过程。

因此,北京大学计算机系设置了计算概论课程、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数据结构实习、程序设计实习和微机原理课程。其中,计算概论作为总论性质的课程,是其他课程的先修课程。

2.理科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B类)
非计算机专业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目的很明确,不是把它作为纯理论的课程来学习,而是作为应用技术来掌握。对于理工类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是以计算机为中心,但是很多情况下却离不开计算机,他们需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来开展工作。

与计算机专业一样,对理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同样也设置了计算概论、数据结构与算法、微机原理三门课程。但是,由于两者的学习目的不同,故而要求也有很大不同。

3.文科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C类)
对文科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要求比对理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要求更低一些,教授的内容也更偏向于应用,结合使用计算机和应用计算机,讲解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文科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包括两学期的内容:文科计算机基础(上)、文科计算机基础(下)。

二、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各门课程的主持和主讲教员参考各门课程的主持和主讲教员参考CCC2002(China Computing Curricula,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CC2001、“计算机基础教学白皮书”和CFC2004(China Fundamental-computing Curricula,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等课程体系为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分别制定了教学大纲。

1. 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包括五门课程:计算概论、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结构与算法实习、程序设计实习、微机原理。其中,计算概论是其他课程的先修课,数据结构与算法和数据结构与算法实习是两门同修课程。

(1) 计算概论A(54学时,3学分)

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给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对计算机学科的全局性认识,让学生一开始就有全局观,既对日后深入学习做出选择提供帮助,又有利于透彻理解各学科分支在整个计算机学科中的位置和相互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既要遵循人的认识习惯,又能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学科哲学思想。

该课程的基本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计算科学’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从基础理论、基本开发技术和应用三个层面来介绍;使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由感性的、功能的认识深入到内涵的、机理的认识;使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主要骨干课的内容以及相互关系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对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建立一个整体印象;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可以用C++语言编写应用程序。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了两条主线:计算科学简介,C++程序设计。即在介绍计算科学的同时也讲解C++程序设计,实践证明,这样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式:既有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又有网络课堂:http://162.105.80.97 ,可以进行课后复习、交作业、讨论、辅导答疑,等等。

(2) 程序设计实习(36学时,2学分)

这是信息学院本科生必修课。

该课程的基本目的是: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本质,并熟练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程序设计使用的高级语言是C++。

教学方式:课堂授课和上机实习相结合。

(3) 数据结构与算法A(54学时,3学分)

该课程为信息学院本科生必修课,又是计算机软件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计算机科学各领域及有关的应用软件都要使用到各种数据结构。这门课程向学生详细讲解各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及其特点,讲授算法设计和分析技术的一般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数据结构,针对具体问题设计出合适的算法。

课程网站: http://db.pku.e.cn/mzhang/ds/

该课程的基本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基本掌握数据结构和算法的设计分析技术,提高程序设计的质量;根据所求解问题的性质选择合理的数据结构并对时间空间复杂性进行必要的控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

(4) 数据结构与算法实习(周学时4,2学分)

该课程为信息学院本科生必修课,先修要求:计算概论A ,同修要求:数据结构与算法。

课程网站:http://db.pku.e.cn/mzhang/ds/shixi/index.htm

该课程的基本目的是:配合“数据结构”理论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能够独立地实现常用基本数据结构的ADT,能够灵活地应用基本ADT,以及相应的STL中设置的常用数据结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独立编写中小型应用程序;应用基本数据结构,并结合排序、检索、文件、索引等技术,合作编写比较综合的大型应用程序。

(5) 微机原理A(54学时,3学分)

该课程为信息学院本科生必修课,先修要求:计算概论A,数字逻辑。

该课程的基本目的是: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常用接口技术;初步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上机调试过程;建立微机整体概念,具备利用微机进行硬、软件开发的初步能力。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示教演示,上机实习。

2. 理科非计算机专业
理科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包括3门课:计算概论、数据结构与算法、微机原理。其中,计算概论是其他两门课程的先修课。

(1)计算概论B(51学时,3学分)

该课程为理科本科通选基础课B。

课程网站:http://162.105.30.60/course/index.htm; http://icl.pku.e.cn/member/hujf/;ftp://162.105.20.22/courses/; http://gis.pku.e.cn/Course/ComputerCourse02/index.htm

该课程的基本目的是:使学生初步理解有关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学会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使用常用软件,使用因特网;讲授程序设计基础,侧重其基本部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配以上机。每次课都布置作业,包括上机作业。

(2)数据结构与算法B(2(课堂教学)+2(教学实验)课时/周,3学分)

