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内容
1、食堂从业人员仪表要端庄整洁,不穿工作服、不戴工作帽不准进入工作间。男同志不留版长发权,女同志工作时不戴戒指、耳环。
2、食堂从业人员必须在统一地点集体就餐,不能乱吃零食,更不能带东西回家。
3、工作时间不准脱岗串岗,否则按旷工处理,不能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严禁在工作间内洗衣服。
4、对炊事机械,使用保管人要认真维护保养,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安全和机械设备正常运转。货梯内严禁乘人,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1)幼儿园防食物中毒知识培训记录扩展阅读:
食堂的环境卫生管理
1、餐厅、备餐间的门、窗、桌、椅、地面、墙裙要整齐干净,洗碗池无残渣油垢,餐后要及时清扫,达到桌净地洁。
2、食用的各种饮具、用具、机械设备,用后必须立即清洗干净,码放整齐。
3、食堂周围地沟畅通,环境整洁、无垃圾、无蚊蝇孳生地。
4、食堂内外做到无尘土、无烟头、无痰迹、无杂物、无苍蝇、无老鼠、无蟑螂等。
㈡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记录内容怎么填样板
大纲
1.食品中常见污染及预防控制
2.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基本要求)
3.加工操作规程
4.食品安全事故处理/过程监控要求
二、食品中常见污染及预防控制
1.具体的能引起食物中毒和食源性传染病的部分病原菌2.食品中常见的可致病的病毒最常见的是甲肝病毒(一)食品中常见污染及预防控制1.人感染寄生虫病大多是由于生食、半生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或食品加热不彻底所致2.生物毒素人体摄入的后极易引起中毒、重者死亡。常见的有发芽马铃薯、青蕃茄、苦杏仁、鲜黄花菜、生黄豆等(三)食品中常见污染及预防控制 1.部分有毒食品河豚鱼、青皮红肉鱼 四季豆、扁豆、荷兰豆 生豆浆野蘑菇(颜色鲜艳的大都有毒)2.能污染食品的物质 有机磷农药,蔬菜 瘦肉精,猪肉、猪内脏 亚硝酸盐 桐油 贝类毒素三、餐饮服务监督管理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已于2010年2月8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一)餐饮服务基本要求 餐饮服务提供者必须依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按照许可范围依法经营,并在就餐场所醒目位置悬挂或者摆放《餐饮服务许可证》。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二)餐饮服务基本要求 被吊销《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二条的规定,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5年内不得从事餐饮服务管理工作,并且餐饮服务提供者不得聘用此类人员从事管理工作。
(三)餐饮服务基本要求
1.应当建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记录制度。
2.采购记录应当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载有上述信息的进货票据。应当按照产品品种、进货时间先后次序有序整理采购记录及相关资料,妥善保存备查。记录、票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四、操作管理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遵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
餐饮服务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在制作加工过程中应当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食品原料,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或者使用;(二)贮存食品原料的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食品原料,并定期检查、处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操作管理(三)应当保持食品加工经营场所的内外环境整洁,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四)应当定期维护食品加工、贮存、陈列、消毒、保洁、保温、冷藏、冷冻等设备与设施,校验计量器具,及时清理清洗,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五) 操作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六)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当在冷却后及时冷藏;应当将直接入口食品与食品原料或者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七)制作凉菜应当达到专人负责、专室制作、工具专用、消毒专用和冷藏专用的要求;(八)用于餐饮加工操作的工具、设备必须无毒无害,标志或者区分明显,并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设备应当在使用前进行消毒;(九)应当按照要求对餐具、饮具进行清洗、消毒,并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备用,不得使用未经清洗和消毒的餐具、饮具;购置、使用集中消毒企业供应的餐具、饮具,应当查验其经营资质,索取消毒合格凭证;(十)应当保持运输食品原料的工具与设备设施的清洁,必要时应当消毒。运输保温、冷藏(冻)食品应当有必要的且与提供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保温、冷藏(冻)设备设施。
㈢ 食堂培训员工内容记录有哪些
一、培训对象:
幼儿园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和食堂的人员。
二、岗位基本要求:
食堂管理人员:
热爱师生,敬业爱岗、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心为教育事业服务。身心健康、道德品质好,具有食堂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
食堂人员(包括炊事员、采购员、保管员等):
热爱师生和本职工作,热心为教育事业服务。身心健康、道德品质好,具有食堂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具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培训目的: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卫生的安全是关系到在园每一位师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岁了规范幼儿园食品卫生管理,预防食物中毒事故发生,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对食堂人员进行有计划的、经常性的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的培训。
尤其是对食品安全卫生知识、业务知识、规范操作要加大培训度,提高上岗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做到文明、守纪、爱校、爱生;安全、卫生、有序、规范。
通过培训使食堂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了解并掌握基本的食品卫生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卫生、膳食营矛的基本知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
并自觉在实际工作中遵守相关的法规和食品卫生操作规范,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幼儿园食品卫生管理水平、减少和控制集体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包括肠道传染病)事件发生和流行的目的。
㈣ 食物中毒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给你个参考、忽忽。。。。。。
