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样做好IQC塑胶产品检验规范
IQC塑胶产品检验规范可以根据以下缺陷来评定:
1 、点(含杂质): 具有点的形狀,测量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其尺寸
2、毛边: 在塑胶零件的边缘或结合线处线性凸起 (通常为成型不良所致)
3 、银丝: 在成型中形成的气体使塑胶零件表面退色(通常为白色)。这些气体大多 为树脂内 的湿气,某些树脂易吸收湿气,因此制造前应加入一道乾燥工序
4、气泡: 塑胶内部的隔離区使其表面产生圆形的突起
5、变形: 制造中内应力差異或冷却不良引起的塑料零件变形
6、顶白: 成品被顶出模具所造成之泛白及变形﹐通常发生在顶出稍的另一端(母模面)
7、缺料: 由於模具的损坏或其他原因﹐造成成品有射不饱和缺料情形.
8、断印: 印刷中由於杂质或其他原因造成印刷字体中的白点等情况。
9、漏印: 印刷内容缺划或缺角或字体断印缺陷大於0.3mm,也被认为有漏印。
10、色差: 指实际部品颜色与承认样品颜色或色号比对超出允收值。
11、同 色 点 : 指颜色与部品颜色相接近的点;反之为異色点。
12、流 水 纹: 由於成形的原因﹐在浇口处留下的热溶塑胶流动的条纹
13、熔 接 痕: 由於兩条或更多的熔融的塑胶流汇聚,而形成在零件表面的线性痕迹
14、装配缝隙: 除了设计时规定的缝隙外,由兩部组件装配造成的缝隙
15、细碎划伤: 无深度的表面擦伤或痕迹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16、硬 划 伤: 硬物或锐器造成零件表面的深度线性伤痕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17、凹痕缩水: 零件表面出现凹陷的痕迹或尺寸小於设计尺寸 (通常为成型不良所致)
18、颜色分離: 塑料生产中,流动区出现的条狀或点狀色痕(通常由於加入再生材料引起)
19、不 可 見: 指瑕疵直径<0.03mm为不可見,LENS透明区除外(依每部品材料所订定之 检测 距離)
20、碰伤: 产品表面或边缘遭硬物撞击而产生的痕迹
21、油斑: 附著在物件表面的油性液体
22、漏喷: 应喷漆之产品表面部份因異常原因而导致油漆没有喷到露出底材之现象
23、修边不良: 产品边缘处因人工修边而产生缺口等不规则形狀
24、毛屑: 分布在喷漆件表面的线型杂质
㈡ 谁能给点关于塑胶质量检验方面的资料
去网站下载。网络模具论坛
㈢ 注塑产品检验流程
我们公司也是做塑胶的,我也是负责质量的
4.2.1注塑生产过程中,操作工必须做好自检记录,检验产品的外观,巡检员做好开机产品的首件签字封样,并填写《首检记录卡》,生产过程中要按巡检要求进行产品抽检工作,每次检验项目要完整,并同时对打包产品、作业台产品和机台随机产品三个环节进行验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协调处理,并如实、认真填写《巡检记录》;
4.2.2 巡检要求操作工对自检不合格的产品进行返工,并对返工产品进行记录、标识和复查,直至达到产品质量要求,否则不允许盖章进仓,对不合格的产品在交接班时要确保信息完全传达给下班次巡检员,以防零部件、材料误产、误用;
4.2.3 品质主管每天要将巡检报表收回并检查巡检记录的情况,对记录有不实或存在疑问则找相关巡检员了解确认,如属工作粗心、失误、责任心不足则要求进行通报批评并在当天的绩效考核进行考核扣罚,对多次未按检验工作指导执行的巡检员将考虑换岗或劝退;
4.2.4各注塑工段完成品合格后,巡检在《产品生产流程卡》上盖章,才能进仓或转入下一道工序,注塑的成品、半成品、合格和不合格品等,应按规定的区域整齐放置,并按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原则进行标识,检验员有权对过程进行控制和协调,对标识不规范有权勒令员工整改或停机整顿。
4.3 过程的再确认:
4.3.1 换料和新加料后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巡检过程中机台有换料、加料时,巡检要按首件检验标准,逐项确认产品的外观、工程尺寸、性能强度和组件装配度等各项品质参数,调查和了解所用物料的批次是否发生变化,便于记录和预防不良的发生;
4.3.2 修模后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当模具发生异常维修结束上机试样时,巡检要按首件检验标准,逐项确认产品的外观、工程尺寸、性能强度和组件装配度等各项品质参数,并对照前期样品,确认无误后方可投入批量生产,若模具属重大维修事项则由品质工程师依照以上项目检查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必要的时候还需进行长时间的验证跟踪;
4.3.3 新人作业后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当机台发生换人,新人作业等,领班、巡检必须加强巡检次数,明确告之产品的注意事项并确保员工全部理解,过程中反复检查新手作业熟练程度,发生异常要及时纠正,必要时候换熟练员工作业,保证品质的稳定性;
4.3.4 停水断电后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生产过程中,由于外部原因发生停水、断电等造成机台异常作业而重新开机生产,此时,机台的工作处于不稳定状态,巡检员要按首件检验标准,逐项确认产品的外观、工程尺寸、性能强度和组件装配度等各项品质参数,并对照前期样品,确定产品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并持续跟进直到机台运行、产品质量趋于稳定为止;
4.3.5 过程调机后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生产过程中,产品发生变异,车间领班或生产主管重新调机,当改变机台成型参数而原问题得到克服后,巡检要重新确认其他检验项目的品质是否出现变异,各种性能是否达到要求,如通过提高温度来克服产品外观不良是否会影响塑胶的物性而使产品变脆等,避免发生新的不良问题造成批量品质事故发生;
4.3.6 交班过程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车间在交班过程中,由于人员发生变动、新换材料未确认已到换班时间、上班次巡检忘了彻底交接或其他原因等给机台生产埋下质量隐患,对可能造成批量质量事故的风险,接班巡检员除严格执行检验外,必须确认上班次的巡检表、自检表,了解材料使用情况等,及时熟悉上班次的品质情况,采取措施,确保对影响过程能力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
4.4 不良品处理流程:
4.4.1 让步放行
当生产急需而模具存在问题,工艺无法修正或过程控制疏忽造成批量问题产品发生时,严格执行放行评审流程,通过评估可以让步放行时,由车间办理让步放行申请,经巡检确认、工程审核后交相关领导批准后让步放行,相关主管落实责任并进行扣罚处理,未办理审批手续的待处理品巡检不得盖章,仓管不得入仓或转序;
4.4.2 返工重验
当过程控制疏忽或员工未按检验要求进行产品加工,造成批量不良需要加工处理时,由车间依照《注塑车间管理规定》安排员工在正常工作时间外进行产品返工,返工不计加工费,必要时候要对员工进行扣罚考核,返工结束经过巡检重验合格后方可盖章入库或转序;
4.4.3 报废处理
对产品的放行执行评审流程的有关规定,通过评审无法回用时,需执行报废处理,由生产车间申请报废,经相关品质主管签字确认,领导批准后方可报废,重大不良事故必须请示总经理裁决处理,私自报废或遗弃,一经发现三倍重罚。
4.5 过程的改进:
4.5.1品控人员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进行分析、找出改进的方法,并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实施控制,联络车间处理,对未改善的机台、模具有权实行停机整改,直到问题解决后方可生产;