该课程为理科本科生必修课 。

先修课程: 计算概论(通过学习计算概论,学生要有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能熟练掌握运用C的控制结构,函数定义与调用,数组,结构,指针。

课程网站:http://162.105.69.120/teachers/zhangnx/ds/算法与数据结构/INDEX.HTM;ftp://162.105.20.22/courses/;http://db.pku.e.cn/ds/

该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从每个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相应的一组基本运算和实现三个方面去掌握线性表、栈、队列、串*、树、图和字典等常用的数据结构;掌握在顺序存储结构上实现的重要的几种排序算法;对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复杂性有一定的分析能力;针对简单的应用问题,应能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及设计有效的算法解决之。

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并根据教学进度安排上机实验。上机内容包括:单链表、栈、二叉树操作、图的遍历、检索、排序。

(3)微机原理B(54学时,3学分)

该课程为理科非计算机专业限制性选修课。由于绝大部分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没有学过数字逻辑课程,所以与计算机系微机原理课程相比,增加了数字逻辑的基本内容;在内容的深度上也比计算机专业略浅一些。

该课程的基本目的:理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常用接口技术;初步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上机调试过程;建立微机整体概念。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示教演示,上机实习。

3.文科
文科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分两学期讲授。

(1)文科计算机基础(上)(48学时,2学分)

该课程为文科必修课程。这门课的目的是向文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使用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常识,以及常用软件(如word、excel)的使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真正把计算机作为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工具。

课程网站:http://162.105.30.75;http://162.105.30.75:8080;http://162.105.30.80:8000

教学方式:对于基础知识采用课堂讲授的形式,对于其他需要动手操作的技能采用上机实验。

(2)文科计算机基础(下)(周学时3,2学分)

该课程为文科类必修课程。该课程讲授较为高级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一共包含7个模块:网络、多媒体、数据库、VB、ASP、网页制作、动态网页制作。我们将这个7个模块组合起来,一共形成了7门课程,学生可以任选其中1种或2种。这7门课程是: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网络与数据库技术,网络与VB程序设计,数据库与VB程序设计,VB与ASP,(静态)网页制作,动态网页制作。

三、教学效果的调查结果
参与调查的学生一共626人(包括网上答卷和纸质答卷),其中计算机专业(简称A类)343人(只学过计算概论的学生153人,学过数据结构和计算概论的学生71人,全部基础课程都学过的学生119人),理科非计算机专业(简称B类)165人,文科专业(简称C类)118人。

我们从基本信息、师资力量、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课程安排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由于文章的篇幅的限制,本文只给出教学效果,也就是学生对课程的知识点的了解程度。

在教学效果的调查中,对每门课程,我们让学生选出他们认为重要的知识点(多选),这样可以从结果看出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对所学过每门课程的认识。

对理科专业(包括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考察了他们对4门课程的认识:计算概论、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微机原理。由于文科专业课程内容相对简单,我们将各个知识点汇聚在一起作为一门课程(文科计算机基础)来考察。

1.计算概论
调查结果表明,“学习写出正确、简洁的程序”被所有的学生(包括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认为是计算概论课程中最重要的知识点。计算机专业学生认为最不重要的知识点是机器指令与汇编,其次是布尔代数与逻辑电路。理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认为最不重要的知识点是布尔代数与逻辑电路,其次是计算模型。

计算机专业一年级学生对计算概论课程的各个知识点重要性的认识没有很大的起伏,而二年级学生(学过数据结构和微机原理的学生)对其中不同知识点有不同对待。二年级学生普遍认为机器指令和汇编、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计算机网络等知识点不重要,原因可能是内容比较简单(例如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或者以后会学到而且现在不急于了解(例如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

2.程序设计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认为最重要的知识点是指针,其次是基本程序结构;认为最不重要的知识点是贪心法,广度优先搜索。学生认为指针是程序设计中最重要的知识点,这和我们教学中采用C/C++作为入门语言不无关系。

观察计算机专业三类学生的看法,可以看出,随着学习的深入,认为数组、递归和回朔两个知识点很重要的学生比例在增加。例如一年级中只有37%的学生认为数组重要,而到二年级之后这个比例上升到70%以上。

3.数据结构与算法
调查结果表明,计算机专业学生认为数据结构中前几个最重要的知识点是:排序、二叉树、图的遍历、索引(包括B树/B+树);最不重要的知识点是高级数据结构(如字符树、广义表、AVL树)其次是树。

理科非计算机专业认为最重要的知识点依次是线性表、二叉树、排序,认为最不重要的知识点是高级数据结构、索引,其次是散列与检索。

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教学重点也基本上与学生认为最重要的知识点基本一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重点讲授的内容(如高级树形结构),也被学生们认为是不重要的。

