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培训大全 > 黄河知识培训心得体会

黄河知识培训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2-01-16 05:32:36

Ⅰ 第一次说到黄河你想到什么第一次见到黄河你感受到了什么,第一次学习黄河文化

第一次说到黄河想到了,波涛汹涌,壮观, 第一次见到黄河我感受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雄伟, 第一次学习黄河文化我感受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伟大

Ⅱ 对“我心中的黄河”的感受

黄河乃我们中国的第二大的河流,它与长江并称为中国的摇篮,伴随着我们成长,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用它的乳汁哺育着我们成长。它那上千条溪流,源源不断地为祖国大地输送着活力与生机。不知多少万年前,万里黄河就犹如一条巨龙横在祖国中原大地上。远远望去,波涌连天,浩浩荡荡。

传说中“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是指跳跃此处的跌水。该故事说的是小鲤鱼不畏险阻,纷纷跳跃这道通向成龙道路上的门关,能跃过去者,便能成龙。只有那些百折不挠的小鲤鱼,最终才能成龙。这个故事千百年来也激励着炎黄子孙顽强拼搏,奋斗不息。古代人们对龙门峡这种自然奇观的形成,感到不可思议,便想象为大禹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龙门又被称为“禹门口”。后来,唐朝大诗人李白,专门为这件事写了一道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如今,黄河却被糟蹋的不成样子了,黄河河水中的泥沙多而闻名于世,据统计,黄河下游每年输沙量为16亿吨,占世界第一位,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约为36千克,如果你拿只碗在黄河里捞一碗水,大部分都是沙泥。黄河的气势惊涛澎湃,正因如此,经过青藏的黄土高原时,黄河两岸的流沙大部分都被带进大海。所以人们称它为黄河。因此,黄河周围因土壤松软,经常闹水灾,所以,我们应治理好黄河,把黄河的洪灾压制住,把流沙排出。黄河的泥沙和水已混合凝结成泥浆,水已基本成为泥水状态,要完成排沙这项任务是很艰难的,更何况,就算把泥沙排出来了,只要黄河周围还有泥沙,泥沙就会源源不断的排进黄黄河河,直到周围没有泥沙为止,那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没有泥沙呢?因此,我们还要把土地硬化,这需要采取两个方案,第一是减慢河流的流速,使它不至于把泥沙冲进黄河;第二要在黄河周围多植树造林,巩固沙土,硬化土地。第三,黄河边的工厂要清除,以免污染黄河的水....按照以上的几点还有其他方案,相信,不用多久,黄河一定能变得更加美丽!

我要发出一声长吼:“保护好黄河,保护好母亲河,让她恢复美丽的容颜!”

Ⅲ 黄河的感想怎么写~~~快----速度点~~~~~`~~~

结合我国绿色gdp的政策去写,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方面入手,阐述黄河的历史地位,现实影响,治理对策

Ⅳ 《黄河》知识点归纳总结有哪些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源自巴颜喀拉山。

1、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山东丘陵。

2、主要支流,汾河渭河。

3、上游特点,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出青铜峡后,河床平坦,水流缓慢,两岸有平原。

中游特点,水位落差大。

下游特点,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形成地上河。

地上河形成原因,8月雨季冲刷黄土高原,使其水土流失,人为破坏。



(4)黄河知识培训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季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

Ⅳ 求黄河和长江的知识点总结谢谢

明天就要交啦,还不快想

Ⅵ 关于黄河的文章,有深度和自己感想的

壶口瀑布,不亲自来一回就不可能领略到它的风采。不说瀑布因季节、气候的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即使是同来的人群中,面对壶口,都会在内心深处激荡起各不相同的感受。
壶口瀑布,被印在50元人民币的背面,为每一个中国人所熟识。它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以体味到人类文明的漫漫踪迹。
壶口岸边有一道长达75公里的长城,据说是清军为防止捻军东渡而设的,是全国建造最晚的一段长城。壶口附近又有很多与大禹治水有关的民间传说,河边的“禹帽山”据说是大禹治水时休息过的地方,瀑布岸边因河水冲刷而成的小石窝,又被老百姓看成是大禹留下的足迹。
长期以来,对两岸的普通百姓而言,壶口瀑布是一个难以跨越、无法绕过的难关。在陆上交通不发达时期,黄河航运是沟通西北与华北的重要途径,而任何船只行至壶口,都不得不弃水上岸,于是这一带就是有“旱地行船”的奇观。数十人直至上百人在靠岸船只下垫上滚木,拖牵着船只行走,拉至小河口入水,重新装货后再下水前行,以此避开瀑布的阻断。对这些人来说,壶口并不是一个多么有诗意的地方,“旱地行船”记载着黄河人的艰辛。
壶口又是艺术家们心向往之的地方。千百年来,歌吟壶口瀑布的诗文不计其数。现代诗人光未然、音乐家冼星海因受壶口悲壮、雄浑之势的感染,写下了著名的《黄河大合唱》,壶口所拥有的艺术灵气已被激扬到了极致。
壶口瀑布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景观,它是一处流动的风景。壶口瀑布今天的方位与《水经注》的记载相比较,由于河水的冲刷,在大约1500年的时间里,已经向后撤了大约5公里。撰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洪迈的《元和郡县图志》,距离郦道元的《水经注》成书时间(公元527年)为286年,专家根据两书对壶口瀑布位置的记载推算,仅在这286年间,壶口就向上推移了1475米。最早壶口瀑布的方位据推测,应在今天的河津县龙门附近。不过壶口的风采,却不因它的变动而减损。不定的壶口,永动的壶口,悲壮的壶口,给军事家形成防御、给艺术家带来灵感、给船民们带来艰辛、给现代人带来美感的壶口,就这样无所顾忌地奔流着,不知疲倦地呼啸着。