2003年10月12日我市某学院的一食堂发生一起由下水道滴漏污染餐具及食堂用具等,未及时清洗消毒引起多菌感染的食物中毒, 144名在该食堂用餐的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分析和实验室检查证实为多菌混合感染所致,由于诱发食物中毒的原因较特殊,其中一些病原菌在国内少见报道,为此我们对其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鉴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临床症状144名食物中毒病人中均有腹痛、腹泻症状,其他为恶心123人,占85·4%;呕吐98人,占68·1%;发热(体温在38℃左右)38人,占26·4%。腹痛多为阵发性疼痛或绞痛,部位为上腹部和脐周,腹泻多为水样便,以黄色水样便为主,部分学生有米泔样及洗肉水样便,腹泻最多6次,最少2次。临床诊断为急性肠胃炎,病人经输液和抗生素治疗后1~3 d康复,无死亡病例。1·2潜伏期本次食物中毒潜伏期最短的为2·25 h,最长为31 h,平均潜伏期10·15 h,发病曲线有高峰无余波,符合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曲线特征。
㈤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记录内容怎么填样板
一、大纲
食品中常见污染及预防控制。
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基本要求)。
加工操作规程 。
食品安全事故处理/过程监控要求。
㈥ 如何做好幼儿的食品卫生安全教育
当前学前教育备受关注和重视,安全更成为触动社会、家庭、幼儿园的敏感神经,幼儿园饮食安全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为深入贯彻《纲要》精神,保证幼儿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促进幼儿园和谐稳定发展,幼儿园应狠抓食品卫生安全,在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食品卫生管理等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监督下,强化意识,提高管理,努力构建安全防护屏障,打造和谐平安校园。 一.健全制度 规范全面管理 规范管理,制度是保障。幼儿园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管理有关规定和制度,不仅如此,还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如《食堂安全制度》、《食品卫生“五四”制度》、《食堂卫生制度》、《师生饮食、饮水卫生管理制度》、《饮食卫生制度》、《食(用)具洗涤消毒、保管制度》、《食品采购验收、索证制度》、《饭菜留样、记录制度》、《学生食堂安全保卫制度》、《后勤组岗位责任制》及《食堂人员岗位责任制》等,使各项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重要制度张帖在醒目位置,时刻提醒教职工提高警惕,规范操作。为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幼儿园与与食堂工作人员签订《食堂工作人员安全责任状》,明确食堂工作人员在食品采购、存储、加工等环节中的食品卫生要求和食品安全法律责任。建立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和应急预案,将应急预案发放到各班级,以便教师正确掌握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二.加强监督 细化常规管理 制度的执行,需要科学的管理和严格的监督。一是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卫措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防止投毒事件的发生。二是加强行政值日监督。行政值日每天对食堂进行安全常规检查工作,包括熟食间、操作间、储存间等处的卫生,熟食间是否用紫外线灯消毒,操作间的案板、用具是否消毒,食堂人员是否穿了工作服、戴工作帽,是否有无关人员出入食堂;储物间的食品是否按照分柜、分架、离地的原则存放,是否做到了防鼠、防蝇、防蟑螂等;分管领导每天督查食堂工作,对购进的食品进行一看、二摸、三闻,对熟食做到先品尝后留样备查等,检查结果与食堂工作员绩效考核挂钩。三是食品采购执行“三制度”即定点采购制度、索证制度、查验制度和采购台帐制度。每学期开学前做好定点采购食品品牌的选择,坚决杜绝假冒伪劣,腐烂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及“三无”食品进入食堂,确保广大师生用膳安全。对其他食品如蔬菜、水果、豆制品等进行定点采购查验,保证食物的新鲜、符合食品卫生标准要求;猪肉、禽肉等查验检疫检验合格证明;采购食品添加剂如酱油、味精时,查验该产品是否获得省级食品卫生许可,同时索取购物凭证、产品检验合格证明等。四是做好采购食品的台帐和进出库登记。采购食品做好台账记录,如实填写《食品原料来源登记》、《日食品安全登记》等。五是把好食品加工安全关。在加工中先检验待加工的食品及原料,确保食品及原料的质量;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和半成品要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六是严格食品储存管理。食品贮存做到分类、分架、隔墙10cm、离地30cm存放;保持清洁、通风良好,做好防尘、防蝇、防鼠等工作;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用品;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七是把好食品入口关。每天由专人先品尝加工好的食品或购买好的点心,做好记录,确保安全后再供应食用。严格执行食品48小时留样制度,做好食品留样记录。 三.加强安全教育 提高安全意识 在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的同时,幼儿园应重视安全教育,提高教职工和幼儿的安全意识。首先要重视食堂人员的安全教育。定期邀请卫生行政部门对食堂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培训,同时进行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食堂人员通过业务培训、学习、讲座等形式掌握有关饮食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明确《食堂工作人员安全责任状》、《食堂人员岗位责任制》、《食堂人员考核评估细则》,从而进一步严把幼儿饮食质量关。其次要重视师生安全教育。定期开展教职工安全教育,利用校园网站、讲座、会议、案例分析、橱窗、广播、标语牌对教工大力宣传学校饮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做到全体教工思想上重视、态度上端正、行动上执行。加强学生饮食卫生教育,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活动、板报、广播、讲座、家长工作等形式进行科学引导,教育幼儿不买街头无照(证)商贩出售的食品及商店 “三无”食品,不食用来历不明的可疑食物。 四.家园合力 维护饮食安全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合作伙伴,幼儿园饮食卫生安全离不开家长的支持。首先家园同步教育是做好饮食安全工作的重要途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利用家园联系栏、家园联系册、致家长的一封信,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访、网站、安全讲座等形式,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及时将学校的一些安全要求告知家长,求得他们的配合,共同维护幼儿的饮食安全。其次是定期开展膳食调查和家长膳食委员会,促进幼儿膳食和饮食安全。每学期开展一次膳食调查和家长膳食委员会,全园来自各行各业的家长代表、幼儿园园级领导、总务处人员、保健员、食堂采购员均参加会议。通过听取汇报和实地查看,让家长们对幼儿园膳食工作、饮食卫生工作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在家长的监督下不断提高幼儿伙食、点心的质量,力求膳食营养合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体现服务幼儿和家长的办园宗旨。 幼儿园饮食安全是项长期性的常规工作,需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才能取得良好成效,为办人民满意的幼儿教育做好后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