4.微机原理课程
调查结果表明,计算机专业学生认为最重要的知识点是汇编语言程序格式,其次是CPU的操作和时序、指令编码格式及80x86指令系统、中断的用途和中断控制器的作用;最不重要的知识点依次是伪指令和宏指令、外部引脚的功能、操作数的汇编表示、存储空间的扩展。

理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认为微机原理中最重要的知识点依次是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的用途和中断控制器的作用、存储器的结构、存储器工作原理;最不重要的知识点是总线及常见总线标准、伪指令和宏指令、存储空间的扩展等。

5.文科计算机基础
由于文科专业课程内容相对简单,我们将各个知识点汇聚在一起作为一门课程(文科计算机基础)来考察。

调查结果表明,可以看出文科专业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点依次是:动画的处理、演示文稿的制作、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用法、计算机安全与犯罪的有关常识;最不感兴趣的知识点是计算机文化与信息化社会、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道德与法规介绍、计算机的概念和发展史、软件与知识产权保护、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网络教学与远程教育等。

6.教学效果小结
我们在分析了各专业各年级的调查数据之后,可以得出如下几个结论:

(1)在计算机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同一门课的认识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出入;而在非计算机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同一门课的认识基本一致。例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概论的认识,一年级学生认为较为重要的知识点如机器指令和汇编、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计算机网络等,二年级的学生却认为都不重要。原因大概是内容比较简单,或者以后会学到。

(2)无论是计算机专业还是理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普遍认为程序设计中最重要的知识点是指针。这和我们教学使用的编程语言有很大关系,因为目前教学实践中程序设计采用的入门语言一般是C/C++,而C/C++中指针功能强大但是不容易掌握,所以多数学生认为指针是程序设计中最重要的知识点。Java的语法中没有指针,面向对象的风格更完备,学生学起来可能比C++更容易一些。是否采用Java作为入门语言,是值得我们考虑的一个问题。

(3)学生认为数据结构中最重要的知识点是快速排序、二叉树、二叉树的遍历、图的遍历、最短路径、B树/B+树等,这基本上和我们教学中重点讲述的内容一致。

(4)文科学生对动画的处理、演示文稿的制作、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用法、计算机安全与犯罪的有关常识最感兴趣,而对计算机文化与信息化社会、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道德与法规介绍、计算机的概念和发展史、软件与知识产权保护、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网络教学与远程教育等内容没有很大兴趣,可以看出,文科学生希望老师多讲一些可以表现自己创造力和个性的、实用的或者学 生比较关心的内容。

四、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看法
我们用e-mail采访了十几位担任本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主讲教师,刘楚雄、陈泓捷、唐大仕、龙晓苑、李文新、胡俊峰、代亚飞、高军、王腾蛟等老师认真地回答了问卷,并提供了教学大纲等信息。他们其中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授,也有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骨干教师;有计算机专业的老师,也有其他学院担任本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任务的老师。

1. 教学经验

归纳起来,各位老师的教学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小程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信心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增加鼓励措施,如请学生讲课,适当表扬,出一些需要创造性思维的作业;可以引入一些能用计算机解决的智力游戏,让学生积极思考;选取例子时也可以选一些短小简洁的问题,先提出问题,然后求解,容易集中学习注意力,等等。

(2)讲课内容注重实用性和具体性。学生对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更容易感兴趣;对具体的例子比抽象的讲解更容易接受。可以通过让学生使用计算机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因为学生大都希望能学以致用,能够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他们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同时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3)多与学生交流。可以在课程网站上建立留言板,在BBS上答疑,鼓励学生与教师和助教多交流,等等。这样能够发现学生的疑问甚至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

(4)选用内容新颖、编制优良的教材,参阅精品课程网站。

2. 教学改革设想

谈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老师们提出如下较为一致的看法:

(1)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强调针对性。有些工程性强的专业涉及到的科学计算比较多,艺术类专业可能会注重多媒体处理。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包括针对该专业特点的内容。

(2)调整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有的老师认为,对于某些理科专业来说,计算机基础课程必修课应该包括计算概论、数据结构与算法,而像软件工程和Windows程序设计等课程可以作为选修课;对另外一些很少涉及编程的理工专业,必修课可以只包含计算概论,而数据结构与算法等作为选修课。对于文科专业来说,“计算机基础”应作为必修课,而程序设计可以作为限选课或者非限选课,算法与数据结构可以作为非限选课。

(3)教学内容应该突出应用性。希望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但是从学生的反应和老师的意见来看,在这方面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五、结论

总的来看,我们的教学实践是成功的,但是也有一点不足。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教学效果的评价