揭底,黄河的未解之谜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心里还回荡着壶口的轰鸣,我们又到了龙的出处——龙门。传说鲤鱼逆流而上,跃过此处就能变成龙,腾云升天。我们此次来这里并没有追踪龙的行踪,而是来探访黄河的又一奇观——揭底。
在黄河龙门河段,当河水流量很大、水里泥沙含量很高时,河床底部的泥沙会被大块大块地掀起来,抛出水面。当地人说,有一次大雨过后,黄河水猛涨,河边的人看到1米多厚成块河底被汹涌的河水带到水面。我们没有亲眼看到,实在难以想象当时的场景,但在短短几个小时里,这里的河床确实被冲刷深了近10米!
这种现象的成因至今未能分析清楚,但它一定发生在河水含沙极多时。我们在老乡家看到,从黄河打上来的一桶水沉淀后竟有一厚层黄土。我们正感叹河水里竟有这么多土时,附近水文观测站的工作人员笑问我们,知不知道河流揭底发生时的泥沙含量。他说,发生河流揭底时,1立方米的黄河水里往往有500—600公斤的泥沙,他们测到的最多一次有上千公斤!那感觉根本不是水里含沙,而是沙土里含水了。

河东,人杰地灵

山西,位于太行山之西,故称山西,又处黄河之东,古称河东。“河东”一词在战国、秦、汉时期特指山西西南部,以现今的运城市所辖区域为主,唐以后指山西全省。在山西本省人的心目中,河东,还是特指运城地区的市县。运城诸县的人们也都以“河东人”自称。
河东地区不但是山西农业经济的重心,而且是文化积淀深厚、文化传统悠久、文化名人辈出的地方,用人杰地灵做比喻,一点都不过分。我有机会走访这些古代名人的踪迹,从心底里对这土地产生尊敬之情。
在万荣县的里望乡,有一个叫平原村的村庄。那里的居民一多半姓薛。他们都是明代大学者薛(王宣)的后代,官至礼部左侍郎的薛宣,因秉公廉明而数度退隐和复出。他是宋明理学的传人,又独树一帜,成为“河东学派”的创始人。如今的薛家后代,从薛宣算起,已传至20几代,仅在平原村就有两千多后人。
万荣的通化镇是王通、王绩、王勃这几位隋唐诗人的故里,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更使这祖孙三代的诗文世家名声显赫。镇上的王氏后代们在努力搜寻和保护着先人的遗迹,村里还特地成立了民间“三王研究会”,组织大家一起来研究“三王”的诗歌。他们自费印刷了《“三王”学刊》,整理家故成为这些衣着朴素的村民们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名人辈出的河东大地,到处可以感受到这种文化传承的气氛。仅就黄河边上的永济市一地,就云集了众多的人文古迹,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文武名人。这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诗品》
作者司空图的故里,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的鹳鹊楼正在修复中,开放在即,到此游览的人们,可以登高远望,体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感觉。位于永济市的普救寺是《两厢记》故事的发生地。莺莺塔上传出的奇妙回声,还有那种清脆的蛙声,吸引着四方游人。
这就是黄河,它养育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火种,北自河曲凄婉动人的民歌,南到河东如醉如痴的蒲剧,那种散发了民间的动人旋律,让这片苍凉的大地回响着生命的活力。古塔、戏台、寺庙、楼台,自然的胜景,先人的遗迹,无一不在告诉我们,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蕴含着巨大无比的魅力。而那巍峨的群山、沟川峁梁、羊肠小道以及裸露的荒原、漫起的风沙,又记录着黄河儿女的艰辛与生命的顽强。时代的步伐迅猛向前,黄河人的生活在宁静中变化着,只有那条黄色的巨龙,携泥沙而卜,日夜不停地流动着,告诉你时间的永恒。“逝者如斯夫!”这千年的感慨,哲人的叹息,穿越古今。