4.5.2 不良品的处理都必须落实责任,实施扣罚,并通过调查报告实施纠正预防措施,责令相关部门、人员改善,经品质部验证合格后方视为结案,过程的跟进和反馈由品质部负责安排落实,其他部门必须配合执行;
4.5.3 注塑过程的改进涉及到修改工艺文件或质量管理文件时应按照文件和资料管理程序的要求,针对发生的异常和过程发生失控的原因,探讨检验规范和作业指导书中的不足和漏箭项目,逐步完善过程控制文件,提高过程控制能力。
5.0 引用标准:
ISO9001:2000版 《质量手册》相关条款、各程序文件。
6.0 相关记录
《员工自检日报表》、《巡检检验日报表》、《来料试样记录表》、《首检记录卡》、《返工报告》、
《回用申请表》、《产品报废单》、《质量调查报告》、《质量异常周报表》、《纠正预防措施表》
《质量整改验证表》、《模具维修验证表》等相关表单。
编制:
审核:
批准:
五 、 IPQC七大手法
1.排列图法
2.因果图法
3.调查表法
4.直方图法
5.分层法
6.散布图法
7.控制图法
㈣ 怎样做塑胶产品的质量检验报告
一般从分析原材料 模具 注塑工艺参数 零件质量要求(外观 结构 强度 尺寸 重量 冷却收缩比例)等多方面入手
具体如何写还是要靠你自己
希望能帮到你
㈤ 塑料件外观检验标准
闭合度为0.65即可。
检验标准:
1、MIL-STD-105E II表(国家标准GB2828-87一般检查水平II),正常检验、单次抽样计划,AQL订定为 CRI=0 、MAJ=0.65 、MIN=1.5。
2、相关抽样标准或判定标准,可视品质状况或客户要求等做修正。
(5)塑胶件检验知识培训powerpoint扩展阅读:
质量要求:
一、基本尺寸
1、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精度应符合正式有效的开模图纸(或3D文件)要求。
2、通用结构尺寸标准。
a、 胶件一般要求做到平均胶厚,非平均胶厚应符合图纸要求。
b、 螺柱根部直径:M3螺丝为φ6.0+0.2mm,火山口直径φ10.0mm;M2.6螺丝为φ5.0+0.2mm,火山口直径φ9.0mm。
c、 叉骨、围骨根部厚度:1.2+0.2mm。
d、 按钮的顶RUBBER十字骨顶部厚度:0.9+0.1mm。
e、 司筒柱顶部壁厚:1.2±0.1mm。
f、 电池箱后模勾针位胶厚小于2.0mm。
g、 胶件同PL面处前后模出胶位时其错位小于0.05 mm。
h、面底壳配合。
3、二级或三级止口配合要求PL面错位小于0.1 mm,没有刮手现象;
4、包止口配合单边间隙为0.1~0.3 mm,外形复杂取大值。
a、 电池门与电池箱间水平方向单边间隙为0.2~0.3 mm。
b、 钮与孔配合。一般几何形状钮与孔单边间隙为0.15~0.25 mm。异形钮与孔单边间隙为0.3~0.4 mm,喷油钮间隙应取大值。钮与花仔配合时其配合情况能达到安全测试标准。
c、插卡位配合。插卡门与面底壳的配合单边间隙为0.2~0.3 mm。插口与插盒单边间隙为0.5mm。
d、四大件转轴位轴向单边最小间隙0.1~0.2 mm。
e、LOCK与其配合枕位孔单边间隙为0.2 mm。
f、 支架与其配合孔单边间隙为0.1~0.2 mm,长度大于150mm的取大值。
g、 COVER与其配合孔单边间隙为0.1 mm。
h、 ROLLER与其配合孔单边间隙为0.5~1.0 mm。
表面缺陷
一、工艺条件满足不了的情况下:
1、胶件表面不允许缺陷。
2、走胶不齐(或缺料、滞水)b、、烧焦 c、顶白。
3、白线 e、披峰 f、起泡。
4、拉白(或拉裂、拉断)h、烘印i、皱纹。
5、表面受限制缺陷及接受程度。
㈥ 检验塑料件结构开裂的试验项目
塑料件开裂没有标准能试验,这是一种失效现象,导致开裂的原因有很多,如材料特性,静止受力、瞬时受力,环境老化等,要看具体原因。塑料件机械性能一般用的检验项目有拉伸弯曲,老化(分温度变化与光线照射)、疲劳、与化学腐蚀等。具体标准号要根据产品的使用要求来选择。