从学生对每门课程的认识来看,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认为课程中重要的知识点基本上和教学实践中重点讲解的内容一致。不过,在文科专业,学生希望可以学到更多的关于多媒体(动画、视频等)处理的实用技能。

2. 师资力量的评价

无论从计算机专业还是从非计算机专业来看,师资力量都基本能够满足要求。绝大多数理科学生认为教师和助教对学生认真负责,大部分文科学生也持相同看法。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理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虽然大部分认为老师很敬业,但是不是十分认可其能力。另外,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概论课程需要增加助教。因此,提出应该很好解决教师的进修与充电的问题。

3. 课程安排和内容方面

老师和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是应该给不同学院甚至专业开设不同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应该和专业领域结合得更紧密一些。例如对于编程,不同专业要区别对待。有的学院除个别专业方向须掌握编程方法外,其余均是对现在已有程序的应用;而另外一些专业却对程序设计能力有较强烈的要求。再如对于美术相关的专业,可能会对电影制作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4. 教学方式

老师如果能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可以讲解或布置有挑战性或应用性或有趣的任务、问题或习题,增加奖励和鼓励措施,讲授知识时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努力使该课程生动有趣且易懂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 作业要求

大部分学生认为课程学习难度适中,能够独立完成作业,课程负担也比较合适。不过,在理科专业,数据结构课程作业偏多,而计算概论负担相对较轻。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E. 计算机基础知识大纲

这个随便搜一下就知道啊:第一节计算机概述一、计算机发展概况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7-1964)
第三代中小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2)
第四代大规模、超大集成电路计算机(1972-现在)
二、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
2.数据处理
3.实时控制
4.计算机辅助工作
CAD
CAM
CAI
CAE
5.人工智能
三、计算机信息处理的特点
(1)能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各种数据加工任务。
(2)具有庞大的数据存储容量和极快的数据存取速度。
(3)能提供方便的适用方式与丰富多样的信息输出形式。
(4)方便而迅速的计算机通信使信息共享很容易实现。
(5)高效率的计算机辅助开发手段。
模拟练习
【例1·单选题】第四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是()。
A.电子管
B.晶体管
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D.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正确答案』D【例2·单选题】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缩写是()。
A.CAD
B.CAI
C.CAM
D.CAT『正确答案』A第二节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一、数据与信息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数据所下的定义是:“数据是对事实、概念或指令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这种特殊的表达形式可以用人工的方法或者用自动化的装置进行通信、翻译转换或者进行加工处理。”
信息是对人们有用的数据,这些数据可能影响到人们行为决策。
二、二进制
(一) 二进制的相关概念
1.二进制,数字电子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计数法,在二进制计数法中只有两个数码:即0和1,其基数为二,即逢二向高位进一。
2.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转换
3.八进制与十六进制
有关二进制、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之间的相互转换,可以利用“附件”中的计算器来进行。
(二) 二进制单位(补充内容)
位bit:用于表示一个二进制位、存储信息的最小单位。
字节Byte:存储信息的基本单位。
1字节=8位 1Byte=8bit
换算单位:
1KB=1024B=210B 1MB=1024KB=220B 1GB=1024MB=230B
字长:计算机一次能处理的二进制位数。
常用:8位、16位、32位、64位
三、数值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数值数据在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其表示方式有定点表示法和浮点表示法两种。
四、西文字符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西文包括:英文字母、数字符号、标点符号、运算符号、控制符号
ASCII码-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二进制)
基本ASCII用7位二进制数表示,占用一个字节,最高位为0。
例:英文字母‘B’的7位ASCII码为100 0010。
存储时为0100 0010。
比较大小:数字<大写字母<小写字母
五、中文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1.汉字的输入码
汉字输入方法:键盘输入、语音输入、扫描输入、手写输入方法等。
键盘输入法:
数字编码(区位码)
拼音编码(全拼、双拼)
字形编码(五笔字型)
型音编码(自然码)
2.汉字的国际交换码与机内码
国标码:
计算机与其他系统或设备之间交换汉字信息的标准编码,又称国际码。1981年,我国颁布了国家标准《信息交换用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汉字国标码字符集中共收录了汉字和图形符号7445个,其中一级汉字3755个,二级汉字3008个和图形符号682个。一级汉字为使用频度高的常用汉字,按汉语拼音安母顺序排列;不常用的汉字为二级汉字按部首排列。
在汉字交换码中,每个汉字用两个字节表示。
汉字机内码(内码):
是计算机系统中用来存储和处理中、西文信息的代码。
汉字内码:用两个字节表示。
内码与国标码的关系:
它们的区别在于国际码两个字节的最高位都是“0”,而机内码两个字节的最高位都是“1”。
3.汉字的字形码
汉字输出码又叫做汉字字形码或汉字字模。
汉字输出码的和用是输出汉字,对汉字字形经过点阵的数字化后形成的一串二进制数称为汉字输出码。