Ⅶ 地理考试完之后总结怎么写

一、闪 光点:
1.培养了学生读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如:在学习黄河的地理概况时利用了读图导学的方法,在学生读图的基础上再由教师启发引导列出一些的题目,学生自己就能够找出,再相互说明所找的内容,记忆住重点知识,进一步上黑板前展示,这样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读图能力,树立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增强了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再如,在治理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上,我设计一个探究活动:如果你是水利部部长的话,你认为在中游“截弯取直”可行吗?为什么?学生通过讨论,拿出可行或不可行的方案,然后教师再给以评价,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提高了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2.加强了知识的拓展和归纳,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体现开放式的地理教学。在引导学生分析黄河各河段的忧患及治理时,提供了大量的课外视频资料,以及补充一些课外的“地上河”的阅读材料,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体现了学科知识的综合。在黄河的根治中,黄河各段的忧患及其治理是本节课的难点,把学生分为三大组讨论,交流探究,要求学生结合当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原因,找出最合理的根治办法,再配以多媒体课件教学,体现了新课程要求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也体现了开放式的地理教学。
3.情感教育始终贯串在教学当中。在根治黄河上,分组讨论,让学生献计献策,并对学生及时地进行思想教育,从现在起,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学好本领,为治理黄河和建设我们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还有,在下课之际,用黄河水体污染和黄河断流的现象来刺激学生,治理黄河的工作还任重道远,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又培养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二、 不足之处:
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本节课内容较多,在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设计。
2.有些问题的设计不够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是不够灵活,今后要在这方面努力。
三、 反 思:
1.对教师知识的要求
由于不是本专业教师,自身地理知识欠缺,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鉴于此,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用来上网学习、多听课、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

Ⅷ 对黄河有何感想

莽荡烟尘和着凛冽的风响
黄流浩淼翻涌在开阔的河床
一声高喊母亲河
开启热泪的闸门
流出心底奔腾的狂放

滩涂的枯苇在萧瑟里摆舞
护堤的岸柳如军士般强壮
鱼家乐系揽的小船
沙洲上散步的河鸟
装点出一片安澜的风光

不见了临流横朔赋诗的将军
想到了岸边奋勇嘶杀的战场
风可是勇士的魂魄所化
浪可是战士的鲜血在淌
肃穆的花园口已铸成警钟模样

河浪排排拍打冰凌如风铃般歌唱
河风阵阵扯我片片思绪飘向远方
两岸黄河儿女的血性依在
沿途黄河志士的心志仍高
听,新一代黄河人的笑声最爽朗

Ⅸ 七下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感想!!!急,今天要!!!!!!

一位诗人曾经说,黄河是太阳和月亮降下的神女。神女黄河从青海巴颜喀拉山发源,一路奔腾东下,在甘肃南部展身躯,舒广袖,划出了第一道优美的曲线,留下了著名的“九曲黄河第一弯”。 黄河象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黄河滚滚洪流,一路奔腾,一泻千里,象忍不住河岸的束缚,终于扑进大海,将海赶出十里、百里、几百里。
黄河之水滔滔不绝,灌溉着两岸的土地,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雄浑跌宕,悠悠历史中,她以其博大的胸怀和非凡的气势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成长,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无数文人墨客齐声歌颂她,赞美她。
黄河,伟大的母亲河,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然而,令人震惊和痛心的是,黄河正面临着断流的威胁,令人震撼,发人沉思,养育着华夏儿女的母亲河由滔天之水变成涓涓细流,继而只留下龟裂的河床,她的乳汁变成了黑色的,湖泊干涸,草原沙化,鼠害猖獗;黄河母亲她在流血,在呻吟,在呼唤。黄河已入青天去,空余九曲万里沙。
爱护黄河,就是爱护自己的母亲!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护黄河非传人!

阅读全文

与黄河知识培训心得体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对医药电子商务的理解 浏览:961
b2g电子商务网站 浏览:635
我国网络营销市场的前景分析 浏览:469
绿色建材公司宣传推广方案 浏览:75
9月初9小学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63
电子商务部经理工作职责 浏览:315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方案 浏览:472
幼儿园防传染病培训通知和方案 浏览:65
发电企业市场营销述职报告 浏览:531
培训学校课程培训方案 浏览:809
闲来麻将推广方案文库 浏览:525
大型演唱会策划方案 浏览:322
武胜电子商务进农村 浏览:55
新老师培训方案 浏览:128
农村电子商务工作方案 浏览:748
skii网络营销策略 浏览:312
2014年电子商务分析 浏览:584
广东智捷电子商务 浏览:143
银行营销新方案 浏览:817
云耕电子商务 浏览: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