点阵字形由排成方阵(如16×16、24×24、48×48……)的一组二进制数字表示一个字符。16×16点阵字形常用于屏幕显示,笔画生硬,细节难以区分:打印输出常用24×24、40×40、48×48,甚至96×96或更高,点阵的数字越大,说明笔锋越完整,字迹越清晰美观。
点阵字形的字节计算:点阵数/8
4.常用汉字输入法简介
模拟练习
【例3·判断题】‘9’的ASCII码小于‘a’的ASCII码。()『正确答案』对【例4·单选题】存储信息的基本单位是()。
A.bit
B.byte
C.KB
D.MB『正确答案』B【例5·判断题】汉字输入码是为了解决将汉字输入计算机而编制的代码。()『正确答案』对【例6·单选题】24×24点阵字库中的一个汉字需占()字节的存储空间。
A.16
B.72
C.48
D.64『正确答案』B【例7·单选题】不同的汉字输入方法输入汉字后,该汉字的内码是()的。
A.相同的
B.完全不相同
C.大部分相同
D.部分相同『正确答案』A第三节计算机硬件一、计算机系统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软件及用户等三部分组成的人机系统。
二、计算机的逻辑结构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思想:冯·诺依曼原理
1.输入设备
2.输出设备
3.存储器
(1)主存储器
主存储器也叫内存储器,简称内存,其特点是存取速度快、可靠性高,但容量有限。
(2)辅助存储器
辅助存储器也叫外存储器,简称外存。外存常见的存储介质有磁盘、磁带、磁鼓和光盘等。
4.运算器
5.控制器
三、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了解)
四、微机的硬件系统
(一)中央处理器
1.中央处理器(CPU)
2.组成:
控制器:指挥系统,从RAM中取出指令执行
运算器:算术运算、逻辑运算
3.技术参数:
(1)型号:486、586、Pentium、PentiumI、PentiumII、PentiumIII、Pentium4
Core 2 o Core 2 quad
(2)主频:CPU工作的时钟频率。主频越高,速度越快。单位MHZ、GHZ。
PentiumIII800中的800即为主频。
(3)字长:
字:在计算机中,作为一个整体被传送和运算的一串二进制数被称为字(WORD)。
字长:一个字所包含的二进制的位数。8位、16位、32位;目前:64位比较常见。
(4)CPU的速度主要由字长和主频两个指标决定。
4.CPU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最重要的部件。
(二)内存储器(内存、主存)
1.作用:在计算机内部,用于存放CPU待加工处理的数据、中间结果以及最后结果。
2.分类:
ROM(只读存储器):
系统信息、只读不写、关机(断电)后,信息不消失。
RAM(随机存储器):
用户信息、可读可写、关机(断电)后,信息消失。
Cache(高速缓存):
Cache是位于CPU和内存之间的规模较小但速度很快的一种存储器,目的是解决CPU和 RAM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增加Cache不会改变内存的容量
3.存储容量:
目前微机内存(RAM)容量一般为512M,1G,2G
4.内存容量的大小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另外一个重要指标。
5.CPU和内存构成了主机。
(三)外存储器(外存、辅存)
1.作用:
用于永久地存放大量的程序和数据。运行时,从外存调入内存。
2.外存、内存、CPU之间的关系

3.磁盘存储器:
(1)软盘:
大小和容量:3.5英寸、1.44MB
读写设置:
读写方式:封住方孔、可读可写
只读方式:露出方孔、只读不写
存储容量计算:
软盘存储信息是按磁道和扇区来组织存储的。最外圈为0磁道。
存储容量=面数*磁道数*扇区数*512B
特点:便于携带、容量小、读写速度慢
(2)硬盘:
容量:100GB 160GB 240GB 360GB
特点:固定于主机箱中、容量大、读写速度快
硬盘使用注意事项:尽量不要震动,以免对数据造成破坏。
4.光盘:
(1)分类:只读光盘、一次写入型光盘、可擦写型光盘、数字通用光盘
(2)常用:
只读光盘(CD-ROM):650MB
光驱:
数据传输率是衡量光驱的技术指标之一。
150Kb/S为一倍速。目前40倍速以上。
读写速度比较:
硬盘 >光盘>软盘
5.移动存储设备和移动硬盘:
(1)U盘:(基于USB接口)
128MB、256MB
体积小、即插即用、携带方便
(2)移动硬盘:(基于USB接口)
20GB、40GB、60GB
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
3)存储卡:
使用于数码产品(数码相机和MP3)上的存储设备。
(四)输入设备:
1.常用:鼠标、键盘、光笔、扫描仪
2.鼠标:
串行接口鼠标(微机常用)、总线接口鼠标、USB接口鼠标(笔记本常用)
机械式和光电式
两键和三键
3.键盘:
微机必备的输入设备之一。
常用键:
<Caps lock>:大小写字母转换键
<Shift>:转换键
<Enter>:回车控制键
<Backspace>:退格键
<Space>:空格键
<Ctrl>/<Alt>:不能单独使用,需与其他键配合使用。
(五)输出设备:
1.常用: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
2.显示器:监视器。
显示系统由显示器和显卡构成。
显示器:
CRT:微机常用
LCD:笔记本常用、轻、薄、耗电少、无辐射
显卡:
3.打印机:
击打式:针式
非击打式:喷墨、激光
4.微机必备的输入输出设备是:键盘、鼠标、显示器
5.外存、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构成了微机的外部设备
模拟练习
【例8·单选题】中央处理器是由运算器和()构成。
A.控制器B.存储器
C.输入设备D.输出设备『正确答案』A【例9·单选题】有一台电脑,CPU的技术指标是P4/2.1G,其中2.1G的含义是指()来说的。
A.型号B.主频
C.内存D.字长『正确答案』B【例10·单选题】RAM的特点是()。
A.可读可写B.只读不写
C.只写不读D.不读不写『正确答案』A【例11·多选题】常见的输入设备有()。
A.显示器B.扫描仪
C.绘图仪D.鼠标『正确答案』BD第四节计算机软件一、软件的功能与分类
软件是用户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桥梁,它的作用主要有:
(1)计算机硬件资源的管理与控制,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实用效率,协调计算机各组成部分的工作;
(2)在硬件提供的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扩大计算机的功能,通过软件去实现和运行各种应用任务的能力;
(3)向用户提供尽可能方便、灵活的计算机操作使用界面。
(4)为专业人员提供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工具和环境,提供对计算机本身的测试、维护和诊断所需要的工具;
(5)为用户完成特定的信息处理任务。
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两大类。
二、系统软件
1.操作系统
(1)MS-DOS操作系统。
(2)Windows操作系统。
常见:Windows2000/ WindowsXP/Vista/Windows7
(3)多用户操作系统。
2.语言处理系统
计算机语言分类:
(1)机器语言
由机器指令(二进制)构成,直接执行。
(2)汇编语言
由汇编指令(助记符)构成,翻译(汇编)之后方可执行。
(3)高级语言
由语句(接近自然语言和数学公式)构成,翻译(解释和编译)之后方可执行。
常见:BASIC Visual BASIC C
因此,必须配备一种工具,把用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翻译成计算机可执行的机器语言程序(目标程序)。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高级语言程序的翻译,即:解释方式和编译方式。
3.数据库管理系统
关系型(最常用)、层次型、网状型
小型:Visual Foxpro Access
大型:ORACLE SQL SERVER SYBASE
数据库与会计软件联系紧密,会计软件必须有数据库支持。
4.实用程序和软件工具
三、应用软件
1.通用应用软件
(1)文字处理软件。
(2)电子表格软件。
(3)图形、图像效果软件。
(4)简报软件。
(5)网络通信软件。
(6)统计软件。
2.定制应用软件
四、计算机病毒防范
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1)隐蔽性
(2)潜伏性
(3)传染性
(4)破坏性
(5)寄生性
(6)可执行性
(7)可触发性
(8)不可预见性
3.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从计算机病毒产生后果的大小程度来分,有良性病毒与恶性病毒。
从计算机病毒的隐蔽方式来分,有引导型病毒和文件型病毒。
从病毒入侵对象来分,有单机型病毒和网络型病毒。
4.计算机病毒的防范
(1)定期检查与消除计算机系统中的病毒
(2)计算机病毒的防范
①安装多种防病毒软件,注意经常进行病毒库的升级。
②定期升级系统安全补丁。
③不要轻易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
④对于来历不明的软件,应该先查毒,后使用。
⑤不要随便下载和安装互联网上的一些小的软件或者程序。
⑥经常备份重要的文件和数据,并且有可能的话,可备份到光盘、移动硬盘等介质上。
⑦及时关闭不必要的服务,比如说文件共享,message服务等。
⑧制作干净的系统盘、急救盘。
⑨如果发现计算机感染了病毒,杀毒后应立即重新启动计算机,并再次查毒。
⑩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对病毒炮制者的打击力度。
5.计算机病毒的清除
方法:
(1)杀毒软件(KV3000,瑞星,金山毒霸)
局限性:
新病毒的出现无法检测,定期升级
(2)最彻底的清除方法:格式化
模拟练习
【例12·判断题】计算机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正确答案』对【例13·判断题】文字处理软件(WORD)属于系统软件。()『正确答案』错【例14·单选题】计算机病毒是可以造成计算机故障的一种()。
A.霉变B.病菌C.芯片D.程序『正确答案』D【例15·判断题】
杀病毒软件在使用上没有局限性,可杀除所有的病毒。()『正确答案』错第五节多媒体技术一、多媒体的概念
媒体是指承载信息的载体。根据国际电信联盟下属的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的定义,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有关的媒体有五种。
(1)感觉媒体
(2)表示媒体
(3)存储媒体
(4)表现媒体
(5)传输媒体
二、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系统的构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设计和实现的多媒体计算机,另一种是现有计算机(特别是PC机)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一些部件升级为多媒体计算机,目前多数为后一种形式。
与多媒体计算机配套的软件大致有四大类:一是支持多媒体功能的操作系统;二是多媒体数据准备软件;三是多媒体作品的写作软件,用来编制和生成各种多媒体应用软件;四是各种多媒体应用软件。
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是指能够交互式地综合处理多种不同感觉媒体的信息处理技术。
多媒体技术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是信息媒体多样化;第二是集成化;第三是交互性。

F. 电脑初级证书 培训内容包括什么

邢冰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计算机一级考试:

基本要求

1.具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2.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3.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掌握Windows的使用方法。
4.了解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能够使用Windows环境下的字表处理软件Word,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
5.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功能,掌握Windows环境下的数据库系统Foxpro的基本操作。
6.了解计算机网络及因特网(lnternet)的初步知识。
7.了解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常识。

考试内容

一、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概念、类型及其应用领域;计算机系统的配置及主要技术指标。
2.数制及不同数制间数据的转换;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3.计算机的数据与编码: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数据的存储单位;字符、汉字及编码。
4.微型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和系统组成的初步知识,CPU、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5.计算机中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和数据库语言的概念。
6.计算机的安全操作,病毒的概念及其防治。
7.多媒体计算机的初步知识。

二、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
1.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分类。
2.操作系统的组成、文件、目录、盘符和路径、常用命令。
3.Windows95使用初步:⑴Windows95的特点、功能、配置、运行环境。⑵Windows95“开始”按钮、“任务栏”、图标等的使用。⑶应用程序的运行和退出、资源游览。⑷文件和文件夹的创建、移动、删除、复制、更名及设置属性等操作。⑸中文输入法的安装、卸除、选用和屏幕显示,中文DOS方式的使用。
4.操作系统对汉字支持。

三、字表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1.中文WordforWindows95的基本功能,Word的运行环境和启动,Word工作窗口。
2.文档的创建、打开与编辑,文档的查找与替换,多窗口编辑。
3.文档的保存、拷贝、复制、删除、显示、打印。
4.文档字符格式的设置、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的编排。
5.Word的图形功能,Word的图形编辑器及使用。
6.Word的表格制作,表格中数据的填写,数据的排序和计算。

四、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使用
1.数据库的基本知识。
2.FoxProforWindows95系统的运行环境,系统的启动及退出。
3.数据库文件的建立、显示、修改、拷贝、排序与索引,数据库的打开及关闭。
4.数据记录的定位、插入、删除、拷贝、检索,基本计算和基本函数。
5.数据库间的关联与连接。
6.数据库系统的应用。

五、计算机网络的初步知识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分类。
2.计算机通信的简单概念:Modem、网卡等。
3.计算机局域网的特点。
4.因特网(lnternet)的基本概念和简单应用:拔号接入、电子函件(E-mail)万维网(WWW)等。

六、上机操作
1.Windows95的基本操作。
2.汉字录入。
3.字表处理软件的使用。
4.数据库系统的操作。

说明:
⑴上机考试时间为45分钟
⑵上机操作的1、2、3、4部分均为必考

以上内容,均抄袭 青年人网 计算机等级考试频道 。它这个是考试大纲,有兴趣的话,可以去人家网站去看看!

G.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大纲教材

为了帮助考生学习和应考,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专家编写了 NCRE 系列教程(含考试大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独家出版。考生可到各地书店购买。 NCRE 教材目录(2015 年版)序号课程代码教材名称定价(元)1114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教程——计算机基础及 WPS Office 应用(2015 年版) 362115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教程——计算机基础及 MS Office 应用(2015 年版) 423116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教程——计算机基础及 Photoshop 应用(2015 年版) 704201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公共基础知识(2015 年版) 205224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C 语言程序设计(2015 年版) 356226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Visual Basic 语言程序设计(2015 年版) 507227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Visual FoxPro 数据库程序设计(2015 年版) 398228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Java 语言程序设计(2015 年版) 409229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Access 数据库程序设计(2015 年版) 4510261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C++ 语言程序设计(2015 年版) 4011263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MySQL 数据库程序设计(2015 年版) 3012264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Web 程序设计(2013 年版) 2413265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MS Office 高级应用(2015 年版) 4814335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教程——网络技术(2015 年版) 4615336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教程——数据库技术(2015 年版) 4516337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教程——软件测试技术(2015 年版) 6017338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教程——信息安全技术(2015 年版) 5518339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教程——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2015 年版) 4219401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教程——操作系统原理(2015 年版) 3220402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教程——计算机组成与接口(2013 年版) 3221403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教程——计算机网络(2013 年版) 3522404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教程——数据库原理(2013 年版) 3023405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教程——软件工程(2013 年版) 35注:(1)以上教材全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教材名称前标“★”代表继续使用 2013 年版教材。

H. 大学计算机专业都学那些课程

大学计算机专业都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文写作、数学、英语、德育、电工与电子回技术、计算机网络答技术、C语言、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企业网安全高级技术、企业网综合管理、windows server 2008操作系统、局域网组建、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网络设备与网络技术、SQL Server、网络综合布线技术、CAD绘图等课程。

国内大学的教育总是偏向基础教学,恨不得学生把所有领域的知识都全学一遍,所以大学里你会学习到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识。比如这份课程里的创业基础、嵌入式操作系统、物联网导论实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路与数学逻辑等等。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对于学习资源只要你用心上网搜索就都可以搜索的到。利用好互联网上的资源,理论上来说你就可以学习到任何领域的知识。

I.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大纲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2学时)

1、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3、计算机网络拓扑的基本概念

5、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2学时)

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数据交换技术

3、差错控制方法

第三章:局域网与城域网(2学时)

1、局域网概述

2、局域网标准和工作原理

3、常见局域网技术

4、局域网组网基础(传输介质、设备、布线)

第四章:网络操作系统基础(4学时)

1、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2、典型网络操作系统

3、Windows 2000 Server的基本应用

第五章:网络互连技术(2学时)

1、网络互连的基本概念

2、网络互连的类型与层次

3、网络互连设备

第六章:Internet技术基础(4学时)

1、Internet的概述

2、TCP/IP协议基础

3、Internet的域名机制

4、Internet的基本服务

5、Internet的接入方法

第七章:Internet的基本使用方法(6学时)

1、WWW浏览器的使用

2、使用Outlook Express/Foxmail收发电子邮件

3、从Internet中下载文件

4、在Internet中搜索信息

第八章:网站建设与网页制作基础(4学时)

1、网站建设的一般步骤

2、网页编程技术简介

3、网页设计与制作基础(HTML基础和FRONTPAGE应用)

第九章:网络系统集成技术基础(2学时)

1、 网络系统集成的基本概念

2、 网络系统集成的体系框架

3、 网络系统集成的三大环节

4、 网络系统集成的内容

5、 网络系统集成的主要阶段

第十章: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技术基础(2学时)

1、网络管理技术基础

2、网络安全技术基础

3、网络安全策略和网络防火墙

J. 计算机专业课程表

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技术,数据通信
原理,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验,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试验,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线性代数A,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普通物理B,电路电子学

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结构,光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
Internet与web编程,Cisio/Solaris网络体系设计与实现,综合布线系统

编译原理,数字系统设计VHDL,信号与系统,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
软件工程,IT项目管理,七号信令系统,电子商务概论,多媒体技术,UNIX操作系统,计算机信息安全
移动通信,卫星通信,计算机系统维护技术

阅读全文

与计算机初级培训课程表大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地理新教师上岗培训方案 浏览:854
对网络营销主体的认识 浏览:930
各级各类小学教师培训方案 浏览:223
女神节促销活动策划 浏览:815
安全执法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463
现在做电子商务销售好嘛 浏览:446
日月升微信营销联系方式 浏览:467
山西太原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公司有哪些 浏览:378
高校座谈会策划方案 浏览:381
六一儿童节母婴店促销活动 浏览:348
年度员工培训方案 浏览:547
林果花卉电子商务 浏览:973
上海华唯电子商务 浏览:985
饺子节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415
浙江村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868
今麦郎挂面促销活动ppt 浏览:523
威尔发电子商务电话 浏览:721
网络营销理论与实务期末试卷 浏览:3
道路河道保洁作业技术培训方案 浏览:138
网络营销中推广策略 浏览: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